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鲁新

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副院长

杨鲁新,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副院长,中国外语教材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写作教学与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外语教师教育与发展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外语教学研究分会秘书长,教育部职业院校外语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021—2025 年)。2001年获加拿大大布列颠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第二语言教育领域硕士学位,2006年获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安大略教育学院第二语言教育领域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包括语言课程与教学、第二语言写作教学、外语教师教育及学术读写能力发展。自2010年起担任教育部“国培计划”英语教师培训专家。2013-2021年担任北京市中小学名师发展工程北京外国语大学培养基地教学主管,为遴选入站学习的北京市英语学科带头人或骨干教师设计并实施培养方案。

教育背景
1985年9月-1989年7月 山东师范大学外语系英语语言文学专业, 学士
1989年9月-1992年7月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英语系,TEFL专业,硕士
1999年9月-2001年8月 加拿大大布列颠哥伦比亚大学语言文化教育系,第二语言教育专业,硕士
2001年9月- 2006年3月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安大略教育研究院,第二语言教育专业,博士
研究方向
语言课程与教学、第二语言写作教学、外语教师教育、学术读写能力发展
工作经历
1992.7 – 1993.7 中央民族学院英语系教师
1996.9 – 1999.8 首都师范大学英语系讲师
2000.7 – 2001.7 加拿大大布列颠哥伦比亚大学亚洲中心助教
2000.1 – 2001.7 加拿大大布列颠哥伦比亚大学语言文化教育系科研助理
2001.1 – 2002.5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安大略教育学院现代语言中心月报编辑
2002.9 – 2004.5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安大略教育学院现代语言中心学术研讨会组织人
2001.9 – 2005.9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安大略教育学院科研助理
2006.9 – 2014.8 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研究员, 副教授
2014.9 – 至今 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教育与研究中心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
2018.6 – 至今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出版图书
学术兼职
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写作教学与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会长 (2012 – 至今)
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外语教师教育与发展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 (2017 –至今)
北京市海淀区“十三五”中学教育工作指导专家 (2016 –至今)
北京外国语大学欧洲语言文化学院本科教学顾问 (2015 –至今)
国际期刊Language Teaching Research 期刊编委 (2011-至今)
基础外语教育》期刊主编 (2014 –至今)
《欧洲语言文化研究》学术集刊编委会委员 (2018 –至今)
主要著述
期刊论文
Yan, Y. & Yang, L. (2018) (online). Exploring Contradictions in an EFL Teacher 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y. 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 1-14. (SSCI) DOI:10.1177/0022487118801343
Cumming, A, Yang, L., Ji, X., Qiu, C., Zhang, F., Wang, Y., Xu, C., Liu, M., Yu, L., Lai, C., Zhan, J., Cao, R., Wang, J., Cao, M., Zhang, L., Chu, M. (2018). Students’ Practices and Abilities for Writing from Sources in English at Universities in China. Journal of Second Language Writing,39,1-15 (SSCI)
Yang, L. (2016). Languaging in story rewriting tasks by Chinese EFL students. Language Awareness, 25(3), 241-255. (SSCI) DOI: 10.1080/09658416.2016.1197230
Yang, L. (2014). Examining the mediational means in collaborative writing: Case studies of undergraduate ESL students in business courses. Journal of Second Language Writing,23, 74-89. (SSCI) DOI: 10.1016/j.jslw.2014.01.003
Shi, L. & Yang, L. (2014). A community of practice of teaching English writing in a Chinese university. System,42, 133–142. (SSCI) DOI: 10.1016/j.system.2013.11.009
Yang, L. & Gao, S. (2013). Beliefs and practices of Chinese university teachers in EFL writing instruction. Language, Culture and Curriculum, 26 (2), 128-145. (SSCI)
Yang, L. & Chen, R. (2012). The Effects of Positive Self-evaluation on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English Writing Performance and Writing Self-efficacy. 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Linguistics, 35(3), 271-286.
