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经方

清代政治人物、李鸿章六弟李昭庆之子

李经方(1855年6月6日—1934年9月28日),字伯行,号端甫,合肥东乡人(今合肥市瑶海区磨店乡祠堂郢村人)。本为李鸿章的六弟李昭庆之子,后过继给李鸿章为长子。

综述
经方,李鸿章长子,胞弟李昭庆长子过继,1855年六月初六日生,字伯行,号端甫,府学廪生,候选郎中,1882年江南乡试第38名举人,分省补用知府。充任出使美国大臣参赞官,分省补用道,加二品顶戴。赏戴花翎,江苏补用道,军机处存记。钦差出使日本大臣。1895年,派任商订日本和约全权大臣参议官。鸿章被刺后充任全权大臣,议订《马关条约》。同年5月10日,充任割台特派大臣,派任赴俄致贺头等专使大臣参议官。1896年5月26日,荷兰王太妃赠纳钞宝星。6月26日,英女王赠“维多利亚二等宝星”一座。1897年鸿章保经方任英、德两国使臣之任,恭请上定。特旨以道员遇缺简放。特旨以四品京堂候补。特派留沪随同办理商约。安徽全省铁路总办。沪宁铁路大臣参议官,钦差出使英国大臣。赏给二等第一大带双龙宝星。署理邮传部左侍郎。派任廷试阅卷大臣。诰授资政大夫。鸿章临终前,奏折提及驻英公使李经方,“吾儿经方,不堪重任”,经方晚年在大连居住,著有《安徽全省铁路图说》一卷,清石印本。逝于大连。1940年葬上海万国公墓。
人物生平
同治元年(1862年),李鸿章年已四十,膝下无子,将李经方过继为嗣。三年(1864年),李鸿章生嫡子李经述,仍以李经方为嗣子,称之为“大儿”。光绪三年(1877年),李经方与李经述在天津直隶总督衙门读书,李鸿章委托洪汝奎为他们代聘名师,潜心科举。后还随朱静山、白狄克学习英文。“弱冠补府学食廪饩”,极得李鸿章的喜爱。八年(1882年)八月,李经方考中举人,捐钱以知府分省补用。但他未到外省候补,留在北洋大臣衙门,随李鸿章襄办外交事宜。十二年(1886年)夏,随驻英钦差大臣刘瑞芬赴英,担任参赞。十五年(1889年)二月,回国参加会试,不第。翌年,以候补道出任出使日本大臣。使日期间,李经方与日本朝野关系十分密切,并奏调试用同知郑孝胥充随员及筑地副领事官。十七年(1891年)六月二十四日丁生母郭氏忧,请假回籍守制,由汪凤藻署理出使日本大臣。十八年(1892年)八月清廷实授汪凤藻为驻日钦使,李经方返抵天津。
光绪二十年(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清政府战败,被迫与日本议和,派户部左侍郎张荫桓、署湖南巡抚邵友濂前往谈判,被拒。乃派李鸿章为全权大臣。二十一年(1895年)二月二十三日,李经方与马建忠伍廷芳罗丰禄等随李鸿章抵达日本马关,与伊藤博文等开始谈判。二十八日在第三次会谈结束后,有日本浪人用手枪刺杀李鸿章,击中左颊骨,血流不止,子弹未取出,登时晕绝。三月十二日,清政府任命李经方为对日谈判的全权大臣。伊藤博文采用威逼胁迫等手段,限李经方立即作诺、否之答复。经请示清廷,得到光绪帝旨意后,三月二十三日,李经方、李鸿章与伊藤博文、陆奥宗光在马关春帆楼签订了《中日马关条约》。
四月二十四日,光绪帝命李经方赴台湾,交接割让台湾事宜。李鸿章力请清廷收回成命,光绪帝非但不允,且严加申斥。五月初七日,李经方带马建忠、伍光建科士达等由上海启程赴台,十日,与日本代表桦山资纪基隆口外的日本军舰上办理了交接事宜。李经方与当天离台,避居于上海,不愿再进京复命。
在日本的猖狂侵略面前,翁同龢刘坤一张之洞孙毓汶等大臣主张密结俄国以抗日,得到慈禧太后的赞成。时值俄国沙皇亚历山大病逝,尼古拉二世继位,清政府遂派王之春为祝贺加冕专使,被拒绝。二十一年(1895年)十二月二十七日,改派李鸿章为专使。当天李鸿章向清廷递交《吁辞使俄折》,请求收回成命,被清廷拒绝,李鸿章只得接受此项使命。
