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高军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

李高军,男,2005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201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现任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

学习经历
2016年3月-2016年6月,汉堡大学地球科学系,访问教授
2014年9月-2014年11月,国立成功大学地球科学系,访问教授
2012年10月-2012年12月,南加州大学地球科学系,访问教授
2008年9月-2010年6月,剑桥大学地球科学系,古海洋学联合培养博士
导师:皇家科学院院士,Harry Elderfield 教授
2005年9月-2010年6月,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地球化学理学博士
论文题目:东亚风尘地球化学示踪研究
导师:南京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陈骏教授
2001年9月-2005年6月,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地质学理学学士
职业履历
2015年1月-至今,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
2010年7月-2014年12月,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
社会兼职
1.Nature - Scientific Reports 地学编委
2.杂志评审:Geology(4), EPSL, GCA(4), GRL, Chemical Geology(2), G3 (2), GPC,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tmospheric Chemistry and Physics, Journal of Applied Geophysics, Aeolian Research (3), Annals of Glaciology.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 (2), PLOS ONE, AAPG Bulletin
3.国际地球化学协会GES10组委: Global carbon modeling, Earth's habitability
4.中国民主同盟江苏省青年委员会副主任
获奖记录
1.201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
2.南京大学登峰人才支持计划B层次
3.全国、江苏省、南京大学优秀博士论文
4.江苏省2010三好学生
5.中国第四纪科学研究会第一届刘东生奖学金
6.欧洲地球化学协会Goldschmidt2009 会议旅行资助
7.教育部2008年高等学校自然科学研究一等奖(排名第八)
8.2008年国家公派留学奖学金
9.南京大学奖学金(2007赵安中、2008董氏东方、2009 交通控股特等、2004国家二等)
10.南京大学2007优秀研究生、2008研究生标兵
11.全国高中生物奥林匹克竞赛2000年国家二等奖
教学情况
1.地球化学专业班主任(2010-2011年)
2.普通地质认识实习(2010级、2011级、2012级、2013级)
3.本科论文(2011级:夏任远、李乐、李来峰;2010级:西尔扎提.艾尼瓦尔、崔择熙、哈哈尔别克.吐尔达吾、王君毅;2009级:李涛、刘飞、李玉婷;2008级:康文博;2007级:刘毅)
4.全球变化(本科三年级地球化学与地质工程专业,2009级;2010级;2011级)
5.地球化学(本科三年级地球化学与地质学专业,2013级)
研究方向
1.气候变化:土壤碳酸盐古降水记录
2.构造时间尺度全球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碳、锶、锇、锂等同位素示踪与模拟
4.亚洲风尘物源时空演化:从沙漠到太平洋,钕、锶、铪同位素示踪
科研情况
1.中国北方人类影响沙尘暴释放的历史研究,南京大学科研启动,200K,2010-2011,主持
2.黄土微钙体微量元素古气候记录研究, 高等学校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专项资金, 660K, 2013-2017
3.第四纪地质学, 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项目, 41422205, 1000K, 2015-2017
论著
主要论著H-index: 12;篇均引用率22
1.Li, G.*, Hartmann, J., Derry, L. A., West, A. J., You, C.-F., Long, X., Zhan, T., Li, L., Li, G., Qiu, W., Li, T., Liu, L., Chen, Y., Ji, J., Zhao, L., and Chen, J., 2016, Temperature dependence of basalt weathering. 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 Letters, 443, 59-69.
2.Zhang, W.*, Chen, J.*, Li, G.*, 2015. Shifting material source of Chinese loess since ~2.7 Ma reflected by Sr isotopic composition. Sci. Rep., 5., doi: 10.1038/srep10235.
3.Li, G.*, West, A.J.*, 2014. Evolution of Cenozoic seawater lithium isotopes: Coupling of global denudation regime and shifting seawater sinks. 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 Letters, 401, 284-293.
4.Liu, F., Li, G.*, Chen, J., 2014. U-Pb ages of zircon grains reveal a proximal dust source of the Xiashu loess, Lower Yangtze River region, China.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59, 2391-2395.
5.Torres, M.A.*, West, A.J.*, Li, G.*, 2014. Sulphide oxidation and carbonate dissolution as a source of CO2 over geological timescales. Nature, 507(7492): 346-349.
6.Li, T., Li, G.*, 2014. Incorporation of trace metals into microcodium as novel proxies for paleo-precipitation. 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 Letters, 386: 34-40.
7.Chen, Z., Li, G.*, 2013. Evolving sources of eolian detritus on the Chinese Loess Plateau since early Miocene: Tectonic and climatic controls. 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 Letters, 371-372, 220-225.
8.Che, X., Li, G.*, 2013. Binary sources of loess on the Chinese Loess Plateau revealed by U-Pb ages of zircon. Quaternary Research, 80, 545-551.
