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北区,隶属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位于柳州市北部,东部和西南部隔柳江区与郊区柳东乡和柳南区相望,南接城中区,北至郊区长塘乡、白露乡,西滨柳江区,形成北宽南狭的长形带柄斧状布局,呈扇形,依山环水,九曲柳江环东、南、西三面而过,总面积301.2平方千米。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柳北区常住人口为484765人。截至2023年6月,柳北区辖9个街道、3个镇。
建制沿革
隋开皇十一年(591年),析桂林县置
马平县,县治所设于今
柳州市柳北区雀儿山附近“双山”。属象州。
大业元年(605年),撤象州,马平县属桂州。
大业三年(607年),桂州改称始安郡,马平县属之。
唐武德四年(621年),马平县为
昆州(同年改名南昆州)治所。
贞观八年(634年)为柳州治所。马平县城址位于今柳州市城中区东南滨江一带。
南宋咸淳元年(1265年),柳州治所迁柳城县,马平县仍属之。
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马平县属柳州安抚司。十六年(1279年)属柳州路。
明洪武元年(1368年),马平县属柳州府。为府治所,清仍之。
民国元年(1912年),撤
马平县入柳州府。
民国二年(1913年)6月,裁柳州府,复置马平县,属广西
柳江道,为道治所。
民国二十年(1931年)1月1日,马平县改名柳州县。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柳州县属柳州行政监督区并为治所。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4月7日,柳州县改名
柳江县。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柳江县属第四行政督察区并为治所。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第四区改称第二区,柳江仍为区治所。
1949年11月25日,柳江县城解放。12月10日,柳江县城区,即今柳北辖区及部分郊区划归柳州市。城区外18个乡划为
柳江县,属柳州专区。
1950年3月19日,柳江县治迁拉堡圩。今柳北辖区分属柳东、柳西区。7月26日,柳东、柳西区改为第二、第三区,属柳州市第二、第三区,一部分属柳城县鹧鸪江乡。同年下半年,改属第一、三区。
1955年,撤区,建立街道,今柳北辖区分属文惠街道、中南街道和郊区管辖。
1958年9月25日,成立柳北区,管辖新建工业区。
1960年4月,撤销区公所和居民委员会,将城区和郊区合并,组成柳州市辖4个人民公社。雀儿山人民公社成立,下辖白露(钢铁)、长塘(飞跃)和沙塘(超美)等3个分社。今柳北辖区大部分属雀儿山人民公社,一部分属城中人民公社文惠分社、东方红农业分社。
1961年12月,恢复城乡分管。21日,撤销雀儿山公社,将大部分地区并入郊区,小部分并入城中区。
1962年,恢复居民委员会,今柳北辖区部分划归向阳公社所属居委会。次年12月5日,恢复雀儿山公社,辖柳北工业区全部地区。
1968年,柳州市成立
城中区、
鱼峰区、郊区,今柳北辖区分属城中、郊区。
1972年,城中、鱼峰合并为柳州市城区。今柳北辖区分属其中解放公社和雀儿山公社。
1979年9月20日,恢复柳北区。28日,柳北区正式成立。属柳州市。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1980年下辖18个居委会。
1981年,新建跃进路、北雀路、胜利路和火车北站等居委会,辖区居委会增加到27个。
1985年3月,由于城区工作需要,区内设立解放、黄村、胜利、雀儿山4个街道办事处,作为区政府的派出机构,代表区政府行使部分职权,并直接管理辖区内各居民委员会。解放街道办事处主要管辖从八一路至跃进路口、三中路、北站路、白沙路地段的12个城市街道居民委员会,机关驻地八一路36号。黄村街道办事处管辖南从雅儒路铁桥头北至北雀路红碑路口,东至湘桂铁路边,西至柳江地段,下辖8个城市街道居民委员会,机关原驻北雀路7号,后迁至雅儒路清水塘边。胜利街道办事处管辖南起跃进路口,北至柳长公路与湘桂铁路交叉口,西至北雀路中段,东至柳江畔,下辖14个城市街道居民委员会及胜利小区管理委员会,机关驻地胜利小区。雀儿山街道办事处管辖地区南与胜利办事处交界,北至鹧鸪江地段,下辖9个城市街道居民委员会,机关驻地北雀路79号。