二十二年(1896年)正月十三日,李鸿章递交《李经方随行片》,称他衰年远使异域,朝廷特命李经述随侍前往,体恤周至,感戴莫名。但李经述读书多年,向未接触洋务,此次随往,只可借资历练。李经方自幼兼习外国语言文字,后曾任驻英参赞,到过欧洲诸国,又任过出使日本大臣,于对外交涉事务较有经验,遂请清廷批准李经方随行。李经方遂以二品衔江苏存记道充当李鸿章的随员。于三月十八日抵达彼得堡。二十二日,沙皇皇村接见李鸿章,特别问及马关伤痕是否痊愈。二十五日,沙皇以回宫验收礼物为名,破例秘密召见李鸿章,请李鸿章只带李经方作翻译,不使他人闻知,会谈有关在中国修筑铁路问题。经反复谈判,四月十五日,总理衙门专门召开会议讨论中俄密约,决定照办,请旨允准。十七日,翁同龢至张荫桓宅发电,以保密。李鸿章于十八日收到电报:“中俄睦谊从此加密,着派李鸿章为全权大臣,与俄国外部大臣画押”。四月二十二日,李鸿章率李经方、李经述、罗丰禄等同至俄国外交部,与罗拔诺夫、维特互看双方的全权谕旨,复校中、俄约文无讹,各自画押盖印,《中俄密约》(全称《中俄御敌互相援助条约》)约成。
四月二十六日,李鸿章向沙皇辞行,沙皇请李鸿章带李经方晋见两次,座谈一刻钟。五月初一日,李经方随李鸿章登车转赴德国。抵达柏林的第二天,李鸿章率李经方等晋见德皇,递交国书。五月二十四日,离开柏林前往荷兰,再往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又到法国首都巴黎等地访问。六月二十三日,李鸿章、李经方等到达英国,晋见英国女王。与英国政府谈判增加税收之事。七月二十一日,李鸿章、李经方等一行抵达美国纽约,会见美国总统克里夫兰。八月二十七日,回到天津。二十六年(1900年),因义和团事件,八国联军入侵中国慈禧光绪西逃。任命李鸿章和奕劻为议和大臣,与列强谈判。
二十七年(1901年)九月二十七日,李鸿章在北京病逝。翌年四月,清廷以李鸿章灵柩回籍有期,伊子李经方以四品京堂候补,命李经方在上海参加工部左侍郎盛宣怀与英国人马凯关于通商条约的谈判。不久,李经方又参与安徽及沪宁铁路的筹建事宜。二十九年(1903年)二月,李经方、李经迈等葬李鸿章于合肥大兴夏小郢,随后又呈请将坐落在北京崇文门总部胡同住宅一处交出,建京师李鸿章专祠
三十三年(1907年)三月,李经方出任出使英国大臣。宣统二年(1911年)十二月,调任邮传部左侍郎邮传部管辖邮电交通各项事务,但其中的邮政却长期被外国人把持。李经方为维护国家主权,进行多次具体交涉,最终将邮政业务税务司转回邮传部管辖,由李经方兼任中国第一任邮政总局局长辛亥革命后被罢官。
民国元年(1912年),李经方居住上海,为宗社堂尽力。五年(1916年),李经方与李经迈将由于式枚拟稿,李鸿章生前亲笔改定之函牍影印行世,书名《李文忠公尺牍》。六年(1917年),在张勋复辟期间,李经方、李经迈鼓吹甚力,复辟失败后,李经方蛰居大连,终日闭门。二十二年(1933年)立下遗嘱,明定遗产分配方案,在合肥、巢县六安州霍山都有大量田产。二十三年(1934年)九月二十八日病逝于大连,终年80岁。著有《李袭侯遗集》《安徽全省铁路图说》等。
主要阶段
少年阶段
李经方生于1855年,字伯行,号端甫,早年在家乡合肥读书习字,按照传统的学而优则仕的进身法则读书做官。他书读得不错,很快进身为府学廪生(秀才中的优等生),因此被列为候选郎中。
壮年阶段
1882年李经方在江南乡试中中举(名列第三十八名),成为地方官员的候选人才(先后被命为分省补用知府、分省补用道、江苏补用道、军机处记名)。李鸿章奉命办理天津教案移家天津后,衙门在海河与南运河交界的金钢桥一带(即如今的李公祠大街一带)。
李经方从南京(李鸿章两江总督的衙门在南京)北上,亲履津门这一北方华洋杂处的商务巨埠,亲见其父身边的土、洋幕僚,及其从事内政外交诸项大事要端的大体过程,眼界和胸襟自是非同一般。这为他后来从事外交活动,奠下了别人无可企及的基础。到了1894年甲午之役之前,他已是有了三年驻美公使参赞和三年驻日公使资历的外交官了。
