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区,隶属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是南宁市的主城区之一,位于南宁市区西南部,邕江良庆区,西接崇左市扶绥县,南连防城港市上思县,北与兴宁区、青秀区、西乡塘区隔邕江相望,总面积1183平方千米。截至2023年6月,江南区下辖5个街道、4个镇(吴圩镇由南宁经济技术开发区代管,那洪街道、金凯街道由南宁经济技术开发区托管)。截至2023年末,江南区(含经开区)户籍人口63.19万人,常住人口101.3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87.88万人,城镇化率86.71%。江南区人民政府驻江南街道壮锦大道19号。
历史沿革
古属百越之地。
秦始皇帝三十三年(前214年),江南区地属桂林郡(郡治今贵港市)。
汉高帝元年(前206年),地属南越国。元鼎六年(前111年),地属郁林郡领方县。
三国,地属吴国广州郁林郡临浦县。
东晋
大兴元年(318年),建晋兴郡(相当于地区一级),郡治在晋兴县城。
隋
开皇十八年(598年),地属宣化县,归郁林郡统辖。
唐
贞观六年(632年),地属邕州。
天宝元年(742年),地属朗宁郡辖地。乾元元年(758年),复属邕州。
五代十国,地属南汉国邕州。
宋代,地属邕州和宣化县。
元
至元十六年(1279年),地属邕州路宣化县。
泰定元年(1324年),地属南宁路。
民国元年(1912年),地属南宁府。民国二年,地属南宁县。民国三年,地属邕宁县。
新中国成立初期,邕江南岸范围地属南宁市第二区区公所。
1955年12月,地属南宁市郊区公所。
1953年3月16日,建立南宁市第三区(兴宁区前身)水上临时工作委员会。
1954年8月,成立南宁市第三区水上办事处,水上临时工作委员会撤销。
1955年12月15日,第三区水上办事处改建为邕江上段、邕江下段2个街道办事处。
1957年12月,2个街道办事处合并为南宁市街道水上办事处。
1958年7月,水上办事处划归兴宁区,9月,水上街道办事处改建为街道上游人民公社。
1959年7月,上游人民公社改名为水上人民公社。
1960年6月,水上人民公社改为兴宁人民公社下辖的分社。
1961年6月,水上分社复改为水上人民公社。
1962年1月,水上人民公社隶属南宁市街道工委,同时加挂水上街道办事处牌子。
1968年4月22日,水上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成立,隶属市街道工作领导小组领导。
1971年6月,水上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改名为江南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隶属市街道工作领导小组(局)。
1979年3月,江南人民公社撤销,成立江南区。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2001年12月,撤销郊区,将原郊区那洪镇、沙井镇、亭子乡划归江南区管辖,并同时撤销亭子乡。
2004年9月,将原邕宁县的吴圩、苏圩、延安3个镇和原永新区江西镇的同新、同华、锦江、安平、同良、同宁、同江、那廊、智信、扬美10个村划归江南区管辖。
2005年6月,撤销那洪镇、沙井镇,设立那洪街道、沙井街道。
区划现状
截至2023年6月,江南区下辖5个街道、4个镇:福建园街道、江南街道、沙井街道、那洪街道、金凯街道吴圩镇、苏圩镇、延安镇、江西镇。另辖:经济技术开发区、明阳工业园区,(吴圩镇由南宁经济技术开发区代管,那洪街道、金凯街道由南宁经济技术开发区托管)。行政村68个(含南宁经济技术开发区22个),社区47个(含南宁经济技术开发区18个),自然村(屯)1109个(含南宁经济技术开发区211个)。江南区人民政府驻江南街道壮锦大道19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江南区,位于南宁市区西南部,
邕江良庆区,西接崇左市
扶绥县,南连防城港市
上思县,北与
兴宁区、
青秀区、
西乡塘区隔邕江相望,东西最大距离3.6万米,南北最大距离5.83万米,总面积1183平方千米。
气候
江南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光热丰富,雨量充沛,霜少无雪,夏湿冬干,夏长冬短,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全年平均气温21.8℃,平均相对湿度79%。1月平均气温13.8℃,极端最低气温2.1℃;7月平均气温28.2℃,极端最高气温38.7℃;最低月均气温13.2℃,最高月均气温是38.7℃。年无霜期344天,年平均日照时数1597小时;年平均降雨量1300毫米左右,降雨集中在每年5月一9月、6月一8月最多。
水文
江南区境内河流水系属于西江水系,过境的邕江河段全长45千米。多年平均径流量418亿立方米;主要支流有良凤江、龙潭河、沙江。良凤江流域面积525平方千米,河流长度64.9千米,年平均流量2.1亿立方米。龙潭河流域面积87.8平方千米,干流长28.5千米,年总径流量3515万立方米。沙江流域面积85.8平方千米,干流长21千米,年总径流量2632万立方米。过境左江河段长27千米,多年平均径流量174亿立方米。境内共有水库工程23座,其中中型水库1座(龙潭水库),小(一)型水库9座,小(二)型水库13座。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2018年,江南区耕地面积66.15万亩;林地面积33.9万亩(南宁经济技术开发区12.45万亩、国有林场303万亩),森林覆盖率42.82%。
