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伯涛(1909年4月19日-2000年2月20日),出生于湖南怀化市芷江县垅坪乡,侗族。曾任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民革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1909年4月19日,杨伯涛出生于芷江县垅坪乡的一个农民家庭。杨伯涛幼年丧父,由母养育,无力供给学费,中学只读一年,受革命思潮影响,1926年,投黔军王天培第十军教导团当学兵,参加北伐战争,从湖南打到湖北。
土地革命时期
1927年,国民党宁、汉分裂,他转入程潜第六军教导团学习,毕业后任第六军第十九师排长。
1929年春,杨伯涛考入中央军校武汉分校第七期。钱大钧教导第三师在武汉军分校成立,他未毕业即调任教三师排长。1930年中原大战后,教三师并入第十八军,杨伯涛随该师归隶十八军序列。
抗日战争时期
1931年9月,杨伯涛升任连长。1935年,杨伯涛考入南京陆军大学第十四期。
1937年8月,八一三抗战爆发后,杨伯涛弃学赴沪,由十八军军长罗卓英委为营长,率部搏斗,后调任军部参谋,自淞沪战场转移至皖南广德战场,均深入第一线视察,及时将下情上报。战后复学,1938年7月毕业,杨伯涛转任黄维十八军十一师上校参谋主任,参加南海战役,保卫南昌。后又随军到平江地区协助汤恩伯阻击西侵日军。
1939年2月,杨伯涛任九十四军一八五师五五三团团长,驻宜昌西岸。当时,隔襄河与日军对峙,经常率部队过河游击,破坏日军后路和偷袭日军据点,颇有成绩。
1940年5月,杨伯涛参加枣宜会战。宜昌失陷后,随九十四军在大巴山高地守卫重庆门户,与日军对峙。
1941年,杨伯涛任一八五师参谋长,参加反攻宜昌之战。
1943年1月,杨伯涛任八十六军参谋长,参加鄂西战役。7月,任陈诚六战区总部参谋处长。10月,参与策划常德会战,主管作战计划。收复常德后,由陈诚委为十八军十一师师长,守备常德、汉寿。
1945年5月,侵华日军发动湘西
雪峰山战役,妄图夺取芷江机场,解除中美空军制空权。杨伯涛所在的十八军奉何应钦之命协助王耀武第四方面军作战,大获全胜。他率部自
溆浦南下,收复山门市,歼日军一个轻重联队和步炮队一部,在空军配合下占领日军后方交通唯一通道石下江,将日军包围,促成雪峰山大捷。
解放战争时期
1946年3月,国民党军队缩编,十八军缩编为整编十一师,杨伯涛所在师缩编为十一旅,任旅长。后他跟随国民党反动派打内战,所在部队开赴鲁西南,先后在钜野县张凤集、龙固集、江苏宿迁、鲁南、鲁西、大别山与解放军作战。
1948年7月,杨伯涛接替胡琏任整编十一师师长。9月,杨伯涛整编十一师恢复十八军番号,曾一度离军回籍,10月,任十八军军长,列入黄维十二兵团,开赴淮海战场。12月15日,黄维兵团在淮海战役中被歼,杨伯涛也在双堆集被人民解放军俘获。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杨伯涛在解放军教导队学习期间,他写了《美军战术之研究》,供志愿军赴朝作战参考。1953年教导队解散,他受优待,未经军法审判。
1959年12月4日,第一批获特赦,周恩来总理安置杨伯涛在全国政协任文史专员。80年代以来,杨伯涛任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黄埔军校同学会对台联谊会副主任、民革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祖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委员,为祖国的和平统一做了大量工作。著有《学习毛主席军事著作:记解放战争蒋军的覆灭》、《陈诚军事集团纪要》等书。(图册参考资料:)
2000年3月,杨伯涛逝世,终年91岁。
担任职务
1959年12月4日,杨伯涛在全国政协任文史专员。
二十世纪80年代以来,杨伯涛任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黄埔军校同学会对台联谊会副主任、民革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祖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委员。
人物事迹
从军生涯
1926年,受第一次国共合作大革命影响,杨伯涛16岁辍学从军,成为国民革命军学兵。黄埔军校第七期毕业后,1935年,杨伯涛考入南京陆军大学正则班第十四期。
1937年9月,抗日战争爆发,杨伯涛暂停陆军大学学业,前往罗店前线,加入第十五集团军第十八军,参与了八·一三淞沪战役。在战役中,他担任军部作战参谋,在炮火中执行任务。随着日军在金山卫登陆,国民革命军后方受到威胁,杨伯涛随军从淞沪撤退,在苏州、常熟、福山一线继续抗击日军。陆军大学迁至长沙后,杨伯涛返回长沙继续学业,于1938年7月毕业。毕业后,他将家人安顿在芷江,返回部队,任国民革命军第十八军第十一师参谋主任,参加了对日军的瑞武线战役。在敌后游击战和江防军春季攻势战中,他担任团长,多次打退日军的进攻。
雪峰山会战
