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浚之

清朝画家、美术家

李浚之(1868—1953),字响泉。清代画家美术家,实业救国的倡导者。曾任故宫博物院顾问、文史馆馆员,当代研究书画的著名学者。山东省德州市宁津县曹塘村人。

人物家族
公元1868年(清同治七年),李浚之出生于宁津鬲津河畔。宁津李氏是当地的名门大族,累世耕读,人丁兴旺,家境殷实。李家田产广布,遍及漳卫新河两岸。
祖父
李浚之的祖父李长庚,字子耆,晚号癯翁。年轻时乡试屡次不中,后弃学从商四十余载,从此家业振兴,富甲一方。李长庚虽以商兴家,但倡导以德治族,在乡里行善积德,从不做损人利己的事情,在地方上威望甚高。李长庚嗜书如命,对族人勤于教诲,一生积累十六册读书摘抄笔记。1915年,编辑成《臞翁丛钞》两卷出版。
父亲
李浚之的父亲李鑫,字品三,晚号榆园主人,是李长庚的第三个儿子。在当地以孝道出名,为人豪爽,捐银2000两助军饷,直隶总督宪王奏请皇上嘉奖“急公好羲”匾额,批准建牌坊。
其他
李浚之的舅舅是晚清重臣张之洞,在众多晚辈中,张之洞很喜爱李浚之,不止一次说:响泉天庭饱满、地阁方圆,日后必成大器,对他栽培教育有加。
李浚之兄弟三人,李浚之为李品三的次子。在家庭的熏陶下,兄弟三人秉承祖训,研经读史,修身家齐,嗜金石篆刻,好诗文绘画。
人物经历
东渡日本
1883年中法战争爆发,李浚之的舅父张之洞因主战由山西巡府升任两广总督。1889年7月调任湖广总督。在任期间,张之洞实施“新政”,力推广开新学、改革军政、振兴实业。在推行“新政”用人之际,张之洞也大力培养人才和亲信势力。
1905年(光绪乙巳年)10月,时年三十七岁的李浚之,接受舅父张之洞的派遣,从天津出发,在塘沽乘日本邮轮东渡扶桑,考察日本工业、商务、教育、律政及社会风俗等洋务,历时五个多月。归国后,李浚之撰写了一篇名为《东隅琐记》的游记,表达了“中体西用”的新政思想。后来,《东隅琐记》(现存民国铅印本)刊印出版,成为了一部重要的研究清末社会变革的文献资料。
《东隅琐记》一书中提出“体育、智育、德育兼而有之”的教育思想影响深远,后来被毛泽东概述为“德智体全面发展”。
倡导新政
张之洞任山西巡抚期间,对山西的洋务运动有很多的设想,但在任只有短短的两年多的时间,只在编练军队、创办山西机器局、创办令德堂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
为了在山西继续推行“新政”,已升任军机大臣的张之洞,让李浚之出任山西省灵丘县知县。李浚之在任期间,这位军机大臣的亲外甥受到山西巡抚的格外器重。李浚之尽自己所能,多次给山西巡抚上条陈,建议兴办铁工、兴修水利、育林开发、建造机织、改良工艺、推广物种、奖劝实业、培养军地两用人才。使张之洞倡导的“新政”在山西得以推行。
1911年10月29日晨,同盟会起义军攻入山西巡抚衙门,末任山西巡抚陆钟琦被击毙。阎锡山就任山西军政府都督。山西光复,发布起义宣言和讨满檄文。李浚之逃亡回籍。
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中国官僚体系重新组合,往日的故交达官变身政府要员,欣赏李浚之的才华,屡次邀请李浚之出任政府官员,均被李浚之婉言谢绝。
实业救国
民国政府成立后,李浚之目睹了落后中国的混乱和惨状,大力支持张謇提出的“实业救国”主张。举家迁往天津,集全家族之财力,在天津开办纱厂,并与张骞在上海河南路合办图书公司。
经营数年后,由于时局混乱,在内忧外患的状况下,纱厂不得不停止经营。
1921年,李浚之结束了在天津的生意,全家迁往北京。
书画鉴赏
来到北京后,李浚之一家居住在宣武门外的广安胡同南街,堂号“墨耕园”。随李浚之一起进京的还有表弟李鹤筹(名瑞龄,字鹤筹,号枕湖)。初到北京,一边从事金石字画鉴赏活动,一边课读子女书画技艺。表弟李鹤筹、爱子李树智(字小泉,号晴湖)在李浚之的引荐下,拜金北楼(名金绍城,字巩伯,一字拱北,号北楼,又号藕湖)为师,攻绘画艺术,二人最终成就当代绘画名家。期间,为了提高李树智的绘画修养,带李树智游历九省十一山,遍访名人,写下了《名山游记》,并出版了《墨耕园课画杂忆》(1928年出版)一册。
