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蕾蕾

深圳大学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李蕾蕾,湖南衡阳人,1969年生,深圳大学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深圳大学旅游科学研究所、传媒与文化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人物经历
教育经历
1990年在中山大学主修自然地理学专业,副修经济地理学与城乡区域规划专业,获学士学位;
1993年获北京大学自然地理学专业区域发展战略与旅游开发方向硕士学位;
1998年获北京大学人文地理学专业博士学位。现为深圳大学传播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深圳大学旅游科学研究所、传媒与文化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1986年9月考入中山大学,1990年7月在中山大学地理系主修自然地理专业,副修经济地理与城乡区域规划专业,获得理学学士学位
1990年9月免试推荐到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攻读硕士学位。1993年7月获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自然地理专业(区域发展战略与旅游开发方向)理学硕士学位。
1995年9月考入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攻读博士学位。1998年7月获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人文地理专业(旅游地理方向)理学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1993年硕士毕业后在深圳大学原中国文化与传播系,从事旅游文化专业教学工作。
1997年至今在传播学院(原传播系)从事传播学、人文地理、文化产业等课程教学与研究。
2000年12月被广东省高等教育学校教师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委员会评为副教授。
2004年9月开始担任传播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
2004年6月入选为广东省高等学校千百十工程第三批培养对象(校级)。
2006年12月被广东省高等教育学校教师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委员会评为教授。
访学参会
2001年2-5月由深圳大学部分资助,在英国中兰开夏大学(Central Lancashire university)访学。
2001年6-8月获得德国学术交流中心DAAD)资助,在德国科隆大学(Koeln university)研究访学。
2000-2006年先后在韩国Soeal、德国Saarbrueken、英国Glasgow、澳大利亚Brisbane等地参加地理学及相关学科的国际学术会议并做会议发言或担任小组会议主席。
科学研究
科研方向
所受教育跨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专业,实际教学和科研涉及传播学、广告学、人文地理学以及旅游和文化产业研究。多年以旅游资源开发与区域旅游规划、区域发展战略为主要研究方向。研究主题涉及文化研究和城市研究,新文化地理学、景观的符号学研究、文化(创意)产业空间与集群,工业遗产工业旅游、城市和区域旅游形象与传播研究等。近期开设课程包括“传播学”、 “文化产业研究”、“文化地理学”等本科和硕士研究生课程。
科研项目
国际资助合作项目
2001年6-8月获得并主持完成德国学术交流中心(DAAD)资助的研究项目(资助号为A/01/05502,资助金额为DM11,400),在德国科隆大学(Cologne university)与D.Soyez教授开展合作研究,项目名称为“德国鲁尔区工业遗产旅游开发与区域影响”。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003-2005年获得并主持完成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为40201013,资助金额为RMB120,000),项目名称为“文化产业空间研究:新文化地理学与深圳、广州的案例”。
深圳大学资助项目
1999年获得并主持完成深圳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资助项目(资助金额为RMB10,000),研究项目名称为“旅游景观的符号-传播研究”。
地方与社会委托项目
从1990年-2002年,参与涉及广东清远江苏海安泰州、河北邯郸、北京平谷门头沟、海南省、汕头市、北京市、苏州市、桂林市、深圳市、深圳宝安区东莞市长江三峡大坝、广东焦岭县、丰顺县平远阴那山、福建龙岩上杭紫金山等多个省、市、区、县以及风景区、人工旅游景点、主题公园、矿山等项目的旅游规划、市场研究和形象推广等政府和企业委托项目。
