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可国(1961年12月—2025年1月20日),湖北省麻城市人,1984年7月毕业于武汉大学哲学系,1997年破格晋升为副研究员,2001年晋升为研究员,曲阜师范大学孔子文化研究院特聘教授,山东社会科学院国际儒学研究院原院长、二级研究员,山东社会科学院博士后实践流动站博士后导师。主要专业方向为儒学、社会哲学(含社会哲学原理、儒家社会哲学、国外社会哲学)和文化理论研究。主要社会兼职有: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理事、中国人学学会理事、中国实学学会理事、山东省哲学学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山东孔子学会会长、山东孙子研究会理事、山东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会副会长、山东现代外国哲学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涂可国的社会哲学、社会文化研究在学界独树一帜,是社会儒学、道德儒学、文化儒学和人类儒学的开创者、倡导者之一,现代儒学“新泰山学派”的主要代表之一,建构了较为系统的儒家责任伦理学体系。
人物生平
1984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哲学系,同年进入山东社会科学院工作。历任山东社会科学院儒学研究所所长(2003-2009年)、文化研究所所长(2009-2019年),山东社会科学院国际儒学研究与交流中心主任、二级研究员、山东社会科学院儒家哲学重点学科负责人。
2022年受聘为
曲阜师范大学孔子文化研究院特聘教授。
2025年1月20日16时50分,涂可国先生因病医治无效在济南逝世,享年64岁。
研究方向
主要成就
研究范围
在儒学研究方面,主要围绕儒学与社会、儒家社会哲学进行探讨,主编了《儒家哲学文库》(齐鲁书社出版),并发表了重要学术文章《论儒学的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悖论及其影响》(《哲学研究》2005年第1期)、《论儒家的中和思想在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中的作用》(《东岳论丛》2004年第6期)、《儒家伦理精神与小康社会的建构》(收入《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研究》,
山东人民出版社2003年出版)、《儒学:中国慈善事业发展的重要价值资源》(《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04年第1期)、《论儒学的伦理主义与非伦理主义悖论及其对人的发展的影响》(《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6期)、《论儒学的人文主义与反人文主义悖论及其对人的发展的影响》(《山东科技大学学报》2004年第6期)、《儒学与现代化二题》(《儒学与鲁文化》,齐鲁书社1997年出版)、《柏格森的生命哲学及其对现代新儒家的影响》(《当代西方哲学评析》,石油大学出版社1992年出版)、《论孟子的四端说》(《孟子思想研究》,
山东大学出版社1986年出版),等;
学术专著
在社会哲学研究方面,已出版个人学术专著《社会哲学》(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出版),参著《人学原理》(黄楠森主编),参著《当代哲学主流研究》(
广西人民出版社1994年出版),发表重要学术论文《发展社会哲学是当代中国哲学的重要方向》、《社会要素与社会整体之间关系新探》(《理论学刊》2001年第5期)、《论人的社会分合关系及其调整》(《东岳论丛》2000年第1期)、《唯物史观的发展问题》(《理论信息报》1987.10.3)、《改革的哲学方法沉思》(《
山东社会科学》1988年第6期)、《方法关系论》(《
社会科学辑刊》1989年第6期)、《历史唯物主义是一般社会哲学理论》(《理论学刊》1995年第3期)、《论人的自我问题》(《人学与现代化》,
中国人学学会主编,广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出版)等;
1.《用之有节》,《光明日报》2016年12月12日;
2.《儒家孝悌伦理的理性审视》,《中国文化论衡》2016年第1辑,社科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
3.《儒家智德与人之发展》,《孔学堂》2016年第1期;
4.《社会儒学视域中的荀子“群学”》,《中州学刊》2016第9期;
5.《荀子人性论真义之再辨析》,《临沂大学学报》2016年第2期;
6.《儒家德治文化与中国社会治理》,《荀子思想与依法治国》,青岛出版社2016年版;
7.《儒家文化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中的作用》,《理论学习》2016年第3期;
8.《加强社会责任体系建设》,《理论学习》2016年第10期;
9.《荀子治道思想的礼治主义特质分析》,《儒学天地》2016年第3期;
10.《儒家人性论层次论思想与新常态下人的发展观》,《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与人的发展》,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
11.《儒家文化的层次性及其人文意蕴》,《孔子学刊》2017年第8辑;
12.《儒家正论的五元结构》,《齐鲁学刊》2017第9期;
13.《孟子责善论面临的合理性挑战》,《现代哲学》2017年第5期;
14.《生态责任伦理的义理结构》,《伦理学研究》2017年第2期;
15.《儒家孝悌责任伦理论辩》,《周易研究》2017年第4期;
16.《儒家性情的内涵、义理和转化》,《探索与争鸣》2017年第6期;
17.《儒家勇论与血性人格》,《理论学刊》2017年第4期;
