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苏波(1919-),1919年1月7日生。另一说是1919年10月8日生。再有一说是1917年11月。山东东明县人。1936 年6月加革命。曾任民先队长、抗战学院大队长、教导员、东垣军政干校校长、总支书记、冀鲁豫支队四支队尚泽青丰县抗日大队教导员、冀鲁豫军区独立团政委、华北民军军区沙区办事处科长、豫鲁办事处主任、陇海工委书记兼开封工委书记、冀鲁豫第一纵队政治主任、参谋长兼豫皖苏二分区参谋长、淮太西指挥长、涡河工委书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48师主任、党委书记、地区专员、地委书记,中共“八大”代表、贵州省人大代表、党代会代表。曾任煤炭部贵州六枝矿务局局长、省计委副主任、党组副书记、农办副主任兼水利厅厅长、水利部乌江水电站指挥长兼水电八局局长、党组书记。
人物生平
李苏波,原名祥甫,曾用名维涛,山东省东明县油房李村人,1919年10月8日生。全家14口人,60余亩自耕地和当地,伯叔分家后,生活日趋拮据。他6岁读私塾,12 岁进新学堂,高小毕业后即帮人记帐、打杂。闲时阅读进步书刊,又听一位返里的铁路工人讲当年“二七”大罢工的情况,开始萌发爱国意识,追求光明之心渐强。
1933年春,李苏波到开封,先后在私立大河中学、两河中学读书,河南大学历史系预科插班听课,其间受“一二九”运动洗礼,任学生纠察队组长,与反动军警搏斗,在爱国学生办的墙报上发表《国破家何在》、《爱国者何罪之有》两篇文章,表示“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痛斥反动当局的恫吓和威胁。1936年夏, 加入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 1937年春辍学,2月,由邵梦伍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抗战爆发后,李苏波受党组织指派,在东明县城东南乡成立抗日联合教国会办事处、兵站,组建联合抗日武装,为往来的抗日军队提供方便。1938 年夏,李苏波入抗战学院学习。11月,分配到濮阳救国总会,任国民党濮阳行政区破路委员会执行委员。不久,改任救国总会东垣军政干校主任(校长) 兼该校中共总支书记。他在干校培训两期学员计400余人,主持发展共产党员130余名。1939年9月至1942年,李苏波先后调任菏泽县基千大队教导员,冀鲁豫支队特务大队政委,五大队三营教导员,清丰县大队政委,八路军二纵六八六团党总支书记兼三营教导员,南乐独立团(冀鲁豫一分区独立团)政治部主任、代政委,冀鲁豫五分区(原一分区)对敌斗争委员会副书记、敌工科长兼敌工总站站长,沙区武工队队长兼政委等职。曾参与指挥摧毁菏泽西南湾杨村会匪武装组织,多次打退日伪“扫荡”,参加讨伐国民党三十九集团军石友三部勾结日军进犯根据地的战斗;还率武工队全歼内黄城关伪区部,奇袭清丰县城、南乐县元村、什固等敌据点,夜袭濮阳县城,活捉四名日军军官和宪兵。沙区不少地方建立了表面应付日伪,实际负责组织抗日、隐蔽抗日的两面政权。
自1943年春,李苏波任冀鲁豫军区沙区办事处情报(敌工)科科长,他和战友们在原有工作基础上,深入贯彻党的统一战线政策,争取和分化瓦解敌伪军,不仅逐步建立完善了从内黄经安阳通往林县任村八路军总部豫北办事处的交通线,而且成功地争取了伪东亚自治同盟军军长王天祥,此后王天祥为八路军提供大量情报,并鼓动其部下起义,为打击日伪做出了许多贡献。
