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贞德

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历史学博士

李贞德(Jen-der Lee),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历史学博士,现任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台湾大学、台湾清华大学历史研究所兼任教授,主要研究汉唐之间妇女生活以及与相关的法制史和医疗史问题。

个人经历
史语所助研究员 (1992.8-1998.2),副研究员 (1998.2-2005.9),研究员 (2005.9-);
台湾大学历史系兼任副教授 (1993.8-2006.2),兼任教授 (2006.2-);
台湾清华大学历史研究所兼任副教授 (1994.8-2006.2),兼任教授 (2006.2-2007.7);
台北大学历史系合聘教授 (2006.8- );
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学社访问学者 (2002.8-2003.5);
日本京都国际日本文化研究中心外国人研究员 (2003.8-2003.12);
史语所人类学门召集人 (2005.9-2007.6);
台湾清华大学历史研究所教授兼所长 (2007.8-2010.7)。
所获荣誉
科学会研究奖励 (1997-2001);
中央研究院「年轻学者研究著作奖」(2001);
东亚科学技术与医学史学会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the History of Science, Technology and Medicine) 竺可桢科学史奖 (Zhu Kezhen Awards) (2005);
台湾清华大学卓越学术奖 (2009)。
研究著作
专书
《公主之死──你所不知道的中国法律史》(台北:三民书局,2001;2002二刷;2005三刷;2006四刷)。简体字本2008年6月由北京三联书店出版。日文版由大原良通译,《中国儒教社会に挑んだ女性たち》(东京:大修馆书店,2009)。
《女人的中国医疗史——汉唐之间的健康照顾与性别》(台北:三民书局,2008)。
编辑
李贞德、梁其姿主编,《妇女与社会》,收入邢义田、黄宽重、邓小南总主编,《台湾学者中国史研究论丛》(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5),第9册。
《性别、身体与医疗》(台北:联经出版公司,2008)。
《中国史新论‧性别史分册》(台北:中央研究院‧联经出版公司,2009)。
出版图书
研究论文
学位论文
“Women and Marriage in China during the Period of Disunion” (PhD diss.,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UMI, 1992).
论文
〈西汉律令中的家庭伦理观〉,《中国历史学会史学集刊》19 (1987):1-54。
“Conflict and Compromise between Legal Authority and Ethical Ideas: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Revenge in Han Times,”《人文及社会科学集刊》1.1 (1988):359-408。
“The Life of Women in the Six Dynasties,”《妇女与两性学刊》4 (1993):47-80。
〈妇女在家庭与社会中的角色──欧洲中古妇女史研究〉,《新史学》4.2 (1993):121-143。
〈最近中国宗教史研究中的女性问题〉,《近代中国妇女史研究》2 (1994):251-270。
〈汉隋之间的「生子不举」问题〉,《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66.3 (1995):747-812。
〈超越父系家族的藩篱──台湾地区的「中国妇女史研究」 (1945-1995)〉,《新史学》7.2 (1996):139-179。
〈汉唐之间医书中的生产之道〉,《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67.3 (1996):533-654。
〈汉唐之间求子医方试探──兼论妇科滥觞与性别论述〉,《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68.2 (1997):283-367。
〈汉魏六朝的乳母〉,《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70.2 (1999):439-481。
〈汉唐之间的女性医疗照顾者〉,《台大历史学报》23 (1999):123-156。
〈妇女、性别与五十年来的台湾方志〉,收入许雪姬、林玉茹主编,《五十年来台湾方志:成果评估与未来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台北:中央研究院台湾史研究所筹备处,1999),页329-345。
〈从医疗史到身体文化的研究──从「健与美的历史」研讨会谈起〉,《新史学》10.4 (1999):117-128。
