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治平

法学家;浙江大学人文高等研究院中西书院、光华法学院双聘全职兼任教授

梁治平,男,1959年生于湖北孝感。我国著名法学家,被誉为“法律文化论的开创者”。

人物简介
梁治平先生是我国著名法学家西南政法大学法学学士,中国人民大学法学硕士。曾执教于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现任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文化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法律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上海法律与经济研究所所长,中国政法大学兼职教授。主要学术兴趣在比较法律史、法律文化、法律与社会等方面。倡导跨学科研究,注重方法论,置法律现象于更广阔的历史、社会和文化背景中来理解,致力于开拓新的研究空间和话语空间;既关注社会问题,又不放弃学术立场,竭力倡行、张扬和实践理性原则,力图促成全社会理性精神的健康成长;坚持思想自由学术独立,并视之为保持知识分子独立人格基本原则。梁治平教授代表作:《清代习惯法:社会与国家》、《寻求自然秩序中的和谐: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研究》、《法辨》、《法律的文化解释》(主编),其中《法辨:中国法的过去、现在与未来》近日被评为“1978-2014影响中国法治图书奖”。
人物经历
1959年,生于湖北孝感
1975年7月-1978年9月,工人。
1978年9月-1982年7月,西南政法学院法律系本科。
1982年9月-1985年7月,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外国法制史专业研究生。
1984年,加入“文化:中国与世界”丛书编委会,该编委会由甘阳任主编,苏国勋、刘小枫任副主编,成员还包括有王炜、王炎、赵越胜周国平陈嘉映陈平原陈来等。
1985年7月-1993年6月,执教于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
1986年-1988年,为《读书》杂志撰写专栏文章。
1988年9月-1989年1月,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纽约),访问学者。
1989年2月-1989年4月,哈佛大学法学院,访问学者。
1992年9月12-14日,赴哈佛大学东亚系作研讨会报告“文化中国:诠释与沟通”(Culture China: Interpretation and Communication)。
1993年6月-1998年9月,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文化研究所专职研究,并任该所研究员。
1995年12月,赴香港大学法学院香港中文大学行政法学系中国法课题组访问并讲演。
1995年-1998年,创办并主持法律文化研究中心,任该中心主任;在北京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民族学研究所等机构轮流组织学术研讨会、国际学术会议(清华大学)、系列讲演(政法大学)。
1996年,《清代习惯法:社会与国家》,中国政法大学版,1996。
1996年2月,赴澳门作大会报告“走向法律全球村?非西方文化背景下的西方法”(Towards a Legal Global Village? Western Law in Non Western Cultural Contexts)。
1996年10月9-11日,赴日本东京京都作大会报告“第4次神户讲座暨第1届亚洲法理学研讨会:变化世界中的法律:亚洲的抉择”(The Fourth Kobe Lecture being The First Asia Symposium in Jurisprudence:“Law in Changing World: Asian Alternatives”);13日,赴日本九州大学法学部讲演。
1996年-2002年,与贺卫方主编“宪政译丛”,11种,北京三联版。详见下文“作品提要”。
1996年开始,主编“法律文化研究中心文丛”,已出10余种,中国政法大学版。详见下文“作品提要”。
1997年,《梁治平自选集》,广西师范大学版,1997。
法律解释问题》(编),法律版,1997。
《超验正义:宪政的宗教之维》(校),北京三联版,1997。
1997年11月13日,赴葡萄牙里斯本独立大学(Universidade Autonoma de Lisboa)作讲演会报告“中国法律发展趋势”(Trends of evolution of Law in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15日,赴西班牙巴塞罗那独立大学(Universitat Autonoma de Barcelona)作同一主题的讲演会报告。
