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昌胡萝卜,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产品特点
外在感官特征
永昌胡萝卜肉质根圆柱形,大小均匀,外形整齐一致;无岐根,无裂口,表面光滑,色泽橙红鲜亮;根长13-21厘米,横径3-5厘米,单根重100-200克,中芯较细(成熟收获时的胡萝卜芯径在1厘米以内)。因其红皮、红心、红肉,又称“三红”胡萝卜。肉质细嫩,质密脆甜,纤维少,水分适中,适口性好。
内在品质指标
永昌胡萝卜含水率达到80-90%,每百克含
胡萝卜素13.9毫克、
维生素C5.6毫克、
维生素B10.05毫克、
维生素B20.018毫克,含可溶性糖5.58%,
锌0.93ppm,
铁0.99ppm,
钙0.011%等及其它多种矿物质。永昌胡萝卜生熟皆可食用。
产地环境
土壤地貌
永昌县境内地形复杂,平川山峦相间,戈壁绿洲相连,整个地形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地貌为平川地带和洪积淤积细土平原地带,耕作土壤以绿洲灌溉土为主,分布在全县十个乡镇,其养分含量为有机质1-2.6%,
全氮0.05-0.13%,
全磷0.06-0.09%,
全钾1.25-2.9%,土壤pH值为7.8-8.2,容重1.3-1.5克/平方厘米,孔隙度50-44%。农业区内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壤疏松肥沃,含沙量适度,透气性好,无板结,无污染,无盐渍化,适宜永昌胡萝卜种植。
水文情况
永昌县是
祁连山雪融泉水灌溉农业区,水源清澈无污染,根据国家农业行业标准《农用水源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NY/T396-2000)判定,永昌胡萝卜种植范围水质的综合污染数为1级,属清洁水平。在永昌县种植区内能够满足永昌胡萝卜的生长发育和成熟。
气候条件
永昌县属温带大陆性气候,海拔高度1452-4442米,耕地海拔1452-2400米;太阳辐射量137千卡/平方厘米,日照时数为2884小时,日照率为65%,平均≥0℃的有效积温2646℃,平均≥10℃的有效积温2011℃,无霜期134天左右,年平均气温4.8℃,年降水量185毫米,年蒸发量2000.6毫米,昼夜温差大。胡萝卜主产区城关镇、焦家庄两乡镇气候冷凉,适宜永昌胡萝卜生长发育;太阳辐射强,日照时数多,降水少,蒸发量大,气候干燥,昼夜温差达15℃,有利于胡萝卜产量的提高和糖分的积累,生产的胡萝卜口感好,适宜种植永昌胡萝卜。
历史渊源
永昌胡萝卜在新中国解放前是零星栽培。新中国建立后,永昌县内清河、城郊、河西堡宁远一带的农户在庭院周围利用空地或在小麦地中套种胡萝卜,有黄、白、红三种颜色,品种表面粗糙,芯部较粗,个体大小不齐,没有品种名称,仅是少部分人自食自用。
20世纪60-70年代,永昌县城关镇的北海子、金川东和焦家庄乡南北泉等村镇由生产队在条件适宜地区统一安排种植。
20世纪80年代以来,永昌县胡萝卜种植面积逐渐增加,品种随有改进,但种植技术粗放,商品率不高。
2000年,永昌县引进日本“黑田五寸人参”新品种统一供种。永昌县农业局编印《胡萝卜栽培技术规程》和《收购质量标准》,总结栽培技术,建立产销网络,胡萝卜商品化、规模化生产已经起步。
2001年,永昌县推广无公害、标准化优质胡萝卜栽培技术和胡萝卜优质保鲜贮藏技术,永昌胡萝卜种植初步形成一定的规模,至2005年种植面积逐年增加。
2006年,永昌县把无公害蔬菜产业提到新的高度,胡萝卜种植面积的稳步增长。
2008年,永昌县“永昌胡萝卜”注册商标由国家商标局受理登记。
2010年起,永昌县农技中心引进与试验示范推广胡萝卜均衡上市栽培技术,所引进推广的“胡萝卜大拱棚栽培模式”“胡萝卜拱棚+覆膜栽培模式”“胡萝卜地膜栽培模式”比常规露地种植胡萝卜提前上市一个月左右。其商品性和亩产量均高于常规栽培的胡萝卜。
2012年,永昌县农技中心首次引进并成功推广胡萝卜绳带种植技术。
2012年11月21日,甘肃省永昌县城关镇金川东村(永昌胡萝卜)入选《第二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名单》。
2017年7月18日,甘肃省永昌县焦家庄乡(永昌胡萝卜)入选《第七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名单》。
生产情况
2000年,永昌县永昌胡萝卜种植面积10021亩,平均亩产3500千克,商品率75%,总产量3.5万吨,总收入840余万元。
2001年,永昌县永昌胡萝卜种植面积2.025万亩。
2003年,永昌县永昌胡萝卜种植面积2.05万亩。
2005年,永昌县永昌胡萝卜种植面积2.45万亩。
2006年,永昌县永昌胡萝卜种植面积2.4万亩左右,平均亩产4800千克,总产量9.84万吨。
2013年,永昌县永昌胡萝卜种植面积2.34万亩,总产量9.2万吨,露地常规种植胡萝卜平均亩产3000-4000千克,地膜胡萝卜平均亩产4500-5100千克。
产品荣誉
