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扎县

西藏自治区山南市辖县

洛扎县隶属中华人民共和国西藏自治区山南市,藏语意为“南方大悬崖”,地处西藏自治区南部、喜马拉雅南麓,全县中部就是一条大峡谷——洛扎沟,为西藏自治区的区边境县之一。边防线长200公里。东南与措美县和错那市为邻,西北与浪卡子县相连,南与不丹王国接壤。

历史沿革
洛扎,系藏语,意为“南方大悬崖”,因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南麓而得名。
吐蕃时期为西藏约茹的千户之一。
元朝时,洛扎属羊卓万户府所辖,帕竹地方政权时期,这里就出现了多宗、僧格宗和拉康溪3个宗溪,直到西藏和平解放前由洛喀基巧管辖。
1959年5月,3个宗谿合并成立洛热县,
1960年4月将3个宗溪合并成立洛扎县,县府驻地洛扎镇,隶属山南地区管辖。
2016年2月,山南撤地设市,洛扎县属山南市管辖。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1959年至1987年曲措乡、扎日乡属蒙达区;嘎波乡、吉堆乡、门当乡属嘎波区。
1965年5月建色区。1966年5月设拉康区、生格区、边巴区。
1968年边巴区、曲措乡、扎日乡、嘎波乡、吉堆乡、门当乡建公社;
1987年11月撤区并乡,设立扎日乡、吉堆乡、门当乡、曲措乡;
1987年撤区并乡后,辖色、生格、拉康、边巴4个区,曲措、扎日、吉堆、嘎波、门当、曲吉、麦、色、桑玉、曲喜、木、古局、仲、茶、拉郊、杜鲁、拉康、门切、美秀、雪玛、柏日20个乡。
1988年8月撤区改乡边巴区变为边巴乡。
1997年,辖3个区(拉康区、生格区、色区),18个乡(嘎波乡、曲措乡、扎日乡、吉堆乡、门当乡边巴乡等)。
2000年,洛扎县辖2镇、5乡。
区划详情
截止2010年,洛扎县洛扎县辖2个镇、5个乡:洛扎镇拉康镇生格乡边巴乡扎日乡色乡拉郊乡。共有8个社区、18个行政村。县人民政府驻洛扎镇嘎波社区。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洛扎,藏语意为“南方大悬崖”,因地处喜马拉雅山脉南麓而得名,全县中部就是一条大峡谷洛扎沟,是西藏的边境县之一。洛扎县位于山南市西南部,东经90°22′-91°36′、北纬27°43′-28°28′之间。东南与措美县和错那市为邻,西北与浪卡子县相连,南与不丹王国接壤。洛扎县国土总面积5570.3平方公里,水域面积约400平方公里。边防线长200公里,距山南市市区354公里。
喜马拉雅南麓地理:西藏共有墨脱县、错那市、亚东县、洛扎县。
地形地貌
洛扎县属藏南山原湖盆谷地地中的喜马拉雅山。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海拔6000米以上的山峰有6座,最高海拔7538米,最低海拔为2740米,平均海拔3820米。
气候
属藏南温带半干旱高原季风气候。县东南部具有亚热带半湿润、湿润气候的特点,降水多,日照少;西北部为高原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区,少雨多风,气候干燥,日照充足。年日照时数2746小时,年平均降水量366.8毫米,年无霜期105天左右。降水分布不均,东南地区多于西北地区。自然灾害主要有雪灾、旱灾、涝灾、冰雹等。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洛扎县境内矿产资源主要有磁铁矿、铅矿、锌矿、银矿、钼矿、水晶等。
土地资源
2020年,洛扎县行政区域总面积502272.53公顷,其中耕地总面积4419.15公顷、林地总面积148669.47公顷、草地总面积186010.76公顷、园地总面积9.06公顷、城镇村及工矿用地总面积401.8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总面积47752.66公顷、其他土地总面积114611.23公顷。
生物资源
洛扎县境内珍贵野生动物主要有雪豹、猞猁、扭角羚羚牛)等;珍贵野生植物主要有贝母、雪莲花、红景天、松茸、红豆杉等。农作物主要有青稞、小麦、豌豆、玉米、荞麦、油菜等;牲畜主要有牦牛、黄牛、犏牛、马、山羊、绵羊等。
水资源