矿产资源
2018年,江南区境内矿产资源有煤、石灰石。
人口民族
2022年,江南区(含经开区)户籍人口61.39万人,比上年增加1.75万人,增长2.9%,其中城镇人口44.55万人,增加1.69万人,增长3.9%。(含经开区)常住人口100.77万人,比上年增加0.78万人,其中城镇人口86.82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86.2%,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居住着汉族、壮族、瑶族等39个民族,其中人口总数在1000人以上的民族有汉族、壮族、瑶族和仫佬族。
截至2023年末,江南区(含经开区)户籍人口63.19万人,常住人口101.3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87.88万人,城镇化率86.71%。
经济
综述
2023年江南区(在地)生产总值617.4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三次产业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4.21亿元,比上年增长5.4%,第二产业增加值221.99亿元,比上年下降5.7%,第三产业增加值361.27亿元,比上年增长5.2%。
2022年,江南区地区生产总值(在地)生产总值605.0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0.8%。三次产业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2.85亿元,比上年增长2.8%,第二产业增加值239.26亿元,比上年增长3.2%,第三产业增加值332.89亿元,比上年下降1.0%。
三次产业的比重为5.4:39.6:55。与2021年比较,第一产业、第三产业比重分别下降0.6、4.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上升4.8个百分点。
价格
2022年,江南区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1.7%,分类别看,八大类消费价格指数“六升两降”。
固定资产投资
2022年,江南区本级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下降11.6%。其中,第一产业投资比上年增长26.3%;第二产业投资比上年增长7.2%,其中工业投资比上年增长16.4%;第三产业投资比上年下降16.6%。民间投资比上年下降39.3%。
分投资主体看,国有经济投资比上年同比增长14.4%,私营个体投资比上年下降44.9%,港澳台商投资比上年增长43.3%,外商投资比上年下降72%,其他经济投资比上年增长174.8%。
江南区本级房地产开发投资58.64亿元,比上年下降37.7%。其中,商品住宅投资49.74亿元,比上年下降33%;办公楼投资0.07亿元,比上年下降85.9%;商业营业用房投资 2.52亿元,比上年下降10.5%。商品房施工面积685.68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4%;商品房竣工面积82.2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373.8%;商品房销售面积127.51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0.2%;商品房销售额82.63亿元,比上年下降16.4%。
财政
2022年,城区本级财政收入22.59亿元,比上年下降17.2%。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02亿元,比上年增长0.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3.98亿元,比上年下降20.2%。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3.65亿元,比上年增长2.6%。
居民收入
2022年,江南区(在地)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857元,比上年增加1162元,增长3.2%。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798元,比上年增加1138元,增长2.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779元,比上年增加1268元,增长6.5%。
第一产业