Wang, X. & Yang, L. (2012). Problems and Strategies in Learning to Write a Thesis Proposal: A Study of Six M.A. Students in a TEFL Program. 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Linguistics, 35(3), 324-341.
Yang, L. & Zhang, L. (2010). Exploring the role of reformulations and a model text in EFL students’ writing performance.Language Teaching Research, 14(4),464-484..
Yang, L. (2010) Doing a group presentation: Negotiations and challenges experienced by Five Chinese ESL students of Commerce at a Canadian university. Language Teaching Research,14(2), 141-160.
Cumming, A., Eouanzoui, K., Gentil, G. & Yang, L. (2004) Scaling changes in learners’ goals for writing improvement over an ESL course. Angles on the English-Speaking World, 4, 35-49. Copenhagen: Museum Tusculanum Press, University of Copenhagen.
Yang, L., Baba, K., & Cumming, A. (2004). Activity systems for ESL writing improvement: Case studies of three Chinese and three Japanese adult learners of English. Angles on the English-Speaking World, 4, 13-33. Copenhagen: Museum Tusculanum Press, University of Copenhagen.
Yang, L., & Shi, L. (2003). Exploring six MBA students’ summary writing by introspection.Journal of 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 2 (3), 165 – 192.
Cumming, A., Baba, K., Busch, M., Cummings, J., Eouanzoui, K., Erdosy, U., Fretz, C., Gentil, G., Kim, T., Yang, L., & Zhou, A. (2004). Goals for writing improvement in a pre-university ESL program. In H. McGarrell & R. Courchene (Eds.), Special research symposium issue of TESL Ontario’s Contact, 30 (2), 23-28.
张庆华、杨鲁新 (2018). 基于课堂叙事话语的英语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 外语与外语教学, 4, 1-13. (CSSCI)
杨鲁新(2018)从研究者成为教师教育者:自我叙事研究. 外语与外语教学, 4, 54-64. (CSSCI)
杨鲁新(2018)在线视角下的外语教师专业发展-《外语教学理念与实践》网络课程案例研究。英语研究:文字与文化研究, 第7辑, 143-152.(CSSCI来源集刊)
杨鲁新、王素娥 (2017) 我国中小学英语教研员现状调查研究。基础外语教育,19(2),3-13.
颜奕 杨鲁新. 2017. 英语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中的主要矛盾分析:活动理论视角.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2, 39-49. (CSSCI)
Yang, L. (2016). Languaging in story rewriting tasks by Chinese EFL students. Language Awareness, 25(3), 241-255. (SSCI) DOI: 10.1080/09658416.2016.1197230
颜弈、杨鲁新(2016)教师教学专长研究:概念、方法及启示.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3,43-50. (CSSCI)
颜弈、杨鲁新(2016)境外教师教学专长观的嬗变:静动态与方向性的视角. 外国教育研究,6,56-67. (CSSCI)
杨鲁新(2016)集体备课对中学英语教师教学理念和实践的影响:四位新手教师的个案研究.山东外语教学,3,62-70.
杨鲁新(2015)教师指导与学生学术英语写作能力发展:“学术英语阅读与写作课程”的反思性教学研究。外语与外语教学,5,29-35. (CSSCI)
杨鲁新(2014)职前英语教师教育问题探究. 基础英语教育,16(4),57-64.
杨鲁新(2014)。英语课堂上的词汇学习. 英语学习 (教师版), 12,p. 6.
崔琳琳、杨鲁新(2014)《教师教育与发展的文化历 史观:学习教学》评介.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91-93,97. (CSSCI)
杨鲁新,高绍芬(2014)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现状-四名大学英语教师的个案研究. 英语写作教学与研究,第1辑,39-46.
王芳、杨鲁新(2014)国内英语写作同级反馈实证研究述评. 王俊菊、林殿芳编,《认知心理与社会文化视角下的英语写作教学与研究:第八届中国英语写作教学与研究国际研讨会论文集》(pp. 88-97).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杨鲁新、高绍芬(2014)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现状:两名大学英语教师个案研究. 中国外语,1,62-68. (CSSCI)
杨鲁新、付晓帆(2014)语法教学理念及实践转变——活动理论取径. 外语与外语教学, 1,60-66. (CSSCI)
杨鲁新(2013)教师书面反馈对大学生英语写作学习影响的个案研究. 山东外语教学,5,12-18.
杨鲁新(2013)基于行动教育理论的中学英语教师在职发展模式研究. 基础英语教育,1,86-92. 15(1)
王勤梅、蒋道华、杨鲁新(2013)“国培计划”影响下的中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研究. 基础英语教育,2, 14-20. [ 该文被教育部主管人民大学主办的复印报刊资料《中学外语教与学》2013年第10期全文转载(pp. 47-52)]
王勤梅、杨鲁新(2013)。 英语教师反思能力发展研究:四名中学英语教师个案研究。《外语教学》,34,136-139.
杨鲁新(2012)创设有效课堂,回归语言学习。基础英语教育,6,3-6.
杨鲁新,高绍芬(2012)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现状:四名大学英语教师的个案研究。英语写作教学与研究,1(1),44-49.
杨鲁新,汪霞 (2012)论文提案写作问题与应对策略:三名硕士研究生的个案研究. 外语与外语教学,4,48-52. (CSSCI)
杨鲁新(2010)。高校英语专业教师写作教学信念与教学实践—经验教师个案研究。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2010 (2)。
杨鲁新(2008)。加拿大教师教育和教师职业标准体系综述。《中国英语教育》2008年第1期。
Ma, H & Yang, L. (2006). An Exploratory Study on Writing Motivation of Chinese EFL Learners.English Education in China (online journal).