洛扎县有用于农田浇灌的水池164座,总库容量为30.75万立方米,水渠248条,总长为709.4公里,耕地有效浇灌面积近2.72万亩。农牧区已解决了1.8万余人的饮水问题。
人口
根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洛扎县总人口18407人,其中:洛扎镇5366人、拉康镇1960人、扎日乡4819人、色乡1917人、生格乡3054人、边巴乡1291人。
2003年,总人口1.8万。
2014年,洛扎县总人口2万。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洛扎县常住人口为19865人。
经济
综述
2012年,洛扎县GDP达到27018万元,是2010年的1.7倍,三次产业比重调整为13∶47∶40;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008万元,是2010年的1.57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4890万元,是2010年的1.43倍;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2005万元,是2010年的2.5倍;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5843元,是2010年的1.4倍。
2014年,洛扎县1-11月份财政收入完成1542万元(含基金收入18万元),比2013年同期增加395万元,比2013年同期增长34%,本级财政收入中税收收入完成1090万元,比2013年同期增加408万元,比2013年同期增长60%,占财政总收入的71%;非税收入完成452万元,比2013年同期减少13万元,比2013年同期下降3%,占财政收入的29%,预计全年完成财政收入1795万元。
1-11月份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完成23257万元,比2013年同期增加1197万元,比2013年同期增长5%,完成预算数的96%。
2018年,洛扎县生产总值完成6.24亿元,比2017年增长18.2%;县级财政收入完成3905万元,比2017年增长19%;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780元,比2017年增长25.7%。
2020年,洛扎县地区生产总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完成7.26亿元、15.92亿元、5128.65万元、1.37亿元、15700元,分别同比增长6.9%、-30.7%、19.4%、3%、13.5%。完成税收收入6012万元,同比增长2%。
第一产业
2012年洛扎县农作物播种面积达到30300亩,比2008年增加了6144余亩,粮经饲比例近一步优化为73:20:7,粮食和油菜籽产量预计分别达到9430吨和823吨,分别比2008年增长2.9%和17.6%。在牧业方面,过去五年,累计建设草场网围栏31400米,新建暖棚圈68座、草棚36处,共计完成黄牛改良9447头,牲畜出栏率不断提高,牲畜免疫注射率达98%以上。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资金达到487万元。
第二产业
截止2001年,洛扎县共有国有企业10家,县办企事业3家,乡镇企业27家,多种经营户2516家,从业人员达5000余人,并在逐步形成以青稞白酒、粉丝、青油为代表的拳头产品;2001年洛扎乡镇企业总产值达2195万元,比2000年增加594.2万元,比2000年增长12%。2001县财政收入达到143万元,超额完成“九五”计划目标15.2万元。县里有水电站和粮油加工厂,另外还有以家庭经营为主的纺织业。
第三产业
2007年-2012年,洛扎县立足旅游强县目标,卡久景区被评为自治区级风景名胜区。从2007年截至2012年第一季度,共接待游客16.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678万元,同比2007年的136.9万元翻了近两番。景区发展了34户家庭旅馆。
