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花村镇,隶属于山西省汾阳市,地处汾阳市区东北部,东与冀村镇相接,南与肖家庄镇相邻,西与峪道河镇相连,北与文水县凤城镇毗邻,距汾阳市区约15千米,区域总面积85.38平方千米。
建制沿革
明清时期,杏花村镇境域分属尽善北里、尽善南里、两仁里等。
民国六年(1917年),成立杏花乡。
1949年,分属汾阳县第四区。
1956年,再次设杏花乡。
1959年,为杏花村公社。
1984年,由杏花村公社改为杏花村镇。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1984年,杏花村镇下辖20个行政村。
2001年3月,山庄头村、霍头村并入东堡村,杏花村镇下辖18个行政村。
区划详情
截至2020年6月,杏花村镇下辖1个社区、10个行政村:汾酒社区、
东堡村、
西堡村、
冯郝沟村、安上村、小相村、上堡村、
下堡村、
小相寨村、杏花村新村、
武家垣村,镇人民政府驻西堡村杏花西街11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杏花村镇地处
汾阳市区东北部,介于东经111°48′45″—111°56′35″,北纬37°18′21″—37°24′50″之间,东与
冀村镇相接,南与
肖家庄镇相邻,西与
峪道河镇相连,北与文水县
凤城镇毗邻,距汾阳市区约15千米,区域总面积85.38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杏花村镇地处吕梁山脉东麓,太原盆地西缘,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由西北向东南逐渐倾斜;地形分为山地、丘陵和平川;境内最高峰正象台位于冯郝沟村黄采坡,海拔1430米;最低点七枝渠南位于小相村,海拔750米。
气候条件
杏花村镇属
温带季风气候,冬夏风向更替明显,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春秋短暂凉爽。
水文
杏花村镇境内有小相河、安上河、林业沟三条河流由北向南平行穿过,文峪河永田渠横贯镇域,其中小相河流域面积18.9平方千米;安上河流域面积20.9平方千米;林业沟流域面积8平方千米。
自然资源
2011年,杏花村镇有耕地3.5万亩;林地面积0.7万亩。
杏花村镇境内已探明地下矿藏有铁、铝矾土、陶土、主焦煤等;其它自然资源有花岗岩、石灰岩、云母、页岩等石料。
人口
截至2011年末,杏花村镇总人口有32618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2371人,城镇化率37.9%;另有流动人口1030人。总人口中,男性16897人,占51.8%;女性15721人,占48.2%;以汉族为主,达32605人,占99.96%;有黎、满、土家、回、布依5个少数民族,共13人,占0.04%。2011年,杏花村镇人口出生率9‰,人口死亡率4‰,人口自然增长率5‰,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382人。
2015年末,杏花村镇总人口有49324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28509人,城镇化率57.8%;另有流动人口5160人。总人口中,男性25648人,占52%;女性23676人,占48%。2015年,杏花村镇人口出生率9.0‰,人口死亡率4.0‰,
人口自然增长率5.0‰;人口以汉族为主,达49304人,占99.96%;有黎族、满族、土家族、回族、布依族等5个少数民族,共20人,占0.04%。
截至2017年末,杏花村镇常住人口为36252人。
截至2018年末,杏花村镇户籍人口为36058人。
经济概况
综述
2011年,杏花村镇农民人均纯收入8678元。
2018年,杏花村镇有工业企业69个,其中规模以上4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60个。
第一产业
2011年,杏花村镇农业总产值7295万元,比2010年增长10%。杏花村镇粮食作物以高粱、玉米为主。2011年,杏花村镇生产粮食13727吨,人均421千克,其中高粱895吨,玉米12705.9吨,小麦6吨,大豆23.6吨,谷子68.1吨,薯类4.5吨,杂豆23.8吨。杏花村镇主要经济作物有油料作物、棉花、蔬菜等。2011年,杏花村镇棉花种植面积18.9亩,产量0.8吨;油料作物种植面积86.3亩,产量8吨,其中花生2.5吨;蔬菜种植面积49.2亩,产量120吨,主要品种有白菜、西红柿、茄子,其中白菜31吨,西红柿46.2吨,茄子10.4吨。
杏花村镇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羊、家禽为主。2011年,杏花村镇生产肉类937.2吨,其中猪肉577.6吨,牛肉174.3吨,羊肉65.7吨,禽蛋1137吨,鲜奶664吨;畜牧业总产值2794.4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38.3%。
2011年,杏花村镇水果种植面积100亩,产量73.6吨,主要品种有苹果、葡萄、红枣、柿子,其中苹果32.6吨,葡萄3吨,红枣3吨,柿子3.5吨。
2015年末,杏花村镇生猪存栏4543头;羊存栏6325只;家禽饲养量14.2万羽;全年生产肉类1249吨,其中猪肉582吨,牛肉483吨,羊肉284吨,禽蛋1024吨,鲜奶364吨。2015年,杏花村镇生产粮食13060吨;主要