9.Li, G.*, Elderfield, H., 2013. Evolution of carbon cycle over the past 100 million years. Geochimica et Cosmochimica Acta, 103, 11-25.
10.Li, G.*, Chen, J., Chen, Y., 2013. Primary and secondary carbonate in Chinese loess discriminated by trace element composition. Geochimica et Cosmochimica Acta, 103, 26-35.
11.Chen, J.*, Li, G.*, 2011. Geochemical studies on the source region of Asian dust.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54, 1279-1301.
12.Li, F.L, Li, G.J.*, Ji, J.F., 2011. Increasing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of the suspended particles in Yangtze River and possible contribution of fly ash. Catena, 87 (1), 141-146.
13.Li, G.*, Pettke, T., and Chen, J.*, 2011. Increasing Nd isotopic ratio of Asian dust indicates progressive uplift of the North Tibetan Plateau since the middle Miocene. Geology, 39(3): 199-202.
14.Li, G., Chen, J.*, Ji, J., Yang, J. and Conway, T.M., 2009. Natural and anthropogenic sources of East Asian dust. Geology, 37(8): 727–730.
15.Li, G.*, Ji, J., Chen, J. and Kemp, D.B., 2009. Evolution of the Cenozoic carbon cycle: The roles of tectonics and CO2 fertilization. Global Biogeochemical Cycles, 23: GB1009, doi: 10.1029/2008GB003220.
16.Li, G.J.*, Ji, J.F., Zhao, L., Mao, C.P. and Chen, J., 2008. Response of silicate weathering to monsoon changes on the Chinese Loess Plateau. Catena, 72(3): 405-412.
17.Li, G.J.*, Chen, J., Ji, J.F., Liu, L.W., Yang, J.D. and Sheng, X.F., 2007. Global cooling forced increase in marine strontium isotopic ratios: Importance of mica weathering and a kinetic approach. 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 Letters, 254(3-4): 303-312.
18.Li, G.*, Chen, J., Chen, Y., Yang, J., Ji, J. and Liu, L., 2007. Dolomite as a tracer for the source regions of Asian dust.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Atmospheres, 112(D17): D17201, doi: 10.1029/2007JD008676.
19.Li, G.J.*, Sheng, X.F., Chen, J., Yang, J.D. and Chen, Y., 2007. Oxygen-isotope record of paleorainwater in authigenic carbonates of Chinese loess-paleosol sequences and its paleoclimatic significance. Palaeogeography Palaeoclimatology Palaeoecology, 245(3-4): 551-559.
20.Chen, J.*, Li, G.J.*, Yang, J.D.*, Rao, W.B., Lu, H.Y., Balsam, W., Sun, Y.B. and Ji, J.F., 2007. Nd and Sr isotopic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deserts: Implications for the provenances of Asian dust. Geochimica et Cosmochimica Acta, 71(15): 3904-3914.
21.李高军*, 车旭东, 肖国桥, 陈忠, 2013. 西宁黄土碎屑锆石年龄特征及其对黄土高原黄土物源的指示意义. 第四纪研究, 33(2): 345-350.
22.陈骏*, 李高军*, 2011. 亚洲风尘系统地球化学示踪研究.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41, 1211-1232.
23.李高军*, 2010. 晚新生代海洋磷循环模拟.第四纪研究, 30(3):1-9.
24.李高军*, 陈骏,季峻峰,盛雪芬,李涛,2009. 海洋生物气溶胶增加可能导致晚新生代全球变冷的模型计算.高校地质学报, 15(2), 171-183.
其它合作文章
23.Eagle, R.A., Risi, C., Mitchell, J.L., Eiler, J.M., Seibt, U., Neelin, J.D., Li, G., Tripati, A.K., 2013. High regional climate sensitivity over continental China constrained by glacial-recent changes in temperature and the hydrological cycle. P. Natl. Acad. Sci. 110, 8813-8818.
24.Chen, T.-Y., Li, G., Frank, M., Ling, H.-F., 2013. Hafnium isotope fractionation during continental weathering: Implications for the generation of the seawater Nd-Hf isotope relationships. 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 40: doi:10.1002/grl.50217.
25.Xiao, G., Zong, K., Li, G., Hu, Z., Dupont-Nivet, G., Peng, S., Zhang, K., 2012. Spatial and glacial-interglacial variations in provenance of the Chinese Loess Plateau. 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 39, L20715.
26.Tripati, A.K.*, Roberts, C.D., Eagle, R.A., Li, G., 2011. A 20 million year record of planktic foraminiferal B/Ca ratios: Systematics and uncertainties in pCO2 reconstructions. Geochimica et Cosmochimica Acta 75, 2582-2610.
27.Yang, J.*, Li, G., Rao, W. and Ji, J., 2009. Isotopic evidences for provenance of East Asian Dust.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43(29): 4481-4490.
