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香兰》是1991年首演的舞台剧。
剧情梗概
舞台上群情激奋。作为满洲国将军而为日本人效劳的前清肃亲王之女
川岛芳子,战后受到人们的声讨。川岛芳子面临死亡的判决,她发表了最后的演说。
舞台上出现了与川岛芳子经历相似的另一位女子——李香兰。她正在军事法庭上接受审判。
李香兰作为“满影”的领衔女主角,长期活跃在银幕和舞台上,为推进日本的侵略政策服务。检察官要求判处李香兰死刑。李香兰吐露真言:自己是日本人,名叫
山口淑子。她的思绪回到了孩提时代。
李香兰的父亲叫山口文雄,他把日本友好理想寄托在女儿身上,让淑子做了好友中国李将军的养女。李将军给她取名李香兰。李家的女儿爱莲和她的未婚夫
玉林,还有被李香兰敬为兄长的
建国大学学生杉本都来祝贺。四个年轻人欢聚一堂,希望两国友好相处。
日本军国主义者加紧酝酿侵华计划,伪“满洲国”正式出笼。年轻幼稚的李香兰和杉本对“满洲国”寄予无限希望。但日本在“满洲国”肆意杀戮,激起中国人民的反抗烈火。玉林和爱莲加入抗日队伍。当爱莲同李香兰告别时,李香兰感到十分矛盾和悲痛。
日本关东军新设“满洲电影协会”,为侵略政策鼓噪。李香兰美丽的歌喉和一口流利的汉语被“满影”看中,遂动员其入会,并把她作为中国影星推出。李香兰被日本人利用,但她却无知无觉。杉本对日本人的暴行深为不满,为了心爱的人,他违心地加入满影,但心内充满痛苦。
一方面是杀气腾腾,一方面却是歌舞升平。太平洋战争开战前夕,李香兰在日本的独唱音乐会,竟空前火爆,排队入场的人绕剧场七圈半。
玉林、爱莲加入了抗日游击队,而杉本却被征入侵略军。李香兰恳求杉本不要从军,当然这是不可能的。两人含泪分手,如被棒打散的一对鸳鸯。
战局对日军愈来愈不利,战场上,日军节节败退,年轻士兵一个个地倒下。活着的人留恋故乡,怀念亲人,祈祷平安。杉本也是其中之一。
然而,包括李香兰在内的普通日本民众对战事真相并不知晓。他们在日本欺骗宣传下,以为日本一定会取得胜利。一天,爱莲找到李香兰,告诉她日本即将战败,要她在战争结束前回国。李香兰对此感到愕然并迷惑不解。
日本战败了。“满洲国”也随之寿终正寝。舞台又回到审判李香兰的法庭。
李香兰出示物证,表明自己是日本人。但法庭上的人们仍不断发出怒吼。李香兰用歌声唱出对养育自己的中国的一片深情,同时对自己的罪行表示忏悔。
法官判决:李香兰无罪开释。法庭中有人表示不满。法官用歌声告诉大家:“让我们以德报怨。”
歌声引起共鸣,整个法庭的嘈杂声演变成大合唱。法庭中央,李香兰和爱莲紧紧拥抱。全剧在东方式道德理念的笼罩中落下帷幕。
台前幕后
由日本著名表演团体的
四季剧团的保留剧目——舞台音乐剧《李香兰》是根据日本著名歌手、电影演员李香兰(日本名:
山口淑子)的同名自传改编而成。《李香兰》的剧作者通过“李香兰”传奇的一生结合20世纪中叶处于一个动荡年代之中的日本,从1920年对中国的军事侵略,到1945年随着二战结束而宣布投降这一历史史实。站在历史的,客观的立场进行了戏剧结构。因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担任此剧编剧和总导演的日本著名戏剧家、四季剧团创始人
浅利庆太表示,作为体验过战争的一代,我们经常为日本年轻一代对那段历史的无知而感到震惊,我们应该把战争的真相传达给下一代。
导演如是说——
对日本青年的历史无知感到震惊
探求导致侵略的背景
希望日中世代友好
这部音乐剧的导演浅利庆太,是日本音乐界大名鼎鼎的人物。他1953年组建了