杨鲁新 (1999). 谈英语专业二年级写作教学改革尝试-计算机辅助写作教学。首都师范大学学报, 1999年3月, 89 – 93.
书籍章节
Yang, L. (2008). From group talk to group writing. In Diane Belcher & Alan Hirvela (Ed.), The Oral-Literate Connection: Perspectives on L2 Speaking, Writing, and Other Media Interactions (pp. 139-167). Michigan: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Yang, L. (2006). Nine Chinese students writing in university courses. In A. Cumming (Ed.), Goals for Academic Writing: ESL Students and Their Instructors (73–89).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杨鲁新 & 宋杰 (2001). Collaborative designing of language and content prompt. 英语教育论文集(pp. 107 -110). 科技技术文献出版社.
杨鲁新 (1999). An introduction to trends and issues in language teaching methodology. 幼师英语 (杨阳等主编)(pp. 111-126)。高等教育出版社
杨鲁新 & 宋杰 (1999). 浅谈中学英语语法教学。 中国高等教育外语论文集 (pp. 110-117)。 河北教育出版社.。
宋杰 & 杨鲁新(1999). 试论英语词汇教学策略。中国高等教育外语论文集 (pp. 40-46)。河北教育出版社。
个人著作
杨鲁新(2016)扎根课堂,教研一体:高校研究者专业引领下的中小学英语教师发展新模式研究。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杨鲁新、王素娥(2015)。大学英语思辨教程:记叙文写作。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杨鲁新、王素娥、常海潮、盛静(2012)应用语言学中的质性研究与分析。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杨鲁新(2011)《加拿大中国留学生小组项目写作个案研究》。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杨鲁新、裘晨晖(2016)反思性英语课堂教学:理论与实践。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杨鲁新、裘晨晖(2016)英语名师教研相长录:反思与实践。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杨鲁新 (2011)。 加拿大中国留学生小组项目写作个案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宋杰,杨鲁新,曹敏,崔琳琳 (1999). 中学英语阅读能力训练教程(高中版)。朝华出版社。
宋杰,杨鲁新,曹敏,崔琳琳 (1999). 中学英语阅读能力训练教程(初中版)。朝华出版社。
杨鲁新 (1999). 介词(翻译Platt, J., Better Ways with Prepositions, published by Federal Publications Ltd, Singapore, 1991)(智能英语系列)。外文出版社。
会议论文
杨鲁新 、高绍芬 (2008)。Exploring Chinese EFL teachers’ beliefs and practices in writing instruction。第六届全国英语写作教学与研究研讨会 (The Sixth National Symposium on English Writing Teaching and Research). 2008.9.26-27, 北京. (国内)
Yang, L. (2008). L1 and L2 use in group work: Case studies of ESL students in commerce courses. the 15th World Congress of Applied Linguistics (第15届世界应用语言学大会), Essen, Germany (德国, 埃森). August 24-29, 2008. (国际)
Yang, L. & Han, B.(2008)The effects of EFL teachers’ qualification examination on pre-service EFL teacher training in China. Work-in-progress paper, presented at 30th Annuan Language Testing Research Collogquium(第三十届语言测试学术研讨会, LTRC 2008), Hangzhou, 杭州, 2008.6.23-28. (国际)
Yang, L. (2008). From pair talk to pair writing. Paper presented at PacSLRF(第六届亚太地区二语习得研究论坛), Beijing., March 22-23. (国际)
Yang, L. (2007). Group writing: An ethnographic study on ESL studies in a commerce course. Paper to present at Symposium on Second Language Writing 2007, Nagoya Gakuin University, Nagoya, Japan, September 15-17.
Yang, L. (2007). The Effects of Teacher Feedback on the Writing of Chinese EFL Learners: An Empirical Study. 第五届中国英语教学国际研讨会暨第一届中国应用语言学大会 (5.16-21).
Yang, L. (2006). The mediating role of peer-peer dialogue in writing the group paper。 2006年中国英语教学研究会年会暨第三届交际英语国际研讨会 (11月11-13日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举行)。
Yang, L. (2005). The activity systems of nine Chinese students in university courses. Symposia paper presented at AILA 2005 (World Congress of Applied Linguistics), Madison, Wisconsin, USA, July 24-29.
Yang, L. (2005). Doing group-project assignments: Case studies of ESL students in three commerce courses. Paper presented at CAAL (Canadian Association of Applied Linguistic) 2005Annual Conference, London, Ontario, Canada, May 29-31.
Beckett, G., & Yang, L. (2004). A Sociolinguistic study of student response to teacher feedback. Paper presented at CAAL (Canadian Association of Applied Linguistic) 2004Annual Conference, Winnip
全国各地天气预报查询

