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游日记

明代文学家徐霞客创作的散文

《楚游日记》是明代文学家徐霞客创作的一篇散文,出自《徐霞客游记》。

作品原文
十七日(1)。
仍由新菴(2)北下龙头岭,共五里,至络丝潭下。先是(3),予按〈志〉(4)有秦人三洞,上洞惟石门不可入,予既得东、西两洞(5)无从觅(6)所谓“上洞”者。土人(7)曰:“络比潭北有上清潭,洞门甚隘(8)。水由中出,人不能入,人即有奇胜(9)。此洞与麻叶洞,俱神龙蛰处(10),非惟(11)难入,亦不敢入也。”予闻之益喜甚。即过络丝潭,不渡涧,即依西麓下。盖渡涧为东麓,云阳之西也,枣核故道(12);不渡涧为西麓,大岭、洪碧(13)之东也。
出把七道(14),并半里,至上清潭。洞即在路之下、涧之上。门东向。平职合掌。水由洞出,有三派(15):自洞后者,汇(16)而流;由洞左者乃洞南帝窦(17)出,甚急。逾(18)左急流,即当伏水人(19)。导者止供炬(20)无肯为前驱(21)者。予解衣,伏水蛇行以进。石隙(22)低而隘,水没大半,必身伏水中,手擎(23)炬,平出水上(24)乃得人。西入二丈,隙始高裂丈余,南北横裂者亦三丈,然都无人处。惟直西窦,阔一尺五寸,高二尺;水没其中者如所阔,隙水面(25),仅得尺之半。计(26)匍匐水中,必中鼻俱濡(27)水。且以炬探之,贴隙顶入,犹半为水渍(28)。时,顾仆守衣洞外,若尚泅水八,谁为递炬者?身可由水,炬岂能由水耶?况秦人洞水(29),予虽没浸股膝,温然可近甲级水独寒,而洞当风口,飕飕尤厉(30)。风兼水逼,炎复阻道,舍之出。爇火洞门久之(31)。复循西麓水北,已在枣核岭西矣。
去(32)上清三里,得麻叶洞。洞在麻叶湾;西大岭,南洪碧,东即云阳、枣核之支,北则枣核西垂(33)也。大岭东转,正束涧下流(34),夹峙(35)如门。当门一石峰耸突(36),曰:将军岭。正涧捣(37)其西,而枣核一支,西至此尽。涧西有石崖,南向,东瞰(38)涧中;大岭一支,亦东至此尽。迥崖之下,开一隙,浅不能入。崖前有小溪,自西而东放大涧。循小溪至崖西乱石间,水穷于下(39),窍启(40)于上,即麻叶洞。
洞口南向,仅斗大,在石隙中转折数级下。初觅导(41),亦俱以炬应(42),无敢导(43)乾,且曰:“此中有神龙奇鬼,非符术不能服(44)。”最后以重资觅一人,将脱衣,问予乃儒(45)。非法士,惊出曰:“予以为大师(46),故纵胆(47)入。岂能身狥汝耶(48)?”予乃寄行李前村,与顾仆各持数炬入。村民随至洞口者数十人,皆莫能从。予两人乃以足先入,历级转窦递炬下。数转达洞底,洞稍宽,可侧身舒首(49),乃以炬前向(50)。其东西裂隙,俱无入处。直此一穴,低仅尺,阔等(51),下甚平燥。先以炬,后蛇伏(52)进,背腹摩贴(53)足后耸(54),乃度此内洞第一关。内,裂隙既高,东西横亘(55),然亦无入处。又度第二关,低隘与前齐规(56),进法亦如之。既入,内层亦横裂。西南裂者,不甚深;其东北裂处,上一石坳(57),忽又纵裂(58)起,上穹(59)下狭,高不见顶。至些,石幻殊形(60)肤理顿易(61),征窍俱欲生动(62)。其西北之峡,渐入渐东,内夹一缝,不能容炬。转从东南峡,仍下一坳。其底沙石平铺,如涧底洁溜(63),干燥鲜(64)水。峡东南尽处,乱石轰驾(65),叠成楼台。由其隙,皆可攀跻(66)上。其上石窦一缕(67),直乇(68)洞顶;光由隙中下射,宛如(69)钩月。涧底南通;覆石(70)低压,高仅尺许,此必前通洞外,涧所从入者。由层石下,北循涧底入,隘低甚,与外二关相似。稍从其西,攀上一石隙。北转而东,若度鞍历峤(71)。两壁石色石质,光莹(72)欲滴,垂柱倒莲(73),纹同雕刻。东下一级,复什(74)涧底,已转入隘关内。于是辟成一衖(75),阔二丈,高杀其五尺(76),覆石平如布幄(77)。北驰坦底半里许(78),下有一石,庋出为榻(79)棂边明辨(80);上则莲英(81)下垂,连接成帏(82);四围生幔,大与榻并(83);中,圆透盘空,上穹为顶其后西壁,玉柱(84)圆竖,大小不一,而色皆莹素(85),纹绝(86)刻镂,衖中第一奇也。又直北半里,洞分上下两层,涧底东北去,上洞登自西北。时,所齐(87)火炬,已去其七(88),恐归途迷惘,遂割奇(89)返。抵透光处、炬裁(90)尽。洞外守视者,又增数十人,见余两人,皆额礼(91)称异,且曰:“前久待不出疑堕异吻(92)。”予各谢之。然此洞但(93)入处多隘,其中美胜,予所见洞俱莫及,不知土人何畏人乃尔(94)!
