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攻科,女,广东新会人,博士,中山大学化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人物经历
教育经历
1982年9月—1986年6月
中山大学化学系获
理学学士学位;
1986年9月—1989年6月 中山大学化学系获理学硕士学位;
1989年9月—1992年6月 中山大学化学系获理学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1992年7月—1994年11月 中山大学化学系任讲师;
1994年12月—2000年5月 中山大学化学系任副教授;
1997年—至今 硕士研究生导师;
2003年6月—至今 博士研究生导师;
1994年8月—1996年2月
日本东海大学和日立仪器制作所作访问学者;
2001年11月—12月 德国Duisburg大学分析化学系客座教授;
2011年3月—4月
香港浸会大学化学系访问学者;
2001年—2013年 教育部高校化学化工学科指导委员会化学专业教学指导分委会委员;
2013年—2017年
教育部高等学校化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2008年—至今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化学部分析化学学科专家评审组成员;
2003年—2014年 中国色谱学会第四届、第五届常务理事;
2014年—至今
中国化学会色谱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2010年12月—至今 中国化学会分析化学学科委员会委员;
2011年4月—至今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样品制备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2006年11月—至今 中国电子学会微波分会微波化学委员会常务理事;
2009年—至今 广东省化学学会理事会理事,分析化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主任;
2009年—至今 广州市化学化工学会理事会常务理事,分析专业委员会主任;
2010年10月—至今
广东省分析测试协会常务理事、色谱专业委员会主任;
2015年3月— 2019年3月 广东省本科高校化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
2011年12月—至今
广州市人民政府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专家;
2011年11月—至今 广东省轻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委员;
2015年1月—2017年12月
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食品药品安全社会监督员;
2015年5月—2020年5月 广州市重大行政决策论证专家;
2015年9月-2020年9月 广东省分析测试协会表面分析专业委员会 委员
2016年12月-2020年11月 广东省化妆品学会 第一届理事会 常务理事
2018年5月-2000年12月 国家人体生物监测项目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 省疾控中心.。
2005年12月—2007年4月 民进广东省第五届委员会委员,科技工作委员会委员;
2003年4月—2007年4月 广州市海珠区第十三届
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
2007年12月—至今 民进广东省第六届、七届、八届委员会委员,资源环境工作委员会副主任;
1998年1月—2000年12月
中山大学化学学院分析化学教研室副主任;
2001年1月—2005年8月 中山大学化学学院分析科学研究所所长,应化系副主任;
2005年9月—2009年3月 中山大学化学学院分析科学研究所所长,应化系主任;
2009年4月—至今 中山大学化学学院分析科学研究所所长。
2014年1月—至今 《Journal of Separation Science》 副主编;
2002年—至今 《色谱》编委;
2006年—至今 《化学通报》编委;
2009年—至今 《广州化工》编委;
2011年—至今 《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A》编委;
2009年—至今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Analysis》编委;
2012年—至今 《分析仪器》编委;
2012年—至今 《中国测试》编委;
2014年—至今 《大学化学》编委;
2015年—至今 《分析化学》编委;
2012年5月~至今 《中国测试》编委;
2014年6月~至今 《大学化学》编委;
2015年5月~至今 《分析化学》编委;
2018年5月~2020年 《光散射学报》编委;
2018年1月~至今 《Microchimica Acta》学术刊物编委
讲授课程
1. 本科生基础课:分析化学、分析化学实验、仪器分析等;
2. 研究生课程:现代化学研究方法与技术、现代光学分析、现代分离技术、分析仪器进展、色谱技术与食品药物分析、样品前处理技术及应用、生物分析化学、实验室管理与质量控制、中药现代化等课程。
科研方向
分析化学:色谱分析;光谱分析;联用技术与分析仪器研制;样品前处理技术与方法;复杂体系分离分析:食品与药物分析;环境与生物分析;快速检测技术。
学术成果
科研项目
作为负责人主持的主要科研项目:
1.科技部项目
(1)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子课题(第2主持人):微波场与化学介质流场间的互动作用机制-外场作用下传递过程的强化与控制(编号G2000026302),2001.01-2005.12。
(2)“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科学仪器设备研制与开发”资助课题:天然物质分离纯化和制备的实验室设备的研制与开发(编号2006BAK03A08),2007.01-2009.12。
(3)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等离激元增强拉曼光谱仪器研发与应用”项目九:PERS分析技术研发及其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编号2011YQ03012409),2011.10-2016.12。
(1) 面上项目:SPME-GC-MS联用分析
海水有机物与赤潮的研究(编号29977029),2000.1-2002.12。
(2)面上项目:真空微波萃取技术及其应用研究(编号20375050),2004.1-2006.12。
(3)面上项目:代谢组学与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评价的研究(编号20575081),2005.1-2005.12。
(4)面上项目:分子印迹
固相微萃取搅拌棒的研制及在食品安全分析中的应用(编号20775095),2008.1-2010.12.
