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丰县,隶属河南省濮阳市,位于河南省东北部,濮阳市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14°47′—115°23′,北纬35°45′—36°05′之间,总面积828平方千米,地形较为平坦,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截至2024年12月,清丰县辖9个镇、8个乡。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人民路中段。截至2023年末,清丰县常住人口57.7万人。
历史沿革
清丰古观国之地,西周为顿丘邑,汉高祖始置顿丘县。
东汉熹平六年(177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曹操任顿丘令。
唐大历七年(772年),因境内有隋朝孝子张清丰门阙,魏博节度使田承嗣表奏朝廷以清丰之名名县,治清丰店,属澶州,隶河南道。
金皇统四年(1144年),改澶州为开州,清丰属之。
明洪武七年(1374年),清丰县属大名府。清代沿用明属。
民国时期归属变更频繁。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清丰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属冀鲁豫边区第一专署。
1949年8月20日,改属平原省濮阳专署。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2年,平原省撤销,改属河南省濮阳专署。
1954年,濮阳专署并入安阳专署,改属安阳专署。
1958年,安阳专署并入新乡专署,清丰县随属新乡专署。
1961年,新乡、安阳两专署分设,清丰县又改属安阳专署。
1983年9月,国务院批准,撤销安阳地区行政公署,实行市管县体制,成立濮阳市,清丰县属濮阳市。
2024年12月,六塔乡撤乡设镇。2025年2月,濮阳市民政局表示,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清丰县六塔乡正式撤乡设镇。
行政区划
截至2024年12月,清丰县辖9个镇、8个乡:
城关镇、
马庄桥镇、
阳邵镇、
柳格镇、
瓦屋头镇、
仙庄镇、
固城镇、
韩村镇、
六塔镇、
双庙乡、
纸房乡、
巩营乡、
马村乡、
高堡乡、
大流乡、
古城乡、
大屯乡,共有503个行政村。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人民路中段。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清丰县位于河南省东北边陲,濮阳市北郊,介于东经114°47′—115°23′,北纬35°45′—36°05′之间。东与山东省莘县毗连,南与濮阳市接壤,西邻安阳市内黄县,北靠南乐,西北隔卫河与河北省魏县相望。清丰县地图略呈长方形,东西宽约35千米,南北长约25千米,全县总面积约828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清丰县地处黄卫平原,黄河冲积扇的北缘地带,地形较为平坦。地势西南高东北低,西南最高点海拔53.5米;东北最低点海拔44.2米,地面自然环境坡降为1/5000—1/7000,属于微倾斜平原区。
气候
清丰县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少雨,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凉爽干燥,冬季寒冷少雪。年平均气温13.3度,极端高气温42.5度(1966年7月19日),极端低气温零下20.2度(1993年11月21日),初霜日一般为10月20日前后,终霜日为4月10日前后,多年平均无霜日数161天。历年来平均降水量562.6毫米,最多为1023.5毫米(1963年),最少为296.6毫米(2002年),历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240.7小时,历年平均风速为2.5米每秒,常年主导风向是南风。其中,6—8月降水量为355.3毫米,占年降水量的63%;平均日照时数731小时,占年日照时数33%。主要气象灾害有干旱、暴雨、扬沙、寒潮、雷暴等。
水文
清丰县属海河流域,主要河流有卫河、马颊河、潴泷河,引黄入冀补淀总干渠(第三濮清南干渠)、第二濮清南干渠,地表径流来自天然降水,引水工程来自于黄河。地下水属于潜水类型,地下水质系重碳酸型淡水,矿化度为0.5—1.0/升,适合农田灌溉和人畜饮用。
卫河:中国海河水系支流。因春秋时属卫地得名,古称白沟、御河,隋代称南运河,唐宋称永济渠。发源于河南省辉县太行山脉,向东北流经浚县、汤阴、内黄、清丰、南乐、大名等县,于山东省临清市入南运河,至天津入海河。卫河从内黄县流入清丰县境,长9.7千米,控流面积74平方千米,占全县总面积的8.5%。
马颊河:源于河南省濮阳县西水坡。流经濮阳县、华龙区、清丰县、南乐县,经山东聊城市、临清市,至无棣县黄瓜岭以下流入渤海。清丰县境内流长25.9千米,控流面积542平方千米,占全县总面积的62.1%。
潴龙河:源于濮阳县清河头乡,经市区岳村进入清丰县境,蜿蜒贯穿9个乡镇,187个行政村,在清丰、南乐县界阎王庙入马颊河。境内河长68.4千米,流域面积为266平方千米。
引黄入冀补淀总干渠:引黄入冀补淀工程是国务院确定的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之一,是国家战略工程,也是雄安新区生态水源保障项目,对雄安新区水资源保障具有重要作用。工程主输水线路长482千米,其中河南省境内84千米,清丰县境内24千米。
土壤
