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梅,1969年6月16日出生于陕西西安,国家一级演员、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陕西省戏剧家协会主席。主工正、小旦,谙熟秦腔、眉户、碗碗腔,人称“三门抱”。戏路宽绰,允文允武。被文化和旅游部授予“新时代中国戏剧领军人才”称号。
人物经历
从艺经历
李梅,出生在陕西西安,自小能歌善舞,对表演艺术非常感兴趣。1980年,11岁的李梅考入陕西省戏曲研究院演员训练班之初;12岁初次登台在《三对面》中饰演银屏公主一角;13岁就站上了舞台中央;14岁成为《杨七娘》戏中主要角色;15岁主演《杨七娘》一角;16岁演出了秦腔《游西湖》中的“鬼怨”一折,跃上了戏曲艺术征程的第一级台阶。
学艺七年,系统地学习了
唱腔艺术,
表演程式,基本要领,把子、腿功、技巧、圆场等步骤均在其列。主攻
花旦、
小旦兼
刀马旦,李梅在这七年的学习生涯中,硬是练出一身文武兼备的扎实基本功,这为她以后的艺术之道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87年,李梅在表演训练班因擅长演古装戏并且能文能武,还塑造过许多性格迥异的艺术形象。所以毕业后留在了陕西省戏曲研究院青年团担任演员。
1990年,李梅随陕西省戏曲研究院青年团参加全国戏曲现代戏交流演出,并获得优秀奖。1994年,李梅赴京参加
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戏曲特技展播演出。同年,赴
云南、
兰州等地参加“西北荟萃” 戏曲演出。
1995年,李梅参加陕西省戏曲研究院青年团应邀的赴
荷兰国家大剧院建院十周年纪念活动,活动中李梅主演了传统秦腔《
西湖遗恨》,在戏中饰演主角李慧娘;同年参加了全国戏曲现代戏交流演出。
1996年, 李梅主演了眉户现代戏《
留下真情》,在戏中扮演主角刘姐;荣获第十三届中国戏剧
梅花奖最佳表演奖。同年,出演了秦腔历史剧《蔡伦》,戏中饰演蔡伦的妻子苦荷一角,获全国梆子戏新剧目交流演出优秀表演奖;同时被
陕西人民广播电台评为“十大新闻人物”;陕西省“新百名秦腔演员优秀唱段”评选活动特等奖;中国戏剧“金三角”表演一等奖;陕西省第一届艺术节表演一等奖。
1997年,李梅在
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中获“春兰杯”三等奖;同年,被陕西省文化厅、省文联、省剧协授予“青年表演艺术家”称号。1998年,李梅与
赵季平一起荣获文化部颁发的“突出贡献专家奖”,在陕西戏曲界她是唯一获此殊荣者。
1999年,李梅参与了作家
陈彦编写的大型眉户现代戏《
迟开的玫瑰》的排演,在剧中扮演主角乔雪梅;陕西省戏曲研究院青年团剧组参加在
德国举行的
国际艺术节,李梅主演传统秦腔《杨七娘》,在戏中扮演主角杨七娘。
2000年,李梅凭借眉户现代戏《迟开的玫瑰》中乔雪梅一角,荣获第九届戏剧
文华奖的表演奖。2001年,贵州茅台酒厂投资60万元,支持李梅举办了三场“李梅从艺二十年专场演出”(茅台之春)演唱会;被陕西省文化厅、省文联、省剧协联合授予“青年表演艺术家”称号;被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省精神文明办授予“德艺双馨艺术家”称号;以及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2002年,李梅与
李娟以及张蓓、
任小蕾、
李君梅等“五朵金花”一起出演大型秦腔戏《
王宝钏》,剧中她们五人饰演了不同风格的“王宝钏”。
2004年,李梅参加了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节比赛,主演了传统秦腔《西湖遗恨》和眉户现代戏《迟开的玫瑰》。凭借两部戏中李慧娘与乔雪梅的角色荣获第15届
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主角奖。2005年,她参加了
陕西电视台等西北五省区十家强势媒体联手打造的“中国秦腔四大名旦争霸战”并获“
秦腔四大名旦”之首,被专家点评为“最佳实力奖”。2006年,她被评为“陕西省行业领军人物”。
2007年,李梅参与了庆祝建军80周年“2007和谐发展·军民共建新陕西”的戏曲综合演唱会,演唱了眉户戏《迟开的玫瑰》选段。同年,作为在工作岗位上做出了突出贡献的女性,李梅被评为陕西省第七届“三秦巾帼十杰”并授予“
三八红旗手” 称号名居榜首。2008年,李梅出演秦腔现代戏《大树西迁》;出演秦腔交响诗画《
梦回长安》第四乐章《杨贵妃》。2009年,她主演了秦腔历史剧《苏若兰》,剧中饰演苏若兰一角,并获得了“全国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2010年,李梅参与了第五届
中国秦腔艺术节的活动;活动中“陕西李梅文化艺术发展中心”在西安曲江新区正式成立。这是陕西省乃至西北地区唯一一个以艺术家个人名字命名的文化艺术实体。李梅与张涛、惠敏丽合作,主演了由方军执导,邓火林编剧,西安曲江影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等单位联合出品的秦腔音乐艺术电影的《
寒窑记》,片中李梅饰演王宝钏一角。8月14日,她出席了《寒窑记》在西安市李家村万达影城举行了剧组见面会,该影片在西安11家影院上映。同年,她主演了秦腔现代戏《