在李浚之的引荐下,1927年女儿李树萱加入由周养庵、金城主办的中国画研究会。1935年进故宫博物院古物陈列所、国画研究馆习画八年,师从黄宾虹、张大千。李树萱在京华美专第一期毕业后,由黄宾虹推荐任华北居士林佛像绘画讲师。成为当代佛像中国绘画大师。
1914年2月4日,中华民国政府为了保护故宫文物,成立了古物陈列所。作为美术界泰斗的李浚之被聘为故宫顾问。
1920年,李浚之在和庄之南相距一牛鸣地购置百亩田地而建园。因园内有榆树近万棵,故命名为“榆园”。园中建别墅,以环境幽雅而闻名大江南北。李浚之堂兄李清芬绘制“榆园图”一幅,张权、张检、王孝禹吴昌硕、翁斌孙、华世奎、张克家、张颐、张林鹤、张阿龄、严修、章钰、王汉辅、吴重憙、荣庆、蒋式瑆赵元礼、谢宗楷、姜筠、李多节、张瑞荫、张榛、张之节、隋思湛、王振声杨寿枢、蒋方虁、洪瑞甡、汪鸾翔、鲍振镛、徐宗浩、刘家琛等当时的文人雅士为“榆园图”题写诗文。1932年,李浚之将榆园图和诗文题记辑成《榆园图题咏》一册出版发行。
编印出版
李浚之一生酷爱金石。早在1897年就编撰《津西堂初选印券》二册。该书将李浚之家藏古印及部分明代印家作品选辑而成。初册五十页(外题序七页)录印九十九方;二册五十页录印九十九方,每页一印,所录有古官私印及文三桥、何雪渔等印品。书前有吴浔源、李清芬及李濬之序,后有李浚之自述《集古印缘小叙》一则。
李浚之的长子李树义娶了纪晓岚四世孙女为妻,通过这层姻亲关系,1916年,李浚之将清代著名学者纪晓岚所藏《阅薇草堂砚谱》拓本付诸印刷出版。 现存《阅微草堂砚谱》石印本前有徐世昌作序,介绍砚谱原稿由来及出版过程:“范孙侍郎遣其子智怡赍札投余附河间纪文达公《阅微草堂砚谱》拓本一册,为文达裔孙堪谨所藏孤本,将与宁津李浚之商付石印而嘱序于余。”
1934年,李浚之同陈少室一同整理复刻《汉三十二将绣像印谱》(即《云台像印汇辑》),李浚之为此书作序、跋各一则。书内人物绣像由李浚之的女儿李树萱按照清代张士葆作的《云台三十二将图》摹绘。
君子长生
孔子删定《诗经》后传给了子夏,子夏传给了曾申,曾申传李克,李克传孟仲子,孟仲子传根牟子,根牟子传荀卿,荀卿传给毛亨。公元前212年,秦始皇“焚书坑儒”。毛亨携带家眷从鲁地北上,居于武垣县(今河间市,当初属赵国的北部),隐姓埋名。汉惠帝撤销了“挟书律”,毛亨重新整理《诗经诂训传》,并亲口传授给毛苌。
西汉河间王刘德遍求天下“善”书,得之即刻工整誊抄,然后“留其真”,将抄本加金帛还给书主,四方之士不远千里赶到刘德这里。刘德慕毛苌之名 “礼聘再三”,请毛苌出山,封毛苌为博士,并在都城乐城东面建造日华宫(今泊头市西严铺),北面君子馆村建招贤馆,命毛苌在此讲经,传授弟子。今河间诗经村西北面三里处的君子馆村,据《嘉靖河间府志》记载,就是毛苌当初讲经的地方,人们一直尊称那个地方为“君子馆”。据《畿辅通志》引文《肃宁县采访册》:“县治东南十里,有武垣郡城。邑优贡生苗学植,博学好古,谒毛公词,得砖一枚,上刻‘君子’二字,古茂闲雅,汉隶体也。”
此君子砖后被刘位坦收藏。李浚之爱石成癖,不惜举全家之财力,经多年才从刘位坦处购得“君子”馆砖。自此,李浚之全家由宣南“墨耕园”迁居绳子库(原西城区小石作胡同),改堂号为“君子馆砖馆”。寓“君子之德与世长存”之意。
1933年,李浚之将各地名士为河间君子馆汉砖题写的诗文集成一册,编辑出版了《君子留真谱》。由刘春霖题写书名,书内收录了杨钟义、苗学植、祁寯藻、何熙绩、何绍基、张穆、黄爵滋、胡焯、端木国瑚、曾国藩、高继珩、莫友芝、杨息柯、王树枏等歌诵汉君子馆及君子砖的诗文。
以诗明志
1937年,日本侵略者在北平的卢沟桥悍然发动七七事变,日本就此全面进攻中国。已是古稀之年的李浚之义愤填膺。自此,盘发着汉服,以此表达一个士族知识分子的的民族气节和爱国情怀。
李浚之面对满目疮痍的祖国和生活在日本侵略者铁蹄下的中国人民,满腔愤慨,满怀愁情。这一阶段,李浚之先生托物言志,通过咏兰诗句来表达自己的热爱祖国之情:
老叶蔌丛逼步寒,
依然不改寸心丹。
谩言晚近无知己,
上结离骚古代欢。
