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盟主」一般指的是在武侠小说里,很多门派的掌门人或者武功非凡的人都想争夺的一个地位,相当于江湖中的首领一样,具有「武林第一人」/「武林至尊」/「天下无双」等称号,具有统领整个武林的权威。
基本介绍
「武林至尊」之名起于何时,甚难考订,作于1961年的《
倚天屠龙记》,最引人瞩目;此外,1962年左右,
伴霞楼主的《武林至尊》,则首标书名 。「武林至尊」虽援用了现实社会中象徵最高地位的「
天子」别称,但就小说中的摹写看来,可谓是「位高而权不重」的,主要在强调「
至尊」的地位,代表着英雄人物的成就巅峰,或者是梦想;但其所以能「号令天下,莫敢不从」,凭借的则是名望、声威,而非可自作威福的权力,故宝刀虽可称雄一世,而倚天一出,即足以争锋,其中并未涉及任何权利义务等相关问题,也不是可以光凭「争夺」即可得的。「武林盟主」则不然,属于「位高权重」者,其渊源大抵可上溯自《
彭公案》中,凭借一只
金镖即可号令
绿林人物的
黄三太,
卧龙生在《
天香飙》(1960)中所设计的「绿林盟主」,即承此而来;但在
金庸的《
神雕侠侣》(1959)中,就已经使用此一称唿。「武林盟主」的特徵,在于其乃透过「
结盟」的形式而产生,既有盟约,则就具有约束力,所谓「谁得到它,谁就能向武林作
狮子吼」 ,有威有权,不但吸引着无数
英雄豪杰九死不悔的拼命争夺,同时也形成武侠小说中极为常见的情节。
叶洪生曾藉
慕容美的《
风云榜》,概括说明
武侠小说中的「盟主争盟」形式,并认为「在此(《
风云榜》)之前,武侠小说即使有『
武林大会』、『武林至尊』之说,似亦罕见『武林盟主』一词」 ,语虽未尽明确,却已透露「武林盟主」模式化路程之开展――争夺「武林盟主」之宝座,的确是许多武侠小说极力描摹铺叙的重点。
「武林盟主」的威权,在众家武侠小说中,往往是受到刻意强调的,如
卧龙生在《天涯侠侣》中谓「武林盟主之位.非一门一派之盟主,
令旗所指,凡我武林同道,都得受其调遣,遵其令喻」 ,正是代表。江湖中门派纷立,各据地盘,是武林常态,本无结盟的必要,但是「鉴于当今武林门户冗杂,争端时起,而吾人大多习于独善其身,不愿轻易介入是非漩涡。因而欠人从中调度,每因小故而酿成巨祸,恩怨愈结愈深,授少数狂徒以唆惑之机柄,制造事喘,以至整个武林公义泯失,日趋不宁」 ,故「联合武林各门各派,挽救江湖劫运,消灭邪恶,
伸张正义」 ,就显得相当必要。很显然地,结盟多少有点理想性存在,因而主其事的「盟主」,也通常被定位在「只是替大家做事的人,并不是当盟主,就可作威作福,唯我独尊」 之上。
只是,一方面诉诸威权,一方面又要强调其必须避免威福自作,个中自然腾挪了相当大的「
自由心证」空间,而显得吊诡和矛盾。如果我们将「
武林」视同一个国家,则身为「
盟主」之「
君」,难免陷溺在
黄宗羲《
明夷待访录˙
原君》所标识的「明乎其职分」与否的窠臼中:明其职分,固然可以是真正主持正义的「武林盟主」;但威权如是之大,即使能「明」,恐怕也未必愿意舍弃「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亦无不可」的优势。因此,我们的小说家也经常故意设计出一个淡薄名利、无意争雄、胸怀磊落的主角,用以反衬「武林盟主」的虚妄,如
金庸的《
神雕侠侣》中,
大宋群侠为了凝聚团结,以抗蒙古,倡议设「武林盟主」以领导群雄,最后让毫无权力欲望,「谁来当盟主都一样」的
郭靖担当重任,以反衬
金轮法王处心积虑谋夺此位的荒谬无谓;或直接以居心叵测、权欲薰心的所谓「盟主」,指斥权力欲望之可怕,如
东方玉的《武林玺》中的耿存亮,假盟主之位,欲遂其宰制武林的私心;而《
笑傲江湖》中,更藉
冲虚道长之口,警示出左冷禅意欲争夺「
五岳剑派盟主」的无穷流祸:「那时候只怕他想做皇帝了,做了皇帝之后,又想长生不老,万寿无疆!这叫做「
