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药科大学中药资源科学考察队于2007年正式成立,以“传承红色基因,牢记初心使命,勇于探索进取,为国奉献一生” 为宗旨,以中药资源科学考察为载体,紧密结合红色老区、贫困地区和边疆地区的经济发展,紧密结合中药(民族药)生态资源科学保护,紧密结合立德树人和服务社会的高水平人才培养。
队伍简介
1931年,中国工农红军卫生学校在江西瑞金诞生,这也是沈阳药科大学的前身。为了传承红色基因,牢记初心使命,永葆忠诚本色,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高觉悟、高水平的人才的目的,“沈药科考队”带着对野生中药资源的探寻和对大自然的热爱,砥志研思、追求真理、不惧艰难,先后赴内蒙古阿尔山、东北长白山—鸭绿江流域、河南伏牛山、宁夏六盘山—贺兰山、江西井冈山、陕西秦岭、湖北神农架、福建瑞云山—武夷山、新疆巴尔鲁克山、贵州梵净山、穿越内蒙古、安徽大别山、青海果洛藏族自治州玛沁县“三江源”地区、海南五指山等地区进行了成绩卓著的科考活动。
“沈药科考队”已探访14个省区、14座大山,行程7万余公里,共采集了3万余份植物标本、拍摄10万1千张珍贵照片、举办了14场大型科考成果展、建立了9个教学科研实习基地、绘制出14个地区的中药资源分布图,为革命老区和地方经济发展助力。建成了国内最大的“中药资源科学考察标本资源库”,馆藏科考标本3万余份,范围包括全国14野生中药资源的地带性分布区系。同时,涉及当年中国扶贫重点县阿尔山市、科尔沁右翼中旗、安图县、太白县、泾源县、金寨县、托里县、神农架林区、吉安市、井冈山市、江口县和栾川县等。
保护生态环境、保护野生中药资源、弘扬中医药文化是沈药科考队的重要任务之一。为了进一步摸清科考地区中药(民族药)资源的种类、数量和类型等,科考队员们跋山涉水、餐风露宿,克服高原缺氧和强紫外线灼伤,深入原生态地区和无人区开展中药(民族药)资源的科学考察。迄今,已撰写了14份考察报告,为科考地区野生药用资源的生态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提供了第一手科学数据。
“沈药科考队”获得“辽宁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精品活动 (A类)”荣誉称号,2018年获得“辽宁省本科教学成果一等奖”。
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督查组、中央候补委员全国“道德模范”郭明义老师、中国工程院院士黄璐琦教授等莅临科考展。得到了国内医药院校、药企和科研院所专家和师生等的赞誉。
该项活动得到了
中国新闻网、人民网、新华网、网易、新浪和凤凰网等网络媒体,以及《辽宁日报》、《沈阳日报》、《华商晨报》、“新阳光体育”杂志、“药学教育”杂志、“高等药学教育研究”杂志和“中国研究生”杂志等多家平面媒体的广泛报道。
该项活动已成为国内高等医药院校和医药行业的一个知名品牌活动。先后有郑州大学、江西中医药大学、湖北中医药大学、陕西中医药大学、宁夏医科大学、新疆大学、内蒙古民族大学、贵阳中医药大学、铜仁学院、呼伦贝尔职业技术学院、安徽中医药大学、青海民族大学、广东药科大学等多所高校师生受邀共同参与,扩大了学校之间,师生之间的学术交流、扩大了科考成果分享形式、进一步扩大了科考活动对人才培养的影响范围。
该项活动吸引了国内众多企业的支持与赞助,先后有沈阳卓越和发医药控股、辽宁诺康制药、上海同砚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浙江尖峰药业、
天津现代创新中药科技有限公司、天津益倍生物科技集团、安徽亚泰药业集团、
宁夏康亚药业有限公司、
辽宁省金秋医院和“JACK WOLF”品牌等赞助企业鼎力支持并参与。科考队在辽宁抚顺新宾与辽宁边外林缘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合作建立了“沈阳药科大学中药资源科学考察队实训基地”。
