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娟,女,生于1980年12月。当过农民、教师,现为公务员。已出版长篇小说《深红粉红》、《路过花开路过你》、《交易》、《手腕》。
个人作品
深红粉红
朝华出版社
2005年1月1日
内容提要:
深红是血液的颜色,粉红是皮肤的颜色。六个性格鲜明的女孩,她们像开在同一根树枝上的桃花,彼此爱慕又彼此嫉妒,酷烈纠缠的诸多情感,她们携着美丽的身体怀着对人生对爱情的美丽向往挣扎在生活中,终究是,理想一个一个的破灭,妥协到无法妥协。当最后的那一刻痛到最痛而一无所求时,她的心长成一棵树,开始思想生活的根源。
路过花开路过
朝华出版社
2006年1月1日
内容提要:
多少不眠之夜,在校园的每个角落,那些青涩的身影被青春弹奏得倾斜、沧桑。花开了,又谢了;路过了,走远了……校园里的老园丁一如既往的苍老,苍翠的古树一如既往地斑驳,而天空,也是一如既往地空寂……
书摘:很久之后
苏朗对我说:你当时多么急切的离去,水花溅了我一脸,真狼狈。
苏朗断定我当年是爱着小惦的,他一直坚持认为十八九岁时的我非常没有审美能力,居然会爱上那么龌鹾的男生。
我要怎么对他说呢?爱的是你。
这一生。最爱是你。一直没有澄清的机会。一直澄清,却一直不能令你深信。
……
当天我没有去找
苏朗,在校园里散步到天黑,心里充满了青春期特有的无中生有的伤感,反复把玩着他留下的香烟,手指沾染上悠远而干燥的烟草香。
回寝室时我把香烟藏在裙子下面带进去,放在装钢笔的玻璃盒子里面,宝贝一样供起来。
过了很多天之后我才回到小木棚去找
苏朗,当时他正衔着一枝香烟蹲在地上用泡沫塑料造型,身上脏兮兮的。我问他:“那女孩的故事还没讲完吧?她是谁?”
交易
2007年1月1日
内容提要:
小说以一名普通女性成长为副市长的经历为线索,详尽地描写了行走于官场的各项潜规则,是机关工作者处理人际关系的指南针,是初涉社会者了解领导阶层的多棱镜,是职场女性寻求自身价值、寄托情感的枕边书。小说通过女主角与各级领导的接触,生动地刻画了市长,副市长,宣传部长,
文化局长,文化馆长,乡镇领导,小学校长等不同级别的领导干部数十人。既写了清官,又写了贪官,尤其浓墨重彩刻画了一批苦苦挣扎在官场,既爬不上去,又没有跌落下来,每天悬在半空中,处在岌岌可危位置上的中层领导,他们既做不成清官,又做不成贪官,既要组织工作,又没有半点权力,因而导致了人格的严重变态。《交易》在予人教益的同时,带给读者强烈的阅读快感。阅读之时,不忍释卷:掩卷之余,又不胜唏嘘。
手腕
河南文艺出版社
2008年4月1日
内容提要:
艾城市广电局美女局长陈婉凌是个有争议的人物:有人说她是利用性别优势,一步步俘获了组织部长的儿子王仕民、副市长林静辞、市委书记吴凡,这才使得仕途一路畅通,短短几年时间就由一名乡医院的小护士摇身变做本市呼声最高的副市长候选人;也有人说陈婉凌是一个饱含智慧、为人正派、忠于事业的女人,为了工作上的进步,不惜放弃乡长
马原的追求,撕毁与组织部长儿子的婚约,直至终身未嫁…… 美貌利用得好是财富,利用不好就是祸害。陈婉凌这个从小到大生活在男人的追捧和赞美声中的大美人,在与各式各样的领导和下属的周旋中将会遭遇怎样的幸与不幸?