清丰县土壤面积为114.4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87.4%。风沙土类型:分布在固城、韩村、大屯、古城、大流等乡的西部和阳邵乡的东部,面积为8633亩,占全县总土壤面积的7.55%。潮土类型:遍布全县各乡镇,面积为105.67万亩,占全县总土壤面积的92.45%。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清丰县耕地56754.92公顷,园地1398.29公顷,林地4882.83公顷,草地12.57公顷,城镇村及工矿用地15766.39公顷,交通运输用地1220.93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1493.33公顷。
生物资源
植物资源
清丰县植物种类丰富。木本植物资源有36科,52属,136种,用材林树种主要有杨树、国槐、榆树、泡桐、白蜡柳树、刺槐等;干鲜经济林树种主要有枣、苹果、桃、李、杏、梨、核桃等。草本植物主要有禾本科、豆科、锦葵科、十字科、菊科等。水生植物主要有芦苇、藕、水葱、菖蒲等。野生植物以草本植物为主,常见野生植物有蒺藜、蒲公英、马齿苋、沙蓬、猪毛蒿、猪尾草、狗牙草、芦苇、茅、大蓟、野菊花、猪毛菜等。
动物资源
清丰县主要家畜有猪、牛、羊、马、驴、狗、猫、兔等;主要家禽有鸡、鸭、鹅、鸽、鹌鹑等。哺乳动物主要有兔、鼠、黄鼬、獾、狐狸、刺猬、蝙蝠等。鸟类主要有麻雀、喜鹊、乌鸦、猫头鹰、鹞、啄木鸟、鹦鹉、斑鸠、戴胜、灰喜鹊、大雁、大杜鹃(布谷)、黄鹂等。
地热资源
清丰县地热资源得天独厚,1400米—1800米灰岩层缝隙发育,水量达127立方米/小时,水温为53℃—58℃,自流回灌率达100%。截至2022年底,累计投资3.9亿元,建成换热站18座,深层地热井50口,总供暖能力达340余万平方米。
风能资源
清丰县风电资源丰富,共投入运行风电307.5兆瓦,年可发“绿电”约7亿度、节约21.17万吨标准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55万吨。
人口
截至2023年末,清丰县常住人口57.7万人,比上年末减少1万人。出生率7.21‰,死亡率7.86‰,自然增长率—0.65‰。城镇化率36.03%,比上年提高0.91个百分点。
清丰县除汉族外,还有回族、蒙古族、满族、维吾尔族等26个少数民族。
政治
经济
综述
2023年,清丰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32.9亿元,同比增长3.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7.3亿元,同比增长1.7%;第二产业增加值73.6亿元,同比增长5.6%;第三产业增加值112.0亿元,同比增长4.0%。三次产业结构为20.3:31.6:48.1。
财政收入
2023年,清丰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1亿元,同比增长7.0%,其中税收收入7.7亿元,同比增长4.0%,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63.7%。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3.3亿元,同比增长0.2%。
固定资产投资
2023年,清丰县500万元以上投资项目107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42个,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9.5%。按产业分:第一产业投资增长8.3%,第二产业投资增长44.1%,第三产业投资增长18.5%。房地产开发投资24.4亿元,同比下降12.2%。商品房销售面积44.5万平方米,同比下降32.1%。
人民生活
2023年,清丰县全体居民可支配收入为24140.1元,同比增长6.6%。其中: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为31171.9元,同比增长3.5%;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为21791.2元,同比增长8.1%。
第一产业
2023年,清丰县粮食种植面积128.2万亩,比上年增加1.9万亩。其中,夏粮种植面积74.2万亩,比上年增加0.05万亩;秋粮种植面积54.0万亩,比上年增加1.85万亩。
2023年,清丰县粮食产量62.89万吨,比上年减少0.04万吨,同比下降0.06%。其中,夏粮产量37.21万吨,比上年减少1.25万吨,同比下降3.25%;秋粮产量25.69万吨,比上年增加1.22万吨,同比增长4.99%。
2023年,清丰县肉类总产5.63万吨,比上年增加0.43万吨,同比增长8.2%。蛋类总产5.58万吨,比上年增加0.02万吨,同比增长0.36%。
第二产业
2023年,清丰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1%,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8%。其中:轻工业增长7.3%;重工业增长9.5%。按经济类型分:公有制经济下降14.1%,非公有制经济增长10.0%;按门类分:食品制造业增长4.5%,家具制造业增长13.4%;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215.7%,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58.0%。规模以上工业产销率98.0%。
2023年,清丰县共有资质内建筑企业29家,建筑业总产值17.38亿元,同比增长4.3%。
第三产业
国内贸易
