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建军

北京科技大学教授

男,北京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冶金与材料史研究所所长。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中国科学院传统工艺和文物科技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中国传统科技文明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人文学院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学术委员会委员、吐鲁番学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科技史杂志》编委会副主编和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理事会理事。从事的研究领域主要包括中国冶金技术史、中西文化交流史和科技考古等。承担或参与的研究项目有: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二):3500BC-1500BC中国文明形成与早期发展阶段的技术和经济研究、铁质文物综合保护技术研究和中国早期青铜冶金发展及其同欧亚草原文化的关系等。

人物经历
1984年毕业于北京钢铁学院冶金物理化学专业;
1988年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理学硕士学位;
1994-1995年在英国剑桥李约瑟研究所做访问学者。
2000年毕业于英国剑桥大学考古学系,获哲学博士学位。
2000-2004年,先后在剑桥大学麦克唐纳考古研究所、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和东京国立文化财研究所、剑桥李约瑟研究所和伦敦大学考古学院从事研究工作。
2003年被英国剑桥李约瑟研究所聘为荣誉研究员,
2006年获选为德国考古研究院通讯院士。
2007年被国际科技考古期刊Journal of Archaeological Science和Archaeometry聘为新一届编委会委员。
2013年正式成为英国剑桥大学李约瑟研究所所长。
社会职务
国际东亚科学、技术和医学史学会主席。
国际冶金史大会执委会主席。
中国科技史学会副理事长。
中国科技史杂志》副主编。
《Journal of Archaeological Science》编委。
《Archaeometry》编委。
《考古学报》编委(2013年起)。
《考古》编委(2013年起)。
《西域研究》编委(2013年起)。
《亚洲考古》编委(2013年起)。
主讲课程
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方向为科技考古、文物保护、中西文化交流。
主要贡献
指导和协助指导的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共8名。已出版学术专著1部,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论文论著
1. Mei Jianjun, Xu Jianwei, Chen Kunlong, et al. Recent Research on Early Bronze Metallurgy in Northwest China, In Paul Jett (ed.), Scientific Research on Ancient Asian Metallurgy, Washington: Freer Gallery of Arts. 2012: 37-46.
2. 陈坤龙、梅建军、赵丛苍. 城固宝山遗址出土铜器的科学分析及其相关问题. 文物. 2012(7): 85-92.
3. 张治国、马清林、梅建军、Heinz Berke. 中国古代人造硅酸铜钡颜料模拟制备研究.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2012(2): 128-140.
4. 梅建军(执笔). 中国早期冶金术研究的新进展. 见: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科技考古中心编,《科技考古》第三辑.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135-154.
5. 梅建军、陈坤龙、曹玮. 汉中出土商代铜器的初步科学分析. 见:曹玮主编,《汉中出土商代青铜器》(卷四). 成都: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2011:250-297.
6. 郑蓉妮、梅建军. 使用劫掠文物进行科学研究的学术伦理问题. 甘肃社会科学. 2011(1): 38-41.
7. 陈坤龙、梅建军. 辉县琉璃阁甲乙墓出土铜器的科学分析研究. 中原文物. 2011(6): 99-105.
8. 梅建军、王璞、黄兴. 近两年我国科技考古研究的新进展. 中国科技史杂志. 2010(1): 1-13.
9. Jianjun Mei. A review of Donald B. Wagner, Science and Civilisation in China, Vol. Chemistry and Chemical Technology, part 11: Ferrous Metallurgy. Revue de Synthèse, 2010(3): 465-469.
10. 邵安定、梅建军、陈坤龙、周广济、王辉. 张家川马家塬战国墓地出土金属饰件的初步分析. 文物. 2010(10): 88-96.
11. 徐建炜、梅建军、格桑木、陈洪海:青海同德宗日遗址出土铜器的初步科学分析,西域研究. 2010(2): 31-37.
12. Jianjun Mei. Early Metallurgy in China: Some Challenging issues in Current Studies. In Jianjun Mei and Thilo Rehren (eds.). Metallurgy and Civilisation: Eurasia and Beyond. London: Archetype Publication, 36(2009): 9-16.
13. Jianjun Mei, Kunlong Chen and Wei Cao. Scientific Examination of Shang-Dynasty Bronzes from Hanzhong, Shaanxi Province, China. Journal of Archaeological Science 36 (2009): 1881-1891.
14. Kunlong Chen, Thilo Rehren, Jianjun Mei and Congcang Zhao. Special Alloys from Remote Frontiers: Scientific Study of the Shang Bronzes from Hanzhong, Southwest Shaanxi [J]. Journal of Archaeological Science 36(2009): 2108-2118.
15. Jianjun Mei. Early Metallurgy and Socio-Cultural Complexity: Archaeological Discoveries in Northwest China. In Bryan K Hanks and Katheryn M Linduff (eds.). Social Complexity in Prehistoric Eurasia,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9: 215-232.
16. 王文芝,梅建军.《鼓铜图录》浅探.自然科学史研究,2009(1):99-113。
17. 陈坤龙,梅建军,孙秉君.梁带村两周墓地出土青铜器初步检测分析.考古与文物,2009(6):97-101。
18. 陈刚,渭雄,梅建军.国外古代失蜡铸造工艺研究综述.南方文物,2009(2):109-113。
19. 凌勇、梅建军、吕恩国:新疆伊犁地区出土时前铜器的科学分析,《自然科学史研究》2008年3期,359-369页。
20. 凌勇、梅建军:关于新疆公元前第一千纪金属技术的几点思考,《西域研究》2008年4期,42-49页。
21. 梅建军、李明华:关于我国北方商周墓葬所出“弓形饰”的若干问题,《西域研究》2007年3期,116-123页。
22. 陈坤龙、梅建军和岳连建:陕西县出土的两件薄壁铜容器的科学分析,收入陕西省考古研究所编著《西安北郊秦墓》,西安:三秦出版社,378-384页。