2014年1—11月份洛扎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了6110万元,比去2013同期增长了17%,完成年度计划的89%。从销售单位所在地分,城镇仍占据主导地位,1—11月城镇达到了3236万元,比2013年同期增长10.4%,占零售总额的53%,乡村消费品零售额为2874万元,比2013年同期增长了24%,占零售总额的47%。按行业分,批发零售业仍占主导地位,批发零售业4697万元,比2013年同期增长16%,占零售总额的77%,住宿业678万元。比2013年同期增长17%,占零售总额的11%。餐饮735万元,比2013年同期增长了18%,占零售总额的12%。
社会事业
基础设施
2006至2010年,洛扎县相继在洛扎镇建成了一批行政、商业、教育、文化和卫生等基础设施。能源建设支持“水电为主、互补、建管并重”,结束了洛扎无电的历史,洛扎县70%以上的群众的生产、生活用电问题得到了解决;洛扎县程控电话装机容量1300多门,装机620部;各类邮政业务遍布城乡;国家对洛扎县的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近亿元。
2012年洛扎县参加新农保群众达11681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了3%以内;五保户供给标准达到每人每年2400元;设立了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金,标准已提高到每亩每年400元。
教育事业
2000年洛扎县有学校30所,其中初级中学1所,乡镇完全(中心)小学6所,村教学点18个,1所县级幼儿园,4所村级幼儿园,在校生2564人。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巩固率达100%,实现了普及六年制德育,完成了青壮年扫盲任务,2001年实现了“普九”教育,同时被评为“自治区基础教育先进县”。
2012年洛扎县完成了6所村级幼儿园建设,农村学前教育走在全区前列;洛扎县中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和巩固率均达100%;将上年财政收入的20%投入教育事业。
文化事业
2012年洛扎县安装了4066套“户户通”设备,广播电视覆盖率分别达到83%和97%;实施了塞卡古托寺、拉隆寺维修等文物保护工程;“鲁古拉姆”和“白林羌姆”被列为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古碉楼群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2012年以来,组织和动员洛扎县7支电影放映队,深入农牧区、学校、寺庙等地巡回放映爱国主义影片,共放映爱国主义影片、科教影片2018场次,观众人数达96414人次。
医疗卫生
2012年洛扎县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为3所,为1.4万名群众和85名在编僧人进行了免费体检并完成建档工作,10名先心病儿童和100余名白内障患者免费救治。
2014年洛扎县人民医院;开放床位40张,年门诊人数15000余人次,住院病人700余人次。
交通
截至2012年底,洛扎县通车总里程达776公里,以县道303、309和308洛扎段为主骨架,北环线、厅拉线、蒙龙线等6条乡道为基础,以村道和专用道为支脉,实现了乡村公路通达率90%以上;长123公里的浪洛油路已完工90%。
洛扎沟
山南市喜马拉雅两大名沟是勒布沟洛扎沟。气候植被属于西藏江南(而日喀则喜马拉雅五大名沟是陈塘沟、亚东沟、嘎玛沟、樟木沟、吉隆沟)。
洛扎全县中部就是一条大峡谷——洛扎沟,主要风景是县城以南的地带,有几个板块。
生格段
走出县城南下生格乡,就进入林区,不仅有满眼的绿色,更有充足的氧。汽车在峡谷中穿行,奔腾的河水汹涌澎湃,美景养眼,可那被水冲垮的路堤还是让人心有余悸,有的地方公路都塌陷一半,只能贴着山崖走。有时拐过一个弯后,还能看到河床上方屹立着三两户人家,而那屋后就是千丈高的悬崖,屋前又是湍急的河流,住在这样的地方,抬头只见一线天,让人们直呼不可思议。
拉康段
