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干湖

吉林省西北部淡水湖

查干湖,原名查干泡、旱河,蒙古语为“查干淖尔”,大部位于吉林省西北部的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境内,西邻乾安县,北接大安市,处于嫩江霍林河交汇的水网地区,是霍林河尾闾的一个堰塞湖。一般最大湖水面307平方公里,湖岸线蜿蜒曲折,周长达104.5公里。蓄水高程130米时。截至2021年6月,水域面积超过400平方公里,是国家级内陆湿地和水域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蓄水6亿多立方米,是吉林省内最大的天然湖泊。

名称由来
查干湖,在宋、辽时期称之为“大水泊”、“大渔泊”,北宋曾公亮主编的《武湖经总要》记载:“大水泊周围三百里”。辽太祖(916年)建国后称这里为“鸭子泺”,是契丹贵族的鱼猎之地。明代查干湖称之为“拜布尔察罕大泊”。后称查干泡、旱河,1983年(一说1984年)吉林省地名普查时,正式更名为查干湖,蒙语查干淖尔,意为白色的湖。
位置境域
查干湖地理位置为东经124°03′-124°34′,北纬45°09′-45°30′,地处吉林省西北部,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黑龙江省吉林省的金三角地区,霍林河末端,同时是松花江、松花江南源、嫩江三江交汇处和东北平原松嫩平原科尔沁草原三原重叠处。
查干湖形似猪肚,湖面呈狭长状,自东南向西北延伸较长。主体在前郭县境内,西邻乾安县,北接大安市,东靠图门至乌兰浩特公路和长春至白城铁路。东、南、北三面被前郭县蒙古屯、八郎、长山三个乡镇围拢,西南边缘与乾安县接壤,西北与大安市毗邻。
水系概况
入湖径流
查干湖位于霍林河末端与嫩江的交汇处,属霍林河的堰塞湖泊。1984年之前,查干湖水源主要靠霍林河洪水,以及地表径流、深重涝区排水。霍林河下游前进水文站资料记载,1957~1964年,霍林河连年大水入查干湖,1960年9月份流量达到20m/s。1966~1970年,时有洪水进入,流量小,查干湖虽然缺水,但尚能维持。后由于霍林河上游先后建起罕嘎力、兴隆、胜利等水库,层层拦截蓄水,查干湖入湖水量减少。1971~1982年,霍林河水入湖基本断流。
1984~2007年,查干湖的主要水源为引松花江水(通过引松工程自流水和前郭灌区排水),以及天然降水,霍林河、洮儿河来水、深重涝区排水、嫩江洪水倒灌等。湖区多年平均来水量为5.66×10m,其中区域径流可利用量为3.56×10m,前郭灌区每年泄水入湖量1.3×10m。根据1960、1969、1986、1998年水情综合分析,霍林河每隔10年左右会有一次大水入查干湖,洪水虽然会带来一定的危害,但对缓解旱情、抬高地下水位,增加蓄水和改善水质又是十分有利的。1986年,霍林河的洪水使查干湖最高水位一度升到131.23米,查干湖渔场场部岗下的20多户职工房屋被淹毁,场部通往外界仅有的一条路被水淹没而成为孤岛。
1998年,查干湖接纳了霍林河、洮儿河及嫩江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最高水位132.02米,蓄水最多时达18亿立方米,为泄洪,查干湖渔场被迫扒开粮店大坝长达近一年时间,渔业损失较大。
霍林河,自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科右中旗高力板在通榆县同发牧场入境,流经通榆、大安两县(市)汇入查干泡。流域面积为1.99万平方公里,河流长590公里。通榆县境内有堤防长114.8公里,保护11个乡(镇、场)、13.2万人和8万亩耕地。大安市内无堤防,洪水漫散。历史最大洪水发生在1998年,白云胡硕水文站洪峰流量为4230立方米每秒,造成霍林河两岸严重灾害。
洮儿河黑龙江水系松花江西源嫩江右岸最大支流。位于中国内蒙古兴安盟境内与吉林省西北部。源出内蒙古大兴安岭东南麓高岳山阿尔山市白狼镇九道沟。由10条大小不一的小河汇集而成。东南流经科右前旗、乌兰浩特市、洮北区、洮南市镇赉县,在大安市北部注入月亮泡,再流入嫩江。长553公里,流域面积3.08万平方公里。由西北向东南流至乌兰浩特汇集归流河,至吉林省洮南市转向东北流入嫩江。1958年修建幸福渠,位于大安县(今大安市)西部,西起六合乡敖包营屯西,东至同建乡小西米泡。将洮儿河水引到杨磨房和大榆树西泡、牛心套保泡等湖泊内。实际上连通洮儿河、霍林河水系下游。同时,丰水年,洮儿河水漫溢,历史上也多次进入查干湖。
毗连湖泊
新庙泡,坐落在查干湖南1公里处,与查干湖隔山相望,通过川头渠道与查干湖相连,面积30.72平方公里,泡底高程128.5米,设计水位131.50米,蓄水6500万立方米。第二松花江水及前郭灌区的泄水通过53.85公里的引松渠进入新庙泡,再通过尾闸(川头节制闸)泄入查干湖。20世纪50~60年代,新庙泡由新庙镇庙东村、那嘎岱村、偏脸子村以及重新乡的二家村、蒙古屯村等共管,平均水深不足1米,属于一个主要靠周边雨水调剂和老灌区(东北沦陷时修建的)稻田泄水的自然泡沼。新庙泡于1972年9月经县革委会批准收归国有,由查干湖渔场经营,是查干湖干涸后主要经营的水域,支撑场子的存活。
1974年春季开始进行工程建设,主要是修围堤,提高水位蓄水养鱼。十三家户至中初屯后段,围堤修成后一用多年,未进行补修。而从地房子屯前至庙东屯东头,庙东屯东头至上坎白家店段,1974~1976年,年年进行修复,特别是风天雨天大坝冲刷严重受到威胁,几乎是动员了全场子的力量,推土机和人力一起上。由于资金和力量有限,没有条件一次达标和护坡,坏了修,修了坏,往往是顾此失彼。1976年春季,庙东至白家店大坝在风浪冲击下不堪重负溃堤,洪水如猛兽般顺势直下7~8公里,一直淹到新庙镇的袁家,连同地房子、庙上、八排、庙东等低洼处民房在内,共有50余户受灾,对此县政府和查干湖渔场付给农民补偿费20余万元,灾后新庙泡附近被淹的民房按场乡签订的协议陆续迁至岗上重建。
