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东兴(1916年1月-2015年8月21日),男,出生于江西省弋阳县,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1916年1月,汪东兴出生于
江西省弋阳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29年,在家乡投身
土地革命。土地革命时期,汪东兴积极参加
方志敏领导的农民暴动,先后担任弋阳县河潭乡儿童团团长、少先队队长。1931年1月,加入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后任共青团乡支部书记、共青团区委副书记。1932年6月,参加
中国工农红军并转为
中国共产党党员。1933年初,随
红十军转入中央革命根据地。在红一方面军历任排长、政治干事、连政治指导员、特派员、大队政治教导员、团总支书记等职。参加了中央苏区的第四次、第五次反“围剿”斗争。1935年,随部队
长征。长征途中,汪东兴先后参加
土城、
遵义、
鲁班场、通安洲、
会理、
安顺场、
吴起镇等战役战斗。1935年11月,任中央军委总政治部直属队指导员。1936年,任永坪总医院党总支书记、红军第二野战医院政治委员,参加了
红军东征、西征等战役。
抗日战争
1937年,
抗日战争爆发后,汪东兴历任
八路军两延(延川,延长)河防司令部组织科科长以及卫生部政治部副主任兼组织科科长,白求恩国际和平总医院政治委员等职。在中共中央社会部保卫训练班学习期间,任西北公学班主任、文娱科科长。1945年7月起,先后任中共中央社会部三室副主任、二室主任;同年,被选为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候补代表。
解放战争
1947年,
国民党大批军队已经进逼
延安,
毛泽东和中央机关正准备撤离延安,转战
陕北。毛泽东挑选汪东兴来担任中共中央机关直属队三支队司令部副参谋长、党总支部书记、中央书记处办公处副处长兼警卫处处长。1947年3月,面对国民党
蒋介石集团对陕北的重点进攻,中共中央决定暂时放弃延安,依托陕北优越的群众条件与敌周旋,一方面拖住
胡宗南集团,支援全国其他战场,一方面采取“蘑菇战术”,寻机歼敌。在与敌周旋极端险恶和物资供给极端困难的环境中,汪东兴带领少量警卫部队,随
毛泽东、
周恩来、
任弼时等中央领导转战陕北,负责中央领导和中央前委的安全警卫和服务保障工作。其间,汪东兴坚决执行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等指示,周密细致地做好警卫工作。在王家湾阻击战中,汪东兴主动领命,沉着指挥,以极少的兵力阻击大量敌军,为中央前委的转移争取了宝贵时间。汪东兴运用灵活机动的游击战术,在
延安、
安塞、
子长等地区领导开展游击斗争,骚扰敌人,打击敌人,保卫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安全,受到了中央领导的赞扬。1948年3月,为适应解放战争胜利发展的形势,毛泽东、周恩来率中央前委东渡黄河,前往晋察冀解放区与
刘少奇、
朱德率领的中央工委会合。汪东兴牵头负责中央前委东渡黄河的准备工作。汪东兴精心组织和实施,为毛泽东和中央前委顺利渡过黄河作出重要贡献。1948年5月27日,毛主席一行到达西柏坡后,汪东兴继续负责毛主席和中央书记处其他四位书记(刘少奇、周恩来、朱德、任弼时)的安全保卫领导工作。
新中国初期
新中国诞生后,党中央的警卫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新情况,工作范围扩大,工作任务更加繁重。汪东兴仍继续担负毛主席和中央书记处其他四位书记在国内和出国访问的安全保卫领导工作。同时,还肩负部分中央领导人、访华外国党政元首以及警卫对象参加重要会议、重大庆典活动的安全保卫领导工作。定期或不定期召开各省区市警卫业务部门会议,沟通情况,交流经验,密切工作配合,给予业务指导。1950年3月,任政务院秘书厅副主任;同年12月任公安部八局副局长。1953年5月,任公安部九局局长。1955年12月,兼任公安部副部长、党组成员。汪东兴带领警卫部队广大官兵,恪尽职守,任劳任怨,精心细致地工作,圆满完成了警卫任务。
1958年初,汪东兴时任
公安部副部长兼公安部第九局局长。1958年3月,汪东兴响应中央号召,离开北京中南海警卫岗位,下放基层来到江西省任副省长兼农垦厅厅长。汪东兴到江西后,和秘书王宜贤几乎跑遍了全省70多个县,对“三农”工作进行调查研究,获益匪浅;同年5月,汪东兴回京参加全国农垦会议期间看望毛主席时,向主席汇报了自己到江西农村调研情况,并汇报了准备创办农林技术学校的设想,得到
毛主席的支持和指示。汪东兴将毛主席的指示报告了省委后,省委根据毛主席指示精神,结合江西的实际情况,决定创办“
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1960年9月下旬,汪东兴接到中央调回北京的指示。1961年5月,任公安部第九局局长。1965年11月,任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
文革时期
“
文化大革命”初期,汪东兴受到错误冲击和批斗。复出工作后,1968年起兼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警卫局局长等职,继续负责中央领导的安全警卫和服务保障工作。这一期间,受
毛泽东委托,在