再爬,汽车已到了云端,狭窄的山谷里,对面云雾缭绕,那缠绕在山间的云雾宛如仙女的腰带,呈现出海市蜃楼般的梦幻之美。 拉康镇之所以著名,是因为这里森林环抱,常年云遮雾绕,沟深谷险,风光美丽无比。山巅的卡久寺很著名。
拉郊段
尤以拉郊乡峡谷段风光尤为秀丽。距县城112公里,“拉郊”藏语意思是“大山的背面”,在喜马拉雅山南部,迎接印度洋水气,河谷地带犹如西藏江南
风景名胜
洛扎县境内人文景观主要有色卡古托寺、拉龙寺、卡久寺、卓瓦龙寺、朗木朗拉康(洛扎库丁寺)、洛扎摩崖石刻吐蕃时期古墓群等;自然景观主要有列让沟瀑布、库拉岗日峰、拉普温泉、白玛灵湖、更巴彩虹沟等。
提吉寺
提吉寺,位于洛扎县边巴乡雪玛村,提吉寺始建于公元8世纪,属格鲁派,该寺是休布·拜吉僧格三十五世系第十五世休布达瓦坚增所创建,成为休布时代的古寺,依次奉宁玛派、噶当派、噶举派等。后来休布三十五时代朗卡坚参圆寂后,该寺改为格鲁派。
提吉寺内保存着具有很高历史价值和研究价值的壁画以及珍贵的唐卡等40多种文物。该寺于2007年被西藏自治区公布为第四批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桑嘎古朵寺
桑嘎古多寺坐落在色区区公所约200米处。公元11世纪后半叶所建的桑嘎古朵寺,是白教的创建地,此寺不仅建筑风格独特,不仅在西藏,就是在中国建筑史上都有着重要的地位;在佛教史上也有着重要地位,而且寺内壁画细致地描绘了藏汉群众载歌载舞迎佛的场面,寺内有不少珍贵的壁画和吐蕃时期的手抄藏佛教经典。属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桑嘎古朵寺的高僧米拉日巴将高深佛学写成通俗的《道歌》。
扎西根陪寺
扎西根陪寺遗址位于西藏自治区山南地区洛扎县洛扎镇次麦居委会玉麦自然村南根陪沟深处。由藏传佛教噶举派红帽系第四世活佛坚俄·曲吉扎巴益西白桑(1457- )藏历饶炯八土猪年,即公元1479年创建,17世纪五世达赖时期成为拉萨堆龙德庆寺属寺,原建筑毁于“文革”时期,原建筑杜康大殿、拉章、灵塔殿、玛尼拉康、伙房、僧舍等组成。现仅有杜康大殿、拉章、灵塔殿等建筑遗迹可寻。
拉隆寺
拉隆寺是噶玛噶举派祖师堆松钦巴于12世纪创建的。是当时藏传佛教噶玛噶举派红帽系主要寺院之一,16世纪遂又成为该系主寺。五世达赖时(17世纪)被改为格鲁派,现又归属宁玛派。西藏著名学者巴俄·袒拉成娃的历史名著《智者喜宴》就在此寺写成。《智者喜宴》由噶玛噶举派扎曼寺巴俄活佛的转世巴俄·袒拉成娃历时18载春秋著成,并由拉隆寺工匠雕版印刷成书,因而使巴俄·袒拉成娃和拉隆寺名扬雪域内外。西藏现存的各教派寺院,以一部著作闻名雪域的,唯有拉隆寺。
拉隆寺大殿外墙的花岗石骷髅墙,使得拉隆寺在众多宁玛派寺院里独树一帜。在寺庙里除了有大量的文物遗留,有清朝乾隆年间颁发的诏书,上面明文写明中印中不一带的所谓“争议区”在清朝时就属于中国,是中国不可侵犯的国土。
著名人物
郭仓巴
郭仓巴,竹巴噶举创始人(1189~1258年),他的全称是郭仓巴·衮波多吉
勉拉·顿珠嘉措
勉拉·顿珠嘉措,塘画派创始人,出生于公元十五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山南洛扎勉塘地区。
巴俄·祖拉陈瓦
巴俄·祖拉陈瓦,(1503~1565年)明弘治十六年(藏历第八饶迥阳水猪年,公元1503年)出生在乌斯藏。被认定为藏传佛教噶玛噶举派乃囊寺的巴俄活佛转世,成为二世巴俄活佛。
拉龙·白吉多杰
拉龙·白吉多杰(生率年月不详)西藏洛扎县拉隆人,因刺杀毁经灭教的朗达玛,被西藏信教群众誉为英雄。
朵嘎·次仁旺杰
朵嘎·次仁旺杰(生率年月不详)十八世纪一位成就卓著的文学家,他在洛扎多宗任宗本(相当于县长)时撰写了长编诗体、小说《无敌青年传奇》即《勋努达美》,这部闪耀着浓郁浪漫主义色彩的长编诗集小说一问世,就受到了世人的瞩目与青睐。
达玛·土登群培
达玛·土登群培(1918~1992年)男,藏族,家庭出身农奴主,西藏昂仁县人。1984年至1992年,任西藏山南地区政协委员、常委、副主席,自治区政协委员等职。
丹增多吉
丹增多吉(1955~1999年)男、藏族,中共党员,西藏洛扎县人。1999年2月19日,因公殉职。1999年7月7日国家民政部授予丹增多吉“革命烈士”称号,同年8月,山南地委追认为优秀共产党员。
荣誉称号
2021年11月,被表彰为西藏自治区双拥模范城(县)。
全国各地天气预报查询