28.Sheng, X.*, Chen, J., Ji, J., Chen, T., Li, G. and Teng, H.H., 2008. Morphological characters and multi-element isotopic signatures of carbonates from Chinese loess-paleosol sequences. Geochimica et Cosmochimica Acta, 72(17): 4323-4337.
29.Rao, W.*, Chen, J., Yang, J., Ji, J., Li, G. and Tan, H., 2008. Sr-Nd isotopic characteristics of eolian deposits in the Erdos Desert and Chinese Loess Plateau: Implications for their provenances. Geochemical Journal, 42(3): 273-282.
30.Wu, W.H.*, Yang, J.D., Xu, S.J., Li, G.J., Yin, H.W. and Tao, X.C., 2009. Sr fluxes and isotopic compositions of the eleven rivers originating from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and their contributions to 87Sr/86Sr evolution of seawater. Science in China Series D-Earth Sciences, 52(8): 1059-1067.
31.吴卫华, 杨杰东*, 徐士进, 李高军, 尹宏伟, 陶仙聪, 2009. 源自青藏高原11条河流的Sr通量、同位素组成及其对海水87Sr/86Sr变化的贡献.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39(5), 655-663.
32.Rao, W.B.*, Yang, J.D., Chen, J. and Li, G.J., 2006. Sr-Nd isotope geochemistry of eolian dust of the arid-semiarid areas in China: Implications for loess provenance and monsoon evolution.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51(12): 1401-1412.
33.饶文波*, 杨杰东, 陈骏, 李高军, 2006. 中国干旱-半干旱区风尘物质的Sr, Nd同位素地球化学: 对黄土来源和季风演变的指示.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51(4), 378-386.
34.饶文波*,陈骏,杨杰东,季峻峰,李高军, 2009. 中国北方沙漠风成沙不同粒级组分的Sr-Nd同位素特征. 高校地质学报, 15(2), 159-164.
35.饶文波*, 杨杰东, 陈骏, 季峻峰, 李高军, 2005. 北方风尘Sr-Nd同位素组成变化的影响因素探讨. 第四纪研究, 25(4), 531-532.
36.杨杰东*, 陈骏, 饶文波, 李高军, 季峻峰, 2007. 中国沙漠的同位素分区特征. 地球化学, 36(5): 516-524
37.杨杰东*, 陈骏, 李高军, 饶文波, 季峻峰, 2007. 东亚风尘源区的同位素证据. 质谱学报, 28, 5-7.
38.杨杰东*, 李高军, 戴澐, 饶文波, 季峻峰, 2009.黄土高原黄土物源区的同位素证据. 地学前缘, 16(6): 195-206.
学会组织
American Geophysical Union
Geochemical Society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
中国第四纪科学研究会
访问报告
1.2011年9月,西南大学
2.2012年10月,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
3.2012年11月, University of South California
4.2012年12月,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5.2013年12月,中科院地球环境研究所
6.2015年11月,兰州大学
7.2015年11月,中科院盐湖所
8.2016年5月,University of Hamburg
9.2016年6月,Utrecht University
会议交流
1.第九届全国第四纪学术大会, 2006年10月, 南京
2.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Environmental Changes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Arid and Semi-arid Regions, 2007年9月, 阿拉善左旗
3.Goldschmidt conference, 2009年6月, Davos
4.第十届全国第四纪学术大会, 2010年8月, 兰州
5.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3届学术年会, 2011年4月, 广州
6.Goldschmidt Conference, 2011年8月, Prague
7.Goldschmidt Conference, 2012年6月, Montréal
8.AGU fall meeting 2012, 2012年12月, San Francisco
9.EnvironMetal Isotopes EMI2013,2013年8月,Ascona
10.Goldschmidt Conference, 2013年8月, Florence,特邀报告:Seesaw Balance of Cenozoic Carbon Cycle
11.GES 10 meeting, 2014年8月, Paris, 大会组委,专题主席
12.2015年8月,Goldschmidt2015,Prague
最近合作者
Jens Hartmann, University of Hamburg
Josh West: University of South California
Aradhna Tripati: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les
完成项目
1.高等维管植物影响玄武岩风化的小流域地球化学研究与新生代大气CO2浓度模拟,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1173105, 730K, 2012-2015
2.生物微钙体古降水记录, 高校基本科研, 300K, 2014-2015
3.高等维管植物影响玄武岩风化的小流域地球化学研究与新生代大气 CO2 浓度模拟,高校基本科研,50K,2011-2011
4.中国北方人类影响沙尘暴释放的历史研究,南京大学科研启动,200K,2010-2011
5.东亚粉尘源区对晚新生代环境变化的响应, 南京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培育基金, 2008-2010, 20K.
6.过去2.4万年以来东亚沙尘暴源区对气候演化和人类活动的响应, 南京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 2007CL09, 2008-2010, 160K主持.
3.亚洲风尘源区物质演化的Hf同位素沉积记录研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 41102103,250K, 2012-2014
参加项目
1.渭南黄土-古土壤剖面半岁差周期的地球化学研究, 刘连文主, NSFC 40973063, 2010-2012, 参加.
2.上新世东亚夏季风变迁在黄土与南海沉积记录中的地球化学对比研究,刘连文主持, NSFC 40773056, 2008-2010, 参加.
3.青藏高原中国六条河流地球化学与“构造抬升”假说,杨杰东主持, NSFC 40873001, 2009-2011, 参加.
4.黄土高原风尘来源、沉积和风化过程的地球化学研究,陈骏主持, NSFC 40331001, 2004-2007, 参与导师项目
5.表生地球化学过程与环境变迁,创新研究群体项目,陈骏主持,41021002/41321062, 5000K+5000K, 2011-2013/2014-2016
全国各地天气预报查询

