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红良,男,1974年9月出生于江西赣州,汉族,中共党员,理学博士,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武汉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赣南医科大学学术副校长,重大疾病新药靶发现及新药创制全国重点实验室执行主任,赣南创新与转化医学研究院院长,江西省模式动物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创新研究院院长,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医学科学研究中心主任。
人物经历
1974年9月,李红良出生于江西赣州。
1994年9月-1999年7月,
广东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获学士学位。
1999年9月-2002年7月,暨南大学药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获硕士学位。
2005年博士毕业于北京协和医科大学,师从中国著名分子生物学家
刘德培院士与
梁植权院士。
2006年-2007年,李红良前往
哈佛大学医学院做博士后。
2007年-2008年在多伦多大学做博士后及科研小组负责人。
2008年回国担任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病研究所副所长。
2008年11月-,武汉大学第一临床学院教授。
2009年-今,湖北省模式动物研究中心主任。
2013年-2020年,武汉大学模式动物协同创新中心主任。
2015年4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李红良教授受聘为
武汉大学动物实验中心/
武汉大学A3实验室主任。
2016年-2020年,武汉大学模式动物研究所所长。
2017年-2020年,武汉大学基础医学院院长。
2020年5月6日,武汉大学官网发布消息,免去李红良武汉大学动物实验中心主任和武汉大学ABSL-Ⅲ实验室主任职务。
2020年9月15日,李红良主动辞去武大基础医学院院长职务。同时,已被免去模式动物研究所所长以及模式动物协同创新中心主任职务。
2021年5月,在赣州市委市政府、章贡区委区政府的支持下,赣南医学院和
章贡区人民政府、李红良教授团队三方合作共建了赣南创新与转化医学研究院。
2025年1月,经江西省政府研究决定:聘任李红良为赣南医科大学副校长(学术,聘期3年)。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李红良主要研究方向为心血管代谢性疾病发病机制和防治及模式动物的开发。
已发表国际重要杂志论文260余篇,包括发表在Nat Med., Cell Metab., Sci Transl Med, PNAS, Circulation, Hepatology等国际知名杂志;SCI总引用次数近20000余次;连续10年入选年度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医学)。入选2023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位列2018-2022年全国心血管病领域学者学术影响力排名第一。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00余项,其中获得授权专利150余项。承担国家级、省部级项目近30项。
2022年2月,李红良教授团队在心血管代谢性疾病等领域连续取得重要进展。李红良团队研究领域涵盖了心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和新冠肺炎临床大数据研究等领域,阐明了一系列心脏疾病、脂肪肝炎、缺血再灌注损伤等临床重大疾病的重要发病机制,发现了一批关键作用靶点,研发出一系列小分子先导药物。为认识心血管代谢性疾病提供了新的重要理论基础,也为该领域新药开发提供了一系列新的思路及潜在靶点。
以李红良教授团队为代表的一批国家级高水平科研人才,联合
赣南医学院、国内外知名专家教授共同组建了高端生物医药新型研发机构——赣南创新与转化医学研究院。2023年3月,赣南创新与转化医学研究院、
空军军医大学、江西
青峰药业三方联合共建的新药创制全国重点实验室获得科技部批准建设。
Wang PX, Ji YX, Zhang XJ, Zhao LP, Yan ZZ, Zhang P, Shen LJ, Yang X, Fang J, Tian S, Zhu XY, Gong J, Zhang X, Wei QF, Wang Y, Li J, Wan L, Xie QG, She ZG, Wang ZH, Huang Z, Li H*,Targeting CASP8 and FADD-like apoptosis regulator ameliorates 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 in mice and nonhuman primates,
Nature Medicine, 2017, doi:10.1038/nm.4290.
