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佑村,江西省赣州市崇义县思顺乡下辖村,地处崇义县思顺乡东南部,距离县城35.9公里,思顺乡圩镇4公里,东接过埠镇黄背村,南至过埠镇黄背村,西临上峙村,北靠南洲村,总面积8平方公里。
历史沿革
沿佑村以境内沿潭(地方名)和佑坑(自然村名)各取首字得名。是清朝前期由广东、福建等地回迁客家人陆续入驻建立的村落,迄今近四百年历史。解放初有上峙和沿佑合并称上沿乡;1959年分为沿潭、佑坑大队;1968年冬起合并为沿佑村至今。
自然环境
沿佑村地处中亚热带南缘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具有冬夏季风盛行、春夏降水集中、四季分明、气候温和、热量丰富、雨量充沛、酷暑和严寒流时间短、无霜期长等气候特征。
地势由东西两部向中间倾斜,平均海拔253米,最高处为横山。中间一条河流穿村而过,谓一河两岸,境内沿河风光旖旎,河水清澈,河岸林木茂盛,春季桃红李白更是妖娆。植被丰富多彩,风光无限。距村部一公里有地名为牛岗口小山林,被誉为千年古树群。九株两、三人合抱古松,郁郁葱葱、挺拔、苍劲,令人震撼、在感慨自然之美的同时,隐约感知沿佑人对生态的态度。
人口结构
全村有562户1923人,本次调查走访530户1861人,剩余32户为长期不在家,其中人口最多村民小组为龙坌组有82户302人。 从本次大调查走访看, 15周岁以下(包含15周岁)有371人,16-60周岁1206人,60-80周岁230人,80周岁以上54人,全村共计有劳动能力人口1206人,无劳动能力人口655人,在全村1206个劳动力人口中,从事第一产业的人口有483人,占劳动力总人口的47.3%;从事二、三产业的为634人,占劳动力总人口的52.7%,其余为(15周岁以上)在校生共计89人。同时,据调查全村大龄为婚青年**人,离婚且未在婚有**人。
从人口结构上看,15-60周岁占全村总人口的64.03%,青壮年占比较大,劳动力资源充足。15周岁以下儿童占全村总人口的19.9%,说明该村出生率不高,而60周岁以上老人占全村总人口的15.26%,意味着该村人口老龄化形式严峻(国际上通常看法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80周岁以上老人占全村总人口的2.9%,该村长寿人口少,从事第一产业人口占劳动力人口的47.3%,该村在家务农人口较多。
历史名人
沿佑村走出了三位“长征老红军”即:
朱挺、
钟伶、
李明。
朱挺同志,1914年7月出生在崇义县思顺乡牛岗村(现沿佑村牛岗组)。1930年参加农民暴动,在乡苏维埃当宣传员。1931年10月参加红军,1932年入红一方面军三军团卫生训练班学习半年,任兵团部护士、炮兵营卫生班长,三军团四师10团卫生队护士,1937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中央革命根据地2-5次“反围剿”斗争和长征。参加了著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到达陕北后,朱挺同志任延安教导师护士长,延安第四后方医院护士长。1939年入八路军总卫生学校及晋察冀军区白求恩卫生学校学习二年,尔后,奔赴抗战前线,任冀中军区七军分区休养所所长、卫生处医务主任,冀中军区留守处卫生科长,十军分区卫生处主任,八军分区卫生处长等职。在一次反扫荡战斗中,有500余人与部队失去联系,他冒着极为恶劣的对敌斗争环境,指挥所属人员与敌、伪、特巧妙周旋过达半年之久,没有受到任何损失,被部队授予五一头等奖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抗美援朝战争中,朱挺同志身经百战,出生入死,曾多次立功受奖。1955年被授予三级八一勋章、三级独立勋章、三级解入勋章和中校军衔。1950年--1958年,朱挺同志受不党和人民的委托入朝参战,履行了保卫世界和平的国际主义义务,荣获了由金日成委员长颁发的“朝鲜人民民主主义共和国二级国孙勋章和三级国际勋章。”1958年回国后,朱挺同志服从组织分配,支援地方干部队伍建设,调干到河北省卫生干部学校任党的书记兼副校长。1982年12月光荣离休。参加了老干部报告团,为关心和教育下一代做出了自己的贡献。2001年2月1日不幸病逝于河北廊坊,终年87岁。