上海市

  • 市辖区
  • 云南省

  • 临沧市
  • 云南省

  • 丽江市
  • 云南省

  • 保山市
  • 云南省

  • 大理白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昆明市
  • 云南省

  • 昭通市
  • 云南省

  • 普洱市
  • 云南省

  • 曲靖市
  • 云南省

  • 楚雄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玉溪市
  • 云南省

  •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迪庆藏族自治州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兰察布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海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兴安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包头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伦贝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和浩特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巴彦淖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赤峰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通辽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鄂尔多斯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锡林郭勒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阿拉善盟
  • 北京市

  • 市辖区
  • 吉林省

  • 吉林市
  • 吉林省

  • 四平市
  • 吉林省

  •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 吉林省

  • 松原市
  • 吉林省

  • 白城市
  • 吉林省

  • 白山市
  • 吉林省

  • 辽源市
  • 吉林省

  • 通化市
  • 吉林省

  • 长春市
  • 四川省

  • 乐山市
  • 四川省

  • 内江市
  • 四川省

  • 凉山彝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南充市
  • 四川省

  • 宜宾市
  • 四川省

  • 巴中市
  • 四川省

  • 广元市
  • 四川省

  • 广安市
  • 四川省

  • 德阳市
  • 四川省

  • 成都市
  • 四川省

  • 攀枝花市
  • 四川省

  • 泸州市
  • 四川省

  • 甘孜藏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眉山市
  • 四川省

  • 绵阳市
  • 四川省

  • 自贡市
  • 四川省

  • 资阳市
  • 四川省

  • 达州市
  • 四川省

  • 遂宁市
  • 四川省

  •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雅安市
  • 天津市

  • 市辖区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中卫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吴忠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固原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石嘴山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银川市
  • 安徽省