乃取行李于前村。随辩明北十里,抵大道。又西十里,宿黄石铺,去茶陵西四十里 。铺南即大岭。北峙峰石,俱嶙峋插空(95);西南一峰尤甚,名五凤楼。去十里而近(96),即安仁道。予早卧不及询(97),明发登签字,知已无及。黄石西北三十里为高暑山,又有小暑山,俱在攸县东,疑即司空山也。二山之西,高峰渐伏(98)茶陵江北曲,经高暑南麓而西攸水在山北。是山,界茶、攸两江云。
(主要段落为原文节选)
译文(第二段,引自网友)
十七日早餐后,仍然从新庵往北直下,走到龙头岭,一共五里,由旧路来到络丝潭下。在这之前,我看到《志》这本书的有关于“秦人凿三个洞,而上洞只有石门进不去”的文章,于是我误会了,以为两洞都到了,没有办法找到所谓的上洞。土人说:“络丝潭北边有上清潭,那儿门很狭窄,水从那里流出出,人不能进去,进去就能看到奇丽的景观。这个洞跟麻叶洞都是神龙蛰伏藏的地方,除了难进入,没人敢入。”我听到,更加高兴了。过了络丝潭后,不渡涧(知溪流一类东西),就傍在西麓下。〔原来渡涧是东麓,云阳的西边,是枣核故道;不渡涧就是西麓,大岭、洪碧的东边,出把七道。北边〕走了半里,遇到樵者(砍柴的人),带我到了上清潭。它的洞就在路的下面、涧的上面,门的东边,夹这想合拢的双掌。水从洞口流出,有二派通“脉”(难矣),支流:从洞后面来的,汇集而不流动;从洞左边来的,〔就是洞南旁的小洞,〕流得很是急湍。于是越过洞左边得急流,趴在水上进去。引路人停止提供火炬,不肯再做我们的前驱者。于是我解开衣服趴在水上,像蛇一样进去。石隙又低又窄,而且水都浸没了一大半,必须身伏在水上,手擎起火炬,平趴着,才能进去。向西走了二丈,石隙才开始高裂一丈多一点,南北横着也裂了三丈多一点,但是还是没有进入的地方。只有西边一小洞,阔一尺五,高二尺,而水也浸着一尺五高,小洞露出水面的,才五寸而已。估计匍匐在水中,一定口鼻都濡进了水,而且用火炬试探了一下,贴着缝隙的顶部进去,有一半石水渍。那时让仆人守着衣服在外洞,若我泅水而入,谁为我拿火炬呢?身子可以泡水,火炬难道也能泡水么?况且秦人洞水(??),我也曾没膝浸服,也感到温暖而不冷,但是这个洞水很冷,跟溪涧没有两样。而洞对着风口,飕飕地吹着。风跟水交相逼入,而火又成为阻挡我地原因,于是决定放弃了。出洞,披上衣服仍然觉整个身子都冷得起粟,于是在洞门前升起火来。过了很久,才又循着西麓随水向北行,已在枣橡岭的西边了。主要段落注释
(1)十七日——这是1637年(丁丑年)正月十七日。作者在正月十一日,从江西陆行进入湖南(楚),随后几天游历了茶陵以西的紫云山、去阳山、枣核岭、龙头岭络丝潭等处。这一则日记,主要记录了探访麻叶洞的详细经过。
(2)仍由新菴——作者在之前两天(十五日、十六日)即已食宿新菴。
(3)先是——起初。
(4)《志》——指《大明一统志》上的记载:“秦人三洞,在茶陵县南三十里。上洞有石门不可入。但时闻有钟磬声,世传秦人曾遯迹于此。”
(5)作者前一天(十六日)曾游秦人洞的东、西两洞。
(6)觅(密mì)——找寻。
(7)土人——当地人。
(8)隘(爱ài)——狭窄。
(9)奇胜——不同寻常的美景和奇遇。
(10)蛰(直zhí)处——潜伏着。
(11)非惟——不仅是。
(12)故道——曾经超过的路(作者在之前从云阳了经枣核岭来到络丝潭)。
(13)洪碧——山名。
(14)出——经过。指七道——通向把七的道路。
(15)派——支,股。
(16)汇——合,聚。
(17)窦——洞里的小洞。
(18)逾——过。
(19)伏水入——从水里进去。
(20)导者——做向导的人。止——只肯。炬——火把。
(21)前驱——在前旧领。
(22)石(戏xì)——石洞。
(23)擎(晴qíng)——举起。
(24)平出水上——(火把)露出在水面上。
(25)隙余水面——石洞不为不所浸没的部分。
(26)计——估计一下。
(27)濡(如rú)——灌进水去。
(28)渍(字zì)——浸湿。
(29)秦人洞水——指东洞,作者在十六日的日记上说:“四山环绕,亦成仰釜,釜底有涧,涧东西皆秦人洞也。……洞内水汇成潭,深浸洞两崖,旁无余隙可入。”
(30)万厉——特别猛烈。
(31)这句说:碍冷风和洞水,再加上火把无法传递,只得出洞。
(32)爇(热rè)——烧。这句说:在洞口烤火很久。