1983年1月17日,
柳城县沙埔公社石碑坪片古木、大滩大队划归柳州市,境内的长虹机械厂的职工、家属为城市户口,归柳北区管理;同日,鹿寨县属的洛埠镇划归柳州市,境内的柳江造纸厂的职工、家属为城市户口,亦属柳北区管理,柳北区辖范围按选民所在地逐渐扩大。
1988年5月,成立柳钢居民办事处,自行管理柳州钢铁厂内部9个居民委员会,行政上仍受柳北区人民政府领导。
1990年,共有52个。管辖最远的地方,为屯秋两个居委会,驻地在鹿寨县境内。这种城乡交织并与外县搭界“插花”的现象,是柳北区行政区划和管理上突出的特点。
2012年2月22日,洛埠镇划归鱼峰区。
区划详情
截至2023年6月,柳北区辖9个街道,3个镇:
跃进街道、
柳长街道、
胜利街道、
白露街道、
钢城街道、
雅儒街道、
雀儿山街道、
解放街道、
锦绣街道、
石碑坪镇、
沙塘镇、
长塘镇。区政府驻胜利街道胜利路12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柳北区位于柳州市北部地处中心位置东经109°21'’109,北纬24°19′’24。东部和西南部隔柳江与郊区柳东乡和柳南区相望,南接
城中区,北至郊区长塘乡、
白露乡,西滨柳江,形成北宽南狭的长形带柄斧状布局,总面积301.2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柳北区地形平坦,微有起伏,海拔在海拔85至105米之间,东、西、北三面环山,具有典型的岩溶地貌特征。由于柳江穿流市区及气候、岩性、构造的影响,形成河流阶地地貌、岩溶地貌迭加的天然盆地。
气候特征
柳州区位于南亚热带北缘,大江环绕,地气疏豁,柳北地区受季风环流影响尤为明显。气候特征是夏长冬短。夏季盛行温暖湿润的海洋气团,雨量充沛,冬季盛行寒冷干燥的大陆气团,形成夏湿冬干的气候。
自1964年以来,在沙塘物候观测点进行系统的物候观测,从多年的天气变化和柳北一带的生物现象表明:柳州地区(以柳北为观测点)春季由每年2月7日至4月25日,气温由摄氏11度逐渐升至20.4度,先见毛桃芽膨大,桐油树展叶至苦楝树开花,共历78天。自每年4月末起进入夏季。初夏平均气温20.4度,葡萄开花;仲夏气温平均21度,蚱蝉始鸣;季夏平均气温26度,桂花绽蕊,至每年10月初夏季结束,共为160天。秋季由每年10月3日至12月25日,计为84天,平均气温16.2度,
枇杷出现花蕾,桐油树叶渐次变黄。自12月26日起至第二年2月6日是为冬季,共43天,平均气温11度,苦楝树叶落尽,野草枯黄。
年平均气温摄氏20.5度,一般变化不大,年际前后的气温差异在0.4度左右。最热月份为每年7—8月,月平均气温28.8度,1956年8月7日极端最高气温为42度;最冷月份是每年12月至次年1月间,月平均气温10.3度,1955年1月12日的极端最低气温为零下3.8度。无霜期332天,1975年霜冻严重,全年有霜期连续22天。
自然资源
水资源
柳北区内地下水资源丰富,主要含水段分布标高在50一20米,地下水埋藏2.5—2.2米不等。经计算,地下水储存资源约0.15亿立方米左右,允许开采量9.25万立方米/日,这类地下水属重碳酸钙、镁类型,水温春冬摄氏20一23度,夏秋20一25度,水质良好。
矿产资源
柳北区内的岩层为
沉积岩,地下矿藏多属于沉积矿,如石灰石、白云石矿,分布面积很广。笔架山已探明C1级储量石灰石273万吨,含氧化钙46.9%;白云石153万吨,含氧化镁21.25%。驼背山的石灰石储量21万吨,含氧化钙50%;白云石130万吨,含氧化镁19.9%。
人口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柳北区常住人口为484765人。
柳北区主要民族为
汉族,其中少数民族有
壮族、
侗族、
苗族、
瑶族、回族、
仫佬族等民族。
政治
区委书记:石中华
区人大常委会主任:莫朝晖
区委副书记:覃宝花
区委常委、副区长:李春帆
区委常委:胡卫国、蔡立、钟庆林、陈诚、韦婷婷、池福波、李春帆、周思妍
经济
综述
2021年,柳北区地区生产总值625.74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增长1.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93亿元,增长1.5%;第二产业增加值340.10亿元,下降0.1%;第三产业增加值274.71亿元,增长4.2%。三次产业比例为1.7:54.4:43.9。
