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团结柱是200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60周年国庆的庆典背景之一。共56根,寓意着平等、团结、和谐的56个民族。民族团结柱于2009年12月3日撤离天安门广场。现立于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
背景简介
民族团结柱柱高13.6米,柱头2.4米,柱身高8.8米,柱座直径3.8米,柱身直径1.68米。整根柱子重26吨,基座21吨,柱身和柱头5吨。民族团结柱共56根,正面分别绘制身着节日盛装的56个民族一男一女载歌载舞图案,背面为该民族的吉祥图案和民族名称。
民族团结柱是200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60周年国庆的庆典背景之一。每根民族团结柱最底端的圆盘底座主要是水泥结构,柱身里面有
钢筋支撑,外层是
玻璃钢材质。
柱头和柱底选用的是
人民大会堂柱体的造型,为
莲花瓣和
浮雕卷草纹图案。每根民族团结柱身上雕刻着一对身着节日盛装载歌载舞的青年男女,共同欢庆新中国成立60周年。柱子寓意着平等、团结、和谐的56个民族。柱头和柱子底座采用了人民大会堂东侧廊柱的式样,寓意着国家权力来自
人民代表大会,五十六个民族共同建设
民主政治、共同享有
当家做主的权利。
建筑构想
颜色
民族团结柱的正面民族装饰民族团结柱最打眼的要算“
中国红”的柱身和金灿灿的柱顶及底座了。考虑到民族团结柱要永久矗立,必须选用一种能防紫外线、抗老化、防雨淋的漆。最终
汽车漆就成为了首选。计算下来,一根柱子所用的汽车漆能喷7辆普通小轿车。 在民族团结柱的正面,每个民族都会出现两个身穿节日盛装、载歌载舞的青年男女,每个民族服饰的颜色至少都超过了10种。为这些民族服饰上色,需要经过调色、喷涂、晾干、再喷涂等多道工序。因为一旦工艺不到位,人物身上的漆就可能会褶皱或是起皮,影响整根民族团结柱的观赏效果。故制作方特意选派了专业彩绘技师进行制作。
装饰
民族形象设计参考了50年大庆时发行的民族邮票。民族团结柱分为柱头、柱身、柱础三个部分。民族团结柱上端为金色的莲花瓣和卷草纹图案,柱底是金色的莲花瓣底座,整体以红色和金色为主调。民族柱后面对应的是本民族的介绍和代表性的图腾。柱头和柱础采用了人民大会堂东侧门柱的图案元素,寓意56个民族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人,建设
民主政治、共同享有当家做主的权利;柱身部分载歌载舞和吉祥的图案表达出56个民族,共同欢庆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心情和对中国美好明天的祝福。
每一根民族团结柱代表着不同的民族。柱子中离天安门最近的柱子代表的是汉族,其他还有回族、维吾尔族、彝族、布依族、满族、瑶族、土家族、哈萨克族、黎族、佤族、高山族、水族、纳西族。最引人瞩目的是柱身,正面刻画一对相应民族的青年男女,穿着五颜六色的节日盛装歌舞相伴的情景。而背面是金色的各民族代表图案,如代表汉族的龙图案、代表回族的清真寺图案等。
排序
我国各民族名称的正规排序是根据1991年8月30日,
国家技术监督局批准的《中国各民族名称的罗马字母拼法和代码》(GB33041)。根据规定,该标准适用于文献工作、拼音电报、国际通讯、出版、新闻报道、信息处理和交换等方面。
《中国各民族名称的罗马字母拼法和代码》中,各民族名称采用经国家认定的民族名称。该标准共有3个表:第一种按汉字笔数排列,第二种按罗马字母顺序排列,第三种按数字代码顺序排列。前两种更多地使用在便于检索的工具书类,第三种普遍用于社会公众活动及展示场合。天安门广场“民族团结柱”采用的就是“按数字代码顺序排列”