1997年-1998年,编“法律文化研究中心通讯” (《法学》杂志);为《南方周末》报撰写专栏文章。
1998年,《明清时期的民事审判与民间契约》(合编),法律版,1998。
书斋与社会之间》,法律版,1998;第二版,2002。
1998年4月,法国高等社会科学研究院(EHESS),访问教授。8日,14日,25日,在该院中国中心讲演。
1998年6月14-17日,赴北京作研讨会报告“儒学论人性与人类尊严”(Confucianism on Human Nature and Human Dignity)。
1998年7月10日,赴意大利Salerno-Ravello作大会报告“法的概念与人权:东西方比较”(Concept of Law and Human Rights:Comparison Between East and West)。
1998年9月-1999年6月,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纽约),访问学者。1998年10月1日,在该院中国法律研究中心与张伟仁教授对话并撰文“中国法律传统与法律文化:与张伟仁教授对话”[Conversation on China's Legal Tradition and Legal Culture (with Professor Chang Weijen)]。
1999年,《大自然的权利》(校),青岛版,1999。
1999年3月-10月,赴美数所高校巡回讲学。3月23日,赴哥伦比亚大学(纽约)法学院中国法研究中心讲演;3月27-28日,赴哈佛大学法学院东亚法律研究中心作大会报告“当代中国法律发展”(Conference on Contemporary Chinese Legal Development);4月13日,再赴哥伦比亚大学(纽约)法学院中国法研究中心讲演;4月30日,赴哥伦比亚大学(纽约)国际关系学院作研讨会报告“当代中国宪政主义研讨会”(Symposium on the Constitutionalism in Contemporary China);5月10日,赴加州大学洛杉玑校区中国研究中心讲演;8月8-22日,赴加利福尼亚州Santa Cruz,受邀参加“技术与人类发展研讨会”(Workshop on Technology and Human Development);9月21日赴耶鲁大学法学院作课堂讲演“中国法”(Chinese Law);10月18日,赴纽约大学法学院作大会报告“中国法律与发展50年”(Timothy A.Gelatt Dialogue on Law and Development in Asia:“50 Years of Law and Development in China”)。
1999年10月-2000年7月,高等研究院社会科学部(美国,普林斯顿),研究员。1999年10月21日,在该部作“午餐讲演会”;1999年11月16日,在普林斯顿大学政治学院(Woodrew Wilson School)作课堂讲演“中国政治”(Chinese Politics);1999年12月1日,在高等研究院社会科学部的人权研讨会上作主题报告;2000年2月24日,赴华盛顿大学(美国,西雅图)东亚系讲演;2000年3月27日,赴哥伦比亚大学(纽约)法学院中国法研究中心讲演;2000年4月12日,在普林斯顿大学东亚研究系讲演;2000年4月20日,赴Rowan大学(新泽西州)法律系讲演;2000年5月22日,赴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会议报告“中国宪政的本土根源”(The Indigenous Roots of Chinese Constitutionalism)。
2000年9月-2001年6月,哈佛大学法学院,访问学者;2000年10月26-28日,赴意大利佛罗伦萨作大会报告“法典:世纪末的反思”(Codes: A Reflection at the End of the Millennium);2000年10月30日,赴纽约大学法学院,受邀出席 “中国法的现代化”(The Modernization of Law in China)研讨会;2000年11月9日,在哈佛大学法学院作课堂讲演“法律在中国社会中的作用”(Role of Law in Chinese Society);2001年3月1日,在哈佛大学法学院讲演(Ritholz讲座)。
2002年2月-5月,香港大学法学院,访问学者。
2002年4月1-4日,赴香港城市大学作论文报告“社会网络市民社会国际会议”(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ocial Networks and Civil Society)。