1977年8月24日,县委调动3个公社的30000名劳力、2000辆大车,修新庙泡北沿及庙东屯东头至白家店总计6.5公里长的大坝,8月30日完工,从而彻底解决了新庙泡水患问题。新庙泡不仅产鱼,而且芦苇质量好,产量高,远近闻名。20世纪70年代初至80年代中期,芦苇年产量3000~4000吨,小地房子屯西、骆驼岗子山后及高家设三处收购点,检斤全部用地中衡。新庙泡渔场的旅游业2001年以后得到了快速发展,依靠自身的力量,先后建起了宾馆、饭店及游乐设施,集吃、住、游于一体,独具特色,成为查干湖旅游业的一支重要“生力军”。
辛甸泡,位于查干湖北侧,原属低湿草地,附近村民的牧场。1982年,辛甸泡苇场进行引水工程建设,将草场改造成苇源。1984年,“引松工程”通水后,它既独树一帜自成体系,又与查干湖紧紧相连不可分割。面积101平方公里,平均水深70公分左右,属典型的浅水沼泽系统。辛甸泡盛产芦苇,面积大、质量优、产量高。1988~1993年远销到山东、河北、辽宁等纸厂,曾被白城地区芦苇局列为“八五”发展规划予以重点扶持的资源板块。在地理位置上,北有通(辽)让(葫芦)铁路为天然屏障,南、西有查干湖大水面阻隔,东岸村屯较稀且远,人为干扰活动较小,是鸟类理想的栖息繁殖地,鱼类的天然繁殖场,被列为查干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
库里泡,位于长山镇东北4公里处,因邻近库里屯而取名。库里泡由国营库里渔场经营,面积14.41平方公里,平均水深2.5米,蓄水4000万立方米,水源主要靠嫩江洪水的调剂及查干湖的泄水。自1978年开始由于受长山热电厂发电循环水“热污染”的影响,水中生物极少,1978~2006年,年年投放鱼苗,但鱼类资源始终无法恢复。
云字泡,坐落在蒙古艾里乡云字井西1.5公里处,属前郭、乾安两县共有,面积3平方公里,平均水深1.2米,最深2米,蓄水300万立方米,是保护区中面积最小的水体。云字泡地处草原的低洼处,泡底较平坦,水由浅入深,泡中有22个泉眼,涌出的泉水直径25~30厘米,一年四季从不间断。
云字泡以自身泉水为主要水源,地表径流为补充,不靠人工补给,水盈余时自流入查干湖,这是区别于其它水体的显著特点。云字泡周围的草原,平坦开阔,草质优良,红、黄、绿、白等不同颜色的鲜花映在绿草中,中草药材有防风、芥梗、蒲公英、百合等。随着人们保护意识的提高,山鸡、野兔、狐、獾等野生动物逐渐的多了起来。云字泡特殊的地理环境,清澈的泉水、丰富的鱼虾及植物果实,吸引着众多的水鸟及草原鸟在此栖息繁殖。春秋鸟类迁徙季节,云字泡的水鸟2~3万只。国家Ⅰ、Ⅱ级重点保护的鸟种,丹顶鹤、大鸨、大天鹅、白琵鹭等常在此栖息或停留,成为保护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云字泡的典型性和特殊性,在吉林省西部半干旱地区实属罕见,显得更加珍贵和难得。因此,具有较高的科研价值、保护价值和开发价值。
水文特征
查干湖一般湖底海拔126米,最大湖水面307平方公里,水深4米,湖周长104.5公里,最大蓄水量4.15亿立方米,东西长38公里,南北宽14公里,是吉林省内最大的天然湖泊。1960年,洮儿河大水进入查干湖,查干湖水面直至新庙西,即现在的一级公路边。1962年以后霍林河上游先后建起罕嘎力、兴隆、胜利等水库,层层拦蓄,入湖水量减少乃至断流,水面缩小,PH值增大。到1972年,湖水面缩小到50多平方公里,酸碱度由8.5上升到12.8,1974年干涸,湖底碱土飞扬,周围有7万多亩耕地,8万多亩草原受碱害。
1976年(一说1980年)开始,开挖从松花江左岸锡伯屯到查干湖54公里的引松工程,引水渠设计过水能力85立方米/秒,通过新庙泡送入查干湖,联结辛甸泡,使三个泡子连成一体,查干湖水面逐年扩大。三个湖泡的总水面为375平方公里,总蓄水量5.98亿立方米,总水域为403平方公里。1985年已蓄水4.5亿立方米,至1985年底,基本恢复到130米水位。通过“引松工程”进水,松花江水的酸碱度为6.97,入湖后1985年淡化至8.8,湖水质由5级改善到3级,鱼产量1981年50万吨,1985年559万吨。已退化的芦苇从1981年起复苏。
1983年,吉林油田新立采油厂在查干湖湖底钻井采油,修筑了一条从敖包山(即地房子屯后郭家洼子)至十家子屯长9.8公里大坝,割去了查干湖20万亩的面积。
1986年,霍林河、洮儿河洪水进入查干湖,查干湖最高水位131.23米,洪水在查干湖持续一个冬春。
1998年,霍林河、嫩江又发生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查干湖水位一度升到132.02米,是历史上有文字记载以来的最高水位。
2003年1月,查干湖旅游经济开发区为集中发展苗种养殖,在查干湖东南油田大坝里侧新修了一条长9.3公里大坝,将查干湖水隔开,建立了万亩鱼塘养殖基地,查干湖湖面至此又减少了10.38平方公里。根据2003年9月10日TM影像(美国卫视)数据的解译分析,查干湖湖面面积为370平方公里(含辛甸泡)。
1999~2007年,查干湖水位基本保持稳定,明水期间有前郭灌区泄水和地表径流的补充,水位为130~130.25米,冬季没有水源补充,加之蒸发、渗透,水位为130~129.7米,长年水位变化不大,面积也相对稳定。
据《中国河湖大典》条目,查干湖湖面纵长37公里,宽17公里,本湖水面面积228.5平方公里。湖岸线蜿蜒曲折,长达128公里,蓄水量5.89亿立方米,平均水深2.5米,最深达6米。查干湖水位在130米时,与辛甸泡、马营泡构成一体,其姊妹泡是新庙泡和库里泡。新庙泡水面面积31平方公里,水位130.5米。位于查干湖东南岸,相距1.25公里,由引松渠将其贯通,并由渠尾节制闸控制湖、泡之间的水位。库里泡水位129米时,水面面积14平方公里。它由查干湖泄水闸和溢流堰相连通,之间相距7公里。查干湖与两个姊妹泡首尾相连,高程不一,错落有致,总面积达420平方公里。
气候特征