上海市

  • 市辖区
  • 云南省

  • 临沧市
  • 云南省

  • 丽江市
  • 云南省

  • 保山市
  • 云南省

  • 大理白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昆明市
  • 云南省

  • 昭通市
  • 云南省

  • 普洱市
  • 云南省

  • 曲靖市
  • 云南省

  • 楚雄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玉溪市
  • 云南省

  •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迪庆藏族自治州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兰察布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海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兴安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包头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伦贝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和浩特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巴彦淖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赤峰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通辽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鄂尔多斯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锡林郭勒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阿拉善盟
  • 北京市

  • 市辖区
  • 吉林省

  • 吉林市
  • 吉林省

  • 四平市
  • 吉林省

  •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 吉林省

  • 松原市
  • 吉林省

  • 白城市
  • 吉林省

  • 白山市
  • 吉林省

  • 辽源市
  • 吉林省

  • 通化市
  • 吉林省

  • 长春市
  • 四川省

  • 乐山市
  • 四川省

  • 内江市
  • 四川省

  • 凉山彝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南充市
  • 四川省

  • 宜宾市
  • 四川省

  • 巴中市
  • 四川省

  • 广元市
  • 四川省

  • 广安市
  • 四川省

  • 德阳市
  • 四川省

  • 成都市
  • 四川省

  • 攀枝花市
  • 四川省

  • 泸州市
  • 四川省

  • 甘孜藏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眉山市
  • 四川省

  • 绵阳市
  • 四川省

  • 自贡市
  • 四川省

  • 资阳市
  • 四川省

  • 达州市
  • 四川省

  • 遂宁市
  • 四川省

  •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雅安市
  • 天津市

  • 市辖区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中卫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吴忠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固原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石嘴山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银川市
  • 安徽省