“The Death of a Princess: Codifying Classical Family Ethics in Early Medieval China,” in Presence and Presentation: Women in the Chinese Literati Tradition, ed. Sherry Mou (New York: St . Martin′s Press, 1999), pp. 1-37.
〈杰出女性、性别与历史研究〉,收入王雅各布主编,《性属关系》(台北:心理出版社,1999),下册(性别与文化、再现),页1-16。本文曾同时刊载于《妇女与两性研究通讯》50 (1999):19-26;以及《历史月刊》135 (1999):65-72。
“Wet Nurses in Early Imperial China,” Nan Nü: Men, Women and Gender in Early and Imperial China 2.1 (2000): 1-39.
〈女人的中国中古史──性别与汉唐之间的礼律研究〉,《中国历史世界──统合的多元的发展》(东京:汲古书院,2002),页468-492。
〈汉唐之间医方中的忌见妇人与女体为药〉,《新史学》13.4 (2002):1-36。
〈汉唐之间家庭中的健康照顾与性别〉,收入黄克武主编,《性别与医疗──第三届国际汉学会议论文集‧历史组》(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02),页1-50。
〈唐代的性别与医疗〉,收入邓小南主编,《唐宋女性与社会》(北京大学盛唐研究丛书,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页415-446。
“Re/producing Science, Violently,” Bulletin of the Harvard-Yenching Institute 1 (2003): 3-5.
“Readers Dis/Oriented in Historical Writings: Footnotes in the BIHP,”《古今论衡》9 (2003):36-50。
“Gender and Medicine in Tang China,” Asia Major 16.2 (2003): 1-32.
“Querelle des Femmes? Les Femmes jalouses et leur controle au debut de la Chine medievale,” in Education et instruction en Chine III. Aux marges de l'orthodoxie, publications du Centre d'etudes chinoises de l'Inalco, edite par Christine Nguyen Tri et Catherine Despeux (Paris/Louvain: Peeters,2004), pp. 67-97.
〈「笑疾」考──兼论中国中古医者对喜乐的态度〉,《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75.1 (2004):99-148。
〈《医心方》论「妇人诸病所由」及其相关问题〉,《清华学报》34 (2004):479-511。
“The Past as a Foreign Country: Recent Research on Chinese Medical History in Taiwan,”《古今论衡》11 (2004):37-58。
〈中国妇女史研究中的医疗照顾问题〉,《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总137期):86-93。
〈从师母到女宣──孙理莲在战后台湾的医疗传道经验〉,《新史学》16.2 (2005):95-151。
“Childbirth in Early Imperial China,” Nan Nü: Men, Women and Gender in China 7.2 (2005): 216-286.
〈汉唐之间女性财产权试探〉,收入氏编,《中国史新论‧性别史分册》(台北:中央研究院‧联经出版公司,2009),页191-238。
〈最近台湾历史所学位论文中的性别课题──从三本中古妇女史新书谈起〉,《新史学》24.4 (2010):203-237。
“Ishinpo and its Excerpts of Chanjing: Japanese Medical Text as a Source for Chinese Women’s History,” in Overt and Covert Treasures: Essays on Sources for Chinese Women’s History, ed. Clara Wing-chung Ho (Hong Kong: 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2010), forthcoming.
书评
〈评论布鲁克(Christopher N. L. Brooke) 着《中古的婚姻观念》(The Medieval Idea of Marriage)〉,《新史学》1.4 (1990):163-168。
〈评Caroline Walker Bynum, Holy Feast and Holy Fast: The Religious Significance of Food to Medieval Women(神圣的飨宴与神圣的禁食:食物对中古妇女的宗教意义)〉,《新史学》3.4 (1992):187-193。
〈评介Anne Llewellyn Barstow, Witchcraze: A New History of the European Witch Hunts(猎杀女巫:以女性观点重现的欧洲女巫史)〉,《新史学》10.3 (1999):205-210。