大树西迁》中的孟冰茜一角,分别获得了
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文华奖”表演奖和第二十届
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主角奖。
2011年,李梅凭借眉户现代戏《迟开的玫瑰》中乔雪梅一角,荣获第二十五届戏剧梅花奖,成为戏剧“二度梅”获得者。同年9月,成功举行了由陕西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省文联、陕西李梅文化艺术发展中心联合主办的“李梅从艺30年纪念演出”系列活动,分别在
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了新闻发布会、
北京长安大戏院演出了代表剧目之一《大树西迁》和新编秦腔历史剧《
苏若兰》,并在中国文联大楼戏剧家协会举行了专家研讨会。
2012年4月15日,李梅出席了
国家财政部、
中国文联、
中国剧协“五部中国优秀戏剧电影”拍摄序列的国家精品剧目——秦腔现代戏《
大树西迁》在
西部电影集团正式举行的开机仪式。该片是戏曲剧目改编的同名戏曲电影,由陕西省戏曲研究院推出,国家一级编剧
陈彦创作,西部电影集团导演强小陆执导,李梅饰演片中女主角孟冰茜。同年,李梅被陕西省妇联评为“三秦文化优秀女性”;被多家媒体评为“陕西最具文化影响力人物”;秦腔“十佳青年演员”。2014年,李梅接受了
人民网陕西频道对“全国人大代表”的采访,作为秦腔剧种的标志性人物并录制了视频专访。
2015年,李梅出演了传统秦腔《
再续红梅缘》,该剧借鉴了
京剧《游西湖》、
川剧《红梅记》、
越剧《
李慧娘》和粤剧《
再世红梅记》等不同剧种的精华部分,保留了秦腔《游西湖》中《鬼怨·杀生》的经典桥段及“吹火”绝技,并在剧中跨行当分饰
青衣、
花旦两个角色。之后她做客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知·行”演播室,拍摄了标题“一带一路”的节目专访。
2019年获得第29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组委会特别奖。
2022年12月,由李梅主演的碗碗腔现代剧《骄杨之恋》荣获第十六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
2023年11月,李梅被文化和旅游部授予“新时代中国戏剧(旦行)领军人才”称号。
行政经历
2013年3月5日,全国人大代表李梅在“两会”上建议:让农民工也能有快乐的文化生活。为农民工提供文化阵地和文化产品,让他们更好地享受公共文化阳光,尽快调适自我、融入城市,是做好当前农民工工作的重中之重。3月21日,李梅在西安交通大学举行的“两会”精神学习报告会上,向全校师生员工传达两会精神。
2015年12月,陕西省省委组织部
陈乃霞处长宣布了关于陕西省戏曲研究院院长的任命决定。经陕西省省委同意、省政府决定:任命李梅同志为陕西省戏曲研究院院长,西安交大戏剧学院院长。2024年5月,陕西省戏剧家协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召开,李梅当选陕西省戏剧家协会主席。
2016年3月10日,李梅在由中宣部、文化部主办的全国戏曲工作座谈会上提出:“要让中国传统戏曲文化更好走进校园。双手一比划就把门打开了,舞台上跑几步就是行军万里,这是最具中国特色的艺术形式”。并在《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如何让传统戏曲的魅力为当下民众尤其是青少年所感知?”上提出多项建议。同年6月11日,李梅率领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小梅花秦腔团的120名秦腔演员赴兰州参加黄河剧院大型秦腔演出系列活动,并推出《狸猫换太子》《福寿镜》《九江口》《
春草闯堂》《
五女拜寿》五台戏曲剧目,以及一台折子戏专场演出。该活动是促进陕甘两地传统文化交流、繁荣群众文艺的一次有益尝试。
十三届全国政协五年履职期间,李梅提交了《大力开发戏曲文化旅游 加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加大后继人才培养力度 推动地方戏曲传承发展》《加强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等多件提案,所提建议得到有关部门重视采纳。其中,《加强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提案被文化和旅游部评为“优秀办复提案”。
担任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期间所提交的提案:《关于完善戏剧高等教育,优化戏剧人才结构的提案》。
个人生活
家庭背景
李梅,1969年6月16日出生于陕西西安灞柳岸边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1993年,李梅的女儿出生在陕西西安。
个人爱好
李梅
性格活泼,平易近人,对戏曲艺术非常痴迷,只要聊起她的爱好,就像打开了话匣子,滔滔不绝地讲起了自己从艺多年的体会,一边说,一边眉飞色舞、声情并茂地边比划边哼唱起来,痴爱之情溢于言表。她四处拜师学艺,向名家请教,虚心向姊妹艺术学习,提高表演水平。
主要作品
戏曲作品
相关参考:......
