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向民,笔名南柯。1966年9月生,江苏建湖人,学者、剧作家、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
人物履历
1989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经济系,获经济学硕士学位。
1989—1991年,任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研究并完成首部艺术经济史著作,受到刘海粟、JamesCahill等国内外专家的肯定。
1985—1987年,在国内首次提出并阐述“
精神经济学”理论,受到钱学森、蒋学模等学者高度评价,是精神经济学和艺术经济史学的创始人,中国最早研究文化产业的学者之一。
1993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经济系,获经济学博士学位。
1993—1999年,任
江苏省政府办公厅秘书五处秘书、副处长。主持起草历年《江苏农业白皮书》,并主持完成多项软科学课题。
1999—2000年,美国农业部经济研究局访问学者(一年),以世行专家身份参与美国政府小麦政策的研究制订。1996年获得江苏省
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997年被授予首批“江苏省优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荣誉称号。
2000—2003年,任江苏省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办公室(体改办)党组成员、副主任(公选)。期间主持并完成国务院体改办《中国县乡政权体制研究》、人事部回国留学人员资助课题《外国政府农业政策研究》等多项课题。两度获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其中2002年起,担任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2006年,被文化部正式命名为“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
2003年至今,任江苏省文化产业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集团被文化部命名为“
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先后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华表奖、金鹰奖、飞天奖等。2004年当选“中国文化产业十大杰出人物”。2005年入选省宣传文化系统首批“五个一批”人才。2008年获“中国文化产业思想精英奖”。
2008年11月起兼任
南京艺术学院文化产业学院院长。
2011年担任瑞华文化产业奖学金评定委员会主席。
2012年入选“江苏省科技企业家”。
2013年12月,当选江苏省中青年人才创业促进会副会长。
2014年,再次受聘为
南京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专家。
2016年3月至2023年8月,任
南京艺术学院副院长。兼任江苏省重点高端智库紫金文创研究院执行理事长、院长。
2017年当选中国艺术理论学会中国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委员会会长。
2023年当选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编剧委员会副会长。
2023年9月,任南京艺术学院党委副书记。
职务任免
2023年8月30日,江苏省人民政府经研究决定,免去李向民的南京艺术学院副院长职务。
2023年9月9日,中国共产党南京艺术学院第十一届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李向民当选党委副书记。
社会任职
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编剧委员会副会长,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江苏省人才创新创业促进会副会长。
曾任江苏省文联委员、江苏省文化艺术促进会会长,江苏省广播电视电影协会副会长,江苏省电子竞技协会副会长,
中国广播电视协会电视剧编剧工作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影视产业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会长。
现为全国艺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重点高端智库紫金文创研究院院长。文化和旅游部“文化和旅游研究基地(南艺)”首席专家。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研究成果多次获教育部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成果业绩
科研项目
2024年,《九龙口文脉探源工程》,地方委托项目,进行中,首席科学家
2024年,《人文经济学的江苏实践》,江苏省社科重大项目,已完成,主要参与人
2020年,《无锡国家数字电影创新实验区方案》,江苏省委宣传部委托项目,已完成,课题负责人
2017年,《中国特色艺术智库研究》,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已完成,课题负责人
