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是河北省环境保护厅直属的环境保护科研机构,始建于1975年,其前身是河北省环境保护研究所,1999年正式更名为河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院址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裕华区雅清街30号,位居东岗路南侧,南邻塔北路,东傍希望绿洲公园。区位优越,环境宜人。
人员情况
环科院编配人员52人。其中工程师以上科技人员39人,占75%,硕士以上学位科技人员29人,占56%。
机构设置
院内设环境规划研究所、区域生态环境研究所、水环境科学研究所、污染控制与预防研究所、海洋环境研究所、固体废物资源化研究所、河北省清洁生产中心、环境监理中心8个业务部门;办公室、财务部、科技部、
人力资源部4个管理部门。另设有
国家环境保护制药废水污染控制工程技术中心、
河北省水环境科学实验室。
主要成果
截止2010年底,我院共承担和完成国家及省赋予的环境保护科技重大课题研究、环境保护规划、计划和政策研究等70多个项目,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9项。发表环境科学学术论文百余篇。
持有资质
持有环境保护部颁发的环境影响评价甲级资质(国环评证甲字第1203号),业务范围包括:地表水、地下水、海水、气、声、固体废物、生态、水土保持、社会经济等环境要素,轻工纺织化纤;化工石化及医药;冶金机电;建材火电;社会区域行业的建设项目。
持有环境工程设计乙级(环发[2001]74号)、进口废物环境风险评价、水土保持评价以及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等资质。
近年来,我院紧紧围绕河北省环境科技需求和重大环境问题,按照“大科研、大规划、大环评、大民生”的原则,瞄准国际、国内、省内的先进标准,深入开展“对标行动”,坚持机制体制创新,努力为政府决策服务、为经济建设服务、为社会发展服务。着重研究本省环境保护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积极开展有河北特色和区域优势的环境科学基础理论研究,多次圆满完成省政府下达的指令性科研任务,在解决河北省重大环境问题、完善环境管理制度、编制环境规划、制定技术法规和地方标准、开发污染防治技术、危险废物资源化利用、生态修复、环境示范工程以及推动循环经济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环境科技引领和支撑作用,为河北省支撑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
研究院职能
1、负责全省环境规划、区划、区域开发战略环境影响研究。
2、地方环境政策、标准的研究、制定工作。
3、环境污染机理、生态环境安全、环境管理技术方法、污染物减排与总量控制方法研究。
4、重大区域和流域环境问题、污染事故成因、环境灾害防范的研究。
5、河北省固体废物资源化技术研究。
6、河北省清洁生产中心工作。
9、为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提供科学技术支撑。
内设机构
(一)环境规划研究所
主要承担全省环境保护中长期规划计划的技术编制及研究,区域、流域环境功能区划、污染防治规划等专项规划的拟定和研究;协助政府部门制定经济社会发展环境政策与管理措施,为环境管理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市、县政府和环保部门环境规划工作提供技术咨询、支持和服务。
(二)区域生态环境研究所
承担区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生物多样性规划、自然保护区规划,
生态示范区、生态旅游区、生态农业环境规划及方法研究;负责生态恢复技术、生物技术环境安全、生态灾害和湿地保护技术研究;负责对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和方法研究,为政府生态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三)水环境科学研究所
承担水环境保护战略及技术政策研究;承担水
环境功能区划、水污染物总量控制、水环境管理技术方法、水污染防治机理的研究;承担城乡饮用水源保护、水体有机微污染、湖泊富营养化机理与控制、
水污染控制重大攻关技术和共性技术的研究,为政府水环境管理和综合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负责河北省水环境科学实验室的工作,即区域水环境保护及政策规划研究,水污染控制及生态修复技术,水资源安全及管理。
(四)污染控制与预防研究所
承担
污染防治技术政策、污染控制高新技术及清洁生产技术方法研究;承担全省环境工程设计规范、管理办法及技术纲要的编制工作;承担环境保护科技示范工程及高新技术的评估和推广工作,为我省经济发展及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负责国家环境保护只要废水污染控制工程技术中心工作。
(五)清洁生产中心(河北省清洁生产中心)
提供清洁生产咨询服务,指导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开展全省清洁生产技术指南及企业清洁生产指标体系研究;建立清洁生产技术信息库,向社会和企业提供相关技术和政策信息服务;协助省环保厅监理清洁生产审核专家库,组织有关专家对企业清洁生产方案进行评估、论证咨询服务。
