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尼亚莱斯山谷位于古巴比那尔德里奥省,是一个拥有大量名胜古迹的地方,这里不仅仅是一个美丽的自然风景区,山谷的发展也得益于当地居民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包括36处自然保护区、2处生物圈保护区。在这里,传统的农业(特别是烟草种植业)已经保持了几个世纪,还在建筑、手工艺和音乐方面保留了大量的当地的传统。
世遗简介
遗产名称:比尼亚莱斯山谷(Vinales Valley)
入选时间:1999年
遴选依据:文化遗产(iv)
地理位置:N22 37 00 W83 43 00
遗产编号:840
遗产描述
比尼亚莱斯山谷位于古巴比那尔德里奥省,是古巴最知名的旅游地之一,这里拥有大量名胜古迹,更是比那尔德里奥省的一颗明珠。山谷中最优美的建筑大多建于十九世纪晚期到二十世纪早期,这些建筑有着红色的屋顶、带有圆柱的拱廊以及窗子上饰有彩色斑点的玻璃。散落在平原的建筑物大多很简单,他们使用当地材料和
天然材料建造,用来作为家庭或家庭农场。1979年,古巴政府将比尼亚莱斯山谷列为自然保护区。
1999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iv),比尼亚莱斯山谷被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列入列入《
世界遗产名录》。评为遗产的报告: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3届会议报告。
标准(iv): 比尼亚莱斯山谷是一个突出的喀斯特地貌,传统的农业方法(特别是烟草种植)几个世纪以来一直没有改变。该地区在建筑、工艺和音乐方面也保留着丰富的本土传统。
世遗评价
比尼亚莱斯山谷群山环绕,山谷风景与裸露的岩石交相辉映。农业生产,尤其是烟草种植业中,仍然在采用传统技术。农场和村庄的当地建筑大大提升了这一文化景观的内涵,一个富裕的多民族社会在此繁衍,诠释了加勒比海岛屿和古巴的文化发展。
遗产介绍
比尼亚莱斯山谷是比那尔德里奥省的一颗明珠,而比那尔德里奥又是一个拥有大量名胜古迹的地方,其中包括36处自然保护区、2处生物圈保护区。比尼亚莱斯山谷不仅仅是一个美丽的自然风景区,山谷的发展也得益于当地居民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在那里,传统的农业(特别是烟草种植业)已经保持了几个世纪。这个地区还在建筑、手工艺和音乐方面保留了大量的当地的传统。
比那尔德里奥的明珠
据科学家估计,比尼亚莱斯山谷形成于一点八亿年以前。考古学家在比尼亚莱斯山谷中发现了大量恐龙、猿猴、海龟化石。另外,比尼亚莱斯山谷中还有许多巨大的溶洞,其中最大的溶洞长达45公里。比尼亚莱斯山谷最典型的地形特点是有无数的类似丘陵的突起,在这些丘陵上的植被主要有橡树、软木棕榈等。其中,被称作“活化石”的软木棕榈因为体内含有一种特殊的细菌,能够起到固氮的作用。比尼亚莱斯山谷中鸟类主要是夜莺。
比尼亚莱斯谷小丘的斜坡散落着众多的洞穴,西班牙征服者到来之前,当地人居住了许多个世纪。肥沃的土壤和良好的气候有利于畜牧业和种植饲料和粮食作物,殖民者从非洲贩运奴隶来这里从事种植业, 山谷中的洞穴有很多曾是逃脱的奴隶的避难处。比尼亚莱斯村种植烟草始于1875年,之后烟草种植业有了很大发展。这里生产的优质烟叶沿着通往比那尔德里奥省的省会的道路,运往出海口。始建于1882年的西部铁路德尔在此留下了很多遗迹。这里还曾是独立战争和古巴革命期间的数次军事行动的战场。目前,山谷被用于农业,人口约8000人,主要从事烟草种植,作物产量很高。
保持景区风貌
比尼亚莱斯山谷不仅仅是一个美丽的自然风景区,山谷的发展也得益于当地居民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散落在平原的建筑物大多是简单的,他们使用当地材料和天然材料建造,用来作为家庭或家庭农场。比尼亚莱斯村,房屋沿主要街道排列,保留了其原有布局,以及殖民时期的建筑,山谷的发展演变是原始文化,土著人民,西班牙征服者和黑人奴隶共同生产生活的结果。各种文化在这里融合,传统的农业(特别是烟草种植业)已经保持了几个世纪。这个地区还在建筑、手工艺和音乐方面保留了大量的当地的传统。由于这里的美丽风光和它的历史和文化的重要性,山谷已成为加勒比景观的象征。
1979年,古巴政府将比尼亚莱斯山谷列为自然保护区;1999年,被合国教科文组织又将其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比尼亚莱斯山谷位于古巴的