2003年9-12月参与完成深圳市工商局委托项目《深圳市广告业发展规划》(2004-2010年)。(总经费为35万)
2005年5月-2006年12月主持完成深圳市宝安区旅游局委托课题《深圳市宝安区旅游业发展十一五规划》以及《深圳市宝安区酒店业发展调研报告》(总经费为RMB180,000)。
2005年6-8月申报深圳市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立市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的《深圳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06-2010)》重点招标分课题,主持完成2个专项课题:《深圳传统产业向文化产品制造业的转型》、《深圳主题公园文化旅游和相关创意产业的关联促进策略研究》(总经费合计为1.3万元)。
2006年12月-2007年2月参与深圳市旅游局委托项目《深圳市旅游管理条例》及配套法规文件、《深圳市桑拿按摩行业管理规定》及配套法规文件的起草工作(项目总经费为27万元)。
主要作品
出版图书
节目策划
2003年9月作为重要参与者之一,与刘会远、狄文达、周宇以及D. Soyez合作策划并实地拍摄学术电视专题片《德国工业旅游》,该片已于2006年9月26-28日在中央电视台第10频道连续三次播出。并于2006年11月由中央新影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
学术论著
1992年到2006年共发表学术论著60多篇(部)。
1999年出版专著《旅游地形象策划:理论与实务》,2005年该专著被评为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著作类二等奖。2006年该专著又以《旅游目的地形象策划:理论与实务》为书名重印。
2002年发表在《世界地理研究》第3期(57-65页)论文《逆工业化与工业遗产旅游开发:德国鲁尔区的实践过程与开发模式》,在2006年获得深圳市第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学术论文类叁等奖。
专著作品
1. 李蕾蕾,《旅游地形象策划:理论与实务》(专著,22.8万字),广东旅游出版社,1999年。(另于2006年以《旅游目的地形象策划:理论与实务》为书名再版ISBN 7-80653-059-2)期刊(报纸)论文
2. 保继刚,李蕾蕾,旅游区域研究方法,《地理译报》,1992 年第1期:53-58页
3. 陈传康许学工,李蕾蕾,俞孔坚,牟光蓉,产业园林研究案例,《观光管理》(台湾),1992年12月号:93-119页。
4. 李蕾蕾,邯郸城市文化考察,《人文地理》,1993年第1期:23-27页。
5. 陈传康,李蕾蕾,潮汕美食文化与美食旅游,《沿海新潮》(汕头),1993年第3期:54-58页。
6. 李蕾蕾,区域旅游开发与规划的元科学分析,《沿海新潮》(汕头),1994年第4期:30-33页。(入选《中国新世纪理论文献》)。
7. 李蕾蕾,深圳旅游景点的形象定位策略,《深圳商报》,1995.1.2.第十四版。
8. 李蕾蕾,旅游点形象定位初探,《旅游学刊》,1995年第3期:29-31 页。
9. 李蕾蕾,论旅游景观的视觉形象及其对景点开发与经营管理的意义,《旅游学刊》,1995 年第4期:16-20 页。(另载于《沿海新潮》(汕头),1995年第6期:62-65页)
10. 李蕾蕾,从景观生态学构建城市旅游开发与规划的操作模式,《地理研究》,1995年第3期:69-73页。(另载于《人文地理》,1996年第2期:8-11页)。
11. 陈传康,李蕾蕾,风景旅游区与景点的旅游形象策划,《沿海新潮》(汕头),1996 年第6期:81-83页。
12. 陈传康,冯若梅,李蕾蕾,康体休闲已经注意到了”第四医学”,《自我保健》(上海),1996年,第4期:16-17页。
13. 陈传康,冯若梅,李蕾蕾,第四医学与康体休闲、康复养生的旅游开发,《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97年第2期:57-59页。
14. 李蕾蕾,城市旅游形象设计探讨,《旅游学刊》,No.1,1998年:47-49页。(另载于《广东旅游》,1997年第11期:20-21页)。
15. 李蕾蕾,介绍西方旅游规划的一种新趋势,《人文地理》,1998年第1期:63-64,70页。
16. 李蕾蕾,从区域旅游开发与规划思想的演变探讨一种新的规划观念,《城市规划汇刊》,1999年第2期:61-64页。
17. 李蕾蕾,人-人感知系统:旅游形象设计新领域,《人文地理》,1999年第4期:10-14页。
18. 李蕾蕾,旅游地形象的传播策略初探,《深圳大学学报》,1999年第4期:87-93页。(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新闻与传播》全文转载)
19. 李蕾蕾,跨文化传播及其对旅游目的地地方文化认同的影响,《深圳大学学报》2000年第2期:95-100页。(被《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收录,2000年第5期:81-82页)
20. 李蕾蕾,论应用型专业专业“干”字型知识结构的建立与培养,深圳大学学报,2004年增刊,15-17页。(另载于《深大通讯》(内部刊物),2000年6月第2期:16-17页)
