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兴义,男,汉族,1942年出生,宁夏同心县人,中共党员,宁夏兴俊实业集团创始人,现担任同心县天台山文化生态园有限公司董事长、兴俊实业集团董事局主席。社会职务:中国光彩事业促进会常务理事、宁夏回族自治区第八届政协常委、银川市九届政协常委、自治区工商联副会长。
个人简介
杨兴义,男,
汉族,1942年出生,
宁夏同心县人,
中共党员,宁夏兴俊实业集团董事长。社会职务:中国光彩事业促进会常务理事、宁夏回族自治区第八届政协常委、银川市九届政协常委、自治区工商联副会长。1949年至1958年在同心县读书、务农;1958年至1962年在青铜峡化工厂当工人;1962年至1971年先后任同心县田老庄乡席井村会计、县粮食局助征员;1971年至1982年任田老庄乡农具厂厂长;1982年辞职经商创业;2000年12月独资创立宁夏兴俊实业集团。1999年被自治区党委、政府授予“全区尊师重教先进个人”称号;2000年被评为自治区劳动模范;2001年被自治区党委、政府授予“宁夏双百扶贫攻坚脱贫致富带头人”称号;同年又荣获“中国光彩事业奖章”;2003年被国家民政部授予“爱心捐助奖”荣誉称号。
靠一辆解放牌汽车起家,从搞长途运输起步,使兴俊集团由小到大,由弱到强,逐步形成了以石油开采销售为核心,以煤焦化和商贸为两翼的产业格局,使企业总产值连续三年过亿元,一跃跨入宁夏非公有制经济十强行列,也是自治区政府重点扶持的28家民营企业之一。企业先后向国家纳税7500余万元,2002年企业被
国家税务总局和全国工商联评为“诚信纳税户”。先后向社会公益事业捐资2087万元,其中捐资140万元建设同心县兴义光彩中学,捐资105万元建立定边县兴义光彩小学,惠及学校30所,使6000多名学生受益。先后安置贫困地区农民和城市下岗职工达万人次,使36000名贫困人口脱贫。宁夏兴俊实业集团先后获得各级党组织和政府部门的奖励23项,社会各界群众自发赠送他的牌匾、锦旗44件。
人物事迹
上世纪80年代初,时任同心县田老庄乡农具厂厂长的杨兴义,从报纸上看到开展长途贩运是不是投机倒把的争论后,感到政策在变,心想包产到户能增产,小商小贩能赚钱,经济社会要发生变化,便萌生了自己干事业,脱贫致富的想法便踏上了弄潮商海的征途。先向亲朋好友借钱凑足9000元,购买了一辆解放牌汽车。带领两个儿子一起下海经商。经过两、三年贩运农副产品,他实现了零的突破,获得小盈,清了债务,特别是增长了经商的知识和经验,从而自信更足了,思想更解放了,步子更大了,采取一系列措施,在交通、流通领域施展拳脚。
在贩运农副产品的过程中,杨兴义发现了废旧物资回收的商机,于是又选定了一个新的奋斗目标,即第二个目标——废旧物资回收。因善于经营,平等待人,价格合理,人气旺盛,捡破烂、收破烂的人都云集到他家的站点,很快控制了银川市的废旧物资回收市场。杨兴义和他的家人把废旧物资回收站做活了,做大了,做成功了,银川市及周边地区的人誉称他“破烂王”。废旧物资回收给了他丰厚的回报,他基本实现了原始资本的积累,为今后发展更大的事业奠定了物质基础。
杨兴义的废旧物资回收获得了成功,运输业也形成了拥有解放、东风、五十菱、康明斯等20多辆汽车的车队。为了寻求大宗固定货源,他的目光盯住了陕北地区的原油运输。起初他带领部分车辆到定边县,向周围几个炼油厂拉运原油,从单车零星揽活开始,逐步渗透,最后运油成了整个车队的主业。在运油的同时,杨兴义也走进了石油开采行业。他与石油开采工人接触,与技术人员交流,渐渐掌握了定边石油储量情况,原油开采的现况,发展前景,投资情况,看到了石油开采的巨大利润,巨大潜力,是难得的商机。他最终选定了第三个奋斗目标:移师陕北,投资石油开采。
杨兴义领着儿子彦聪和彦俊,带着450万元资金,扎营荒凉的定边县张天渠油田区块,开始了艰苦难熬的打井生活,六年间一气打了80多口油井。到2000年,杨兴义的独资企业自有资产、年产值和销售额都超过亿元,成宁夏回族自治区十强民营企业之一。2000年,杨兴义的家族企业已经拥有了亿元资产,形成了以采油为主、多种经营的产业格局;注册登记了六家独资或控股公司与分公司;培育了100多人的员工队伍和一支业务骨干;注册10300万元成立了
宁夏兴俊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后经自治区工商局核准,于2000年12月22日组建了宁夏兴俊实业集团。
杨兴义十分清楚“财富是责任”,“先富帮后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目的”是经济改革的根本原则之一,是先富起来的人应尽的义务,是拥有财富的人应尽的社会责任,也是自己改变贫穷落后家乡的夙愿。他的企业以扶贫的
光彩事业为己任,自愿的、真诚的、积极的、持久的投身于扶贫攻坚的光彩事业中。十多年如一日,他在救灾、扶贫、济困、修路、助学、建校、出版、文物、文艺、竞赛、生态建设、其他公益事业、慈善事业等广泛的领域,向个人、集体、单位、地区、区内、区外、国内、国际先后捐资3000余万元。