经济作物有玉米、花生等。2015年,杏花村镇玉米种植面积2.88万亩;蔬菜种植面积560亩,产量800吨,主要品种有大白菜、黄瓜、西红柿。2015年,杏花村镇累计造林0.8万亩,其中防护林0.3万亩,经济林0.5万亩,农民住宅四旁树木4.6万株。2015年,杏花村镇水果产量73.8吨,主要品种有苹果、葡萄、红枣、柿子,其中苹果32.2吨,葡萄4.8吨,红枣13.5吨,柿子23.3吨。
第二产业
2011年,杏花村镇工业总产值为80.3亿元,比2010年增长45.4%;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92.4%。2011年,杏花村镇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家,职工1万人,实现工业增加值55亿元,比2010年增长60.8%,其中有大中型工业企业1家,职工0.8万人,实现工业增加值54.3亿元,比2010年增长61.2%。
杏花村镇境内有
汾阳杏花村经济技术开发区。2015年,该开发区内实现生产原酒4.5万吨,成品酒8万吨,工业总产值为43.7亿元,营业收入138.1亿元,上缴税金14.6亿元。截至2016年,开发区入驻企业34户。
第三产业
截至2011年末,杏花村镇有商业网点521个,职工965人。2011年,杏花村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2.8亿元,比2010年增长13.9%;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455万元,比2010年增长7.9%。2011年,杏花村镇邮政业务收入为20万元;电信业务收入为2702万元。
2016年,杏花村镇旅游、营销及物流板块总投资26.2亿元,累计完成投资8.8亿元;包含文化旅游项目5个,营销项目1个,物流项目1个。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至2011年末,杏花村镇有幼儿园1所,在园幼儿100人,专任教师13人;小学10所,在校生2000人,专任教师211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2所,在校生708人,专任教师83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98.5%,小升初升学率98.8%,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达98%;普通高中1所,在校生893人,专任教师105人。
截至2015年末,杏花村镇有幼儿园10所,在园幼儿633人,专任教师33人;小学7所,在校生1400人,专任教师169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2所,在校生758人,专任教师125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98%,小升初升学率98%,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达100%。
科技事业
截至2011年末,杏花村镇有各类科技人才622人,其中专业技术人才306人,经营管理人才86人,技能人才60人,农村实用人才170人。
文体事业
截至2011年末,杏花村镇90%的村安装了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35%。
截至2011年末,杏花村镇广播综合覆盖率90%,有广播喇叭19只,通响率100%;有中央、省、市、县等136个电视频道在该地落户,有线电视用户数为1500户,电视综合覆盖率99%。
截至2011年末,杏花村镇有各类文化艺术表演团体8个;流动影院1座,座位100个,年放映216场次,观众达21600人次;有文化站1个,农家书屋2个;文化行业从业人员43人。杏花村镇主要文化艺术团体有杏花村镇晋剧票友协会等。
2015年末,杏花村镇有文化艺术团体8个,会员235人,其中团体会员152人,个人会员83人,创作完成的文化艺术作品有“夸杏花”、“踩曲号子”、“成装工人”等;有各类艺术表演团体3个,演职人员230人,文化专业户1个,文化馆(站)1个,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有公共图书馆(室)2个,档案馆1个,建筑面积380平方米;博物馆1个,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2015年末,杏花村镇广播综合覆盖率90%,有线电视用户数为1553户,其中数字电视用户1553户,电视综合覆盖率99%。
医疗卫生
截至2011年末,杏花村镇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8个,卫生院1所;病床30张,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0.9张;专业卫生人员34人,平均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1人。2011年,杏花村镇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1.1万人次,住院手术23台次,出院病人970人次。