  • 亳州市
  • 安徽省

  • 六安市
  • 安徽省

  • 合肥市
  • 安徽省

  • 安庆市
  • 安徽省

  • 宣城市
  • 安徽省

  • 宿州市
  • 安徽省

  • 池州市
  • 安徽省

  • 淮北市
  • 安徽省

  • 淮南市
  • 安徽省

  • 滁州市
  • 安徽省

  • 芜湖市
  • 安徽省

  • 蚌埠市
  • 安徽省

  • 铜陵市
  • 安徽省

  • 阜阳市
  • 安徽省

  • 马鞍山市
  • 安徽省

  • 黄山市
  • 山东省

  • 东营市
  • 山东省

  • 临沂市
  • 山东省

  • 威海市
  • 山东省

  • 德州市
  • 山东省

  • 日照市
  • 山东省

  • 枣庄市
  • 山东省

  • 泰安市
  • 山东省

  • 济南市
  • 山东省

  • 济宁市
  • 山东省

  • 淄博市
  • 山东省

  • 滨州市
  • 山东省

  • 潍坊市
  • 山东省

  • 烟台市
  • 山东省

  • 聊城市
  • 山东省

  • 菏泽市
  • 山东省

  • 青岛市
  • 山西省

  • 临汾市
  • 山西省

  • 吕梁市
  • 山西省

  • 大同市
  • 山西省

  • 太原市
  • 山西省

  • 忻州市
  • 山西省

  • 晋中市
  • 山西省

  • 晋城市
  • 山西省

  • 朔州市
  • 山西省

  • 运城市
  • 山西省

  • 长治市
  • 山西省

  • 阳泉市
  • 广东省

  • 东莞市
  • 广东省

  • 中山市
  • 广东省

  • 云浮市
  • 广东省

  • 佛山市
  • 广东省

  • 广州市
  • 广东省

  • 惠州市
  • 广东省

  • 揭阳市
  • 广东省

  • 梅州市
  • 广东省

  • 汕头市
  • 广东省

  • 汕尾市
  • 广东省

  • 江门市
  • 广东省

  • 河源市
  • 广东省

  • 深圳市
  • 广东省

  • 清远市
  • 广东省

  • 湛江市
  • 广东省

  • 潮州市
  • 广东省

  • 珠海市
  • 广东省

  • 肇庆市
  • 广东省

  • 茂名市
  • 广东省

  • 阳江市
  • 广东省

  • 韶关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北海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南宁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崇左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来宾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柳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桂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梧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河池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玉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百色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贵港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贺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钦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防城港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乌鲁木齐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拉玛依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吐鲁番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和田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哈密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喀什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塔城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昌吉回族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自治区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克苏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勒泰地区
  • 江苏省