〈评介Clarissa W. Atkinson, The Oldest Vocation: Christian Motherhood in the Middle Ages〉,《新史学》11.1 (2000):201-208。
〈评介Christiane Klapisch-Zuber ed., A History of Women in the West II: Silences of the Middle Ages〉,《理论与文化:西洋史研究通讯》3 (2001):81-87。
〈评介Robin Briggs, Witches and Neighbors: The Social and Cultural Context of European Witchcraft〉,《新史学》13.2 (2002):231-237。
“Review: Mann, Susan and Yu-Yin Cheng (eds.), Under Confucian Eyes: Writings on Gender in Chinese History. Berkeley and Los Angele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2001. xiii + 310 pp.,” T'oung Pao 89.4/5 (2003): 486-490.
〈从逸乐到危险的妓女论述──评贺萧《危险的逸乐:二十世纪上海的妓女》〉,《中国时报》,2005.03.06,〈开卷版〉。
“Review: Chinese Visions of Family and State , 1915-1953 . By Susan L. Glosser.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2003, 275pp.,” Gender and Society 20.2 (2006): 288-289.
会议论文
“The ‘Chinese Full-Text Databases’ at the Institute of History and Philology, Academia Sinica” (paper presented at the Pacific Neighborhood Consortium Meeting, Computing Centre, Academia Sinica, Taipei, February 16-19, 1997).
Jen-der Lee, Kuan-chung Huang and Tseng-kuei Liu, “Development of Humanities Computing at Academia Sinica” (paper presented at the Pacific Neighborhood Consortium Meeting, Computing Centre, Academia Sinica, Taipei, May 15-17, 1998).
“Women and Reproduction in Traditional China” (paper presented at the Seventh International Interdisciplinary Congress on Women, University of Tromso, Norway, June 20-26, 1999).
“Querelle des Femmes? Jealous Women and their Discipline in the Six Dynasties,” (paper presented a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ducation and Instruction in China, Paris, June 29-July 3, 1999).
〈中国古代医学史与性别〉,发表于清华大学历史研究所主办,「性别与医疗」研讨会,2000年5月27-28日。
〈对话的主体性:性别视角的启发〉,发表于哈佛燕京学社主办,「中国文化研讨会第十七届年会:新世纪的文明对话」,美国:哈佛大学,2002年12月7日。
“Pain Relief? Sex in Medical Discourse on Menstruation in Early Imperial China”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Conference of Association of Asian Studies, March 27-30, 2003).
“Then China, Now Japan: Reading ‘Women′s Medicine’ of Ishinpo in Different Contexts” (paper presented at the 86th Meeting of “Nichibunken Evening Seminar” on Japanese Studies, International Research Center for Japanese Studies, Kyoto, Japan, December 11, 2003).
〈经痛的历史研究〉,发表于清华大学历史所主办,「第一届STS研习营」,台中:日月潭青年活动中心,2004年5月29-30日。
〈性别、医疗与中国史〉(《中国史新论‧医疗卷》论文),发表于「从医疗看中国史」国际研讨会,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2005年12月13-15日。
〈操作医学,创造艺术──「影像、医疗与历史」研究刍议〉,发表于「第三届亚洲新人文联网会议」,中坜:中央大学、台北:中央研究院,2006年6月12-15日。
