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女是一项古老的职业,指不带辅助呼吸装置、只身潜入海底捕捞龙虾、扇贝、鲍鱼、海螺等海产品的女性。在日本、韩国等地均有这一职业。
简介
海女,即从事潜水捕捞的女性渔民,尤其特指不使用
呼吸器和其他
潜水装备、徒手下潜的女性。海女被认为曾经广泛分部于东亚、
东北亚及
东南亚各地,然而随着机械捕捞和人工养殖技术的发展,已经大大萎缩。
职业特点
职业要求
海女需要经过长期训练,经由年长者辅导。由于是徒手潜水、不使用氧气设备,要求海女身体条件出色,同时具有良好的游泳技能和闭气能力。
由于水下环境复杂,还有可能遭到
鲨鱼等食肉
鱼类的袭击,工作风险极高,所以海女通常集体下海。因此还要求冷静的判断力和
团队合作协调能力。
工作内容
海女可采集
海蜇、
海带、
章鱼等各种浅海动植物产品。由于工作风险极高,以贵重海产为主,如:
牡蛎、
海胆、
龙虾等。其中有2种海产尤为重要:
珍珠贝和
鲍鱼。
珍珠贝曾经是
日本海女最重要的渔获,但是随着珍珠养殖业的发展,部分海女转入人工培育,他人则改换采集目标。鲍鱼则一直是日本和韩国看重的渔获。
工作条件
早期海女裸体或身着棉布衣物,21世纪职业捕捞的海女大多身着防水的硅胶泳衣,从事表演者有时仍会身着传统
棉布服装。海女下水前还要在脸上涂抹防晒和防腐的油脂。
海女的
工作时间随着所在地域有很大的分别。捕捞期不同,南部
琉球海域可常年下潜。
其他特点
说法之一是女人的
皮下脂肪多,适合潜水,而且
女人会根据自己的呼吸长短来调整潜水的时间,而男人则易在水下逞强,因此常常遭遇不测,久而久之就被取消了资格。
一般来说,海女都承担着家里的大部分开支。和一般人相比,海女们都比较长寿,其秘诀就在于自小练就的结实身板和大
肺活量。
她们只在距岸近的浅海中捕捞。海女们则不得不潜入深海,她们面戴
潜水镜、腰系
救生绳,潜入较深的海中,用特制的尖刀,撬下海底石头上的珠贝,然后带回海面。
历史发展
可以肯定,女性从事徒手
潜水捕捞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分布。但是海女的起源很难考证,特别是很难确定其职业化的
时间点。
日本海女现存的最早纪录见于
西晋陈寿著《
三国志·魏书·卷三十 乌丸鲜卑东夷传·倭人条》:“今倭水人好沈没捕鱼蛤”,日本据此考证出2000多年的相关历史。然而该记载只能作为徒手潜捞的佐证,无法表明是否有女性参与。在日本民间传说中,海女起源于“太古”,即公元4世纪之前。韩国海女一说有700至1000年的历史,另一说发端于19世纪。但是二者公认,海女在19世纪至20世纪上半叶才真正壮大发展。
日本海女
定义
在日本,“海女”是一个古老的职业,她们专门潜入海底捡取珍珠贝及海物。海女下水前只在脸上涂抹防晒和防腐的油脂,深深地吸足一口气,纵身潜入海底。开始,她们只在距岸近的浅海中捕捞,到了近代,由于珍珠养殖业的发展,原来的“海女”大部分不再像从前那样潜海捞珍珠贝了,而是转到采捞人工培育珍珠工作上去了。因此,从事捕采珍珠母贝的“海女”越来越少。在日本沿海仍有妇女保留“特技”,继续做“海女”工作。
发展历史
海女这一职业在
日本列岛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海女们生长在海边,依靠下海捕捞为生,形成了一套独自的工作、生活习惯以及信仰,这就是日本的“海女文化”。从最南端的
冲绳到最北部的北海道,
日本列岛的两侧海岸都有人从事海女这一职业。在1960年前后经济高速发展时期,日本海女的总数曾经达到1万多人。
现状
随着人们
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
海洋捕捞和
养殖技术的发达,21世纪已经很少有年轻女性愿意从事
高风险、高强度的海女职业。2010年的调查发现,日本全国只剩下2174名海女,并且
平均年龄已接近65岁。照此下去,二三十年之后日本将无人再当海女,延续了几千年的“海女文化”也将彻底消失。面对即将消失的“海女文化”,现役海女人数最多的日本
三重县志摩地区展开了各种保护措施。三重县
鸟羽市的“海的博物馆”馆长石原义刚一直积极推动为海女申报世界