21. 李蕾蕾,英国兰开夏大学教育观察,深圳大学学报,2004年增刊,114-116页。(另载于《深大通讯》(内部刊物),2001年Vol.54,No.4:19-21页)
22. 李蕾蕾,旅游目的地形象的空间认知过程与规律,《地理科学》,Vol.20,2000年第6期: 561-568,(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收录)
23. 李蕾蕾,逆工业化与工业遗产旅游开发:德国鲁尔区的实践过程与开发模式,《世界地理研究》,Vol.11,2002年第3期: 57-65页(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地理》2003年第2期全文转载,70-78页。2006年获得深圳市第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学术论文类叁等奖)
24. 李蕾蕾,深圳的海滨旅游开发与形象建构,《特区理论与实践》,2003年第5期:24-27页。
25. 李蕾蕾,旅游目的地形象口号的公众征集:误区与思考,《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第4期,43-47页。
26. 李蕾蕾& D.Soyez,中国工业旅游发展评析:从西方的视角看中国,《人文地理》,2003年第6期,20-25页。
27. 李蕾蕾,工业旅游与珠海旅游开发战略,《地域研究与开发》2004年第2期:72-75页。
28. 李蕾蕾,从新文化地理学建构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框架,《地理研究》,2004年第1期:125-134页。
29. 李蕾蕾,旅游目的地形象口号:公众征集的误区与纠偏机制,《中国旅游报》,2004年3月19日第6版。
30. 李蕾蕾,海滨旅游空间符号学与文化研究,《城市规划汇刊》,2004年第2期:58-61页。
31. 刘会远,李蕾蕾,德国工业旅游面面观(一),《现代城市研究》,2003年第6期:23-26页。
32. 刘会远,李蕾蕾,德国工业旅游面面观(二)——世界文化遗产弗尔克林根炼铁厂,《现代城市研究》,2004年第1期:10-16页。
33. 刘会远,李蕾蕾,德国工业旅游面面观(三)——Zolleverein(关税同盟)煤矿及鲁尔工业区煤矸石山,《现代城市研究》,2004年第2期:4-8页。
34. 刘会远,李蕾蕾,德国工业旅游面面观(四)——有着教堂般工业建筑的措伦(Zollern II/ IV),《现代城市研究》,2004年第3期:13-18页。
35. 刘会远,李蕾蕾,德国工业旅游面面观(五)——德法边界互相呼应的煤钢遗址,《现代城市研究》,2004年第4期:20-23页。
36. 刘会远,李蕾蕾,德国工业旅游面面观(六)——一个恋着绿色的露天褐煤矿(RWE公司),《现代城市研究》,2004年第6期:20-25页。
37. 刘会远,李蕾蕾,德国工业旅游面面观(VII)——北杜伊斯堡旧钢铁厂景观公园,《现代城市研究》,2004年第7期:11-15页。
38. 刘会远,李蕾蕾,德国工业旅游面面观(八)——因港而“兴”的杜伊斯堡,《现代城市研究》,2004年第8期:16-19页。
39. 刘会远,李蕾蕾,德国工业旅游面面观(九)——“黄针”串起的工业旅游路线,《现代城市研究》,2004年第9期:15-21页。
40. 刘会远,李蕾蕾,德国工业旅游面面观(十)——彰显汽车文化的“大众汽车城”,《现代城市研究》,2004年第10期:8-16页
41. 刘会远,李蕾蕾,德国工业旅游面面观(十一)——存储着历史与未来的汉堡水上“仓库街”,《现代城市研究》,2004年第11期:8-15页。
42. 刘会远,李蕾蕾,德国工业旅游面面观(十二)——慕尼黑:科学技术的博览之都,《现代城市研究》,2004年第12期:67-72页。
43. 李蕾蕾,王微,肖秀轼,航空广告:实证、隐喻和目的地形象的建构,《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6期:100-104页。
44. 李蕾蕾,张晓东,胡灵玲,城市广告业集群分布模式——以深圳为例,《地理学报》(ISSN 0375-5444; CN 11-1856/P),2005年第2期:257-265页。
45. 李蕾蕾,当代西方“新文化地理学”知识谱系引论,《人文地理》,2005年第2期:77-83页。
46. 何建平,李蕾蕾,深圳动漫产业的发展路径及其本地-外部因素分析,《当代电影》,2005年第6期:113-117页。(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影视艺术》2006年第3期全文转载,52-58页)
47. 李蕾蕾、张晗、卢嘉杰、文俊、王玺瑞,旅游表演的文化产业生产模式:以深圳华侨城主题公园为例,《旅游科学》,2005年第12期:44-51页。
48. 何俊涛、刘会远、李蕾蕾,德国工业旅游面面观(外一则)——原东德Lausitz褐煤矿与西德RWE褐煤矿的差距,《现代城市研究》2006年第1期:84-88页。
收录在书籍出版物上的著述
49. 李蕾蕾,邯郸城市文化考察报告,《邯郸文化发展战略研究》编委会编,《邯郸文化发展战略研究》,测绘出版社,1994年:128-143页。ISBN 7-5030-0770-2/ G127.223-53。