那时一般官场上的人,都视洋务官为肥缺,而视外交官为畏途。李氏家族四五代人,读书做官的人是不少,但在洋务上占大便宜的倒不见多,大多是些会办、襄办之类的中层官僚,而驻外公使、钦差倒出了很多,如驻日、驻英、驻美、驻奥、驻比、驻秘鲁、驻墨西哥、驻缅甸的都有,李经方是其中走得最远的一人。李鸿章把长子领上外交之路,但并没有给他多少施展个人才华的机会,而是用自己的思想牢牢地把他给捆住。马关议和时面对伊藤博文的咄咄之势,李经方几次想据理力争,但都被李鸿章给制止了。他心里很着急,于是想方设法干扰其父的思路,叫其他随员把各自的见解简略地写成字条,递到李鸿章面前,供他决策参考,但也未见被采用(据刘晦之异辞录》)。李经方在甲午之前曾做过三年(1890—1892)驻日公使,对日方上下的情况了如指掌,应当如何与日方周旋,他有自己的想法,但最终,也只有画押“割台”的份。
马关签约回来之后,全国舆论沸腾,李家父子成了众矢之的。可是“割让台湾”的事情尚未办完,台湾那边的具体“画押”交接之事尚须前往。李鸿章议和期间受了重伤无法前去,于是任务落到李经方的头上。李鸿章亦不愿李经方前往,就推说李经方生了病,而清廷不允。光绪皇帝坚决指明“李鸿章不得推脱!”。最终,由李经方画押割台。
庚子议和前夕。那时李鸿章作为两广总督还远在数千里之外,清廷要他火速北上议和,不得稍事延误,李经方始终侍候其侧。
他们北上到达上海时,因北方已混乱得不可收拾,无法前去,京城里更进不去,八国联军正在烧杀抢掠,故在上海盘桓了一个多月方继续北行。上海一月,前来进言的不知有多少人,甚至有人力主李鸿章摆脱清廷,拥兵自立,眼下中外人士皆寄厚望于他,何不趁清室“西狩”之机,夺回汉家之天下?当时每天各方来的电报不知有多少,李经方等根本来不及翻译,就调李鸿章旧日幕僚马建忠前来帮忙。马建忠的二哥是著名人士马相伯。大哥是马建勋,也曾是李鸿章的幕僚。马建忠就曾看到一封来自英国官方某大员的来电,主张李鸿章不要失去此千载良机,拥兵自立。李鸿章置之不理,还关照马建忠赶快把那电文烧掉(见马建忠的外甥朱怡声的回忆录)。
当时李经方也正持此种想法,屡次与其父密议,故时有“李公子胆子比天大”之说法。李家后人中有人认为,李经方当时的确是想自立的。然而父亲的求稳令他失望,而凭他的“底气”他又无法自行其是。总之,李经方再次在父亲面前碰了壁,从此不仅对仕途,而且对整个晚清政治都失去了信心,闷声不响地退回了自己的书斋。
其父去京城之后,把他作为一个重要的棋子留在上海,专门会晤俄国专使,因李鸿章至此还没有放弃对俄国人的希望,李经方就是其父的代表。李经方曾建议俄国专使重贿李莲英,促使慈禧早日返京,但遭到俄方的拒绝。此后的李经方,再没有像在马关议和时那样用心,任父亲以一当十地与列强周旋。庚子之后,他参加了盛宣怀与英国人马凯关于通商条约的谈判,参加了一段安徽及沪宁铁路的筹建事宜。1907年回到他的老行当,又当了一任出使英国大臣
晚年阶段
辛亥革命爆发后,李经方的仕宦生涯就此了结。民国初年李经方在上海当寓公,不食周粟;革命军北伐胜利后,他就被不肖子李国烋给逼到大连去了。虽住在大连日本租界内,仍保持了晚节。
父亲李鸿章为清廷忠心耿耿,直到辛丑和约签订后吐血而死,终于迎来了两宫皇太后的胜利“回銮”,而李经方不肯这么做。他后来似乎更清醒地看清了天下大势,所以辛亥革命后张勋复辟时,许多清廷旧僚都去附和,而他不屑于去凑热闹。“九一八”事变之后,末代皇帝溥仪在日本人挟持下当上“满洲国”的皇帝,李经方亦不去朝拜。
1934年,李经方在大连逝世。他刚过了八十大寿。寿庆时从全国各地前去祝寿的亲友有上百人,热热闹闹地大摆筵席,还拍了纪录片电影。可是大家刚刚返回家里不久,就又接到了他的讣告,于是再赶回去参加他的葬礼……李经方1940年葬于上海万国公墓。
评价
