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阳街道,隶属于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地处渭城区东部,东毗西安市高陵区泾渭街道,南与西安市未央区草滩街道隔河相望,西与窑店街道、底张街道为邻,北接泾阳县高庄镇。辖区东西最大距离12.3千米,南北最大距离7.6千米,总面积58平方千米。西距市区22千米。
历史沿革
因办事处驻地有“正阳洞”而得名。
秦朝时为兰池宫所在地。
唐代时属京畿辖区。
1961年,设立红旗公社。
1984年,改为正阳乡。
1997年,撤乡改镇。
2002年,韩家湾乡并入正阳镇。
2011年,撤镇设正阳街道。
行政区划
截至2011年末,正阳街道辖卓所、东阳、肖家村、同仁、后沟、张家湾、九张、杨家湾、许赵、柏家嘴、左排、后排、史村、孙家、马家堡、怡魏、韩家湾、兴隆、南舍、小闫、白庙、张闫、岳家庄、上寨、黄家寨、杨新庄、北舍、嘴王28个行政村;下设1个居民小组,121个村民小组。
截至2020年6月,正阳街道下辖3个社区、19个行政村。办事处驻九张村。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正阳街道地处渭城区东部,东毗
西安市高陵区泾渭街道,南与西安市
未央区草滩街道隔河相望,西与
窑店街道、
底张街道为邻,北接
泾阳县高庄镇。辖区东西最大距离12.3千米,南北最大距离7.6千米,总面积58平方千米。西距市区22千米。
地形地貌
正阳街道境内土地构造处于关中平原中部渭河北岸地堑带。地势北高南低,最高海拔500米。
气候特征
正阳街道气候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光照适宜。多年平均温度12.9C,生长期年平均270天。年平均降水量为526.5毫米,无霜期218天,日照时数2095.7小时,降雨主要集中在每年的7-10月,其中以7月最多。
水系水文
正阳街道境内河道属黄河流域渭河水系。主要河流有渭河,自东向西流经境内南部,境内流长6.5千米。
自然资源
2011年,正阳街道耕地面积51874亩。
自然灾害
正阳街道境内主要自然灾害有干旱、洪涝、大风等。最严重的一次大风灾害发生在2009年,造成500亩蔬菜大棚受灾,减产约5吨。
人口
截至2011年末,正阳街道辖区总人口34900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7272人,城镇化率20.8%。总人口中,男性20956人,占60%;女性13944人,占40%。2011年,正阳街道人口出生率7.8‰,死亡率2.2‰,人口自然增长率5.6‰。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601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正阳街道财政总收入389万元,比上年增长1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37万元,比上年增长13%。从各主要税种看,完成增值税2340.7万元,企业所得税63.47万元。人均财政收入8231元,比上年增长17.6%。
第一产业
2011年,正阳街道农业总产值达到2.622亿元,比上年增长26.67%,农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3.97%。
正阳街道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2011年,正阳街道粮食生产2.5万吨,人均1.16千克。
正阳街道主要经济作物为蔬菜、瓜果、苗木花卉。以建设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园为目标,规划面积2.26万亩,建设面积7700亩。
正阳街道畜牧业以饲养奶牛、生猪、家禽为主。2011年,正阳街道生猪饲养量2万头,家禽饲养量40万羽。2011年,正阳街道生产肉类4071吨;鲜奶产量9000吨,畜牧业总产值1.18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45%。
第二产业
正阳街道工业以电子、建筑材料为主,2011年,正阳街道工业总产值达到47亿元,比上年增长29.78%,工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6.8%。工业企业4家,职工5000人。
第三产业
截至2011年末,正阳街道有城乡集贸市场3个。商业网点1459个,职工3102人。2011年,正阳街道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5.19亿元,比上年增长1.2%。
截至2011年末,正阳街道有邮政所1个,报纸、期刊累计发行5万份(册),业务收入90万元。
截至2011年末,正阳街道有电信服务网点1个,固定电话用户600户,移动电话用户1.5万户,联通用户8000户,宽带接入用户1100户。
交通运输
正阳街道境内有陇海铁路、兰池大道、秦汉大道、咸高路、四号路、五陵塬路、河堤路、正韩路、机场专线、机场高速等主干线交会,距
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机场21.9千米。
社会事业
文化事业
截至2011年末,正阳街道有综合文化站1个,有村级文化活动中心13个,百姓书屋1个,农家书屋28个,藏书6万余册,有省级、市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
截至2011年末,正阳街道有线电视用户达4500户,入户率59%。
