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家寨乡,隶属于山西省阳泉市盂县,地处盂县北部,东与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为邻,南与上社镇接壤,西与西潘乡相连,北与忻州市五台县毗邻,乡人民政府距盂县城70千米,行政区域面积244.09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梁家寨乡户籍人口为10379人。
历史沿革
1949年,属盂县四区。
1958年,属英雄公社。
1959年,设立御枣口公社。
1983年9月,御枣口公社更名梁家寨公社。
1984年2月,梁家寨公社改梁家寨乡。
1987年,撤销挠狮村民委员会。
2000年12月,北峪口乡并入梁家寨乡,撤销中岔口、大粜、桃园、土泉、宽坪、土岭、罗汉堂、山羊崖、君オ、川房、红崖掌11个村民委员会,增设北峪口、活川口、檀山沟、檀山坪、邢家庄、王只、石家塔、闫家庄、黄树岩、青家岔、对王只、双枣铺、吉古堂、赵家岔14个村民委员会。
2021年4月15日,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阳泉市乡级行政区划调整的批复(晋政函〔2021〕30号):将原
下社乡的庄里、七东、王家滩3个村委会划归梁家寨乡管辖。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1961年,辖梁家寨、御枣口、沙湖滩、张家坪、豹川、大崔家庄、灯花、猫铺、独自口、鏊头、蔡家坪、滴流磴、小崔家庄、椿树底、长一铺、骆驼道、中岔口、大求、桃园、土泉、宽坪、土岭、罗汉堂、山羊崖、君オ、川房、红崖掌、挠狮28生产大队。
1984年2月,梁家寨乡辖28个村民委员会。
1987年,梁家寨乡辖27个村民委员会。
2011年末,辖梁家寨、御枣口、沙湖滩、张家坪、豹川、大崔家庄、灯花、猫铺、独自口、整头、蔡家坪、滴流磴、小崔家庄、椿树底、长一铺、骆驼道、北峪口、活川口、檀山沟、檀山坪、邢家庄、王只、石家塔、阎家庄、黄树岩、青家岔、对王只、双枣铺、吉古堂、赵家岔30个村民委员会。
2000年末,梁家寨乡辖30个行政村。
区划详情
截至2021年10月31日,梁家寨乡辖17个行政村:御枣口村、梁家寨村、沙湖滩村、豹川村、大崔家庄村、蔡家坪村、流磴村、椿树底村、活川口村、石家塔村、闫家庄村、北峪口村、黄树岩村、独自口村、王家滩村、庄里村、七东村;乡人民政府驻大崔家庄村。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梁家寨乡地处
盂县北部,东与河北省
石家庄市平山县为邻,南与
上社镇接壤,西与
西潘乡相连,北与
忻州市五台县毗邻,乡人民政府距盂县城70千米,行政区域面积244.09平方千米。
水文
梁家寨乡境内河道属海河流。主要河道有滹沱河1条,从西至东流经境内梁家寨、北峪口、阎家庄等村,长23千米。
自然资源
梁家寨乡境内已探明地下矿藏有花岗岩石棉、长石、石英石、铜、铁等。其他自然资源有地热资源。
2011年,梁家寨乡农业耕地面积12210亩,森林面积7000亩,有林地面积20000亩,林木覆盖率20%。
人口
截至2011年末,梁家寨乡辖区总人口10766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2100人,城镇化率19.5%。另有流动人口462人。总人口中,男性5574人,占51.8%;女性5192人,占48.2%。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达10756人,占99.91%;有满、黎等4个少数民族,共10人,占0.09%。2011年,梁家寨乡人口出生率7.9‰,人口死亡率8.2‰,人口自然增长率-0.3‰。
截至2019年末,梁家寨乡户籍人口为10379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梁家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4557元。
截至2019年末,梁家寨乡有工业企业13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25个。
农业
2011年,梁家寨乡农业总产值6000万元,比上年增长3%。粮食作物以玉米为主。生产粮食2500.3吨。主要经济作物有油料作物、蔬菜等。
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牛、羊、家禽、獭兔为主。生产肉类232.2吨;畜牧业总产值400万元。
水果种植面积800亩,产量233吨,主要品种是核桃、花椒、柿子、黑枣。
2011年,梁家寨乡有大型农业机械50台(辆)。
工业
2011年,梁家寨乡工业总产值达到1.1亿元,比上年增长0.5%;工业增加值占全镇地区生产总值的20.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家,职工371人,实现工业增加值500万元,比上年增长2.3%。
商贸