(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项目(面上项目):油菜素甾体类植物激素分子印迹SPME探针构建及原位采样在线检测方法研究(编号90817012),2009.01-2011.12。
(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仪器专项项目:复杂体系多功能在线样品前处理联用系统的研制(编号21127008),2012.1.1-2015.12.31。
(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项目(培育项目):
单胺类神经递质及其代谢物活体原位采样、在线印迹富集、实时检测新方法研究(编号91232703),2013.1-2015.12。
(8)面上项目:循环动态在线分析系统研制与应用研究(编号21475153),2015.1-2018.12。
(9)面上项目:光致变色功能化贵金属纳米探针增强可视化快速检测方法研究(编号21675178),2017.1-2020.12。
(1)微波萃取法用于固体环境样品中有害有机物快速分析的研究(编号974078),1997.1-1999.12
(2)
固相微萃取膜的研制及其在分析样品预处理中的应用(编号031586),2004.1-2005.12。
(3)衍生化-SPME样品预处理技术在有机物分析中应用(编号990292),2000.1-2002.12。
(4)分子印迹SPME涂层的研制及在食品安全分析中的应用(编号06023094),2007.1-2008.12。
(5)分子印迹微萃取介质及装置研制与生物样品痕量分析研究(编号9251027501000004),2010.1-2012.12(重点项目)。
(6)广东特色食品中有害物质的快速检测方法及形成机制研究(编号2015A030311020),2016.01-2019.01(重点项目)。
4. 广东省科技厅项目
(1)固相微萃取技术在室内空气中VOCs污染物快速监测中的应用,(编号2003C34503),2004.1-2005.12。
(2)电子电器设备中含溴助燃剂的检测标准研究,(编号2005B32401002 ),2006.01-2007.12。
(3)广宁青竹竹汁中化学成分的分析、分离及其综合利用研究(编号2006B36901003),2007.1-2008.12。
(4)中药生产现代化-子课题中药微波提取及剖析技术研究(编号A301020301),2001.10-2004.08。
(5)用于药残在线检测的低温微波辅助萃取-固相萃取-液相色谱联用装置的研制(编号2009B010900021),2010.1-2012.12。
(6)南海海藻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纯化制备新技术及其综合利用研究(编号2010B030600012),2011.1-2012.12。
(7)省部产学研专项,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样品前处理关键技术及其配套仪器产业化与示范推广(编号2010B090400142),2011.1-2012.12,项目负责人之一。
(8)广东省公益研究与能力建设专项,食品安全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快速检测关键技术研究(编号2015A030401036),2016.1-2018.12。
5. 其他项目
(1)
广东省教育厅项目:SPME-HPLC联用技术及其在痕量有机分析中的应用(编号Q校02006),2003.01-2004.12。
(2)广东省环保局项目:广东省典型地区
光化学烟雾的产生机理及防治对策的研究(编号粤环1998-11)1998.07-2000.12。
(3)广东省高教厅项目:广东典型地区光化学烟雾的产生机理及防治对策的研究(编号粤高教科[1998]75号),1998.07-2000.12。
(4)广东省教育厅项目:
光化学污染成因及防治对策研究,2001.04-2003.04。
(5)深圳市科委项目(第2主持人):深圳市光化学烟雾污染状况及控制战略研究, 2000.03-2001.03。
(6)教育部国家留学归国人员科学启动基金资助项目:微波萃取法用于固体环境样品中有害有机物的快速分析的研究,1999.01-2000.06
(7)全国海关进出口商品归类中心项目:建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商品归类分析标准方法,2002.01-2002.12。
(8)企业委托项目:石蒜中有效成份的微波提取及其精制,2002.09-2004.09。
(9)企业委托项目:人体气味分析及新型诱蚊剂的研究与开发,2003.11-2004.06。
(10)
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科技项目:纺织品中有害VOC残留量的测定方法研究,2003 .09- 2005.08。
(11)深圳商检局项目:微波消化-冷
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电池中汞,2002.01-2002.12。
(12)国际合作项目:中山大学岛津共建实验室,2003.01-2006.12。
(13)
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科技项目:“南海1号”沉船保护中的海洋理化及生物环境研究,2007.01-2007.12, 项目负责人之一。
(14)
广东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项目:卷烟烟气中苯并[a]芘与烟草特有亚硝胺分析前处理方法研究(No.粤烟工[2010]科字第025号),2010.10-2012.05。