“沈药科考队”已有10000多名大学生报名参加队员选拔,经过2400米体能测试,基本素质考核(初试),综合能力考核(复试)三个环节的层层选拔,共选拔出了185名科考队员(截至2020年)。
科考是一次独特的旅程,磨练着我们的心智,改变着我们对未来的思考方式。一句口号喊不成一个队伍,一次空间上的简单堆聚也难达到精神上的契合,道路总是在行人反复走过才得以形成。青春与科考同行,在科考队队员眼中,“沈药科考队”就是这样成长的,一群人靠着当初的信念踏出第一步,紧接着第二群人接力继续前行,如此反复,最终形成一种制度,形成一种精神,形成一种力量。
成立背景
在新时期下,提高大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也是高等学校育人工作的重要内容。基于提升人才的培养质量,强化大学生的社会使命感、紧迫感和责任感,强化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初心,沈阳药科大学在国内高校率先提出以大学精神为导向,以中药资源科学考察为载体,建立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新模式。
我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蕴藏着丰富和特色鲜明的药用资源,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直接关系到医疗、保健与制药产业的发展水平,关系到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科考活动不仅能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德才兼备的人才,同时,对于更详尽的了解、整理和挖掘我国不同地域的中药(民族药)资源和文化内涵,推动区域经济健康发展,保护自然环境意义重大。
活动主旨
传承红色基因,以大学精神为导向,以中药资源科学考察为载体,建立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通过活动,弘扬中国传统中医药文化,促进大学精神与大学文化建设相结合,实现专业教育与素质教育、思想教育与行为养成教育、课堂教育与实践教育良性互动,培养新时期思想觉悟高、敢于担当、素质过硬、团结互助、勇于创新的高素质人才。
科考大事记
2007年4月2日:——学校布署组建沈阳药科大学中药资源科学考察队
2007年5月13日:——制订沈阳药科大学中药资源科学考察队活动章程
2007年5月28日:——完成第一届科考队赴阿尔山地区行动计划书和安全预案
2007年6月5日:——面向全校在读博士、硕士和本专科生中遴选科考队员
2007年6月18日:——确定第一届8名科考队队员名单
2007年7月3日:——面向全校征集队旗、队徽设计方案
2007年7月20日:——举行第一届“沈阳药科大学中药资源科学考察队成立大会暨授旗仪式”
2007年8月4日至8月15日:——第一届科考队赴内蒙古阿尔山开展科考活动
2008年9月10日至9月30日:——第一届科考成果展
2008年7月18日至7月29日:——第二届10名队员组成的科考队到长白山——鸭绿江流域开展科考活动
2009年7月17日至7月30日:——第三届10名队员组成的科考队赴河南伏牛山开展科考活动
2010年7月16日至7月30日:——第四届10名队员(首次增加2名女队员)组成的科考队赴宁夏六盘山、贺兰山地区开展科考活动
2011年7月15日至8月1日:——第五届13名队员组成的科考队赴井冈山地区开展科考活动
2012年7月13日至7月30日:——第六届12名队员组成的科考队赴陕西秦岭地区开展科考活动
2013年7月12日至8月1日:——第七届14名队员组成的科考队赴湖北神农架地区开展科考活动
2014年4月15日至4月30日:——第八届一队12名队员组成的科考队赴河南伏牛山老界岭、宝天曼地区开展科考活动
2014年7月11日至7月30日:——第八届二队13名队员组成的科考队赴福建瑞云山、武夷山开展科考活动