2002年5月13日,赴香港大学东亚研究中心暨香港大学法学院作学术报告“一港两制新界的土地、人民与法律”。
2002年5月18-19日,赴北京清华大学法学院,应邀评议“德沃金教授法律哲学研讨会”。
2002年7月,与吴敬琏、江平等成立上海法律与经济研究所,任该所所长。
2002年-2003年,赴美参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制订《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而召开的多次政府间专家会议。
2003年11月28-30日,在上海法律与经济研究所主持“国家、市场、社会:当代中国的法律与发展”学术研讨会。
2004年开始,《洪范评论》(杂志执行主编),中国政法大学版,详见下文“著、编、译”。
2005年10-11月,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访问学者。
2006年7月22日,赴北京作为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合聚讲坛”第二讲主讲嘉宾发表讲演。
2021年,任浙江大学人文高等研究院中西书院、光华法学院双聘全职兼任教授。
出版图书
人物成就
学术活动
主要学术兴趣在比较法律史、法律文化、法律与社会等方面。倡导跨学科研究(法学、经济学、政治学、人类学、社会学、历史学等),注重方法论,置法律现象于更广阔的历史、社会和文化背景中来理解,致力于开拓新的研究空间和话语空间;既关注社会问题,又不放弃学术立场,竭力倡行、张扬和实践理性原则,力图促成全社会理性精神的健康成长;坚持思想自由与学术独立,并视之为保持知识分子独立人格的基本原则。
过去十数年间曾在海内外参与过各种学术活动,包括赴多家学术机构(如北京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哈佛大学、纽约哥伦比亚大学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社会科学部、法国高等社会科学研究院、日本九州大学)访学;出任多家学术机构(如国学研究所、北京大学人类学与民俗学研究中心、天则经济研究所、中国政法大学)的特聘研究人员;主持“宪政译丛”(1996-2002)、“法律文化研究文丛”(1996年--)、《洪范评论》杂志(2004年至2015年);担任多种学术刊物和丛书(如“文化:中国与世界”系列丛书、“外国法学名著译丛”、“民国法律丛书”、“美国法律文库”、“中国学术”)的编委。
现任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文化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法律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上海法律与经济研究所所长,中国政法大学兼职教授。正在从事和参与的学术研究包括中国当代法治研究,法律多元主义,《中国文化》和《世界汉学》的编辑(中国文化研究所),“西部人文资源数据库”项目(中国文化研究所)。
学术作品
书刊
《新波斯人信札:变化中的法观念》(主笔),贵州人民版,1988;第二版,法制版,2000
《观察者》,浙江文艺版,1991
法律与宗教》(译),北京三联版,1991;第二版,中国政法大学版,2003
《寻求自然秩序中的和谐: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研究》,上海人民版,1991;第二版,中国政法大学版,1997
《法辨:中国法的过去、现在与未来》,贵州人民版,1992;第二版,中国政法大学版,2002
法意与人情》,海天版,1992 ;第二版,中国法制版,2004
中华帝国的法律》(校),江苏人民版,1993
法律的文化解释》(编),北京三联版,1994;第二版,1998
《梁治平自选集》,广西师范大学版,1997
法律解释问题》(编),法律版,1997
《超验正义:宪政的宗教之维》(校),北京三联版,1997
《法律文化研究中心通讯》(编),见《法学》杂志,1997-1998
明清时期的民事审判与民间契约》(参编),法律版,1998
书斋与社会之间》,法律版,1998;第二版,2002
大自然的权利》(校),青岛版,1999
《法治在中国:制度、话语与实践——艾德华教授荣休纪念文集》(编),中国政法大学版,2002
在边缘处思考》,法律版,2003
国家、市场、社会:当代中国的法律与发展》(编),中国政法大学版,2006
“宪政译丛”(与贺卫方主编),北京三联版,1996年-2002年,共11种,包括:
[美]Henkin, Louis:《宪政?民主?对外事务》,邓正来译,1996
[美]Corwin, Edward Samuel:《美国宪法的“高级法”背景》,强世功译,1996
