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散之中日友谊诗书法手卷
林散之先生会见日本书法代表团创作的草书
《林散之中日友谊诗书法手卷》,简称《中日友谊诗》,被称为“林散之第一草书”。《林散之中日友谊诗书法手卷》是林散之先生于1975年为会见日本书法代表团精心创作的草书“中日友谊诗”书法手卷之命名;“中日友谊诗”书法手卷分别为《中日友谊诗书法手卷》(筱之版),指林筱之两次题跋的手卷;第二是《中日友谊诗书法手卷》(仲华版),指写有“仲华硕婷”名字的手卷;第三是《中日友谊诗书法手卷》(汉章版);其中“筱之版‘被公认为是最好的一幅,被称为“神品”、“国宝”,后被誉为“林散之第一草书”;2010年4月,林散之研究会、文物出版社和林散之的后人联合将这幅手卷出版成书在全国发行。
创作背景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中国是“史无前例”的中国,工厂停工,报刊关门,书法家都被赶进了牛棚,大街小巷能看到的是除了大字报还是大字报。视书法为全民艺术的日本开始流传一种言论:中国已经没有书法,书法的传统已由中国移到了日本。
1973年1月,《人民中国》杂志(日文版)专门出版“中国现代书法特辑”,向日本介绍中国书法大家的作品。林散之草书毛主席诗《清平乐·会昌》的条幅独占首页。次页刊登的三幅作品依次是沈尹默、沙孟海、启功的。郭沫若的一幅《沁园春·祝贺中日恢复邦交》放在封二,作为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题词。从此,林散之的名字像惊雷响遍中华,震动日本,随后又传到韩国、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林散之被誉为世界级“当代草圣”。
1975年3月,日本书法代表团来华访问,点名要拜见林散之。这次会见是外交部应日方要求安排的官方活动,规格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