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河

淮河支流

池河,古称池水。淮河支流,源出定远县西北大金山东麓,流经定远县明光市两县市,于苏皖交界的洪山头注入淮河,总流域面积为4215平方公里,全长245公里(一说170公里),平均比降0.23‰。

干流概况
干流走向
池河,发源地在定远县西北大金山(凤阳山主峰,峰顶高程332米,西卅店镇大金山村北)东麓(一说肥东县青龙场,一说凤阳山南麓),主源陈集河从上寺起南流,经西三十里店东、南杨集,至耿巷集,前入双河水库,出库后经三官庙,至北豆岗南,右纳西源和西南源来水(西源出长丰县,西南源出肥东县),三源的汇口处有江巷水库土坝(未竣工停建),大坝以下始称池河。至定远、肥东两县交界的马夏,纳南边两小支;基本折东北流,经江巷、余陈集,至小岗上东,右纳一小支;至河西张左纳蔡桥河、马桥河;经大桥集至桥头徐,左纳一小支;经石角桥至小赵西,左纳南店河;至古胡家南,右纳永宁河;于古胡家北,左纳桑涧河;又经仁和集至沙坝,右纳七里河;经池河闸至金山王,左纳青春河。金山王以下,经双河集至涧湾陈一段,右纳耿家河、双河;至大淤家,左纳黄桥河;经三和集至定远、凤阳、明光交界处的梅市(梅家市),左纳两小支;经马岗过山浒枢纽,至张家湾,右纳南沙河。张家湾以下河道开始扩宽,至明光市明光镇,穿过津浦铁路桥及104国道公路桥,于明光市抹山注入女山湖
女山湖湖区狭长,约24公里,平均宽约4公里,沿王巷、查家渡、后周郢、东李家至老咀子南;老咀子南与杨咀北间,湖区缩窄,向东南至旧县(女山湖镇)女山湖枢纽,长约15公里,宽2公里。湖底高程10.5~11.5米,蓄水位14.5米,相应容积2.82亿立方米,水面积107平方公里。
池河流经女山湖,于明光市女山湖镇(原名旧县)过女山湖水利枢纽后,纳七里湖来水,沿七里湖北缘经范郢,于江苏省盱眙县洪山头注入淮河。
河道变迁
古池水的入淮口在今钱咀南,名池河口。那时淮河河床深阔,潘村湖一带地势低洼,池水出池河口以后,向北、向东可经小柳巷和太平沟口入淮。受黄泛淤积与洪泽湖抬高水位的影响,池河口泄水受阻,池河顺女山湖向东于旧县汇七里湖一并北出入淮。现代的池河自旧县续东流,经赵公滩南,出马过咀于洪山头入淮。
河道特征
江巷以上主源陈集河,长64公里,河道流经浅山、丘陵,为1/600~1/1500,河底宽2~5米;江巷至池河镇,长102公里,河底高程32.0~16.0米,河岸高程39.0~22.0米,河深7.0~8.0米,河底宽26~65米,比降1/650;池河镇至明光,长29公里,河底高程16.0~11.2米,河岸高程22.0~15.0米,河深8.0~4.0米,河底宽65~76米,比降1/5000;明光以下河底宽60~80米,比降1/7000。
自源头至江巷,河床浅窄,落差较大,除雨季外,多为干涸。江巷至池河镇,河道变宽水量增多。自大桥下行数公里,河道蜿蜒曲折,河岸陡若悬崖。石角桥一带断面变小,水流受束,每遇洪水,常使上游泛滥成灾。池河镇以下河道渐开阔,水势渐缓,每年有数月可行舟船。
池河平均流域宽度22.5公里,不对称系数0.29,宽度系数0.12,密集度0.52。河床坡降平缓。池河纵断面,上游系梯田式河床,下游系湖波凹地。河床结构,上游多砂板岩石,下游系砂土淤泥。
水文特征
石角桥站控制来水面积1830平方公里,平槽泄量为400立方米每秒,以1954年7月6日1360立方米每秒为最大,最枯时河道断流;明光站控制来水面积3470平方公里,平槽泄量为300立方米每秒,以1954年7月7日2610立方米每秒为最大,以1956年8月2日-51.7立方米每秒为最小。石角桥站水位,以1954年7月6日31.22米为最高,1966年8月31日河干;明光站以1980年洪水位18.30米为最高(相应最大流量为1460立方米每秒),1954年7月7日洪水位为17.78米(相应最大流量为2610立方米每秒),1966年8月7日河干。