1944年7月,李苏波调任中共冀鲁豫分局城工部副部长,当时抽调的60余名做敌工工作的干部由他主持学习抗日战争进人反攻阶段,中共中央有关敌军工作的指示及具体工作方法。不久,成立中共豫鲁工委和豫鲁办事处,李苏波任工委副书记、书记和办事处主任,该工委和办事处主要承担争取和分化瓦解陇海路徐州至开封及新(乡)汴铁路沿途的伪军和伪组织的工作。中共鲁西南、湖西、水东各地委有关敌工工作机构统一受其领导,徐州有关方面亦与其密切配合。不久,豫北庞炳勋、豫东张岚峰、徐州郝鹏举等伪军、伪组织的争取工作都有新的进展。后为方便领导,豫鲁工委分设开封、徐州两个工委,李苏波兼任开封工委书记。该工委的主要任务是做伪张岚峰部的工作。其间,李苏波等曾亲自到商丘与张岚峰谈判,张承诺与我军保持联系,并派时任团长的王继贤为联络代表。
张岚峰,柘城人,原西北军人,后背叛爱国将领冯玉祥,投靠日军,组织汉奸武装,控制豫东及苏鲁豫皖边诸县。该部盘踞地区成了冀鲁豫和华中两大根据地联系的主要障碍。我党对张部的分化和争取工作已进行多年,基础较好,抗战进人反攻阶段,进一步加强该部工作尤为必要。为了方便工作,1945年5月,豫鲁工委和办事处由菏泽大杨湖迁至陇海路南的太康轩庄,改称豫东工委和办事处。领导班子由李苏波、牛连文、马达、傅亚萍、郑华等五人组成,李苏波任书记兼主任。他们首先在轩庄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张岚峰及其各部情况,确定向起义条件基本成熟的伪淮太西绥靖公署魏凤楼部增派工作人员。接着又在商丘讨论策应新四军四师组织伪十八师杜新民部起义的有关准备工作。8月,李苏波代表八路军总部将朱德总司令的命令和信函当面转交张岚峰,规劝张认清时局,及早起义。张岚峰为了麻痹共产党并抬高自己的身价,邀请李苏波视察张部在宁陵、睢县、太康之驻军及在商丘至亳县之据点;李苏波则借机向张部之要员和各级军官宣传抗战胜利后中共的政策,扩大共产党、八路军、新四军的政治和军事影响,激励张部官兵及早悔悟,弃暗投明,经过一系列的周密准备,1945 年8月20日,魏凤楼以部队拉练为名,率伪淮太西绥靖公署4000官兵投奔抗日根据地,整编为豫东纵队; 9月20日,杜新民率伪十八师4000余官兵举行反内战起义。12月,时任张岚峰部五十五师副师长王继贤,向李苏波汇报了张岚峰已死心塌地投靠蒋介石的事实,李苏波遂放弃对张岚峰个人的争取工作,转向抓紧组织五十五师起义。他自夏邑县城出发,冒风雪步行至濉溪口,与华中八分区取得联系,确定了起义时间和接应等有关问题。返回后,即将组织决定转告.王继贤,便去商丘设法接王之家属。李苏波走后,八分区侦知张岚峰要调其亳县驻军到夏邑与五十五师换防,时间正是王起义的那天,因此起义必须提前举行。王继贤不顾家属的安危,毅然以革命利益为重,服从组织决定,提前一天,于1946 年元月6日率近4000名官兵在夏邑县城举事。李苏波在商丘城里,冒极大风险将王的家属接出商丘县城,又经历诸多波折将其送往解放区,使王继贤率部起义得以圆满实现。
王继贤起义部队经过整顿,不久与豫东纵队合编,共称豫东纵队,魏凤楼任司令,王继贤任副司令,李苏波任政治部主任,三人随即率部投人了抗击国民党军侵犯解放区的自卫战争。2月10日,该纵队与兄弟部队配合钳击被国民党军抢占的东明县城。他们围困东明三个多月,于5月22日,争得守城之河北保安十七总队三团起义。5月29日,该总队司令杜淑亦被迫投降,东明随之解放。此举不仅拔掉了国民党反动派楔进冀鲁豫解放区的一颗钉子,也为解放军出击陇海路打开一条通路。