所南翁画屈原词,
千古长存爱国思。
短巷摹门无剥啄,
楚风闲拟补亡诗。
后来,这些诗被女儿李树萱抄录下来,命名《兰痴梦呓集(1937-1943)》。
2023年10月9日李浚之族人后人李新建向宁津文化中心捐赠了此首爱国诗的书法作品
终成诗史
李浚之出身书香世家,博学多才;为人豪爽,广结天下名士;长期从事书画鉴赏,过手历代名人字画无数……这些都为他进行书画美术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李浚之经四十余年之积累,历二十五年之心血,寻师访友,广事搜集,四易其稿,终于辑成《清画家诗史》。全书正续两集,30万字。书中辑录了清代2000多名画家小传及题画诗4000余首。1930年,李浚之出资雕刻成木板十行书版七百一十一块,付诸印刷成书,其用费300两黄金,全靠出卖家藏书画。封面书名由清代最后一个状元刘春霖题写,书前由杨钟羲王树枏作序。
李浚之在《清画家诗史》书前用北堂陈诗图、太行载诗图、晋垣缮诗图、山村啮诗图、津西订诗图、同好饷诗图、津门借诗图、旧雨证诗图、行脚采诗图、宣南校诗图十幅绘画作品记述了在颠沛流离的命运中如何编辑成书的艰辛历程。
启功在1983年《清画家诗史》一书的再版题序中道:“响泉先生特立独行,表率近世艺林数十年。昔曾求教,诲示拳拳。所著画家诗史,以人存诗,以诗存画,权衡精密,寄托乃弥。于张浦山、秦谊芬著述之外,别开蹊径,自树风标。论六德于三百年间者。不读此书,不足为知人,又何有于论世、论艺乎?”
《清画家诗史》是一部记载清代书画美术名人的巨著,卷帙浩繁,内容宏富,考证严密,刻板上乘,印制精良,是当代研究清代美术史和书画作品鉴赏的重要依据。因此,李浚之被业内人士赞誉为“中国美术界的太史公”。
藏品俱焚
李浚之不但精于鉴赏,还富于收藏,收藏古人名迹甚富。在绳子库“君子馆砖馆”(北京西城区小石作胡同)内,置金石、文物、书画收藏室七间。
1947年,因雇员酒后不慎失火,大火持续一夜,七间房屋连同一生金石、文物、藏画均系烧毁。
《清画家诗史》出版后,李浚之不遗余力地整理出《唐画家诗史》、《宋画家诗史》、《元画家诗史》、《明画家诗史》,但因财力有限,未能雕版。这些书稿也在这场大火中被付之一炬,令李浚之遗憾终身。所幸,《清画家诗史》木刻书版由于藏于书局,才逃过一劫。
文化根本
中国历史朝代虽不断更迭,但中国文化却从未中断,这其中士族文化是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尤其体现了儒家文化的传承、仁政的推行、社会的教化与安定等方面。李浚之作为清末民初士族文化的代表者在儒家文化传承方面也颇有成就。1930年,李浚之在琉璃厂旧书摊上,发现一部由明代赵南星撰写的《学庸正说》。书中有不知名人士进行眉批和详解。李浚之如获至宝,反复研读,并于1932年整理出版了《学庸正说详节》三卷:收大学正说详节一卷、中庸正说详节二卷。
另外,李浚之为了在家族内倡导儒家传统,1936年撰写了《李氏世泽图徵》一书。马相伯为其题写书名,吴敬修、夏孙桐、俞陛云、抁邵章、杨钟义题写章节首页。书中图谱由女儿李树萱绘制。此书在1947年大火中仅留部分残片。
千古流芳
全国解放后,李浚之受聘为故宫博物院顾问,致力于故宫书画鉴定,为中华民族美术文化的整理、发掘和保护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1953年,李浚之病逝于北京,享年85岁。
1981年,李浚之入选《中国美术家人名词典》(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版);2005年被收录在《中国近现代人物名号大辞典》(浙江古籍出版社)。
为了纪念这位清末实业救国倡导和实践者、美术史学家、美术鉴赏家、书画家,1996年经山东省宁津县党委决定,建立 “李浚之纪念馆”,对其生平进行详细介绍和主要作品展示。
2013年3月26日,县政府将李浚之纪念馆移交给县文化艺术中心重建新馆,新馆于2013年7月全部建成,占地600平方米,位于县文化艺术中心三楼。
全国各地天气预报查询