1980年,自6月1日连续40多天阴雨,池河水位陡涨,大部分水库达到控制水位,蔡桥、城北、解放、芝麻、南店、朗峰、得胜、湾孙水库超过了汛期水位。7月17日至18日,24小时内又降雨170多毫米,沿河和低洼地区洪水泛滥成灾。全县中小型水库大部分溢洪,池河水位接近1954年洪水位,出现了自1954年以后的特大洪灾。由于江巷水库、池河闸半垃子工程阻水和女山湖水位高,泄洪不畅,洪水来势猛,淹没面积大,持续时间长,灾情与1954年相当。据统计,全县有60336人被洪水围困,23个公社、960个生产队受灾,淹没土地35万亩,水毁房屋20677间。洪涝地区大小麦损失1000万公斤。秋季作物受涝减产6500万公斤。灾区疫病流行,发病率达11.4%。
在滁州市池河上设有公路桥水站。
支流水体
池河东靠岱山和皇甫山(或称张八岭),南界江淮分水岭,西以岗丘与瓦埠河、窑河流域接壤。流域面积5015平方公里,其中丘陵区占66.6%,山区占29.8%,湖泊占3.6%。
定远县境
池河在定远县支流有15条,河左岸的支流有6条,皆源于北部的凤阳山脉南麓,自上游至下游依次为双河、蔡桥河、马桥河、桑涧河、青春河。右岸的支流共有9条,自上游至下游依次为储城河、商冲河、响导河、义和河、墩子王河、永宁河、藕塘河、七里河、耿河。
储城河,源于长丰县境内陈刘、造甲一带,在本县韩高头户入境,东流经蒋集在连江入干,全长33公里,本县境内23公里。
商冲河,源于肥东县境内,在本县下孙庄附近入境。入境后经蒋集、郭集在连江入干,全长29公里,在县境内长14公里。
响导河,源于肥东县境内,于定远、肥东两县界地连江乡入干。
义和河,源于肥东县境内,在本县下孙庄附近入界,于义和乡场家圩入干,全长13公里,本县境内长6公里。
蔡桥河,又名双鸭桥河,源于西洋山余脉柏树杨庄虎塘之水,南流至兰店庄穿定炉公路,曲至大倾塘坝之后,直奔大余水库,再南流绕过朱家圩,转东南进入蔡桥水库,库水下泄穿合蚌公路,于赵家圩收岗王水库之水,曲流东南,于二龙、大桥、义和三乡交界处河西张入干,全长46公里。
马桥河,在旧县志中,该河被称为池河主源之东源。马桥河的数源头皆源于凤阳山南麓,主要有东、西二源,西为主源。西源收大尖山西脚汲水洞之水和团山脚下的溪水,东流入黄山水库,过罗家坝,经程桥穿定炉公路,入解放水库,继而曲流东南至严桥,穿合蚌公路,经官桥,于谷堆李合东源之水,下行至汤桥收小李水库之水入干,主流全长57公里。东源起于三山南脚,南流经大吴庄、潘家岗入城北水库,库水南泄后,穿定城镇西大街,折向东南,过县城南门大桥,经陶家坝,东南行数里,与西源合流。
仓东河,源于仓镇乡小李庄东侧一方塘,南流经仓东水库,折向东南,过仓东集、陶湖庄入干,全长15公里。
墩子王河,源于界牌集西南2公里定远、肥东两县交界处,经墩子王水库。流向西北的前头杨入干,全长9.5公里。
南店河,源于定东乡前张庄新塘,南流入南店水库,折向东南经大邓家入干,全长21公里。
永宁河,该河有五个源头,均出自皇甫山余脉,北源名曰五集河,上游为新集水库;东源出自滁州皇甫乡,北流入朗峰水库;中源出于滁州章广集南3公里小马厂,北流入得胜水库;南源出于定远、滁州交界,东北向流至得胜集和东源相会;另一源出于界牌集东南县界,向北流入界东水库,此源与东、中源在湾李庄相汇,下行数公里,五源汇聚,于河沿赵入干,河流最长22公里。
桑涧河,源于本县斋朗、范岗两乡交界处的水牛汪,北流至杨湾水库,转向东南入范岗水库,穿合蚌公路,集泉坞山泉水入桑涧水库,库水下泄后穿定滁公路,由朱马入干,全长40公里。
七里河,该河有东、西二源,东源出岱山东脚戴庄,绕岱山东北;入岱山水库,西源出于滁州境内,北流入岱山水库,出岱山水库转向西南,穿定滁公路七里河桥,于邱家庄入干,全长21公里。
青春河,源于练铺乡邢桥坝,集山涧之水南流入青春水库,南流至下陈庄转向东,于贾店庄入干,全长23公里。
耿河,有南、北二源,北源出于县东境拂晓乡方大冲,南源起于拂晓乡河口陆,二源西行汇于东小刘庄,转向西北,于红山乡十里庙附近入干,全长23公里。
黄桥河,源于定远、凤阳两县交界处的乌云山下展家水库,集东源妇女坝之水入黄桥水库,至小史庄折向东北,于三和乡蔡墩家入干,全长23公里。
明光市境
池河在明光市境内有两条主要支流。
南沙河,发源于老嘉山西麓南部地区,流域85公里,流域长度10公里,流域面积为406平方公里。河床坡降较大,在明光南三叉河处与池河汇合,经明光流入女山湖。
白沙河,又名涧溪河,发源于明光市杏山北麓,向北流经涧溪镇,在西官山北头,流入七里湖及淮河。流域面积455.5平方公里(其中250.9平方公里属明光市境),流程41.1公里,流域宽度9公里。河道走向弯曲,两岸分布农田约1.5万亩,每逢旱季,河水干枯,暴雨时洪水泛滥成灾,十年九淹,两岸农田生产低而不稳。