四季剧团,参与了四季剧团所有公演剧目的导演与策划。他翻译演出《猫》、《歌剧院的怪人》等欧洲著名剧作,在日本掀起音乐剧热潮。他创作的《勇太和他的奇朋怪友》等日本音乐剧获得极高评价。他导演的《汉斯·安徒生之恋》、《耶稣基督——一位超级明星》、《蝴蝶夫人》等也都大获成功。
80年代后期,他开始酝酿把
山口淑子的自传改编为音乐剧。在动手之前,他曾让助手将剧的结构反复编写、修改了十几次,其中有几次写出了本子并进行仔细推敲。1990年夏,在初稿完成招集青年演员时,他发现自己这一代熟知的历史,青年人却一无所知——在学校里没学过。浅利心灵上受到极大震动。这促使他下决心把当时的历史即日本对中国的侵略,通过李香兰波折的人生和日本的沉浮交错地描绘出来,给年轻人上一堂历史补习课。
但是,当亲手写剧本时,
浅利庆太还是感到难度不小。如果从李香兰成人以后,内心充满烦恼和疑惑的“满影”时代写起,则比较省力,但那样就无法刻画日本侵略中国的历史过程。于是,浅利把笔触上溯至李香兰的童年。他描述了昭和时代一般日本国民的心态,也力图客观而不僵化地反映日本上层政界、军界扩张主义者如何把侵略意图一步步变为行动。这样,剧本中的两条主线交叉缠绕,历史观照人物,人物反衬历史;历史因一个时代牺牲者的曲折命运而凸现,人物在一个充满阴谋和血泪的时代背景上化为典型。
“为把这个过程自幼年时期的李香兰交织在一起,确实是费了不少气力。”浅利曾对采访者说;“李香兰可以说是时代的牺牲者,她不过是被利用了。因此,只追踪她的人生,则难以理解她为什么仅由于不自觉地唱歌和表演就险些被判处死刑。”
浅利庆太很早以前就致力于中日友好事业。
中日邦交正常化以前,他作为演出策划人,曾邀请上海舞蹈团访问日本。周恩来总理生前对此事极为关注。上海舞蹈团演出时,当时的通产大臣,后来当过总理大臣的中曾根同访日团长
孙平化坐在一起观看了《白毛女》,这是中日两国高层人士首次同席。现在,浅利费几年之功,创作出历史音乐剧《李香兰》,就是希望这部音乐剧能为进一步推动中日友好再作一份贡献。
“李香兰”从来都是以一名美丽的中国歌手的身份而被日本、中国甚至全亚洲地区所广泛认识。虽是日本人,但却能讲得一口流利的中文,李香兰出道不久就迅速走红,成为风靡一时的头牌明星。她的歌声给人们以梦想,她出演的电影引起很大的轰动,但因出演了由日本军方幕后操控的、宣传
日本军国主义的电影,在不知不觉中,成了日本军国主义的宣传工具。“李香兰”周围的学生都投身于抗日运动中,香兰在知道自己的义姐爱莲也要投身到抗日运动的大潮中后,思想上受到很大的冲击。
中日战争终于爆发。在这样的一个充满杀气的世界中,人们为求得自我解脱,越来越喜欢李香兰。战局逐渐恶化,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战争中失去了生命。当时大部分在中国的日本人在信息封锁的社会背景下,几乎都毫不怀疑日本将会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然而最终,随着日本战败日的来临,日本帝国所操纵的满洲国13年虚幻的历史也随之落幕,舞台上出现了李香兰被转移到军事法庭这一幕……
1992年,在日本首演后次年,暮春时节,作为中日恢复邦交20周年的一项纪念活动,
浅利庆太率
四季剧团继1988年首访后,携《李香兰》再度访华,在“李香兰”故事发生过的地方——北京、长春、沈阳、大连公演15场。这个由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出面邀请的演出活动受到中日两国高层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当时的中国国家副主席王震题词祝贺。前日本内阁总理