上海市

  • 市辖区
  • 云南省

  • 临沧市
  • 云南省

  • 丽江市
  • 云南省

  • 保山市
  • 云南省

  • 大理白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昆明市
  • 云南省

  • 昭通市
  • 云南省

  • 普洱市
  • 云南省

  • 曲靖市
  • 云南省

  • 楚雄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玉溪市
  • 云南省

  •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迪庆藏族自治州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兰察布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海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兴安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包头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伦贝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和浩特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巴彦淖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赤峰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通辽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鄂尔多斯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锡林郭勒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阿拉善盟
  • 北京市

  • 市辖区
  • 吉林省

  • 吉林市
  • 吉林省

  • 四平市
  • 吉林省

  •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 吉林省

  • 松原市
  • 吉林省

  • 白城市
  • 吉林省

  • 白山市
  • 吉林省

  • 辽源市
  • 吉林省

  • 通化市
  • 吉林省

  • 长春市
  • 四川省

  • 乐山市
  • 四川省

  • 内江市
  • 四川省

  • 凉山彝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南充市
  • 四川省

  • 宜宾市
  • 四川省

  • 巴中市
  • 四川省

  • 广元市
  • 四川省

  • 广安市
  • 四川省

  • 德阳市
  • 四川省

  • 成都市
  • 四川省

  • 攀枝花市
  • 四川省

  • 泸州市
  • 四川省

  • 甘孜藏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眉山市
  • 四川省

  • 绵阳市
  • 四川省

  • 自贡市
  • 四川省

  • 资阳市
  • 四川省

  • 达州市
  • 四川省

  • 遂宁市
  • 四川省

  •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雅安市
  • 天津市

  • 市辖区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中卫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吴忠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固原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石嘴山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银川市
  • 安徽省