女山湖,位于淮河右岸,是池河的终点,明光市明光镇以北八公里,为郯庐断裂带局部凹陷洼地积水而成。受洪泽湖水位抬高影响,湖面逐渐扩展。南纳池河来水,总来水面积4215平方公里。湖区自磨山至旧县镇(现称女山湖镇),与池河互为一体,南北长40公里,宽1~5公里,北经女山湖水利枢纽(有节制闸、船闸、翻水站等)汇入七里湖,于洪山头入淮河。50年代湖面积最大为115平方公里,总容积5.1亿立方米。女山湖水利枢纽建于1981年,湖底高程11.0米左右,控制女山湖蓄水位为12.0米时,相应湖面积74平方公里,容积0.43亿立方米;控制水位为14.5米,水面积为110.2平方公里,总容积2.47亿立方米;死水位定为12.3米,相应湖面积87平方公里,容积0.66亿立方米。设计百年一遇水位17.18米,湖水面积可达138平方公里。湖水呈淡绿黄色,透明度0.15~0.2米,PH值7.9,矿化度243毫克每升,为重碳酸盐类钙组I型水。水产丰富,以银鱼、刀鱼、虾、蟹、芡实、鲤鱼著名;湖区与淮河间可通航100吨级船只;沿湖岗地所产的明光绿豆,素负盛名,畅销国内外。
水利概况
水利工程
双河水库,位于定远县西南耿巷乡东北1公里处,拦蓄池河上游92平方公里的径流,是本县库容最大的水库。1976年11月动工,至1979年底,完成土方73.73万立方米,石方9857立方米,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593立方米,动用资金93万元。枢纽工程包括大坝、泄洪闸东西放水渠和非常溢洪道组成。设计库容5169万立方米。库面设有电灌站3处。该库设计灌溉面积6.68万亩,其中自流灌溉2.26万亩。
小李水库,位于定远县观寺乡西境池河一小支流上,1962年动工,1973年坝埂加高,1977年底坝顶高程达48.1米,顶宽4.0米,坝长2675米,共完成土方32.16万立方米,石方1831立方米,钢筋混凝土90立方米。1978年,因坝面有断裂,坝脚有阴湿而停建,属半拉子工程,限制蓄水46.5米高,蓄水365万立方米。设计库容1392万立方米。设计灌溉面积1.79万亩,实际只能灌0.7万亩,自流灌区有东西两条干渠,总长7.5公里。
墩子王水库,位于定远县大桥乡,座落在池河支流墩子王河中游,积水面积22.3平方公里。大坝工程从1959年建筑,至1979年基本结束。坝体质量差,渗漏严重。水库设计灌溉面积1.06万亩,主灌大桥、义和乡农田。灌区全部自流灌溉,分为南北干渠,因渠系建筑物不配套,只能灌溉9600多亩。
女山湖引淮灌溉工程,是皖东最大的水利工程,1978年冬破土动工,1981年8月交付使用。共完成土方35.8万方,砌石2.7万立方,砼1.1万立方。女山湖枢纽由节制闸、翻水站、和船闸三部分组成,节制闸18孔,主要拦蓄上游迳流,保持女山湖正常蓄水位14.50米,相应容量2亿立方米,供沿湖两岸定远、凤阳、明光三县(市)居民和工业用水以及农业灌溉水源。干旱年份由翻水站翻引淮河水入湖补给当地泾流之不足,使明光市基本摆脱了干旱的威胁。洪水季节开闸泄洪, 18孔闸以每秒2750立方的流量入淮。船闸沟通内河到淮河的航运,是明光水运咽喉,使原来的季节性通航变为常年通航,十分繁忙,航运能力由年42.5万吨上升近千万吨。
航道航运
航道
嘉山境内有池河和女山湖两条主要航道。1977年前,池河下游明光~红山头67公里,除特殊干旱年份外。最小水深均在1米以上,可常年通航,中游明光至三和集23公里有浅滩碍航,枯水时无法通航。一般年份,长年通航三、四月,通航船只为15吨以下木帆船和挂机船,上游132公里为不通航河段,航道未渠化前,下游通航水位受洪泽湖水位涨落影响,洪泽湖控制水位为11.00米(黄海基面,下同)。有些年份最低水位远远低于此,1966年、1967年红山头最枯水位仅有10.25米和10.4米,女山湖湖底高程在11米。池河在明光以上航道较宽,常年水位航道宽在15~20米之间,明光以下至女山湖口12公里航道、弯曲,共有9道湾,有些河段小于10米,洪水时水流不畅,极易泛滥成灾,女山湖为平底湖,湖底高程在10.5米~11.5米,1969年省航运部门曾派疏浚4队疏浚女山湖,后派2条挖泥船在女山湖沿航道进行疏浚竣,河底标高程至11.0米,对旧县~红山头7公里航道浅滩进行疏浚,历经2年,疏浚总长度25000米,底宽20米,平均挖深1米,总疏浚土方50余万方,改善了通航条件。本县于1982年建成女山湖大闸枢纽工程和山许二级枢纽工程后,通航和水位均发了变化。女山湖大闸枢纽两岸地面高程12~15米,湖口水面宽度在水面高程12~13米。