(15)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岭南蔬果中激素类残留分子识别与印迹检测技术研究(编号12A102051514),2011.9.1-2013.9.31。
(16)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食品中痕量杂环胺印迹富集及其在线分析方法研究(编号20120171110001),起止时间:2013.1-2015.12。
(17)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食品中有害物质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快速检测关键技术研究与装置开发(编号201604020165),2016.4.1-2019.3.31
(18)
广东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中山大学 烟草分析科学联合实验室项目I:2012.1-2016.12。
(19)广东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中山大学 烟草分析科学联合实验室项目II:2017.1-2021.12。
(20)
广州白云山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头孢硫脒(LM)质量研究,2017.1-2017.12。
(21)
中国烟草总公司郑州烟草研究院,保持烟草香气改善感官舒适性的关键技术,2014.10-2015.10。
参加的主要科研项目: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自装光电二极管阵列-
ICP发射光谱仪性能及应用研究(编号28970273),1990.01-1992.12。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ICP光源中基体干扰机理研究─应用CCD成象光谱仪(编号29275225),1993.01-1995.12。
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声光可调滤光器光谱仪的研制及其在分析上的应用研究(编号29875036),1999.01-2001.12。
4. 国家教委博士点基金,提高和拓展自装CCD-ICP光谱仪分析性能和应用领域,1996.01-1998.12。
5. 广东省科技厅项目:
白藜芦醇的提取和药用研究(编号2KM04203S),2000.12-2002.12。
6. 广东省科技厅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光催化技术在空气净化领域中的产业化开发之二(编号01-079422012),2001.10-2003.10。
7. 广东环保局科技开发项目:生活垃圾填埋场中挥发有机化合物成分、含量及其成因研究(编号粤环1997-11),1997.01-2000.05。
8. 广州市科委科技开发资助项目:鲨鱼软骨中肿瘤抑制因子的提取及其理化性质研究,1998.11-2000.12。
主持教学研究项目:
1. 国家教委“理科基地创建名牌课程”项目:化学基地《分析化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 1998.10-2003.10。 2.
2. 广东省教育厅教学研究项目:“分析化学”省级精品课程,2003.10-2008.12。
3. 中山大学教学研究项目:“分析化学”校级精品课程,2003.10-2006.10。
4. 中山大学教学研究项目:面向二十一世纪《分析化学》基础课教学的改革,1999-2000。
5. 中山大学教学研究项目:分析化学创新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2002.12-2004.12。
6. 中山大学教学研究项目: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提高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质量,培养化学创新人才,2005.07-2006.08。
7. 中山大学研究生教学改革项目:以学制与学期改革为契机,探索分析化学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编号ZGEI046),2009.10-2011.09。
8. 中山大学分析检测专业研究生教育实践基地建设项目,2010.05-2013.06。
9. 广东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2013年广东省联合培养研究生示范基地,化学(分析化学),2013年10月。
10. 2013年广东省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项目:分析化学,2013.05-至今。
11. 教育部化学类专业教指委教学研究课题:化学类本科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2014. 1-2017.6。
期刊论文
2018年发表文章
1. Wei Tianfu, Chen Zhengyi, Li Gongke*, Zhang Zhuomin*. A monolithic column based on covalent cross-linked polymer gels for online extraction and analysis of trace aflatoxins in food sample. 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A,2018,1548(5):27-36.
