李侠,男,生于1967年,辽宁省辽阳人。博士,教授。2003年毕业于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获博士学位。现为上海交大教授。
人物经历
2003年-2005年,在
复旦大学哲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2005年7月,被
中南大学聘为教授,并担任政治学与行政管理学院,担任哲学系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2009年7月调入
上海交通大学,现任人文学院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系教授。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会员、
中国发展战略学研究会创新战略专业委员会会员、《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杂志编委。
研究方向
主要集中在科学哲学、语言哲学、心灵哲学、科技与社会以及科技政策等。
出版图书
主要贡献
著作
已在《
哲学动态》、《
自然辩证法通讯》、《
自然辩证法研究》、《现代哲学》、《学术界》、《
科学学研究》、《
中国科技论坛》、《学术论坛》、《
中国书评》、《科学技术与辩证法》等多家核心期刊发表90多篇学术文章,并在《
中国青年报》、《
科学时报》、《
文汇读书周报》、《
中华读书报》、《
新京报》等报刊发表120余篇学术评论文章,有多篇文章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转载。出版两本学术专著《断裂与整合——有关科学主义的多维度考察与研究》(
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年)、《喧嚣与凝视——转型期的科技政策与公共生活》(
科学出版社,2007年)、《科学活动的现场扫描--基于经济-哲学视角的考察》(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年)。
研究项目
2004:获得第36批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编号为:2004036327,经费1万元。
2006: 承担
山西大学郭贵春教授主持的教育部重大
哲学社会科学攻关项目(编号:04JZD0004)子课题:自然主义哲学研究,经费1万元。
2008: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基于计算心理学框架下的表征自然化问题研究。编号:08BZX019,经费9万元。
2008:荣获2008年西南铝教育奖。
2009:获得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二批特别资助。编号为:200902229,经费10万元。
2009:获得
上海交通大学文科创新基金项目:非概念性内容与语义问题研究,编号为:09TS08,经费5万元。
2011:获得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科研创新项目:知觉经验、感受性与心理内容的表征问题研究,编号为:12ZS028,经费6万元。
2012:教育部
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后期资助一般项目:心理内容表征与语义加载问题研究,编号为:12JHQ051,经费9万元。
主要论著
2000年至今,共发表各类学术论文130余篇,报刊评论文章16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三部。
学术著作
1. 李 侠.《断裂与整合——有关科学主义的多维度考察与研究》,太原:
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6年1月。
2.李 侠. 《喧嚣与凝视——透视转型期的科技政策与公共生活》,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7年8月.。
主要论文
第一部分:对科学主义的批评
1. 李侠, 邢润川. 论
科学知识社会学对科学主义的消解.《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1). 该文被《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3(2)转载.(CSSCI)。
2. 李侠, 邢润川,赵东. 试论近代中国科学主义的生成与演化.《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
3. 李侠,邢润川. 近期中国科学主义研究述评.《
山西大学学报》(哲社会科学版)2003(2).(CSSCI)。
4. 李侠,邢润川. 论作为意识形态的科学主义的危机与局限. 《学术界》2003(2).。
5. 李侠, 邢润川. 论科学主义与现代性认同的危机.《
东南学术》2003(4).。
6. 李侠, 邢润川. 论科学主义的起源与两个案例的研究.《
自然辩证法通讯》2003(4)。
7. 李侠. 论科学的社会控制的
结构化分析.《科学管理研究》2004(2). (CSSCI)。
8. 李侠. 简评哈耶克对科学主义的批判. 《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4(2)。
9. 李侠. 预言与咒语—重读哈耶克对科学主义的批判.《书屋》2004(8)。
10. 李侠. 论早期科学主义的理论渊源与嬗变《学术论坛》2004(4)。
11. 李侠.