18.《儒家之“义”的责任伦理意蕴》,《孔子研究》2017年第5期;
19.《荀子责任伦理思想发微》,《东岳论丛》2017年第3期;
20.《儒家义务伦理辨证》,《社会科学战线》2017年第6期;
21.《儒家责任伦理考辨》,《哲学研究》2017年第12期;
22.《儒家德治的四大形态与以德治国的战略思维》,《周易研究》2018年第3期;
23.《责己与责人:儒家责任伦理主体指向的二元结构》,《中国哲学史》2018年第4期;
24.《社会儒学视野中的儒家民说》,《江汉论坛》2018年第9期;
25.《儒家成己成人说新解》,《甘肃社会科学》2018年第3期;
26.《儒学:为人之学与为己之学的辩证统一》,《东岳论丛》2018年第8期;
27.《文化中国:内在意蕴与时代价值》,《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2期;
28.《儒家责过伦理思想管窥》,《齐鲁学刊》2018年第8期;
29.《墨子责任伦理思想析论》,《墨子研究论丛》(十二),齐鲁书社2018年版;
30.《得众济众——先秦儒家关于为政者的群众责任观》,《光明日报》2018年5月12日;
31.《王阳明责任伦理思想管窥》,《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18年第6期;
32.《儒家责任伦理学建构》,《儒学天地》2018年第2期;
33.《家学视域中的儒家齐家责任伦理》,《中国文化论衡》2018年第2辑,社科文献出版社2018年版;
34.《人类共同体视野中的儒家群体责任观》,《领导科学报》2018年10月1日;
35.《多元一体的社会儒学》,《河北学刊》2018年第1期 ;
36.《打造中国区域性文化中心》,《2017年山东文化发展分析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版;
37.《当代中国网络文化安全建设》,《皮书研创与当代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年版;
38.《文化儒学:当代中国儒学新形态》,《孔学堂》2018年第1期;
39.《大力加强儒学对人发展的影响研究》,《人文天下》2018年第15期;
40.《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文化发展之道》,《人文天下》2018年第22期;
41.《作别“互害”循环的怪圈》,《探索与争鸣》2018年第11期;
42.《儒家天下责任观的历史》,《人文论丛》2018年第1期;
43.《心与事:朱子心学责任伦理》,《求索》2019年第5期;
44.《儒家社会角色责任思想探》,《周易研究》2019年第4期;
45.《从三重维度看先秦儒家心学精髓》,《齐鲁学刊》2019年第5期;
46.《儒家行为责任伦理论要》,《孔子研究》2019年第5期;
47.《加强中国社会文化研究》,《人文天下》2019年第8期;
48.《文学文化学论纲》,《人文天下》2019年第2期;
49.《政治儒学的一个重要向度:先秦儒家的法治思想》,《当代儒学》2019年第5期;
50.《儒家为政责任伦理诠释》,《中华孔学》2019年第3期;
51.《朱熹责任伦理思想析论》,《朱子学研究》2019年第6期;
52.《儒家文化的当代价值》,《文化儒学研究(一)》,山东人民出版社2019年版;
53.《文化与责任:儒家文化责任伦理思想》,《国际儒学论丛》2019年第2期,社科文献出版社2019年版;
54.《试论儒家的国家责任伦理思想》,《中国文化论衡》2019年第1期;
55.《充分认识和把握共和国英雄群体精神的时代价值》,《济南日报》2019年9月28日;
56.《山东文化发展报告(2019):前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年版;
57.《陆九渊责任伦理思想析论》,《武汉科技大学学报》2020年第10期;
58.《儒家圣人责任伦理要义》,《中原文化研究》2020年第1期;
59.《论“三俗文化”及其社会治理》,《山东社会科学》2020年第9期,2/2;
60.《儒家礼规责任伦理》,《当代儒学》,四川人民出版社2020年版;
61.《英模精神与“四德建设”》,《山东干部函授大学学报》2020年第5期;
62.《董仲舒责任伦理思想与当代社会责任体系建设》,《衡水学院学报》2020年第5期 ;
63.《良知与责任:王阳明责任伦理思想再论》,《孔学堂》2020年第2期;
64.《儒家德治深层义理结构》,《儒林》2020年第8辑,上海古籍出版社2020年5月版;
65.《法家责任内涵与类型思想管窥》,《管子学刊》2020年第3期;
66.《推动山东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一)》,《人文天下》2020年第19期;
67.《推动山东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二》),《人文天下》2020年第21期;
68.《多措并举,激发脱贫内生动力》,《光明日报》2020年9月10日;
69.《孟子“四心”“四端”与“四德”的真实逻辑》,《武汉大学学报》2020年第2期;
70.《儒家责任伦理的辩证特征》,《国际儒学论丛》2020年第2期,社科文献出版社2021年版;
71.《儒家天命责任伦理论纲》,《河北学刊》2020年第2期;
72.《天性责任、气性责任与才性责任——儒家三大人性责任形态思想论析》,《齐鲁学刊》2020年第3期;
73.《传统儒家公私观及其对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的启示》,《东岳论丛》2020年第8期;
74.《全球化背景下国族认同的困顿与着力点》,《探索与争鸣》2020年第2期;
75.《儒家为何重礼》,《探索与争鸣》2020年第9期;
76.《<孔子仁学思想研究>序》,冯晨《孔子仁学思想研究》,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
77.《一多不分,融通中西——<安乐哲儒家哲学研究>评介》,《孔子研究》2020年第5期;
78.《董仲舒责任伦理思想透视》,《山东社会科学报道》2019年12月15日;
79.《传统儒家责任伦理思想的理论贡献》,《山东社会科学报道》2020年8月16日;