23. 梅建军:“北方系青铜器”:一个术语的“诞生”和“成长”,收入《法国汉学》丛书编辑委员会编《考古发掘与历史复原》,《法国汉学》第十一辑,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132-147页。
24. Jianjun Mei. The material culture of the Iron Age peoples in Xinjiang, Northwest China (中亚东部铁器时代的物质文化). In Joan Aruz and Ann Farkas (eds.), The Golden Deer of Eurasia. New York: 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2006. 132-145.
25. 梅建军:关于新疆出土早期铜镜研究的几个问题,收入新疆吐鲁番地区文物局编《吐鲁番学研究——第二届吐鲁番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6年10月。246-251页。
26. 陈坤龙、梅建军:山西灵石县旌介村商墓出土铜器的科学分析,收入海金乐、韩炳华编著《灵石旌介商墓》,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年9月。
27. 梅建军:关于中国冶金起源及早期铜器研究的几个问题,《古代文明研究》第一辑,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编,北京:文物出版社,2005年,168-179页。
28. 梅建军、王博和李肖:新疆出土铜鍑的初步科学分析,《考古》,2005年第4期,78-84页。
29. J. Mei & Th. Rehren. Copper Smelting from Xinjiang, Northwest China, Part I: Kangcun village, Kuche County, c. 18th century AD. Historical Metallurgy, 39.2(2005): 96-105.
30. Jianjun Mei. Qijia and Seima-Turbino: the question of early contacts between Northwest China and the Eurasian Steppe, Bulletin of the Museum of Far Eastern Antiquities, 2005. 75: 31-54.
31. Jianjun Mei. Cultural interaction between China and Central Asia during the Bronze Age, Proceedings of the British Academy, 121(2003), 1-39.
32. Jianjun Mei. Metallurgical analysis of metal cauldrons from Xinjiang, Northwest China. In Paul Jett (ed.), Scientific Research in the Field of Asian Art. London: Archetype Publications. 2003: 53-59.
33. Jianjun Mei, Guori Liu & Xi’en Chang. A metallurgical study of early metal objects from eastern Xinjiang, China. Bulletin of the Metals Museum, 36(2003): 45-62.
34. Jianjun Mei & Yanxiang Li. Early copper technology in Xinjiang, China: The evidence so far. In Paul Craddock & Janet Lang (eds.), Mining and Metal Production Through the Ages. London: British Museum Press. 2003: 111-121.
35. Jianjun Mei & Colin Shell. The Iron Age cultures in Xinjiang and their steppe connections. In Katie Boyle et al. (eds.), Ancient Interactions: East and West in Eurasia. Cambridge: McDonald Institute for Archaeological Research. 2002:. 213-34.
36. 梅建军、刘国瑞、常喜恩:新疆东部地区出土早期铜器的初步分析和研究,《西域研究》2002年第2期,1-10页。
37. Jianjun Mei. Copper smelting technologies in Iron Age Xinjiang: The evidence from the Nulasai site. Bulletin of the Metals Museum, 34(2001): 22-38.
38. Jianjun Mei. Copper and Bronze Metallurgy in Late Prehistoric Xinjiang: Its Cultural Context and Relationship with Neighbouring Regions. BAR International Series 865, Oxford: Archaeopress. 2000.
39. Jianjun Mei & Colin Shell: The existence of Andronovo cultural influence in Xinjiang during the 2nd millennium BC. Antiquity 73.281 (September 1999): 570-78.
40. Jianjun Mei & Colin Shell. Copper and bronze metallurgy in the late prehistoric Xinjiang. In Victor Mair (ed.), The Bronze Age and Iron Age Peoples of Eastern Central Asia. Washington: Institute for the Study of Man. 1998: 581-603
41. Jianjun Mei, Colin Shell, Xiao Li & Bo Wang (1998). A metallurgical study of early copper and bronze artefacts from Xinjiang, China. Bulletin of the Metals Museum, 30(1998): 1-22
42. Mei Jianjun: The history, metallurgy and spread of Paktong. Bulletin of the Metals Museum, No. 24 (1995-II): 43-55.
43. Mei Jianjun & T. Ko: A comparison of ancient metallurgy in India and China. In K. Hashimoto et al. (eds.), East Asian Science: Tradition and Beyond. Japan: Kansi University Press. 1994. pp. 233-41.
44. 梅建军:印度与中国古代炼锌术的比较,《自然科学史研究》12卷第4期 (1993),第360-367页。
45. 梅建军:中国传统炼锌术,《中国科技史料》11卷第2期 (1990),22-26页。
46. 梅建军、柯俊:中国古代镍白铜冶炼技术的研究,《自然科学史研究》 8卷第1期 (1989), 67-77页。
科研业绩
1.《陕西汉中出土尚待铜器的科学分析研究:区域性特征的解释及其意义》,“金属与矿冶文化遗产”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专项研究课题。课题负责人。
2.《齐家文化铜器的科学分析研究-以甘肃磨沟遗址及其邻近地区为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负责人。
3. 《早期冶金研究》,科技部科技支撑项目“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第三期子项目。子项目负责人。
4. 《中国古代镍白铜发明创造与技术传播研究》,国家“指南针计划”专项项目。课题负责人。
全国各地天气预报查询