2. Du Yuanqi, Xia Ling, Xiao Xiaohua*, Li Gongke*, Chen Xiaoguang. A simple one-step ultrasonic-assisted extraction and derivatization method coupling to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ε-aminocaproic acid and amino acids in cosmetics, 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A, 2018,1554(15):37-44.
3.Chen Xiaoman#, Shi Zhaoxia#, Hu Yufei, Xiao Xiaohua*, Li Gongke*. A novel electrochemical sensor based on Fe3O4-doped nanoporous carbon for simultaneous determination of diethylstilbestrol and 17β-estradiol in toner. Talanta, 2018, 188:81-90.
4.Lin Zhenhua#, Yang Jiani#, Tang Zhijiao, Li Gongke*, Hu Yuling*. Nitrogen dots as reductant and stabilizer for the synthesis of AgNPs/N-dots nanocomposites for efficient surface-enhanced Raman scattering detection. Talanta, 2018,178:515-521.
5.Lei Haoyu, Hu Yuling*, Li Gongke*. A dual-functional membrane for bisphenol A enrichment and resonance amplification by surface-enhanced Raman scattering.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2018, 29: 509-512.
6.张华东,李攻科*, 胡玉斐*. 埃洛石纳米管在分离富集中的应用.化学进展, 2018, 30(2/3):198-205.
2017年发表文章
1. Chen Zhengyi, Li Gongke*, Zhang Zhuomin*. Miniaturized thermal-assisted purge-and-traptechnique coupling with surface-enhanced Raman scattering for trace analysis of complex samples. Analytical Chemistry, 2017, 89(17):9593-9600.
2. Tang Zhijiao, Lin Zhenhua, Li Gongke*, Hu Yuling*. Amino nitrogen quantum dots-based nanoprobe for fluorescence detection and imaging for cysteine in biological samples. Analytical Chemistry, 2017, 89:
3. Zhang Runkun, Huang Wanting, Li Gongke*, Hu Yufei*. Noninvasive strategy based on real-time in vivo cataluminescence monitoring for clinical breath analysis. Analytical Chemistry, 2017, 89:3353-3361.
4. Zhou Chanyuan, Du Zhuo, Li Gongke*, Xiao Xiaohua*, Cai Zongwei. A hybrid monolithic column based on boronate-functionalized graphene oxide nanosheets for online specific enrichment of glycoproteins. 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A, 2017, 1498:90-98.
5. Gao Jiamin, Zhao Cheng, Zhang Zhuomin*, Li Gongke*. An intrinsic internal standard substrate of Au@PS-b-P4VP for rapid quantification by surface enhanced Raman scattering. Analyst, 2017, 142, 2936-2944.
6.Zhang Chengjiang, Luo Xialin, Wei Tianfu, Hu Yufei, Li Gongke*, Zhang Zhuomin*. Acylhydrazone bond dynamic covalent polymer gel monolithic column online coupling to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for analysis of sulfonamides and fluorescent whitening agents in food. 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A, 2017, 1519:28-37.
7. He Jincan, Li Gongke*, Hu Yuling*. Aptamer-involved fluorescence amplification strategy facilitated by directional enzymatic hydrolysis for bioassays based on a metal-organic framework platform: Highly selective and sensitive determination of thrombin and oxytetracycline. Microchimica Acta, 2017, 184:2365-2373.
8.Wei Tianfu, Li Gongke*, Zhang Zhuomin*. A rapid determination method for trace semicarbazide in flour products by HPLC based on a nucleophilic substitution reaction, Journal of Separation Science, 2017,40(9):
9. Luo Xialin, Li Gongke*, Hu Yufei*. In-tub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 based on NH2-MIL-53(Al)-polymer monolithic column for online coupling with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for directly sensitive analysis of estrogens in human urine. Talanta, 2017, 165:377-383.
10. Zhang Zhuomin*, Zhan Yisen, Huang Yichun, Li Gongke*. Large-volume constant-concentration sampling technique coupling with surface-enhanced Raman spectroscopy for rapid on-site gas analysis. Spectrochimica Acta Part A: Molecular and Biomolecular Spectroscopy, 2017,183: 312-318.