[美]Henkin, Louis、[美]Rosenthal, Albert J.(编):《宪政与权利:美国宪法的域外影响》,郑戈等译,1996
[英]Hayek, Friedrich August von:《自由秩序原理》(上、下),邓正来译,1997
[英]Vile, M.J.C.(编):《宪政与分权》,苏力译,1997
[美]Elkin, Stephen L.、[美]Soltan,Karol Edward(编):《新宪政论:为美好的社会设计政治制度》,周叶谦译,1997
[美]Friedrich, Carl Joachim(编):《超验正义:宪政的宗教之维》,周勇、王丽芝译,1997
[美]Elster, Jon、[挪]Slagstad,Rune(编):《宪政与民主:理性与社会变迁研究》,潘勤、谢鹏程译,1997
[英] Jennings, Ivor, Sir(编):《法与宪法》,龚祥瑞、侯健译,1997
[美]Thompson, Kenneth W.(编):《宪法的政治理论》,张志铭译,1997
[美]Rosenbaum, Alan S.(编):《宪政的哲学之维》,郑戈刘茂林译,2001
法律文化研究中心文丛”(主编),中国政法大学版,1996年开始,已出10余种,包括:
梁治平:《清代习惯法》,1996
苏力:《法治及其本土资源》,1996,2004
梁治平:《寻求自然秩序中的和谐: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研究》,1997,2002
王铭铭、[英]王斯福(Feuchtwang, Stephan)(编):《乡土社会的秩序、公正与权威》,1997
贺卫方(编):《中国法律教育之路》,1997
[日]千叶正士:《法律多元:从日本法律文化迈向一般理论》,强世功等译,1997
[萄]叶士朋:《欧洲法学史导论》,1998
郭成伟、田涛(点校整理):《明清公牍秘本五种》,1999
[英]S·斯普林克尔:《清代法制导论:从社会学角度加以分析》,张守东译,2000
林端:《儒家伦理与法律文化——社会学观点的探索》,2002
梁治平:《法辨:中国法的过去、现在与未来》,2002
梁治平(编):《法治在中国 制度、话语与实践——艾德华教授荣休纪念文集》,2002
陈弘毅:《法理学的世界》,2003
强世功:《法制与治理——国家转型中的法律》,2003
[美]伯尔曼(Berman, Hareld J.):《法律与宗教》,梁治平译,2003
[奥地利]田默迪 (Christian, Matthias) :《东西方之间的法律哲学——吴经熊早期法律哲学思想之比较研究》,2004
何美欢:《论当代中国普通法教育》(2005);
徐昕:《论私力救济》(2005);
洪范评论》杂志(执行主编),中国政法大学版,2004年至2015年,已出数辑,包括:
第一卷,第一辑主题:法律与发展,2004-12
第二卷,第一辑主题:个案监督与司法公正,2005-3
第二卷,第二辑主题:行政许可法,2005-9
第二卷,第三辑主题:监管与改革,2005-12
第三卷:第一辑主题:商会与商会法,2006-3
《清代习惯法:社会与国家》,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礼教与法律:法律移植时代的文化冲突》,上海书店,2013;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法律史的视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法律何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法律后面的故事》,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法律出版社再版,2020
《为政:中国古代的致治之道》,三联书店,2020
《观与思:我的学术旨趣与经历》,当代世界出版社,2020
《论法治与德治》,九州出版社,2020
文章(中文)
曾在《读书》、《中国社会科学》、《政治学研究》、《瞭望》、《比较法研究》、《法律科学》、《中国文化》、《中国社会科学季刊》、《中国书评》、《东方》、《学人》、《学术思想评论》、《散文与人》、《书林》、《博览群书》、《光明日报》、《文汇读书周报》、《中华读书报》、《中国图书商报》、《南方周末》、《文汇报》、《万象》、《新京报》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及文章多篇,并曾为《读书》(1986-1988)、《瞭望》周刊(1990-1991)、《文史知识》(1990-1991)和《南方周末》(1997-1998)撰写专栏文章。其中部分篇幅较大的文章有:
“法‘辨’”,《中国社会科学》,1986年第4期
“泛论国家的经济职能”,《走向未来》1986年第3期
“说治”,《文化:中国与世界》第3辑
“家与国”,《政治学研究》1989年第1期
“海瑞与柯克”,《思想家》创刊号,1989