上海市

  • 市辖区
  • 云南省

  • 临沧市
  • 云南省

  • 丽江市
  • 云南省

  • 保山市
  • 云南省

  • 大理白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昆明市
  • 云南省

  • 昭通市
  • 云南省

  • 普洱市
  • 云南省

  • 曲靖市
  • 云南省

  • 楚雄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玉溪市
  • 云南省

  •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迪庆藏族自治州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兰察布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海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兴安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包头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伦贝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和浩特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巴彦淖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赤峰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通辽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鄂尔多斯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锡林郭勒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阿拉善盟
  • 北京市

  • 市辖区
  • 吉林省

  • 吉林市
  • 吉林省

  • 四平市
  • 吉林省

  •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 吉林省

  • 松原市
  • 吉林省

  • 白城市
  • 吉林省

  • 白山市
  • 吉林省

  • 辽源市
  • 吉林省

  • 通化市
  • 吉林省

  • 长春市
  • 四川省

  • 乐山市
  • 四川省

  • 内江市
  • 四川省

  • 凉山彝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南充市
  • 四川省

  • 宜宾市
  • 四川省

  • 巴中市
  • 四川省

  • 广元市
  • 四川省

  • 广安市
  • 四川省

  • 德阳市
  • 四川省

  • 成都市
  • 四川省

  • 攀枝花市
  • 四川省

  • 泸州市
  • 四川省

  • 甘孜藏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眉山市
  • 四川省

  • 绵阳市
  • 四川省

  • 自贡市
  • 四川省

  • 资阳市
  • 四川省

  • 达州市
  • 四川省

  • 遂宁市
  • 四川省

  •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雅安市
  • 天津市

  • 市辖区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中卫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吴忠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固原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石嘴山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银川市
  • 安徽省