  • 南京市
  • 江苏省

  • 南通市
  • 江苏省

  • 宿迁市
  • 江苏省

  • 常州市
  • 江苏省

  • 徐州市
  • 江苏省

  • 扬州市
  • 江苏省

  • 无锡市
  • 江苏省

  • 泰州市
  • 江苏省

  • 淮安市
  • 江苏省

  • 盐城市
  • 江苏省

  • 苏州市
  • 江苏省

  • 连云港市
  • 江苏省

  • 镇江市
  • 江西省

  • 上饶市
  • 江西省

  • 九江市
  • 江西省

  • 南昌市
  • 江西省

  • 吉安市
  • 江西省

  • 宜春市
  • 江西省

  • 抚州市
  • 江西省

  • 新余市
  • 江西省

  • 景德镇市
  • 江西省

  • 萍乡市
  • 江西省

  • 赣州市
  • 江西省

  • 鹰潭市
  • 河北省

  • 保定市
  • 河北省

  • 唐山市
  • 河北省

  • 廊坊市
  • 河北省

  • 张家口市
  • 河北省

  • 承德市
  • 河北省

  • 沧州市
  • 河北省

  • 石家庄市
  • 河北省

  • 秦皇岛市
  • 河北省

  • 衡水市
  • 河北省

  • 邢台市
  • 河北省

  • 邯郸市
  • 河南省

  • 三门峡市
  • 河南省

  • 信阳市
  • 河南省

  • 南阳市
  • 河南省

  • 周口市
  • 河南省

  • 商丘市
  • 河南省

  • 安阳市
  • 河南省

  • 平顶山市
  • 河南省

  • 开封市
  • 河南省

  • 新乡市
  • 河南省

  • 洛阳市
  • 河南省

  • 漯河市
  • 河南省

  • 濮阳市
  • 河南省

  • 焦作市
  • 河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河南省

  • 许昌市
  • 河南省

  • 郑州市
  • 河南省

  • 驻马店市
  • 河南省

  • 鹤壁市
  • 浙江省

  • 丽水市
  • 浙江省

  • 台州市
  • 浙江省

  • 嘉兴市
  • 浙江省

  • 宁波市
  • 浙江省

  • 杭州市
  • 浙江省

  • 温州市
  • 浙江省

  • 湖州市
  • 浙江省

  • 绍兴市
  • 浙江省

  • 舟山市
  • 浙江省

  • 衢州市
  • 浙江省

  • 金华市
  • 海南省

  • 三亚市
  • 海南省

  • 三沙市
  • 海南省

  • 儋州市
  • 海南省

  • 海口市
  • 海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十堰市
  • 湖北省

  • 咸宁市
  • 湖北省

  • 孝感市
  • 湖北省

  • 宜昌市
  • 湖北省

  •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北省

  • 武汉市
  • 湖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荆州市
  • 湖北省

  • 荆门市
  • 湖北省

  • 襄阳市
  • 湖北省

  • 鄂州市
  • 湖北省

  • 随州市
  • 湖北省

  • 黄冈市
  • 湖北省

  • 黄石市
  • 湖南省

  • 娄底市
  • 湖南省

  • 岳阳市
  • 湖南省

  • 常德市
  • 湖南省

  • 张家界市
  • 湖南省

  • 怀化市
  • 湖南省

  • 株洲市
  • 湖南省

  • 永州市
  • 湖南省

  • 湘潭市
  • 湖南省

  •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南省

  • 益阳市
  • 湖南省

  • 衡阳市
  • 湖南省

  • 邵阳市
  • 湖南省

  • 郴州市
  • 湖南省

  • 长沙市
  • 甘肃省

  • 临夏回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兰州市
  • 甘肃省

  • 嘉峪关市
  • 甘肃省

  • 天水市
  • 甘肃省

  • 定西市
  • 甘肃省

  • 平凉市
  • 甘肃省

  • 庆阳市
  • 甘肃省

  • 张掖市
  • 甘肃省

  • 武威市
  • 甘肃省

  • 甘南藏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白银市
  • 甘肃省

  • 酒泉市
  • 甘肃省

  • 金昌市
  • 甘肃省

  • 陇南市
  • 福建省

  • 三明市
  • 福建省

  • 南平市
  • 福建省

  • 厦门市
  • 福建省

  • 宁德市
  • 福建省

  • 泉州市
  • 福建省

  • 漳州市
  • 福建省

  • 福州市
  • 福建省

  • 莆田市
  • 福建省

  • 龙岩市
  • 西藏自治区

  • 山南市
  • 西藏自治区

  • 拉萨市
  • 西藏自治区

  • 日喀则市
  • 西藏自治区

  • 昌都市
  • 西藏自治区

  • 林芝市
  • 西藏自治区

  • 那曲市
  • 西藏自治区

  • 阿里地区
  • 贵州省

  • 六盘水市
  • 贵州省

  • 安顺市
  • 贵州省

  • 毕节市
  • 贵州省

  • 贵阳市
  • 贵州省

  • 遵义市
  • 贵州省

  • 铜仁市
  • 贵州省

  •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辽宁省

  • 丹东市
  • 辽宁省

  • 大连市
  • 辽宁省

  • 抚顺市
  • 辽宁省

  • 朝阳市
  • 辽宁省

  • 本溪市
  • 辽宁省

  • 沈阳市
  • 辽宁省

  • 盘锦市
  • 辽宁省

  • 营口市
  • 辽宁省

  • 葫芦岛市
  • 辽宁省

  • 辽阳市
  • 辽宁省

  • 铁岭市
  • 辽宁省

  • 锦州市
  • 辽宁省

  • 阜新市
  • 辽宁省

  • 鞍山市
  • 重庆市

  • 重庆市

  • 市辖区
  • 陕西省

  • 咸阳市
  • 陕西省

  • 商洛市
  • 陕西省

  • 安康市
  • 陕西省

  • 宝鸡市
  • 陕西省

  • 延安市
  • 陕西省

  • 榆林市
  • 陕西省

  • 汉中市
  • 陕西省

  • 渭南市
  • 陕西省

  • 西安市
  • 陕西省

  • 铜川市
  • 青海省

  • 果洛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东市
  • 青海省

  • 海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玉树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西宁市
  • 青海省

  • 黄南藏族自治州
  • 黑龙江省

  • 七台河市
  • 黑龙江省

  • 伊春市
  • 黑龙江省

  • 佳木斯市
  • 黑龙江省

  • 双鸭山市
  • 黑龙江省

  • 哈尔滨市
  • 黑龙江省

  • 大兴安岭地区
  • 黑龙江省

  • 大庆市
  • 黑龙江省

  • 牡丹江市
  • 黑龙江省

  • 绥化市
  • 黑龙江省

  • 鸡西市
  • 黑龙江省

  • 鹤岗市
  • 黑龙江省

  • 黑河市
  • 黑龙江省

  • 齐齐哈尔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