枢纽
主要建筑物有节制闸,抽水站、船闸、引水闸和拦河坝封闭闸等,船闸紧靠集镇,船闸以东为节制闸,节制闸与水闸相连,中间以隔墩分开,隔墩向上游延长的是抽水站。
旧县闸下游段的通航保证率,根据淮河红山头站1950年至1977年27年平均水位资料统计,低于10.5米的仅有1966年6月至1967年3月,共180天。通航保证率96.9%。旧县船闸下游引航道长1500米,底宽25米,边坡1.5,底高9.5,上游引航道150米,底宽25米,边坡1∶5,底高10.5,均由水利部门负责设计和组织机械疏浚。
山许枢纽位于明光市马岗乡山许家以西,在明光至定远公路与池河之间一片滩地上,滩地地表高程在16.0米左右,宽约300米,栏河坝和抽水站一字形排列,闸宽150米,闸之北为抽水站,站宽40米。抽水站与北侧山坡连接,闸南侧为老河道,其上源源老河坝,坝顶高程17.5米,如扩建船闸也将布置于古河道附近。
女山湖大闸枢纽建成后,山许至旧县67公里通航水位得到了保证,旧县节制闸正常,水位14.5米,最低通航水位12.0米,山许至旧县河底高程一般在9.5~11.2米之间,节制闸正常关水时,航道水深可达3米,最低水位也可保证1米水深,局部浅滩水深0.7米,浅拖轮和挂机船可以畅通。闸建成投入使用后,水位最低在13米左右,可保证常年通航,旧县至红山头7公里航道水位,受淮河下游洪泽湖水位控制,洪泽湖最低水位11.0米。该段航道1981年省派疏浚6队进行机械疏浚,疏浚标准为航道上口宽40米,河底标高9.5米,共疏浚土方561万余方,可保证枯水位时有1.5米水深,达到6级航道标准。1985年至1990年,加强航道管理,运输主要物资为黄砂及农副产品。池河渠化后,航道得到改善,明光至红山头67公里基本上可常年通50~100吨船驳,明光港口紧靠铁路,中转费用低,货物损耗小,向江苏、盱眙、洪泽、泗洪等县中转物资大幅度增加。
港口
旧县港,位于女山湖下游,距明光48公里,两个作业区,岸线约100米,原码头位于节制闸上游200米,新码头位于船闸下游东北侧300米与七里湖交汇处,民国时期两港年吞吐能力约20万吨。建国后恢得和发展了港口建设,年吞吐量增长十多倍。
航道治理
建国前,河道长期失于疏浚和治理,河道弯曲,有的地方淤塞搁浅,池河航道可供通航不多,涨水季节,自三和至明光,自明光至旧县、高嘴等地水运畅通。建国初期的1950年,货运量16611吨。1985年县人民政府为解决大洪山铁矿石运输,发动和组织女山湖渔民,明东乡农民、明光港船民进行疏浚开挖马岗至梅家市之间浅滩4处4.2公里,1960年全年运输量58,720吨,1973年省交通厅集中三条挖泥船对池河航道进行疏浚,以确保最枯水位1至1.5米,百吨级船舶可正常航运,1976年港口年吞吐量为200,243吨,比1950年增长10倍。1985年明光港有拖轮三艘,280匹马力,机动船154只202匹马力,载重3716吨。驳船18只,载重729吨,比1949年增加135只,载重量增长4245吨。1973年女山湖航道疏浚后,滁县地区航运局在女山湖开始设标,女山湖湖面船道仅有20米宽,设标保证了航行安全,女山湖48公里航道共设800米钢浮鼓24个。省港航工程处配给航标船一艘(皖航15号)45匹马力,负责池河67公里的航标工作。1990年,明光港、柳巷港口和女山湖船闸等处港口年吞吐量较之1976年增加2倍多。
渡口