  • 亳州市
  • 安徽省

  • 六安市
  • 安徽省

  • 合肥市
  • 安徽省

  • 安庆市
  • 安徽省

  • 宣城市
  • 安徽省

  • 宿州市
  • 安徽省

  • 池州市
  • 安徽省

  • 淮北市
  • 安徽省

  • 淮南市
  • 安徽省

  • 滁州市
  • 安徽省

  • 芜湖市
  • 安徽省

  • 蚌埠市
  • 安徽省

  • 铜陵市
  • 安徽省

  • 阜阳市
  • 安徽省

  • 马鞍山市
  • 安徽省

  • 黄山市
  • 山东省

  • 东营市
  • 山东省

  • 临沂市
  • 山东省

  • 威海市
  • 山东省

  • 德州市
  • 山东省

  • 日照市
  • 山东省

  • 枣庄市
  • 山东省

  • 泰安市
  • 山东省

  • 济南市
  • 山东省

  • 济宁市
  • 山东省

  • 淄博市
  • 山东省

  • 滨州市
  • 山东省

  • 潍坊市
  • 山东省

  • 烟台市
  • 山东省

  • 聊城市
  • 山东省

  • 菏泽市
  • 山东省

  • 青岛市
  • 山西省

  • 临汾市
  • 山西省

  • 吕梁市
  • 山西省

  • 大同市
  • 山西省

  • 太原市
  • 山西省

  • 忻州市
  • 山西省

  • 晋中市
  • 山西省

  • 晋城市
  • 山西省

  • 朔州市
  • 山西省

  • 运城市
  • 山西省

  • 长治市
  • 山西省

  • 阳泉市
  • 广东省

  • 东莞市
  • 广东省

  • 中山市
  • 广东省

  • 云浮市
  • 广东省

  • 佛山市
  • 广东省

  • 广州市
  • 广东省

  • 惠州市
  • 广东省

  • 揭阳市
  • 广东省

  • 梅州市
  • 广东省

  • 汕头市
  • 广东省

  • 汕尾市
  • 广东省

  • 江门市
  • 广东省

  • 河源市
  • 广东省

  • 深圳市
  • 广东省

  • 清远市
  • 广东省

  • 湛江市
  • 广东省

  • 潮州市
  • 广东省

  • 珠海市
  • 广东省

  • 肇庆市
  • 广东省

  • 茂名市
  • 广东省

  • 阳江市
  • 广东省

  • 韶关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北海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南宁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崇左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来宾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柳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桂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梧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河池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玉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百色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贵港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贺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钦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防城港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乌鲁木齐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拉玛依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吐鲁番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和田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哈密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喀什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塔城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昌吉回族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自治区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克苏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勒泰地区
  • 江苏省

