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海(1940年10月23日-1963年11月18日),男,汉族,中共党员,出生于湖南省桂阳县两路乡(现欧阳海乡)。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原68302部队七连班长。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1940年10月23日,欧阳海出生于湖南桂阳县凤凰村贫农家庭。父欧阳恒文为避国民党“二丁抽一”,曾将欧阳海丢弃后捡回并男扮女装,但其兄仍被抓壮丁。欧阳海家的土地常常是青黄不接,只能用野菜充饥。
1947年冬季,家中仅有的粮食被潘保长以“壮丁捐”名义夺走,同时山上的野菜也已近乎被采摘完毕。年幼的欧阳海因此陷入困境,不得不每日随母亲沿曲折山路前往莲溪等地,逐户乞讨,期间遭受了恶霸地主的欺压。
1948年,欧阳海开垦的二亩荒地也被地主刘满禄强占了,年仅8岁的欧阳海,只好随同父亲,跋山涉水,砍柴烧炭,卖炭换米,分担家庭生活的重担。
1949年冬季,桂阳县获得解放,人民解放军进驻凤凰村。欧阳海积极参与协助解放军,包括搭建棚子、张贴标语、寻找柴火、挑水以及为四排战士带路至四平山一带侦察匪情,期间成功捕获了以吴崽子、刘大斗、潘保长为首的土匪团伙。欧阳海因表现很好而受到战士们的认可,代理排长周虎山赠予他一支木头手枪,并任命他为村儿童团团长,负责组织儿童团的活动,包括跑步出操、站岗放哨以及参与斗争恶霸地主刘大斗的大会等。欧阳海开始接受教育,他学习刻苦,成绩优异。在初级社建立时,他先后担任记工员和会计职务。他性格正直,处理事务公正,对合作社如同自己的家一样爱护,工作勤奋,受到社员的广泛赞誉。
1956年,欧阳海因其文化素养高且表现良好,被两路公社调到砖瓦厂当工人,后因金门前线炮响,激发了他“报名当兵,保家卫国”的决心,但由于年龄不到,没有得到组织的批准。
1958年春,欧阳海从砖瓦厂赶回村征兵处报名参军;入伍三个月后,欧阳海便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59年,西藏反动上层发动叛乱。得知此消息后,欧阳海多次申请进藏参与平叛工作。当申请未获组织批准时,他将原本用于平叛的热情转化为动力,投入到部队的工程建设任务中。
1960年5月,欧阳海加入中国共产党。
部队经历
1960年,欧阳海晋升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原68302部队七连班长。此时,连队接到支援修筑铁路的任务。出发前,他患上肠胃病,尽管医生和领导建议他留下疗养,但他仍坚持带病前往铁路工地。在铁路修建的劳动竞赛中,欧阳海担任突击队长,以身作则,设定高标准严要求,个人工作量远超平均水平。他时刻关注战友,休息时守在帐篷边以挡风遮雨,工作时总是率先行动且不愿提早离开工地。用餐时,他节省粮食以支援灾区。因他的努力,筑路工程提前完成,欧阳海荣获三等功,其所在班级也获得部队嘉奖。
1961年,中央军委召开会议总结军队政治工作成绩,并指出加强革命化、加速现代化建设的方向。住院治疗的欧阳海受此鼓舞,完成出院手续后,进行了30公里急行军返回部队。回部队后,他被提升为三排副排长。
1963年11月17日,部队进行“野营合练”,欧阳海承担收容任务。
壮烈牺牲
1963年11月18日清晨,欧阳海为保护旅客列车的安全,奋不顾身将受惊的军马推出轨道,自己却被卷入列车下壮烈牺牲,年仅23岁。
担任职务
欧阳海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原68302部队七连班长。
人物事迹
少年英雄
1949年冬,桂阳县解放。人民解放军进驻凤凰村。欧阳海积极参与协助解放军,包括搭建棚子、张贴标语、收集柴火、挑水,以及为四排战士侦察地形、捕捉以吴崽子、刘大斗、潘保长为首的土匪。因其机智灵活,欧阳海获得战士们的好评,并被代理排长周虎山授予木头手枪,任命为村儿童团团长。他组织村里的儿童进行军事训练、站岗放哨,并参与维持斗争恶霸地主刘大斗大会的秩序。
投入建设
1959年,西藏叛乱时,欧阳海请愿平叛未果,便全力投入部队工程建设。伐木时他干劲十足,磨破鞋也不停歇。面对劈山开石任务,他刻苦学习打锤技巧,创下280锤新纪录。在爆破中,他创新“空心爆破法”,提高效率。1960年修铁路时,他带病工作,担任突击队长,高标准严要求,最终工程提前完成,欧阳海荣立三等功,所在班级也获嘉奖。