2022年,柳北区生产总值577.67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下降7.7%。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0.87亿元,同比增长1.6%;第二产业增加值296.53亿元,同比下降11.6%;第三产业增加值270.27亿元,同比下降3.4%。
2023年,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柳北区生产总值584.24亿元,同比增长4.0%。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0.51 亿元,同比增长1.5%;第二产业增加值 298.5 亿元,同比增长6.9%;第三产业增加值275.24亿元,同比增长 0.8%。
2023年,柳北区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33.9%。柳北区统计口径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33.7%,其中:项目投资同比下降13.3%;房地产投资20.45亿元,同比下降52.8%;建安投资同比下降37.5%。
2023年,柳北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8426元,同比增长4.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035元,同比增长6.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9277元,同比增长 4.0%。
第一产业
柳北区是柳州市农业大区,以香兰农园等一区多园的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区为依托,打造成为柳北区集约用地示范区、特色产业发展示范区的重要载体。柳州市柳北区香兰农园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区以龙头企业带动发展,柳州市龙骧农业有限公司“柑兰泉”柑橘荣获第三批广西农业品牌目录称号、获得广西名牌产品称号,“桔兰泉”完成商标注册,稳步推进农产品品牌建设工作,香兰农园被评为自治区三星级农业核心示范区。石碑坪葡萄、沙塘上垌大米、长塘梳庄香鸡、洛沙食用菌等农产品逐渐形成知名品牌。景江茶花庄园评为广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花果山生态园和君武森林民俗养生休闲景区为广西五星级乡村旅游区。通过实施乡村产业提升行动,初步构建城区特色产业“四区一带”发展整体架构,打造“智慧农业”核心示范区、“螺蛳粉原材料”精品示范区、蔬菜标准化种植示范区、“一村一品”标准化生态种养殖精品示范区以及“产业+非遗+乡村旅游”精品乡村旅游示范带。
柳北区建成自治区级农业示范区1个:柳州市柳北区香兰农园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区;县级农业示范区3个:柳北区绿田成洲现代农业示范区、柳北区香兰泉柑桔产业示范区、柳北区景江花卉苗木示范区。君武森林公园和花果山生态园通过广西五星级森林人家评定,并入选柳州市四星级森林人家,景江茶花庄园和乐和庄园入选柳州市三星级森林人家。
柳北区有农业龙头企业17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广西凤糖生化股份有限公司,自治区级龙头企业1家:柳州三元天爱乳业有限公司。获得“三品一标”企业5家:广西柳州绿达实业有限责任公司、广西柳州桔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柳州市健生种植专业合作社、柳州市北域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柳州龙骧农业有限公司。
2023年,柳北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8.36亿元,按可比价同比增长 1.7%。
第二产业