2023年,清丰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7.2亿元,同比增长5.8%。其中:批发业3.0亿元,同比下降1.3%,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3.9%;零售业63.3亿元,同比增长4.3%,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82.0%;住宿业0.2亿元,同比增长19.1%,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0.3%;餐饮业10.7亿元,同比增长18.2%,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13.8%。
对外经济
2023年,清丰县外贸进出口总值10110.93万元,同比增长12.2%。
交通运输
清丰县境内及周边三纵(京珠、大广、德商)两横(濮鹤、安南)5条高速公路,构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从清丰县出发,5个小时可到达北京、天津,2个小时到达郑州、济南。县城距郑济高铁濮阳东站12千米,距晋豫鲁铁路濮阳站15千米。
截至2022年底,清丰县农村公路总里程达1144.698千米,其中,县道11条197.694千米,乡道55条380.265千米,村道505条566.739千米,公路好路率达到90%以上。
截至2022年底,清丰县共有县际公交线路1条(清丰至濮阳),共38辆新能源纯电动公交车。城乡公交线路7条(清丰至瓦屋头四公司、清丰至单拐、清丰至巩营、清丰至阳邵潮旺、清丰至古城张六村、清丰至大流、清丰至巩营理直),共54辆新能源纯电动公交车。
社会事业
科学技术
2023年,清丰县有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5个,高新技术企业13家,授权专利数158件,有效发明专利35件。
教育事业
截至2023年末,清丰县共有学校(含教学点81个)315所,在校学生(含私立)116425人,教职员工(含私立)9581人,专任教师(含私立)8100人。其中:基础教育学校311所,教学点81个,在校学生111628人,教职员工9290人;中职教育学校4所,在校学生4797人,教职员工291人;学前教育学校178所,在校学生17227人,教职员工2197人。普通高中共有6所,在校学生13385人,教职员工1069人,专任教师884人。普通初中22所,在校学生28404人,教职员工2256人,专任教师2092人。小学104所,在校学生52486人,教职员工3760人,专任教师3653人。
文化事业
截至2023年末,清丰县共有艺术表演团体2个,从业人员103人,国内演出场次177场,观众人次153千人次。艺术表演场所1个,从业人员30人,演出场次65场。公共图书馆1个,从业人员23人,图书总藏量86千册,总流通人次158千人次。文物保护管理机构1个,从业人员18人。博物馆机构1个,从业人员41人,参观571千人次。
医疗卫生
截至2023年末,清丰县共有卫生机构572个(含村卫生室),其中:医院12个(综合医院7个,中医院2个,专科医院3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556个(卫生院17个、村卫生室527个、诊所、卫生所、医务室12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3个;其他卫生机构1个。卫生机构实有床位数4011张,卫生机构总人数为4768人,卫生技术人员3185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210人。
体育事业
2023年,清丰县共有传统项目学校9所,教练员12人,裁判员46人,承办及参加上级赛事8次,我县组织举办赛事活动8次,组织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1次。
社会保障
2023年,清丰县累计发放低保资金4544万元,特困供养金、残疾人两项补贴5074万元。全县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64.5万人、参保率稳定在96%以上。
基础设施
2023年,清丰县投资4000万元完成马庄桥镇供热、电力、雨水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S215马庄桥段修复养护工程竣工通车;马庄安置房主体完工,龙润华府、崛起尚合府等5个商住小区顺利交付,累计开发住宅面积197万平方米。康王路等5条道路建成通车,新民路等8个停车场加快推进,铺设雨污管网8.3千米,江渎路等4条道路实现雨污分流,晓月路等9处城区易涝点顺利改造;清华苑老旧小区完成提升,黄庄、油房等4个安置区一期完工;新民路体育公园、人大主题公园建成投用,县城区新增绿化面积8.6万平方米,完成造林绿化3466亩。拆除残垣断壁2669处,铺设胡同83万平方米,建成“美丽庭院”160个,打造“河南省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行动先进村”7个;扎实推进乡村建设行动,新改建瓦四线等农村公路24.9千米,贯通永固沟、炉里沟、梁村沟等农村水系32条、68.8千米,15个乡镇政府驻地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全面完工,累计植树25.6万棵。
历史文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
柳子戏
柳子戏又称“百(北)调子”“柳子腔”“弦子戏”,是由元明时期的北曲弦腔发展演变而成的一个地方声腔剧种,主要在河南清丰一带流传。
柳子戏又名“弦子戏”,亦称“北调子”“糠窝子”,是中国戏曲四大古老剧种之一,由元明以来流行于中原地区的俗曲小令衍化而成,在清代中叶盛极一时。柳子戏记录在案的传统剧目200余出,音乐唱腔曲牌600余支,这一剧种既有北曲豪放粗犷的风格,又有南戏委婉细腻的特征。2006年5月20日,柳子戏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麦秆剪贴(聂氏麦杆画)