2000年,永昌县被国家审定为高原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示范县,胡萝卜被确定为主要产品之一。
2002年,永昌胡萝卜获得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颁发的绿色证书。
2003年,永昌胡萝卜在中国(北京)首届沙产业博览会上获得金奖,被评为“名优产品”。
2012年12月7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永昌胡萝卜”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2013年,“永昌胡萝卜”入选农业部《2013年度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
2023年9月,入选2023年第二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地理标志
地域保护范围
永昌胡萝卜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为甘肃省永昌县城关镇、
焦家庄乡、
朱王堡镇、
水源镇、
六坝乡、
东寨镇、
新城子镇、
红山窑乡、
南坝乡、
河西堡镇等10个乡镇。保护面积2000公顷,地理坐标为东经101°04′00″-102°43′00″,北纬37°47′00″-38°39′00″。
质量技术要求
质量控制技术规范编号:AGI2012-03-1042。
质量安全要求
1、永昌胡萝卜产地环境按照NY/T391《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执行。
2、产品质量达到DB62/T972-2002质量标准,符合胡萝卜卫生新标准要求。
3、生产全过程控制按照DB62/T189-2010规程进行。
4、分级:根据感官指标和初加工技术,永昌胡萝卜农产品分为分一档、二档和三档。
特定生产方式
永昌胡萝卜农产品的生产总原则是按标准进行,实行专业化生产,专业化监督,产业化模式,社会化服务。
1、产地选择与特殊内容规定:永昌胡萝卜产地基地环境质量符合国家卫生标准,集中连片,水、电、路三通,并成网络。种植基地选择在海拔高度1500米以上、地势平坦的地方,且基地必须排灌良好,土壤选择肥沃、有机质丰富、排蓄水、保肥性良好的中、砂壤土或壤土,土层深厚,大于70厘米,pH值为7.8-8.2。
2、品种选择与特定要求:常规种选择利嘉七寸、太极红,杂交种选择古仕旗、牛顿1070等优质、高产、抗病虫害、耐抽薹、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商品性好的品种。
3、生产过程管理,包括农业投入品方面的特殊使用规定:
3.1播种:采用干籽直播,播前晒种、浸种、催芽;实行起垄单种,行距15-18厘米,这样操作土层疏松、便于胡萝卜肉质根下扎,生长良好,产品根型整齐,便于渗透且不积水,肥效集中,产量高、品质好,垄沟可以作为除草、施肥等农事操作的作业沟。4月上旬至4月下旬播种;选择土层深厚肥沃、排灌方便、土质疏松的沙壤土或壤土。
3.2施肥:施肥坚持“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基肥为主,追肥为辅”的原则,中等肥力条件下,结合整地每10亩施优质(以优质腐熟猪厩肥为例)4000千克左右,磷肥5千克,钾肥3千克,叶部生长旺盛期可视苗情每10亩追氮肥4千克。
3.3中耕除草:实行人工铲除;按照绿色食品胡萝卜生产技术规程进行田间管理,严禁使用剧毒农药,使用药剂防治时严格遵循NF/T393的要求。
3.4主要病害:黑斑病,防治时一是实行轮作,清洁田园,减少病原,二是选用抗病品种,三是50%异菌脲拌种,四是增施有机肥,五是发病初期喷洒50%百·硫(百菌清·硫菌灵)悬浮剂每10亩有效成分含量(62.5-75)克(1,7),或2%农抗120水剂100毫克/千克。
4、产品收获及产后处理的规定:当肉质根充分膨大,部分叶片开始发黄时,适时收获,采收过程中所用工具要清洁卫生、无污染。
5、生产记录:认真记录永昌胡萝卜生产情况、病虫害发生情况、技术措施、农药化肥的使用情况、建立永昌胡萝卜生产过程记录档案,记载投入品的名称、使用时间、使用目的、使用方法、使用量。各销售点要有销售台账,建立永昌胡萝卜加工销售档案,记载永昌胡萝卜销售的去向、数量、等级、时间。
6、包装:绿色食品永昌胡萝卜农产品的销售包装必须执行NY/T658《绿色食品包装通用准则》,卫生标准应达到食品级。
7、运输:鲜胡萝卜运输工具或容器应具有很好的通气性,以免褐变,并尽可能地缩短运输时间,储运应执行。
8、贮藏:加工后符合标准的绿色食品胡萝卜产品必须在≤5℃下储藏,不应与其它有毒、有害、易串味物质混放。储藏必须执行NYT1065《绿色食品储藏运输准则》。
专用标志使用
标识:标志使用人应在其产品或其包装上统一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永昌胡萝卜名称和公共标识图案组合标注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