(33)去——距离。西垂——西麓。
(34)正束涧下流——正好把涧水约束住往下奔流。
(35)夹峙(志zhì)——两山对立。
(36)耸(松上sǒng)突——矗立着。
(37)曰——名叫。
(38)捣——水势急湍地冲击。
(39)瞰(看kàn)——俯视(这里形容石硅佝偻之势)。
(40)水穷于下——水流到崖下为止。穷,尽。
(41)窍(俏qiào)——洞。启——张开。
(42)导——向导。
(43)俱以炬应——都只肯供给火把。
(44)导——引领。
(45)符术——用法术画的符。服——降服(神龙奇鬼)。
(46)问予乃儒——一问之下,听说我是读书人。
(47)予以为大师——我以为(你)是大法师。
(48)纵胆——壮着胆子。
(49)狥——同“殉”字。这句说:我干吗为你去送命呢?
(50)舒首——把头伸伸直。
(51)乃以炬前向——这才能拿火把放到前面。
(52)阔等——宽度(与高度)相等。
(53)蛇伏——伏下身子像蛇样爬行。
(54)背腹摩贴——背部和腹部都由往上下石壁,摩擦着前进。
(55)后耸——朝后翘起。
(56)横亘(根gèn)——贯通。
(57)齐规——相等
(58)石坳(傲ào)——凹陷的石洞。
(59)纵裂——向上直裂。
(60)穹(穷qióng)——高。
(61)石幻殊形——石的形状变幻万端。
(62)肤理——指石纹。顿易——突然改变了。
(63)片窍俱欲生动——石的各片各块都像活的一样想要动弹。
(64)如涧底洁溜——像溪涧的底一样光滑。
(65)鲜(险xiǎn)——缺乏,没有。
(66)轰驾——高叠。
(67)跻(基jī)——踩踏。
(68)一缕——形容洞隙很小。
(69)彻——通透。
(70)宛如——很像。
(71)覆石——石洞的上壁。
(72)鞍——形容地形像马鞍子似的一高一低。历——跨越。峤(叫jiào)——尖峭的高山(这里也是用来形容地形)。
(73)光莹(迎yíng)——明洁。
(74)垂柱——下垂的石柱。倒莲——像倒悬的莲(荷)花。
(75)值——到时了。
(76)衖(向xiàng)——同“巷”字;或音“long”,同“弄”字。
(77)高杀其五尺——高度比它(指阔度)减少五尺。杀,差减。
(78)幄——幔帐。
(79)北驰坦底半里放——向北半里多,洞底平坦,可以畅行。驰,通行无阴的意思。
(80)庋(鬼guǐ)出为榻——伸出来像放着一张卧榻。
(81)棂(灵líng)——边上的梅子花纹,清晰可辨。
(82)莲英——荷花。
(83)帏——帐幕。
(84)大与榻并——像石榻一样大小。
(85)玉柱——形容石柱像玉。
(86)素——白净。
(87)绝——极像。
(88)齐(基jī)——携带。
(89)已去其七——已用去一大半的意思。
(90)割奇——舍弃奇景。
(91)异吻——怪物的口。这句说:刚才等待好久不见(你们)出来,还以为是被怪物吃掉了呢。
(92)但——只是。
(93)何畏人乃尔——为什么这样害怕进去。
(94)嶙峋林训(lín xún)——山势重叠的样子。插空——插入天际(形容峰高)。
(95)去十里而近——距离不满十里。
(96)询——探访。
(97)渐伏——(山势)逐渐低下去。
作品赏析
这篇文章出自《徐霞客游记》。文章所提到的地方,都是作者晚年深入西南广大地区时所游历过的。《楚游日记》记载了他在湖南茶陵探访麻叶洞的事。麻叶洞又深又大,传说洞里有神龙鬼怪,别人劝他不要进去,他却在没有人敢作向导的情况下,自己拿了火把摸索进去。全文表现了他在困难面前永不低头气馁的顽强毅力。
作者简介
徐霞客(1587-1641年),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江阴(今江苏江阴)人,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自幼好学,博览群书,欲“问奇于名山大川”。21岁开始专心旅行,30多年间历尽艰险,足迹南至云、贵、两广,北到燕、晋,遍及现在的19个省区。其考察所得,按日记载,死后由季会明等整理成《徐霞客游记》。徐霞客的重要地理学贡献有: 对喀斯特地貌的详细考察、记述和探索,居世界先进水平;纠正了古代文献有关中国水道源流记载的一些错误,如否定“岷山导江”旧说,肯定金沙江乃长江上源的事实;观察记述了不少植物品类及其分布的若干规律;对火山、地热及各种人文地理现象的细致考察与记录。
全国各地天气预报查询