2015年7月18日—8月5日:——第九届15名队员组成的科考队赴新疆巴尔鲁克山地区开展科考活动
2016年7月15日—8月1日:—— 第十届15名队员组成的科考队赴贵州梵净山地区开展科考活动
2017年7月15日—8月2日:——第十一届14名队员组成的科考队穿越内蒙古全境进行科考活动
2018年7月14日—8月1日:——第十二届14名队员组成的科考队赴安徽大别山地区开展科考活动
2019年7月13日—7月31日:——第十三届15名队员组成的科考队赴青海果洛藏族自治州玛沁县开展科考活动
2020年10月3日—10月13日:——第十四届15名队员组成的科考队赴海南五指山开展科考活动
科考相关
设定目标
以“传承红色基因,牢记初心使命,勇于探索进取,为国奉献一生”为宗旨,以中药资源科学考察为载体,紧密结合中药(民族药)生态资源科学保护,致力于培养出有担当、勇创新、多方面高水平发展的综合型人才。
队员选拔
面向在校全体学生进行招募,经过体能测试、初试和复试三个环节进行考核,具体操作如下:
① 体能测试:所有报名学生要求参加2400m赛跑。
② 初试:个人才艺展示;基本素质考核。
③ 复试: 综合能力测试。
队伍构建
科考队实行领队老师指导下的队长负责制。领队老师1—2人,负责整个科考活动;队长1名,配合领队老师开展科考工作,带领队员完成科考任务,处理相关队务事宜。科考队下设技术组、财务组、宣传报道组、后勤保障组和医疗组。科考队分工明确,职责分明,培养了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和责任担当。
知识技能培训
科考队出发前,安排队员开始每日至少两小时的综合体能训练和基本技能培训,并邀请运动生理、野外生存专家进行户外活动安全知识讲座等。
野外科考
调查当地中药植物资源分布情况,调研当地中药材种植加工情况,搜集民间传统用药习俗,采集植物标本,查阅鉴定,整理标签,压制标本;拍摄中药植物资源照片、记录队员科考视频,以及座谈、交流和科考基地建设等。
科考成果展
科考队员将采集到的标本进行整理归类、制作,并对科考行程进行总结,结合科考地区地域特征和野生药材分布特色,绘制当地野生中药资源分布图,同时,以实物、图文、影像、沙盘等形式将科考收获展现出来。
活动总结
举办科考成果汇报会、座谈总结会。
发展历程
第一届 赴阿尔山科考
时间:2007年8月3日—8月15日
科考队对阿尔山不同地貌特征下的20多处山地的中药资源情况进行了实地考察,采集了1300余份药用植物、动物和真菌类标本,拍摄图片2300余幅,撰写了“阿尔山地区中药资源种类与分布”科研论文,绘制了阿尔山地区中药资源分布图。
队长:常进
队员:吴恩华、王成涛、王强、王胜杰、吴继双、吴金威、于昔平、张冬松
第二届 赴长白山——鸭绿江流域科考
时间:2008年7月19日—7月30日
科考队对长白山——鸭绿江流域不同地貌特征下的70多处山地的中药资源情况进行了实地考察,采集了植物标本1700余份,动物、真菌、矿物标本若干,拍摄药用植物图片2500余张,撰写了“长白山——鸭绿江流域中药资源种类与分布”科研论文,绘制了长白山——鸭绿江流域中药资源分布图。
队长:付春旺
队员:安鹏、郝晨舟、裴俊博、卿彦、殷宏飞、于志强、张雷、张乙方、周伟
第三届 赴河南伏牛山科考
时间:2009年7月17日—7月30日
本次科考历时240小时、行程4132公里、采集标本1800余份、拍摄药用植物图片2200余张,硕果累累。撰写了“伏牛山中药资源种类与分布”科研论文,绘制伏牛山系的中药资源分布图。同时,科考过程中,建立了“沈阳药科大学伏牛山(龙峪湾)教学实习基地”。
队长:李嗣凯
队员:范超、金林峰、李达明、李水亮、刘启峰、唐嘉晨、王晨、杨乐、张家贺
第四届 赴六盘山——贺兰山科学考察
时间:2010年7月16日—8月1日
第四届科考队赴宁夏六盘山及贺兰山地区开展了为期15天的中药资源科学考察活动。在科考活动中,采集并制作了2300余份药用植物、动物和矿物标本,拍摄中药资源照片3800余张。撰写了“六盘山中药资源种类与分布”科研论文,科考队还依据本次对六盘山和贺兰山地区中药资源的野外调查结果和相关资料,分别绘制了六盘山和贺兰山地区中药资源分布图,与