综观李经方的一生,因其父而得官,又因其父而不得施展抱负,只充当了父亲的办事助手而已,始终是个气不顺的悲剧人物。他一生既没有赶上他的父辈征战立军功的年代,也没有在日益兴起的洋务运动中,在纱厂、电厂、电报局之类的单位捞得美差,而是始终跟在父亲身边,做那些最不讨好的“弱国无外交”的行当,所以他一生政治上始终不得尽放光彩,只能是郁郁寡欢。尽管他极其聪明能干,精通五国语言文字,又写得一手好的隶书和行草,个头虽然不高,却也仪表堂堂,但总是被父亲严格约束,终其一生也没有一个施展抱负之机会。
李经方一生经历了清王朝外交事务中的那么多的重要事情———马关条约中俄密约、随父出使欧洲……想必应有日记或是私人的档案,可惜如今已无法找到。据李经方的孙子李家骁先生回忆,“文革”中造反派他家抄走了很多东西,包括《文忠公信札》,那是一大宗李鸿章给李经方的亲笔信。信中除了关照他处理一些大家族的事情,如李凤章去世后,家中闹财产纠纷,姨太太告状告到李鸿章这儿来。别人都不愿插手,李鸿章只好叫李经方去安徽处理。还有乡下的义庄和田地的事情,李鸿章也关照大儿子去查验。更多的信则是通报情况,有清廷各方面的人事动态,也有与各国使节或洋行打交道中的问题,也有分析局势的,政治、经济、外交,无不推心置腹,毫无避讳,这正说明了李经方在其父心目中的作用。
可是文革后落实政策,发还抄家物资的时候,当局也并没有将这些手稿如数发还李家。收藏李经方手迹最多的地方,大概是上海档案馆,存有李经方一百多封信件。
李经方主张废止缠足。此事虽然没有大获成功,但是他说动了父亲李鸿章,在李鸿章的默许之下,李家成为当时女人放脚的为数不多的官僚家族。
亲属
李经方原配刘氏(1855-1873),继配张氏,侧室何氏傅氏陈氏。子:国焘、国熙、国烋。女五人。
李经方不仅有六个中国妻子,还讨得两个外国老婆,一个是英国人,一个是法国人。法国妻子生的儿子叫李国焘,曾在英国康桥读书,学成回国。英国妻子生的儿子叫李国烋,小名叫“乔治”。这家伙从小娇生惯养,十几岁就吸食鸦片,吃喝嫖赌;因其不务正业,整天寻花问柳,狂嫖滥赌,还抽大烟,乡人就呼之为“小叫鬼”。1927年北伐军打到上海,国民军声称要对满清遗老实行“共产”。李国烋逼父交出财产。李经方吓得赶紧卖掉房产,乘坐外国邮船逃往大连。
李经方在大连活到了八十岁,在大连也有诸多投资,登瀛阁便有他的股份。根据《李鸿章家族》记载,李经方死前立有遗嘱:“六女国芸,除分授以大连市越后町三十九番地住宅壹所,又伏见台惠比须町、大黑町市房壹处,又沙河口牛家屯永安街市房壹处,以上各项契据均先交其生母陈氏,代为保管。”据此可见,他在大连的财产悉数留给了六女李国芸。可惜的是,这些充满故事的洋楼如今都已经变成了烟土,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
《合肥李氏宗谱》对李经方的后嗣情况是这样记载的:
原配夫人安徽庐江刘氏,是官至翰林院编修、四川总督,谥号文壮的刘秉璋之女。生于1855年9月。诰封夫人,1873年7月逝于肺疾,葬合肥东乡。刘氏生女一人,配光绪壬寅科举人、户部福建司员外郎——江苏常熟杨圻。
继配夫人江苏仪征张氏,道光已丑科进士、甘肃布政使、署理陕西巡抚集馨之女。生于1857年7月,诰封夫人,卒葬不详。生女二人。长女配候选知府、安徽庐江潘定谟;次女配候选县丞安徽庐江吴遹昌。
法国夫人海伦嫁经方后未几年在法国病故,生子国焘寄于张氏名下。
夫人何氏,1871年3月生,卒于1917年2月附葬元配刘氏茔内,立有墓碑。生女国华配中书科中书——安徽庐江刘济生。何氏生子一人:国熙。
夫人傅氏,1885年2月初八日生,卒葬不详。
英国夫人嫁经方后随夫来中国生活,后夫故与侄女共同生活,于60年代在英国故世,生子国烋,寄于傅氏名下。
夫人陈氏,生卒年无考,合葬侧室何氏冢内。
夫人李氏,生卒年不详,葬歧旺庄
经方生子三人:国焘、国熙、国烋。生女一人:国华。
全国各地天气预报查询