“Reflections on Laqueur with Chinese Materials” (paper presented at Radcliff Institute Seminar: Remaking Sex in Classical, Medieval and Early Modern Medicine, September 8-9, 2006).
〈乐然后笑?中国中古的情绪表达及其社会规范〉,发表于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讲论会,2006年10月16日。
〈汉魏六朝女性财产权试探〉,发表于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主办,「中国史新论‧宗教篇与性别篇」联合研讨会,2007年5月1-3日。
“Ishinpo and its Excerpts of Chanjing: Japanese Medical Text as a Source for Chinese Women’s History” (paper presented at “A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he Sources for Chinese Women’s History,” Hong Kong Baptist University, June 21-22, 2007).
〈在解严后的台湾教授中国妇女史〉,发表于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教学团队主办,「海峡两岸高校中国古代史教学研讨会」,北京: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2009年3月28-29日。
〈介绍三本中古妇女史新书——兼谈最近台湾历史学位论文中的性别课题〉,发表于《新史学》杂志社与国立政治大学历史系主办,清华历史所等协办,「新史学与台湾史学二十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国立政治大学,2009年12月12-13日。
〈宣教影片中的疾病、医疗与文化:以《趁着白日:孙理莲的台湾》为例〉,宣读于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主办,「医疗与视觉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2010年11月24-26日。
其它
〈关于封建一辞的澄清:以西周与欧洲中古为例〉,《人文及社会科学教育通讯》1.1 (1990):6-12。
慕雅(笔名),〈热闹──婚礼中的声音〉,《北县文化》35 (1993):13-15。
笙而紫(笔名),〈致表妹昭蒂谈求子书〉,《北县文化》38 (1993):27-28。
〈从《妒妇记》谈起〉,《妇女与两性季刊》3 (1994):12-15。
〈历史教学与研究中的妇女与两性问题〉,收入谢卧龙主编,《两性、文化与社会》(台北:心理出版社,1996),页35-50。
李贞德、陈弱水,〈中研院史语所汉籍全文数据库介绍〉,《中国图书馆学会会讯》4.3 (1996):4-10。
李贞德、梁其姿,〈导言〉,见氏编,《妇女与社会》(收入《台湾学者中国史研究论丛》〔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5〕,第9册),页1-10。
〈导言〉,收入氏编,《性别、身体与医疗》(台北:联经出版公司,2008),页1-8。
〈导言:妇女、性别与历史研究〉,收入氏编,《中国史新论‧性别史分册》(台北:中央研究院‧联经出版公司,2009),页1-17。
〈曾桂香──钟情审判,专注一生〉,收入国际妇女法学会中国台湾地区分会策划,《她们,如此精采:八位女性法律人的生命之河》(台北:宝瓶文化事业,2010),页47-76。
自述
妇女、性别与历史研究
过去十年,我的研究集中探讨汉唐之间的医疗体系和礼律制度如何论述并规范女性的身体和社会角色。医疗和律令可说是最具渗透性和强制性的规训力量,二者又常互为表里,对女性影响深远。我研究汉唐之间的性别与医疗,主要分为两部分。首先从生育文化入手,包括求孕、堕胎、分娩与产后调理,着重妇女受照顾的情形,及其中所展现的性别化身体观。其次则勾勒女性担任医疗照顾者的角色,其社会评价与文化意涵。由于研究大量仰赖日本平安朝医书所收中土佚籍,乃不揣浅陋,顺势一探中日两方对妇女健康看法的异同。十多年来所思所想,以《女人的中国医疗史》为题撰成专书,分析中古医疗文化对女性保护与管束并行的发展轨迹。至于中古性别与法律交涉的初步研究成果,则以《公主之死》这本小书具体而微地呈现。该书从北魏刘辉殴主伤胎案谈起,以奸非、夫妻斗讼和连坐容隐等相关律令与案例为基础,说明父系家族伦理在汉唐之间法制化的过程,其间族群文化、阶级利益与性别差异互动折冲的现象。
未来十年,我的研究仍将环绕医疗与法律这两个主题,不过,一方面会将时空扩大到近代以降的台湾,另方面则会寻求新的视角与史料。中古医书主张女性忌妒忧愦的说法,引领我探讨传统中国对情绪的论述与规范。中古刑律中的夫尊妻卑与夫家认同原则,启发我追究女性财产权的各种面向。而医疗与法律史的研究,都召唤着我与现代社会对话。在针对性别、医疗与社会一系列的探索过程中,我接触到涉及身体观念,医疗行为与医病互动的图片与影像纪录,引起对「观看」的兴趣,便以「观看与台湾妇女健康史」为主轴,尝试开发视觉史料,继续探索性别与医疗的关系。此外,现代台湾有传统社会所无的女性司法者,不论从法律制度或女性专业等角度言,都是扩大探讨性别与法律的绝佳课题,故而正以「台湾女性司法人员的历史考察」为题,进行研究。
全国各地天气预报查询