在中国56个民族大致有三种排序方式,拼音、笔画和国家标准。此次广场民族团结柱是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国各民族名称的罗马字母拼写法和代码》进行排序的。民族团结柱以天安门城楼为中心,分东、西两面,呈南北延伸,每边各二十八根。56根民族团结柱将分别伫立于广场的东、西侧路。根据标准,东西两侧交替排列。即东侧路摆放1号汉族、3号回族、5号维吾尔族民族团结柱……西侧摆放2号蒙古族、4号藏族、6号苗族民族团结柱等。
新中国60大庆时的具体摆放方法
天安门广场东侧
东二根: 03回族Hui
天安门广场西侧
西七根: 14白族Bai
安全
56根民族团结柱全部是按照北京50年一遇的风荷载设计的,可抗瞬时11级大风。风中不倒的奥秘则全在基座的面积、配重和富有弹性的钢结构龙骨上。民族团结柱的总重量达到了26吨,仅基座就重21吨,3.8米的柱座直径稳稳地将民族团结柱固定在了地面上。为了防雷,制造时在民族柱顶部还安放了
避雷针,并且提前在天安门广场的地面做了防雷设施。 这些民族柱安装好后,每天都要有专人看护,24小时盯守,保持柱子的清洁干净。
寓意
柱子寓意着平等、团结、和谐的56个民族。柱头和柱子底座采用了人民大会堂东侧廊柱的式样,寓意着国家权力来自人民代表大会,五十六个民族共同建设民主政治、共同享有当家做主的权利。
相关报道
56根民族团结柱将永久矗立天安门广场
核心提示:4日,首都国庆60周年群众游行指挥部艺术总监、导演组负责人陈蔚透露,为60周年国庆大典而竖立起来的56根民族团结柱很有可能将永久矗立在天安门广场上。据悉,56根民族团结柱是继1977年毛主席纪念堂落成后天安门广场的又一组“新”建筑。
中国新闻网10月5日报道 昨天(4日),首都国庆60周年群众游行指挥部艺术总监、导演组负责人陈蔚向本报记者透露,为60周年国庆大典而竖立起来的56根民族团结柱很有可能将永久矗立在天安门广场上。
人民网10月7日报道 在新中国成立六十年大庆的日子里,天安门广场树立起56根民族团结柱,成为节日期间最为亮丽的风景之一。今天,民族团结柱的策划人和设计者、北奥大型文化体育活动有限公司总经理路建康向记者说,作为民族团结的象征,56根民族团结柱将继续屹立在天安门广场。
据了解,每根民族团结柱高13.6米、重达26吨,间距为5.91米,填补了人民大会堂与
国家博物馆中间的间隔。在今年的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国庆大典上,这些亮丽稳固的民族团结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而且突破了以往天安门广场庆典活动的平面布局,丰富了大典的背景层次。
陈蔚表示,民族团结柱的承重和抗风能力非常强,据称,这些柱子能抗瞬间十一级大风,还安装了避雷针。它们将在天安门广场上永久矗立。”
新华网北京11月24日,记者24日从
北京奥林匹克公园管委会获悉,今年国庆期间矗立在天安门广场东西两侧的56根民族团结柱年底前将正式落户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与“
鸟巢”“
水立方”为伴。
奥林匹克公园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说,目前已为民族团结柱设计了三套落户方案备选,地点分别为民族大道、景观大道和森林公园。管委会还将对方案进行论证,参考专家意见后,再形成一套可行性方案上报北京市政府相关府门。
由于民族团结柱的重量和整体跨度比较大,仅一个团结柱的底座就重约20吨。因此在设计团结柱未来展示区的时候,既要与奥林匹克公园整体环境协调,也要充分考虑园区下方地铁隧道的承重力问题。
负责民族团结柱施工的北京住总钢结构公司负责人表示,民族团结柱柱体本身设计就是可装可卸的,最终搬迁的时间确定后,他们将在夜间为团结柱“搬家”,不会对周边交通造成影响。民族团结柱当初安装在天安门时并未打桩固定,因此搬迁工程也不会对民族柱和广场地面产生损坏,仅需将柱子拆分,然后搬运至新地点再组装即可。
撤出广场
在天安门广场东西两侧矗立了两个半月的五十六根民族团结柱,十二月二日夜间静悄悄地集体撤离广场,一如它们进驻时一样。