11. Zhong Zhixiong*,Li Gongke*. Current trends in sample preparation for cosmetic analysis. Journal of Separation Science, 2017, 40:152-169.
12. Zhong Zhixiong*, Li Gongke, Shao Yijuan, Zhu Binghui, Liu Zhe, Deng Jianchao, Mo Jingtian. Amino-functionalized graphene oxide/neutral alumina nanocomposite based solid-phase extraction coupled with ion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trace haloacetic acids in drinking water. Analytical Methods, 2017, 9:2425-2432.
12. Zhou Langjun, Peng Yi, Hu Yuling*, Li Gongke*. In situ growth of flexible polyphenylene-conjugated microporous polymer films for fluorescence detection of the total quantity of developing agents and their oxidation products. Journal of Analysis and Testing, 2017, 1:1-7.
13.Fu Zhaofu, Huang Wanting, Li Gongke*, Hu Yufei*. A chemiluminescence reagent free metho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captopril in medicine and urine samples by using trivalent silver.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Analysis,2017,7: 252-257.
14.李子程,李攻科*,胡玉玲*. 刺激响应聚合物在生物医药中的应用,化学进展, 2017,29(12):1480-1487.
15. 谭 杰#, 史朝霞#, 胡玉斐, 肖小华*, 李攻科*. 基于还原石墨烯/纳米银复料的电化学传感器测定双酚A, 分析化学,2017,45(12):2011-2017.
16.钟燕辉,卢晓钿,黄婉婷, 张润坤*,李攻科*,循环化学发光快速区分醇类化合物,分析化学,2017.11.15:1628-1634.
17.谭 杰,杜苑琪,肖小华*,李攻科*. 食品中霉菌毒素样品前处理及分析方法研究进展.分析测试学报,2017,36(6):829-840.
18.霍志铭,李攻科*, 肖小华*. 有机光致变色材料在快速可视化检测中的应用. 化学进展, 2017,29(2/3):252-261.
19.宋雯雯,罗夏琳,李攻科*,胡玉斐*. 整体柱在线微萃取-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化妆中痕量雌激素. 色谱,2017, 35(1):22-26.
20.雷皓宇,陈小曼,李攻科*,胡玉玲*.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法快速检测奶粉中三聚氰胺和二聚氰胺. 分析科学学报,2017, 33(3):312-316.
21.陈正毅,卢雅琳,梁 豫,曾 晨,张卓旻*,李攻科*.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法快速测定干果类食品中的糖精钠.分析测试学报,2017,36(5):650-654.
22.路振宇,张润坤*,李攻科*,手性荧光传感器的研究进展,分析测试学报,2017,36(4):570-578.
23.周婵媛, 杜苑琪, 杜卓, 李攻科*, 肖小华*. 适配体功能化多壁碳纳米管整体柱选择性分离细胞色素C,分析科学报, 2017,33(5):631-636.
24.温海滨,胡玉玲*,李攻科*. 磁性聚亚苯基共轭微孔聚合物富集-SERS法测定水和土壤中多环芳烃,分析测试学报,2017,36(10): 1214-1218.
25. 王 晶*, 余建龙, 彭莹, 张子豪, 刘莹峰, 李全忠, 郑建国, 李攻科. 气相色谱-质谱法检测涂料中4 种苯并三唑类紫外线吸收剂, 分析试验室,2017,36(4):428-431.
26. 王晶, 李菊, 余建龙, 李春燕, 张子豪, 刘莹峰, 李攻科, 郑建国, 气相色谱-质谱法检测洗涤用品中高关注物质卡拉花醛及其同分异构体. 分析测试学报, 2017,36(9): 1104 -1108.
教学研究
1. 李攻科.关于基础课教师培养若干问题的思考. 改革与实践, 中山大学本科教学改革论文集(五),
中山大学出版社,1999,279-282.
2. 李攻科.分析化学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的探讨. 改革与实践, 中山大学本科教学改革论文集(六),中山大学出版社,1999,72-78.
3. 李攻科,黄滨,陈焕光. 关于加强高校分析化学实验室建设的思考.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1999, 社51(3):83-85.