上海市

  • 市辖区
  • 云南省

  • 临沧市
  • 云南省

  • 丽江市
  • 云南省

  • 保山市
  • 云南省

  • 大理白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昆明市
  • 云南省

  • 昭通市
  • 云南省

  • 普洱市
  • 云南省

  • 曲靖市
  • 云南省

  • 楚雄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玉溪市
  • 云南省

  •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迪庆藏族自治州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兰察布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海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兴安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包头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伦贝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和浩特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巴彦淖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赤峰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通辽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鄂尔多斯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锡林郭勒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阿拉善盟
  • 北京市

  • 市辖区
  • 吉林省

  • 吉林市
  • 吉林省

  • 四平市
  • 吉林省

  •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 吉林省

  • 松原市
  • 吉林省

  • 白城市
  • 吉林省

  • 白山市
  • 吉林省

  • 辽源市
  • 吉林省

  • 通化市
  • 吉林省

  • 长春市
  • 四川省

  • 乐山市
  • 四川省

  • 内江市
  • 四川省

  • 凉山彝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南充市
  • 四川省

  • 宜宾市
  • 四川省

  • 巴中市
  • 四川省

  • 广元市
  • 四川省

  • 广安市
  • 四川省

  • 德阳市
  • 四川省

  • 成都市
  • 四川省

  • 攀枝花市
  • 四川省

  • 泸州市
  • 四川省

  • 甘孜藏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眉山市
  • 四川省

  • 绵阳市
  • 四川省

  • 自贡市
  • 四川省

  • 资阳市
  • 四川省

  • 达州市
  • 四川省

  • 遂宁市
  • 四川省

  •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雅安市
  • 天津市

  • 市辖区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中卫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吴忠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固原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石嘴山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银川市
  • 安徽省