查家渡:在县东北,距明光15公里的桥头乡,据《盱眙县志》(乾隆本)记载:“南北两岸河阔六、七里。自女山湖折绕摸山,风涛甚险。康熙五十九年,盱眙知县金运溥置大船两只以济。”此渡是古招濠驿道上的官津,义渡早废,北岸铺上古有服务业设施,供给行人。元初,驿道废,少人问津。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七·七抗日战争爆发后,铁路运输中断,海盐内销转由航运,不久明光港沦陷,查家渡代之而兴起,为盱眙、嘉定等县食盐集散地。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春,原国民党明光市第三区区长蒋鸿飞等率百余人逃避此渡,并开设盐行,剥削盐商,新四军二师四支队挺进皖东抗日,战地服务团团长汪道涵同志两次至查家渡宣传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查家渡遂成为抗日游击根据地。南北商旅多取道此渡,往来商旅络绎于途,渡船由1只增至13只,河下码头内泊商船二、三百只,行人摩肩,有“小南京”之称,历经数十年,现为乡渡。
王摆渡:《盱眙县志》记载:“在治西女山湖南岸,女山湖东脚下。”县东北旧县乡。距明光30公里,古为女山湖北商旅赴六合之要津。渡名由来,相传由五代后梁王彦章徽时在此摆渡而得名。
河口渡:据《盱眙县志》载:“在旧县镇”。清时,本县士绅汪庆楷置大船3只,轮流渡运,并有安寓客商的住处。清末,汪氏式微,义渡将停。时有旧县人江秀芝(举人)置船两只以济义渡。“义渡再往来”为旧县十景之一。至民国四年义渡废。现为乡渡。
明光老渡口:在明光火四站西。顺河街,现仍为渡口。
明光下渡口:在明光镇西,铁路大桥南。
浮山古渡:明光北45公里浮山乡,抗日战争时期,日军在浮山修筑碉堡守护日轮由盱眙至蚌埠淮河航道通行,扼住浮山渡。我抗日游击健儿曾给日伪军严厉打击,现仍为渡口。
丁家嘴渡:在本县潘村区太平乡境内。
马过嘴渡:在旧县东偏北,距明光37公里,对岸为盱眙县界,靠近红山头,现属本县太平乡。据《盱眙县志》(康熙本)记载:明燕王朱棣率领靖难兵南下至盱眙淮河北岸,留疑兵做渡淮势,潜自上游杀马渡淮,遂克盱眙。盱眙西30公里有马过湖,马过嘴亦由此得名。
洪庙集古渡:渡在县北池河下游,距明光6公里,是古“江淮中道”上的要津,洪庙集于清明之际,商业繁盛。清初康熙19年,洪泽湖水倒灌洪庙集漫患为墟,交通中断,路线西改,后湖涸滩地放领,交通渐复。津浦铁路通车后,此渡商旅稀疏,建国后公路改线,遂成为乡渡。
明光公渡:在明光镇西郊池河上,原为老渡口,位置当临嘉、定盱公路之咽喉,为临嘉、定盱两公路必经之要津,建国后1957年,修建码头改为公渡(民渡仍保留)。1966年设置趸鼓载运汽车过渡。1981年泗浦公路池河大桥建成通车仍为民渡。
流域概况
地形地貌
池河发源地在定远县北部,有一条窄长的山峦起伏地带,习惯称为山区。东部皇甫山脉由县东北延伸至县东南。主要山峰有大横山、岱山、磨盘山、背峰山、五尖山等。岱山主峰,海拔347米,为全县最高峰。其他一般海拔200米左右,相对高度100~150米,坡度18~25度。北部凤阳山脉呈东——西走向,横亘县北部边界。较高的山峰有狼窝山、大木山、大金山、团山、韭山、白云山、乌云山等,海拔高250米左右,相对高度150~200米,最高的大金山顶峰,海拔高342米。上述山地坡度多为20~30度。
上游地区为海拔100米以上的丘陵地,主要分布在:北部沿凤阳山南麓一带,包括能仁、靠山、青山、西卅里店、斋朗、范岗等乡的北部地区;山顶多呈馒头状,有明显山峰甚少,坡角小于30度。山坡多为梯田,山丘间为小块平地。地貌类型属构造——剥蚀地形。
中游的大部分地区为岗土旁冲积地形,由于池河沿岸的双河、蔡桥河、马桥河、南店河、桑涧河、青春河和黄桥河七条主要支流的分割,构成由北向南渐低的七大岗岭:1、西卅西的砂子岗——耿巷——站岗;2、程桥西十八岗——东兴——早庙——连江的瓦屋张;3、程桥——兴隆——高塘的陶铺;4、定城西——严桥——高塘——胜利;5、定东——仓镇——观寺;6、范岗——董圩——大李——南阳;7、练铺——刘铺。海拔高程为50~100米。岗头较平,岗坡(本地称土旁)舒缓,在15度以下。两岗之间为小块平原(冲)。岗冲土旁浑然一体,界线不清。在地貌类型上属堆积——剥蚀地形。地表多为第四系亚粘土、亚砂土覆盖。
下游明光市境内属一级阶地标高小于15米,由全新世粉砂粘土组成。
气候特点