4. 彭秧,李攻科. 吸取基地经验,促进教学改革. 高校化学教学成果撷英,中国化学会全国第六届大学教学研讨会论文选集,2000年9月,
西北大学出版社,pp470-472. ISBN7-5604-1508-3/O.95
5. 李攻科,彭秧.分析化学教学中综合素质的培养. 高校化学教学成果撷英,中国化学会全国第六届大学教学研讨会论文选集,2000年9月,西北大学出版社,pp634-636,ISBN7-5604-1508-3/O.95
6. Li Gongke, Zou Xiaoyong, Ma Zhiling, Huang Bin. Study on the Training of Innovative Talents in Analytical Chemistry Teaching, Proceeding of 17th IUPAC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hemical education, 2002, August, Beijing, K-14, P32.
7. 李攻科. 加入WTO后高校分析化学教学改革的探讨. 教学研究与实践,中山大学教务处编,2002年8月,中山大学出版,35-38.
8. 邹小勇,阮文江,马志玲, 黄滨, 李攻科. 分析化学课程网络考试系统的构建. 大学化学,2004,19(2):36-39.
9. 甘峰,李攻科. 谈谈酸碱滴定教学中新知识的引进. 大学化学,2005,20(3):51-55.
10. 邹小勇,马志玲,黄滨,胡玉玲,李攻科. 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讨. 大学化学,2006,21(4):30-32.
11. 焦 哲,李攻科*. 转基因食品及其安全性评价研究. 大学化学,2007,22(4):31-37.
12. 肖小华,李攻科. 药学专业分析化学课程教学探讨. 教学研究与实践,2008.
13. 肖小华,李攻科. 开设综合设计实验、激发兴趣培养能力. 实验教学改革与探索(八),中山大学出版社,2008,28-31.
14. 占达东,柏文良,李攻科,甘峰.计算机辅助配位滴定实验教学的若干实例. 大学化学,2010,25(2):32-35,70.
15. 胡玉斐,赖瑢,李攻科*.关于化学发光演示实验的探讨. 大学化学,2011,26(6):48-51.
16. 张卓旻,朱丽,李攻科*. 生物“气味”研究进展. 大学化学,2011, 26(4):1-6.
17. 戴宗,肖小华,胡玉玲,凌连生,谢天尧,朱芳,邹小勇,李攻科,陈六平. 线性扫描伏安法测定废水中镉离子的教学实践. 大学化学,2011,26(2):19-20.
18. 张卓旻,李攻科. 化学分析课程的全英教学实践. 大学化学,2013,28(2):18-21.
教材著作
1. 李攻科 参编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及“九五”国家级重点教材《分析化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年3月, 214-240页,272-306页, ISBN 7-04-007952-6.
2. 李攻科, 参编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分析化学》(第五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年7月, 第4章(78-109页),第9章(282-311页), ISBN 7-04-019382-5.
3. 李攻科, 胡玉玲, 阮贵华等编著,《
样品前处理仪器与装置》,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年5月,书号:ISBN 978-7-122-00060-6.
4. 庄乾坤, 刘虎威, 陈洪渊主编. 分析化学学科前沿与进展,北京:科学出版, 2012年4月. 刘虎威,梁鑫淼,张丽华,张玉奎,李攻科,邹汉法,许国旺,白玉. 第2章 色谱和毛细管电泳分析, pp26-91.
5. 李攻科参编,“十二五”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分析化学》(第六版)(上册),武汉大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6年12月, 第4章(76-109页),第9章(287-316页),ISBN978-7-04-046532-7。
6. 李攻科参编,《
现代分离科学》,刘震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17年8月,第7章,现代样品制备技术(273-348页),胡玉玲,肖小华, 张卓旻, 胡玉斐,杜卓,李攻科,ISBN 978-7-122-30157-4
发明专利
1.李攻科, 胡小刚,胡玉玲. 一种分子印迹固相微萃取涂层的制备方法,发明专利号ZL 200610034220.1
2.李攻科,张毅,胡玉玲.微波辅助分子印迹磁性微球的制备方法和应用,发明专利号:ZL 200710028537.9.