人心不足蛇吞象」,自古以来,皆是如此。英雄豪杰之士,绝少有人能逃过这「权位」的关口。」(页1224)
大抵上,此类对「武林盟主」地位或隐或显的嘲讽与指斥,皆含有相当浓厚的「道德」诉求意味,可以说是中国传统
儒家「
王道、
德治」说的缩影,「有德者居之」,变成只是一种理想,而实际上则毫无可能。此原因何在?在于所谓的「盟主」,完全是藉武功的高下抉选而出的,试看
冲虚道长对
左冷禅的防制之道:「倘若五派合并之议终于成了定局,那么掌门人一席,便当以武功决定。少侠如全力施为,剑法上当可胜过左冷禅,索性便将这掌门人之位抢在手中。」(页1237)在此,冲虚道长非常吊诡的将「武林盟主」等同于权位,并等同于武功。宝刀固然可以屠龙,但只要
倚天剑一出鞘,「武林至尊(盟主)」就得易位。刀剑为利器,佳兵通常不祥,这显然是「
以暴易暴」,但却十足点明了江湖中唯「
力」是视,以「
武」为尚的「规矩」 。
允文允武,建功树名,是中国古代现实中的远景;而武艺超卓的「武林盟主」,则是虚构江湖世界中的想望,
张大春曾将少年英侠成长,「到最后可以变成武林盟主,或者消灭武林盟主」的情节设计,视为一种「隐喻」或「缩影了的、变形了的社会共通价值」 ,的确,跃马吴山第一峰,武林或非武林的「盟主」,都是人生终极的理想之一,只是,江湖中人,尤其是初出茅庐的少年英侠,如何达成其梦想?
武林,武林,顾名思义,唯有武功超绝的人才能崭露头角,然则,「武」在武侠小说此一类型中,究竟具有何种意义及作用?
摘自
林保淳「
武林秘笈--武侠小说「情节模式」论之一」
产生的过程与方式
虽然
慕容美写《
风云榜》部分情节颇受传统
说书之累,但其首创
武林大会竞技规则及前八章锁定人物眼睛、刻画
心理反应的「单一观点」(即次知观点)技巧,却
无人能及,值得
大书特书。
按武侠小说发展史上描写正邪之争或比武较技,颇不乏人。远者如
平江不肖生、
还珠楼主、
白羽、
郑证因、
朱贞木,近者如
金庸、
梁羽生、
卧龙生、
司马翎、
诸葛青云等,多喜轮番上阵拼斗,
各擅胜场。惟就「武林擂台赛」的创意与表现手法而言,当推慕容美为「天下第一人」!
《
风云榜》写於一九六二年;在此之前,武侠小说即使有「
武林大会」、「武林至尊」之说,似亦罕见「武林盟主」一词。然重点并不在於是谁首称「武林盟主」,而在其产生的过程与方式。
持平而论,慕容美所构思的争盟办法,可谓
自我作古,发人所未发!今撮其要点如下:
一、宗旨──为平息
江湖纷争,「武林大会」每十年举行一次,选出德能兼备的盟主一人;任期十年,主持武林公义,连选得连任。盟主令符所至,视同盟主亲临;有抗命者,即为武林公敌,可由盟主传令各门各派,召集临时会议治罪。
二、选拔程序──依次分为「黑」、「白」、「蓝」、「青」、「红」、「紫」、「黄」七榜,节节过关进级。最先是竞争「黑榜」,出场者凡在七
通鼓内无人挑战,即算登榜;每进一榜,增鼓三通;「红榜」以上,代以「金钟」。如是,则进「黄榜」者只要挨过二十一响「金钟」而无人挑战,即高登「盟主」宝座,得以号令天下武林。
三、竞技方式──参选者依例通名出场,不拘拳掌兵器,胜负以点到为止;严禁挟怨报复,惟无罚则。每一场「闯榜」挑战仅限一次,不许
车轮战,由
评判人(少林掌门)决定胜负谁属;胜者晋级,循序再「闯」下一关。但自分不敌者,度德量力,亦可
弃权退出。
这真是别开生面的「文明比武」奇想!它有
光明正大的宗旨,有具体实行的
程序、
步骤,还有
公平竞赛的游戏规则。除了缺乏
罢免办法外,它几乎是一套现代民主社会「
自下而上」的
议会选举制度的缩影──只不过将
投票改为
比武以决胜负而已。然则慕容美「转形易胎」用之於武侠小说,却是
破天荒之创举!嗣後,武侠作家群相效尤,争夺武林盟主;惜多陷溺於「打滥仗」之庸俗化内涵,遂
判若云泥,大异其趣矣。
此外,《
风云榜》描写武林
擂台的场景布置,层次井然,
历历如绘;勾勒各派高手进场参赛之笔法,则繁简不一,