周恩来的直接领导下,汪东兴采取一些有效措施,与
林彪、“四人帮”两个反革命集团巧妙周旋,积极斗争,保护了一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民主党派及无党派人士。
中共九届二中全会前后,毛泽东敏锐地察觉了林彪反革命集团夺取党和国家最高权力的阴谋,对林彪一伙进行了严厉的批评。遵照毛泽东指示,汪东兴及时向周恩来和中央、地方、军队的其他领导传达毛泽东讲话精神,为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的政变图谋作出了应有的贡献。1971年10月,任中共中央军委办公会议成员。1975年2月,任中共中央军委委员、常委。
1976年9月9日,
毛泽东逝世;10月6日,在“四人帮”阴谋篡党夺权的危急时刻,汪东兴坚决执行党中央决策,协助党中央采取断然措施,一举粉碎“四人帮”反革命集团,在这场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粉碎“四人帮”后,汪东兴兼任毛泽东主席著作编辑出版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党委书记,中共中央党校第一副校长等职。1977年,汪东兴在中共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副主席。
晚年生活
1980年2月,在党的
十一届五中全会上,汪东兴辞去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央政治局常委、委员、中央军委常委职务。1985年,
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和党的十三大上,汪东兴当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1987年11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连任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20世纪90年代后,除了
华国锋见面之外,汪东兴已经很少和别人联系了,更多的时间是出行游玩,偶尔写一部回忆录。2015年8月21日5时28分,汪东兴因病医治无效,在
北京逝世,享年100岁。
个人生活
感情生活
汪东兴的妻子
姚湘娥曾担任过江西省公安厅警卫处副处长等职,后来也调入北京,曾任中央警卫团副政委、警卫处副处长兼警卫值班室主任等职。汪东兴与姚湘娥育有子女多人,多数都曾在部队服役。长子汪春平,曾在北海舰队服役,后转业到北京电报大楼工作;次子
汪振凯;长女汪延群,则担任汪东兴的秘书;汪东兴与姚湘娥还有一对双胞胎女儿,汪大燕和汪小燕。
人物轶事
在汪东兴家客厅西墙靠窗处挂着一幅毛泽东1961年10月16日亲笔书赠汪东兴的王勃《送别》诗。毛泽东除了给汪东兴写了王勃的《送别》,还特意写了自己脍炙人口的那篇《沁园春·雪》赠给汪东兴。
出版图书
后世纪念
2015年8月27日,汪东兴同志的遗体在
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火化。汪东兴病重期间和逝世后,
习近平、
李克强、
张德江、
俞正声、
刘云山、
王岐山、
张高丽、
江泽民、
胡锦涛等同志,前往医院看望或通过各种形式对汪东兴同志逝世表示沉痛哀悼并向其亲属表示深切慰问。
所获荣誉
1955年,汪东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获三级八一勋章、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人物评价
汪东兴是一直要跟我走的,别人我用起来不放心,东兴在我的身边,我习惯了,人还是旧的好一点,他的长处是心细,缺点是理论水平差、不喜欢动脑子。(毛泽东 评)
汪东兴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一生。在8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汪东兴对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和伟大事业坚贞不渝,对党和人民无限热爱,对革命领袖无限忠诚,始终以党和人民的事业为重,为民族的独立、人民的解放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事业奉献了全部精力。汪东兴遵守党的纪律,严守党的秘密,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兢兢业业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工作奋斗。汪东兴勤于学习思考,重视调查研究,工作深入细致,善于总结经验。汪东兴严于律己,生活俭朴,廉洁奉公,严格要求亲属,始终保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受到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敬重!汪东兴同志永垂不朽!(新华网 评)
汪东兴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新华网 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