2022年,江南区本级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1.33亿元,比上年增长4.1%。其中,农业产值31.59亿元,比上年增长4.9%;林业产值1.30亿元,比上年下降33.6%;畜牧业产值4.9亿元,比上年下降1.3%;渔业产值1.80亿元,比上年增长9.0%;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77亿元,比上年增长5.3%。农林牧渔业的比重分别为:农业76.4%,比上年下降1.9个百分点;林业3.1%,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畜牧业11.8%,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渔业4.4%,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农业牧渔服务业4.3%,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
江南区本级农作物播种面积96.83万亩,比上年增长1.2%。其中,粮食种植面积18.7万亩,比上年增长0.5%。经济作物种植面积78.14万亩,比上年增长1.4%,其中,甘蔗种植面积18.86万亩,比上年下降0.6%;油料种植面积4.44万亩,比上年增长5.0%;蔬菜种植面积34.65万亩,比上年增长4.4%。各类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比重为80.7%,粮食作物和各类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比例为1∶4.2。
2022年,江南区本级粮食总产量6.74万吨,比上年增长0.6%;蔬菜产量54.18万吨,比上年增长10.6%;瓜果产量30.43万吨,比上年下降2.8%;甘蔗产量123.07万吨,比上年下降0.6%;花生产量0.96万吨,比上年增长5.3%;木薯产量0.3万吨,比上年下降18.2%。
本级肉类产量1.59万吨,比上年增长6.3%,其中,猪肉产量0.84万吨,比上年增长4.7%;生猪出栏11万头,比上年增长6.4%;生猪存栏6.99万头,比上年下降3.7%;禽蛋产量0.09万吨,比上年下降5%;牛奶产量0.08万吨,比上年下降80.2%;水产品产量1.37万吨,比上年增长5.6%。全社会木材采伐量19.42万立方米,比上年增长1.3%。
第二产业
工业
2022年,江南区本级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1%。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中,分经济类型看,股份制企业比上年增长7.5%,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比上年下降1.4%;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比上年下降3%,重工业比上年增长1.3%,重工业增速高于轻工业4.3个百分点。
江南区本级规模以上工业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下降3%;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1.7%;农副食品加工业增加值比上年下降1.5%;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21.9%;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加值比上年下降33.8%。
江南区本级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437.56亿元,比上年下降0.9%;利润13.93亿元,比上年下降6.6%。拥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3家,比上年增加4家。其中工业产值超亿元的企业13家。
建筑业
2022年,江南区本级具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36个,完成产值比上年增长7.5%。
第三产业
国内贸易
2022年,江南区本级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9.16亿元,比上年增长0.5%。按经营单位所在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22.83亿元,比上年增长0.5%;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6.3亿元,比上年增长0.8%。按消费形态统计,商品零售额225.76亿元,比上年增长0.8%;餐饮收入13.4亿元,比上年下降4.3%。
在限额以上企业商品零售额中,汽车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2.7%,粮油、食品类零售额比上年下降16.3%,中西药品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45.5%,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零售额比上年下降5.1%,日用品类零售额比上年下降16.2%。
对外开放
2022年,江南区外贸进出口总值389.41亿元,比上年增长7.3%。实际到位资金49.44亿元,比上年下降10.4%。实际利用外资(商务口径)20万美元。