查干湖属于中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日照2879.8小时,年平均气温4.5℃,无霜期141天,全年有效积温为2916.8℃,年平均降水量450mm。
地形地貌
查干湖地貌主要特征是低平、微波起伏,东南高,西南略高,中央及东北低。查干湖东川头、西川头、青山头一带地势较高,为140~160米。在查干湖附近地势低洼,湖旁残留有二级河谷阶地,几个较大的湖泡水位有所差别,也有一些相对高度不超过5米的沙丘。根据成因和形态特征,该区域地貌可划分为冲积湖积平原与河谷冲积平原。冲积湖积平原分布于查干湖湖区低洼处,河谷冲积平原分布于霍林河河谷及嫩江古河道。
形成变迁
查干湖是河成湖,历史上曾是嫩江主河道的一部分。由于地壳运动,气候变迁,河流摆动、淤积等原因,致使嫩江改道,东移至大安台地以东,留下了大安古河道;另一方面,支流霍林河来水逐渐减少,河道逐渐淤积,出口被堵塞,形成了盲尾河。加之,这里区域地势平坦,排水不畅,因此,在被称之为“八百里瀚海”的吉林省西部地区造就了省内最大的淡水湖泊。东部与北部绕有漫岗,高低差5~20米。沿湖有农田、草原、树林围绕,处于嫩江与霍林河交汇的水网地区。
自然资源
查干湖区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是著名的渔业生产基地和芦苇生产基地。有鱼类15科68种,年产鲜鱼6000吨,水花1.5亿尾,鱼苗350吨,查干湖盛产的胖头鱼获得了国家AA级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双认证。芦苇5万吨。查干湖及周边地下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
1986年,查干湖被批准为省级自然保护区。开发区成立以后,经过近几年的开发建设,2007年,查干湖又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内有鸟类15目34科239种,其中水禽类13科116种,有国家一级保护的东方白鹳、黑鹳、丹顶鹤、白鹤、白头鹤、金雕、白尾海雕、大鸨、中华秋沙鸭等9种,有国家二级保护的白天鹅、灰鹤、雀鹰、黑脸琵鹭等共35种。有野生植物200余种,其中药用植物149种。
查干湖自然保护区生境以湖、泡、江、河以及沼泽湿地为主,但还有林地、田野、草甸、灌木丛和居民点等,因此,赖以栖息、生存的鸟种也较多。据考察有239种,隶属于16目17科,占吉林省鸟种数(334种)的71.6%。在这239种鸟类中,以水禽类居多,计101种,占区内鸟种数的41.3%,其中包括有鸊鷉目、鹈形目、鹳形目、雁形目、鹤形目、鸥形目及佛法僧目翠鸟科的鸟类;另外,雀形目鸣禽类鸟种也很丰富,计100种,占41.8%;再者是猛禽类23种,占9.6%。
按鸟类居留型来分析,本区鸟类以旅鸟种类居多,计109种,占45.6%;其次是夏候鸟,计97种,占40.6%;这说明本保护区是候鸟的重要繁殖地和迁徙途中的重要停歇地。再者留鸟17种,占7.1%;冬候鸟9种,如鵟、毛腿沙鸡、白腰朱顶雀、北朱雀、铁爪鹀等占3.8%;还有7种游荡鸟,即金雕、大斑啄木鸟、煤山鸟及沼泽山雀等,仅占2.9%。区内这些种鸟类,除了东方白鹳等8种国家I级保护物种,黑脸琵鹭、白琵鹭等35种国家II级保护物种,以黄脚三趾鹑、小沙百灵、小嘴乌鸦、鹪鹡、领岩鹨、沙即鸟和小蝗莺、普通鸦等20种鸟外,均为国家要保护的“三有动物”,计175种,占73.2%。
保护区有哺乳类兽类动物25种,隶属于5目12科。占吉林省兽类总数(81种)的30.9%。在这25种兽类中食肉类动物计5种,占33.3%。包括狼、赤狐、貉、黄鼬及艾鼬。啮齿目种类最丰富,计15种。占区内兽类的60%。包括草原黄鼠、三趾跳鼠、黑线仓鼠、布氏田鼠、麝鼠、草原鼢鼠及巢鼠等。此外有兔形目的草原兔,食虫目的达乌尔猬。有8种为国家要保护的“三有动物”,占区内兽类总数的53.3%。
查干湖区的植物种类主要包括: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维管植物(蕨类及种子植物)计74科,426种。其中,野大豆和甘草是国家II级保护植物。
查干湖水域面积超过400平方公里,是国家级内陆湿地和水域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冬捕已成为吸引国内外游客体验冬季丰收景象的一大盛景。查干湖是我国东北地区一座生态资源宝库,对周边生态有着重要的调节改善作用,鱼类多样、渔产丰富,说明生态环境保护得好。
治理开发
水利工程
为保护查干湖区的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1976年,中共前郭县委、县政府在几乎没有大型机械的情况下,带领全县各族人民,靠手抬肩挑,经先后两期,历时八载的艰苦奋斗,终于在1984年修通了一条长53.85公里、底宽50米的人工运河-引松渠,使松花江水源源不断地流入查干湖。引松渠不仅给查干湖注入了新的生命,也明显地改变了自治县区域性的自然状况与生态环境,使这里的渔业生产,芦苇生产和旅游事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到21世纪初,查干湖水域面积已由工程开通前的50多平方公里扩大到420平方公里,湿地面积达到了514.2平方公里,
引松入湖工程。从锡伯屯引水,经诸条泄水支干渠,先进入新庙泡,再流入查干湖。引松花江水入湖渠干总长53.85公里,首闸底高为132米,尾闸底高为128.2米,整个渠道的降比为1:13800。渠道的底宽为50米,总土方量1226万立方米。在松花江水每秒600立方米时,相应水位133.87米,干渠流量为59.5立方米/秒;在松花江水每秒1200立方米时,相应水位134.5米,干渠流量为每秒90.6立方米。到通水的第二年,实现灌满查干湖,使之达到总蓄水5.98亿立方米的库容。整个工程概算,计9项支出为964.05万元。
旅游开发