50. 李蕾蕾,区域旅游开发与规划元科学分析,,中国旅游协会区域旅游开发专业委员会编,《区域旅游开发与规划的理论与实践》,江苏人民出版社,1996年:14-18页。ISBN 7-214-01643-5/G.433。
51. 李蕾蕾,旅游点形象定位初探,深圳大学中国文化与传播系主编,《文化与传播》(第3辑),海天出版社,1995年:118-124页。
52. 李蕾蕾,陈传康先生的学术风范与人格魅力,王恩涌、王子贤、蔡运龙、牟光蓉主编,《陈传康教授纪念文集》,西安、北京、广州、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9年:114-124页。ISBN 7-5062-2638-3/G.43。
53. 李蕾蕾,旅游地形象的传播策略初探,深圳大学传播系编,吴予敏执行主编,《多维视界:传播与文化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257-267页。ISBN 7-301-05247-2/G.0684。
54. 李蕾蕾,传播学在旅游研究领域中的应用,深圳大学传播系编,吴予敏执行主编,《多维视界:传播与文化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88-100页。ISBN 7-301-05247-2/G.0684。
55. 李蕾蕾,跨文化传播及其对旅游目的地地方文化认同的影响,深圳大学传播系编,吴予敏执行主编,《多维视界:传播与文化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408-416页。ISBN 7-301-05247-2/G.0684。
56. 李蕾蕾作为项目参与者,有关著述发表在保继刚等著,《旅游规划案例》(第六章东莞市旅游规划,第七章 桂林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第八章 苏州市旅游总体规划),广州:广东旅游出版社,2003年:142-319页。ISBN 7-80653-404-0/F.72。
57. 李蕾蕾,深圳传统优势产业向文化产业转型研究,彭立勋主编,《城市文化产业与发展模式创新》(2006年深圳文化蓝皮书),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3月:77-90页。ISBN 7-5004-5444-9。
58. 吴予敏,李蕾蕾,谢晓霞,深圳市广告业政策法规与监管分析报告,彭曙曦、吴予敏主编,《深圳广告26年(1979-2005)》,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8月:78-104页。ISBN 7-80230-257-9/F. 052。
59. 李蕾蕾,张晓东,胡灵玲,城市广告业集群分布模式——以深圳为例,彭曙曦、吴予敏主编,《深圳广告26年(1979-2005)》,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8月:116-131页。ISBN 7-80230-257-9/F. 052。
60. LI Leilei & D. Soyez,Industrial Tourism Destination Management in Germany: A critical Appraisal of Representation Practices. 保继刚徐红罡、Alan Lew 主编,《社区旅游与边境旅游》,中国旅游出版社,2006年:408-429页。
会议演示、摘要或全文论文
61. LI Leilei,Tourists in the New Age AN D its Significance to Destination Planning AN D Management,Proceedings of Asia Pacific Tourism Association Fifth Annual Conference (Volume 1),edited by Vincent C.S.Heung,John Ap &Kevin K.F.Wong,1999: pp151-156.
62. 李蕾蕾,信息、传播与旅游开发,’99上海传播学国际研讨会之提交论文并演示发言,1999年10月28-30日,上海。
63. 李蕾蕾,跨文化传播及其对旅游目的地地方文化认同的影响,’99深圳跨文化交际学国际讨论会之提交论文并演示发言,1999年11月22-23日,深圳。
64. LI leilei,A theoretical discussion on spatial rules of tourist destination image perception,paper abstract AN D PPT presented in 29th International Geography Congress in Seoul,Korea,2000,August 14-18,.
65. LI Leilei & D. Soyez,Industrial tourism development in China: state AN D challenge,paper AN D PPT presented in the conference “Industrietourismus: Chancen und Risiken fuer da industriekulturelle Erbe”,Saarbrueken,May 24-26,2001