交通
江南区有G7201
南宁绕城高速公路、
沙吴高速、机场高速公路、
南宁吴圩机场第二高速公路。国道G359、国道G322,国道G210、大塘至吴圩高速公路、南昆高铁、南昆铁路、吴圩机场至隆安高速公路、省道S514, 云桂高铁、南昆铁路、南崇铁路、湘桂铁路、黔桂铁路、南防铁路和桂柳高速公路、
南宁—友谊关高速公路及邕江河道过境,南宁铁路南站坐落辖区内,港口有江南港、西江港、金鸡港。
江南区区域内管养里程769.251千米,其中按行政等级分:国道0千米,省道0千米,县道89.265千米,乡道98.168千米,专用车道0千米,村道581.818千米。按技术等级分:高速0千米,一级0千米,二级7.54千米,三级24.693千米,四级737.018千米,等外公路0千米。
南宁吴圩国际机场
南宁吴圩国际机场,位于江南区。为4E级军民合用国际机场,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一大航空枢纽、中国千万级机场之一、面向东盟国际门户枢纽机场、对外开放的一类航空口岸和国际航班备降机场。拥有两座航站楼,一条3200米的跑道,64个停机位;可满足年旅客吞吐量16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6.4万吨,飞机起降量13.76万架次。
社会事业
城乡建设
2008年江南区完成国债沼气池建设1672户、扶贫村沼气池建设30座;完成37项人饮工程,解决2.5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完成节水灌溉15万亩;实施农村集体土地整理项目4个,总投资4473.36万元,复垦开发整理土地3.3万亩,改造农村卫生厕所3900座。
2011年江南区投资4376万元,完成石柱岭二路、菠萝岭正街、白沙南四里及五一路南一里4条城市道路改造扩建。吴圩镇、苏圩镇、延安镇及江西镇完成新建及改造道路16.20千米,硬化道路面积30万平方米。实施“城乡清洁工程”,完成建成区小街小巷改造6条、小街小巷易涝点整治11条,设置创业街1条及便民早市1处。投资250.56万元,完成农村公路基础设施建设项目61个;投资60万元,改造便民渡口码头2处,更新改造船舶2艘。
科技
2011年江南区投入639万元,组织实施科技项目9个。推广应用新品种、新技术,农作物优良品种覆盖率95%,农村先进适用技术普及率100%。举办种养科技培训班215期,培训2.50万人次。获2010年全国科技活动周广西壮族自治区活动优秀项目奖、全国科技活动周南宁市活动优秀项目奖、南宁市第二届优秀科普作品征集评选活动优秀组织奖。
医疗
至2011年底,江南区有医疗卫生机构399个。其中:国有医疗卫生机构47个,集体医疗卫生机构1个,村卫生所124所,个体医疗诊所227所。卫生技术人员2569人。医院病床1359张(市级医院638张,乡镇卫生院249张)。全年投资182万元,完成农村卫生户厕建造1000座。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22.32万人,参合率92.26%。区间人口出生5673人,出生率11.20‰。
民生
2007全面完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克难攻坚,多管齐下,加快推进,顺利完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累计完成投资1.63亿元。其中,新修通村道路23条,通屯道路163条;完成人饮解困工程66处,小型水利工程81处;完成141个村(屯)规划编制工作;新建和改造14个村级卫生所(卫生室)、11个村级组织活动场所、27个村级综合文化活动室及15个篮球场;完成宽带进村15个村点。
2008年江南区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16万人,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484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6.1万人;提高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全年发放低保金748万元。
全年发放冬春期间粮食救济款50.37万元、救济衣被折款25.76万元,救济粮食35.73万斤。全年发放各类抚恤金、定补优待金、补助金257.6万元,全面完成987户低收入家庭住房补贴发放任务。
2011年江南区审批城镇
最低生活保障对象3.17万人次,发放低保金545.06万元;审批农村低保对象7567人次,发放低保金125.78万元。发放抚恤金、定补金273.60万元,义务兵家属优待金61.05万元。确定五保老人664人,发放五保供养定补金76.96万元、救济粮119.50吨(折款40万元)、食油补助款8万元。农村医疗救助315人、80.44万元。免费为531对新婚夫妇进行
地中海贫血筛查,为91名生活困难的城乡肺结核患者提供治疗,为3名贫困高危孕产妇提供救治。办理结婚登记4564对,离婚登记636对。
2011年江南区城镇新增就业1.11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