出版图书
社会评价
近两年,“80后”新锐欧阳娟以其眩人的写作姿态在当下读者群、出版界和排行榜掀起了不小的波动,引发各方关注。《中华读书报》称之为“‘80后’
官场小说写作第一人”。
梁晓声说她改变了自己对“80后”的看法,并由此认为“这代人大有可为”。在各地图书市场的排行榜上,《交易》无不跻身其列,更有媒体称之为“第一热书”。
翻阅欧阳娟目前已出版的四部长篇小说不难发现,从《深红粉红》、《路过花开路过你》到《交易》、《手腕》,这位“80后”新锐已拥有“青春物语”和“职场叙事”两套笔墨,前者以纤细绵密的笔致,在青春梦幻的浅吟低唱中追忆如花的往事,咀嚼流逝的忧伤;后者用成熟稳健的笔调直面复杂多变的
职场人生,烛照曲折幽微的人性世界。
《深红粉红》叙写的是“我”从三岁到二十岁的成长经历,每个阶段都留下了深深的成长印痕。小学时,外婆的去世让“我”第一次产生了生命、死亡和时间的概念。高中时,方言的性侵犯带给了“我”第一次不洁的性经历。艺校时,“那个愣小子样的孩子早已不知去向,取而代之一个眼神中略带凄苦的丰满少女 ”,女主人公不但经历了青春的成长,而且也见证了同伴们的花季。毕业后,踏入社会的花季少女既有初涉人世的艰辛,也有堕入风尘的无奈。《
路过花开路过你》虽然主要讲叙的是春衫、
苏朗、漆剑等人在A大的学习生活和情感经历,但作者仍然在主人公四年的
大学生活中烙下了成长之痛,融进了沧桑之叹。正如作者所感慨的那样:岁月和路人只是过客,无需怨恨也无需心存感激,受苦或者是被爱都是必经的过程。
——《创作评谭》2010年第二期《从青春到职场:女性的成长与超越》
在我看来,欧阳娟写官场职场,写情感写青春,写窃喜写伤痛,都是在写人之大欲——佛家“
人生八苦”所言即如是:生、老、病、死、
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阴炽盛。概言之就是我所谓的“生老病死爱不能”。欧阳娟写此大欲莫不以眼观,以心证,以身体力行。细心体会可以发现,如同鲁迅营造了个
鲁镇,欧阳娟也用她的作品建起了一个小世界。这个世界有待欧阳娟指称或读者及专业读者(评论家、媒体)来命名。它尚在浅睡未名,却也呼之欲出了。其轴心是欧阳娟和她经过文学笔法艺术处理后的个体经验。——《红豆》2010年第2期《男人的命运谶语》
《交易》以平实的内容、老练的笔锋吸引了不少读者的关注。欧阳娟抛弃了
80后作家常有的颓废,在《交易》里将一位智慧女性表现得淋漓尽致。从现实意义来说,《交易》除了是一部
官场小说外,它还成为了一本官场指南,它具有一定的指导性意义。很多读者,尤其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生的公务员在天涯追看此文,还踊跃地与作者交流摸爬滚打多年的官场经验。也正如欧阳娟本人所说:“我所要表达的不仅仅是表达,还有更多的是官场问题的解决。”——《天府早报》晃周刊(A21)版
这是一本
官场小说吗?婚姻十年,伤痕累累,熬到丈夫同意离婚,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夺去了丈夫的下半身,她会离吗?临床的老奶奶说:“你不会放手。因为你的心很软,很软很软,像我年青时一样。”这么“软”的女人,与其说她置身官场,不如说她置身磕磕绊绊的职场,置身于每个女人都在面对的难以言说的命运。——《创作评谭》2008年第四期《婉转的锋利:欧阳娟的文字美学追求》
与
王跃文创作
《国画》明显带有某种“文人式激愤”不同,小说《交易》更像是生活的记录,并无鲜明的感情宣泄;与一般
官场小说矛盾尖锐、斗争激烈有所区别,《交易》意外地充盈着温情,人物均有感情,其中的官员对女性的关心,尽管不无爱慕的成分,但基本上建立在感情的基础之上,同“权色”交易存在着本质的差别。有人认为,《交易》将官场的概念扩大化了,将官场、职场打通,从官场延伸至职场;而作者则自承,并没有一定要写成官场小说的意图,它更像是一部成长小说,尽可能地以文学的语言对一种生活方式的真实还原。从这个意义上讲,《交易》以
官场小说的面目进行出版宣传和促销策划,更多地是基于市场的考虑。因为小说显然并非以揭示官场的狡诈与角逐为目的,而是体察一个人的成长历程,它告诉读者,一个青年人在社会里如何成长,在成长过程中,既有让步又有坚持,既有舍弃也有捍卫……——《中国妇女报》2007年12月6日《〈交易〉:80后眼中的官场百态》
最近,一部名为《交易》的
官场小说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小说由
河南文艺出版社出版,作者欧阳娟1980年出生,是一位女性,但其作品文字之精准、结构之巧妙、内容之厚重让人不可小觑,与王跃之、
李佩甫等大家相比毫不逊色。欧阳娟的长篇小说《交易》完全摒弃了80后的浅薄作风,以成熟稳重的风格华丽面市。该书的出版商这样推介该作品:“用尽笔墨描写了行走于官场的各项潜规则,是机关工作者处理人际关系的指南针,是初涉社会者了解领导阶层的多棱镜,是职场女性寻求自身价值寄托情感的枕边书。”
笔者用两天半的时间阅读了这部20多万字的长篇小说。在笔者看来,像诸多优秀的长篇小说一样,《交易》的语言如行云流水,平实之中不乏激情,情节跌宕起伏,既让人感觉出乎意料,仔细品味却又合情合理。读此作品,就像和一个阅历丰厚的官场圈内人对话,丝毫不见80后年轻人的浮躁之气和女性作者的小资情调。小说虽然抒写了官场的纷繁复杂和浑浊,又少有颓废之风,而是给人一种
向上的力量和勇气,正像小说中的女主人公柳翠烟的为人处世一样,虽然历经艰苦磨难,遭遇污言秽语,却始终不改其性,不失其志,而是“把命运牢牢地控制在自己手中”。——《河南通信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