  • 亳州市
  • 安徽省

  • 六安市
  • 安徽省

  • 合肥市
  • 安徽省

  • 安庆市
  • 安徽省

  • 宣城市
  • 安徽省

  • 宿州市
  • 安徽省

  • 池州市
  • 安徽省

  • 淮北市
  • 安徽省

  • 淮南市
  • 安徽省

  • 滁州市
  • 安徽省

  • 芜湖市
  • 安徽省

  • 蚌埠市
  • 安徽省

  • 铜陵市
  • 安徽省

  • 阜阳市
  • 安徽省

  • 马鞍山市
  • 安徽省

  • 黄山市
  • 山东省

  • 东营市
  • 山东省

  • 临沂市
  • 山东省

  • 威海市
  • 山东省

  • 德州市
  • 山东省

  • 日照市
  • 山东省

  • 枣庄市
  • 山东省

  • 泰安市
  • 山东省

  • 济南市
  • 山东省

  • 济宁市
  • 山东省

  • 淄博市
  • 山东省

  • 滨州市
  • 山东省

  • 潍坊市
  • 山东省

  • 烟台市
  • 山东省

  • 聊城市
  • 山东省

  • 菏泽市
  • 山东省

  • 青岛市
  • 山西省

  • 临汾市
  • 山西省

  • 吕梁市
  • 山西省

  • 大同市
  • 山西省

  • 太原市
  • 山西省

  • 忻州市
  • 山西省

  • 晋中市
  • 山西省

  • 晋城市
  • 山西省

  • 朔州市
  • 山西省

  • 运城市
  • 山西省

  • 长治市
  • 山西省

  • 阳泉市
  • 广东省

  • 东莞市
  • 广东省

  • 中山市
  • 广东省

  • 云浮市
  • 广东省

  • 佛山市
  • 广东省

  • 广州市
  • 广东省

  • 惠州市
  • 广东省

  • 揭阳市
  • 广东省

  • 梅州市
  • 广东省

  • 汕头市
  • 广东省

  • 汕尾市
  • 广东省

  • 江门市
  • 广东省

  • 河源市
  • 广东省

  • 深圳市
  • 广东省

  • 清远市
  • 广东省

  • 湛江市
  • 广东省

  • 潮州市
  • 广东省

  • 珠海市
  • 广东省

  • 肇庆市
  • 广东省

  • 茂名市
  • 广东省

  • 阳江市
  • 广东省

  • 韶关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北海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南宁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崇左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来宾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柳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桂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梧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河池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玉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百色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贵港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贺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钦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防城港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乌鲁木齐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拉玛依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吐鲁番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和田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哈密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喀什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塔城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昌吉回族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自治区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克苏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勒泰地区
  • 江苏省