勤奋学习
1961年,中央军委召开会议总结军队政治工作成绩,提出加强革命化、现代化建设方向。欧阳海在住院期间受此鼓舞,提前出院并返回部队,后被提拔为三排副排长。
为适应新工作环境并提升马列主义理论水平,欧阳海遵循中央军委扩大会议精神,结合自身经历参与诉苦运动,强化战士们的阶级意识与对党的忠诚。他节省开支购买《毛泽东选集》等相关书籍,深入学习理论知识。在七班,他组织学习《纪念白求恩》,以白求恩的共产主义精神激励大家。连队开展学习雷锋活动时,欧阳海事事以雷锋为楷模,以身作则。他的一件绒衣,虽经多次修补,仍珍惜使用。
火海救人
欧阳海经常帮助老大爷挑柴,为老大娘挑水,一次劳作时,见欧阳增玉家起火,他立即冲入火中救出欧阳增玉的母亲,随后与众人共灭火源。虽手部烧伤、衣物破损,他仍坚持安置好欧阳增玉一家,并匿名表示自己是雷锋的战友。欧阳海以身作则,勤奋工作,使原本落后的七班迅速进步,被评为“四好班”,他本人也多次获评先进个人,广受赞誉,并受到师首长接见。
探亲时光
1963年4月,欧阳海获准回乡探亲。时值春耕,桂阳山区人民虽历经三年自然灾害,但仍积极投入生产。抵家前,他便参与田间劳作直至夜晚才归家探望母亲。随后,他前往村支部书记处,承诺探亲期间:参与劳动、关心集体、正确处理家庭与个人关系、按期归队并保持组织纪律性,并请求安排工作。
在家期间,欧阳海帮助孤寡老人欧阳信德,承担砍柴、挑水、做饭、洗衣等日常任务。一次,他挑水时遇一小女孩落水,立即跳入三米深的池塘中将其救起。此外,探亲期间他得知蒋介石“反攻大陆”的消息,未休完假便提前返回部队。离家时,母亲赠他“万里鞋”,叮嘱他跟随党的步伐;公社书记周虎山则赠书《红岩》,引导他如何作为共产党员生活与战斗。
舍身救车
1963年11月18日,欧阳海带领七班战士行进至衡山某地峡谷时,遇288次列车接近。部队均按规定远离铁路前进。突然,炮连一黑骡马受火车惊吓冲入轨道并停滞不动。火车紧急刹车,但因惯性仍快速接近,即将造成事故。欧阳海迅速冲上铁轨,将骡马推出轨道。列车安全通过,欧阳海却被卷入车底,左腿被压断,身受重伤,最终牺牲,年仅23岁。
所获荣誉
人物生活
“一个革命战士,不认真学习革命理论,就像火车头上没有煤没有水一样,无法开动,无法前进。因此,我要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主席著作,做一个革命的火车头。”
“即使有一天,这个世界上没有了我,我也仍然衷心地相信,共产主义的理想必然胜利,一定会有更多更多觉醒了的人士为它战斗。”
父亲:欧阳恒文。
人物评价
生死关头是对一个人的最大考验,在这个考验面前,英雄战士欧阳海用生命给出了他的答案。(
京报网评)
无论是日常学习训练,还是执行施工任务,欧阳海都积极主动,奋勇争先,对自己严格要求。(伊春共青团评)
后世纪念
1967年,为纪念欧阳海的英雄事迹而建塔纪念,塔为汉白玉砌筑,顶部竖“欧阳海烈士推马救列车”的塑像。1979年建
欧阳海烈士纪念馆,1985年第二次陈列布展开馆,2009年10月维修第三次重新开馆。馆内将欧阳海烈士的成长历程和先进事迹,简要而真实地展现给人们,旨在缅怀先烈汲取精神力量,激励后人奋发进取。
1993年,桂阳县委、县政府又多方筹集上百万元专款,在东塔公园建立一座欧阳海铜像,表示家乡人民对欧阳海烈士的永远怀念。
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将两路乡改名为欧阳海乡;将灌溉郴、衡两地的大型水利工程命名为欧阳海灌区。
《
欧阳海之歌》是由广州部队作家金敬迈写的长篇纪实小说,欧阳海精神在全国人民群众中产生了巨大的鼓舞力量。
《学习欧阳海—学习解放军》是由张平化亲笔写下的文稿,一共8页。手稿原件作为珍贵档案资料,现存于湖南省档案馆。
《
欧阳海》是桂阳县湘剧团创作的现代湘剧。通过湘剧传统艺术形式,生动展现了欧阳海无私奉献、舍生忘死的崇高精神。2024年11月28日晚,第八届湖南艺术节在长沙落下帷幕。桂阳县新编湘剧《欧阳海》荣获湖南省第八届艺术节田汉大奖、田汉导演奖、田汉表演奖。
1964年3月19日,新华社发表朱德、董必武、贺龙、聂荣臻、徐向前、叶剑英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题词,号召全军向欧阳海同志学习。
《欧阳海》是2024年12月17日在桂阳县演艺中心上映的电影,该片演绎了共产主义战士欧阳海的英勇事迹,让“欧阳海精神”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