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庆逵

中国土壤农业化学家

李庆逵(1912年2月12日—2001年2月25日),浙江宁波人,土壤农业化学家,中国现代土壤学和植物营养化学的奠基人之一。

人物生平
1912年2月12日,李庆逵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一个商人家庭。
1921年,在外祖父家所在地的慈溪县慈湖小学毕业后,去父亲工作所在地宁波读书。
1925年,李庆逵在宁波效实中学初中毕业。高中阶段就读于上海复旦中学高中部。
1928年,李庆逵高中毕业,以优秀的成绩考取了上海复旦大学,报考的是化学系。
1932年,以优异的成绩从复旦大学化学系毕业。
1937年, 李庆逵编写出版了中国第一本《土壤分析法》,这本书是土壤化学工作者经常参考的工具书。
1943年,他在美国的《土壤科学》(Soil Science)第55卷第5期上发表了《中国主要土壤的化学特征》(Chemical Characteristic of the Great Soil Groups of China)论文,向国际土壤学界介绍 中国土壤学的研究成果,为中国土壤学的研究在世界上争得了一席之地。
1944年,李庆逵获得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的资助赴美留学,赴美国伊利诺斯大学研究生院深造。
1946年,获农学硕士学位。
1948年,以《土壤有效养分测定方法的研究》的论文完成博士论文答辩,获得理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国,继续在中央地质调查所工作,任土壤研究室副主任。
1953年,建立了中国科学院土壤研究所,李庆逵被聘为研究员,并被任命为副所长。
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首批学部委员(院士)。
1956年,李庆逵长期主持中国土壤学会的工作。
1964年,在北京科学讨论会上,李庆逵宣读了《土壤磷素性质及磷肥品种对于作物生长的影响》的论文,研究成果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根据多年众多方面的研究,他与同事们共同编绘了《中国土壤磷素图》,对农业生产、工业布局、科研与教学都有参考价值。
1979年,就土壤普查、农业生产中重大的土壤和肥料问题,人才培养、科研机构布局、加强基础理论研究,改进学会工作等问题提出了建议。
1980年,针对中国氮、磷、钾化肥比例失调和肥效不能充分发挥的状况,提出尽快建立科学施肥制度等建议。
1990年,主编了《中国红壤》对中国红壤的生成发育、基本特性、开发利用和改良措施进行了系统论述,积累了完整资料,在生产上发挥了积极作用。
2001年2月25日,李庆逵在南京逝世,享年90岁。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1954-1955年,李庆逵和他的同事们在华南热带作物科学研究院所属试验场及有关生产单位,共同在粤西的茂名徐闻、广西的陆川龙州海南的那大5个地区进行了幼龄橡胶树氮磷肥用量和比例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垦区内施用氮磷肥都可以促进幼龄橡胶树生长,其效果大小因地而异。进而提出了不同垦区的幼龄胶园的施肥原则和技术,促进了橡胶事业的发展。
20世纪30年代,李庆逵注意吸取欧美先进的研究方法,首先引进土壤化学分析,并结合中国具体的土壤类型。20世纪70年代初,他提出的碳酸氢铵深施技术,为氮肥的合理施用和提高氮素利用率作出了贡献。他系统地研究了中国土壤中磷、钾元素的状况和磷、钾肥施用效应,并主持编制了中国第一幅土壤磷素分布图。为中国磷钾化学肥料的发展和施用提供了依据。其中,有关磷矿粉的有效条件和合理施肥技术,生产上进行了大面积推广,最高年份推广面积达1000多万吨,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他所主编的《中国磷矿的农业利用》专著对中国磷矿资源的合理利用、发展磷肥品种的技术和合理施用磷肥都有参考价值。
李庆逵与同事们全面研究了中国主要中低品位磷矿的化学性质和化学行为,并进行了作物吸收磷素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磷矿粉直接施用的肥效与土壤酸度密切相关。李庆逵的一系列研究,显示磷矿、土壤和作物三个因素都处于最佳状态时,磷矿粉的效果可以高于过磷酸钙
李庆逵结合生产实际,对土壤钾素和钾肥的有效施用进行了实地研究。施用化学钾肥,有效地防止了橡胶树黄叶病的发生。他发表的《我国红壤区某些主要土类钾的含量、状态以及含钾矿物的转化规律》及《从土壤钾素含量和状态来看我国钾肥问题》等论文,推进了中国对土壤钾素的研究、工业生产和钾肥的合理施用。
李庆逵提出了将粉状碳酸氢铵加工制成粒状肥深施的设想,经过严格的田间试验,施用粒状碳酸氢铵肥比粉状肥增产稻谷36.2%—52.6%,证实了他的设想的实践意义。
1:Ching-kwei Li,Sodium Hydroxide as a Substitute for Iodine in Robinso ns Sulfur Dioxide MethodJournal of the Chemical Society Chinese,1933,3: 288~292.
2:J梭颇(Thorp)著,李庆逵、李连捷译,中国之土壤土壤特刊,(乙种),1936(1)。
3:李庆逵、鹿笃伊,中国土壤的酸度和碳酸钙含量,土壤专报,1936(15):1~36。
4:李庆逵,对于含碳酸钙之土壤灼烧减重的研究,土壤专报,1936(15):45~46。
5:李庆逵,土壤分析法,土壤特刊(乙种),1937(3)。
6:李庆逵,中国各主要土类固定硫酸铵的程度,土壤特刊(乙种),1938(4):27~40。
7:Ching-kwei Li,Determining Organic Matter in Paddy Soils,Industrial a nd Engineering Chemistry,AnalEd USA,1939,11:428~429.
