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纲(?—1228),字仲举,号恕斋,徽州黟县(今安徽黟县)人。汪义和子。以祖汪作砺任入官。南宋淳熙十四年(1187年)中铨试,调镇江府司户参军。历任知县,声誉佳。嘉定十四年(1221年),以直焕章阁掌管绍兴府、主管浙东安抚司公事兼提点刑狱,兴修水利,发展农业,增置甲兵,加强军备。理宗即位后,授右文殿修撰,加宝谟阁待制,官至户部侍郎,不久即退休。他有良好的学问基础,凡兵农、医卜、阴阳、律历诸书无不研究。有《恕斋集》等。
人物生平
汪纲,出生于徽州府黟县,宋孝宗淳熙十四年(1187年),经考试选拔任职。数十年间历任桂阳、弋阳、兰溪等多地的行政主管,因政绩卓著而受到广泛好评。
宋宁宗嘉定十四年(1221年)冬,已过天命之年的汪纲,出任绍兴府知府,主管浙东安抚司公事兼提点刑狱。汪纲到任后,发现绍兴府城内“衢道久不修治,遇雨泥淖,几于没膝”,民间呼声强烈。他立即与本府佐吏精心规划、逐一兴工,先后用石料修缮、砌筑河岸,疏浚城内堵塞的运河河道,恢复城内河渠便利。
诸暨县内有16个乡临湖,当地人利用湖泊灌溉,水利作用十分明显。后因豪强大族在岸边植树围田,逐步蚕食水面,导致湖面缩小,水流不畅。一遇大雨,就会形成涝灾。汪纲了解实情后,奏请朝廷下诏,由提举常平司挖开豪族私围的田,并下令禁止围田,重新恢复湖田的水利功用。
在汪纲出任绍兴府知府期间,西兴运河大面积淤塞,严重影响漕运和民间水上交通。汪纲禀报朝廷,请求疏浚西兴运河。除府内自备工匠、夫役、钱米外,由“朝廷支拨米三千石、度牒七道,计钱五千六百贯,添助支遣,通计一万三千贯”。据记载,在汪纲带领下,此次疏浚工程共疏导西兴运河水路50多里,使“河流通济,舟楫无阻,人皆便之”。同时,他主持在钱塘江南岸江口建起水闸,使淤泥不能进堤,西兴运河水不轻易流失,保障了漕渠的畅通。
汪纲在大规模疏浚西兴运河的同时,增筑陆路纤道,并将其中一些地段的土塘改为石塘,与城邑相接,从而使“徒行无褰裳之苦,舟行有挽纤之便。田有畔岸,水有储积”,作用十分显著。在主持增筑陆路纤道时,汪纲还下令在人烟稀少的运河纤道畔,新建起8所“施水坊”。这些“施水坊”既能方便过往行人、纤夫休息,又能让守坊者有利可图,使“施水坊”长久维持。
绍兴府下属8县,有5县濒海,各县历来筑海塘以避水灾。但每年因台风侵袭导致堤岸出险,受损庄稼达数十万亩。为此,汪纲专门在府库列出3万银两,作为抢修海塘、湖塘的备用专款,以便海塘出险后能及时修复。
嘉定十六年(1213年),山阴后海塘受损。汪纲迅即征调劳力重修海塘,并命所在县乡加强巡察、维护。嘉定十七年(1224年),濒临曹娥江的会稽县曹娥庙,受风浪袭扰,险情不断。为确保安全,汪纲组织民工运石,垒筑起70丈堤塘,以抵御风浪。
宋理宗宝庆三年(1227年),管辖境内突发洪涝灾害。汪纲迅即调拨米3.8万石、银5万两赈济灾民,并报请朝庭后免去当年租税6万多石,使受灾百姓的基本生活不低于平常年景的水平。汪纲在赈灾中了解到,从宋高宗绍兴元年(1131年)起,征税就存在虚额,导致绍兴府的田赋负担较重。但前任官员怕影响升迁,便挪用专用资金以弥补缺额。汪纲认为,个人政绩事小,但欺上误民事大,便据实奏请朝廷,免去府内每年虚征9.5万银两的田赋,扫除了这一多年遗留的积弊。
汪纲一生为公为民、政绩卓越,在告老还乡前,朝廷特为他升官两级,并赐予金带。当汪纲去世的消息传到绍兴后,民众纷纷去寺观祭奠他。
人物评价