竹下登、日中议员联盟理事长伊东正义等出任访华演出后援会代表,四季剧团派出最佳阵容,护送“李香兰”回到她的第二故乡。“哪怕有人向舞台扔生鸡蛋也要演”主要演员们抱着这样的决心,十分紧张地在台上演戏,没想到剧场一片掌声和喝彩声。舞台上的气氛感动了观众席上的人们,对于这一出戏所寄托的和平,理解的愿望就在这瞬间得以升华。
演出获得了巨大成功,成百上千的观众通过音乐剧重温了那段令人心酸的历史。尽管人们不一定完全同意剧作者对历史的诠释,但日本艺术家对人性和人道主义的充分理解,对历史幽深玄秘的求索精神,却赢得中国观众的由衷感佩。野村玲子(饰李香兰)、
芥川英司(饰杉木)等艺术家的精湛表演也博得广泛好评。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使这部以真人为模特的
艺术作品表现历史的真实,浅利首创在舞台上将许多珍贵的影像资料穿插剧中,映放在大屏幕上。这种巧妙的构思在中国观众那里得到了认可,因为对许多人来说.这些记忆是同他们血肉相连、息息相关的。
1997年,该剧到曾被日军占领过的新加坡公演,也得到出乎意外的良好反响,落幕后仍然感受到席卷而来的热浪。当地的报纸以醒目的大标题“When you return, Shiki(四季,何时再归来)?”,写下相当感人的报道文章。
《李香兰》因其描写了一位女性的波澜壮阔的人生,以及表现了活生生的昭和战争史,在日本引起了非常大的反响。剧团每次公演都受到了观众盛赞,要求再演的呼声络绎不绝。随着时间的推移,战争慢慢远去,好象要被人们淡忘一样。
四季剧团就是要向世界人民再次展现战争的悲剧。告诫人们不要忘记历史。自首次公演以来,四季剧团在以后10多年间几乎每年都重复公演《李香兰》,至今共演出了近800场。
2008年,
四季剧团重新编排的音乐剧《李香兰》,于3月20日开始在日本东京上演。今年是日本四季剧团创建55周年,《李香兰》作为其代表剧目之一,再次以新阵容出现在东京的舞台上,令不少观众有耳目一新之感。重排的《李香兰》截取李香兰从年少从艺到被国民法庭宣判无罪的那段真实经历,真实地反映了战争的残酷,日本军国主义者的暴虐,以及把中日两国都视为祖国的李香兰的无奈。四季剧团要继续通过《李香兰》的公演,告诉21新世纪的主人公关于战争与和平的故事。作为音乐剧,《李香兰》选用了很多在中国家喻户晓的名曲,其中包括《夜来香》《苏州夜曲》等李香兰的代表作。
在20日重排音乐剧的首次公演中,演出方还特意给观众准备了一份意外惊喜。谢幕时, 剧中主人公、已经88岁的传奇女性李香兰和全体演员一起出现在舞台。她的出现也将现场气氛再次推向了高潮。容后,李香兰出席了首演酒会。在酒会上李香兰表示,中国和日本都是自己深爱的国家,因此战争带给她的痛苦格外深重。她期待两国尤其是两国的年轻人能正视历史,珍惜和平,世代友好。
首演时评
1991年新年伊始,在
日本首都东京隆重推出一部名叫《李香兰》的音乐剧。与一般的音乐剧不同,这是一部以战争为题材的非但不轻松不幽默反而十分沉重的音乐剧。它的推出和以后在包括中国在内的公演,在世界上引起很大轰动。以后,随着这部战争音乐剧在各地的公演,世界各国的传媒在几近一年的时间里,纷纷予以报道、评说,甚至进行旷日持久的探索。且看如下媒体的剧评标题:
扶桑首都揭露出侵略
音乐剧《李香兰》在东京公演
——香港《文汇报》
给观众以冲击的战争音乐剧
——《日本经济》杂志
太平洋战争,成为一部音乐剧
日本的音乐再现了战争
一个被两个国家分撕的明星的故事
——美联社
日本的《李香兰》
直率地谈论战争的历史
大鹰淑子的生平
构成从叛逆罪被告到国会议员这一剧目的舞台
——美国《星条旗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