1943年春,杨伯涛任第六战区八十六军参谋长,参与宜都、红花套、长阳三线阻击日军,后转为反攻,取得渔阳关大捷。同年7月,调任六战区长官司令部参谋处处长,参加常德战役,恢复多处阵地。
1944年9月,杨伯涛被任命为第十八军第十一师师长,驻防常德。1945年4月至6月,湘西雪峰山会战爆发,杨伯涛率部参战,迅速向沅陵、辰溪地区集结。此役中,中美混合空军对日军军事目标实施轰炸,日军深受威胁。杨伯涛深知芷江飞机场的战略意义,决心保卫家乡。十一师官兵在接到救援芷江任务后,战斗意志高昂。他们通过溆浦,指向山门镇,遭遇日军阻击后,经整日战斗,将日军一个团大部歼灭。次日,乘胜进攻山门镇要点,全歼日军辎重联队。5月12日,克复山门镇要点。日军反扑无果,十一师以少数伤亡获得全胜。为截断日军后方交通,协同友军全歼日军,十一师继续向南攻击前进,截断召阳至洞口间公路。日军在雪峰山前线攻击部队开始东撤,猬集于公路两侧。十一师每前进一步都遭到日军顽强抵抗,但官兵士气高昂,装备精良,加之中美混合团空军协同作战,最终攻占石下江市,完全截断日军补给运输线,对雪峰山会战全面胜利起到关键作用。
湘阴受降
1945年8月21日,日本乞降使节今井武夫一行向中国战区总司令何应钦投降,由参谋长肖毅肃主持。何应钦将日军侵占区划分为十五个受降区。杨伯涛担任湘阴受降任务,关键是收缴日军武器装备。事前,杨伯涛召集人员讨论并作出决定。9月15日,日军投降仪式举行。杨伯涛在师司令部驻地大厅正中就座,日军师团长船引正之率随员到达,脱帽鞠躬并呈上投降书、表册、手枪、战刀和望远镜。杨伯涛起身双手接过,由副官段象海接过物品。仪式中,杨伯涛未讲话,船引正之表示将按贵军规定执行。参谋长吴廷玺宣布仪式结束,船引正之等鞠躬后离开。日军投降仪式胜利结束。
文史工作
抗日战争结束后,杨伯涛所在部队(胡琏的十八军)缩编为十一旅,他继任旅长,并随国民党参与内战。1948年7月,他接任整编十一师师长。9月,该师恢复为十八军,他升任军长,并加入黄维十二兵团赴淮海战场。12月,在双堆集战斗中,他被中国人民解放军俘虏。随后,杨伯涛被送至中国人民解放军教导队学习,期间撰写了《美军战术之研究》一书,成为抗美援朝的作战参考资料。
1953年,教导队解散,杨伯涛未经审判即获特赦。1959年12月,杨伯涛受到周恩来总理等领导人的接见,并被安排在全国政协担任文史专员,负责审稿军事史料。
杨伯涛著有《记解放战争蒋军的覆灭》、《杜聿明将军》、《陈诚军事集团纪要》、《杨伯涛回忆录》等书籍。1964年受邀参加国庆招待会。自20世纪80年代起,他担任全国政协委员、黄埔军校同学会对台联谊会副主任等职务,积极参与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工作,并多次受邀发表讲话宣传和平统一方针。
回馈家乡
1948年6月,杨伯涛回乡探亲,期间他为母校第九联合中学捐赠了物理化学实验器材,并将战刀、望远镜、显微镜等物品献交母校保存。此外,他还购买了30余亩稻田,设立清寒子弟奖学金会。离乡时,他设宴广邀宾朋以示感谢。
1985年,国家落实统战人员政策,杨伯涛是重要的统战对象。他在长沙郊外的楼房被国家占用后获得4万元人民币补偿。他立即捐出3万元给家乡发展教育事业,成立“中小学助学基金会”,并担任名誉会长。芷江县政府也拨款两万元,共计5万元存入银行,用于奖励优秀生和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1993年,杨伯涛又从储蓄中拿出1万多元盖了“芷江第二幼儿园”,并购买玩具和日常用品。此外,他还为抗日“受降纪念坊”的修复捐款。杨伯涛多次参加家乡的盛大活动,并在会上发表讲话。家乡人民对他表示极大的尊敬和爱戴,赠送了两幅艺术匾额以示感谢。
所获荣誉
人物生活
人物评价
杨伯涛深切感激党和政府的帮助教育,表示用自己的行动和生命忠于祖国的事业。他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文史资料的撰写和研究做了许多工作。他关心祖国的统一,拥护“一国两制”,为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人民日报》 评)
后世纪念
人物书籍
《抗日名将杨伯涛》是2011年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王举金。该书讲述了杨伯涛将军的生平事迹。
《
杨伯涛回忆录》是1996年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杨伯涛。该书为杨伯涛对其生平事迹回忆的记录。
影视宣传
《
特赦1959》于2019年7月23日播出,由董亚春执导,赵琪编剧。该剧讲述了1959年,共和国首次特赦共释放反革命罪犯和刑事罪犯12082名、战犯33名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真实还原了杨伯涛等人的人生经历,剧中的杨伯涛由耿懿饰演。
《
大决战》于2021年6月25日播出,由高希希导演,薛奇在剧中饰演杨伯涛。该剧首次以电视剧形式全景展现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史诗般地呈现了波澜壮阔的中国命运大决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