《宋史》:纲学有本原,多闻博记,兵农、医卜、阴阳、律历诸书,靡不研究;机神明锐,遇事立决。在越佩四印,文书山积,而能操约御详,治事不过二十刻,公庭如水。卑官下吏,一言中理,慨然从之。为文尤长于论事,援据古今,辨博雄劲。服用不喜奢丽,供帐车剩,虽敝不更。
个人作品
所著有《恕斋集》、《左帑志》、《漫存录》。
史料记载
《宋史·卷四百八·列传第一百六十七·汪纲传》
汪纲,字仲举,黟县人,签书枢密院勃之曾孙也。以祖任入官,淳熙十四年中铨试,调镇江府司户参军。
马大同镇京口,强毅自任,纲言论独不诡随。议者欲以两淮铁钱交子行于沿江,廷议令大同倡率行之,纲贻书曰:“边面行铁钱,虑铜宝泄于外耳。私铸盛行,故钱轻而物重。今若场务出纳不以铁钱取息,坚守四色请买旧制,冶铸定额不求余羡,重禁以戢私铸,支散边戍与在军中半者无异,不以铁钱准折,则淮民将自便之,何至以敝内郡邪?”大同始悟。试湖南转运司,又中,纲笑曰:“此岂足以用世泽物耶?”乃刻意问学,博通古今,精究义理;覃思本原。
调桂阳军平阳县令,县连溪峒,蛮蜒与居,纲一遇以恩信。科罚之害既三十年,纲下车,首白诸台,罢之。桂阳岁贡银二万九千余两,而平阳当其三分之二。纲谓向者银矿坌发价轻,故可勉以应,今地宝已竭,市于他郡,其价倍蓰,愿力请痛蠲损之。岁饥,旁邑有曹伍者,群聚恶少入境,强贷发廪,众至千余,挟界头、牛桥二砦兵为援,地盘踞万山间,前后令未尝一涉其境,不虞纲之至也,相率出迎。纲已夙具酒食,令之曰:“汝何敢乱,顺者得食,乱者就诛。”夜宿砦中,呼砦官诘责不能防守状,皆皇恐伏地请死,杖其首恶者八人,发粟振粜,民赖以安。
改知金坛县,亲嫌,更弋阳县。父义和为侍御史主管佑神观。寻丁父丧,服除,知兰溪县,决擿如神。岁旱,郡倚办劝分,纲谓劝分所以助义仓,一切行之,非所谓安富恤贫也,愿假常平钱为粜本,使得循环迭济。又躬劝富民浚筑塘堰,大兴水利,饿者得食其力,全活甚众。郡守张抑及部使者列纲为一道荒政之冠。以言去,邑人相率投轨直其事,纲力止之。
继知太平县,主管两浙转运司文字,未赴,罹内艰,擢监行在左藏西库。属金人杀其主允济自立,遣使来告袭位,议者即欲遣币,纲言:‘使名不逊,当止之境上,姑命左帑视例计办,或且留京口总司,令盱眙谕之曰:‘纪年名节,皆犯先朝避忌,岁币乃尔前主所增,今既易代,当复隆兴、大定之旧。’俟此议定,而后正旦、生辰之使可遣。迟以岁月,吾择边将葺城堡,简军实,储峙糗粮,使沿边屹然有不可犯之势,听其自相攻击,然后以全力制其后。”庙堂韪之。
提辖东西库,又干办诸司审计司。以选知高邮军,陛辞,言:“扬、楚二州当各屯二万人,壮其声势,而以高邮为家计砦。高邮三面阻水,湖泽奥阻,戎马所不能骋,独西南一路直距天长,无险可守,乃去城六十里随地经画,或浚沟堑,或备设伏,以扼其冲。”又虑湖可以入淮,招水卒五千人造百艘列三砦以戒非常。兴化民田滨海,昔范仲淹筑堰以障写卤,守毛泽民置石?达函管以疏运河水势,岁久皆坏,纲乃增修之。部使者闻于朝,增一秩,提举淮东常平。淮米越江有禁,纲念“淮民有警则室庐莫保,岁凶则转徙无归,丰年可以少苏,重以苛禁,自分畛域,岂为民父母意哉!请下金陵籴三十万以通淮西之运,京口籴五十万以通淮东之运。”又言:“两淮之积不可多,升、润之积不可少。平江积米数百万,陈陈相因,久而红腐,宜视其收贮近久,取饷辇下百司、诸军。江上岁餫当至京者,贮之京口、金陵转漕。两淮、中都诸仓,亦当广籴以补其数。”