Wang ZH, Zhang XJ, Zhang P, Wang XH, Chen I, Gao C, Deng KQ, Gong J, Yokota T, Wang H, Cass A, Ren SX, Vondriska T, Li GP, Yang HT, Xiao XS,Li H*,Wang Y*, A long non- coding RNA defines an epigenetic check point for cardiac hypertrophy.Nat Med. 2016 ,22(10):1131-1139.
人物事迹
李红良同志国家提出赣州振兴发展时,响应国家号召义不容辞支持家乡,在赣州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联合
赣南医学院、国内外教授专家百余人共建赣南创新与转化医学研究院。目 前,带领研究院牵头筹建1个全国重点实验室并取得重要进展,获批江西省重大科研平台4个、市级平台2个,引进教授30人、技术人员180人,培养研究生80人,孵化企业2家。作为赣州市招商大使,吸引15家企业入驻赣州投资项目,极大推动了赣州生物医药产业发展。
获奖记录
中国产学研合作奖、
谈家桢生命科学创新奖、美国心脏病学会心血管病研究奖、中国杰出心血管病研究奖。
2013年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2011年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2016年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2024年4月,荣获2024年“
江西省五一劳动奖章”。
2024年5月29日,被列入2024年江西省“最美科技工作者”名单。
社会任职
江西省第十四届人大代表。
国家卫计委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评审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心血管循证与精准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实验动物学会实验动物福利伦理专业委员会委员。
湖北省实验动物学会第七届理事会副理事长。
2024年5月,当选为江西省科协第九届委员会兼职副主席、常务委员会委员。
2024年12月,任国际创新与转化医学学会心血管共病专家委员会主席。
人物事件
涉嫌造假
2018年1月18日晚22时,武汉大学官方微博发布该校学术委员会声明,称学术委员会于2017年4月28日第一次收到相关匿名举报,并于2017年12月18日责成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组织包括三名校外院士在内的五名专家进行鉴定。2018年1月29日学术委员会调查意见出炉:李红良团队不存在伪造科研数据的行为。
2019年11月,
两院院士,时任
武汉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
李德仁接受采访时表示:“投诉李红良的材料经过同行知名院士、专家做了两次核查,所有的原始文件没有发现造假性。”
2021年1月21日,科技部发布“针对网络反映的武汉大学李红良教授的相关论文涉嫌造假问题”调查处理结果通报:对网络质疑李红良教授的21篇论文,经调查未发现有造假,但发现较多论文存在图片误用,反映实验数据处理不严谨。经联合工作机制审议,决定取消李红良教授申报国家科技计划项目资格2年,取消作为财政资金支持的科技活动评审专家资格2年,取消招收研究生资格2年,责成其对存在的问题作出深刻检查。
抗癌事件
2020年07月20日,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小学一对三年级、五年级小学生在第 33 届
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荣获小学组三等奖,获奖项目名为“
茶多酚的抗肿瘤实验研究”,两人父亲为
武汉大学基础医学院院长李红良。李红良介绍,女儿这项研究实验在 2017 年进行,辅导老师有两人,其中
王茜是
湖北省人民医院的实验技术员、李红良妻子的好朋友、是李红良担任所长的
武汉大学模式动物研究所的成员,
熊曳是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小学老师。
2020年09月16日,卷入“小学生研究喝茶抗癌获全国大赛三等奖”风波的
武汉大学基础医学院院长李红良已被免去模式动物研究所所长以及模式动物协同创新中心主任职务,并于9月15日主动辞去武大基础医学院院长职务。李红良是前述两名小学生之父。针对网传职务变动信息,李红良办公室一名工作人员说,需要联系党委宣传部了解情况;
武汉大学党委宣传部工作人员称,需要发
公函采访。基础医学院人才人事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则表示,“不方便回答”。
人物评价
李红良教授常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面对生活,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帮助别人,因为帮别人就是帮自己。他经常鞭策自己,能够取得现 在的成绩,自身的努力固然重要,但是如果没有强大的团队的共同奋斗,就没有今 天的一切。(武汉大学工会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