上海市

  • 市辖区
  • 云南省

  • 临沧市
  • 云南省

  • 丽江市
  • 云南省

  • 保山市
  • 云南省

  • 大理白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昆明市
  • 云南省

  • 昭通市
  • 云南省

  • 普洱市
  • 云南省

  • 曲靖市
  • 云南省

  • 楚雄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玉溪市
  • 云南省

  •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迪庆藏族自治州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兰察布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海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兴安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包头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伦贝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和浩特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巴彦淖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赤峰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通辽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鄂尔多斯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锡林郭勒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阿拉善盟
  • 北京市

  • 市辖区
  • 吉林省

  • 吉林市
  • 吉林省

  • 四平市
  • 吉林省

  •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 吉林省

  • 松原市
  • 吉林省

  • 白城市
  • 吉林省

  • 白山市
  • 吉林省

  • 辽源市
  • 吉林省

  • 通化市
  • 吉林省

  • 长春市
  • 四川省

  • 乐山市
  • 四川省

  • 内江市
  • 四川省

  • 凉山彝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南充市
  • 四川省

  • 宜宾市
  • 四川省

  • 巴中市
  • 四川省

  • 广元市
  • 四川省

  • 广安市
  • 四川省

  • 德阳市
  • 四川省

  • 成都市
  • 四川省

  • 攀枝花市
  • 四川省

  • 泸州市
  • 四川省

  • 甘孜藏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眉山市
  • 四川省

  • 绵阳市
  • 四川省

  • 自贡市
  • 四川省

  • 资阳市
  • 四川省

  • 达州市
  • 四川省

  • 遂宁市
  • 四川省

  •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雅安市
  • 天津市

  • 市辖区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中卫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吴忠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固原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石嘴山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银川市
  • 安徽省