无形文化遗产。2009年,来自日本全国各地以及韩国
济州岛的海女们首次聚集在“海的博物馆”,共同商讨如何传承这一
传统文化。2010年10月底,2011海女峰会在
鸟羽市相差町举行,峰会正式发布申报
世界遗产的行动宣言。“海的博物馆”工作人员对记者说,“海女文化”有很多理由可以申报世界无形文化遗产。例如海女的历史非常悠久,是一种以女性为主体的独特文化,并且正面临着消失的危机。此外,最重要的一点是海女所从事的是最环保的捕捞方式。海女潜水完全靠憋气,每次
水下作业的时间不超过两三分钟。为防止
过度捕捞,海女对于下海捕捞的时期有严格的规定,下海时还会携带测量
贝类大小的
木尺等简易工具,坚决不捕捞那些尚未长成的海产品。这对当今社会思考可持续发展、重新看待
人与自然的关系都具有启发意义。
在志摩地区,海女正逐渐成为当地旅游业的一个金字招牌。御木本
珍珠岛是鸟羽市的一个重要观光景点,岛上有世界上率先实现人工
珍珠养殖的御木本幸吉的雕像以及介绍珍珠养殖和加工过程的博物馆。除了耀眼的珍珠之外,海女现场表演则是吸引游客的另一个亮点。游客们不用专程前往偏僻的渔村就可以近距离观看到海女们潜水捕捞海鲜的全过程。当然这些海女们并不完全正宗,她们只是在看
台前为游客表演而不会真正捕捞。如果你想观看地道原生态的海女并深入了解她们的生活和文化,那还要前往真正的渔村。鸟羽市的相差町就是一个依靠海女而繁荣的渔村,这里不仅可以参观展示“海女文化”的资料馆、海女们出海前经常去祈祷的神社,还能去海女们平常工作之余歇息的“海女小屋”品尝她们刚刚捕捞上来的各种美味海鲜。一个看似普通的小渔村不断迎来一辆辆满载游客的大巴。令记者感到意外的是,相差町的海女们对于那些在御木本珍珠岛进行表演的非正宗海女并无排斥态度,有些在景区扮演海女的女性年老之后就回到渔村成了真正下海捕捞的海女。
举办海女峰会、申报世界遗产,
三重县所作的这一系列努力既是为了保护海女这一传统文化,也是为了振兴旅游业、发展经济。三重县知事铃木英敬对记者说,保护好文化就可以促进旅游,而产生
经济效益后又可以更好地保护文化。
韩国海女
定义
韩国海女是指不需要任何特别装备,即可潜入海中捕获
海螺或摘取海带等
海草类植物的女性。她们潜入海中时,仅需蛙镜、可承受身体重量的泳圈或浮力球、收集捕获物的网袋与采挖器具。在韩国
济州岛,你经常会在海边看到她们:黝黑的皮肤,长发盘在头顶,身穿黑色的紧身
潜水衣,背着色彩鲜艳的背囊,一个猛子扎进海里。她们就是海女,通常也是这一带村落里最富有,地位最高的女人。
工作
章鱼、海胆、海蜇都是海女的猎物,但她们的主要目标是生长在
低潮线以下岩石上的一种
软体动物——鲍鱼。仔细看,你会发现海女手腕上都拴着一个
铁铲,在海底就要靠它把礁石上的猎物撬下来。鲍鱼身体外边包着很厚的石灰质
贝壳,如果不小心铁铲被鲍鱼的贝壳夹住,海女的处境就非常危险,每年都有因此丧生的姐妹。
海女经常
集体行动,你会看到三四个人一齐翻身
入水,步调一致,远看倒像是
花样游泳表演,因此也吸引了不少慕名而来的游客。
济州岛旅游区卖的
明信片上也少不了她们的身影。
历史背景
韩国海女的历史比日本短。19世纪前,徒手潜水还是男人们的专职,但由于政府的
税收政策重男轻女,男人做工税重,女人做工税轻。渐渐地,丈夫们开始在家煮饭看孩子,而妻子则每天外出捞海物赚钱。日久天长,潜水成了女人们代代相传的本事,“海女”这个称呼应运而生。韩国的海女以济州岛最多,1950年时济州岛有3万多海女。
1932年1月,海女们为了反抗日本的掠夺政策和
民族歧视,爆发了一场全韩国规模最大的抗日运动。这是一次由女性主导的抗日运动,对于韩国人来说,意义非凡。
现状
为保护
海洋生物,韩国政府对
盈利性潜水有严格的规定,海女必须徒手潜水。法定装备只有一副游泳镜和一身潜水衣,此外任何现代化器械均属违法。21世纪之后仅有5000余人,绝大多数年龄也都超过50岁,年龄最大的91岁。
为传承济州岛独特的海女
渔业文化,韩国在济州海女抗日运动
纪念公园内建立了海女博物馆。展出修复过的海女旧居、海女们的
日常饮食与
传统服装,所使用的器具,以及船舶、盐田等模型及珍贵照片等。同时展示的还有海女们参与抗日运动的
历史文物。让人们了解海女的生活与工作型态,感受济州女性坚毅不屈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