后现代主义科学观:一段我们必须经历的历史《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4(5).(CSSCI)
12. 李侠. 试论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的断裂与整合《
齐鲁学刊》2004(5)。
13. 李侠. 简析科学、科学主义与反科学主义《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4(6)。
14. 李侠. 弱反科学主义与两种文化融合的文化场域的构建《
自然辩证法通讯》2004(5).(CSSCI)。
15. 李侠. 简评纽拉特博士的科学主义理论与实践《探求》2005(1)。
16. 邢润川,李侠. 论
后现代主义消解科学主义的策略《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5(1).(CSSCI)。
17. 李侠. 为后现代主义科学观辩护《
江西社会科学》2005(3).(CSSCI)。
18. 李侠. 解释学视域中科学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社版)2005(5).(CSSCI)。
19. 李侠. 论科学主义概念的内涵与特征《
中南大学学报》(哲社版)2005(6)。
20. 李侠. 从现象学的视角看科学主义的缺失与局限《
兰州学刊》2006(11)。
21. 李侠. 科学主义:阅读当代中国的一把钥匙《
社会科学论坛》2007(5)。
22. 李侠. 科学主义与启蒙的两条出路《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2007(6)722-725。
第二部分:科技政策
1. 李侠, 邢润川. 浅谈科技政策失灵现象.《科学学研究》2001(2),该文被人大复印资料《科技管理》2001(9)转载.(CSSCI)。
2. 李侠, 邢润川, 李春选. 存在与毁灭——HGP技术发展的风险分析.《哲学动态》2001(8)。
3. 李侠, 邢润川. 论科技政策制定主体的变迁与模型选择.《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1(11)。
4. 李侠, 邢润川.论建筑艺术中的后现代文化走向.《中外建筑》2001(6)。
5. 李侠, 孙立贞, 于兆吉. 论舆论在科技政策制定过程中的作用.《科学学研究》2002(1)。
6. 李侠, 邢润川. 浅谈科技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寻租现象.《科学学研究》2002(3)。
7. 李侠, 邢润川. 论科技伦理主体与伦理责任的结构性失衡.《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2(4)。
8. 陈学东, 李侠. 论科技活动中如何避免寻租现象.《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2(8)。
9.李侠, 邢润川. 论后现代视域中科技伦理主体的消解.《现代哲学》2002(3).(CSSCI)。
10. 陈学东, 李侠. 特殊时期科技政策制定的几个问题研究.《科学学研究》2002(6). (CSSCI)。
11. 李侠. 对科技政策制定中的理性基础的考察. 《科学学研究》2003(增刊)71-76.。
12. 唐云锋, 李侠. 论我国科技政策评估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中国科技论坛》2004(4)。
13. 李侠. 由科技评审负结果公开的案例想到的 《民主与科学》2006(1)。
14. 李侠, 蒋美仕. 论科技政策制定中的伦理基础缺失问题《中国科技论坛》2006(4).(CSSCI)。
15. 李侠, 李树业. 科技政策决策中的民主《民主与科学》2007(3)。
16. 李侠, 苏金英. 论构建中国科技政策的质量测度体系的一些思考《
中国科技论坛》2008(5)。
17. 李侠. 关于新修订的《科技进步法》的结构的一些思考《中国科技论坛》2008(7). (CSSCI)。
18. 李侠. 科技“雇佣军”与科学地图上的飞地现象《中国高等教育》2008(20).(CSSCI)。
19. 李侠. 政策歧视视角下的科学界“走西口”现象《中国高等教育》2009(5).(CSSCI)。
20. 李侠. 由拉弗曲线想到的科技投入与产出问题《发明与创新》2009(6)。
21.李侠,创新能力与社会基础条件测评《科学与管理》2012(3)。P10-15.。
22.李侠,张正严。制度、创新与产业转移的实现《
高科技与产业化》2012(8)P22-23.。
23.李侠,障碍、协调与国家科学顾问委员会《科学与社会》2012(3)。P28-33.(CSSCI)。
第三部分:自然化认识论与心理表征
1. 薛勇民, 李侠. 论福柯权力视野下的技术.《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2(1). 该文被人大复印资料《科学技术哲学》2002(12)转载.(CSSCI)。
2. 李侠. 有关自然主义的几个问题的辨析《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5(2). (CSSCI)。