截至2011年末,梁家寨乡有商业网点94个,职工190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3000万元,比上年增长3.4%;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370万元,比上年增长0.4%。
邮电业
2011年,梁家寨乡邮政业务收入5万元,全年电信业务收入420万元。
交通运输
梁家寨乡境内有铁路神黄线、天黎高速公路、S214省道、S345省道等过境。县乡级公路7条,总长65千米。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至2011年末,梁家寨乡有幼儿园2所,在园幼儿59人,专任教师5人;小学6所,在校生1287人,专任教师48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7348人,专任教师33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
科学技术
截至2011年末,梁家寨乡有各类科技人才540人,其中专业技术人才76人,经营管理人才320人,技能人才48人,农村实用人才96人。
文体事业
截至2011年末,梁家寨乡有各类文化艺术表演团体1个,文化站1个,农家书屋31个。文化行业从业人员33人。
截至2011年末,梁家寨乡100%的村安装了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40%。
医疗卫生
截至2011年末,梁家寨乡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30个,其中卫生院1所;病床19张,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1.8张。专业卫生人员40人,平均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3.7人。2011年,梁家寨乡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28400人次,出院病人200人次。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100%,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69%,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9600人,参合率93%。
社会保障
2011年,梁家寨乡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400户,人数656人,支出202万元,比上年增长10%;城市医疗救助2人次,支出7000元,比上年增长1%。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451户,人数805人,支出73万元,比上年增长13%;农村五保集中供养72人,支出30.24万元,比上年增长908%;农村五保分散供养246人,支出66.42万元,比上年增长4.7%;农村医疗救助198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235人次,共支出86800元,比上年增长40%;农村临时救济52人次,支出30000元,比上年增长20%。自然灾害受灾人口1050人,农作物受灾面积1060亩,倒塌房屋21间,直接经济损失25万元,救灾支出15万元,比上年增长15%。
邮政电信
截至2011年末,梁家寨乡有邮政网点1个,投递路线单程总长度102千米,投递点104个,乡村通邮率100%;征订报纸14万份、期刊4800册。固定电话用户1206户,移动电话用户7000户。
风景名胜
梁家寨温泉疗养院
阳泉市梁家寨温泉疗养院是阳泉市县级旅游服务单位。地处太行山西麓的滹沱河畔,处于旅游热线的中转站,东到党中央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50千米,南距因藏匿赵氏孤儿闻名遐迩的“藏山祠”40千米,西离“阎锡山故居”河边70千米,北去
四大佛教名山之一的“五台山”110千米。这里的神泉自然天成,是山西省五大温泉景区之一,属氡泉和硅酸盐泉的复合泉,泉水温度53度,含有钙、镁等多种矿物质和氡、铀、镭等多种放射性元素,是医疗热矿泉水。
龙堂瀑布
龙堂瀑布在距山西省盂县东北87千米处,梁家寨乡赵家岔村东北4千米的龙堂村。这里山岭绵亘,崇岩叠障,瀑布源头为山西五台县、盂县和河北省平山县三县的交界处。约莫2千米即到达瀑布边缘——黑龙池,水从高24.5米的黑龙池进入大龙池。水出池平流12米,即泻入二龙池,高1.5米,此二池皆呈半圆形。水出二龙池再平流10米,泻入三龙池,高32米。此池呈坛形,口小腹大。溢出之水下流约7米,到山脚下积成一个大水滩,顺峪流去。
古村落—大汖村
大汖村位于山西省盂县梁家寨乡深山沟谷中一个古老宁静的古村落——大汖(字典读pìn去声,当地人读chăng)村,该村有着500多年的历史,是迄今盂县现存最古老的村落。