66. LI Leilei & D. Soyez,Industrial tourism destination management in Germany: a critical appraisal of representation practices,Paper AN D PPT presented in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vent tourism AN D destination management. Yichang,China,2003/11/27-30
67. 李蕾蕾,德国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模式与实例,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研讨会会议论文与PPT演示,中国科协等主办, 2004年8月28-30日辽宁阜新
68. LI Leilei & D. Soyez,Industrial (Heritage) Tourism in Newly Industrializing Countries: Status,Barriers AN D Potentials,paper abstract AN D PPT presented in IGU Commission on tourism,leisure AN D global change pre-congress symposium,Brisbane,QueenslAN D,Australia,30th June-1st July 2006.
69. LI Leilei & D. Soyez,Industrial (Heritage) Tourism in Newly Industrializing Countries: Status,Barriers AN D Potentials,paper abstract AN D PPT presented in International Geography Union IGU2006 Brisbane conference AN D joint meeting of the Institute of Australian Geographers AN D the New ZealAN D Geographical Society,Regional responses to global changes: a view from the Antipodes,3-7 July 2006.
70. 李蕾蕾,文化产业对城市发展和城市空间的影响,发表于21世纪中国文化产业论坛第四届年会——郑州论坛论文集《文化产业与城市文化发展》,文化部上海交通大学国家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研究基地,光明日报社,中共郑州市委宣传部主办,2006年7月28-29日,郑州。
71. 会议论文:李蕾蕾,城市发展理论与深圳建设国际旅游城市路径思考, “全球化视野下国际旅游城市建设” 国际研讨会会议论文,并做会议演示发言,深圳市人民政府广东省旅游局主办等主办,2006年10月25-27日,深圳。
研究报告
72. LI Leilei,Industrial tourism AN D regional impact: case studies from the Ruhr region in Germany,Research Report to DAAD on stay in Germany at the department of Geography,university of Cologne,May 22- August 14,2001
73. 李蕾蕾,窦亚南,《深圳传统产业向文化产业的转型研究》,〈深圳文化产业十一五规划”的分项专题研究报告〉,提交深圳市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立市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2005年10月。
74. 李蕾蕾、张晗、卢嘉杰、文俊,《深圳主题公园文化旅游和相关创意产业的关联促进策略研究:以华侨城旅游演艺产业为例》,〈深圳文化产业十一五规划”的分项专题研究报告〉,提交深圳市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立市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2005年10月。
75. 李蕾蕾,《文化产业空间研究:新文化地理学与深圳、广州的案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结题报告,提交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2006年3月。
76. 李蕾蕾,葛岩,马春晖,李新立,窦亚南,任开碍,《深圳宝安区旅游业发展“十一五”规划》(2006-2010年)(研究报告),提交深圳市宝安区旅游局,2005年10月。
77. 李蕾蕾,张晗,李新立,马春晖,《深圳市宝安区酒店业发展调研报告》,提交深圳市宝安区旅游局,2006年12月
全国各地天气预报查询