  • 南京市
  • 江苏省

  • 南通市
  • 江苏省

  • 宿迁市
  • 江苏省

  • 常州市
  • 江苏省

  • 徐州市
  • 江苏省

  • 扬州市
  • 江苏省

  • 无锡市
  • 江苏省

  • 泰州市
  • 江苏省

  • 淮安市
  • 江苏省

  • 盐城市
  • 江苏省

  • 苏州市
  • 江苏省

  • 连云港市
  • 江苏省

  • 镇江市
  • 江西省

  • 上饶市
  • 江西省

  • 九江市
  • 江西省

  • 南昌市
  • 江西省

  • 吉安市
  • 江西省

  • 宜春市
  • 江西省

  • 抚州市
  • 江西省

  • 新余市
  • 江西省

  • 景德镇市
  • 江西省

  • 萍乡市
  • 江西省

  • 赣州市
  • 江西省

  • 鹰潭市
  • 河北省

  • 保定市
  • 河北省

  • 唐山市
  • 河北省

  • 廊坊市
  • 河北省

  • 张家口市
  • 河北省

  • 承德市
  • 河北省

  • 沧州市
  • 河北省

  • 石家庄市
  • 河北省

  • 秦皇岛市
  • 河北省

  • 衡水市
  • 河北省

  • 邢台市
  • 河北省

  • 邯郸市
  • 河南省

  • 三门峡市
  • 河南省

  • 信阳市
  • 河南省

  • 南阳市
  • 河南省

  • 周口市
  • 河南省

  • 商丘市
  • 河南省

  • 安阳市
  • 河南省

  • 平顶山市
  • 河南省

  • 开封市
  • 河南省

  • 新乡市
  • 河南省

  • 洛阳市
  • 河南省

  • 漯河市
  • 河南省

  • 濮阳市
  • 河南省

  • 焦作市
  • 河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河南省

  • 许昌市
  • 河南省

  • 郑州市
  • 河南省

  • 驻马店市
  • 河南省

  • 鹤壁市
  • 浙江省

  • 丽水市
  • 浙江省

  • 台州市
  • 浙江省

  • 嘉兴市
  • 浙江省

  • 宁波市
  • 浙江省

  • 杭州市
  • 浙江省

  • 温州市
  • 浙江省

  • 湖州市
  • 浙江省

  • 绍兴市
  • 浙江省

  • 舟山市
  • 浙江省

  • 衢州市
  • 浙江省

  • 金华市
  • 海南省

  • 三亚市
  • 海南省

  • 三沙市
  • 海南省

  • 儋州市
  • 海南省

  • 海口市
  • 海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十堰市
  • 湖北省

  • 咸宁市
  • 湖北省

  • 孝感市
  • 湖北省

  • 宜昌市
  • 湖北省

  •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北省

  • 武汉市
  • 湖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荆州市
  • 湖北省

  • 荆门市
  • 湖北省

  • 襄阳市
  • 湖北省

  • 鄂州市
  • 湖北省

  • 随州市
  • 湖北省

  • 黄冈市
  • 湖北省

  • 黄石市
  • 湖南省

  • 娄底市
  • 湖南省

  • 岳阳市
  • 湖南省

  • 常德市
  • 湖南省

  • 张家界市
  • 湖南省

  • 怀化市
  • 湖南省

  • 株洲市
  • 湖南省

  • 永州市
  • 湖南省

  • 湘潭市
  • 湖南省

  •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南省

  • 益阳市
  • 湖南省

  • 衡阳市
  • 湖南省

  • 邵阳市
  • 湖南省

  • 郴州市
  • 湖南省

  • 长沙市
  • 甘肃省

  • 临夏回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兰州市
  • 甘肃省

  • 嘉峪关市
  • 甘肃省

  • 天水市
  • 甘肃省

  • 定西市
  • 甘肃省

  • 平凉市
  • 甘肃省

  • 庆阳市
  • 甘肃省

  • 张掖市
  • 甘肃省

  • 武威市
  • 甘肃省

  • 甘南藏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白银市
  • 甘肃省

  • 酒泉市
  • 甘肃省

  • 金昌市
  • 甘肃省

  • 陇南市
  • 福建省

  • 三明市
  • 福建省

  • 南平市
  • 福建省

  • 厦门市
  • 福建省

  • 宁德市
  • 福建省

  • 泉州市
  • 福建省

  • 漳州市
  • 福建省

  • 福州市
  • 福建省

  • 莆田市
  • 福建省

  • 龙岩市
  • 西藏自治区

  • 山南市
  • 西藏自治区

  • 拉萨市
  • 西藏自治区

  • 日喀则市
  • 西藏自治区

  • 昌都市
  • 西藏自治区

  • 林芝市
  • 西藏自治区

  • 那曲市
  • 西藏自治区

  • 阿里地区
  • 贵州省

  • 六盘水市
  • 贵州省

  • 安顺市
  • 贵州省

  • 毕节市
  • 贵州省

  • 贵阳市
  • 贵州省

  • 遵义市
  • 贵州省

  • 铜仁市
  • 贵州省

  •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辽宁省

  • 丹东市
  • 辽宁省

  • 大连市
  • 辽宁省

  • 抚顺市
  • 辽宁省

  • 朝阳市
  • 辽宁省

  • 本溪市
  • 辽宁省

  • 沈阳市
  • 辽宁省

  • 盘锦市
  • 辽宁省

  • 营口市
  • 辽宁省

  • 葫芦岛市
  • 辽宁省

  • 辽阳市
  • 辽宁省

  • 铁岭市
  • 辽宁省

  • 锦州市
  • 辽宁省

  • 阜新市
  • 辽宁省

  • 鞍山市
  • 重庆市

  • 重庆市

  • 市辖区
  • 陕西省

  • 咸阳市
  • 陕西省

  • 商洛市
  • 陕西省

  • 安康市
  • 陕西省

  • 宝鸡市
  • 陕西省

  • 延安市
  • 陕西省

  • 榆林市
  • 陕西省

  • 汉中市
  • 陕西省

  • 渭南市
  • 陕西省

  • 西安市
  • 陕西省

  • 铜川市
  • 青海省

  • 果洛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东市
  • 青海省

  • 海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玉树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西宁市
  • 青海省

  • 黄南藏族自治州
  • 黑龙江省

  • 七台河市
  • 黑龙江省

  • 伊春市
  • 黑龙江省

  • 佳木斯市
  • 黑龙江省

  • 双鸭山市
  • 黑龙江省

  • 哈尔滨市
  • 黑龙江省

  • 大兴安岭地区
  • 黑龙江省

  • 大庆市
  • 黑龙江省

  • 牡丹江市
  • 黑龙江省

  • 绥化市
  • 黑龙江省

  • 鸡西市
  • 黑龙江省

  • 鹤岗市
  • 黑龙江省

  • 黑河市
  • 黑龙江省

  • 齐齐哈尔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