2002年,经吉林省政府批准查干湖旅游经济开发区(省级)成立。建设了妙因寺、成吉思汗召、王爷府商业区等一系列景观景点,修建了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开发了竹筏游湖、水上娱乐、冬网捕鱼等游乐项目,完成了游客服务、商贸服务、邮电通讯等服务设施,把原来的小渔村建设成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全国县域旅游品牌百强景区,查干湖冬捕被评为中华百大美景奇观,成功入选“吉林八景”,被誉为“冰湖腾鱼”,单网捕鱼最高产量16.8万公斤被列入世界吉尼斯纪录。举办“中国·吉林查干湖蒙古族民俗旅游节”和十届“中国·吉林查干湖冰雪渔猎文化旅游节”,包括韩日、港澳台等国内外重要新闻媒体纷纷来查干湖采访报道。旅游节期间,举办了摄影、书画、诗歌、楹联和垂钓等大赛。2006年“查干湖蒙古族民俗旅游节”和“查干湖冰雪捕鱼旅游节”分别被评为“中国十大民俗类节庆”和“中国十大自然生态类节庆”。近期分别又被评为“最具旅游人气中国节庆”和“最具文化传承价值中国节庆”。开发区还通过参与、协助拍摄影视剧等进行宣传促销,先后有《圣水湖畔》、《美丽的田野》、《天道无欺》、《成长》和《关东渔王》等影视剧在查干湖拍摄,其中《圣水湖畔》在中央一套及地方台电视台热播后,取得了轰动性的效果,极大地宣传了查干湖,推动了查干湖旅游业的迅猛发展。查干湖旅游度假区形成了夏季以大湖湿地、草原风光及蒙古族风情为特色,冬季以冬网捕鱼、展现查干湖悠久渔猎文化为主要内容,集观光、娱乐、休闲、度假、餐饮、购物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区。已成为东北重要渔业生产基地、吉林省西部草原旅游风景区、吉林省绿色食品鱼发展基地和吉林省发展生态环保型效益经济的示范区。查干湖还被列为中国重要湿地名录和湿地自然保护区名录,并被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渔业生产
该湖自古以来,鱼类繁多,鸭雁群集,有丹顶鹤、白头鹤、大鸨、灰鹤等珍禽。辽太祖(916年)建国后称这里为“鸭子泺”,是契丹贵族的鱼猎之地,辽圣宗至天祚帝七代王朝,都到此进行“春捺钵”活动。元代至清初列为“放生泡”,严禁捕鱼。
到了清代末期,捕鱼业又发展起来。东北沦陷时期,据日本人岗本正一的《满支水产事情》载:1936年王府屯封建王爷的近亲包彦荣,他从前郭旗取得许可证,于湖心(夹芯岛)建起兴业渔坊,当年冬,出拉网24趟,每趟拉网捕鱼24万斤。1948年2月出版的《东北经济小丛书·水产》载:当时(嫩江)的主要渔场为大赉城南25公里的查干淖尔(查干湖)。东西约12公里,南北约40公里,水深4尺,野泡网达24统之多。1936年各种渔具捕获量百分比为墚子、冰槽子占44%,野泡网占44%,大网4%,其他8%。墚子、冰槽子、大网、野泡网等冬季渔具占主要部分。墚子、大网等渔具发祥最早,墚子远在清代乾隆年间即已开始,大网则始于同治年间。野泡网直至20世纪初始出现,大部分在1930年以后。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9年和1960年是查干湖历史上产鱼的黄金时代,当年冬最多出网达48趟。1960年鱼产量达6142吨,芦苇产量高达30000吨。20世纪50~60年代,区内来水丰富,当时查干湖水面特别大,南至新庙泡,北至通让铁路以北约10余公里,仅查干湖就有湿地面积656平方公里,湖内主要栖息的鱼类有红鳍鲌、鲤鱼、鲫鱼、鲶鱼等,沿湖浅水域生长着繁茂的挺水型、沉水型和浮水型水生高等植物,主要有芦苇、菖蒲、菱角、芡实等。芦蒲等水生植物,高2.5米左右,人在草地行走十分困难。沟汊等一些地方长有塔头等植物。野生动物狼、狐、獐、狍等种类繁多。野生禽类山鸡、鸭、雁成群结队,产卵季节草地上各种鸟蛋多不可数。
在1962年以后的10余年中,由于查干湖主要水源区人类活动加剧,霍林河上游修建了罕嘎力、兴隆、胜利、大段等水库,层层蓄水,洮儿河较小的水流又被堵截,使湿地面积明显退缩,查干湖湿地面积缩小到231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184平方公里,芦苇面积47平方公里,面积虽然缩小但还能出船捕鱼。但至20世纪70年代末期,查干湖大面积湿地逐步退化,趋于干涸。水面仅存50平方公里,湖水变色,水质的PH值由原来的8.5逐渐上升到12.8,鱼类及湿地动物、植物近乎灭绝,整个湿地生态系统遭受灭顶之灾,素有“天然宝库”美称的查干湖变成了鱼苇绝迹、盐碱泛起的“害湖”。由于自然生态遭到破坏,雨量逐渐减少,大风天气逐年增多,大风卷起沙碱漫天飞扬,遮天蔽日。
湖区周边群众生活日趋贫困,一些渔民仅靠熬碱度日。1976年,中共前郭县委、县政府在几乎没有大型机械的情况下,带领全县10各族人民,靠手抬肩挑,经先后两期,历时八载的艰苦奋斗,终于在1984年修通了一条长53.85公里、底宽50米的人工运河——引松渠,使松花江水源源不断地流入查干湖。引松渠不仅给查干湖注入了新的生命,也明显地改变了自治县区域性的自然状况与生态环境,使这里的渔业生产,芦苇生产和旅游事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到21世纪初,查干湖水域面积已由工程开通前的50多平方公里扩大到420平方公里,湿地面积达到了514.2平方公里,年产鱼稳定在3500吨左右。查干湖盛产的胖头鱼获得了国家AA级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双认证。被誉为“世界奇观”的查干湖冬捕规模(每日出6趟冰下大拉网,每网60人,共计360人作业)和单网产量(14.9万千克)于2005年入选上海大世界吉尼斯纪录。
渔业资源是查干湖渔场最直接、最明显、投入小见效快的经济来源。1992年之前湖中的鱼类主要靠自然繁殖增值,品种多为鲫鱼、鲤鱼、麻连(翘嘴红鮊)、鲶鱼等。由于是自然鱼类,对其保护的意识差,酷捕的现象十分严重,捕捞的强度远远大于增殖的幅度,造成了鱼类资源衰减甚至无鱼可捕。1992年开始,养殖方针发生转变,即由历史上多年形成的以自然增殖为主、人工投放为辅,转变为以人工投放为主、自然增殖为辅,强化管理、科学捕捞,使查干湖渔场找到了一条生存之路,富场之路,发展之路。