再就业3593人,帮助大龄困难人员再就业1007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07%。农民就业培训2614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新增5253人。劳动监察立案13件,结案率100%。
宗教
建立协调联动机制,健全包括统战、政法、民宗、乡镇、街道等多家单位的民族宗教矛盾化解机制,建立城区、乡镇(街道)、村屯(社区)三级民族宗教工作信息网络,及时了解和掌握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做到“了解情况准确,通报信息及时,处置问题得力”,确保矛盾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认真贯彻宗教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依法抓好宗教事务管理。做好与宗教人士的沟通联系工作,积极发挥宗教界人士的积极作用,服务城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加强宣传培训,认真开展“宗教政策法规学习月”活动。加大《宗教事务条例》宣传力度,充分利用电子屏幕、宣传橱窗、横幅标语等形式,大力宣传宗教政策法规、宗教知识,让党和国家的宗教方针政策深入人心。加大对辖区内24个符合条件的民间信仰场所规范化管理力度,治理非法宗教活动2起,取缔私聚点1个。
历史文化
2018年,居住在江南区的38个少数民族中,除回族、满族已全部转用汉语外,其他少数民族保留有自己的语言。普通话、规范汉字为公务用语用字。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教师从业人员实施普通话水平测试。全城区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公共服务行业基本以普通话为服务用语。
风景名胜
江南区有国家4A级景区2家,国家3A级景区5家。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1个,广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2个,广西星级乡村旅游区3家,广西旅游休闲街区1家。国家级传统村落3个,自治区级传统村落4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2个,自治区级历史文化名村1个。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18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4个,代表性传承人13名,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园区)6个。
三江坡汉城遗址
三江坡汉城遗址,位于江西镇同江村三江坡(原名宋村)东面约200米的那城顶(原名罗城)上。遗址北面和东面右江环绕,西面、南面有一条宽约30米的沟壑环绕,内种植水稻。整个遗址东西长约75米,南北宽约67米,中部被近代耕地破坏分成南低北高的两级台地。
该遗址是南宁市开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及进行邕江流域专题调查以来,在市区内首次发现的一处保存较好的汉代遗址,这对研究汉代广西地区政治、经济状况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依据,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也填补了南宁市区内汉代遗址考古领域的空白。
广西省土改工作团第二团团部旧址
广西省土改工作团第二团团部旧址,位于江南区江西镇锦江村麻子畬坡。1951年末至1952年夏,中央派出的广西土改工作二团进驻麻子畬,随着大批知识分子的到来,该地土改工作拉开了序幕。2009年,广西省土改工作团第二团团部旧址被列入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名优特产
江南区盛产香蕉、酸菜、
梅菜、
豆豉等,其中杨美镇的梅菜、沙糕、豆豉被称为“扬美三宝”。
沙糕
扬美沙糕选用本地种植的香糯及优质白糖、芝麻、植物油做原料。
扬美豆豉
该品
黑褐色,具有豆豉特有的香气,滋味鲜美,咸淡适口。
扬美梅菜
具有100多年的悠久历史,因产自永新区江西镇扬美村而得名,系由当地农民采用肉芥菜经传统工艺腌制而成。
香蕉
那龙矮杆香蕉,皮黄肉软,肉色黄白,香甜可口,且产量高,每穗达50至70斤。象牙香蕉,肉质乳白,柔软甜滑,有特殊香味。
杨桃
江南区杨梅镇大年量种植
杨桃,果皮呈蜡质,光滑鲜艳,爽甜多汁。杨桃含有多种营养成分,并含有大量的挥发性成分,带有一股清香。杨桃能减少机体对脂肪的吸收,有降低血脂、胆固醇的作用,对高血压、动脉硬化等心血管疾病有预防作用。同时还可保护肝脏,降低血糖。
所获荣誉
2020年12月,荣获2019年度广西高质量发展进步城区。
2021年7月15日,江南区入选水利部第四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
领导班子
书 记:谢文华
副书记:尹 平 廖知启
常 委:陈晨苗 黄昌吉
梁 文 黄若谷
何恒源 蒋 骎
周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