上海市

  • 市辖区
  • 云南省

  • 临沧市
  • 云南省

  • 丽江市
  • 云南省

  • 保山市
  • 云南省

  • 大理白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昆明市
  • 云南省

  • 昭通市
  • 云南省

  • 普洱市
  • 云南省

  • 曲靖市
  • 云南省

  • 楚雄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玉溪市
  • 云南省

  •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迪庆藏族自治州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兰察布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海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兴安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包头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伦贝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和浩特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巴彦淖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赤峰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通辽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鄂尔多斯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锡林郭勒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阿拉善盟
  • 北京市

  • 市辖区
  • 吉林省

  • 吉林市
  • 吉林省

  • 四平市
  • 吉林省

  •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 吉林省

  • 松原市
  • 吉林省

  • 白城市
  • 吉林省

  • 白山市
  • 吉林省

  • 辽源市
  • 吉林省

  • 通化市
  • 吉林省

  • 长春市
  • 四川省

  • 乐山市
  • 四川省

  • 内江市
  • 四川省

  • 凉山彝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南充市
  • 四川省

  • 宜宾市
  • 四川省

  • 巴中市
  • 四川省

  • 广元市
  • 四川省

  • 广安市
  • 四川省

  • 德阳市
  • 四川省

  • 成都市
  • 四川省

  • 攀枝花市
  • 四川省

  • 泸州市
  • 四川省

  • 甘孜藏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眉山市
  • 四川省

  • 绵阳市
  • 四川省

  • 自贡市
  • 四川省

  • 资阳市
  • 四川省

  • 达州市
  • 四川省

  • 遂宁市
  • 四川省

  •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雅安市
  • 天津市

  • 市辖区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中卫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吴忠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固原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石嘴山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银川市
  • 安徽省