自然法与法自然”,《中国社会科学》1989年第2期
“中国法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一个文化的检讨”,《比较法研究
“英国普通法中的罗马法因素”,《学人》1991年第1期
“英国判例法”,《法律科学》1991第1期
“罗马名人祠”,《读书》1991年第11期
“查士丁尼和他的法典”,《读书》1992年第2期
“法律之文化观”,《读书》1992年第5期
“罗马法律中的希腊哲学”,《读书》1992年第6期
“现代化的代价”,《二十一世纪》1992年12月号
“失范中的法律”,《东方》1993年第1期
“法不等于法律”,《读书》1993年第8期
法律实证主义在中国”,《中国文化》第8期,1993
“法律的文化解释”,《中国社会科学季刊》第4期,1993
“寻求建立中国的法律学”,《中国书评》1994年第2期
公法与公法文化”,《读书》1994年第7期
“对进步观念的若干思考”,《中国社会科学季刊》第8期,1994
“重新解说西方法律史”,《中国书评》第5期,1995
转型时期的法律与社会公正”,《东方》1995年第3期
“规范化与本土化:中国社会科学面临的双重挑战”,《中国书评》第3期,1995
“市场 国家 公共领域”,《读书》1996年第2期
习惯法、社会与国家”,《读书》1996年第9期
“市场 社会 国家”,《公共论丛》第3辑,1996
“中国法律史上的民间法”,《中国文化》第15-16期,1997
“乡土社会中的法律与秩序”,《乡土社会中的秩序、公正与权威》,1997
“法治进程中的知识转变”,《读书》1998年第1期
“传统及其变迁:多元视野中的法律与秩序”,《二十一世纪》1998年6月
在边缘处思考”,《学术思想评论》第3辑,1998
“从‘礼治’到‘法治’?”,《开放时代》1999年第1期
“法治:社会转型时期的制度建构”,《当代中国研究》2000年第2期
“‘民间’、‘民间社会’和Civil Society”,《当代中国研究》2001年第1期
“学者乐园”,《万象》2002年第2期
“学人社会”,《读书》2002年第3期
高研院的四季”,《万象》2002年第3期
“(评)《正义的两面》”,《中国学术》2002,3
“法律史的视界:方法、旨趣与范式”,《中国文化》
“立法何为?——对《劳动合同法》的几点观察”,《书屋》2008,6
文章(英文)
“Explicating 'Law': A Comparative Perspective of Chinese and Western Legal Culture”, in Journal of Chinese Law, Vol. 3, 1989
“A Cultural Interpretation of Law”, in Chinese Social Science Year Book (1994)
“Law and Social Fairness at the Time of Change”, in China Perspectives, No. 2, 1995
“State and Society: From a Perspective of Chinese Legal History”, in Beiheft 72 of the Archiv fur Rechs-und Soziaphilosophie, 1998
“Tradition and Change: Law and Order in a pluralist Landscape”, in Cultural Dynamics, 11 (2):215-136, 1999
“Mediation by Whom?”, in Alfonso Catania and Luigi Lombardi Vallauri (ed.), Conceziono del Diritto e Dintti Umani Confronti Oriente-Occidente, Edizioni Scientifiche Italiane, 2000
“Law, Politics and Social Change: Codification in China Since 1902”, in Per la storia del pensiero giuridico moderno 61. 2002.
“From 'Rule of Ritual' toward 'Rule of Law'”, (forthcoming)
荣誉及奖项
所著《法辨》,获1978-2014影响中国法治图书奖。
哈佛大学法学院Ritholz杰出学人讲座(Jules and Chen Ing Chang Ritholz Distinguished Lectureship,Harvard Law School)讲者,2001年3月1日。
康奈尔大学法学院克拉克讲座(Clarke Lecture, School of Law, Cornell University)讲者, 2015年10月26日。
全国各地天气预报查询