3.李攻科,阮贵华,肖小华,邓建朝. 微波辅助提取-高速逆流色谱联用方法及其装置,发明专利号:ZL 200710030959.X。
4.胡玉玲,李攻科,王阳阳. 分子印迹固相微萃取-中空纤维液相微萃取联用装置、方法及应用,发明专利号:ZL 200910036648.3。
5.李攻科,邓建朝,肖小华. 加速溶剂萃取-高速逆流色谱联用方法及其装置,发明专利号:ZL 200910036544.2。
6.李攻科,许志刚,李家威,胡玉玲. 分子印迹吸附萃取搅拌棒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发明专利号:ZL200910040316.2。
7.李攻科,钟启升,胡玉斐,胡玉玲. 动态液液固印迹微萃取-液相色谱在线联用系统,发明专利号:ZL201110119346.X。
8.李攻科,钟启升,胡玉斐,胡玉玲.解吸池及分子印迹搅拌棒微萃取-高效液相色谱在线联用装置,发明专利号:ZL 201010520755.6
9.李攻科,周婷,肖小华. 微波辅助索氏固相萃取联用装置、方法及应用,发明专利号:ZL 201110380029.3。
10.李攻科,潘加亮,胡玉玲. 在线富集-分步聚焦进样-超高效液相色谱联用系统及应用,发明专利,发明专利号:ZL 201310030664.8。
11. 张卓旻,李攻科,马云建, 赵城,田中群.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快速检测挥发性甲醛的方法及其应用,发明专利号:ZL 201310371538.9。
12.李攻科,杨晓婷,胡玉斐.硼酸亲和整体柱固相微萃取-高效液相色谱在线联用系统,发明专利号 ZL 201310582720.9。
13.李攻科,张凯歌,胡玉玲.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快速检测亚硝酸根方法及其应用,发明专利号ZL201210541083.6.
14.李攻科,张润坤,胡玉斐.在线检测二硫代氨甲基酸酯类杀菌剂残留的装置及方法,发明专利号ZL 201410384287.2。
15.张卓旻,李攻科,黄怡淳,田中群.一种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测定果蔬气态氛围中乙烯的方法,发明专利号ZL 201510209769.9。
16. 李攻科,韦天富,张卓旻.一种衍生化-色谱分析面粉及面制品中残留氨基脲的方法,发明专利号ZL201610656773.4。
获奖情况
1990年,“石墨炉原子吸收分析法直接测定海水痕量元素及绝对分析法研究”科研项目获广东省高等教育厅科技进步二等奖, 广东省自然科学奖三等奖。
1998年,获中山大学化学学院“五三”奖教金。
2000年,“化学基地《分析化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教学研究项目获中山大学第四届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第一完成人。
2001年,“化学基地《分析化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教学研究项目获广东省高等学校第四 届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第一完成人,并被推荐申报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2001年,获中山大学化学学院“师德建设积极分子”。
2002年,获中山大学“蔡冠深”奖教金。
2002年,获中山大学教育软件评比网络课件一等奖(第四完成人)。
2002年,获中山大学教育技术征文评比优秀论文二等奖(第五完成人)。
2003年,“广东省典型地区光化学污染状况及防治对策的研究”科研项目获广东省环境保护科 学技术三等奖,第一完成人。
2003年11月,获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
2004年12月,获中山大学教学软件评比三等奖(第五完成人)。
2006年,分析化学精品课程,获广东省计算机教育软件评审三等奖(第二完成人)。
2008年12月,“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分析化学课程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化学创新型人才”, 获中山大学校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第一完成人。
2015年5月,荣获中国化学会分析化学委员会首次颁发的“中国女分析化学家奖”。
李攻科,胡玉玲,肖小华,张卓旻,胡玉斐,张润坤,杜甫佑.复杂样品高效前处理新方法研究,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二等奖,2018年2月,证书编号2017-099,中山大学。
李攻科,胡玉玲,肖小华, 张卓旻, 胡玉斐, 张润坤, 杜甫佑.复杂体系分离富集新方法研究,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励三等奖,2018年2月粤府证:[2018] 1156号,证书编号:A02-3-01-R01,颁发单位:广东省人民政府,中山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