教育事业
截至2011年末,正阳街道有幼儿园3所,在园幼儿300人,专任教师35人;小学8所,在校生986人,专任教师75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3所,在校生1050人,专任教师350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
卫生事业
截至2011年末,正阳街道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34个,专业卫生人员60人。2011年,正阳街道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15万人次。28个村村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8%。
体育事业
截至2011年末,正阳街道有学校体育场11个,30%的村安装了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20%。
社会保障
截至2011年末,正阳街道有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66户,人数149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294户,人数920人。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1.8万人,征缴费用213万余元,参保率100%。
基础建设
截至2011年末,正阳街道年售电量累计完成1360万千瓦时,综合电压合格率99%,供电可靠率100%。
历史文化
安陵
汉安陵是汉惠帝刘盈的陵,位于咸阳市渭城区正阳街道白庙村南。汉安陵规模较小,墓高只十多米,是西汉第二位皇帝刘盈与张皇后合葬陵。陵区分为陵园、陵邑及陪葬区三部分。封土为夯筑覆斗形,底部东西长170米,南北宽140米。顶部东西长65米,南北宽40米,高25米。
汉惠帝安陵的考古工作于2009年6月底开始,调查勘探面积近百万平方米,确定了安陵陵园的夯墙及东门遗址,探明建筑遗址18处,外藏坑90座。安陵陵园东西长967.6米,南北宽883.5米,园墙为夯筑,墙宽3.5—6.5米。东门遗址位于陵园东墙中部偏北位置,门址平面为以门道为中心对称分布的2组4座“凸”字形夯土台基,门道宽约2.7米。安陵的建筑遗址发现18处,均位于安陵封土正北方向,平面多呈长方形,长4.6米—72.7米,宽1.3米—8.2米,其中有夯土、散水、砖铺地等遗迹。外藏坑发现90座,竖穴土圹结构,平面为长方形、“甲”字形等,长71—5.1米,宽3米—10米,深约6.3—14米,坑底有骨屑、朽木、陶器残块等。
2001年6月25日,安陵被国务院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阳陵
汉阳陵是西汉景帝
刘启与王皇后同茔异穴合葬的陵园,始建于汉景帝前元四年(前153年),至汉武帝元朔三年(前126年)竣工,陵园总面积20平方千米,修建时间长达28年。
汉景帝刘启(前188—前141年)是西汉第四位皇帝,在位17年。执政期间,他崇奉“黄老之术”,轻摇薄赋,减笞去刑,和亲匈奴,与民休息,与其父
汉文帝刘恒共同开创了被后世赞誉为中国封建社会早期治国安邦黄金时代“文景之治”,并为其子汉武帝刘彻开疆拓土奠定了雄厚的经济基础。
经过四十多年的考古勘探发掘,现已探明,汉阳陵主要由帝陵陵园、后陵陵园、南区从葬坑、北区从葬坑、礼制建筑、陪葬墓园、刑徒墓地以及阳陵邑等部分组成。帝陵陵园为方形,坐西向东,封土四周被81条呈放射状的陪葬坑簇拥着;陵园东阙门外的神道长达900米,与宽达110米的司马道相接,向东直通5千米之外的阳陵邑,司马道南北两侧整齐排列着王侯将相和文武百官的10000余座陪葬墓。陵区内200多座陪葬坑中出土的武士俑披坚执鋭、严阵以待;仕女俑宽衣博带、美目流盼;动物俑累千成万、生动异常。其丰富的随葬品是中国封建帝王“事死如事生”丧葬观念的真实体现。汉阳陵是迄今发现保存最为完整的汉代帝陵陵园,因而成为人们了解、研究汉代帝王陵寝制度以及汉代历史文化的重要实物资料。
2001年6月25日,阳陵被国务院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兴宁陵
兴宁陵,位于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正阳街道后排村。唐高祖李渊的父亲李昞之墓。李昞于北周建德元年(572年)葬于咸阳。唐武德元年(618年)追尊为世祖元皇帝,陵称兴宁陵。陵墓封土为圆锥形,底部周长133米,高约5米。陵前保存有石狮1对,石天鹿2对,石虎1对,造型古朴,雕刻细微,与永康陵石雕造型相似,为同一时期石雕。
2013年5月3日,兴宁陵被国务院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风景名胜
汉景帝阳陵博物院
汉景帝阳陵博物院位于西安市北郊的渭河之畔,依托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汉阳陵而建立。1999年建成开放,现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依托汉阳陵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多年来考古发掘研究成果,汉景帝阳陵博物院目前设有考古陈列馆、帝陵外藏坑遗址保护展示厅、南阙门遗址保护展示厅、宗庙遗址四个基本陈列,展示文物一万余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