上海市

  • 市辖区
  • 云南省

  • 临沧市
  • 云南省

  • 丽江市
  • 云南省

  • 保山市
  • 云南省

  • 大理白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昆明市
  • 云南省

  • 昭通市
  • 云南省

  • 普洱市
  • 云南省

  • 曲靖市
  • 云南省

  • 楚雄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玉溪市
  • 云南省

  •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迪庆藏族自治州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兰察布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海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兴安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包头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伦贝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和浩特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巴彦淖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赤峰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通辽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鄂尔多斯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锡林郭勒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阿拉善盟
  • 北京市

  • 市辖区
  • 吉林省

  • 吉林市
  • 吉林省

  • 四平市
  • 吉林省

  •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 吉林省

  • 松原市
  • 吉林省

  • 白城市
  • 吉林省

  • 白山市
  • 吉林省

  • 辽源市
  • 吉林省

  • 通化市
  • 吉林省

  • 长春市
  • 四川省

  • 乐山市
  • 四川省

  • 内江市
  • 四川省

  • 凉山彝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南充市
  • 四川省

  • 宜宾市
  • 四川省

  • 巴中市
  • 四川省

  • 广元市
  • 四川省

  • 广安市
  • 四川省

  • 德阳市
  • 四川省

  • 成都市
  • 四川省

  • 攀枝花市
  • 四川省

  • 泸州市
  • 四川省

  • 甘孜藏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眉山市
  • 四川省

  • 绵阳市
  • 四川省

  • 自贡市
  • 四川省

  • 资阳市
  • 四川省

  • 达州市
  • 四川省

  • 遂宁市
  • 四川省

  •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雅安市
  • 天津市

  • 市辖区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中卫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吴忠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固原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石嘴山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银川市
  • 安徽省