  • 亳州市
  • 安徽省

  • 六安市
  • 安徽省

  • 合肥市
  • 安徽省

  • 安庆市
  • 安徽省

  • 宣城市
  • 安徽省

  • 宿州市
  • 安徽省

  • 池州市
  • 安徽省

  • 淮北市
  • 安徽省

  • 淮南市
  • 安徽省

  • 滁州市
  • 安徽省

  • 芜湖市
  • 安徽省

  • 蚌埠市
  • 安徽省

  • 铜陵市
  • 安徽省

  • 阜阳市
  • 安徽省

  • 马鞍山市
  • 安徽省

  • 黄山市
  • 山东省

  • 东营市
  • 山东省

  • 临沂市
  • 山东省

  • 威海市
  • 山东省

  • 德州市
  • 山东省

  • 日照市
  • 山东省

  • 枣庄市
  • 山东省

  • 泰安市
  • 山东省

  • 济南市
  • 山东省

  • 济宁市
  • 山东省

  • 淄博市
  • 山东省

  • 滨州市
  • 山东省

  • 潍坊市
  • 山东省

  • 烟台市
  • 山东省

  • 聊城市
  • 山东省

  • 菏泽市
  • 山东省

  • 青岛市
  • 山西省

  • 临汾市
  • 山西省

  • 吕梁市
  • 山西省

  • 大同市
  • 山西省

  • 太原市
  • 山西省

  • 忻州市
  • 山西省

  • 晋中市
  • 山西省

  • 晋城市
  • 山西省

  • 朔州市
  • 山西省

  • 运城市
  • 山西省

  • 长治市
  • 山西省

  • 阳泉市
  • 广东省

  • 东莞市
  • 广东省

  • 中山市
  • 广东省

  • 云浮市
  • 广东省

  • 佛山市
  • 广东省

  • 广州市
  • 广东省

  • 惠州市
  • 广东省

  • 揭阳市
  • 广东省

  • 梅州市
  • 广东省

  • 汕头市
  • 广东省

  • 汕尾市
  • 广东省

  • 江门市
  • 广东省

  • 河源市
  • 广东省

  • 深圳市
  • 广东省

  • 清远市
  • 广东省

  • 湛江市
  • 广东省

  • 潮州市
  • 广东省

  • 珠海市
  • 广东省

  • 肇庆市
  • 广东省

  • 茂名市
  • 广东省

  • 阳江市
  • 广东省

  • 韶关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北海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南宁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崇左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来宾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柳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桂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梧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河池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玉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百色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贵港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贺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钦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防城港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乌鲁木齐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拉玛依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吐鲁番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和田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哈密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喀什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塔城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昌吉回族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自治区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克苏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勒泰地区
  • 江苏省