8:李庆逵、尚仰震,中国中南部红壤之磷肥试验,土壤季刊, 1940,1(1):46~50。
9:Ching-kwei Li,Variations in Yield and Composition of the Wheat Plant as Affected by the Time of Applying Phosphatic Fertilizers,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Agronomy,1940,32:782~790.
10:李庆逵,磷灰岩之肥效试验,土壤季刊,1941,1(4):48~56。
11:李庆逵,磷肥可溶度与玉蜀黍生长之关系,土壤特刊(甲种),1941(4):26~30。
12:Ching-kwei Li,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Great Soil Groups of ChinaSoil Science,USA,1943,55:(5),343~351.
13:Ching-kwei Li,A Study of Methods of Extraction and Determination of the Available Nutrients in Soils,Thesis for the Degree of Doctor of Philosop hy in Agronimy University of Illinois,1948.
14:李庆逵,中国土壤代换性钾之分析结果,科学, 1949,31(6):171~176。
15:Ching-kwei Li and Roger H Bray,Organic Matter and Nitrogen Contents of Soils as Influenced by Management,Soil Science,USA,1949,68:(3) ,203~212.
16:李庆逵,由矾石制造钾肥之实验,科学,1950,32:215~216。
17:Ching-kwei Li,Exchangeable Potassium in Lateritic Soils of China Derived from Different Parent Materials,For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Siol Science,1950,1:303~304.
18:李庆逵,计划中的中南区红壤改良试验,科学通报,1951,10: 1081~1085。
19:李庆逵、何金海、胡祖光,海州磷矿石肥效试验初步报告,土壤学报,1952,2(1):37~42。
20:李庆逵、鲁如坤,土壤分析法,科学出版社,1953。
21:李庆逵、何金海、鲁如坤、胡祖光,磷矿石肥效试验第二次报告,土壤学报,1953,2(3):167~177。
22:李庆逵,对于进行磷矿粉肥效试验的意见,科学通报,1954,11:14。
23:Ching-kwei Li,CHHo,RKLu and TKHu,Availability of Rock Phosphate to Plant Growth in Red Earth,Acta Scientia Sinica, 1954,3(1):65~79.
24:李庆逵、胡祖光,甘家山试验场对于磷灰石肥效试验的第三次报告,土壤学报 ,1956,4(1):43~49。
25:Ching-kwei Li,and Shio-ni Chang,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Red Soi ls in China,Report for the 6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Soil Science, 1956.
26:李庆逵,晚近农业化学的进展,科学通报,1957,4:105~109。
27:张效年、李庆逵,华南土壤的黏土矿物组成,土壤学报,1958,6(3): 178~192。
28:CB佐恩、李庆逵,中国热带土壤发生与分类的一些问题,土壤学报, 1958,6(3):193~204。
29:李庆逵、石华,广东、湖南、江西三省及广西壮族自治区初步土壤区划,土壤 专报,1959(34):1~39。
30:李庆逵,关于红壤改良的研究,土壤通报,1959,5:3~8。
31:李庆逵,从土壤肥力、磷矿粉性质及农业条件看中国磷肥问题,科学通报, 1959,24:820~823。
32:李庆逵、王美珠、张效年,我国红壤区某些主要土类钾的含量、状态及含钾矿 物的转化规律,土壤学报,1961,9(1~2):22~35。
33:Ching-kwei Li,May-chu Wang and Shio-ni Chang,On the Status of Soil Potassium and the Sequence of Transformation of Potassium-Bearing Minerals in Some Important Soil Types in the Red Earth Region of China, Scientia Sinica,1961,10(8):985~997.
34:李庆逵、于天仁,我国土壤科学发展中的几个问题,科学通报,1964,2: 118~126。
35:李庆逵,从土壤钾素含量和状态看我国钾肥问题,科学通报,1964,9: 780~785。
36:李庆逵、曹翠玉、戎捷,应用放射性磷矿粉进行土壤性质对植物吸收磷素影响 的研究,土壤学报,1964,12(3):330~337。
37:李庆逵,磷肥品种、土壤性质和植物磷素营养的相互关系,土壤学报,1966, 14(1):117~122。
38:李庆逵,磷矿粉肥效问题的理论基础,科学通报,1966,2:49~57。
39Ching-kwei Li,The Availability of Phosphorus in Rock Phosphate, Kexue Tongbao,1966,17(2):49~57.
40:蒋柏藩、鲁如坤、李庆逵,中国土壤磷素养分潜力概图及其说明,土壤学报, 1979,16(1):17~21。
41:李庆逵,土壤条件与植物生长研究的进展情况-土壤条件与植物生长第 十版译序,科学出版社,1979。