柳北区是柳州市工业大区,聚集了柳钢集团、柳州宝钢等一批大中型国有企业。柳北区金属深加工及循环利用产业逐渐做大做强,获得工信部废钢铁准入的企业达到7家,拥有广西工业龙头企业2家;汽车机械零部件产业向信息化自动化逐步转型升级,1家汽车零部件企业获广西智能工厂示范企业认定、2家汽车零部件企业获广西数字化车间认定;现代服装产业集聚发展,361度核心供应商广西桂卓体育用品有限公司入驻广西柳州现代服装产业园。截至2024年1月,柳北区有2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家自治区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3家自治区级企业技术中心、12家市级企业企业中心。立足于优越的交通区位优势和较好的工业基础条件,柳北区主要以白露工业园区为重点发展方向,助推城区经济快速发展。工业经济总量、工业园区产值和规模以上企业数量一直位居柳州市各城区前列。
柳北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有钢材深加工业,废弃资源加工业,汽配机加工业,化工及有色金属加工业,电力、燃气生产业,农副食品、饮料制造业,木材加工业,水泥制品业,纺织制造业,矿采选业等10个工业行业。
柳北工业区是自治区级工业园区,于2005年开工建设,批复面积约10400亩,工业用地约7000亩,目前已开发约6778亩。园区区位优势明显,基础设施完善,是柳州市内最早实现蒸汽集中供热的工业园区,内设有标准厂房104万平方米、综合服务空间5000平方米、职工食堂1300平方米。
园区重点发展“1+1+3”产业,即旅游装备制造产业、装配式建筑产业、现代服装产业、金属循环利用及深加工产业、汽车及工程机械零部件加工制造五大产业,金属深加工和循环利用产业园获自治区工信厅评为2022年自治区特色园区。柳北工业园区现已引进了包括361度核心供应商广西桂卓体育用品、白莹科技柳州宝钢、浙江万洋集团、光裕汽车空调、十一冶朝晖、广西建工装配等204家企业,职工约7500人。2个国家级“两创”服务平台,分别是“柳北智造2025”众创空间和白露工业园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为制造业企业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2023年,柳北区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7.0%,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7.1%。其中,柳北区统计口径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2.9%。
2023年,柳北区总专包资质企业建筑业总产值189.78亿元,同比下降11.2%;柳北区统计口径建筑业总产值165.98亿元,同比下降10.7%。其中,建筑工程产值158.32亿元,同比下降10.1%; 安装工程产值5.14亿元,同比下降34.7%。
第三产业
柳北区是柳州市重要的商贸中心和物流基地。地王国际财富中心、地王新天地商业综合体、地王新天地超市、保利商业广场综合体、保利城盛百汇超市、大润发超市、三中路IT数码中心等大型商贸综合体落户柳北。胜利商贸城、北雀建材市场等夜市及“网红”美食店在经营发展过程中“繁荣夜市经济、激发城市活力”社会经济效益逐步显现,各餐饮夜市及“网红”美食店的客流量和营业收入均显著增长。以鹧鸪江钢铁深加工及物流产业园、欧阳岭家居建材供应链产业园及桂中海迅柳北物流基地等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围绕优势行业和特色行业,提升产业集聚水平,发挥产业集群效应,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桂中海迅柳北物流基地项目(二期)包含新红卫家居建材市场,新红卫家居建材市场现有老红卫搬迁安置商户共134户。将柳州新风建材市场,红卫建材和钢材市场的业态腾挪至桂中海迅柳北基地后,推进柳州市建材、钢材专业市场的健康发展,有效推动行业经济,服务柳州市工业立市目标,培养和造就柳州市以专业化、信息化、快捷化为支撑的专业建材、钢材交易集散中心,是整合市场、转型升级的需要。
2023年,柳北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0.41亿元,同比增长0.3%;限额以上批发业商品销售额331.54亿元,同比下降15.8%;限额以上零售业商品销售额19.65亿元,同比下降15.8%:限额以上住宿业营业额2.41亿元,同比增长26.8%;限额以上餐饮业营业额4.35 亿元,同比增长 4.2%。