  • 南京市
  • 江苏省

  • 南通市
  • 江苏省

  • 宿迁市
  • 江苏省

  • 常州市
  • 江苏省

  • 徐州市
  • 江苏省

  • 扬州市
  • 江苏省

  • 无锡市
  • 江苏省

  • 泰州市
  • 江苏省

  • 淮安市
  • 江苏省

  • 盐城市
  • 江苏省

  • 苏州市
  • 江苏省

  • 连云港市
  • 江苏省

  • 镇江市
  • 江西省

  • 上饶市
  • 江西省

  • 九江市
  • 江西省

  • 南昌市
  • 江西省

  • 吉安市
  • 江西省

  • 宜春市
  • 江西省

  • 抚州市
  • 江西省

  • 新余市
  • 江西省

  • 景德镇市
  • 江西省

  • 萍乡市
  • 江西省

  • 赣州市
  • 江西省

  • 鹰潭市
  • 河北省

  • 保定市
  • 河北省

  • 唐山市
  • 河北省

  • 廊坊市
  • 河北省

  • 张家口市
  • 河北省

  • 承德市
  • 河北省

  • 沧州市
  • 河北省

  • 石家庄市
  • 河北省

  • 秦皇岛市
  • 河北省

  • 衡水市
  • 河北省

  • 邢台市
  • 河北省

  • 邯郸市
  • 河南省

  • 三门峡市
  • 河南省

  • 信阳市
  • 河南省

  • 南阳市
  • 河南省

  • 周口市
  • 河南省

  • 商丘市
  • 河南省

  • 安阳市
  • 河南省

  • 平顶山市
  • 河南省

  • 开封市
  • 河南省

  • 新乡市
  • 河南省

  • 洛阳市
  • 河南省

  • 漯河市
  • 河南省

  • 濮阳市
  • 河南省

  • 焦作市
  • 河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河南省

  • 许昌市
  • 河南省

  • 郑州市
  • 河南省

  • 驻马店市
  • 河南省

  • 鹤壁市
  • 浙江省

  • 丽水市
  • 浙江省

  • 台州市
  • 浙江省

  • 嘉兴市
  • 浙江省

  • 宁波市
  • 浙江省

  • 杭州市
  • 浙江省

  • 温州市
  • 浙江省

  • 湖州市
  • 浙江省

  • 绍兴市
  • 浙江省

  • 舟山市
  • 浙江省

  • 衢州市
  • 浙江省

  • 金华市
  • 海南省

  • 三亚市
  • 海南省

  • 三沙市
  • 海南省

  • 儋州市
  • 海南省

  • 海口市
  • 海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十堰市
  • 湖北省

  • 咸宁市
  • 湖北省

  • 孝感市
  • 湖北省

  • 宜昌市
  • 湖北省

  •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北省

  • 武汉市
  • 湖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荆州市
  • 湖北省

  • 荆门市
  • 湖北省

  • 襄阳市
  • 湖北省

  • 鄂州市
  • 湖北省

  • 随州市
  • 湖北省

  • 黄冈市
  • 湖北省

  • 黄石市
  • 湖南省

  • 娄底市
  • 湖南省

  • 岳阳市
  • 湖南省

  • 常德市
  • 湖南省

  • 张家界市
  • 湖南省

  • 怀化市
  • 湖南省

  • 株洲市
  • 湖南省

  • 永州市
  • 湖南省

  • 湘潭市
  • 湖南省

  •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南省

  • 益阳市
  • 湖南省

  • 衡阳市
  • 湖南省

  • 邵阳市
  • 湖南省

  • 郴州市
  • 湖南省

  • 长沙市
  • 甘肃省

  • 临夏回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兰州市
  • 甘肃省

  • 嘉峪关市
  • 甘肃省

  • 天水市
  • 甘肃省

  • 定西市
  • 甘肃省

  • 平凉市
  • 甘肃省

  • 庆阳市
  • 甘肃省

  • 张掖市
  • 甘肃省

  • 武威市
  • 甘肃省

  • 甘南藏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白银市
  • 甘肃省

  • 酒泉市
  • 甘肃省

  • 金昌市
  • 甘肃省

  • 陇南市
  • 福建省

  • 三明市
  • 福建省

  • 南平市
  • 福建省

  • 厦门市
  • 福建省

  • 宁德市
  • 福建省

  • 泉州市
  • 福建省

  • 漳州市
  • 福建省

  • 福州市
  • 福建省

  • 莆田市
  • 福建省

  • 龙岩市
  • 西藏自治区

  • 山南市
  • 西藏自治区

  • 拉萨市
  • 西藏自治区

  • 日喀则市
  • 西藏自治区

  • 昌都市
  • 西藏自治区

  • 林芝市
  • 西藏自治区

  • 那曲市
  • 西藏自治区

  • 阿里地区
  • 贵州省

  • 六盘水市
  • 贵州省

  • 安顺市
  • 贵州省

  • 毕节市
  • 贵州省

  • 贵阳市
  • 贵州省

  • 遵义市
  • 贵州省

  • 铜仁市
  • 贵州省

  •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辽宁省

  • 丹东市
  • 辽宁省

  • 大连市
  • 辽宁省

  • 抚顺市
  • 辽宁省

  • 朝阳市
  • 辽宁省

  • 本溪市
  • 辽宁省

  • 沈阳市
  • 辽宁省

  • 盘锦市
  • 辽宁省

  • 营口市
  • 辽宁省

  • 葫芦岛市
  • 辽宁省

  • 辽阳市
  • 辽宁省

  • 铁岭市
  • 辽宁省

  • 锦州市
  • 辽宁省

  • 阜新市
  • 辽宁省

  • 鞍山市
  • 重庆市

  • 重庆市

  • 市辖区
  • 陕西省

  • 咸阳市
  • 陕西省

  • 商洛市
  • 陕西省

  • 安康市
  • 陕西省

  • 宝鸡市
  • 陕西省

  • 延安市
  • 陕西省

  • 榆林市
  • 陕西省

  • 汉中市
  • 陕西省

  • 渭南市
  • 陕西省

  • 西安市
  • 陕西省

  • 铜川市
  • 青海省

  • 果洛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东市
  • 青海省

  • 海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玉树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西宁市
  • 青海省

  • 黄南藏族自治州
  • 黑龙江省

  • 七台河市
  • 黑龙江省

  • 伊春市
  • 黑龙江省

  • 佳木斯市
  • 黑龙江省

  • 双鸭山市
  • 黑龙江省

  • 哈尔滨市
  • 黑龙江省

  • 大兴安岭地区
  • 黑龙江省

  • 大庆市
  • 黑龙江省

  • 牡丹江市
  • 黑龙江省

  • 绥化市
  • 黑龙江省

  • 鸡西市
  • 黑龙江省

  • 鹤岗市
  • 黑龙江省

  • 黑河市
  • 黑龙江省

  • 齐齐哈尔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