上海市

  • 市辖区
  • 云南省

  • 临沧市
  • 云南省

  • 丽江市
  • 云南省

  • 保山市
  • 云南省

  • 大理白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昆明市
  • 云南省

  • 昭通市
  • 云南省

  • 普洱市
  • 云南省

  • 曲靖市
  • 云南省

  • 楚雄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玉溪市
  • 云南省

  •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迪庆藏族自治州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兰察布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海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兴安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包头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伦贝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和浩特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巴彦淖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赤峰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通辽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鄂尔多斯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锡林郭勒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阿拉善盟
  • 北京市

  • 市辖区
  • 吉林省

  • 吉林市
  • 吉林省

  • 四平市
  • 吉林省

  •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 吉林省

  • 松原市
  • 吉林省

  • 白城市
  • 吉林省

  • 白山市
  • 吉林省

  • 辽源市
  • 吉林省

  • 通化市
  • 吉林省

  • 长春市
  • 四川省

  • 乐山市
  • 四川省

  • 内江市
  • 四川省

  • 凉山彝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南充市
  • 四川省

  • 宜宾市
  • 四川省

  • 巴中市
  • 四川省

  • 广元市
  • 四川省

  • 广安市
  • 四川省

  • 德阳市
  • 四川省

  • 成都市
  • 四川省

  • 攀枝花市
  • 四川省

  • 泸州市
  • 四川省

  • 甘孜藏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眉山市
  • 四川省

  • 绵阳市
  • 四川省

  • 自贡市
  • 四川省

  • 资阳市
  • 四川省

  • 达州市
  • 四川省

  • 遂宁市
  • 四川省

  •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雅安市
  • 天津市

  • 市辖区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中卫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吴忠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固原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石嘴山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银川市
  • 安徽省