  • 亳州市
  • 安徽省

  • 六安市
  • 安徽省

  • 合肥市
  • 安徽省

  • 安庆市
  • 安徽省

  • 宣城市
  • 安徽省

  • 宿州市
  • 安徽省

  • 池州市
  • 安徽省

  • 淮北市
  • 安徽省

  • 淮南市
  • 安徽省

  • 滁州市
  • 安徽省

  • 芜湖市
  • 安徽省

  • 蚌埠市
  • 安徽省

  • 铜陵市
  • 安徽省

  • 阜阳市
  • 安徽省

  • 马鞍山市
  • 安徽省

  • 黄山市
  • 山东省

  • 东营市
  • 山东省

  • 临沂市
  • 山东省

  • 威海市
  • 山东省

  • 德州市
  • 山东省

  • 日照市
  • 山东省

  • 枣庄市
  • 山东省

  • 泰安市
  • 山东省

  • 济南市
  • 山东省

  • 济宁市
  • 山东省

  • 淄博市
  • 山东省

  • 滨州市
  • 山东省

  • 潍坊市
  • 山东省

  • 烟台市
  • 山东省

  • 聊城市
  • 山东省

  • 菏泽市
  • 山东省

  • 青岛市
  • 山西省

  • 临汾市
  • 山西省

  • 吕梁市
  • 山西省

  • 大同市
  • 山西省

  • 太原市
  • 山西省

  • 忻州市
  • 山西省

  • 晋中市
  • 山西省

  • 晋城市
  • 山西省

  • 朔州市
  • 山西省

  • 运城市
  • 山西省

  • 长治市
  • 山西省

  • 阳泉市
  • 广东省

  • 东莞市
  • 广东省

  • 中山市
  • 广东省

  • 云浮市
  • 广东省

  • 佛山市
  • 广东省

  • 广州市
  • 广东省

  • 惠州市
  • 广东省

  • 揭阳市
  • 广东省

  • 梅州市
  • 广东省

  • 汕头市
  • 广东省

  • 汕尾市
  • 广东省

  • 江门市
  • 广东省

  • 河源市
  • 广东省

  • 深圳市
  • 广东省

  • 清远市
  • 广东省

  • 湛江市
  • 广东省

  • 潮州市
  • 广东省

  • 珠海市
  • 广东省

  • 肇庆市
  • 广东省

  • 茂名市
  • 广东省

  • 阳江市
  • 广东省

  • 韶关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北海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南宁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崇左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来宾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柳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桂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梧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河池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玉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百色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贵港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贺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钦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防城港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乌鲁木齐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拉玛依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吐鲁番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和田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哈密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喀什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塔城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昌吉回族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自治区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克苏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勒泰地区
  • 江苏省