42:Ching-kwei Li and Rong-yen Chen,Ammonium Bicarbonate Used as a Nitro gen Fertilizer in China,Fertilizer Research,1980,1:125~136.
43:Ching-kwei Li and Sheng-wu Qing,Phosphorus Balance on Paddy Soils Re claimed from the Salinized Waste Land,Northern Jiangsu Proceedings of Symposiu m on Paddy Soil,Science Press,Beijing;Springer-Verlag,1981:805~808.
44:李庆逵,三十年来我国化学肥料的产销情况及其与粮食生产的关系,农业现代 化研究,1982,3:1~5。
45:Ching-kwei Li,Present Methods of Fertilization for the Red Soils in South China,Tropical Agriculture Research Series (Japan),1982,No15:333~340.
46:Ru-kun Lu,Bai-fan Jiang and Ching-kwei Li,Phosphorus Management for Submerged Rice Soils,Transactions of the 12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Soi l Science,Symposia Papers 1982,Ⅱ:182~191.
47:李庆逵,五十年来我国土壤分析方法的进展——土壤农业化学常规分析方法(代 序),科学出版社,1983。
48:李庆逵主编,中国红壤,科学出版社,1983。
49:李庆逵,现代磷肥研究的进展,土壤学进展,1986,2:1~7。
50:Ching-kwei Li,Fertilizer Application,Food Production and Changes in Soil Fertility through 30 Years Land Utilization in South China 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Red Soils,Science Press,Beijin g;Elsevler,Amsterdam,1986:560~575.
人才培养
李庆逵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12名。
获奖记录
社会任职
江苏省第二、五、六、七、八届人大代表,江苏省第五届人大常委会委员、教科文委员会委员,江苏省第六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兼教科文委员会主任委员、江苏省第七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等职。
1956-1987年间,历任中国土壤学会第二至第五届理事长,中国农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化肥学会副理事长,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江苏省科委副主任;还曾任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常委、江苏省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南京市委员会主任委员;先后当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三、五、六、七届代表。
1932-1944年,先后任中央地质调查所土壤研究室助理员、技士、研究室副主任。
1948-1949年,任中央地质调查所土壤研究室研究员。
1949-1953年,任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土壤研究室研究员。
1950年,他当选为第四届国际土壤学会副主席。
1953-1983年,任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
1957-1962年,兼任中国科学院热带生物资源综合考察队副队长。
1978-1983年兼任中国科学院长沙农业现代化所所长。李庆逵还兼任过江苏省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和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
1979年,国际土壤学会接纳中国土壤学会为团体委员,并为理事国成员。
1980年受聘为在荷兰出版的国际《肥料研究》(Fertilizer Researh)杂志的编委。
1983年,任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主任。
1985-2001年,任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名誉所长等职。
亲属成员
祖父:李松侯曾担任宁波市商会会长。
父亲:李子诺在宁波钱庄当职员。
外祖父:叶同春是清朝举人。
大舅父:叶伯允是《商报》主编。
三舅父:叶叔眉是京师大学堂教授。
人物评价
李庆逵先生毕生致力于中国土壤科学事业,学术上的精深造诣、科研上的卓著功绩与他的优秀品格交相辉映,是我们后人学习的榜样。(南京土壤研究所党委书记林先贵评)
李庆逵先生把一生献给了中国土壤科学事业和国民经济建设,李庆逵先生为土壤所的发展和中国土壤科学事业的进步作出的突出贡献,传承和弘扬他热爱科学、淡泊名利、求实创新、诲人不倦的优良品德和高尚情操,奋力拚搏、开拓进取。(南京土壤研究所所长沈仁芳评)
李庆逵为中国土壤科学和国民经济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曾任中国科学院土壤研究所所长曹志洪评)
全国各地天气预报查询