影响及意义
九月十四日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前夕,五十六根民族团结柱分批进驻天安门广场。它们分列于广场东西两侧,坐落在人民大会堂与国家博物馆中间。国庆大典上,高大亮丽的民族团结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更向世界无声但骄傲地宣示:拥有五十六个民族的中国,在从古老中央帝国向现代国家转型的历史过程中,没有四分五裂、兵戎相见,而是始终保持着国家统一,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这种团结不仅是地理疆域上的,更渗透到文化和精神层面中。五十六根民族团结柱中,有三根分别代表蒙、汉、满族。这三个民族曾经连续书写了北京八百五十多年的建都史。
中国人对民族团结的重视,从这五十六根民族团结柱的设计和构造便可见一斑:每根柱子高十三点六米,重二十六吨,柱体采用水泥和钢结构作支架,玻璃钢外包,并安装重达二十一吨的水泥底座,可以抵抗十一级强风,还安装了避雷针。
民族团结柱分为柱头、柱身、柱础三个部分。柱头上有金色的莲花瓣和卷草纹图案,柱础是金色的莲花瓣底座。柱头和柱础部分采用了人民大会堂东侧门柱的图案元素,寓意着五十六个民族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人,共同享有当家作主的权利;柱体周身采用醒目的“中国红”作外装饰,每根柱子外立面上都精心雕刻出一对身穿节日盛装、载歌载舞的民族青年男女。与舞蹈人物相对应的一面柱体上用金色雕刻出了该民族的图腾纹样。
其他信息
关于56根民族团结柱去处的建议
据新华社转发《北京晨报》的一则报道称:为60周年国庆大典而竖立起来的56根民族团结柱,很有可能将永久矗立在天安门广场上。
我认为:56个民族是不是团结在一起、以及团结得如何,这是一件事关我国和谐社会建设的大事情;在天安门广场上矗立56根民族团结柱,这是一件文化创意作品的事情,这两件事情之间,没有任何因果关系。
以前没有在天安门广场上矗立56根民族团结柱,难道说56个民族就没有很好地团结在一起?从现在开始,永久矗立了56根民族团结柱,56个民族就能很好地团结在一起了?在
联合国总部大楼前,永久悬挂着联合国各成员国的国旗,难道这些成员国之间就永久团结在一起了?就永久不会有矛盾了?就永远不会有纷争、甚至战争了?
2009年10月9日,我专门来到天安门广场,看一眼56根民族团结柱。看后,我觉得:
1、56根民族团结柱绝不能分成两部分面对面地矗立在天安门广场上,如果长期或永久地这么面对面矗立着的话,容易演绎出“对立”这一说法的。
2、为了防止56根民族团结柱受到人为损坏,应设置两个隔离区。但是这一隔离,就占用了天安门广场很大一部分面积,必然会减少游人在天安门广场上的活动范围。
3、如果56根民族团结柱继续或永久放在目前的位置上,对天安门广场的整体来讲,并不和谐,对游人全方位观瞻天安门、人民大会堂、博物馆、人民英雄纪念碑等建筑,会构成一定的
视觉障碍。
综上所述,我认为:在60周年国庆大典所有活动结束后,56根民族团结柱不宜再摆放在天安门广场上,如果有关部门执意要将56根民族团结柱永久矗立在天安门广场上,那么,我建议:
可采取环抱的形式,将56根民族团结柱连贯性地摆放在毛主席纪念堂的东、南、西等三个方面。之所以这么建议,主要有三条理由:
1、毛泽东是中华民族之魂,是各族人民的精神支柱。
2、如果以天安门广场南北中轴为线的话,可以将56根民族团结柱分成两部分,每一部分各为二十八个民族,而毛泽东曾用的一个笔名,正是“二十八画生”。
如果将56根民族团结柱不永久性地放在天安门广场还有可能性的话,我推荐一个地方:
以中华世纪坛的圣火为圆心,将56根民族团结柱环形摆放在中华世纪坛的圣火广场上。
是否永久性将56根民族团结柱摆放在天安门广场上,有关部门应多听取民意,慎重考虑和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