80.《中西伦理学比较视阈中的儒学责任伦理思想研究》,《山东社会科学报道》2020年10月16日;
81.《儒家治道思想论衡》,《山东社会科学报道》2020年12月1日;
82.《儒家君子理想人格的八大社会气象解读》,《学术界》2020年第6期;
83.《生命儒学具备强大的解释力》,《社会科学报》2020年1月16日。
(一)专著
1.《文化现实与文化建构——中国社会文化研究》,两人合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
2.《文化中国导引:文明传习与精神塑造》,独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
3.《崇高的中国精神——共和国英雄模范人物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两人合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年版;
4.《多元一体的社会儒学》,独著,济南出版社 2020年版;
5.《重建天人观:生态伦理研究》,两人合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0年版。
(二)主编
1.《中国文化论衡》2016年第1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6年版;
2.《中国文化论衡》2016年第2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6年版;
3.《中国文化论衡》2017年第1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7年版;
4.《中国文化论衡》2017年第2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7年版;
5.《中国文化论衡》2018年第1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8年版;
6.《中国文化论衡》2018年第2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8年版;
7.《中国文化论衡》2019年第1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9年版;
8.《国际儒学论丛》2019年第2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9年版;
9.《国际儒学论丛》2020年第1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20年版;
10.《国际儒学论丛》2020年第2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21年版;
11.《山东文化发展报告(2017)》(文化蓝皮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年版;
11.《山东文化发展报告(2018)》(文化蓝皮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年版;
12.《山东文化发展报告(2019)》(文化蓝皮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年版;
13.《文化儒学研究(一)》,山东人民出版社2019年版;
14.《山东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文化篇》,山东人民出版社2019年版;
15.《社会儒学论丛》,山东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
16.《黄玉顺生活儒学研究》,山东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
主要课题
主持、参与完成国家、省部级课题30余项,主要有:主持完成2004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儒学对人发展的影响研究”、2014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西伦理学比较视阈中的儒家责任伦理思想研究”;主持完成外交部课题“中国传统文化精华与公共外交”、中宣部委托课题“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基本框架研究”“先进文化的内涵、标准与主要表现”“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主持完成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儒家伦理哲学思想与当代中国道德建设”“山东省四德建设工程研究”“儒家道德价值观与社会主义价值体系建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曲阜模式研究”“生态伦理研究”“儒学大辞典”等。
出版图书
参考资料
所获荣誉
《论儒学的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悖论及其影响》一文被《光明日报》论点摘编、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哲学》2005年第3期全文复印。
社会任职
兼任中国实学研究会副会长、
山东孔子学会副会长、山东省哲学学会副会长、
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
中国人学学会常务理事等。
人物评价
涂可国先生是当代著名学者,是“社会儒学”的倡导者,在儒家伦理研究、文化研究等领域卓有建树,著述丰赡,影响甚大。(
曲阜师范大学孔子文化研究院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