上海市

  • 市辖区
  • 云南省

  • 临沧市
  • 云南省

  • 丽江市
  • 云南省

  • 保山市
  • 云南省

  • 大理白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昆明市
  • 云南省

  • 昭通市
  • 云南省

  • 普洱市
  • 云南省

  • 曲靖市
  • 云南省

  • 楚雄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玉溪市
  • 云南省

  •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迪庆藏族自治州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兰察布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海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兴安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包头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伦贝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和浩特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巴彦淖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赤峰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通辽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鄂尔多斯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锡林郭勒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阿拉善盟
  • 北京市

  • 市辖区
  • 吉林省

  • 吉林市
  • 吉林省

  • 四平市
  • 吉林省

  •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 吉林省

  • 松原市
  • 吉林省

  • 白城市
  • 吉林省

  • 白山市
  • 吉林省

  • 辽源市
  • 吉林省

  • 通化市
  • 吉林省

  • 长春市
  • 四川省

  • 乐山市
  • 四川省

  • 内江市
  • 四川省

  • 凉山彝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南充市
  • 四川省

  • 宜宾市
  • 四川省

  • 巴中市
  • 四川省

  • 广元市
  • 四川省

  • 广安市
  • 四川省

  • 德阳市
  • 四川省

  • 成都市
  • 四川省

  • 攀枝花市
  • 四川省

  • 泸州市
  • 四川省

  • 甘孜藏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眉山市
  • 四川省

  • 绵阳市
  • 四川省

  • 自贡市
  • 四川省

  • 资阳市
  • 四川省

  • 达州市
  • 四川省

  • 遂宁市
  • 四川省

  •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雅安市
  • 天津市

  • 市辖区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中卫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吴忠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固原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石嘴山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银川市
  • 安徽省