(六)固体废物资源化研究所
负责固体废物污染防治规划、技术政策、固体废物(液体)资源化技术方法研究;负责危险固体废物的污染调查及安全处理与处置研究,为政府固体废物环境管理及资源化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七)海洋环境研究所
承担全省海洋环境保护战略及技术政策研究;承担近岸海洋
环境功能区划、海洋环境规划、海洋环境容量、排海污染物总量控制、海洋环境管理技术方法、海洋环境污染防治对策研究;承担海洋环境评价、海洋环境风险评价、海洋生态评价研究;承担海洋环境承载力研究;为政府海洋环境管理和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八)环境监理中心
搜集、研究国内工程环境监理动态,探索河北省工程环境监理模式和方法。主要开展省批焦化、交通、垃圾处理等行业的工程环境监理工作,为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竣工验收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九)国家环境保护制药废水污染控制工程技术中心
国家环境保护制药废水污染控制工程技术中心是依托我院、华北制药集团环境保护研究所和
河北科技大学联合建设的制药行业环境保护专业研发机构,2004年经环境保护部验收,投入运行,由环境保护部进行政策性指导和业务管理,是具有行业特色并可凝聚、释放“产、学、研”联合研发潜能的环境科研创新平台和产业化研发基地。其主要创新方向是:制药废水处理关键技术与成套装备的研发及应用、制药行业污染防治技术政策、标准和规范研究制药行业水资源管理信息化及优化调控、绿色产品设计及清洁生产、制药行业废弃物生态安全与重大事故应急体系的构建。
(十)河北省水环境科学实验室
河北省水环境科学实验室始建于2001年,2003年通过验收,2009年6月通过省科技厅省重点实验室运行状况评估。实验室的主要任务和创新方向是:针对事关我省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大环境问题开展区域水环境保护及政策规划研究、水资源安全及管理、水污染控制及生态修复技术等方面的科学研究。
科研设备
配有7500a型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LCQ Advantage MAX型离子阱质谱仪、HP5973/6890型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LC1100型高效液相色谱仪、专家600型原子吸收、DX600型离子色谱等检测设备,仪器设备专属性强,选择性广,灵敏度高,从原子类光谱、色谱类光谱到分子类光谱,功能齐全。
五、对外交流与合作
与荷兰瓦格宁根大学联合研发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关键技术设备—UASB
生物反应器,与美国戴安中国有限公司联合建立了“中国北方-戴安环境研究联合应用示范实验室”,与澳大利亚总商会联合建立了“中澳(河北)环境科学技术发展中心”,与荷兰、澳大利亚和英国等国家进行了EGSB反应器处理制药废水技术国产化研究、厌氧废水处理新技术研究,申请荷兰中央政府“水伙伴项目”(Parter voor Water,简称PvW)的资金支持,合作成立了中澳(河北)环境科学技术发展中心,与清华大学举办了“环境工程硕士(河北)班”,与河北大学联建了“环境工程硕士学位授权点”和“河北省循环经济研究院”,与
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联建了“河北省生态环境研究所”。
科研课题
截止2010年底,我院共承担国家级和省级的科研课题70多项。
★《国家制药工业污染防治技术政策》
★《国家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环渤海西部地区多环芳烃的区域环境过程》
★《白洋淀流域污染负荷削减技术与工程示范》
★《化学类合成类、发酵类及制剂类等制药行业水污染防治技术评估研究与示范》
★《水解酸化—膜生物反应器工艺处理难降解抗生素废 水工业化技术研究》
★《中水回用新技术研究》
★《抗生素生产废水预处理技术研究》
★《岗南水库饮用水有机物污染特征和饮用水安全改进措施研究》
★《白洋淀流域生态限制因子识别及可待续发展研究》
★《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UASB)技术国产化工程示范研究》
★《抗生素菌渣危险毒性识别研究》
★《河北省水环境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面源污染过程研究》
★《白洋淀内源营养盐的循环特征及关键应急控制技术研究与示范》
★《河北省COD减排潜力及途径分析》
★《北方草型湖泊水质改善与沼泽化控制技术及工程示范研究》
★《北方典型湖(库)富营养化控制》
★《曹妃甸工业区海洋环境承载力与陆源污染物控制研究》
★《河北省省会饮用水源微污染源及富营养化机理研究》
★《曹妃甸工业区海洋环境承载力与科学发展战略研究》
★《河北省制药行业危险废物毒性识别研究》
★《河北省南水北调供水区水源保护工程规划》
★《河北省社会可持续发展重点科技问题研究》
★《河北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
★《河北省生态功能区划研究》
★《河北省水环境污染经济损失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