参演电影
相关参考:..
社会活动
相关参考:
获奖记录
相关参考:..........
人物荣誉
1996年凭借眉户现代戏《
留下真情》荣获第十三届中国戏剧
梅花奖。全国戏曲现代戏交流演出优秀奖。
1997年被陕西省政府授予“青年表演艺术家”称号。
2000年凭借眉户现代戏《迟开的玫瑰》中乔雪梅一角荣获第九届“
文华奖”表演奖。获“陕西省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称号。
2001年被评为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
2005年凭借《迟开的玫瑰》与传统秦腔《
西湖遗恨》荣获第十五届
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主角奖。同年荣获中国“
秦腔四大名旦”之首。
2006年被评为“陕西省行业领军人物”。
2007年被评为第七届“三秦巾帼十杰”和 “
三八红旗手” 并名居榜首。
2008年,获“西安十大影响力女性人物奖”。
2010年,被陕西省妇联评为“百年三八杰出女性”。
2012年,被陕西省妇联评为“三秦文化优秀女性”。
2020年11月24日,被表彰为2020年全国先进工作者。
2022年,被全国妇联决定授予2021年度“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
人物评价
李梅是一位肯在戏前深思熟虑,务求心领神会的演员。在秦腔现代戏《
大树西迁》中深入人物内心深处,将经历了妻子、母亲、祖母三代人生体验的孟冰茜这一知识分子形象刻画得形神兼备,感人至深。为了演好《鬼怨》中的李慧娘,她做了深入细致的内心体验与舞蹈设计,并极力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动心化形,通过优美恰当的形体动作和飘逸大气的舞蹈语言,精雕细刻地塑造人物。这位富于创造意识的演员,广泛吸纳姊妹艺术中的营养,锤炼自己的声腔并敢于创新。在眉户剧《迟开的玫瑰》中非常自然地唱出了眉户曲调的优雅、委婉、细腻。而在许多唱段,都把眉户原来的板式拉长,缩短,加了拖腔变调,大大增强了眉户曲调的叙事抒情优势。为了强化眉户的声腔气势,唱出人物的激昂豪情,还大胆吸纳了秦腔的音乐元素。这种用不同的方法,不同的音域去表达特定情境的特定人物,已成为李梅的特征。(中国艺术报评)
在太多诱惑的年代,年轻的从艺人难得还待在戏剧舞台上。李梅在地方剧院十多年不从俗流,酷爱秦腔,苦学苦练,终于在不易走红的戏剧舞台上走红,应有贺联:莹飞光自照,梅雨色不褪。(
贾平凹评)
三十年很短,对于一位艺术家而言光阴总是如流水一样匆匆而过;三十年很长,对于秦腔艺术来说它足可以塑就一位引以为荣的名角;李梅用三十年的孜孜追求,完成一个秦腔艺术家对这门艺术的尊重与爱恋,而秦腔也成就了李梅的“梅吐芳菲”。(腾讯网评)
李梅是一位有悟性,肯动脑筋,富于创造意识的一位演员,对于每个表演环节都能反复琢磨,精益求精。(搜狐网评)她有一副天生的好嗓子,发声吐字,底气充沛,音色清脆,圆润甜净。她唱戏字清,腔纯,板正,行腔悦耳动听,沁人心脾。(中国艺术报评)唱念做打无一不精,刚柔相济文武兼备,为古老戏曲传承做出突出贡献,成为当今陕西地方戏曲领军人物。(网易新闻评)
人物争议
2010年,李梅受商州区政府的邀请,担任一部由徐瑶导演,作家
贾平凹同名小说改编的电视剧《
天狗》的女主角,并在9月18日出席了该剧的开机新闻发布会,但剧集开拍前女主角突然换人。10月18日,李梅召开新闻发布会为自己讨说法,认为演员应该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李梅表示没有接到剧组更换女主角和解除合作的正式通知。此行为对她造成伤害也欺骗了公众,使她无法面对公众和同事的猜疑。李梅希望片方能够公开道歉以挽回名誉损失。李梅的助理颜丹萍也表示,在接到剧组邀请后,李梅为了安排档期,推掉了一些重要活动,并开始看剧本、练习曲子,为拍摄做了很多准备工作。李梅委托律师与制片方进行了沟通。
2011年1月10日,《天狗》剧组在西安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开向李梅致歉。并主动给予10万元作为精神损害补偿。制片人王俊杰向多家媒体宣读“致歉书”并与李梅握手言和,李梅接受了剧组致歉,但拒绝接受精神损害补偿并预祝电视剧《天狗》成功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