泾源县人民政府签订协议,共同建立了“沈阳药科大学六盘山中药资源与道地药材开发基地”,并与六盘山国家森林保护区管理局共同建立了“沈阳药科大学教学实践基地”。
队长:庄文江
队员:顾小峰、洪展锐、李鹏程、李文强、农雪、石锐、陶媛、王明超、王晓宇
第五届 赴井冈山科考
时间:2011年7月14日—8月1日
科考队16天的野外科考,历时430小时,行程5700余公里,共采集制作标本1500余份,药用植物469种,拍摄中药资源照片4000余张,撰写了“井冈山中药资源种类与分布”科研论文,绘制了井冈山地区的中药资源分布图。
队长:凡通江
队员:陈斌、董逊、高亚娟、胡二营、黄崇贵、李文凯、孙孟驰 、王安华、王岩石、张克霞、张林魁、薛百强
第六届 赴秦岭地区科考
时间:2012年7月13日—7月30日
第六届科考队先后深入到陕西秦岭主峰鳌山(亦称西太白)、太白山等地区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科考活动,共采集药用植物503种,压制标本2300余份,拍摄照片4200余张。科考期间,队员们还发现了独叶草——草本植物的始祖,有“独花独叶一根草”之称,是第四纪冰川遗留植物,资源稀少、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对研究被子植物的进化和该科的系统发育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同时,科考队与
太白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达成了长期的合作协议,科考队将依托
沈阳药科大学中药学院为太白县在道地中药材的保护、开发等方面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撑。我校还与陕西中医学院签署了“教学科研合作协议”,并与
陕西中医学院制药厂建立了“沈阳药科大学教学实习基地”。
队长:宋琪
队员:胡高升、陈祥、邓圣洁、丁大伟、段丽娟、李磊、任杰、宋琪、孙丙军、杨帅、于子冉、张坤溧、赵波
第七届 赴神农架地区科考
时间:2013年7月12日—8月1日
本届科考历时20天,总行程5710公里,赴神农架地区开展了中药资源科学考察活动。采集中药材2300余份,467种。在这次科考的推动下,“沈阳药科大学—神农架保护区科研教学实习基地”正式建立。同时,科考队根据采集到的当地药材及其地区海拔特征,绘制出了中药材资源分布图。
队长:孙磊
队员:宝特日根、类红瑞、李文超、李亚楠、刘春秀、马强、孙雪莹、王德宇、魏云龙、吴振聪、姚雷、于祥勇、薛泽宇
第八届一队 赴伏牛山地区科考
时间:2014年4月15日—4月30日
本届科考队是在第三届科考队夏季科考的基础上,春季赴伏牛山的老界岭、宝天曼等地区开展中药资源科学考察活动,历时14天,总行程4044公里,共采集中药材1800余份200余种,压制标本1280份,拍摄照片5000余张。
队长:陈文军
队员:侯成凤、张涵、李广明、翟俊克、陈军宁、田野、孙贤多、杨雪、许佳慧、张小溪、董新
第八届二队 赴瑞云山、武夷山科考
时间:2014年7月11日—7月30日
本届科考赴福建瑞云山、武夷山开展中药资源科学考察活动。历时20天,总行程5926公里。于瑞云山采集闽药材404种共1100份,其中国家一级保护植物1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2种,国家三级保护植物5种;于武夷山采集闽药材232种800份,其中国家二级保护植物2种,国家三级保护植物2种。拍摄照片5800余张。
本届科考队在福建科考地区建立两个基地,即:1.沈阳药科大学瑞云山闽药科考基地,2.瑞泉岩茶基地,首个武夷岩茶大红袍研究中心在武夷山市成立,该中心由沈阳药科大学与武夷山瑞泉岩茶有限公司共同设立。
队长:张宗伟
队员:胡海飞、范三鹏、胡宁、郭嘉荣、王钰、王新志、陈高乔、罗杰飞 、杨军、赵琳、袁清清、宁含含
第九届 赴巴尔鲁克山地区科考
时间:2015年7月18日—8月5日
第九届沈阳药科大学科考队共采集新疆特色药材361种,压制标本2000余份,到达最高海拔4250米,并赠送标本至辽宁援疆总指挥部。