  • 亳州市
  • 安徽省

  • 六安市
  • 安徽省

  • 合肥市
  • 安徽省

  • 安庆市
  • 安徽省

  • 宣城市
  • 安徽省

  • 宿州市
  • 安徽省

  • 池州市
  • 安徽省

  • 淮北市
  • 安徽省

  • 淮南市
  • 安徽省

  • 滁州市
  • 安徽省

  • 芜湖市
  • 安徽省

  • 蚌埠市
  • 安徽省

  • 铜陵市
  • 安徽省

  • 阜阳市
  • 安徽省

  • 马鞍山市
  • 安徽省

  • 黄山市
  • 山东省

  • 东营市
  • 山东省

  • 临沂市
  • 山东省

  • 威海市
  • 山东省

  • 德州市
  • 山东省

  • 日照市
  • 山东省

  • 枣庄市
  • 山东省

  • 泰安市
  • 山东省

  • 济南市
  • 山东省

  • 济宁市
  • 山东省

  • 淄博市
  • 山东省

  • 滨州市
  • 山东省

  • 潍坊市
  • 山东省

  • 烟台市
  • 山东省

  • 聊城市
  • 山东省

  • 菏泽市
  • 山东省

  • 青岛市
  • 山西省

  • 临汾市
  • 山西省

  • 吕梁市
  • 山西省

  • 大同市
  • 山西省

  • 太原市
  • 山西省

  • 忻州市
  • 山西省

  • 晋中市
  • 山西省

  • 晋城市
  • 山西省

  • 朔州市
  • 山西省

  • 运城市
  • 山西省

  • 长治市
  • 山西省

  • 阳泉市
  • 广东省

  • 东莞市
  • 广东省

  • 中山市
  • 广东省

  • 云浮市
  • 广东省

  • 佛山市
  • 广东省

  • 广州市
  • 广东省

  • 惠州市
  • 广东省

  • 揭阳市
  • 广东省

  • 梅州市
  • 广东省

  • 汕头市
  • 广东省

  • 汕尾市
  • 广东省

  • 江门市
  • 广东省

  • 河源市
  • 广东省

  • 深圳市
  • 广东省

  • 清远市
  • 广东省

  • 湛江市
  • 广东省

  • 潮州市
  • 广东省

  • 珠海市
  • 广东省

  • 肇庆市
  • 广东省

  • 茂名市
  • 广东省

  • 阳江市
  • 广东省

  • 韶关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北海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南宁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崇左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来宾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柳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桂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梧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河池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玉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百色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贵港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贺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钦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防城港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乌鲁木齐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拉玛依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吐鲁番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和田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哈密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喀什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塔城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昌吉回族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自治区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克苏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勒泰地区
  • 江苏省