2011年,杏花村镇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100%,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95%,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18455人,参合率94.69%。
2015年末,杏花村镇有各级各类
医疗卫生机构18个,其中卫生院2所;病床120张,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6张;专业卫生人员34人,平均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0.85人。2015年,杏花村镇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1.3万人次,住院手术28台次,出院病人0.103万人次。
社会保障
2011年,杏花村镇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为37户,人数43人,支出10.9万元,比2010年增长17%,月人均210元,比2010年增长13%;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977户,人数1009人,支出141.26万元,比2010年增长16.7%;农村五保集中供养20人,支出4万元,比2010年增长13%;农村五保分散供养183人,支出36.6万元,比2010年增长11%;农村医疗救助56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1212人次,共支出3.64万元,比2010年增长50%;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134人,安置义务兵、士官等24人
2015年,杏花村镇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为38户,人数45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983户,人数1016人;农村五保集中供养21人,农村五保分散供养187人,农村医疗救助58人次,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143人,安置义务兵、士官等18人。
邮政电信
截至2011年末,杏花村镇有邮政网点1个,投递路线单程总长度80千米,投递点300个,乡村通邮率100%;全年投递国内函件2.5万件,国内异地特快专递信件完成2.1万件,全年征订报纸、期刊3.8万份(册),固定电话用户1.32万户,移动电话用户1.69万户。
2015年末,杏花村镇有邮政网点1个,投递路线单程总长度80千米,投递点300个,乡村通邮率100%;全年投递国内函件2.5万件,国内异地特快专递信件完成2.1万件,全年征订报纸3.8万份。
基础设施
截至2011年末,杏花村镇有自来水厂1座,铺设干线水管10千米,生产能力500吨/日。
2013年,杏花村镇新建有自来水厂1座,设计铺设干线水管10千米,生产能力500吨/日。
2014年,杏花村镇投产使用污水处理厂一座,日处理能力5000吨/日。
截至2011年末,杏花村镇有110千伏变电站1座,有主变压器151台,总容量18060兆伏安,有高压输电线路84条,总长度87.9千米,用电负荷25825千瓦;综合电压合格率96%,供电可靠率99.5%。
2015年末,杏花村镇拥有110千伏及以上变电站(所)1座,有主变压器151台,总容量18060兆伏安,有高压输电线路84条,总长度87.9千米,用电负荷25825千瓦。
交通
杏花村镇有铁路太中(银)线过境,设杏花1个站;有青银高速公路、307国道过境。杏花村镇新区内北环路、汾酒大道、风情一条街、南环路,构成四条横向道路;纵一路至纵五路、80米大道、新石线构成七条纵向道路。
截至2011年末,杏花村镇有县级公路1条,总长3千米。
历史文化
此地古代杏花村镇因广植杏树而得名。
杏花村镇古迹有太符观、
杏花村汾酒作坊、护国灵岩寺、药师七佛多宝塔、杏花村新石器遗址、峰火台、申明亭、镇河门等。杏花村遗址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占地15万平方米;护国灵岩寺为吕梁市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6月25日,太符观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25日,杏花村汾酒作坊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风景名胜
汾酒文化景区,位于山西省汾阳市杏花村镇,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汾酒文化景区主要景点有:汾酒博物馆、复古生产线、神秘的汾酒酿造车间、成品包装线、陈年酒库和万吨酒海、醉仙楼和汾酒工业园林。
荣誉称号
2011年7月,杏花村镇是被列为第二批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
2016年10月,杏花村镇被列为第一批
中国特色小镇。
2019年1月,杏花村镇入选第七批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2020年11月,杏花村镇被评为第六届
全国文明村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