1992年开始,养殖方针发生转变,即由历史上多年形成的以自然增殖为主、人工投放为辅,转变为以人工投放为主、自然增殖为辅,强化管理、科学捕捞,使查干湖渔场找到了一条生存之路,富场之路,发展之路。同年,查干湖渔场开始三年封湖,从银行贷款553万元一次性人工投放鱼种65万公斤,开始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水面开发工程。1995~2007年,每年投放鱼种50万公斤左右。不间断的苗种投放,严格执行法定的休渔期,夹芯岛至北大肚划为常年禁捕区,大水面控制生产,渔业生产集中在冬季,以保证明水期间鱼类有充足的生长时间,捕捞过程中用网目控制,加强管理,减少丢失,防止鱼类外逃等一系列措施,查干湖的渔业资源呈良性循环发展。2000~2007年,查干湖年产鲜鱼5000吨左右。
芦苇生产
芦苇资源是查干湖的又一大自然优势。20世纪60年代查干湖芦苇连片,70年代随着查干湖的干涸而消失,80年代初随着查干湖水量不断的增多,芦苇得以复生,面积不断的扩大。1984年,查干湖周边除场部到大青这一段芦苇很少外,其他地方几乎全部都是。小青门前芦苇与马营泡的芦苇连成一片,川头房后芦苇一直延伸到辰字井,宽度1000~1200米。1980年5月,经前郭县革委会批准,恢复了国营辛甸泡苇场,与原新庙苇场先后隶属于县芦苇办、县芦苇局、前郭灌区芦苇办。1984年秋,新庙苇场分别在秋字井、妙因寺村的郭家洼子、小青和三不拐建起收购站,农民就地采割后卖给收购站,由收购站付给采割费和运费,实行统购统销政策。
芦苇是国家的造纸原料,属轻工产品,其重视程度要强于鱼产品。农民建房想割点或买点芦苇都非常难,多数农民家建房不得不用秫秆。1985年5月,查干湖芦苇公司及查干湖芦苇公司辛甸泡苇场成立,原前郭县芦苇局新庙苇场合并到辛甸泡苇场。1985年统计,查干湖区芦苇面积132500亩,其中:查干湖80000亩,辛甸泡37500亩,新庙泡15000亩(比70年代后期下降)。1985年辛甸泡苇场在查干湖区(前郭行政区划内)收购的芦苇8000多吨,加之大安县、乾安县在查干湖内采割的芦苇,总量要超过40000吨。
1986年,霍林河、洮儿河洪水进入查干湖,芦苇资源遭受很大损失。1998年,查干湖接纳了霍林河、洮儿河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最高水位达到了132.02米,芦苇资源又经受了一次灭顶之灾,损失极大。许多地块芦苇消失了,许多地块芦苇演替成蒲草。蒲草也是一种资源,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但其价值和用途远不如芦苇。1999~2007年,查干湖的芦苇资源主要集中在辛甸泡,其它地方很少,年产量(包括大安和乾安)30000吨左右。查干湖芦苇公司及所属新庙苇场由于查干湖芦苇资源的减少,市场放开多家竞购,导致经营不景气,于1996年被迫解体。查干湖水库管理局将其职工安排到查干湖、库里、余热鱼苗繁殖场、新庙泡、查干湖旅游公司五个企业,辛甸泡芦苇资源交给查干湖渔场管理。
2002年12月19日,县政府针对原辛甸泡苇场草原使用权争议作出处理决定,将原划拨给国营辛甸泡苇场的37500亩草原使用权收归国有,130米水位线以下资源归查干湖渔场所有,130米水位线以上资源(芦苇、蒲草),由前郭县政府委托前郭尔罗斯查干湖旅游经济开发区自然环境保护局牵头,组成由前郭尔罗斯查干湖旅游经济开发区自然环境保护局局长为组长,穆家乡人民政府乡长和查干湖渔场场长为副组长的管理小组,管理小组负责辛甸泡芦苇、蒲草等水上资源的管理,并组织对外发包,发包收入按核定面积所占苇源比例,分配给查干湖渔场的七家子村和穆家乡的相关各村。决定同时重申,辛甸泡属查干湖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春、夏、秋季明水期除管理人员外,任何人不得进入核心区内从事与自然保护无关的活动,采收芦苇、蒲草必须在水面封冰后进行。2003~2007年,辛甸泡的芦苇(蒲草)公开对外发包,其收入已逐年分配给小七家子村、莫日格其村、羊营子村和三不拐村。
能源开发
查干湖除渔业资源、芦苇资源外,地下还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20世纪70年代以来,吉林油田在查干湖的东部打了多口油井,有的直接打斜孔钻到湖底,多数油井成为高产稳产井。为了防止污染湖水,1984年,吉林油田新立采油厂修建了一条长9.8公里防洪坝,施工单位是江苏省泰兴县挖塘工程公司,采用高压泥浆泵注浆沉淀的方法,后来人们为了记忆方便把这条大坝称为“江苏大坝”。2003年,查干湖旅游经济开发区和前郭县油田开发公司为开发“224区块”,在“江苏大坝”迎水一侧又修建了9.3公里的防洪坝,此坝称为“224区块”大坝,迎水面均采用块石护坡,对油田作业区和查干湖水面(保护区)进行了有效的隔离。
风力资源是查干湖尚待开发的一种新能源,是一种即可保护环境又可节省不可再生能源而充分利用的可再生能源。开发推广新能源,对缓解能源紧张,发展循环经济意义重大。查干湖地域广阔且处于平原区,周边没有高山和高大的建筑物遮挡,空气流动畅通,产风的时间较多,约占全年的70~80%。
生态保护
查干湖上游河流流经盐碱地,携带大量氮、磷和氟化物。湖边,带有化肥农药残留的农田退水汇入量也在增加,同时,查干湖水体缺乏有效置换途径,污染物“进多出少”,污染严重。
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初,由于气候干旱、拦河筑坝和掠夺式捕鱼等,短短几年内,查干湖从几百平方公里锐减到几十平方公里,几近干涸,湖面慢慢萎缩,湖水变成暗红色。
1976年,引松工程开建。8年后,滔滔松花江水流入查干湖,查干湖水域面积得到恢复。