流域内气候属北温带向北亚热带过渡的气候类型。主要特点是:季风明显,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无霜期长,日照充足,雨量偏少。由于季风影响,四季雨量分布不均,时有旱、涝灾害。四季的特点是:春季温和多变,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少雨多旱,冬季干燥严寒。降水量偏少。据1957—1990年的气象资料统计,年均降水量924.7毫米。年均降水日数107.1天,最多年为134天(1975年),最少年83天(1978年)。最长连续降水日是12天(1985年10月10日—21日),计降水100.3毫米;最长的连续无雨日为66天(1974年11月9日—1975年元月13日)。降雨量年际变化较大。最大降水量1259.2毫米(1972年),最小降雨量511.3毫米(1978年)。降水变率(均方差)为205.1毫米。(建站前水文资料载:1954年石角桥水文站测得年降雨量1397.5毫米;1934年降水量340.4毫米)。年降水量大于1000毫米的有13年,小于年均降水量924.7毫米的有18年,在924.7毫米~1000毫米之间的有4年。
沿岸集镇
明光市女山湖镇,原名旧县镇。座落在明光市的东北部,距市区明光仅半个小时车程。境内湖泊交错、丘陵起伏、平原舒展、沼泽密布、淮水东泻。辖女山湖、七里湖、花园湖(部分)皖东三大湖泊,湖泊面积26万亩,其镇北女山以火山活化石著称于世。镇以湖得名,湖因山得名。女山湖自明光城西向北偏东方向流去,至女山西面山脚下环绕半周,折向东偏南方向流至12公里处,与七里湖汇合,注入中国第三大河流——淮河,在两湖一河交汇处形成一个巨邑,就是女山湖镇政府所在地——旧县。女山湖镇悠久历史。远古时代属于淮夷之地,居于“吴头楚尾”。南北朝时南朝宋武帝永初元年(公元420年)在女山湖镇侨置睢陵县,宋置招信县治于此镇。元废,后人称这里为“旧县”。明正德十二年(公元1517年),黄河决堤,淮水泛滥,吞没泗州城,古招信县城同时遭殃,仅存半平方公里小岛,四面环水。清代,小岛上仍有居民三千多户,属盱眙县西乡四大市镇之首。1948年12月成立旧县镇人民政府,后曾改为女山湖区、旧县高级社、红星人民公社、旧县公社、女山湖乡。1986年撤乡设立建制镇,2007年区划调整后,将原邵岗乡和太平北“四村”(安淮、码头、对龙、张台)划归女山镇,是安徽省最多的渔民乡镇之一。
明光市区(原明光镇、嘉山县城),位于池河之滨,津沪铁路线上,地处北纬32°46′,东径117°58′。为中共明光市委、明光市人民政府所在地,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明光因“明光山”而得名。《泗州志》载:“明太祖生于此,昔年见五色运气,故名。”明光历史悠久,清康熙年间,明光西北之洪庙集一带商民因遭受洪水侵袭而迁徙明光,商业逐渐兴盛,集市不断扩大。明光西濒池河,经女山湖、淮河、长江可直达南京、上海,水运交通方便,也是津浦铁路线上之重镇,一度成为定远、凤阳、盱眙、来安、五河、泗洪等地交通枢续和粮食集散地。工业有酿酒、化肥、机电、机械、服装、塑料、皮革、五金、铸石、纺织、缫丝、工艺等,尤以酿酒为最,明光酒厂是本县国家二级企业,年产近20000吨各类优质白酒,“明光特曲”“明绿液”被誉为“仿茅台”和酒中奇葩,荣获省优、部优产品,畅销省内外各地。农业以粮食、蔬菜为主,镇郊东凤湖及附近之女山湖盛产鱼、蟹、煅、蚌,尤以‘明录’品质优良、颗粒晶莹,是著名的夏季防暑清凉饮料,历史上曾出口远销至东南亚各国。明光镇北3公里处赵府村旁的跃龙岗,是明太祖朱元璋出生地,镇东南1里许有朱元璋二姊之墓曹国坟(曹国公李贞夫人)。
景点景观
岱山,位于定远县池河镇
女山,又叫女儿山,原名玉环山。坐落于女山湖镇境内。据光绪版《盱眙县志稿》(明光1932年设治,此前,这里属于盱眙管辖)载:“玉环山,治西八十里,一曰女山。《寰宇记》,山在招信县西二十五里,状如玉环,形势回旋。”此乃玉环山得名由来。女山位于郯庐断裂带之上,150万年前由岩浆喷发而成,为中国保存最完好的古火山口之一(另一处在中国吉林)。火山口东西长1.5公里,南北宽1.0里,海拔101.5米,面积7.8平方公里,呈圆盘状。山上植被茂盛,绿树成行,碧草如茵,鸟语花香。远远望去,湖光山色,相映成趣。素有“三村环抱一份水,四月葱茏万亩田”之美誉。山中有“世界第一侠笔”金庸先生在《倚天屠龙记》中浓墨重彩、热情赞美的蝴蝶谷和仙人洞、龙躺沟、玉环池、珍珠泉、瓢儿井、鱼鳞坡、蟠龙树、二娘庙、仙家楼等女山十二景。女山浮石、彩石,珍贵稀有。
全国各地天气预报查询