大汖村独特风格的“立体交融式”乡土建筑完整地保留了古老的盂县传统和民俗风情,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山地的完美和谐。在大汖村依山而建的古民居,被当地人戏谑的称为“盂县深山里的布达拉宫”,村里房屋大多是黄黏土与石头
混合材料建筑,有的还是二层楼房结构,其特点是经济实惠、冬暖夏凉、造型美观,家家户户由弯曲和深浅不一的小巷相连。
抗日战争时期,大汖村发生惨案,300多名日军包围大汖村,杀死无辜村民18人,烧毁民房170余间,如今都能在这里找到实物和印记。
滹沱河原生态漂流
滹沱河原生态漂流位于山西盂县北60千米梁家寨乡的滹沱河生态旅游经济区,沿途原生态植被茂密,被誉为华北最大的天然氧吧。漂流区起点汉代御码头,终点滹沱河温泉度假村,途经九曲十二景,全长10千米。两岸芦苇丛生,河中水鸟云集,静水面波光霓丽,激流区惊险刺激,是华北地区河道最长、最具特点的漂流娱乐项目。滹沱河生态旅游区处于盂县藏山、五台山、大寨、河北西柏坡等景区的中线地段,与滹沱河温泉度假村浑然一体。
御码头、洋马山、彭真渠、龙潭湾、水往北流、江心岛、跳水崖、释迦寺、薛平贵庙、王三姐寒窑、鸿雁岭、温泉景区等自然、人文景点,由此构成了滹沱河漂流的九曲十二景。
御码头服务区建在老坟湾的古御码头。漂流的入水码头是以景区模式建设的,既是漂流入水处,又是汉代御码头景点。该码头建于西汉末年,王莽篡位,刘秀复汉,兵败滹沱河,筑码头渡过滹沱河,逃过一劫,成就了东汉伟业。在此处留有码头一座,老百姓称为御码头,后来老百姓借此码头摆渡近两千年,直到20世纪70年代初,现代公路建成,摆渡码头才废弃。
利用御码头旧址,新建漂流码头,一方面是滹沱河漂流项目的需要,更重要的是恢复建设古迹的需要,该码头重塑4.2米石碑一座,正面书有“御码头”隶书大字,背面书有“御码头记”碑文一篇:“滹沱河,出并州东两百里,两山一谷,波光霓丽,野芳幽香,民风淳朴。仰止之高,观止之远,仇犹之境。汉莽逆,秀举义,兵溃河右,筑桥于左,成汉业。百姓谓之御码头,两千余载矣。路兴,乃废。丙戌年暮春,并州诸士谋乡之事,顾者策出其右,逢盛世,复建之。图他乡之客,兴百姓之业,乃有今势。希文感忧乐之叹,吾得同道之幸,微斯人,吾谁与归哉。”碑文简洁明快地记载了御码头的来历和重建码头的过程。
洋马山是滹沱河漂流区的最高峰,滹沱河围绕着山脚形成了10多千米的急流险滩、曲径河川、静水湖面、河中小岛。山顶上曾经建有日本侵华的炮楼,在这里日军留下了罪恶的侵华罪证,洋马山也是滹沱河儿女抗日的见证。
彭真渠位于滹沱河北岸,蜿蜒于整个漂流区。该渠依山而凿,原是一条全长不过2.5千米的羊肠小渠,由蔡家坪、鳌头、独自口三村合修于清朝嘉庆年间。民国三十年(1941年),时任中央晋察冀分局书记的彭真同志关心群众疾苦,亲自批准并拨给梁家寨等六村小米3000斤,资助扩建。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5月,彭真渠竣工,从蔡家坪到沙湖滩村,全长12.5千米,全线通水,灌溉农田48平方千米,解决了数万人的生活饮水问题。1963年,延伸到寺平安村。为表达当地群众对彭真同志和边区政府的感激之情,经抗日民主政府批准,将该渠命名为“彭真渠”。1987年盂县政府将“彭真渠”确定为县级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渠不仅是
抗日战争时期盂县境内最大的水利工程,而且是向广大人民群众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教材。
龙潭湾是景区中急流、静水面、江心岛组合而成的一处胜景。因潭中有白龙守候滹沱河,造福当地百姓而得名。此处崖高、山险、水流缓、急交错,周围景致迷人。滹沱河从此潭转弯急流而下,形成了漂流区最具观赏、体验价值的河段之一。
漂流区有江心岛两处,大岛1.2平方千米,小岛0.8平方千米。漂流围绕小岛形成入口分叉的环形漂流河道,具群漂活动的娱乐竞争乐趣。岛上建设凉亭、帐篷、烧烤、篝火等娱乐项目后,将形成两处夜间娱乐的极佳去处。
绕过龙潭湾、江心岛,急流之下进入又一个险滩急流。此处河道因山势而形成滹沱河整个河段唯一的从南向北流的“水往北流”景观。千百年来,在百姓中流传着这样的传说:滹沱河沿岸古往今来出了无数名流义士,发生过很多可歌可泣的真实故事,梁家寨的梁阁老、鸿雁岭的薛平贵、石牛的韩进士等等,刘秀渡河成霸业,崔、梁、韩姓明初移民此地以来人丁兴旺,都是因为滹沱河在这里“水往北流”。
跳水崖位居大崔家庄的老西窝河段,是滹沱河漂流的下码头游客出水处。跳水崖高处10米,低处3米。围绕跳水崖将建一座
10米跳台、一座三米跳台,并建设跳水服务区,形成景区跳水娱乐区。
鸿雁岭是当年薛平贵、王宝钏鸿雁传书的地方,岭的对面有王宝钏寒窑旧址,大崔家庄拟建薛平贵庙。围绕鸿雁岭形成薛平贵、王宝钏爱情故事的观赏景点,丰富漂流区的游乐内容。
释迦寺是
五台山南山寺的下院,始建于唐。现存唐代建筑3间,宋代建筑6间,明代建筑14间,正殿的
明代壁画具艺术价值。
温泉度假风景区是滹沱河流域最具价值的景区。
薛平贵与王宝钏的爱情故事,在滹沱河沿岸流传甚广,《算粮》是对这一段爱情故事的精彩演绎,他们的爱情故事就发生在鸿雁岭,鸿雁岭的对面王子村
地方特产
梁家寨乡地方特产有核桃、花椒、柿子、黑枣、芸豆、竹柳、大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