在全长6.7公里的查干湖至库里泡连接渠,给查干湖引来了活水、带来充足补给的同时,还实现了松花江—查干湖—嫩江水体连通,以水体交换的方式改善查干湖水质;查干湖南北景区两座日处理1000吨的污水处理厂,对生活污水进行集中收集处理;每年春秋两季开展的增殖放流活动,定期向湖中投放鱼苗1000万尾;环湖种植各类果树、花卉、中草药材、水生植物7.8万亩,高蛋白大豆10.3万亩,不仅能有效改善种植结构,降低农业面源污染。
历史文化
查干湖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经考古发现,查干湖边的青山头,早在一万三千余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就有古人类居住,一直到距今四、五千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人类仍然在这里繁衍生息。在宋辽时期,查干湖称为大水泊,辽代从圣宗皇帝一直到天祚皇帝,每年春季都千里迢迢地从京城带领群臣及皇后、嫔妃们到查干湖渔猎,称为“春捺钵”,届时会见部落首领,举行“头鱼宴”和“头鹅宴”。在查干湖东北的辽金古城——塔虎城,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吉林省内规模较大、保存比较完好的辽金古城之一。相传1211年,成吉思汗来到科尔沁草原征服金国的时候,在大水泊(查干湖)边焚香祭拜,从此查干湖就被传扬为“圣湖”,直到现在,查干湖在冬季捕鱼之前,都要举行传统、神奇的祭湖醒网仪式,一方面是对查干湖的敬重,同时求得兴旺发达,获得丰收。查干湖还与清孝庄皇后有着密切的联系,孝庄皇后的父母去世后,顺治帝颁诏,将其父母陵设立在查干湖畔,并追封其父母为“和硕忠亲王”和“忠亲王贤妃”,赐满蒙文碑以彰其德,文碑记载着满清“北部联姻,南部封王”政策,是研究清朝典章制度和满蒙民族历史、文化的实物资料,也是清朝皇室与科尔沁蒙古族联姻的历史佐证。清朝时期,这里还是方圆数百公里范围内的宗教文化中心,曾建有妙因寺等庙宇。现在,妙因寺恢复重建后,以妙因寺为载体形成了庙会、查玛舞、千灯法会、祭湖、祭敖包等一系列宗教文化活动。时至今日,这里所形成的独具特色的蒙古族东部文化、民族风俗依然保存得十分完整,尤其查干湖冬捕是人类渔猎文化的活态遗存。
每年12月末至春节前的一段时间,是渔民进行大规模冬季捕鱼作业的黄金时间,查干湖在冬季捕鱼之前,都要举行传统、神奇的祭湖醒网仪式,因着凿冰捕鱼的渔猎活动全由非机械动力完成,“查干湖冬捕”被誉为最后的渔猎部落创造的世界奇观,查干湖冬捕已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建制沿革
查干湖所在的前郭县,“郭尔罗斯”源于蒙古古部落名“豁罗剌斯”的译音,意为“江河”。前郭尔罗斯位于松花江南岸,故前郭尔罗斯蒙语意为“江南”。西周、春秋、战国时期为秽貊地。汉、魏、晋、南北朝中期属夫余国。唐初为高句丽所据。在唐代的渤海时期属渤海夫余府。
辽代,本地为契丹二十部游牧地,属上京道临潢府长春州辖。长春州址即前郭县八郎乡北上台子村北塔虎城遗址。金初,仍属长春州辖。天德二年(1150年)长春州降为县。承安三年(1198年),于长春县置泰州后,隶属泰州昌德军。元代属开元路。元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后,归辽阳行省、中书省管辖。
明初,为元初功臣木华黎的后代纳哈出所控。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纳哈出降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五月,明置泰宁、朵颜、福余三卫指挥使司,此时本地属三卫辖。明洪熙元年(1425年),东部“鞑靼”内乱,元太祖弟哈布图哈萨尔十四世孙奎蒙克塔斯哈喇被逼游于福余卫,后为福余卫长。明正统十二年(1447年)春,泰宁、朵颜、福余三卫进攻明朗,被明军打败。这时蒙古瓦剌、也先来犯,三卫不支,泰宁、朵颜降也先,独福余卫长奎蒙克塔斯哈喇避走脑温江(嫩江),据其地,号嫩科尔沁。明嘉靖年间,嫩科尔沁分四部,即科尔沁部及其右翼扎赉特部、杜尔伯特部、左翼郭尔罗斯部。郭尔罗斯部分给奎蒙克塔斯哈剌之孙(哈布图哈萨尔十六世孙)乌巴什,号二旗。
清崇德元年(1636年),乌巴什之孙(奎蒙克塔斯哈喇五世孙)固穆,因征明有功,参加皇太极称尊大典,叙功封为“扎萨克辅国公,诏世袭罔替”。从此郭尔罗斯部二旗为固穆所辖。顺治五年(1648年),固穆从兄布木巴被封为“扎萨克镇国公,诏世袭罔替”。郭尔罗斯部二旗沿松花江明确疆界,分为前、后(南、北)旗,固穆系世掌前旗(俗称南公),布木巴系世掌后旗。此为郭尔罗斯前旗旗制之始。清朝实行盟旗制,郭尔罗斯前旗与后旗同科尔沁六旗、杜尔伯特旗、扎赉特旗会盟于哲里木。郭尔罗斯前旗属于哲里木盟十旗之一,统属于清朝理藩院。
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初期沿袭清朝建制,郭尔罗斯前旗仍属哲里木盟。1932年沦为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属吉林省辖。1945年,东北光复后,由于时局的变化,郭尔罗斯前旗曾几易隶属关系。1946年1月,隶属吉江省行署;同年2月成立郭前旗政府,六月隶属辽吉省三专署;9月隶属辽吉省二专署;1948年7月隶属嫩江省;
1949年5月划归吉林省辖。1955年9月27日国务院第19次全体会议讨论通过了“关于撤销郭尔罗斯前旗建制,成立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的决定”。1956年1月1日,正式成立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1956年4月,隶属吉林省白城专区,后属松原市
全国各地天气预报查询