  • 南京市
  • 江苏省

  • 南通市
  • 江苏省

  • 宿迁市
  • 江苏省

  • 常州市
  • 江苏省

  • 徐州市
  • 江苏省

  • 扬州市
  • 江苏省

  • 无锡市
  • 江苏省

  • 泰州市
  • 江苏省

  • 淮安市
  • 江苏省

  • 盐城市
  • 江苏省

  • 苏州市
  • 江苏省

  • 连云港市
  • 江苏省

  • 镇江市
  • 江西省

  • 上饶市
  • 江西省

  • 九江市
  • 江西省

  • 南昌市
  • 江西省

  • 吉安市
  • 江西省

  • 宜春市
  • 江西省

  • 抚州市
  • 江西省

  • 新余市
  • 江西省

  • 景德镇市
  • 江西省

  • 萍乡市
  • 江西省

  • 赣州市
  • 江西省

  • 鹰潭市
  • 河北省

  • 保定市
  • 河北省

  • 唐山市
  • 河北省

  • 廊坊市
  • 河北省

  • 张家口市
  • 河北省

  • 承德市
  • 河北省

  • 沧州市
  • 河北省

  • 石家庄市
  • 河北省

  • 秦皇岛市
  • 河北省

  • 衡水市
  • 河北省

  • 邢台市
  • 河北省

  • 邯郸市
  • 河南省

  • 三门峡市
  • 河南省

  • 信阳市
  • 河南省

  • 南阳市
  • 河南省

  • 周口市
  • 河南省

  • 商丘市
  • 河南省

  • 安阳市
  • 河南省

  • 平顶山市
  • 河南省

  • 开封市
  • 河南省

  • 新乡市
  • 河南省

  • 洛阳市
  • 河南省

  • 漯河市
  • 河南省

  • 濮阳市
  • 河南省

  • 焦作市
  • 河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河南省

  • 许昌市
  • 河南省

  • 郑州市
  • 河南省

  • 驻马店市
  • 河南省

  • 鹤壁市
  • 浙江省

  • 丽水市
  • 浙江省

  • 台州市
  • 浙江省

  • 嘉兴市
  • 浙江省

  • 宁波市
  • 浙江省

  • 杭州市
  • 浙江省

  • 温州市
  • 浙江省

  • 湖州市
  • 浙江省

  • 绍兴市
  • 浙江省

  • 舟山市
  • 浙江省

  • 衢州市
  • 浙江省

  • 金华市
  • 海南省

  • 三亚市
  • 海南省

  • 三沙市
  • 海南省

  • 儋州市
  • 海南省

  • 海口市
  • 海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十堰市
  • 湖北省

  • 咸宁市
  • 湖北省

  • 孝感市
  • 湖北省

  • 宜昌市
  • 湖北省

  •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北省

  • 武汉市
  • 湖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荆州市
  • 湖北省

  • 荆门市
  • 湖北省

  • 襄阳市
  • 湖北省

  • 鄂州市
  • 湖北省

  • 随州市
  • 湖北省

  • 黄冈市
  • 湖北省

  • 黄石市
  • 湖南省

  • 娄底市
  • 湖南省

  • 岳阳市
  • 湖南省

  • 常德市
  • 湖南省

  • 张家界市
  • 湖南省

  • 怀化市
  • 湖南省

  • 株洲市
  • 湖南省

  • 永州市
  • 湖南省

  • 湘潭市
  • 湖南省

  •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南省

  • 益阳市
  • 湖南省

  • 衡阳市
  • 湖南省

  • 邵阳市
  • 湖南省

  • 郴州市
  • 湖南省

  • 长沙市
  • 甘肃省

  • 临夏回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兰州市
  • 甘肃省

  • 嘉峪关市
  • 甘肃省

  • 天水市
  • 甘肃省

  • 定西市
  • 甘肃省

  • 平凉市
  • 甘肃省

  • 庆阳市
  • 甘肃省

  • 张掖市
  • 甘肃省

  • 武威市
  • 甘肃省

  • 甘南藏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白银市
  • 甘肃省

  • 酒泉市
  • 甘肃省

  • 金昌市
  • 甘肃省

  • 陇南市
  • 福建省

  • 三明市
  • 福建省

  • 南平市
  • 福建省

  • 厦门市
  • 福建省

  • 宁德市
  • 福建省

  • 泉州市
  • 福建省

  • 漳州市
  • 福建省

  • 福州市
  • 福建省

  • 莆田市
  • 福建省

  • 龙岩市
  • 西藏自治区

  • 山南市
  • 西藏自治区

  • 拉萨市
  • 西藏自治区

  • 日喀则市
  • 西藏自治区

  • 昌都市
  • 西藏自治区

  • 林芝市
  • 西藏自治区

  • 那曲市
  • 西藏自治区

  • 阿里地区
  • 贵州省

  • 六盘水市
  • 贵州省

  • 安顺市
  • 贵州省

  • 毕节市
  • 贵州省

  • 贵阳市
  • 贵州省

  • 遵义市
  • 贵州省

  • 铜仁市
  • 贵州省

  •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辽宁省

  • 丹东市
  • 辽宁省

  • 大连市
  • 辽宁省

  • 抚顺市
  • 辽宁省

  • 朝阳市
  • 辽宁省

  • 本溪市
  • 辽宁省

  • 沈阳市
  • 辽宁省

  • 盘锦市
  • 辽宁省

  • 营口市
  • 辽宁省

  • 葫芦岛市
  • 辽宁省

  • 辽阳市
  • 辽宁省

  • 铁岭市
  • 辽宁省

  • 锦州市
  • 辽宁省

  • 阜新市
  • 辽宁省

  • 鞍山市
  • 重庆市

  • 重庆市

  • 市辖区
  • 陕西省

  • 咸阳市
  • 陕西省

  • 商洛市
  • 陕西省

  • 安康市
  • 陕西省

  • 宝鸡市
  • 陕西省

  • 延安市
  • 陕西省

  • 榆林市
  • 陕西省

  • 汉中市
  • 陕西省

  • 渭南市
  • 陕西省

  • 西安市
  • 陕西省

  • 铜川市
  • 青海省

  • 果洛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东市
  • 青海省

  • 海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玉树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西宁市
  • 青海省

  • 黄南藏族自治州
  • 黑龙江省

  • 七台河市
  • 黑龙江省

  • 伊春市
  • 黑龙江省

  • 佳木斯市
  • 黑龙江省

  • 双鸭山市
  • 黑龙江省

  • 哈尔滨市
  • 黑龙江省

  • 大兴安岭地区
  • 黑龙江省

  • 大庆市
  • 黑龙江省

  • 牡丹江市
  • 黑龙江省

  • 绥化市
  • 黑龙江省

  • 鸡西市
  • 黑龙江省

  • 鹤岗市
  • 黑龙江省

  • 黑河市
  • 黑龙江省

  • 齐齐哈尔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