  • 亳州市
  • 安徽省

  • 六安市
  • 安徽省

  • 合肥市
  • 安徽省

  • 安庆市
  • 安徽省

  • 宣城市
  • 安徽省

  • 宿州市
  • 安徽省

  • 池州市
  • 安徽省

  • 淮北市
  • 安徽省

  • 淮南市
  • 安徽省

  • 滁州市
  • 安徽省

  • 芜湖市
  • 安徽省

  • 蚌埠市
  • 安徽省

  • 铜陵市
  • 安徽省

  • 阜阳市
  • 安徽省

  • 马鞍山市
  • 安徽省

  • 黄山市
  • 山东省

  • 东营市
  • 山东省

  • 临沂市
  • 山东省

  • 威海市
  • 山东省

  • 德州市
  • 山东省

  • 日照市
  • 山东省

  • 枣庄市
  • 山东省

  • 泰安市
  • 山东省

  • 济南市
  • 山东省

  • 济宁市
  • 山东省

  • 淄博市
  • 山东省

  • 滨州市
  • 山东省

  • 潍坊市
  • 山东省

  • 烟台市
  • 山东省

  • 聊城市
  • 山东省

  • 菏泽市
  • 山东省

  • 青岛市
  • 山西省

  • 临汾市
  • 山西省

  • 吕梁市
  • 山西省

  • 大同市
  • 山西省

  • 太原市
  • 山西省

  • 忻州市
  • 山西省

  • 晋中市
  • 山西省

  • 晋城市
  • 山西省

  • 朔州市
  • 山西省

  • 运城市
  • 山西省

  • 长治市
  • 山西省

  • 阳泉市
  • 广东省

  • 东莞市
  • 广东省

  • 中山市
  • 广东省

  • 云浮市
  • 广东省

  • 佛山市
  • 广东省

  • 广州市
  • 广东省

  • 惠州市
  • 广东省

  • 揭阳市
  • 广东省

  • 梅州市
  • 广东省

  • 汕头市
  • 广东省

  • 汕尾市
  • 广东省

  • 江门市
  • 广东省

  • 河源市
  • 广东省

  • 深圳市
  • 广东省

  • 清远市
  • 广东省

  • 湛江市
  • 广东省

  • 潮州市
  • 广东省

  • 珠海市
  • 广东省

  • 肇庆市
  • 广东省

  • 茂名市
  • 广东省

  • 阳江市
  • 广东省

  • 韶关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北海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南宁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崇左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来宾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柳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桂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梧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河池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玉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百色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贵港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贺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钦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防城港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乌鲁木齐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拉玛依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吐鲁番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和田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哈密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喀什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塔城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昌吉回族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自治区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克苏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勒泰地区
  • 江苏省