钟伶同志,1918年12月出生,籍贯江西崇义,1932年1月在原籍加入红四军十二师独立营任宣传员,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1938年日本轰炸延安时英勇抢救伤员获边区政府嘉奖,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为红一军及青海军区培养卫生干部千余人,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曾获八一勋章、三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三级解放勋章。1981年元月离休。
李明同志,出生在1911年,出生时,家中的经济条件还算不错。他有7个兄弟姊妹,虽然人多,但也吃喝不愁,还能上私塾学文化。这样每年还有些结余,算得上是富裕中农家庭。然而,即使生活富足,李明却并没有安于现状。1932年,19岁的李明在帮父亲赶圩的时候,偷偷跑到离家80里的邻县参加了红军,因为读过书有文化,便被安排到红五军团十三师三十七团团部当文书。1934年10月,红军撤出中央苏维埃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那时,李明所在的红五军团担任突围转移的总后卫,最后一批撤离,并在西进征途中殿后。虽然李明是文书,但与普通一线战士一样需要日夜行军。当时,红军战士一天要走40多公里,最多时曾走过60多公里,其中的艰辛难以言喻。1934年11月下旬,李明在桂北经历了中央红军突围以来最壮烈、最关键的一战——湘江战役。时任文书的李明每天都要统计部队人数,并级级上报。湘江战役打了整整6昼夜,每一天,队伍的人数都在减少。新中国成立后,李明回到了江西老家与亲人团聚,后赴青岛任铁路公安处副处长,1952年,他接受国家指派,从富饶的山东来到偏僻的广西,支援边区的铁路建设。李明是1952年12月31日到柳州的,第二天,也就是1953年1月1日,柳州铁路局(现南宁铁路局的前身)成立,李明先后出任柳州铁路局生活处、物资处处长。为了支援广西铁路建设,李明把“根”扎在了柳州,在这个远离故乡的城市,李老待了58年。他育有三子一女,除了小儿子在北京工作之外,其余子女均在柳州生活。
发展前景
经济发展情况
1.农业:种植业方面全村耕地面积1148亩,其中自耕953.43亩,退耕还林121.78亩,撂荒73.22亩,人均耕地面积仅0.56亩,以种植水稻为主(亩产约1100斤,收益约300元/年),兼种脐橙、香芋、油茶、花生等经济作物。全村种植大户(种植面积10亩以上)6户,其中种植脐橙5户,共计种植面积85亩,预计户均年收益在15万左右,种植香芋1户,种植面积70亩(2018年新种),预计年收益在8万左右;养殖业方面,村民多以养殖鸡、鸭等家禽为主,基本满足自给自足的需要。
2.林业:全村林地面积13663.6亩,其中生态公益林471.5亩,经济林3263.8亩,毛竹林614.4亩,流转林地面积约1300亩(大多流转在私人老板处,价格为一次支付700元/亩/30年),该村林地**亩分入到户,人均林地面积**亩,未分到户面积**亩,属村组集体资产。
3.商业:全村个体创业81人,其中本县52人,外县29人,主要从事行业为餐饮业及装饰装修业,户均年收益约10万元。其中坎下组李小有在江苏苏州开始博典美式家具店,主要销售来自四川的高端家具(云孚电视柜等),年收益约100万元。
4.务工就业:全村务工人员553人,其中本县237人,占全村务工人口总数的42.9%,外县316人,占比57.1%。主要从事工种行业为餐饮、建筑工、电子、服装业等,人均年工资约3.6万元。其中牛岗组汤名辉在广东深圳从事汽车新能源设备销售工作,年平均收益约30万元。
社会发展情况
