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化工,化工新材料之一,在“十二五”规划被单列一个专项规划。由于产品具有高性能、高附加值,氟化工产业被称为黄金产业。
简介
氟
化工行业是化工行业的一个子行业,该行业由于产品品种多、性能优异、
应用领域广,成为一个发展迅速的重要行业。在今后较长时期内,氟化工行业也将是化工领域内
发展速度最快的行业之一。
氟化工行业又可分无机氟化工和有机氟化工两大行业。
无机氟
化工行业是化工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产品是机械、电子、冶金等行业的重要原料和辅料。在无机
氟化物中,作为铝电解工业生产原料的
氟化铝、
冰晶石等氟化
盐产品占
总生产量的绝大部分,其他产品产量较少。
有机氟化工产品以其耐化学品、耐高低温、耐老化、低摩擦、绝缘等优异的性能,广泛应用于军工、化工、机械等领域,已成为
化工行业中发展最快、最具高新技术和最有前景的行业之一。
无机
在产能及地区分布方面,世界无机
氟化物生产企业主要分布在资源丰富和技术先进的
国家和地区。目前,世界无机氟化物综合产能约为150万吨,其中氟化盐综合产能约为120万吨(
氟化铝约75万吨,
冰晶石约45万吨)。中国、美国、
俄罗斯、
加拿大、
墨西哥、
意大利和印度一直是无机氟化物的主要生产国家。
在
工艺技术方面,具有
代表性的有前
苏联的纯碱氟
铝酸法制冰晶石技术,
氟硅酸钠法、
氟铝酸铵法、粘土盐卤法制冰晶石技术;氟化铝生产技术;电子级氟化物生产技术等。 在未来
发展趋势方面,无机氟化物正逐步向精细化、专用化、规模化的方向发展,并且更加注重产品的应用研究开发。另外,随着全球对
环境保护问题的日益关注,氟
资源综合利用等技术将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我国无机氟
化工行业已有50多年的发展历史。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国内无机
氟化物的生产一直沿用前苏联的技术,
生产工艺简单、设备落后、产品品种比较单一。八十年代以后,我国对无机氟化物产品的研究开发取得了长足的进展,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研发力度不断加大,氟化盐、电子级氟化物及其他氟化物品种不断增加,用途也在不断扩展(如
冰晶石在玻璃、研磨等行业的应用)。当前,无机氟化物已在冶金、化工、机械、光学仪器、电子、
核工业及医疗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成为
国民经济中十分重要的化工产品,其中以氟化盐的发展最为显著。
有机
数十年来,全球氟化工产业稳步发展,新的应用领域不断拓展。长期以来,全球
含氟高分子材料的生产能力与
消费需求快速同步增长,其中亚洲地区尤其是中国的发展迅速,近几年全球消费增长率在4%左右,而中国的年增长率超过15%。中国与美国、日本、欧盟形成了世界四大氟产品生产和消费区。
数据信息
2011年由于全产业链价格大幅上涨,全行业产值增长到302亿元,
同比增幅为41.1%,2012年增幅高达76.5%。随着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我国氟化物的需求年增长率将维持在30%左右,特别是汽车、电子信息、建筑与石油化工行业的迅猛发展更为氟
化工行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产业
氟
化工行业景气周期自2009年底启动以来,已持续近两年。5月下旬以后,随着
制冷剂需求进入淡季,含氟制冷剂的价格开始出现了下滑,随后氟化工产业链各环节产品的价格也出现松动,目前价格及销量仍维持调整格局。
2011年11月7日,在
中国氟硅有机材料工业协会2011年年会上,《中国氟化工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正式发布,其中提出了无机
氟化物、
氢氟酸的产能、产量控制目标,并提出要抓好
结构调整,提高行业准入标准,推动
产业转型升级。
为改善我国氟化工产业大而不强,
低附加值产品产能过剩的局面,工信部2010年11月24日发布《
氟化氢行业准入条件(征求意见稿)》。
业内人士巨化股份高附加值锂离子电池配套的
电解质六氟磷酸锂、为医药农药新品种配套的新型含氟中间体等产品,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
规划》提出,到2015年,无机
氟化物、
氢氟酸的总产能控制在160万吨,产量110万吨左右。氟化盐总产能控制在120万吨,产量90万吨左右。氟化
烷烃及
ODS替代品,总产能控制在100万吨。
含氟聚合物,总产能将达到13.4万吨,产量达到9.4万吨。《规划》同时提出,到“十二五”末,我国各类氟化工产品总产能将达到450万吨,中高端产品比例提高到20%,
总产值预计将达1500亿元。
近年来,我国氟化工行业保持快速增长,我国已是世界最大的氟化工
初级产品生产国和出口国,又是氟化工深加工产品的主要进口国。随着
技术进步和需求增长,氟产品应用领域从传统行业转向电子、能源、环保、信息、
生物医药等新领域,氟树脂、
氟橡胶、氟涂料、含氟
精细化学品等产品的需求增长迅速。
现状
氟化工业已成为我国化工
产业发展最为迅速、最具技术前景与发展优势的子行业之一,在国外更是被誉为“黄金产业”。随着技术的进步,氟化工产品的
应用范围正向更广更深更高端的领域拓展。
2011年由于