上海市

  • 市辖区
  • 云南省

  • 临沧市
  • 云南省

  • 丽江市
  • 云南省

  • 保山市
  • 云南省

  • 大理白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昆明市
  • 云南省

  • 昭通市
  • 云南省

  • 普洱市
  • 云南省

  • 曲靖市
  • 云南省

  • 楚雄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玉溪市
  • 云南省

  •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迪庆藏族自治州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兰察布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海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兴安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包头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伦贝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和浩特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巴彦淖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赤峰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通辽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鄂尔多斯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锡林郭勒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阿拉善盟
  • 北京市

  • 市辖区
  • 吉林省

  • 吉林市
  • 吉林省

  • 四平市
  • 吉林省

  •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 吉林省

  • 松原市
  • 吉林省

  • 白城市
  • 吉林省

  • 白山市
  • 吉林省

  • 辽源市
  • 吉林省

  • 通化市
  • 吉林省

  • 长春市
  • 四川省

  • 乐山市
  • 四川省

  • 内江市
  • 四川省

  • 凉山彝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南充市
  • 四川省

  • 宜宾市
  • 四川省

  • 巴中市
  • 四川省

  • 广元市
  • 四川省

  • 广安市
  • 四川省

  • 德阳市
  • 四川省

  • 成都市
  • 四川省

  • 攀枝花市
  • 四川省

  • 泸州市
  • 四川省

  • 甘孜藏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眉山市
  • 四川省

  • 绵阳市
  • 四川省

  • 自贡市
  • 四川省

  • 资阳市
  • 四川省

  • 达州市
  • 四川省

  • 遂宁市
  • 四川省

  •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雅安市
  • 天津市

  • 市辖区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中卫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吴忠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固原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石嘴山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银川市
  • 安徽省