麦秆画也叫麦秆剪贴,是利用麦秸自然光泽和抢撕成丝的特性,经烫色或染色,用“撕、剪、刻、抢”等特殊工艺,或平贴,或直接用麦秸逐层粘堆而成的画作,是凝聚浓郁乡土气息的中国传统手工艺品。聂氏麦秆画作品以黑色为主,充分利用天然麦秆的自然光泽和纹理,通过温度高低使麦秆形成深浅不同的色彩变化,再经过剪、编、砌、雕刻等十几道工序的技术处理,表现人物风景、花鸟虫鱼等图案。2014年12月,麦秆剪贴(聂氏麦秆画)被列为国家级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文物
冀鲁豫边区革命根据地旧址
冀鲁豫边区革命根据地旧址坐落在该县双庙乡单拐村,占地面积2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万余平方米。抗日战争后期,曾驻扎着中共中央北方局、中共中央冀鲁豫(平原)分局、八路军冀鲁豫军区司令部等首脑机关。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邓小平、黄敬、宋任穷等在此领导指挥了边区的抗日斗争。
2006年5月,冀鲁豫边区革命根据地旧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民风民俗
婚俗
清丰境内婚俗,大抵解放前依旧俗,解放后从新尚,然亦有旧俗的保留,为半新半旧式,兹仅对旧式婚俗作一简介。旧式婚俗的程序,盖由古时“六礼”:纳彩礼问名字,及出生年月、算命、送礼、定婚期、迎亲,沿循至今。但由于地区、贫富不同,其仪式与繁简差异很大。
风景名胜
冀鲁豫边区革命根据地旧址纪念馆
清丰县
冀鲁豫边区革命根据地旧址纪念馆位于双庙乡单拐村,占地面积5.6公顷,建筑面积7648平方米.2004年10月,由清丰县人民政府依托单拐村原中共中央北方局、中共冀鲁豫分局、冀鲁豫军区司令部、军区第一兵工厂旧址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邓小平、黄敬、宋任穷等领导同志旧居举办成立。冀鲁豫边区革命根据地旧址纪念馆先后荣获“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全国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等称号。
清丰县虎文化产业园
清丰县虎文化产业园位于清丰县纸房乡梅庄村,潴龙河水系环绕。距清丰县中心城区约3千米。北邻清六公路,西邻清丰县产业集聚区,南接单拐红色革命老区,与单拐红色旅游景区在同一规划线路。总占地面积304亩。园区主要分为步行、车行两大游览区域;步行区域主要分布在园区东侧,可步行观览伏虎广场、飞虎池、萌虎乐园、小虎跑场、老虎跳水、老虎爬树、深入虎穴、演艺厅等景点;同时也可在鹿园、小动物乐园、孔雀园等场地。2021年12月,清丰县虎文化产业园被批准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地方特产
清丰县有蘑菇宴、清丰烧饼、桃园健民耗辣椒、韩村壮馍、韩村烧鸡、双庙凉粉、阳邵灌肠、七保安五香驴肉、李记猪蹄、二白炒饼、粉皮、清丰铁锅蛋、清丰焖子、石磨豆腐、粉肚、清丰香肠等美食。
著名人物
古代名人
京房:西汉学者、易学家,开创京氏易学,《京氏易传》、《考功课吏法》作者。
南霁云:唐朝玄宗、肃宗时期名将,在平定“安史之乱”中屡建奇功,勇武刚强、忠勇大义。
近现代名人
晁哲甫:冀鲁豫抗日根据地领导人之一,曾任平原省主席、山东省副省长兼山东大学校长。
高镇五:教育家,曾任河南省教育厅厅长、省政协副主席。
柳朝琦:解放军历史上殉职的第一位战地记者。
段毓仁:河南省名老中医,德艺双馨。
吴双战:曾任武警部队司令员,武警上将。
曹卫洲: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副会长、中国留学人才发展基金会理事长,曾任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副秘书长、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韩双增:武警少将,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是武警部队唯一的一位将军教授。
李万升:长春市鼎庆经贸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助人为乐模范候选人。
翟志刚:原籍清丰,少将,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特级航天员,中国太空漫步第一人。
解国记:曾任新华社河南分社副社长、新华社黑龙江分社社长、《新华每日电讯》总编辑。
李冰:河南省第六届孝老爱亲道德模范。
荣誉称号
2020年6月30日,清丰县入选“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2020年7月4日,清丰县被河南省人民政府食品安全委员会命名为“河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2020年7月29日,清丰县入选2019年重新确认国家卫生乡镇(县城)名单。
2020年11月27日,清丰县荣膺“河南省级森林城市”荣誉称号。
2020年11月,清丰县入选第三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
2021年11月,清丰县入选中国科协公布的2021—2025年度第二批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创建单位名单。
2022年1月,清丰县入选全省首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县。
2022年10月8日,清丰县入选2022年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名单。
2023年2月,清丰县入选全国首批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