错落有致,均颇堪细品。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上述一切动静全系经由韦公正、
武维之师徒「眼中看」、「耳中听」而将现场讯息传达给读者。这一对老少「绝配」在冷眼观战之馀,还不时交换
看法、
心得;甚至因彼此的
眼力、
见识有「
代沟」而一再引起
争辩、
斗嘴……总之,老少
对口精采纷呈,颇有
相声抓哏逗趣之乐。正是:
插科打诨多欢笑,
妙笔生花舞春风!作者的
幽默感与
人情味,在此表露无遗。
抑有进者,书中曾多次藉韦公正品评竞榜者的机会,训诲爱徒以做人
处世之道;每每
嬉笑怒骂,
语重心长,却毫无「
说教」气味。尤以「寓教於乐」旨趣同「
与人为善」之心交融一片,
亦庄亦谐,精警生动,更足令人
击节称赏。
摘自
叶洪生武林恩怨「连环套」论
慕容美《
风云榜》之拼图与争盟
例子
在
金庸小说中曾多次出现「武林盟主」.其实上所谓的「武林盟主」这个称谓在金庸的武侠小说中只出现过3次。
1:《
天龙八部》:
丐帮伪帮主
游坦之曾向
少林派挑战,争这个「武林盟主」的名头,但被
萧峰等人阻止。
这次「武林盟主」的争夺只限于
丐帮和
少林派两大名门之间,似乎也没有什么意思。
2:《
神雕侠侣》:
郭靖、
黄蓉曾经广发「英雄帖」,于
大胜关举办
英雄大会,推选一位「武林盟主」率领众豪杰抗击蒙古。
会上
金轮法王来砸场,由
杨过、
小龙女阴差阳错的打败金轮法王,小龙女当上了「武林盟主」,实属侥幸。
但这个「武林盟主」在以后的章节中好像没一点用。
4:《
碧血剑》:主角
袁承志是公认的「七省武林盟主」,毋庸置疑,不需要多说。
其实上除了「武林盟主」,金庸的小说中还有许多类似的领袖,例如:《笑傲》中的「
五岳剑派」盟主,《鹿鼎》中的「除奸盟」盟主,「
天地会」总舵主,《书剑》中的「
红花会」总舵主,等等
相关原文
只听
赵小蝶娇声笑道:「陶玉,一个人作了武林霸主有什麼好?」
赵小蝶道:「你说出几桩听听如何?」
陶玉道:「好!一个人真到了霸主
武林之日,那权威之重,只怕是当今
皇帝也难及得,一支
令牌出府,
大江南北震动,世间的
奇珍、
古玩罗列满仓……」
赵小蝶道:「那来的许多奇珍、古玩?」
陶玉道,「这不用自己费一点心,每届
大寿之日,天下武林雄主,各门各帮,都将
各尽所能,收集
奇珍、
古玩送上府去,过上个三五届
寿期,岂不是奇珍、古玩罗列满仓。」
赵小蝶道:「除了能收集奇珍、古玩之外,不知还有什麼好处?」
陶玉笑道:「受尽武林同道
崇敬,行踪所至,各方
武林雄主,恭迎恭送,那份
威风,就足以使人
心往神驰。」
赵小蝶道:「有这样多的好处麼?」
陶玉道:「这不过是略举一端而已,好处之多,实是说它不尽。」
———————————————————————————————
蓝天义似是已被宏光大师之言,引起兴趣道:「什麼样的去处呢?」
宏光大师道:「由贫僧和几位掌门具名。出面邀请天下英雄,为蓝大侠铸造三支
剑令,每一把剑令上,各派
掌门人亲手签名,凡是剑令所至,天下武林一体尊从……」
蓝於义道:「如是有人不听呢? 」
宏光大师道:「不用你蓝大侠管,那不肯听命之人,属於那一
门派,都由那一门派遣出高手,把他押送到你蓝大侠处,听候发落。」
蓝天义道:「如是那不肯听命之人,乃是那一派的掌门人呢?」
宏光大师道:「果真如此,天下各大门派,都将这派高手而出。合力对付那一门派,务使他
负荆请罪为止。」
蓝天义道:「还有麼?」
宏光大师道:「除天下各派掌门各方雄主合送的三支剑令外,另有天下英雄
筹资,为你蓝大侠建筑一座武皇宫,天下各门、派、帮、教,等各遣弟子一名,在宫中
服役,每隔三年由各门派掌门人,亲赴宫中一行,而向蓝大侠致敬。」
蓝天义道:「大师说来,果然是动听的很。」
宏光大师道:「古往今来,不少英雄侠士,但却从无一人有过此等荣耀,蓝大侠纵然能统制武林,号令江湖,那也不过如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