上海市

  • 市辖区
  • 云南省

  • 临沧市
  • 云南省

  • 丽江市
  • 云南省

  • 保山市
  • 云南省

  • 大理白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昆明市
  • 云南省

  • 昭通市
  • 云南省

  • 普洱市
  • 云南省

  • 曲靖市
  • 云南省

  • 楚雄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玉溪市
  • 云南省

  •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迪庆藏族自治州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兰察布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海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兴安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包头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伦贝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和浩特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巴彦淖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赤峰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通辽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鄂尔多斯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锡林郭勒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阿拉善盟
  • 北京市

  • 市辖区
  • 吉林省

  • 吉林市
  • 吉林省

  • 四平市
  • 吉林省

  •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 吉林省

  • 松原市
  • 吉林省

  • 白城市
  • 吉林省

  • 白山市
  • 吉林省

  • 辽源市
  • 吉林省

  • 通化市
  • 吉林省

  • 长春市
  • 四川省

  • 乐山市
  • 四川省

  • 内江市
  • 四川省

  • 凉山彝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南充市
  • 四川省

  • 宜宾市
  • 四川省

  • 巴中市
  • 四川省

  • 广元市
  • 四川省

  • 广安市
  • 四川省

  • 德阳市
  • 四川省

  • 成都市
  • 四川省

  • 攀枝花市
  • 四川省

  • 泸州市
  • 四川省

  • 甘孜藏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眉山市
  • 四川省

  • 绵阳市
  • 四川省

  • 自贡市
  • 四川省

  • 资阳市
  • 四川省

  • 达州市
  • 四川省

  • 遂宁市
  • 四川省

  •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雅安市
  • 天津市

  • 市辖区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中卫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吴忠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固原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石嘴山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银川市
  • 安徽省

  • 亳州市
  • 安徽省

  • 六安市
  • 安徽省

  • 合肥市
  • 安徽省

  • 安庆市
  • 安徽省

  • 宣城市
  • 安徽省

  • 宿州市
  • 安徽省

  • 池州市
  • 安徽省

  • 淮北市
  • 安徽省

  • 淮南市
  • 安徽省

  • 滁州市
  • 安徽省

  • 芜湖市
  • 安徽省

  • 蚌埠市
  • 安徽省

  • 铜陵市
  • 安徽省

  • 阜阳市
  • 安徽省

  • 马鞍山市
  • 安徽省

  • 黄山市
  • 山东省

  • 东营市
  • 山东省

  • 临沂市
  • 山东省

  • 威海市
  • 山东省

  • 德州市
  • 山东省

  • 日照市
  • 山东省

  • 枣庄市
  • 山东省

  • 泰安市
  • 山东省

  • 济南市
  • 山东省

  • 济宁市
  • 山东省

  • 淄博市
  • 山东省

  • 滨州市
  • 山东省

  • 潍坊市
  • 山东省

  • 烟台市
  • 山东省

  • 聊城市
  • 山东省

  • 菏泽市
  • 山东省

  • 青岛市
  • 山西省

  • 临汾市
  • 山西省

  • 吕梁市
  • 山西省

  • 大同市
  • 山西省

  • 太原市
  • 山西省

  • 忻州市
  • 山西省

  • 晋中市
  • 山西省

  • 晋城市
  • 山西省

  • 朔州市
  • 山西省

  • 运城市
  • 山西省

  • 长治市
  • 山西省

  • 阳泉市
  • 广东省

  • 东莞市
  • 广东省

  • 中山市
  • 广东省

  • 云浮市
  • 广东省

  • 佛山市
  • 广东省

  • 广州市
  • 广东省

  • 惠州市
  • 广东省

  • 揭阳市
  • 广东省

  • 梅州市
  • 广东省

  • 汕头市
  • 广东省

  • 汕尾市
  • 广东省

  • 江门市
  • 广东省

  • 河源市
  • 广东省

  • 深圳市
  • 广东省

  • 清远市
  • 广东省

  • 湛江市
  • 广东省

  • 潮州市
  • 广东省

  • 珠海市
  • 广东省

  • 肇庆市
  • 广东省

  • 茂名市
  • 广东省

  • 阳江市
  • 广东省

  • 韶关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北海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南宁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崇左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来宾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柳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桂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梧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河池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玉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百色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贵港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贺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钦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防城港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乌鲁木齐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拉玛依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吐鲁番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和田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哈密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喀什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塔城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昌吉回族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自治区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克苏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勒泰地区
  • 江苏省