2023年,柳北区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79.63亿元:同比下降16.7%,其中,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26.84亿元,同比下降16.8%。
交通运输
209国道纵贯柳北区3个镇,连接柳州市北面四县;北外环高速公路与209国道交汇,将南柳、桂柳、
宜柳高速公路连接贯通;
湘桂高铁线穿境而过,形成了国道、高速公路、铁路组成的陆路交通体系。辖区内还有火车北站、白沙客运站、铁路货运站、鹧鸪江码头等交通枢纽站点。
潭中高架桥、
胜利立交桥等大型现代交通建筑也已建成使用。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22年,柳北区学生体质健康率超过国家标准,学生艺术素质测评优良率达90.91%。以示范学校带动区域劳动教育发展,北雀路小学被评为第一批自治区中小学劳动教育示范学校,第三十五中学等9所学校分别被评为柳州市第一、二批劳动教育示范校。
柳北区教育共同体建设结对名单(2024—2026年)
一、区县教育共同体(第一批)
(一)柳北区--鹿寨县教育共同体
2.柳州市滨江小学(本部、总部)--鹿寨县城南第二小学、鹿寨县江口乡中心校
(二)柳北区--柳城县教育共同体
2.柳州市潭中路第二小学(本部、总部)--柳城县文昌小学、柳城县东泉中心小学
二、县域内教育共同体
(一)柳州市第十五中学--柳州市第十一中学
(二)柳州市第三十五中学--柳州市第三十三中学
(三)柳州市第三十九中学--柳州市第三十四中学
(四)柳州市雀儿山路小学--柳州市长塘中心校
(五)柳州市雀儿山路第二小学--柳州市沙塘中心校
(六)柳州市胜利小学--柳州市白露中心校
(七)柳州市北雀路小学--柳州市长塘小学
(八)柳州市锦绣路小学--柳州市三合小学
(九)柳州市北雀路第三小学--柳州市石碑坪中心校
(十)柳州市直机关第二幼儿园--柳州市沙塘镇中心幼儿园
(十一)柳州市胜利小区幼儿园--柳州市长塘镇中心幼儿园
(十二)柳州市滨江幼儿园--柳州市石碑坪镇中心幼儿园
文化事业
截至2021年 3月,柳北区文化场馆(8家):柳州市图书馆、柳钢展览馆、战时农都博物馆、柳钢国企书院、柳北区图书馆、柳北区文化馆、紫荆花书院、阅甫书屋。
医疗卫生
参考资料
历史文化
文物古迹
(一)出土文物
1965年5月, 在今跃进路北端太平塘西北土坡上挖树坑时,出土玉环半块,通体绿锈铜 钱两枚,陶器、瓷器碎片11块,铜钱上铸有“元丰通宝”字样,为北宋墓葬物。
1981年7月3日, 黄村人民公社挖地基时,发现宋墓1处,又出土一批铜钱、陶器、陶罐 等古文物。
(二)古迹
隋代故城
《马平县志·古迹》:“县城。隋开皇十一年(公元591) 析桂林置,属象州。唐始为柳 州郡。在城北双山间”。
《县志·山川》又记:“夹道双山在城北二十里,即柳子厚记中所称背石山也。东山曰 桃竹,西山曰雀儿”。
据此,隋代柳州故城在今柳北区北部雀儿山一带。唐贞观十二年(638) 移治所于今城中 区。隋城废。
点将台
宋皇祐元年(1049)侬智高反宋,马平壮、苗人民响应,占柳城。宋朝廷派军由柳州反攻, 进行镇压。传狄青犒军于城北,筑点将台。
《马平县志·古迹》:“将台在城北,旧传宋狄青征侬智高时所筑”。1984年,由黄村 四队用推土机推平,在其址新建居民房。
破城门
在今雅儒路中段,红波电器厂附近,于明洪武四年(1371)始建城门,天启三年(1623)十 二月十六日重修栅楼。嘉靖二十四年(1545)总制张岳奏请增筑外罗城,二十五年(1546)知府 王三接董其事,次年竣工,外城首尾皆际江,城门上设谯楼作瞭望敌情之用,东名“宾曦”、 正北名“拱辰”、西名“留照”,通称“西谯门”。《柳州市古代城郭图》记载:西门城楼 外的外城城楼叫“西谯楼”。明末城圯,西谯门尚余残址,俗称“破城门”。
城门为半圆拱形, 残余城墙高约4.8米,临江一面另筑有短墙,墙外陡坡直插江畔,极 为险峻。城外掘有宽2米、深3米的壕沟;沿城直至炮台河,后经填平,成为菜地。
抗日战争前,城门上筑有碉堡1座。柳江县参议员陈培椿题书“儒安碉楼”4字。门洞内 壁嵌有《重修关圣殿碑记》1块。
1964年8月31日, 因修马路将破城门拆除。柳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在旧址上立有短碑, 记述此门修建及拆除时间。碑在红波电器厂西侧10余米处的大路边。