上海市

  • 市辖区
  • 云南省

  • 临沧市
  • 云南省

  • 丽江市
  • 云南省

  • 保山市
  • 云南省

  • 大理白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昆明市
  • 云南省

  • 昭通市
  • 云南省

  • 普洱市
  • 云南省

  • 曲靖市
  • 云南省

  • 楚雄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玉溪市
  • 云南省

  •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迪庆藏族自治州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兰察布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海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兴安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包头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伦贝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和浩特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巴彦淖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赤峰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通辽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鄂尔多斯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锡林郭勒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阿拉善盟
  • 北京市

  • 市辖区
  • 吉林省

  • 吉林市
  • 吉林省

  • 四平市
  • 吉林省

  •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 吉林省

  • 松原市
  • 吉林省

  • 白城市
  • 吉林省

  • 白山市
  • 吉林省

  • 辽源市
  • 吉林省

  • 通化市
  • 吉林省

  • 长春市
  • 四川省

  • 乐山市
  • 四川省

  • 内江市
  • 四川省

  • 凉山彝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南充市
  • 四川省

  • 宜宾市
  • 四川省

  • 巴中市
  • 四川省

  • 广元市
  • 四川省

  • 广安市
  • 四川省

  • 德阳市
  • 四川省

  • 成都市
  • 四川省

  • 攀枝花市
  • 四川省

  • 泸州市
  • 四川省

  • 甘孜藏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眉山市
  • 四川省

  • 绵阳市
  • 四川省

  • 自贡市
  • 四川省

  • 资阳市
  • 四川省

  • 达州市
  • 四川省

  • 遂宁市
  • 四川省

  •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雅安市
  • 天津市

  • 市辖区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中卫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吴忠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固原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石嘴山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银川市
  • 安徽省

  • 亳州市
  • 安徽省

  • 六安市
  • 安徽省

  • 合肥市
  • 安徽省

  • 安庆市
  • 安徽省

  • 宣城市
  • 安徽省

  • 宿州市
  • 安徽省

  • 池州市
  • 安徽省

  • 淮北市
  • 安徽省

  • 淮南市
  • 安徽省

  • 滁州市
  • 安徽省

  • 芜湖市
  • 安徽省

  • 蚌埠市
  • 安徽省

  • 铜陵市
  • 安徽省

  • 阜阳市
  • 安徽省

  • 马鞍山市
  • 安徽省

  • 黄山市
  • 山东省

  • 东营市
  • 山东省

  • 临沂市
  • 山东省

  • 威海市
  • 山东省

  • 德州市
  • 山东省

  • 日照市
  • 山东省

  • 枣庄市
  • 山东省

  • 泰安市
  • 山东省

  • 济南市
  • 山东省

  • 济宁市
  • 山东省

  • 淄博市
  • 山东省

  • 滨州市
  • 山东省

  • 潍坊市
  • 山东省

  • 烟台市
  • 山东省

  • 聊城市
  • 山东省

  • 菏泽市
  • 山东省

  • 青岛市
  • 山西省

  • 临汾市
  • 山西省

  • 吕梁市
  • 山西省

  • 大同市
  • 山西省

  • 太原市
  • 山西省

  • 忻州市
  • 山西省

  • 晋中市
  • 山西省

  • 晋城市
  • 山西省

  • 朔州市
  • 山西省

  • 运城市
  • 山西省

  • 长治市
  • 山西省

  • 阳泉市
  • 广东省

  • 东莞市
  • 广东省

  • 中山市
  • 广东省

  • 云浮市
  • 广东省

  • 佛山市
  • 广东省

  • 广州市
  • 广东省

  • 惠州市
  • 广东省

  • 揭阳市
  • 广东省

  • 梅州市
  • 广东省

  • 汕头市
  • 广东省

  • 汕尾市
  • 广东省

  • 江门市
  • 广东省

  • 河源市
  • 广东省

  • 深圳市
  • 广东省

  • 清远市
  • 广东省

  • 湛江市
  • 广东省

  • 潮州市
  • 广东省

  • 珠海市
  • 广东省

  • 肇庆市
  • 广东省

  • 茂名市
  • 广东省

  • 阳江市
  • 广东省

  • 韶关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北海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南宁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崇左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来宾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柳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桂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梧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河池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玉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百色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贵港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贺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钦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防城港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乌鲁木齐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拉玛依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吐鲁番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和田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哈密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喀什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塔城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昌吉回族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自治区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克苏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勒泰地区
  • 江苏省