1946年6月,冀鲁豫军区参谋长潘焱率军区独立旅支援水东军民反“围剿”斗争,李苏波奉命随独立旅重返豫东。和新成立的中共豫东工委配合独立旅的军事斗争,继续对张岚峰所属各部进行争取和瓦解工作。根据张岚峰部主力西进水东解放区中心区、后方兵力空虚的特点,他们建议避实就虚,釜底抽薪,端掉,张岚峰柘城的老巢。潘焱采纳这一建议,派豫东工委工作人员帮助独立旅侦察柘城布防,让李苏波捎信劝张岚峰悬崖勒马,不要让自己的弟兄充当蒋介石发动内战的炮灰。张岚峰不肯放弃正在水东的肆虐行径,说什么贵方若能分散活动,张某亦好敷衍上峰之命。李苏波当即回信揭穿张岚峰妄想各个击破之图谋,严辞警告说:礼尚往来,先礼后兵,若不罢手,以眼还眼,以牙还牙,莫谓言之不预也!果真不出几日,即7月12 日,独立旅和水东部队一举攻克柘城。张岚峰慌了手脚,请求谈判,潘焱派李苏波等人前往。李苏波等将在柘城俘虏的张岚峰的亲信及张的两个女儿交给张岚峰,当面向其指出两条路,或步蒋介石爪牙马法五后.尘,与人民为敌,自取灭亡;或效法爱国将领高树勋,反对内.战,高举义旗,奔向光明。他说:魏凤楼、杜新民、王继贤正期盼将军你做他们的座上客。张岚峰尴尬至极,被迫从水东撤军。水东军民取得了反“围剿”斗争的重大胜利。
李苏波回归豫东纵队后,于8月率部参加晋冀鲁豫野战军发起的陇海战役,接着又投人定陶战役和巨野战役,还曾带两个团掩护地方武装和干部返回湖西的丰(县)沛(县)地区。10月20日,李苏波和魏凤楼接受新任务。11 月,他们随吴芝圃、张国华率豫东纵队和晋冀鲁豫野战军七纵的三个连、华中八分区陇海支队等部,从鄄城以南出发,到达陇海路以南的睢县。12月8日,在张国华的指挥下,于杞县刘寨一带歼灭国民党军整编十五师六十四旅一九O团大部。12月14日,豫皖苏军区在睢县平岗宜告正式成立,豫东纵队的任务是向南开辟豫皖苏二分区。该纵队以淮太西为依托,在涡河以南,商丘至鹿邑公路以西和新黄河以东地区积极作战,月底即建成二分区,李苏波任二分区政治部主任。翌年1月,豫东纵队协助豫皖苏三分区武装返回商亳鹿柘县境。不久,中共涡河工委、淮太西指挥所、军区沙河工委相继成立,李苏波任涡河工委书记、淮太西指挥所指挥长、沙河工委委员。在此期间,他率豫东纵队一团、指挥所警卫.营,先活动于鹿邑、柘城、淮阳一带,接着又进击沙河两岸。消灭国民党地方保安团队和反动武装,配合兄弟部队解放诸多县城和重要集镇,为各地民主政权的建立和土地改革的开展创造了必要条件。
1947年8月,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17 日其先头部队与李苏波取得联系,听取李对抢渡沙颍河的意见,随后即在槐店、新安、界首三个渡口架起浮桥,刘邓首长看了予以高度赞扬,刘伯承司令员还当面指示李苏波协助一、二纵渡河。在敌机的狂轰乱炸之中,李苏波与一纵司令员杨勇、政委苏振华、参谋长潘焱等老首长重逢,又匆匆挥手告别。当年秋,陈粟大军挺进豫皖苏,豫皖苏解放区迅速扩大。李苏波与二分区的其他领导人一起一面大力支援陈粟大军作战,一面积极协助筹建四分区和六分区。1948 年,二分区成为豫皖苏的中心地带,李苏波等人的主要任务是动员全分区军民全力支援豫东战役和随后的淮海战役。是年10月,他改任二分区参谋长、二分区部队党委书记。12月初,他带二分区武装随军区司令员张国华赴宿县怀远前线,阻击国民党李延年兵团,保障了华东野战军配合中原野战军在双堆集聚歼黄维兵团的胜利。淮海战役结束,豫皖苏二分区主力部队升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五兵团十六军四十八师,李苏波任政治部主任,随军渡江南下,转战江南和大西南地区。新中国成立后,他相继任贵州省遵义军分区政委、地委第一书记、专员,国家煤炭部六枝矿务局局长,贵州省计委农办主任,乌江水电站重点工程指挥长、局长、书记,国家水电部四川省工作组组长,河南省电业局局长、省经委主任,华中电力局局长,治淮委员会主任等职。1957年夏,时任中共遵义地委书记的李苏波接到了中共贵州省委第一书记苏振华传达的彭德怀指示:中央军委很关心寻找邓萍同志遗体埋葬处这件事,希望当地政府帮助寻找邓萍遗骸的下落。1985年退居第二线。现已离休,住郑州河南省直干休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