待苏楼 道光三十年(1850) 重修柳州外城,沿明代张岳、王三接所筑旧基,浚壕为垒,并在3座谯门 上依样建楼, 拱辰门尤为雄伟壮观。知府哈问梅题额“待苏”2字,是仿宋代州守许申在府 署后所建“待苏楼”取名,用唐诗人杜甫“春生南国瘴,气待北风苏”的诗句含意。柳州名 人王拯作《待苏楼记》云:“(许申)楼久不存,而今拱辰在城北方,哈公以许楼名之,良有 以也。” 此楼后毁无存,门亦残破。
红 碑
又称双块碑, 原在今北雀路民族歌舞团驻地内。1952年8月拆除,碑已不知去向。传为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树立,乃马平与柳城两县界碑。
更新亭
在今北站路与解放北路交叉口处,旧有外罗城拱辰门,因已残破,民国3年(1914) 由陈 炳焜出资改建成两层方亭,有4个圆形门相通,亭上为楼。亭额“更新亭”3字,署“陆军中 将陈炳焜识并书”。
此亭是出柳州北门往外县的要道口,行人多在此歇脚,类似古代送别的长亭,悬有联云: “门当锁钥重关外,人访元和刺史来”。
1962年扩修北站路,将亭拆除。
(三)古 庙
六祖庵
柳州旧有5庵6寺之说,六祖庵为“5庵”之一。旧址在今雅儒小学内。
1926年至1927年间,这里曾为农民协会及农民夜校所在地。
解放后,六祖庵的神殿犹在,1979年修建雅儒小学教学大楼时,将殿拆掉,殿内神像移 往西来寺,现仅存庵柱石础4件。
贤良祠
据地方老人指点,祠在今雅儒路第三居委会辖内,近柳江畔。明代袁袟曾有《谒贤良祠》 诗云:“高树临流水,空庭淡夕阳”。
《马平县志·坛庙》记载:“贤良祠在城西,祀唐柳州司户刘蕡。宋·州守许申奏建, 赐额。后废。明永乐间,佥事刘长吾重建。”
花婆庙
又称花王庙,旧址在今黄村小学内。
清末民初,此庙尚存正殿、偏殿。正殿供花婆(花王) 泥塑神像3尊,每年农历三月初三 日为庙会,四乡求子与还愿者络绎于途。凡妇人生子还愿,各携红蛋来庙里,分赠僧俗等众, 如生女即分赠包子,每人1个。四十年代初,庙会始停办。
抗战时期,黄村乡公所曾设在庙内。现存旧庙大梁垫石3块。
回龙庙
庙在柳北回龙岭东侧,原是当地渔民所建,占地10余平方米,供祀雷王、花婆、三圣神 位,长塘、香兰等地村民多到此庙烧香求神。
据地方老人说:过去每年端午节划龙船后,村民即将船上安装的龙头、龙尾存放于庙内, 至次年端午再取出装置龙船,龙船划向河中,要先在庙前河面上回旋1次,故名回龙。 今庙已毁,遗址犹存。
此外,柳北区内,旧日尚有太阳庙(在今油脂厂码头) 、雷王庙(在今北雀路柳州啤酒总 厂处)和三界庙(在今柳州航道工区),均已圯废或改建,遗迹无存。
(四)古墓
郭乐师墓
唐·元和十二年(817) ,筝乐师郭无名流寓柳州,病死,葬城北郊。柳宗元作墓志,墓 址失考。
孙家大坟 俗称“三座坟”,在今跃进路柳州床单厂第五栋楼前。明·天顺七年(1463)赠都指挥使孙彬 葬于此。主坟高2.8米,孙氏子孙随葬其侧,坟略小。主碑高1.5米,文为“大明赠骠骑将军 都指挥使孙公讳彬墓”。墓于修建跃进路时削平。
龙文明墓
龙文明,明末人,累官至太仆少卿,守柳州。清顺治八年(1651),清兵攻柳州,城破后, 拒降被杀,其妻逃匿深谷中,闻凶耗,奋身堕崖亦死。附郭居民收其夫妇遗骸,葬于雀儿山 下。1953年,建苗圃时将墓削平。原有墓碑,失。
欧阳永裿墓
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十二月,通议大夫、江西提刑按察使欧阳永裿卒于任所,次年, 奉柩归葬于雀儿山下。今墓已毁,坑穴犹存。
欧阳永裿,柳州人。历官数省,前后40年,政绩文德,极为时人推崇。著有《政学集》、 《罗池欧阳氏族谱》等。临终前,嘱其后人不要显贵为他写墓铭。《神道碑》称赞他“如昔 六一,孤学奋兴,功存于世,德延于后,碑今已失。
凤凰岭陈氏祖茔
鹧鸪江凤凰岭东有陈姓古墓多处。碑文古朴,最早为明天启二年(1622)十二月初九日立。 文曰:“封安人游氏陈祖妣墓”。碑两侧刻有花纹,底座有云头图案,刻工精致。经考是民 国初年广西护军使陈炳焜的祖茔。
1983年1月,在柳化施工中,又发现明墓1座,时间稍后于陈氏祖茔。
风景名胜
荣誉称号
2021年12月,入选拟推荐命名第五批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
2022年4月,入选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先行创建县(市、区、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