  • 亳州市
  • 安徽省

  • 六安市
  • 安徽省

  • 合肥市
  • 安徽省

  • 安庆市
  • 安徽省

  • 宣城市
  • 安徽省

  • 宿州市
  • 安徽省

  • 池州市
  • 安徽省

  • 淮北市
  • 安徽省

  • 淮南市
  • 安徽省

  • 滁州市
  • 安徽省

  • 芜湖市
  • 安徽省

  • 蚌埠市
  • 安徽省

  • 铜陵市
  • 安徽省

  • 阜阳市
  • 安徽省

  • 马鞍山市
  • 安徽省

  • 黄山市
  • 山东省

  • 东营市
  • 山东省

  • 临沂市
  • 山东省

  • 威海市
  • 山东省

  • 德州市
  • 山东省

  • 日照市
  • 山东省

  • 枣庄市
  • 山东省

  • 泰安市
  • 山东省

  • 济南市
  • 山东省

  • 济宁市
  • 山东省

  • 淄博市
  • 山东省

  • 滨州市
  • 山东省

  • 潍坊市
  • 山东省

  • 烟台市
  • 山东省

  • 聊城市
  • 山东省

  • 菏泽市
  • 山东省

  • 青岛市
  • 山西省

  • 临汾市
  • 山西省

  • 吕梁市
  • 山西省

  • 大同市
  • 山西省

  • 太原市
  • 山西省

  • 忻州市
  • 山西省

  • 晋中市
  • 山西省

  • 晋城市
  • 山西省

  • 朔州市
  • 山西省

  • 运城市
  • 山西省

  • 长治市
  • 山西省

  • 阳泉市
  • 广东省

  • 东莞市
  • 广东省

  • 中山市
  • 广东省

  • 云浮市
  • 广东省

  • 佛山市
  • 广东省

  • 广州市
  • 广东省

  • 惠州市
  • 广东省

  • 揭阳市
  • 广东省

  • 梅州市
  • 广东省

  • 汕头市
  • 广东省

  • 汕尾市
  • 广东省

  • 江门市
  • 广东省

  • 河源市
  • 广东省

  • 深圳市
  • 广东省

  • 清远市
  • 广东省

  • 湛江市
  • 广东省

  • 潮州市
  • 广东省

  • 珠海市
  • 广东省

  • 肇庆市
  • 广东省

  • 茂名市
  • 广东省

  • 阳江市
  • 广东省

  • 韶关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北海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南宁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崇左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来宾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柳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桂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梧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河池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玉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百色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贵港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贺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钦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防城港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乌鲁木齐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拉玛依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吐鲁番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和田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哈密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喀什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塔城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昌吉回族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自治区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克苏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勒泰地区
  • 江苏省

