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结庆,男,汉族,1962年10月出生,安徽省望江县人,理学博士,先后在联邦德国Dortmund大学数学系,比利时Antwerp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比利时Antwerp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系,加拿大St. Francis Xavier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系,美国Delaware州立大学应用数学研究中心做访问教授。现任民革中央委员、民革安徽省委会副主委,全国人大代表,合肥工业大学国际事务处(港澳台事务办公室)处长(主任)、应用数学研究所所长。
教育背景
1980年-1984年:
西安交通大学数学系,计算数学专业,获理学学士学位;
1984年-1987年:
合肥工业大学数力系,计算数学专业,获理学硕士学位;
1987年-1990年:
吉林大学数学系,计算数学专业,获理学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1992年-1993年:联邦德国Dortmund大学,数学系,博士后;
1995年-1996年:比利时Antwerp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系,博士后;
1999年04月至07月:比利时Antwerp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系,访问教授;
2003年08月:加拿大St. Francis Xavier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系,访问教授;
2005年12月-2006年3月:美国Delaware州立大学,应用数学研究中心,访问教授;
1996年-至今:合肥工业大学,数学系,教授;
1998年-至今:合肥工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博士生导师。
2022年12月——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委员
2023年01月——安徽省政协港澳台侨和外事委员会副主任。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安徽省委员会委员。
学术任职
1、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机器感知与虚拟现实专业委员会,委员;
2、中国计算数学学会,理事;
3、安徽省数学会,理事;
4、安徽省非线性科学学会,理事;
5、合肥工业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
6、国际学术杂志《Journal of Information and Computational Science》,编委;
7、国际学术杂志《Punjab University Journal of Mathematics》,编委;
8、《Mathematical Research & Exposition》,编委;
9、《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委。
社会职务
安徽欧美同学会副会长。
研究方向
(1)计算数学;
(2)计算机应用。
教学工作
本科生课程:《数学分析》、《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计算方法》、《数值分析》。
硕士生课程:《论文选读》、《广义pade逼近》、《有理逼近及应用》、《数值逼近基础》、《多元函数插值法》、《多元函数构造理论》、《现代分析基础》、《非线性逼近的理论与方法》、《样条函数方法》。
博士生课程:《小波分析》、《自由曲线曲面造型技术》。
主要论著
20. Gongqin Zhu and Jieqing Tan , A note on matrix valued rational interpolants, J. Comp. Appl. Math.,110 (1999), 129―140.(SCI收录、EI收录,IDS Number: 246FX)
19. Cuyt, K. Driver, J. Tan and B. Verdonk, Exploring multivariate Pade approximants for multiple hypergeometric series. Advances in Comput. Math. 10(1999) 29-49.(SCI 收录,IDS Number: 165FR)
18. Jieqing Tan, Bivariate rational interpolants with rectangle-hole structure, J. Comput. Math. 17(1)(1999)1-14. (SCI收录、EI收录,IDS Number: 162QX)
17. Cuyt, K. Driver, J. Tan and B. Verdonk, A finite sum representation of the Appell series F (a,b,b;c;x,y), J. Comput. Appl. Math., 105(1999) 213-219. (SCI收录、EI收录,ISTP收录, IDS Number: 202ZD)
16. Jieqing Tan, Bivariate blending rational interpolants, Approximation Theory and Its Application. 15(2) (1999) 74-83.
15. Jieqing Tan and Yi Fang, General frames for bivariate interpolation, 数学研究与评论, 19(4) 1999,681―687.
14. Jieqing Tan, Algorithms for lacunary vector valued rational interpolants, Numer. Math. A J. Chin. Univ., 7(2)(1998), 169-182.
13. Jieqing Tan, Interpolating rational splines in three dimensional space, 数学研究与评 论,18(2) (1998), 181-187.
12. Jieqing Tan and Gongqin. Zhu, General framework for vector valued interpolants, in: Proceedings of Third China-Japan Seminar on Numerical Mathematics, Zhong-Ci Shi ed., Science Press, Beijing/New York (1998) 273-278.
11. Jieqing Tan and Shuo Tang, Vector valued rational interpolants by triple branched continued fractions, Appl. Math. -JCU., 12 B(1)(1997), 99-108.
10. Jieqing Tan and Shuo Tang, An algorithm for vector valued rational interpolants by triple branched continued fractions, Chinese J. Num. Math. & Appl. , 19(1)(1997),59-63.
9. Shuo Tang, Jieqing Tan and Gongqin Zhu, On the choices of accelerating convergence factors for limit periodic continued fraction K(an/1), Numer. Math. A J.Chin.Univ., 5(1)(1996), 62-70.
8. 檀结庆、朱功勤,二元向量值分叉连分式插值的矩阵算法,高校计算数学学报, 18(3)(1996), 250-254.
7. Jieqing Tan, Interpolating multivariate rational splines in R , Numer. Math. A J. Chin. Univ., 4(2)(1995), 185-192.
6. Jieqing Tan and Gongqin Zhu, A few constructions of generalized rational splines, 数学研究与评论, 15(4)(1995) ,485-498.
5. Jieqing Tan and Gongqin Zhu, Bivariate vector valued rational interpolants by branched continued fractions, Numer. Math. A. J. Chin. Univ., 4(1) (1995), 37―43.
4. Gongqin Zhu and Jieqing Tan, The duality of vector valued rational interpolants over rectangular grids, Chinese J. Num. Math. & Appl., 17(4)(1995), 75-84.
3. 朱功勤、檀结庆,矩形网格上二元向量有理插值的对偶性, 计算数学, 17(3)(1995), 311-320.
2. Renhong Wang and Jieqing Tan, On interpolating multivariate rational splines, Appl. Numer. Math., 12(1993), 357-372. (SCI收录、EI收录,IDS Number:LM997)
1. Jieqing Tan, Interpolating multivariate rational splines of special forms, 数学研究与评论, 13(1)(1993), 73-78. (EI收录)。
获奖记录
1995年,原机械工业部部属院校跨世纪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第一批人选;
1995年,中国机械工业青年科技专家;
1996年,安徽省普通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第一批人选;
2000年,合肥工业大学教学成果三等奖;
2000年,安徽省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
2003年,安徽省第四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
2004年,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2004年,合肥工业大学首批中青年科技创新群体学术带头人;
2004年,安徽省自然科学奖(三等奖);
2004年,合肥工业大学2004年度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2004年,安徽省2004年度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2005年,安徽省高校学科拔尖人才;
2005年,安徽省首批科技创新团队学术带头人;
2006年,安徽省第五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
2008年,获安徽省2008年度教学成果特等奖;
2009年,”获第六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