  • 亳州市
  • 安徽省

  • 六安市
  • 安徽省

  • 合肥市
  • 安徽省

  • 安庆市
  • 安徽省

  • 宣城市
  • 安徽省

  • 宿州市
  • 安徽省

  • 池州市
  • 安徽省

  • 淮北市
  • 安徽省

  • 淮南市
  • 安徽省

  • 滁州市
  • 安徽省

  • 芜湖市
  • 安徽省

  • 蚌埠市
  • 安徽省

  • 铜陵市
  • 安徽省

  • 阜阳市
  • 安徽省

  • 马鞍山市
  • 安徽省

  • 黄山市
  • 山东省

  • 东营市
  • 山东省

  • 临沂市
  • 山东省

  • 威海市
  • 山东省

  • 德州市
  • 山东省

  • 日照市
  • 山东省

  • 枣庄市
  • 山东省

  • 泰安市
  • 山东省

  • 济南市
  • 山东省

  • 济宁市
  • 山东省

  • 淄博市
  • 山东省

  • 滨州市
  • 山东省

  • 潍坊市
  • 山东省

  • 烟台市
  • 山东省

  • 聊城市
  • 山东省

  • 菏泽市
  • 山东省

  • 青岛市
  • 山西省

  • 临汾市
  • 山西省

  • 吕梁市
  • 山西省

  • 大同市
  • 山西省

  • 太原市
  • 山西省

  • 忻州市
  • 山西省

  • 晋中市
  • 山西省

  • 晋城市
  • 山西省

  • 朔州市
  • 山西省

  • 运城市
  • 山西省

  • 长治市
  • 山西省

  • 阳泉市
  • 广东省

  • 东莞市
  • 广东省

  • 中山市
  • 广东省

  • 云浮市
  • 广东省

  • 佛山市
  • 广东省

  • 广州市
  • 广东省

  • 惠州市
  • 广东省

  • 揭阳市
  • 广东省

  • 梅州市
  • 广东省

  • 汕头市
  • 广东省

  • 汕尾市
  • 广东省

  • 江门市
  • 广东省

  • 河源市
  • 广东省

  • 深圳市
  • 广东省

  • 清远市
  • 广东省

  • 湛江市
  • 广东省

  • 潮州市
  • 广东省

  • 珠海市
  • 广东省

  • 肇庆市
  • 广东省

  • 茂名市
  • 广东省

  • 阳江市
  • 广东省

  • 韶关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北海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南宁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崇左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来宾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柳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桂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梧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河池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玉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百色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贵港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贺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钦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防城港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乌鲁木齐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拉玛依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吐鲁番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和田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哈密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喀什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塔城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昌吉回族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自治区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克苏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勒泰地区
  • 江苏省