2016年,《西藏自治区十三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西藏文化厅委托项目,已完成,课题负责人
2015年,《西藏佛教造像业史研究》,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一般项目,已完成,课题负责人
2010年,《文化经济学》,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基地重大项目,已完成,课题负责人。
2010年,《文化产业研究生专业实践课程教学模式探索》,江苏省研究生创新工程教育教学改革课题,已完成,主持人。
2008年,《江苏文化强省目标和文化产业发展研究》,江苏省社科联重大课题,已完成,课题负责人。
2008年,《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研究》,文化部,已完成,主持人。
2007年,《中国城市文化竞争力研究》,文化部,已完成,主持人。
2006年,《
中国美术经济史》,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一般项目,已完成,主持人。
2003年,《江苏文化产业的现状、问题及发展战略研究》,江苏省社科联重大课题,已完成,主持人。
2002年,全国体改研究招标课题《中国县乡政权现状及其改革》,国务院体改办,已完成,主持人。
2001年,留学回国人员科研资助课题《外国政府农业政策研究》,人事部,已经完成,主持人。
论文(部分)
1、李向民,精神经济时代的文化产业,《中国文化产业年度报告-2004》
湖南人民出版社,2004年7月第一版,1-7页。
2、李向民,破解文化产业发展的五重障碍,《中国文化报》,
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文化研究》,2003年7月,37-40页。
3、李向民,王晨等,江苏数码文化产业发展,《江苏文化产业蓝皮书-2004》,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年12月。
4、李向民,王晨,精神经济:新的增长范式,《
北大文化产业前沿报告》,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10月。
5、李向民、王萌、王晨,创意企业产品特征及生产决策,《
中国工业经济》2005年3月,112-118页。
6、李向民,中国艺术品价格决定,《中国书画》2007年7月。
7、李向民,文化产业,信息时代的文化革命,《中国文化报》,2003年12月6日。
8、李向民,打造文化产业巨轮,《中国文化报》,2004年11月26日。
9、李向民,王晨,江苏省文化产业发展报告,《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2007》,
湖南人民出版社,2007年5月。
10、李向民,创新体制,开拓市场,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中国文化产业典型案例选编》,北京出版社,2003年12月。
11、李向民、王晨等,城市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国家文化部重点研究课题报告》,2008年1月。
12、李向民,《钱学森与早期文化产业研究》,《中国文化报》,2008年3月14日。
13、李向民、徐浩然、王晨,社会注意力,精神经济时代的稀缺资源,《
中国文化产业评论》(第三卷),106-127页。
14、成乔明、李向民,中国古代艺术市场探幽,《民族艺术》,2007年第3期,66-71页。
14、陈清华、李向民,论创意型企业价值评估:基于模块化视角,《江海学刊》,2008年第2期,92-96页。
15、陈清华、李向民,人力资本专用性与创意型企业融资行为研究,《
审计与经济研究》,2008年第1期,105-108页。
16、陈清华、李向民,创意型企业治理与人力资本专用性研究,《
江苏社会科学》,2008年第1期。
17、王萌、王晨、李向民,数字内容产品特征及其商业模式研究,《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年1月,第26卷第2期
18、韩顺法、李向民,创新与文化双重决定的创意产业价值分析,《科学学研究》,2009年2月,第26卷增刊下
19、韩顺法、李向民,基于产业整合的产业类型演变及划分研究,《
中国工业经济》,2009年第12期。
20、韩顺法、李向民,精神资本、经济增长与意识形态重建,《
社会科学战线》,2009年第4期。
21、韩顺法、李向民,经济增长的新范式:精神资本的视角,《
南京社会科学》,2009年第3期。
22、王萌、李向民,虚拟世界的经济学研究综述,《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3月,11卷。
23、李向民,忘年神交、如切如磋—钱学森指导我研究文化产业,《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09年第1期。
24、韩顺法,李向民,精神生产视域下我国产业结构的内在演变,《科学学研究》,2010年7月,28卷第7期。
25、韩顺法、李向民,创意产业影响经济增长的测度研究,《统计研究》,2010年1月。
26、李向民、韩顺法,我国深化
文化体制改革的理论探析及政策选择,《东岳论丛》,2010年第49期。
27、李向民、韩顺法,文化产业与精神经济时代,《思想战线》,2010年第3期。
28、李向民、王晨等,“文化强省”建设目标体系与战略措施研究,《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11年2月。