  • 亳州市
  • 安徽省

  • 六安市
  • 安徽省

  • 合肥市
  • 安徽省

  • 安庆市
  • 安徽省

  • 宣城市
  • 安徽省

  • 宿州市
  • 安徽省

  • 池州市
  • 安徽省

  • 淮北市
  • 安徽省

  • 淮南市
  • 安徽省

  • 滁州市
  • 安徽省

  • 芜湖市
  • 安徽省

  • 蚌埠市
  • 安徽省

  • 铜陵市
  • 安徽省

  • 阜阳市
  • 安徽省

  • 马鞍山市
  • 安徽省

  • 黄山市
  • 山东省

  • 东营市
  • 山东省

  • 临沂市
  • 山东省

  • 威海市
  • 山东省

  • 德州市
  • 山东省

  • 日照市
  • 山东省

  • 枣庄市
  • 山东省

  • 泰安市
  • 山东省

  • 济南市
  • 山东省

  • 济宁市
  • 山东省

  • 淄博市
  • 山东省

  • 滨州市
  • 山东省

  • 潍坊市
  • 山东省

  • 烟台市
  • 山东省

  • 聊城市
  • 山东省

  • 菏泽市
  • 山东省

  • 青岛市
  • 山西省

  • 临汾市
  • 山西省

  • 吕梁市
  • 山西省

  • 大同市
  • 山西省

  • 太原市
  • 山西省

  • 忻州市
  • 山西省

  • 晋中市
  • 山西省

  • 晋城市
  • 山西省

  • 朔州市
  • 山西省

  • 运城市
  • 山西省

  • 长治市
  • 山西省

  • 阳泉市
  • 广东省

  • 东莞市
  • 广东省

  • 中山市
  • 广东省

  • 云浮市
  • 广东省

  • 佛山市
  • 广东省

  • 广州市
  • 广东省

  • 惠州市
  • 广东省

  • 揭阳市
  • 广东省

  • 梅州市
  • 广东省

  • 汕头市
  • 广东省

  • 汕尾市
  • 广东省

  • 江门市
  • 广东省

  • 河源市
  • 广东省

  • 深圳市
  • 广东省

  • 清远市
  • 广东省

  • 湛江市
  • 广东省

  • 潮州市
  • 广东省

  • 珠海市
  • 广东省

  • 肇庆市
  • 广东省

  • 茂名市
  • 广东省

  • 阳江市
  • 广东省

  • 韶关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北海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南宁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崇左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来宾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柳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桂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梧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河池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玉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百色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贵港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贺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钦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防城港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乌鲁木齐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拉玛依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吐鲁番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和田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哈密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喀什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塔城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昌吉回族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自治区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克苏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勒泰地区
  • 江苏省