  • 南京市
  • 江苏省

  • 南通市
  • 江苏省

  • 宿迁市
  • 江苏省

  • 常州市
  • 江苏省

  • 徐州市
  • 江苏省

  • 扬州市
  • 江苏省

  • 无锡市
  • 江苏省

  • 泰州市
  • 江苏省

  • 淮安市
  • 江苏省

  • 盐城市
  • 江苏省

  • 苏州市
  • 江苏省

  • 连云港市
  • 江苏省

  • 镇江市
  • 江西省

  • 上饶市
  • 江西省

  • 九江市
  • 江西省

  • 南昌市
  • 江西省

  • 吉安市
  • 江西省

  • 宜春市
  • 江西省

  • 抚州市
  • 江西省

  • 新余市
  • 江西省

  • 景德镇市
  • 江西省

  • 萍乡市
  • 江西省

  • 赣州市
  • 江西省

  • 鹰潭市
  • 河北省

  • 保定市
  • 河北省

  • 唐山市
  • 河北省

  • 廊坊市
  • 河北省

  • 张家口市
  • 河北省

  • 承德市
  • 河北省

  • 沧州市
  • 河北省

  • 石家庄市
  • 河北省

  • 秦皇岛市
  • 河北省

  • 衡水市
  • 河北省

  • 邢台市
  • 河北省

  • 邯郸市
  • 河南省

  • 三门峡市
  • 河南省

  • 信阳市
  • 河南省

  • 南阳市
  • 河南省

  • 周口市
  • 河南省

  • 商丘市
  • 河南省

  • 安阳市
  • 河南省

  • 平顶山市
  • 河南省

  • 开封市
  • 河南省

  • 新乡市
  • 河南省

  • 洛阳市
  • 河南省

  • 漯河市
  • 河南省

  • 濮阳市
  • 河南省

  • 焦作市
  • 河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河南省

  • 许昌市
  • 河南省

  • 郑州市
  • 河南省

  • 驻马店市
  • 河南省

  • 鹤壁市
  • 浙江省

  • 丽水市
  • 浙江省

  • 台州市
  • 浙江省

  • 嘉兴市
  • 浙江省

  • 宁波市
  • 浙江省

  • 杭州市
  • 浙江省

  • 温州市
  • 浙江省

  • 湖州市
  • 浙江省

  • 绍兴市
  • 浙江省

  • 舟山市
  • 浙江省

  • 衢州市
  • 浙江省

  • 金华市
  • 海南省

  • 三亚市
  • 海南省

  • 三沙市
  • 海南省

  • 儋州市
  • 海南省

  • 海口市
  • 海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十堰市
  • 湖北省

  • 咸宁市
  • 湖北省

  • 孝感市
  • 湖北省

  • 宜昌市
  • 湖北省

  •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北省

  • 武汉市
  • 湖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荆州市
  • 湖北省

  • 荆门市
  • 湖北省

  • 襄阳市
  • 湖北省

  • 鄂州市
  • 湖北省

  • 随州市
  • 湖北省

  • 黄冈市
  • 湖北省

  • 黄石市
  • 湖南省

  • 娄底市
  • 湖南省

  • 岳阳市
  • 湖南省

  • 常德市
  • 湖南省

  • 张家界市
  • 湖南省

  • 怀化市
  • 湖南省

  • 株洲市
  • 湖南省

  • 永州市
  • 湖南省

  • 湘潭市
  • 湖南省

  •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南省

  • 益阳市
  • 湖南省

  • 衡阳市
  • 湖南省

  • 邵阳市
  • 湖南省

  • 郴州市
  • 湖南省

  • 长沙市
  • 甘肃省

  • 临夏回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兰州市
  • 甘肃省

  • 嘉峪关市
  • 甘肃省

  • 天水市
  • 甘肃省

  • 定西市
  • 甘肃省

  • 平凉市
  • 甘肃省

  • 庆阳市
  • 甘肃省

  • 张掖市
  • 甘肃省

  • 武威市
  • 甘肃省

  • 甘南藏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白银市
  • 甘肃省

  • 酒泉市
  • 甘肃省

  • 金昌市
  • 甘肃省

  • 陇南市
  • 福建省

  • 三明市
  • 福建省

  • 南平市
  • 福建省

  • 厦门市
  • 福建省

  • 宁德市
  • 福建省

  • 泉州市
  • 福建省

  • 漳州市
  • 福建省

  • 福州市
  • 福建省

  • 莆田市
  • 福建省

  • 龙岩市
  • 西藏自治区

  • 山南市
  • 西藏自治区

  • 拉萨市
  • 西藏自治区

  • 日喀则市
  • 西藏自治区

  • 昌都市
  • 西藏自治区

  • 林芝市
  • 西藏自治区

  • 那曲市
  • 西藏自治区

  • 阿里地区
  • 贵州省

  • 六盘水市
  • 贵州省

  • 安顺市
  • 贵州省

  • 毕节市
  • 贵州省

  • 贵阳市
  • 贵州省

  • 遵义市
  • 贵州省

  • 铜仁市
  • 贵州省

  •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辽宁省

  • 丹东市
  • 辽宁省

  • 大连市
  • 辽宁省

  • 抚顺市
  • 辽宁省

  • 朝阳市
  • 辽宁省

  • 本溪市
  • 辽宁省

  • 沈阳市
  • 辽宁省

  • 盘锦市
  • 辽宁省

  • 营口市
  • 辽宁省

  • 葫芦岛市
  • 辽宁省

  • 辽阳市
  • 辽宁省

  • 铁岭市
  • 辽宁省

  • 锦州市
  • 辽宁省

  • 阜新市
  • 辽宁省

  • 鞍山市
  • 重庆市

  • 重庆市

  • 市辖区
  • 陕西省

  • 咸阳市
  • 陕西省

  • 商洛市
  • 陕西省

  • 安康市
  • 陕西省

  • 宝鸡市
  • 陕西省

  • 延安市
  • 陕西省

  • 榆林市
  • 陕西省

  • 汉中市
  • 陕西省

  • 渭南市
  • 陕西省

  • 西安市
  • 陕西省

  • 铜川市
  • 青海省

  • 果洛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东市
  • 青海省

  • 海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玉树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西宁市
  • 青海省

  • 黄南藏族自治州
  • 黑龙江省

  • 七台河市
  • 黑龙江省

  • 伊春市
  • 黑龙江省

  • 佳木斯市
  • 黑龙江省

  • 双鸭山市
  • 黑龙江省

  • 哈尔滨市
  • 黑龙江省

  • 大兴安岭地区
  • 黑龙江省

  • 大庆市
  • 黑龙江省

  • 牡丹江市
  • 黑龙江省

  • 绥化市
  • 黑龙江省

  • 鸡西市
  • 黑龙江省

  • 鹤岗市
  • 黑龙江省

  • 黑河市
  • 黑龙江省

  • 齐齐哈尔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