改革开放时代,为杨兴义创造了成就事业、脱贫致富的绝佳环境和机遇。他对改革开放、市场经济情有独钟,悟性好,见识广,看的远,有勇气,于1983年毅然自己打破铁饭碗,主动弃“官”经商,走向市场。从此,他义无反顾地沿着改革开放的道路,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中,开始解放自己,创造自己,创造事业的新长征,而且还在继续远征着。他在改革开放中,敢想、敢闯、敢干、敢为人先。他紧跟改革开放的进程,百折不饶,艰苦奋斗,一个又一个战胜缺资金、少技术、乏人才、没经验的困境,一次又一次冲破传统思想、习惯势力和旧体制的重重包围,从而一次又一次地取得创业再创业的成功。
2004年9月22日,兴俊集团的第一座加油城正源加油城正式开业。短短2年时间兴俊集团就在银川市区及周边建立了6座加油城,年销售额超亿元。同年,在陕西省志丹县马子川承包了6口油井。对6口井进行了反复改造大获成功,与承包之前相比,产量提高了14倍。
从此兴俊集团在杨兴义的带领下形成了以石油开采为“主导产业”,兼营石油收购、石油储备、油品销售和石油运输的“产”“购”“销”“储”“运”一站式经营模式。
2009年,68岁的杨兴义从一线上退了下来,将他一手创办的兴俊集团传承于他的两个儿子杨彦聪和杨彦俊。而他则转战家乡开始了他人生的另一段旅程。为田家老庄乡修公路、建学校、改善生态植树造林、保护天台山日渐坍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到2022年,他已经在保护天台山文化生态这件事情上践行了十几年,投资2.8亿元。
其中:投资13400万元用于天台山文化设施建设。
投资4019万元用于办公及住宅大院建设;投资4309万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累计修筑乡村道路30公里、架设电缆5450米、铺设水管线4万米;
投资1285万元用于园区水土保持,修筑拦洪坝10座、淤地坝21座、蓄水池9个;投资5495万元用于植树造林,种植树木6.8万棵,发展经济林、景观林共计1万多亩。
个人慈善
杨兴义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杨兴义同志始终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牢记党的宗旨,时时处处以共产党员的标准来衡量和要求自己。致富不忘桑梓,在自己有了能力之后,积极投身“光彩事业”,以各种形式支持家乡和周边地区的经济建设。
30多年的慈善爱心辐射到各个行业和层面,杨兴义的温暖传输到贫困山区的父老乡亲身上,大中小学师生的心窝里,地震灾区的妥害者和弱势群体的感动中。捐资达2011.97万元,扶贫济困581.4万元;先后建成了贺兰县常信乡谭渠小学、定边兴义光彩小学、同心县田老庄兴义光彩中学、红寺堡兴义光彩小学等四所中小学,资助贫困大中学生6600多名,50多次为同心、定边、吴忠、贺兰、红寺堡等地学校捐赠图书和学习用品、教学设施设备等。向受灾地区及群众捐款捐6次之多,为社会公益事业及文化事业捐资150余次。先后安置解决了4790人的就业问题。
社会职务
政协宁夏回族自治区第八届委员会常务委员
宁夏回族自治区工商联副会长
银川市工商联副会长
银川市政协第九届常委
同心县政协第七届常委
中国光彩事业促进会理事
宁夏回族自治区光彩事业促进会理事
中国西部研究与发展促进会理事
宁夏中国西部研究与发展促进会常务理事
宁夏回族自治区海外联谊会常务理事
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民营经济内参》常务理事
《中国工商》理事会理事
出版图书
《杨兴义传》、《汉子杨兴义》、《梦圆天台山》、《杨兴义慈善谱》
成就荣誉
2001年,杨兴义荣获“全国光彩事业奖章”
2001年,杨兴义荣获由自治区党委、政府联合颁发的宁夏“双百”扶贫攻坚“脱贫致富带头人”称号。
2001年,国际名人交流中心“2001年世界杰出人士”
2003年,杨兴义荣获国家民政部颁发的“爱心捐助奖”
2004年,杨兴义荣获由中央统战部等五部委颁发的“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奖。
2005年,杨兴义被评为“宁夏劳动模范”并接受了由自治区党委书记毛如柏和自治区主席马启智联合“向劳动模范和先进个人学习,致敬!”的贺词。
“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称号
2008年,杨兴义荣获由宁夏发改委等七个居委联合颁发的宁夏改革开放三十年“行业功勋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