  • 南京市
  • 江苏省

  • 南通市
  • 江苏省

  • 宿迁市
  • 江苏省

  • 常州市
  • 江苏省

  • 徐州市
  • 江苏省

  • 扬州市
  • 江苏省

  • 无锡市
  • 江苏省

  • 泰州市
  • 江苏省

  • 淮安市
  • 江苏省

  • 盐城市
  • 江苏省

  • 苏州市
  • 江苏省

  • 连云港市
  • 江苏省

  • 镇江市
  • 江西省

  • 上饶市
  • 江西省

  • 九江市
  • 江西省

  • 南昌市
  • 江西省

  • 吉安市
  • 江西省

  • 宜春市
  • 江西省

  • 抚州市
  • 江西省

  • 新余市
  • 江西省

  • 景德镇市
  • 江西省

  • 萍乡市
  • 江西省

  • 赣州市
  • 江西省

  • 鹰潭市
  • 河北省

  • 保定市
  • 河北省

  • 唐山市
  • 河北省

  • 廊坊市
  • 河北省

  • 张家口市
  • 河北省

  • 承德市
  • 河北省

  • 沧州市
  • 河北省

  • 石家庄市
  • 河北省

  • 秦皇岛市
  • 河北省

  • 衡水市
  • 河北省

  • 邢台市
  • 河北省

  • 邯郸市
  • 河南省

  • 三门峡市
  • 河南省

  • 信阳市
  • 河南省

  • 南阳市
  • 河南省

  • 周口市
  • 河南省

  • 商丘市
  • 河南省

  • 安阳市
  • 河南省

  • 平顶山市
  • 河南省

  • 开封市
  • 河南省

  • 新乡市
  • 河南省

  • 洛阳市
  • 河南省

  • 漯河市
  • 河南省

  • 濮阳市
  • 河南省

  • 焦作市
  • 河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河南省

  • 许昌市
  • 河南省

  • 郑州市
  • 河南省

  • 驻马店市
  • 河南省

  • 鹤壁市
  • 浙江省

  • 丽水市
  • 浙江省

  • 台州市
  • 浙江省

  • 嘉兴市
  • 浙江省

  • 宁波市
  • 浙江省

  • 杭州市
  • 浙江省

  • 温州市
  • 浙江省

  • 湖州市
  • 浙江省

  • 绍兴市
  • 浙江省

  • 舟山市
  • 浙江省

  • 衢州市
  • 浙江省

  • 金华市
  • 海南省

  • 三亚市
  • 海南省

  • 三沙市
  • 海南省

  • 儋州市
  • 海南省

  • 海口市
  • 海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十堰市
  • 湖北省

  • 咸宁市
  • 湖北省

  • 孝感市
  • 湖北省

  • 宜昌市
  • 湖北省

  •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北省

  • 武汉市
  • 湖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荆州市
  • 湖北省

  • 荆门市
  • 湖北省

  • 襄阳市
  • 湖北省

  • 鄂州市
  • 湖北省

  • 随州市
  • 湖北省

  • 黄冈市
  • 湖北省

  • 黄石市
  • 湖南省

  • 娄底市
  • 湖南省

  • 岳阳市
  • 湖南省

  • 常德市
  • 湖南省

  • 张家界市
  • 湖南省

  • 怀化市
  • 湖南省

  • 株洲市
  • 湖南省

  • 永州市
  • 湖南省

  • 湘潭市
  • 湖南省

  •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南省

  • 益阳市
  • 湖南省

  • 衡阳市
  • 湖南省

  • 邵阳市
  • 湖南省

  • 郴州市
  • 湖南省

  • 长沙市
  • 甘肃省

  • 临夏回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兰州市
  • 甘肃省

  • 嘉峪关市
  • 甘肃省

  • 天水市
  • 甘肃省

  • 定西市
  • 甘肃省

  • 平凉市
  • 甘肃省

  • 庆阳市
  • 甘肃省

  • 张掖市
  • 甘肃省

  • 武威市
  • 甘肃省

  • 甘南藏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白银市
  • 甘肃省

  • 酒泉市
  • 甘肃省

  • 金昌市
  • 甘肃省

  • 陇南市
  • 福建省

  • 三明市
  • 福建省

  • 南平市
  • 福建省

  • 厦门市
  • 福建省

  • 宁德市
  • 福建省

  • 泉州市
  • 福建省

  • 漳州市
  • 福建省

  • 福州市
  • 福建省

  • 莆田市
  • 福建省

  • 龙岩市
  • 西藏自治区

  • 山南市
  • 西藏自治区

  • 拉萨市
  • 西藏自治区

  • 日喀则市
  • 西藏自治区

  • 昌都市
  • 西藏自治区

  • 林芝市
  • 西藏自治区

  • 那曲市
  • 西藏自治区

  • 阿里地区
  • 贵州省

  • 六盘水市
  • 贵州省

  • 安顺市
  • 贵州省

  • 毕节市
  • 贵州省

  • 贵阳市
  • 贵州省

  • 遵义市
  • 贵州省

  • 铜仁市
  • 贵州省

  •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辽宁省

  • 丹东市
  • 辽宁省

  • 大连市
  • 辽宁省

  • 抚顺市
  • 辽宁省

  • 朝阳市
  • 辽宁省

  • 本溪市
  • 辽宁省

  • 沈阳市
  • 辽宁省

  • 盘锦市
  • 辽宁省

  • 营口市
  • 辽宁省

  • 葫芦岛市
  • 辽宁省

  • 辽阳市
  • 辽宁省

  • 铁岭市
  • 辽宁省

  • 锦州市
  • 辽宁省

  • 阜新市
  • 辽宁省

  • 鞍山市
  • 重庆市

  • 重庆市

  • 市辖区
  • 陕西省

  • 咸阳市
  • 陕西省

  • 商洛市
  • 陕西省

  • 安康市
  • 陕西省

  • 宝鸡市
  • 陕西省

  • 延安市
  • 陕西省

  • 榆林市
  • 陕西省

  • 汉中市
  • 陕西省

  • 渭南市
  • 陕西省

  • 西安市
  • 陕西省

  • 铜川市
  • 青海省

  • 果洛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东市
  • 青海省

  • 海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玉树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西宁市
  • 青海省

  • 黄南藏族自治州
  • 黑龙江省

  • 七台河市
  • 黑龙江省

  • 伊春市
  • 黑龙江省

  • 佳木斯市
  • 黑龙江省

  • 双鸭山市
  • 黑龙江省

  • 哈尔滨市
  • 黑龙江省

  • 大兴安岭地区
  • 黑龙江省

  • 大庆市
  • 黑龙江省

  • 牡丹江市
  • 黑龙江省

  • 绥化市
  • 黑龙江省

  • 鸡西市
  • 黑龙江省

  • 鹤岗市
  • 黑龙江省

  • 黑河市
  • 黑龙江省

  • 齐齐哈尔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