  • 南京市
  • 江苏省

  • 南通市
  • 江苏省

  • 宿迁市
  • 江苏省

  • 常州市
  • 江苏省

  • 徐州市
  • 江苏省

  • 扬州市
  • 江苏省

  • 无锡市
  • 江苏省

  • 泰州市
  • 江苏省

  • 淮安市
  • 江苏省

  • 盐城市
  • 江苏省

  • 苏州市
  • 江苏省

  • 连云港市
  • 江苏省

  • 镇江市
  • 江西省

  • 上饶市
  • 江西省

  • 九江市
  • 江西省

  • 南昌市
  • 江西省

  • 吉安市
  • 江西省

  • 宜春市
  • 江西省

  • 抚州市
  • 江西省

  • 新余市
  • 江西省

  • 景德镇市
  • 江西省

  • 萍乡市
  • 江西省

  • 赣州市
  • 江西省

  • 鹰潭市
  • 河北省

  • 保定市
  • 河北省

  • 唐山市
  • 河北省

  • 廊坊市
  • 河北省

  • 张家口市
  • 河北省

  • 承德市
  • 河北省

  • 沧州市
  • 河北省

  • 石家庄市
  • 河北省

  • 秦皇岛市
  • 河北省

  • 衡水市
  • 河北省

  • 邢台市
  • 河北省

  • 邯郸市
  • 河南省

  • 三门峡市
  • 河南省

  • 信阳市
  • 河南省

  • 南阳市
  • 河南省

  • 周口市
  • 河南省

  • 商丘市
  • 河南省

  • 安阳市
  • 河南省

  • 平顶山市
  • 河南省

  • 开封市
  • 河南省

  • 新乡市
  • 河南省

  • 洛阳市
  • 河南省

  • 漯河市
  • 河南省

  • 濮阳市
  • 河南省

  • 焦作市
  • 河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河南省

  • 许昌市
  • 河南省

  • 郑州市
  • 河南省

  • 驻马店市
  • 河南省

  • 鹤壁市
  • 浙江省

  • 丽水市
  • 浙江省

  • 台州市
  • 浙江省

  • 嘉兴市
  • 浙江省

  • 宁波市
  • 浙江省

  • 杭州市
  • 浙江省

  • 温州市
  • 浙江省

  • 湖州市
  • 浙江省

  • 绍兴市
  • 浙江省

  • 舟山市
  • 浙江省

  • 衢州市
  • 浙江省

  • 金华市
  • 海南省

  • 三亚市
  • 海南省

  • 三沙市
  • 海南省

  • 儋州市
  • 海南省

  • 海口市
  • 海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十堰市
  • 湖北省

  • 咸宁市
  • 湖北省

  • 孝感市
  • 湖北省

  • 宜昌市
  • 湖北省

  •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北省

  • 武汉市
  • 湖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荆州市
  • 湖北省

  • 荆门市
  • 湖北省

  • 襄阳市
  • 湖北省

  • 鄂州市
  • 湖北省

  • 随州市
  • 湖北省

  • 黄冈市
  • 湖北省

  • 黄石市
  • 湖南省

  • 娄底市
  • 湖南省

  • 岳阳市
  • 湖南省

  • 常德市
  • 湖南省

  • 张家界市
  • 湖南省

  • 怀化市
  • 湖南省

  • 株洲市
  • 湖南省

  • 永州市
  • 湖南省

  • 湘潭市
  • 湖南省

  •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南省

  • 益阳市
  • 湖南省

  • 衡阳市
  • 湖南省

  • 邵阳市
  • 湖南省

  • 郴州市
  • 湖南省

  • 长沙市
  • 甘肃省

  • 临夏回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兰州市
  • 甘肃省

  • 嘉峪关市
  • 甘肃省

  • 天水市
  • 甘肃省

  • 定西市
  • 甘肃省

  • 平凉市
  • 甘肃省

  • 庆阳市
  • 甘肃省

  • 张掖市
  • 甘肃省

  • 武威市
  • 甘肃省

  • 甘南藏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白银市
  • 甘肃省

  • 酒泉市
  • 甘肃省

  • 金昌市
  • 甘肃省

  • 陇南市
  • 福建省

  • 三明市
  • 福建省

  • 南平市
  • 福建省

  • 厦门市
  • 福建省

  • 宁德市
  • 福建省

  • 泉州市
  • 福建省

  • 漳州市
  • 福建省

  • 福州市
  • 福建省

  • 莆田市
  • 福建省

  • 龙岩市
  • 西藏自治区

  • 山南市
  • 西藏自治区

  • 拉萨市
  • 西藏自治区

  • 日喀则市
  • 西藏自治区

  • 昌都市
  • 西藏自治区

  • 林芝市
  • 西藏自治区

  • 那曲市
  • 西藏自治区

  • 阿里地区
  • 贵州省

  • 六盘水市
  • 贵州省

  • 安顺市
  • 贵州省

  • 毕节市
  • 贵州省

  • 贵阳市
  • 贵州省

  • 遵义市
  • 贵州省

  • 铜仁市
  • 贵州省

  •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辽宁省

  • 丹东市
  • 辽宁省

  • 大连市
  • 辽宁省

  • 抚顺市
  • 辽宁省

  • 朝阳市
  • 辽宁省

  • 本溪市
  • 辽宁省

  • 沈阳市
  • 辽宁省

  • 盘锦市
  • 辽宁省

  • 营口市
  • 辽宁省

  • 葫芦岛市
  • 辽宁省

  • 辽阳市
  • 辽宁省

  • 铁岭市
  • 辽宁省

  • 锦州市
  • 辽宁省

  • 阜新市
  • 辽宁省

  • 鞍山市
  • 重庆市

  • 重庆市

  • 市辖区
  • 陕西省

  • 咸阳市
  • 陕西省

  • 商洛市
  • 陕西省

  • 安康市
  • 陕西省

  • 宝鸡市
  • 陕西省

  • 延安市
  • 陕西省

  • 榆林市
  • 陕西省

  • 汉中市
  • 陕西省

  • 渭南市
  • 陕西省

  • 西安市
  • 陕西省

  • 铜川市
  • 青海省

  • 果洛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东市
  • 青海省

  • 海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玉树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西宁市
  • 青海省

  • 黄南藏族自治州
  • 黑龙江省

  • 七台河市
  • 黑龙江省

  • 伊春市
  • 黑龙江省

  • 佳木斯市
  • 黑龙江省

  • 双鸭山市
  • 黑龙江省

  • 哈尔滨市
  • 黑龙江省

  • 大兴安岭地区
  • 黑龙江省

  • 大庆市
  • 黑龙江省

  • 牡丹江市
  • 黑龙江省

  • 绥化市
  • 黑龙江省

  • 鸡西市
  • 黑龙江省

  • 鹤岗市
  • 黑龙江省

  • 黑河市
  • 黑龙江省

  • 齐齐哈尔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