比那尔德里奥省中心,山谷中最优美的建筑大多建于十九世纪晚期到二十世纪早期,这些建筑有着红色的屋顶、带有圆柱的拱廊以及窗子上饰有彩色斑点的玻璃。在比尼亚莱斯山谷中大约有280处房子可供出租,这些房子上都挂着用西班牙语、英语或法语写的“房屋出租”的牌子。
1999年,到古巴旅游的游客人数达到160万,其中到达比尼亚莱斯山谷旅游的游客人数达到238000人。大多数游客来自欧洲,其中又以法国、英国、德国、意大利游客居多。据统计,尽管美国和古巴关系一直很紧张,去年仍有6560个美国游客来此游览。时间比较充裕的游客一般会去参观当地的烟草种植园,因为烟草种植是古巴主要的出口项目。早期在发展当地旅游业的同时未能很好的保护环境,这引起了当局的重视。随后当地有关政府部门在大力发展旅游业的同时也加强了对比尼亚莱斯山谷的环境保护,在修建新的建筑时都特别注意要与整个环境和谐搭配。另外,为了保持原貌,在当地一般不允许随便建造混凝土建筑。
旅游信息
旅游时间
古巴全年温差不大,夏季平均气温为28℃,年温度最低的1月平均气温为21℃。古巴气候湿润,大多地区年降雨量超过1300mm,尤其6-10月,降雨量最大,不过此时多有飓风和热带风暴等灾害性天气,确定出行日期时应对此加以考虑。古巴旅游热点城市
哈瓦那全年最热的7、8月份平均最高气温为31.5℃左右,平均最低气温为27.5℃左右;气温最低的1月份平均最低气温为22℃左右,平均最高气温为26℃左右,并无冬天的酷寒,同样是出游之际。
饮食
由于古巴是个多民族、多文化的国家,古巴食物受
西班牙、
法国、
非洲、
阿拉伯、中国和
葡萄牙文化的影响,因而色彩缤纷、味道丰富。
古巴菜虽融合各地精粹,但也可分为两大派别──采用常见的烹调方法及材料的古典菜,以及味道较清淡,并用上多种香草、香料及外国烹饪方法的新派菜。传统古巴食物的烹调方法比较简单,一般只用慢火煎或煮,绝少油炸,也甚少采用太过浓稠的酱汁。蒜、
茴香、
意大利香草、
芫荽、
月桂洋葱、青椒、蒜、意大利香草及
胡椒碎混合而成,再以
橄榄油煎出香味来。传统上,烹煮
黑豆(极受古巴人欢迎的一种食物)、肉类,或以炆的方法来做菜时,都会用上sofrito。此外,sofrito更可与
蕃茄酱为主的酱汁配合使用。而烹煮
猪、
牛、
羊、
鸡等,则常常会以青柠或酸橙汁作腌料,并以低热烤焗。
和其它
拉丁食物一样,古巴菜经常以Yuca、Malanga及boniato等根菜作为材料,并以橄榄油和蒜作腌料;而豆类、鲜果、蔬菜等,在古巴菜中也绝不鲜见。
交通
古巴公交车辆严重不足。
苏联在解体前,每年供给它1300万吨石油,1989年后,古巴石油供应缺口较大,每年最少需要六七百万吨,每年却只能开采200万吨,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要。因此古巴法律规定,挂红、蓝牌照的公车在有空座位的情况下,遇有人搭车应允许乘坐。否则,百姓可以上告。据说,有的将军的专车都成了班车,每天上下班时,沿途都要拉一些普通百姓。古巴的公车,可谓是真正的“公车”。哈瓦那的马蒂国际机场位于市区以南18公里的地方,从机场到市区可以坐出租车,费用大约7个古巴比索(peso)。哈瓦那的出租车按时间和里程收费,1公里75分,1小时3比索。在哈瓦那市区游览,坐出租车比较方便,但是出租车的数量并不是很多,不太容易叫到,所以最好还是坐巴士,车票也很便宜,大约5分而已。
入境须知
外国货币无入境限制,但需要在入境时申报。入境旅客无须免役证书。本国货币禁止出境。逗留期不超过90天者以及外交护照持有者除外,其他旅客均需处境签证。
购物
古巴商店里实在是没什么东西可买,基本是空的。国营餐馆里服务极慢,为的是慢点把东西卖完。露天市场里的工艺品:手工编制的衣服、纸或陶瓷的古巴老爷车、乐器、雕塑、绘画……很有异国情趣,且价格便宜。古巴一切日常生活用品,粮油蛋奶,都要凭票供应。而美元商店(Dollarshop)里的东西虽然齐全,但只收美元而且价格昂贵,只有国外有亲戚和做与旅游工作相关的人才买的起,通常一个古巴人一个月的平均工资是200多Peso,约10美元。对旅游者来说,有两样东西不可错过:
雪茄和朗姆酒,雪茄推荐一定注意要买标有“hechoinCubatotalmenteamano”(纯手工制作于古巴),同时有政府印章和“Habanos”标记。朗姆酒世界闻名的朗姆品牌是“HavanaClub”和“Varadero”。不过还有很多其它牌子可供选择,其中最好的就是“DosMarinos”又叫“Paticruzado”;还有“Matusalém”是来自圣地亚哥专供上层社会享用的牌子。而不好的品牌要数“Aguardiente”,比较烈,还很酸,一般是当地人才喝。还有一种产自PinardelRío的“Guayabita”是番石榴和朗姆酒混合而成的,甜甜的有很多口味,例如
椰子、
薄荷、
香蕉和菠萝等,值得推荐。在机场可以买到装在盒子里的朗姆酒,方便携带。价格一般在15美元-30美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