  • 南京市
  • 江苏省

  • 南通市
  • 江苏省

  • 宿迁市
  • 江苏省

  • 常州市
  • 江苏省

  • 徐州市
  • 江苏省

  • 扬州市
  • 江苏省

  • 无锡市
  • 江苏省

  • 泰州市
  • 江苏省

  • 淮安市
  • 江苏省

  • 盐城市
  • 江苏省

  • 苏州市
  • 江苏省

  • 连云港市
  • 江苏省

  • 镇江市
  • 江西省

  • 上饶市
  • 江西省

  • 九江市
  • 江西省

  • 南昌市
  • 江西省

  • 吉安市
  • 江西省

  • 宜春市
  • 江西省

  • 抚州市
  • 江西省

  • 新余市
  • 江西省

  • 景德镇市
  • 江西省

  • 萍乡市
  • 江西省

  • 赣州市
  • 江西省

  • 鹰潭市
  • 河北省

  • 保定市
  • 河北省

  • 唐山市
  • 河北省

  • 廊坊市
  • 河北省

  • 张家口市
  • 河北省

  • 承德市
  • 河北省

  • 沧州市
  • 河北省

  • 石家庄市
  • 河北省

  • 秦皇岛市
  • 河北省

  • 衡水市
  • 河北省

  • 邢台市
  • 河北省

  • 邯郸市
  • 河南省

  • 三门峡市
  • 河南省

  • 信阳市
  • 河南省

  • 南阳市
  • 河南省

  • 周口市
  • 河南省

  • 商丘市
  • 河南省

  • 安阳市
  • 河南省

  • 平顶山市
  • 河南省

  • 开封市
  • 河南省

  • 新乡市
  • 河南省

  • 洛阳市
  • 河南省

  • 漯河市
  • 河南省

  • 濮阳市
  • 河南省

  • 焦作市
  • 河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河南省

  • 许昌市
  • 河南省

  • 郑州市
  • 河南省

  • 驻马店市
  • 河南省

  • 鹤壁市
  • 浙江省

  • 丽水市
  • 浙江省

  • 台州市
  • 浙江省

  • 嘉兴市
  • 浙江省

  • 宁波市
  • 浙江省

  • 杭州市
  • 浙江省

  • 温州市
  • 浙江省

  • 湖州市
  • 浙江省

  • 绍兴市
  • 浙江省

  • 舟山市
  • 浙江省

  • 衢州市
  • 浙江省

  • 金华市
  • 海南省

  • 三亚市
  • 海南省

  • 三沙市
  • 海南省

  • 儋州市
  • 海南省

  • 海口市
  • 海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十堰市
  • 湖北省

  • 咸宁市
  • 湖北省

  • 孝感市
  • 湖北省

  • 宜昌市
  • 湖北省

  •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北省

  • 武汉市
  • 湖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荆州市
  • 湖北省

  • 荆门市
  • 湖北省

  • 襄阳市
  • 湖北省

  • 鄂州市
  • 湖北省

  • 随州市
  • 湖北省

  • 黄冈市
  • 湖北省

  • 黄石市
  • 湖南省

  • 娄底市
  • 湖南省

  • 岳阳市
  • 湖南省

  • 常德市
  • 湖南省

  • 张家界市
  • 湖南省

  • 怀化市
  • 湖南省

  • 株洲市
  • 湖南省

  • 永州市
  • 湖南省

  • 湘潭市
  • 湖南省

  •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南省

  • 益阳市
  • 湖南省

  • 衡阳市
  • 湖南省

  • 邵阳市
  • 湖南省

  • 郴州市
  • 湖南省

  • 长沙市
  • 甘肃省

  • 临夏回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兰州市
  • 甘肃省

  • 嘉峪关市
  • 甘肃省

  • 天水市
  • 甘肃省

  • 定西市
  • 甘肃省

  • 平凉市
  • 甘肃省

  • 庆阳市
  • 甘肃省

  • 张掖市
  • 甘肃省

  • 武威市
  • 甘肃省

  • 甘南藏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白银市
  • 甘肃省

  • 酒泉市
  • 甘肃省

  • 金昌市
  • 甘肃省

  • 陇南市
  • 福建省

  • 三明市
  • 福建省

  • 南平市
  • 福建省

  • 厦门市
  • 福建省

  • 宁德市
  • 福建省

  • 泉州市
  • 福建省

  • 漳州市
  • 福建省

  • 福州市
  • 福建省

  • 莆田市
  • 福建省

  • 龙岩市
  • 西藏自治区

  • 山南市
  • 西藏自治区

  • 拉萨市
  • 西藏自治区

  • 日喀则市
  • 西藏自治区

  • 昌都市
  • 西藏自治区

  • 林芝市
  • 西藏自治区

  • 那曲市
  • 西藏自治区

  • 阿里地区
  • 贵州省

  • 六盘水市
  • 贵州省

  • 安顺市
  • 贵州省

  • 毕节市
  • 贵州省

  • 贵阳市
  • 贵州省

  • 遵义市
  • 贵州省

  • 铜仁市
  • 贵州省

  •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辽宁省

  • 丹东市
  • 辽宁省

  • 大连市
  • 辽宁省

  • 抚顺市
  • 辽宁省

  • 朝阳市
  • 辽宁省

  • 本溪市
  • 辽宁省

  • 沈阳市
  • 辽宁省

  • 盘锦市
  • 辽宁省

  • 营口市
  • 辽宁省

  • 葫芦岛市
  • 辽宁省

  • 辽阳市
  • 辽宁省

  • 铁岭市
  • 辽宁省

  • 锦州市
  • 辽宁省

  • 阜新市
  • 辽宁省

  • 鞍山市
  • 重庆市

  • 重庆市

  • 市辖区
  • 陕西省

  • 咸阳市
  • 陕西省

  • 商洛市
  • 陕西省

  • 安康市
  • 陕西省

  • 宝鸡市
  • 陕西省

  • 延安市
  • 陕西省

  • 榆林市
  • 陕西省

  • 汉中市
  • 陕西省

  • 渭南市
  • 陕西省

  • 西安市
  • 陕西省

  • 铜川市
  • 青海省

  • 果洛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东市
  • 青海省

  • 海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玉树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西宁市
  • 青海省

  • 黄南藏族自治州
  • 黑龙江省

  • 七台河市
  • 黑龙江省

  • 伊春市
  • 黑龙江省

  • 佳木斯市
  • 黑龙江省

  • 双鸭山市
  • 黑龙江省

  • 哈尔滨市
  • 黑龙江省

  • 大兴安岭地区
  • 黑龙江省

  • 大庆市
  • 黑龙江省

  • 牡丹江市
  • 黑龙江省

  • 绥化市
  • 黑龙江省

  • 鸡西市
  • 黑龙江省

  • 鹤岗市
  • 黑龙江省

  • 黑河市
  • 黑龙江省

  • 齐齐哈尔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