29、李向民,精神经济背景下的文化产业生产机制,《
中国文化产业评论》,第15卷,2012年5月。
30、王晨、李向民,转企改制后国有文艺院团深化改革的动因和对策研究,《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年93期。
31,陈燕、李向民,以我国闲置空间资源特性为导向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以精神经济学分析为基础,《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年96期。
32,徐从才、李向民,徐桂华与改革开放同行,《光明日报》2014年4月5日。
著作
1、李向民《大梦初觉》,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年
2、李向民《
中国艺术经济史》,
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年
3、李向民《中国艺术品经营史话》,
上海书画出版社,1997年
4、李向民《精神经济》,新华出版社,1999年
5、徐光耀、李向民《江苏人的经济观》,新华出版社,1999
6、李向民《外国政府如何管理农业》,
江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
8、李向民《中国文化产业史》,
湖南文艺出版社,2006年
9、李向民、王晨、成乔明《
文化产业管理概论》,
山西人民出版社,2006年
10、胡惠林、施惟达、李向民《
文化产业与管理》,南开出版社,2007年
11、李向民《谜城――地堡迷踪》(小说),
凤凰出版传媒集团,2010年
12、李向民《谜城――纵目人的反击》(小说),凤凰出版传媒集团,2010年
13、李向民《仰观荷花分外高》,
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
14、李向民《
中国美术经济史》,人民出版社,2013年
15、李向民《大清盐商》,凤凰出版集团江苏文艺出版社,2014年
16、李向民、王晨《文化产业管理概论》,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年
17、李向民《文化经济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22年
18、李向民《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史》,清华大学出版社,2022年
研究成果推广应用
1、精神经济理论被引用推广情况
李向民于1985年提出精神经济以来,有关理论受到钱学森、蒋学模等中国老一辈学者的关注,钱学森1986年10月在中央党校的一次报告中就提到这篇文章,1987年《文艺研究》第一期发表了钱学森关于文化学的一篇文章,他再次提及“精神经济”这一概念,并引用了李向民的文章。1988年11月,钱学森在中央党校作报告,系统阐述他关于人类意识及意识理论的观点,其中引用了李向民的文章。1999年《精神经济》出版后,“精神经济”概念和理论已经被学界、企业界和政府报告广泛地、反复引用。
2002年被聘为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主持精神经济研究和文化产业的学科建设,先后组织有关研究人员出版和发表的数十篇论文和著作,其中主要成果先后被编入相关高校文化产业学科教材。
先后发表的《精神经济时代的文化产业》《文化产业,信息时代的文化革命》《
文化产业:变革中的文化》、《数码文化产业研究》中不断反复地倡导文化、科技结合促进文化产业业态转变和新兴文化业态的产生,反复在不同场合呼吁的文化产业业态创新问题,这些观点被党的十七大报告所采纳。
2、中国文化产业史和中国艺术经济史研究成果被引用推广情况
1995年《
中国艺术经济史》出版后,在全国独树一帜,2006年《中国文化产业史》出版,奠定了文化产业史学的基础。有关成果已经被列入全国高校文化产业学科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中国美术经济史》06年获得国家社科哲学规划课题支持。
影视作品
制作约四十部影视剧,其中《上将许世友》获中宣部
五个一工程奖、电视剧飞天奖,《三十八度》获
中国电影华表奖。李向民担任总制片人的中美合拍电影《南京浩劫》(《紫金山》)及电视剧《大清盐商》在国内外引起较大反响。
李向民作为编剧的主要作品有:
作品名称: 电影《多大事啊》(2009) 朱雨辰、张俪、范明主演。
作品描述: 电影《多大事啊》获南京市第六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第七届
广州大学生电影节“金羊杯”最佳故事片提名奖。CCTV6黄金时段播出。
作品名称: 电影《青魇》(2012) 邱礼涛导演,黄轩、薛凯琪主演。
作品描述: 电影《青魇》获2012年度江苏省优秀文化成果奖励,2014年入围第36届
莫斯科国际电影节非竞赛单元,票房过千万。
作品名称: 电视剧《赎仇》(2012) 陈小春、任天野、午马、雷恪生主演 。
作品描述: 电视剧《赎仇》(原名《狭路兄弟》)获2011-2012年度江苏电视剧奖长篇电视剧三等奖。
作品名称: 电视剧《大清盐商》(2014) 。
作品描述: 电视剧《大清盐商》,张嘉译、张志坚、俞飞鸿、莫小棋、倪大红主演。
作品名称: 电视剧《四十九日祭》(特邀编剧)(2014)。
作品描述: 电视剧《四十九日祭》(原名《金陵十三钗》),张黎导演。张嘉译、宋佳、黄志忠、文章主演 。
参考资料:
出版图书
获得荣誉
2004年获“中国文化产业十大杰出人物”。
2017年2月20日,获得第十一届电视制片业“十佳电视剧编剧”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