队长:陈喜鹏
队员:秦智麟、冀鹏、赵鹏、梁向阳、蔡万青、艾则孜·库尔班、曹义龙、何凤明、周易波、阮敏丽、薛世平、李婷、李云娟
第十届 赴梵净山地区科考
时间:2016年7月15日—8月1日
第十届沈阳药科大学中药资源科学考察队远赴贵州梵净山区域开展中药资源科学考察活动,历时16天,总行程2954公里,共采集药材500余种,制作标本1830余份,并绘制出梵净山植物垂直分布带图谱。
队长:杨用成
队员:刘红兵、董云鹏、孙印、加凯、齐壮博、张卓、廉春放、李天坤、龙国清、王函、赵倩楠 、姜娜、王孝春、史天宇、杨柳
第十一届 穿越内蒙古全境:
时间:2017年7月15日—8月2日
第11届沈阳药科大学中药资源科考队从西到东穿越内蒙古自治区全境,历时18天,共采集植物350余种,压制标本4200余份,全程4200余公里,途径阿拉善左旗、腾格里沙漠、阴山主峰狼山、春坤山、锡林郭勒草原、大兴安岭最高峰黄粱岗、通辽罕山、维纳河敖包山,横跨沙漠、荒漠、高山、草甸、草原、森林等各类复杂地形,经历不同的气候变化,考察种类丰富的特色植物。建立了沈阳药科大学-赤峰紫芝中药有限公司教学科研合作基地。
队长:徐源茂
队员:刘睿、李庆新、戴铭家、郑金鹏、赵博文、王永、高寅理、黄孝迪、黄建国、宋欧阳、姜晓萌、王姣、陈信、王泽旭
第十二届 赴大别山地区科考
2018年7月14日-8月1日
本届考察队是首次与安徽中医药大学和安徽亚泰药业共同组成的联合科考队,先后经磨云山、燕子河、道地药材种植基地、金刚山、马鬃岭、天堂寨等地进行科学考察活动。共采集药材407种,压制标本2700余份,绘制大别山科考资源图。
队长:孙玉泽
队员:王士涛、王佃余、喜如奇、赵周朋、刘兴华、夏逢励、钟荣洲、卢德峰、林世翼、陈晓、王爽、刘可心、陆莎莎
第十三届 赴果洛藏族自治州科考
时间:2019年7月13日-7月31日
第十三届中药资源科学考察队共采集378种藏药药材,历时13天,共采集标本3170份,拍摄视频照片416G,本次科考总行程8224km,青海地区科考总里程2474km,平均海拔4152m,最高海拔 4734m。此次青海科考是沈药科考队第一次挑战全程高海拔科考,是踏上青藏高原后克服高原反应、对抗强紫外线、适应昼夜温差的勇敢尝试,是对藏药资源探索的研究与延伸之行。
队长:陈虎
队员:韩树杰、黄荣康、金燕强、林正、王东东、汪进林、邓岙华、胡哲铭、邵珊、张秀洁、耿仕滔、王清、王旭康、沙拉多杰
第十四届 赴五指山科考
时间:2020年10月3日-10月13日
第十四届中药资源科学考察队前往海南省文昌市南海海域和五指山开展野外科考,历时10天,总行程3360公里,拍摄照片6000余张,药用植物照片1550张。共采集到100余种海洋生物,采集到的药用植物标本300余种。其中,海南珍稀植物5种,海南独有植物4种,海南特有植物10种,中国特有植物2种,压制标本3000余份。在本次野外科考活动中,第十四届科考队同海南国家热带雨林公园管理局五指山分局签署“建立沈阳药科大学五指山(南药)教学实训基地”协议。
队长:袁俊
队员:陈佩盈、陈建刚、杨杰、刘利沙、张浩凡、罗芳林、张博闻、魏子捷、黄明龙、熊茹茹、陶琢、王倩、吴奎、周游
所获荣誉
荣誉称号
第七批辽宁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精品活动(A类)
大赛名次
自2009年辽宁省教育厅举办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动植物标本制作大赛以来,由第三届、第五届、第六届、第七届、第八届一队、第八届二队、第九届、第十届、第十一届、第十二届、第十三届科考队和第十四届科考队报送的66份植物标本全部获奖,其中包括“十字架草药——马鞭草”、“七叶一枝花——重楼”、神农架“四个一”、“卷柏之灵——武夷双遗产文化的明珠”、“水漾琴鸣画中仙”等一等奖作品28份,“植物活化石——银杏”、“珠子参”等二等奖作品19份,“秦岭龙胆”、“阔羽贯众”等三等奖作品19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