  • 南京市
  • 江苏省

  • 南通市
  • 江苏省

  • 宿迁市
  • 江苏省

  • 常州市
  • 江苏省

  • 徐州市
  • 江苏省

  • 扬州市
  • 江苏省

  • 无锡市
  • 江苏省

  • 泰州市
  • 江苏省

  • 淮安市
  • 江苏省

  • 盐城市
  • 江苏省

  • 苏州市
  • 江苏省

  • 连云港市
  • 江苏省

  • 镇江市
  • 江西省

  • 上饶市
  • 江西省

  • 九江市
  • 江西省

  • 南昌市
  • 江西省

  • 吉安市
  • 江西省

  • 宜春市
  • 江西省

  • 抚州市
  • 江西省

  • 新余市
  • 江西省

  • 景德镇市
  • 江西省

  • 萍乡市
  • 江西省

  • 赣州市
  • 江西省

  • 鹰潭市
  • 河北省

  • 保定市
  • 河北省

  • 唐山市
  • 河北省

  • 廊坊市
  • 河北省

  • 张家口市
  • 河北省

  • 承德市
  • 河北省

  • 沧州市
  • 河北省

  • 石家庄市
  • 河北省

  • 秦皇岛市
  • 河北省

  • 衡水市
  • 河北省

  • 邢台市
  • 河北省

  • 邯郸市
  • 河南省

  • 三门峡市
  • 河南省

  • 信阳市
  • 河南省

  • 南阳市
  • 河南省

  • 周口市
  • 河南省

  • 商丘市
  • 河南省

  • 安阳市
  • 河南省

  • 平顶山市
  • 河南省

  • 开封市
  • 河南省

  • 新乡市
  • 河南省

  • 洛阳市
  • 河南省

  • 漯河市
  • 河南省

  • 濮阳市
  • 河南省

  • 焦作市
  • 河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河南省

  • 许昌市
  • 河南省

  • 郑州市
  • 河南省

  • 驻马店市
  • 河南省

  • 鹤壁市
  • 浙江省

  • 丽水市
  • 浙江省

  • 台州市
  • 浙江省

  • 嘉兴市
  • 浙江省

  • 宁波市
  • 浙江省

  • 杭州市
  • 浙江省

  • 温州市
  • 浙江省

  • 湖州市
  • 浙江省

  • 绍兴市
  • 浙江省

  • 舟山市
  • 浙江省

  • 衢州市
  • 浙江省

  • 金华市
  • 海南省

  • 三亚市
  • 海南省

  • 三沙市
  • 海南省

  • 儋州市
  • 海南省

  • 海口市
  • 海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十堰市
  • 湖北省

  • 咸宁市
  • 湖北省

  • 孝感市
  • 湖北省

  • 宜昌市
  • 湖北省

  •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北省

  • 武汉市
  • 湖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荆州市
  • 湖北省

  • 荆门市
  • 湖北省

  • 襄阳市
  • 湖北省

  • 鄂州市
  • 湖北省

  • 随州市
  • 湖北省

  • 黄冈市
  • 湖北省

  • 黄石市
  • 湖南省

  • 娄底市
  • 湖南省

  • 岳阳市
  • 湖南省

  • 常德市
  • 湖南省

  • 张家界市
  • 湖南省

  • 怀化市
  • 湖南省

  • 株洲市
  • 湖南省

  • 永州市
  • 湖南省

  • 湘潭市
  • 湖南省

  •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南省

  • 益阳市
  • 湖南省

  • 衡阳市
  • 湖南省

  • 邵阳市
  • 湖南省

  • 郴州市
  • 湖南省

  • 长沙市
  • 甘肃省

  • 临夏回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兰州市
  • 甘肃省

  • 嘉峪关市
  • 甘肃省

  • 天水市
  • 甘肃省

  • 定西市
  • 甘肃省

  • 平凉市
  • 甘肃省

  • 庆阳市
  • 甘肃省

  • 张掖市
  • 甘肃省

  • 武威市
  • 甘肃省

  • 甘南藏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白银市
  • 甘肃省

  • 酒泉市
  • 甘肃省

  • 金昌市
  • 甘肃省

  • 陇南市
  • 福建省

  • 三明市
  • 福建省

  • 南平市
  • 福建省

  • 厦门市
  • 福建省

  • 宁德市
  • 福建省

  • 泉州市
  • 福建省

  • 漳州市
  • 福建省

  • 福州市
  • 福建省

  • 莆田市
  • 福建省

  • 龙岩市
  • 西藏自治区

  • 山南市
  • 西藏自治区

  • 拉萨市
  • 西藏自治区

  • 日喀则市
  • 西藏自治区

  • 昌都市
  • 西藏自治区

  • 林芝市
  • 西藏自治区

  • 那曲市
  • 西藏自治区

  • 阿里地区
  • 贵州省

  • 六盘水市
  • 贵州省

  • 安顺市
  • 贵州省

  • 毕节市
  • 贵州省

  • 贵阳市
  • 贵州省

  • 遵义市
  • 贵州省

  • 铜仁市
  • 贵州省

  •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辽宁省

  • 丹东市
  • 辽宁省

  • 大连市
  • 辽宁省

  • 抚顺市
  • 辽宁省

  • 朝阳市
  • 辽宁省

  • 本溪市
  • 辽宁省

  • 沈阳市
  • 辽宁省

  • 盘锦市
  • 辽宁省

  • 营口市
  • 辽宁省

  • 葫芦岛市
  • 辽宁省

  • 辽阳市
  • 辽宁省

  • 铁岭市
  • 辽宁省

  • 锦州市
  • 辽宁省

  • 阜新市
  • 辽宁省

  • 鞍山市
  • 重庆市

  • 重庆市

  • 市辖区
  • 陕西省

  • 咸阳市
  • 陕西省

  • 商洛市
  • 陕西省

  • 安康市
  • 陕西省

  • 宝鸡市
  • 陕西省

  • 延安市
  • 陕西省

  • 榆林市
  • 陕西省

  • 汉中市
  • 陕西省

  • 渭南市
  • 陕西省

  • 西安市
  • 陕西省

  • 铜川市
  • 青海省

  • 果洛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东市
  • 青海省

  • 海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玉树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西宁市
  • 青海省

  • 黄南藏族自治州
  • 黑龙江省

  • 七台河市
  • 黑龙江省

  • 伊春市
  • 黑龙江省

  • 佳木斯市
  • 黑龙江省

  • 双鸭山市
  • 黑龙江省

  • 哈尔滨市
  • 黑龙江省

  • 大兴安岭地区
  • 黑龙江省

  • 大庆市
  • 黑龙江省

  • 牡丹江市
  • 黑龙江省

  • 绥化市
  • 黑龙江省

  • 鸡西市
  • 黑龙江省

  • 鹤岗市
  • 黑龙江省

  • 黑河市
  • 黑龙江省

  • 齐齐哈尔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