  • 亳州市
  • 安徽省

  • 六安市
  • 安徽省

  • 合肥市
  • 安徽省

  • 安庆市
  • 安徽省

  • 宣城市
  • 安徽省

  • 宿州市
  • 安徽省

  • 池州市
  • 安徽省

  • 淮北市
  • 安徽省

  • 淮南市
  • 安徽省

  • 滁州市
  • 安徽省

  • 芜湖市
  • 安徽省

  • 蚌埠市
  • 安徽省

  • 铜陵市
  • 安徽省

  • 阜阳市
  • 安徽省

  • 马鞍山市
  • 安徽省

  • 黄山市
  • 山东省

  • 东营市
  • 山东省

  • 临沂市
  • 山东省

  • 威海市
  • 山东省

  • 德州市
  • 山东省

  • 日照市
  • 山东省

  • 枣庄市
  • 山东省

  • 泰安市
  • 山东省

  • 济南市
  • 山东省

  • 济宁市
  • 山东省

  • 淄博市
  • 山东省

  • 滨州市
  • 山东省

  • 潍坊市
  • 山东省

  • 烟台市
  • 山东省

  • 聊城市
  • 山东省

  • 菏泽市
  • 山东省

  • 青岛市
  • 山西省

  • 临汾市
  • 山西省

  • 吕梁市
  • 山西省

  • 大同市
  • 山西省

  • 太原市
  • 山西省

  • 忻州市
  • 山西省

  • 晋中市
  • 山西省

  • 晋城市
  • 山西省

  • 朔州市
  • 山西省

  • 运城市
  • 山西省

  • 长治市
  • 山西省

  • 阳泉市
  • 广东省

  • 东莞市
  • 广东省

  • 中山市
  • 广东省

  • 云浮市
  • 广东省

  • 佛山市
  • 广东省

  • 广州市
  • 广东省

  • 惠州市
  • 广东省

  • 揭阳市
  • 广东省

  • 梅州市
  • 广东省

  • 汕头市
  • 广东省

  • 汕尾市
  • 广东省

  • 江门市
  • 广东省

  • 河源市
  • 广东省

  • 深圳市
  • 广东省

  • 清远市
  • 广东省

  • 湛江市
  • 广东省

  • 潮州市
  • 广东省

  • 珠海市
  • 广东省

  • 肇庆市
  • 广东省

  • 茂名市
  • 广东省

  • 阳江市
  • 广东省

  • 韶关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北海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南宁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崇左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来宾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柳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桂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梧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河池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玉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百色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贵港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贺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钦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防城港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乌鲁木齐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拉玛依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吐鲁番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和田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哈密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喀什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塔城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昌吉回族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自治区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克苏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勒泰地区
  • 江苏省