  • 南京市
  • 江苏省

  • 南通市
  • 江苏省

  • 宿迁市
  • 江苏省

  • 常州市
  • 江苏省

  • 徐州市
  • 江苏省

  • 扬州市
  • 江苏省

  • 无锡市
  • 江苏省

  • 泰州市
  • 江苏省

  • 淮安市
  • 江苏省

  • 盐城市
  • 江苏省

  • 苏州市
  • 江苏省

  • 连云港市
  • 江苏省

  • 镇江市
  • 江西省

  • 上饶市
  • 江西省

  • 九江市
  • 江西省

  • 南昌市
  • 江西省

  • 吉安市
  • 江西省

  • 宜春市
  • 江西省

  • 抚州市
  • 江西省

  • 新余市
  • 江西省

  • 景德镇市
  • 江西省

  • 萍乡市
  • 江西省

  • 赣州市
  • 江西省

  • 鹰潭市
  • 河北省

  • 保定市
  • 河北省

  • 唐山市
  • 河北省

  • 廊坊市
  • 河北省

  • 张家口市
  • 河北省

  • 承德市
  • 河北省

  • 沧州市
  • 河北省

  • 石家庄市
  • 河北省

  • 秦皇岛市
  • 河北省

  • 衡水市
  • 河北省

  • 邢台市
  • 河北省

  • 邯郸市
  • 河南省

  • 三门峡市
  • 河南省

  • 信阳市
  • 河南省

  • 南阳市
  • 河南省

  • 周口市
  • 河南省

  • 商丘市
  • 河南省

  • 安阳市
  • 河南省

  • 平顶山市
  • 河南省

  • 开封市
  • 河南省

  • 新乡市
  • 河南省

  • 洛阳市
  • 河南省

  • 漯河市
  • 河南省

  • 濮阳市
  • 河南省

  • 焦作市
  • 河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河南省

  • 许昌市
  • 河南省

  • 郑州市
  • 河南省

  • 驻马店市
  • 河南省

  • 鹤壁市
  • 浙江省

  • 丽水市
  • 浙江省

  • 台州市
  • 浙江省

  • 嘉兴市
  • 浙江省

  • 宁波市
  • 浙江省

  • 杭州市
  • 浙江省

  • 温州市
  • 浙江省

  • 湖州市
  • 浙江省

  • 绍兴市
  • 浙江省

  • 舟山市
  • 浙江省

  • 衢州市
  • 浙江省

  • 金华市
  • 海南省

  • 三亚市
  • 海南省

  • 三沙市
  • 海南省

  • 儋州市
  • 海南省

  • 海口市
  • 海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十堰市
  • 湖北省

  • 咸宁市
  • 湖北省

  • 孝感市
  • 湖北省

  • 宜昌市
  • 湖北省

  •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北省

  • 武汉市
  • 湖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荆州市
  • 湖北省

  • 荆门市
  • 湖北省

  • 襄阳市
  • 湖北省

  • 鄂州市
  • 湖北省

  • 随州市
  • 湖北省

  • 黄冈市
  • 湖北省

  • 黄石市
  • 湖南省

  • 娄底市
  • 湖南省

  • 岳阳市
  • 湖南省

  • 常德市
  • 湖南省

  • 张家界市
  • 湖南省

  • 怀化市
  • 湖南省

  • 株洲市
  • 湖南省

  • 永州市
  • 湖南省

  • 湘潭市
  • 湖南省

  •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南省

  • 益阳市
  • 湖南省

  • 衡阳市
  • 湖南省

  • 邵阳市
  • 湖南省

  • 郴州市
  • 湖南省

  • 长沙市
  • 甘肃省

  • 临夏回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兰州市
  • 甘肃省

  • 嘉峪关市
  • 甘肃省

  • 天水市
  • 甘肃省

  • 定西市
  • 甘肃省

  • 平凉市
  • 甘肃省

  • 庆阳市
  • 甘肃省

  • 张掖市
  • 甘肃省

  • 武威市
  • 甘肃省

  • 甘南藏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白银市
  • 甘肃省

  • 酒泉市
  • 甘肃省

  • 金昌市
  • 甘肃省

  • 陇南市
  • 福建省

  • 三明市
  • 福建省

  • 南平市
  • 福建省

  • 厦门市
  • 福建省

  • 宁德市
  • 福建省

  • 泉州市
  • 福建省

  • 漳州市
  • 福建省

  • 福州市
  • 福建省

  • 莆田市
  • 福建省

  • 龙岩市
  • 西藏自治区

  • 山南市
  • 西藏自治区

  • 拉萨市
  • 西藏自治区

  • 日喀则市
  • 西藏自治区

  • 昌都市
  • 西藏自治区

  • 林芝市
  • 西藏自治区

  • 那曲市
  • 西藏自治区

  • 阿里地区
  • 贵州省

  • 六盘水市
  • 贵州省

  • 安顺市
  • 贵州省

  • 毕节市
  • 贵州省

  • 贵阳市
  • 贵州省

  • 遵义市
  • 贵州省

  • 铜仁市
  • 贵州省

  •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辽宁省

  • 丹东市
  • 辽宁省

  • 大连市
  • 辽宁省

  • 抚顺市
  • 辽宁省

  • 朝阳市
  • 辽宁省

  • 本溪市
  • 辽宁省

  • 沈阳市
  • 辽宁省

  • 盘锦市
  • 辽宁省

  • 营口市
  • 辽宁省

  • 葫芦岛市
  • 辽宁省

  • 辽阳市
  • 辽宁省

  • 铁岭市
  • 辽宁省

  • 锦州市
  • 辽宁省

  • 阜新市
  • 辽宁省

  • 鞍山市
  • 重庆市

  • 重庆市

  • 市辖区
  • 陕西省

  • 咸阳市
  • 陕西省

  • 商洛市
  • 陕西省

  • 安康市
  • 陕西省

  • 宝鸡市
  • 陕西省

  • 延安市
  • 陕西省

  • 榆林市
  • 陕西省

  • 汉中市
  • 陕西省

  • 渭南市
  • 陕西省

  • 西安市
  • 陕西省

  • 铜川市
  • 青海省

  • 果洛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东市
  • 青海省

  • 海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玉树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西宁市
  • 青海省

  • 黄南藏族自治州
  • 黑龙江省

  • 七台河市
  • 黑龙江省

  • 伊春市
  • 黑龙江省

  • 佳木斯市
  • 黑龙江省

  • 双鸭山市
  • 黑龙江省

  • 哈尔滨市
  • 黑龙江省

  • 大兴安岭地区
  • 黑龙江省

  • 大庆市
  • 黑龙江省

  • 牡丹江市
  • 黑龙江省

  • 绥化市
  • 黑龙江省

  • 鸡西市
  • 黑龙江省

  • 鹤岗市
  • 黑龙江省

  • 黑河市
  • 黑龙江省

  • 齐齐哈尔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