1.基础设施:村主干道硬化3500米,宽3.5米,通组路硬化7条,未硬化5条(未硬化小组为石坝组600米、祠堂组300米、新屋组400米、沙下坝组400米、石角下路段1100米,共计2800米),因村通组路硬化少,大部分入户路未硬化;村硬化水渠4条,约7千米,未硬化水渠水库3条,水库3个(石井坑水库、石角下水库、**水库),村饮用自来水工程已经铺设到组,已入户的仅5户,包含村部、村小学、及村民李庆、邱华英、汤昌林户。另村社有邮件接收点2个,宽带网络覆盖率10%,手机信号搭2个(移动、电信),农家书屋1个,藏书1000册,无健身广场及设施。
2.教育:村设有小学1所,设一、二、三年级,学生25人,全村在校生403人,其中幼儿园91人,小学161人,初中62人,高中56人,大学33人,硕士及以上0人;非在校生1451人,其中小学毕业456人,初中毕业626人,高中毕业235人,大学毕业6人,文盲128人;全村幼儿园至初中适龄学生共计314人,其中本乡范围内225人,外地89人,留守儿童共计161人。
3.医疗:全村缴纳基本医疗保险1823人,占全村人口94.8%;村卫生室2个,医务人员2名,全村患重大疾病2人(坎下组李传江儿子患有严重地中海贫血,牛岗组钟经玉小孩患脑瘫为二级残废);沙下坝组曾有5人患肺结核,疑似该村村民汤九凤(已死亡)传染所致,通过治疗康复2人;全村因病致贫35户91人,占贫困人口的35.27%。
4.住房:全村共计房屋529栋,其中土坯房193栋(包含空心房29栋2145平方米),占比36.48%;砖混房屋的330栋(其中未粉刷装修的183栋),占比62.38%;框架结构6栋,占比1.1%;在乡镇购置有商品房的 11套,在县城67套,外县15套,住保障房有20栋;另据排查村“两违”建筑71户71栋,违章类型都为未批先建,已缴纳罚款的有3户,精准扶贫户拆旧建新的 8户,新建的3户。
5.生活设施:全村有小汽车(含农用车)87辆,户均0.16辆;摩托车285辆,户均0.54辆;农机10辆,手机1176部,户均2.21部;电脑91台,户均0.17台;电视535台,户均1台;冰箱300台,户均0.56台;洗衣机251台,户均0.47台。
文化发展情况
沿佑村曾盛行鲤鱼灯,九狮拜象,舞春牛等灯彩。每逢年节,村民便自发结队组成龙灯队伍,走村串舍,欢庆丰收太平,祈福风调雨顺。祠堂组李祥儒祖传黄姜豆腐制作,被列为我县8项省级非遗项目之一。黄姜豆腐以其无化学添加剂制作技艺和成品色香味俱全、营养、保健而闻名。李祥儒(87岁)被列为省级非遗项目创承人。坎下组李祥传,酷爱客家山歌,有即兴创作才能,他的山歌野性、传情、生活气息浓郁而深受人们喜爱,曾参与大型竹乐演奏节目《江西是个好地方》录制。
沿佑村人文荟萃,文化底蕴丰厚。但时至今日,村民除了电视娱乐外,最主要业余活动为通常是聚集在一起打麻将。清闲时候,大家聚一聚,打打麻将,散散心,这并非坏事,但通过调查发现,打麻将已在农村蔚然成风,并通常带有一些赌博性质,存在很大弊端。当前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新时代新农民应该以读书看报、关心国家大事、多学科学技术为主。
经济产业
牛岗组油茶林
通过外出实地考察学习,总结经验,结合思顺特点,探索出平卧菊三七繁育及油茶林下套种丰产模式,重点打造了油茶低改及林下丰产种植技术示范园。该园位于沿佑村牛岗组,共有油茶林面积800亩,涉及沿佑村4个村民小组,涉及农户约96户,其中扶贫户33户,占了沿佑村扶贫户总数的三分之一。示范点一期套种50亩已经完成;二期800亩正在育苗,仅林下套种一项预计就可增加林农收入800元/亩。
上洞组油茶林
沿佑村油茶林低改示范点位于思顺乡沿佑村上洞组,距思顺乡政府3.5公里,共有油茶林面积约800亩,为上洞组、牛岗组、新屋组和龙坌组农户所有,涉及农户约152户,其中精准扶贫户33户,年产茶油约1.6万斤,所产茶油因香、醇、清而著名,为待客、馈赠的佳品。2015年列为沿佑村扶贫示范点,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扶持下,村民辛勤劳动,扶贫示范点必将带领村民走上致富之路。
地图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