全产业链价格大幅上涨,全行业产值增长到302亿元,同比增幅为41.1%,2012年增幅高达76.5%,随着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我国
氟化物的需求年增长率将维持在30%左右,特别是汽车、电子信息、建筑与石油化工行业的迅猛发展更为氟
化工行业提供了广阔的
市场空间。
发展
氟化工产业不以石油天然气为主要原料,与石油价格的
关联度不大,但分析人士认为,全球能源的日益紧张,却为
氟硅材料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空间。氟产品是高性能
化工新材料,
生产技术复杂,整体价格较以石油天然气为原料的材料高。随着石油
产品价格上涨,两者之间的价格差距正在逐渐缩小,这为氟材料拓展应用
市场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全球含
氟聚合物总产能约22万吨/年,中国产能约为4万吨/年,占世界总产能的18%,已成为
世界第二大氟聚合物
生产国。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和人民
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对氟产品的需求
增长率将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2010~2020年这10年间,全球对氟聚合物的需求仍将保持相同的
增长幅度,氟产品的全球平均需求增长率将在3%以上。预计“十一五”期间,中国氟聚合物产能可保持15%的年增速,2010
年产能将达到7万吨/年,
总产量接近5万吨/年。
从各类氟产品的前景来看,
氟氯烷进入
衰退期,其
替代品将因此而出现广阔的市场;
氟树脂进入成熟期,主要产品
聚四氟乙烯竞争加剧;
氟橡胶进入增长期,随着我国
汽车产业的发展,氟橡胶将出现明显的增长;
氟涂料则将随着建筑、化工产业的增长而增长;而含氟
精细化学品的发展空间最为广阔。国内
CFC替代品及CFC产品的
毛利率基本维持在20%以上的水平,而对于氟橡胶、聚全氟乙
丙烯乃至氟精细化学品而言,由于
市场需求较强,竞争较弱,仍将在未来3年内维持30%以上的较高
毛利水平。
问题
一些专家学者认为,全球氟化工产业正在向萤石资源集中地区、
发展中国家和
市场潜力大的地域转移。中国丰富的萤石资源、良好的
投资环境、广阔的市场、相对低廉的
制造成本,使得国际氟化工企业及加工型企业纷纷进入投资。
专家的分析认为,当前中国氟化工发展面临着四大主要问题:
一是
萤石作为
不可再生资源被无序开采和浪费。这一问题已引起国家重视,国家从1999年开始,对萤石资源做为
战略资源进行保护,开始对萤石的出口实行
许可证制度,并对新发现的一些大型、特大型矿山进行封存,同时对矿山的开采
经营权采取公开竞拍卖的形式。目前
华东地区的资源已逐步开采完毕,开采重心逐渐向华中和西北腹地转移。
二是氟化工生产因具有介质高腐蚀、废水难生化、单体易爆性等特征,面临着环境保护与安全运行的压力。氟化工生产企业规模较小,产品单一,布局分散,低水平重复建设与
恶性竞争突出,部分企业污染严重。“恐氟症”以及对“无氟”概念的渲染,使得人们对氟材料认识上存在误区。
三是
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薄弱,制约了氟化工的后续发展。在整个产业链条中,国内企业在靠近原材料的低端产品方面具有一定竞争力,但在附加值高、
加工深度以及
技术要求高的产品领域中,基本上被国外企业占据。很多企业在
技术开发方面的投入仅为
销售收入的1%~2%。技术开发人员往往只有生产及管理人员数量的1/10,部分企业甚至没有开发人员,只是临时请一些专家来
现场指导。因此在高端产品方面,国内的企业只在少数产品上实现了工业化生产。
四是跨行业的上下游联系不够紧密。许多企业主要生产传统的大众化的含氟中间体,新型含杂环
等结构复杂的含氟中间体
研究开发缓慢,生产较少。目前的产业竞争局面是上游国内企业众多,竞争日益激烈,下游
高附加值的产品则由国外企业占据。
为此,
专家建议应充分发挥
行业协会的
协调功能,加大
萤石资源保护与节约利用的力度,加强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优势互补,开展新材料推广和导向,引领消费。企业之间要加强分工协作,
细分市场,建立
竞合关系,营造合理有序、共存共荣的发展环境。
相关新闻
工信部提高氟化工行业准入门槛
受工信部提高氟化工准入门槛消息影响,2010年11月25日开盘,相关氟化工
概念股即强势封涨停。对此,多位
行业研究员认为,这是把氟化工产业打造成“黄金产业”的第一步,相关概念股有可能成为“类稀土”上市公司,市场追捧预期强烈。
强制整合带来发展空间
工信部《
征求意见稿》中明确,新建生产企业的
氟化氢总规模不得低于5万吨/年,新建氟化氢生产装置单套
生产能力不得低于2万吨/年。同时,禁止以
萤石(又称“氟石”)为原料,采用水直接吸收工艺新建、扩建
氢氟酸生产装置。氢氟酸应用企业应当根据生产平衡实际需要,就地以氟化氢为原料建设氢氟酸生产装置,实现氢氟酸生产的清洁化。氟化工在
“十二五”规划中将单列一个
专项规划。规划拟进行强制性的
资源整合,并实现基本停止出口萤石、氢氟酸出口减少一半以上。
与
稀土一样,萤石也是国家的战略资源,且日渐稀少。
产业转型后的氟化工下游则是核电和动力电池等
新兴产业。因此,氟化工产业有望在政策支持下成为真正的“黄金产业”。据
权威人士预测,考虑到萤石行业的情况与稀土类似,政策出台将紧跟稀土,时间预计在2011年上半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