制置使访纲备御孰宜先,纲言:“淮地自昔号财赋渊薮,西有铁冶,东富鱼稻,足以自给。淮右多山,淮左多水,足以自固。诚能合两淮为一家,兵财通融,声势合一,虽不假江、浙之力可也。祖宗盛时,边郡所储足支十年;庆历间,中山一镇尚百八十万石。今宜上法先朝,令商旅入粟近塞,而算请钱货于京师。入粟拜爵,守之以信,则输者必多,边储不患不丰。州郡禁兵本非供役,乃就粮外郡耳,今不为战斗用,乃使之共力役,缓急戍守,专倚大军,指日待更,不安风土,岂若土兵生长边地,坟墓室家,人自为守邪?当精择伉壮,广其尺籍,悉隶御前军额,分擘券给以助州郡衣粮之供,大率如山阳武锋军制,则边面不必抽江上之戍,江上不必出禁闱之师。生券更番,劳费俱息。”
时有献言制司广买荒田开垦,以为营田,纲以为“荒瘠之地不难办,而工力、水利非久不可,弃产欺官,良田终不可得,耗费公帑,开垦难就。曷若劝民尽耕闲田,甽浍堙塞则官为之助,变瘠为沃,使民有余蓄。晁错入粟之议,本朝便籴之法,在其中矣。”制司知其无益,乃止。
淮东煮盐之利,本居天下半,岁久敝滋,盐本日侵,帑储空竭,负两总司五十余万,亭户二十八万,借拨于朝廷五十万,又会饷所复盐钞,旧制弗许商人预供贴钞钱,盐司坐是窘不能支。纲抉擿隐伏,凡虚额无实,诡为出内,飞走移易,事制曲防,课乃更羡。既尽偿所负,又赢金三十万缗,为桩办库,以备盐本之阙。添置新灶五十所,诸场悉视乾道旧额三百九十万石,通一千三百万缗,课官吏之殿最。纲约己率下,辞台郡之互馈,独增场官奉以养其廉。
擢户部员外郎、总领淮东军马财赋。时边面多生券,山东归附月饷钱粮,以缗计增三十有三万,米以石计增六万,真、楚诸州又新招万弩手,皆仰给总所,而浙西盐利积负至七十余万缗,诸州漕运不以时至。纲核名实,警稽慢,区画处分,饷事赖以不乏。
移疾乞闲,得直秘阁、知婺州,改提点浙东刑狱,皆屡辞不得请。虑囚,至婺,有奴挟刃欲戕其主,不遇而杀其子,瞒谰妄牵连,径出斩之。释衢囚之冤者。台盗钟百一非共盗,尉觊赏,躐申制司,纲谓:“治盗虽尚严,岂得锻炼傅会以成其罪邪?”于是得减死。祷雨龙瑞宫,有物蜿蜒朱色,盘旋坛上者三日。纲曰:“吾欲雨而已,毋为异以惑众。”言未竟,雷雨大至,岁以大熟。
进直焕章阁、知绍兴府、主管浙东安抚司公事兼提点刑狱。访民瘼,罢行尤切。萧山有古运河,西通钱塘,东达台、明,沙涨三十余里,舟行则胶。乃开浚八千余丈,复创闸江口,使泥淤弗得入,河水不得泄,于涂则尽甃以达城闉。十里创一庐。名曰“施水”,主以道流。于是舟车水陆,不问昼夜暑寒,意行利涉,欢欣忘勚。属邑诸县濒海,而诸暨十六乡濒湖,荡泺灌溉之利甚博,势家巨室率私植埂岸,围以成田,湖流既束,水不得去,雨稍多则溢入邑居,田闾浸荡。濒海藉塘为固,堤岸易圮,咸卤害稼,岁损动数十万亩,蠲租亦万计。以纲言,诏提举常平司发田园,奇援巧请,一切峻却,而湖田始复;郡备缗钱三万专备修筑,而海田始固。纲谓:“是邦控临海道,密拱都畿,而军籍单弱。”乃招水军,刺叉手,教习甚专,不令他役。创营千余间,宽整坚密,增置甲兵,威声赫然。兼权司农卿,寻直龙图阁,因任。
理宗即位,诏为右文殿修撰,加集英殿修撰,复因任,又加宝谟阁待制。宝庆三年大水,纲发粟三万八千余、缗钱五万振之,蠲租六万余石,捐瘠顿苏,无异常岁。越有经总制窠名四十一万,其中二十五,则绍兴以来虚额也,前后帅惧负殿,以修奉欑宫之资伪增焉。纲谓:“负殿之责小,罔上之罪大”。摭其实以闻。诏免九万五千缗,而宿敝因是著明矣。
绍定元年,召赴行在,纲入见,言:“臣下先利之心过于徇义,为身之计过于谋国,媮惰退缩,奔竞贪黩,相与为欺,宜有以转移之。”帝曰:“闻卿治行甚美,越中民力如何?”对曰:“去岁水潦,诸暨为甚,今岁幸中熟,十年之间,千里晏安,皆朝廷威德所及,臣何力之有。”权户部侍郎。越数月,上章致仕,特畀二秩,守户部侍郎,仍赐金带。卒,越人闻之多堕泪,有相率哭于寺观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