  • 南京市
  • 江苏省

  • 南通市
  • 江苏省

  • 宿迁市
  • 江苏省

  • 常州市
  • 江苏省

  • 徐州市
  • 江苏省

  • 扬州市
  • 江苏省

  • 无锡市
  • 江苏省

  • 泰州市
  • 江苏省

  • 淮安市
  • 江苏省

  • 盐城市
  • 江苏省

  • 苏州市
  • 江苏省

  • 连云港市
  • 江苏省

  • 镇江市
  • 江西省

  • 上饶市
  • 江西省

  • 九江市
  • 江西省

  • 南昌市
  • 江西省

  • 吉安市
  • 江西省

  • 宜春市
  • 江西省

  • 抚州市
  • 江西省

  • 新余市
  • 江西省

  • 景德镇市
  • 江西省

  • 萍乡市
  • 江西省

  • 赣州市
  • 江西省

  • 鹰潭市
  • 河北省

  • 保定市
  • 河北省

  • 唐山市
  • 河北省

  • 廊坊市
  • 河北省

  • 张家口市
  • 河北省

  • 承德市
  • 河北省

  • 沧州市
  • 河北省

  • 石家庄市
  • 河北省

  • 秦皇岛市
  • 河北省

  • 衡水市
  • 河北省

  • 邢台市
  • 河北省

  • 邯郸市
  • 河南省

  • 三门峡市
  • 河南省

  • 信阳市
  • 河南省

  • 南阳市
  • 河南省

  • 周口市
  • 河南省

  • 商丘市
  • 河南省

  • 安阳市
  • 河南省

  • 平顶山市
  • 河南省

  • 开封市
  • 河南省

  • 新乡市
  • 河南省

  • 洛阳市
  • 河南省

  • 漯河市
  • 河南省

  • 濮阳市
  • 河南省

  • 焦作市
  • 河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河南省

  • 许昌市
  • 河南省

  • 郑州市
  • 河南省

  • 驻马店市
  • 河南省

  • 鹤壁市
  • 浙江省

  • 丽水市
  • 浙江省

  • 台州市
  • 浙江省

  • 嘉兴市
  • 浙江省

  • 宁波市
  • 浙江省

  • 杭州市
  • 浙江省

  • 温州市
  • 浙江省

  • 湖州市
  • 浙江省

  • 绍兴市
  • 浙江省

  • 舟山市
  • 浙江省

  • 衢州市
  • 浙江省

  • 金华市
  • 海南省

  • 三亚市
  • 海南省

  • 三沙市
  • 海南省

  • 儋州市
  • 海南省

  • 海口市
  • 海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十堰市
  • 湖北省

  • 咸宁市
  • 湖北省

  • 孝感市
  • 湖北省

  • 宜昌市
  • 湖北省

  •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北省

  • 武汉市
  • 湖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荆州市
  • 湖北省

  • 荆门市
  • 湖北省

  • 襄阳市
  • 湖北省

  • 鄂州市
  • 湖北省

  • 随州市
  • 湖北省

  • 黄冈市
  • 湖北省

  • 黄石市
  • 湖南省

  • 娄底市
  • 湖南省

  • 岳阳市
  • 湖南省

  • 常德市
  • 湖南省

  • 张家界市
  • 湖南省

  • 怀化市
  • 湖南省

  • 株洲市
  • 湖南省

  • 永州市
  • 湖南省

  • 湘潭市
  • 湖南省

  •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南省

  • 益阳市
  • 湖南省

  • 衡阳市
  • 湖南省

  • 邵阳市
  • 湖南省

  • 郴州市
  • 湖南省

  • 长沙市
  • 甘肃省

  • 临夏回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兰州市
  • 甘肃省

  • 嘉峪关市
  • 甘肃省

  • 天水市
  • 甘肃省

  • 定西市
  • 甘肃省

  • 平凉市
  • 甘肃省

  • 庆阳市
  • 甘肃省

  • 张掖市
  • 甘肃省

  • 武威市
  • 甘肃省

  • 甘南藏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白银市
  • 甘肃省

  • 酒泉市
  • 甘肃省

  • 金昌市
  • 甘肃省

  • 陇南市
  • 福建省

  • 三明市
  • 福建省

  • 南平市
  • 福建省

  • 厦门市
  • 福建省

  • 宁德市
  • 福建省

  • 泉州市
  • 福建省

  • 漳州市
  • 福建省

  • 福州市
  • 福建省

  • 莆田市
  • 福建省

  • 龙岩市
  • 西藏自治区

  • 山南市
  • 西藏自治区

  • 拉萨市
  • 西藏自治区

  • 日喀则市
  • 西藏自治区

  • 昌都市
  • 西藏自治区

  • 林芝市
  • 西藏自治区

  • 那曲市
  • 西藏自治区

  • 阿里地区
  • 贵州省

  • 六盘水市
  • 贵州省

  • 安顺市
  • 贵州省

  • 毕节市
  • 贵州省

  • 贵阳市
  • 贵州省

  • 遵义市
  • 贵州省

  • 铜仁市
  • 贵州省

  •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辽宁省

  • 丹东市
  • 辽宁省

  • 大连市
  • 辽宁省

  • 抚顺市
  • 辽宁省

  • 朝阳市
  • 辽宁省

  • 本溪市
  • 辽宁省

  • 沈阳市
  • 辽宁省

  • 盘锦市
  • 辽宁省

  • 营口市
  • 辽宁省

  • 葫芦岛市
  • 辽宁省

  • 辽阳市
  • 辽宁省

  • 铁岭市
  • 辽宁省

  • 锦州市
  • 辽宁省

  • 阜新市
  • 辽宁省

  • 鞍山市
  • 重庆市

  • 重庆市

  • 市辖区
  • 陕西省

  • 咸阳市
  • 陕西省

  • 商洛市
  • 陕西省

  • 安康市
  • 陕西省

  • 宝鸡市
  • 陕西省

  • 延安市
  • 陕西省

  • 榆林市
  • 陕西省

  • 汉中市
  • 陕西省

  • 渭南市
  • 陕西省

  • 西安市
  • 陕西省

  • 铜川市
  • 青海省

  • 果洛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东市
  • 青海省

  • 海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玉树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西宁市
  • 青海省

  • 黄南藏族自治州
  • 黑龙江省

  • 七台河市
  • 黑龙江省

  • 伊春市
  • 黑龙江省

  • 佳木斯市
  • 黑龙江省

  • 双鸭山市
  • 黑龙江省

  • 哈尔滨市
  • 黑龙江省

  • 大兴安岭地区
  • 黑龙江省

  • 大庆市
  • 黑龙江省

  • 牡丹江市
  • 黑龙江省

  • 绥化市
  • 黑龙江省

  • 鸡西市
  • 黑龙江省

  • 鹤岗市
  • 黑龙江省

  • 黑河市
  • 黑龙江省

  • 齐齐哈尔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