3. 李侠. 自然主义与自然化认识论——科学哲学研究的一个有前途的领域《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5(4).(CSSCI)。
4. 李侠. 简评自然化认识论的替代命题的理论旨趣与存在的问题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6(1)。(CSSCI)。
5. 李侠. 观察一定渗透理论吗?《兰州学刊》2006(2)。
6. 李侠. 历史视域中自然主义与自然化认识论的演化与嬗变《学海》2006(2).(CSSCI)。
7. 李侠. 协同与回归:自然化认识论研究纲领的重建《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7(2)。
8. 李侠, 刘中路. 论知识的确证与观察语句的关系《中南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1). 13卷第一期, 第17-21页.。
9. 李侠. 自然化认识论转换命题的理论旨趣与存在的问题《学术研究》2007(4)60-65. (CSSCI)。
10. 李侠. 人类认知模式的转变:从J.A.福多到卡米洛夫-史密斯《哲学动态》2007(10).(CSSCI)。
11. 李侠, 范毅强. 从思想语言到心的计算理论——J.福多思想研究述评《哲学动态》2009(5)。
12. 李侠. 盲人如何看路——从知觉缺失情况看认知问题《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09(5)。
13. 李侠, 郭巧懿. 论思想语言与心里表征中的语义加载问题《
自然辩证法研究》2010(1)。
14. 李侠, 论自然化认识论无害命题的理论旨趣与存在的问题《
自然辩证法通讯》2010(3)。
15.李侠、王贝贝.论思想语言的结构敏感性与“列车隐喻”《哲学分析》2011(2)。
16.李侠,关于语义加载与心理内容表征的两个问题研究《哲学研究》2011(6)。CSSCI。本文被人大复印资料B2《科学技术哲学》2011(10)全文转载。
17.李侠,艺术让我们想起了什么——关于心理内容表征问题的一些思考《社会科学家》2011(7)P15-18.CSSCI。
18.李侠,王敏超.当代认识论研究的新方向:心理内容的表征问题《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
19.李侠,快乐与悲伤的秘密——读《
寻找斯宾诺莎》《科学新闻》2012(3)。
20.李侠,从幻肢痛现象看心理内容的表征问题《
自然辩证法研究》2012(7)。P1-6.
其他:
1. 李侠, 马兆俐, 杜宝贵. 科学家发表重要学术著作的年龄的研究.《
东北大学学报》(社科版)2000.(4). 该文被人大复印资料《科技管理》2001(3)转载.。
2. 李侠. 科学共同体的缘起与边界约束——基于经济学视角的阐释《我们的科学文化·快乐的民科》2007(2)。
3. 李侠. 科学传播困境的一种经济学解释模式《我们的科学文化·异域的科学》2008(3)。
4. 李侠. 科学冲突视角下的承认与蔑视《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1)。
5. 李侠. 六十年的叙事与表达:从政治乌托邦到文艺复兴《
社会科学论坛》2010(2)。
6.李侠.从他律到自律:重建规范的科研诚信结构《科学学研究》2010(12)CSSCI。
7.李侠. 撤稿:不应沦落为一种行为艺术《科学新闻》2011(1)。P39-40.。
8.李侠.人才的学术资本增量测评与边际产出率的分析《社会科学论坛》2011(1)。
9.李侠. 科技界的利益集团形成机制:从寄生到共生《民主与科学》2011(1)。
10.李侠.一流以后还要怎样:关于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些思考《科学新闻》2011(3)。P56-57。
11.李侠.国际会议的贬值与思想的缺席《科学新闻》2011(4)。
12.Xia Li.Philosophy of Science and STS in China:From coexistence to Separation.East Asian Science, Technology and Society: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EASTS),Volume 5,No.1.2011,pp57-66.。
13.李侠.科技行业协会的休眠与制度性利他的两难困境《民主与科学》2011(3)。
14.李侠.中国大学流行两种“慢性病”:炫耀与冷漠《人民论坛》2011(8)(中)。P164-166.。
15.李侠.“破窗效应”和学术诚信《科技导报》2011(28)。
16.李侠.教育投入不仅仅是投资,更应该是一种福利《科学新闻》2012(1)。
17.李侠.中国是否已经陷入创新饱和状态《发明与创新》2012(1)。
18.李侠.科学:一条通向自由的隐秘之路《民主与科学》2012(1)。
19.李侠.中国科研中的合作困境问题《科技导报》2012(13)。
20.李侠.推开虚掩的暴力之门:谁是栅栏外的敌人《
社会科学论坛》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