  • 南京市
  • 江苏省

  • 南通市
  • 江苏省

  • 宿迁市
  • 江苏省

  • 常州市
  • 江苏省

  • 徐州市
  • 江苏省

  • 扬州市
  • 江苏省

  • 无锡市
  • 江苏省

  • 泰州市
  • 江苏省

  • 淮安市
  • 江苏省

  • 盐城市
  • 江苏省

  • 苏州市
  • 江苏省

  • 连云港市
  • 江苏省

  • 镇江市
  • 江西省

  • 上饶市
  • 江西省

  • 九江市
  • 江西省

  • 南昌市
  • 江西省

  • 吉安市
  • 江西省

  • 宜春市
  • 江西省

  • 抚州市
  • 江西省

  • 新余市
  • 江西省

  • 景德镇市
  • 江西省

  • 萍乡市
  • 江西省

  • 赣州市
  • 江西省

  • 鹰潭市
  • 河北省

  • 保定市
  • 河北省

  • 唐山市
  • 河北省

  • 廊坊市
  • 河北省

  • 张家口市
  • 河北省

  • 承德市
  • 河北省

  • 沧州市
  • 河北省

  • 石家庄市
  • 河北省

  • 秦皇岛市
  • 河北省

  • 衡水市
  • 河北省

  • 邢台市
  • 河北省

  • 邯郸市
  • 河南省

  • 三门峡市
  • 河南省

  • 信阳市
  • 河南省

  • 南阳市
  • 河南省

  • 周口市
  • 河南省

  • 商丘市
  • 河南省

  • 安阳市
  • 河南省

  • 平顶山市
  • 河南省

  • 开封市
  • 河南省

  • 新乡市
  • 河南省

  • 洛阳市
  • 河南省

  • 漯河市
  • 河南省

  • 濮阳市
  • 河南省

  • 焦作市
  • 河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河南省

  • 许昌市
  • 河南省

  • 郑州市
  • 河南省

  • 驻马店市
  • 河南省

  • 鹤壁市
  • 浙江省

  • 丽水市
  • 浙江省

  • 台州市
  • 浙江省

  • 嘉兴市
  • 浙江省

  • 宁波市
  • 浙江省

  • 杭州市
  • 浙江省

  • 温州市
  • 浙江省

  • 湖州市
  • 浙江省

  • 绍兴市
  • 浙江省

  • 舟山市
  • 浙江省

  • 衢州市
  • 浙江省

  • 金华市
  • 海南省

  • 三亚市
  • 海南省

  • 三沙市
  • 海南省

  • 儋州市
  • 海南省

  • 海口市
  • 海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十堰市
  • 湖北省

  • 咸宁市
  • 湖北省

  • 孝感市
  • 湖北省

  • 宜昌市
  • 湖北省

  •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北省

  • 武汉市
  • 湖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荆州市
  • 湖北省

  • 荆门市
  • 湖北省

  • 襄阳市
  • 湖北省

  • 鄂州市
  • 湖北省

  • 随州市
  • 湖北省

  • 黄冈市
  • 湖北省

  • 黄石市
  • 湖南省

  • 娄底市
  • 湖南省

  • 岳阳市
  • 湖南省

  • 常德市
  • 湖南省

  • 张家界市
  • 湖南省

  • 怀化市
  • 湖南省

  • 株洲市
  • 湖南省

  • 永州市
  • 湖南省

  • 湘潭市
  • 湖南省

  •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南省

  • 益阳市
  • 湖南省

  • 衡阳市
  • 湖南省

  • 邵阳市
  • 湖南省

  • 郴州市
  • 湖南省

  • 长沙市
  • 甘肃省

  • 临夏回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兰州市
  • 甘肃省

  • 嘉峪关市
  • 甘肃省

  • 天水市
  • 甘肃省

  • 定西市
  • 甘肃省

  • 平凉市
  • 甘肃省

  • 庆阳市
  • 甘肃省

  • 张掖市
  • 甘肃省

  • 武威市
  • 甘肃省

  • 甘南藏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白银市
  • 甘肃省

  • 酒泉市
  • 甘肃省

  • 金昌市
  • 甘肃省

  • 陇南市
  • 福建省

  • 三明市
  • 福建省

  • 南平市
  • 福建省

  • 厦门市
  • 福建省

  • 宁德市
  • 福建省

  • 泉州市
  • 福建省

  • 漳州市
  • 福建省

  • 福州市
  • 福建省

  • 莆田市
  • 福建省

  • 龙岩市
  • 西藏自治区

  • 山南市
  • 西藏自治区

  • 拉萨市
  • 西藏自治区

  • 日喀则市
  • 西藏自治区

  • 昌都市
  • 西藏自治区

  • 林芝市
  • 西藏自治区

  • 那曲市
  • 西藏自治区

  • 阿里地区
  • 贵州省

  • 六盘水市
  • 贵州省

  • 安顺市
  • 贵州省

  • 毕节市
  • 贵州省

  • 贵阳市
  • 贵州省

  • 遵义市
  • 贵州省

  • 铜仁市
  • 贵州省

  •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辽宁省

  • 丹东市
  • 辽宁省

  • 大连市
  • 辽宁省

  • 抚顺市
  • 辽宁省

  • 朝阳市
  • 辽宁省

  • 本溪市
  • 辽宁省

  • 沈阳市
  • 辽宁省

  • 盘锦市
  • 辽宁省

  • 营口市
  • 辽宁省

  • 葫芦岛市
  • 辽宁省

  • 辽阳市
  • 辽宁省

  • 铁岭市
  • 辽宁省

  • 锦州市
  • 辽宁省

  • 阜新市
  • 辽宁省

  • 鞍山市
  • 重庆市

  • 重庆市

  • 市辖区
  • 陕西省

  • 咸阳市
  • 陕西省

  • 商洛市
  • 陕西省

  • 安康市
  • 陕西省

  • 宝鸡市
  • 陕西省

  • 延安市
  • 陕西省

  • 榆林市
  • 陕西省

  • 汉中市
  • 陕西省

  • 渭南市
  • 陕西省

  • 西安市
  • 陕西省

  • 铜川市
  • 青海省

  • 果洛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东市
  • 青海省

  • 海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玉树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西宁市
  • 青海省

  • 黄南藏族自治州
  • 黑龙江省

  • 七台河市
  • 黑龙江省

  • 伊春市
  • 黑龙江省

  • 佳木斯市
  • 黑龙江省

  • 双鸭山市
  • 黑龙江省

  • 哈尔滨市
  • 黑龙江省

  • 大兴安岭地区
  • 黑龙江省

  • 大庆市
  • 黑龙江省

  • 牡丹江市
  • 黑龙江省

  • 绥化市
  • 黑龙江省

  • 鸡西市
  • 黑龙江省

  • 鹤岗市
  • 黑龙江省

  • 黑河市
  • 黑龙江省

  • 齐齐哈尔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