  • 南京市
  • 江苏省

  • 南通市
  • 江苏省

  • 宿迁市
  • 江苏省

  • 常州市
  • 江苏省

  • 徐州市
  • 江苏省

  • 扬州市
  • 江苏省

  • 无锡市
  • 江苏省

  • 泰州市
  • 江苏省

  • 淮安市
  • 江苏省

  • 盐城市
  • 江苏省

  • 苏州市
  • 江苏省

  • 连云港市
  • 江苏省

  • 镇江市
  • 江西省

  • 上饶市
  • 江西省

  • 九江市
  • 江西省

  • 南昌市
  • 江西省

  • 吉安市
  • 江西省

  • 宜春市
  • 江西省

  • 抚州市
  • 江西省

  • 新余市
  • 江西省

  • 景德镇市
  • 江西省

  • 萍乡市
  • 江西省

  • 赣州市
  • 江西省

  • 鹰潭市
  • 河北省

  • 保定市
  • 河北省

  • 唐山市
  • 河北省

  • 廊坊市
  • 河北省

  • 张家口市
  • 河北省

  • 承德市
  • 河北省

  • 沧州市
  • 河北省

  • 石家庄市
  • 河北省

  • 秦皇岛市
  • 河北省

  • 衡水市
  • 河北省

  • 邢台市
  • 河北省

  • 邯郸市
  • 河南省

  • 三门峡市
  • 河南省

  • 信阳市
  • 河南省

  • 南阳市
  • 河南省

  • 周口市
  • 河南省

  • 商丘市
  • 河南省

  • 安阳市
  • 河南省

  • 平顶山市
  • 河南省

  • 开封市
  • 河南省

  • 新乡市
  • 河南省

  • 洛阳市
  • 河南省

  • 漯河市
  • 河南省

  • 濮阳市
  • 河南省

  • 焦作市
  • 河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河南省

  • 许昌市
  • 河南省

  • 郑州市
  • 河南省

  • 驻马店市
  • 河南省

  • 鹤壁市
  • 浙江省

  • 丽水市
  • 浙江省

  • 台州市
  • 浙江省

  • 嘉兴市
  • 浙江省

  • 宁波市
  • 浙江省

  • 杭州市
  • 浙江省

  • 温州市
  • 浙江省

  • 湖州市
  • 浙江省

  • 绍兴市
  • 浙江省

  • 舟山市
  • 浙江省

  • 衢州市
  • 浙江省

  • 金华市
  • 海南省

  • 三亚市
  • 海南省

  • 三沙市
  • 海南省

  • 儋州市
  • 海南省

  • 海口市
  • 海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十堰市
  • 湖北省

  • 咸宁市
  • 湖北省

  • 孝感市
  • 湖北省

  • 宜昌市
  • 湖北省

  •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北省

  • 武汉市
  • 湖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荆州市
  • 湖北省

  • 荆门市
  • 湖北省

  • 襄阳市
  • 湖北省

  • 鄂州市
  • 湖北省

  • 随州市
  • 湖北省

  • 黄冈市
  • 湖北省

  • 黄石市
  • 湖南省

  • 娄底市
  • 湖南省

  • 岳阳市
  • 湖南省

  • 常德市
  • 湖南省

  • 张家界市
  • 湖南省

  • 怀化市
  • 湖南省

  • 株洲市
  • 湖南省

  • 永州市
  • 湖南省

  • 湘潭市
  • 湖南省

  •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南省

  • 益阳市
  • 湖南省

  • 衡阳市
  • 湖南省

  • 邵阳市
  • 湖南省

  • 郴州市
  • 湖南省

  • 长沙市
  • 甘肃省

  • 临夏回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兰州市
  • 甘肃省

  • 嘉峪关市
  • 甘肃省

  • 天水市
  • 甘肃省

  • 定西市
  • 甘肃省

  • 平凉市
  • 甘肃省

  • 庆阳市
  • 甘肃省

  • 张掖市
  • 甘肃省

  • 武威市
  • 甘肃省

  • 甘南藏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白银市
  • 甘肃省

  • 酒泉市
  • 甘肃省

  • 金昌市
  • 甘肃省

  • 陇南市
  • 福建省

  • 三明市
  • 福建省

  • 南平市
  • 福建省

  • 厦门市
  • 福建省

  • 宁德市
  • 福建省

  • 泉州市
  • 福建省

  • 漳州市
  • 福建省

  • 福州市
  • 福建省

  • 莆田市
  • 福建省

  • 龙岩市
  • 西藏自治区

  • 山南市
  • 西藏自治区

  • 拉萨市
  • 西藏自治区

  • 日喀则市
  • 西藏自治区

  • 昌都市
  • 西藏自治区

  • 林芝市
  • 西藏自治区

  • 那曲市
  • 西藏自治区

  • 阿里地区
  • 贵州省

  • 六盘水市
  • 贵州省

  • 安顺市
  • 贵州省

  • 毕节市
  • 贵州省

  • 贵阳市
  • 贵州省

  • 遵义市
  • 贵州省

  • 铜仁市
  • 贵州省

  •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辽宁省

  • 丹东市
  • 辽宁省

  • 大连市
  • 辽宁省

  • 抚顺市
  • 辽宁省

  • 朝阳市
  • 辽宁省

  • 本溪市
  • 辽宁省

  • 沈阳市
  • 辽宁省

  • 盘锦市
  • 辽宁省

  • 营口市
  • 辽宁省

  • 葫芦岛市
  • 辽宁省

  • 辽阳市
  • 辽宁省

  • 铁岭市
  • 辽宁省

  • 锦州市
  • 辽宁省

  • 阜新市
  • 辽宁省

  • 鞍山市
  • 重庆市

  • 重庆市

  • 市辖区
  • 陕西省

  • 咸阳市
  • 陕西省

  • 商洛市
  • 陕西省

  • 安康市
  • 陕西省

  • 宝鸡市
  • 陕西省

  • 延安市
  • 陕西省

  • 榆林市
  • 陕西省

  • 汉中市
  • 陕西省

  • 渭南市
  • 陕西省

  • 西安市
  • 陕西省

  • 铜川市
  • 青海省

  • 果洛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东市
  • 青海省

  • 海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玉树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西宁市
  • 青海省

  • 黄南藏族自治州
  • 黑龙江省

  • 七台河市
  • 黑龙江省

  • 伊春市
  • 黑龙江省

  • 佳木斯市
  • 黑龙江省

  • 双鸭山市
  • 黑龙江省

  • 哈尔滨市
  • 黑龙江省

  • 大兴安岭地区
  • 黑龙江省

  • 大庆市
  • 黑龙江省

  • 牡丹江市
  • 黑龙江省

  • 绥化市
  • 黑龙江省

  • 鸡西市
  • 黑龙江省

  • 鹤岗市
  • 黑龙江省

  • 黑河市
  • 黑龙江省

  • 齐齐哈尔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