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溪镇,隶属于四川省乐山市犍为孝姑镇毗邻,南与九井镇接壤,西与双溪镇相襟,北与玉津镇为邻。区域面积81.5平方千米。2017年,清溪镇常住人口39726人。2022年,清溪镇下辖2个社区和14个村。
历史沿革
秦朝时属
蜀郡,
汉朝属
犍为郡南安县(今
乐山),汉通
西南夷后,于清溪镇设清溪驿。两晋
南北朝基本沿袭旧制。
北周属
戎州(今
宜宾),
保定三(563年)年,今
犍为县境置
沉犀郡,辖
武阳县,镇境属之。沉犀郡郡治一说在岷江东岸,一说在今清溪镇沉犀坝。
隋朝开皇三年(583年),
沉犀郡废,改武阳县为
戎州犍为县,镇境属之。
唐朝永徽元年(650年),于今清溪镇,在始置
惩非镇。
唐朝
上元元年(674年),改犍为县属
嘉州,镇境属嘉州犍为县并沿袭到今。
宋朝真宗
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始为犍为县治所,至
明朝洪武四年(1371年)作县治所共历360年时间。
明洪武九年(1376年),因
清水溪流过,旧有清溪驿,遂改名清溪乡,后改清溪镇。
1910年,改为德裕镇。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复改为清溪镇,辖36保。
1953年,
土改时分置为清溪镇(只辖街道居民)、龙马乡、永乐乡、沉犀乡、公益乡、四平乡、永安乡、新建乡。
1955年12月,撤销新建乡,将原孝姑15保、榨鼓第9保分别划入孝姑、榨鼓两乡,其余并入四平乡。
1956年3月,永乐乡和沉犀乡并入龙马乡。公益乡、永安乡并入四平乡,清溪镇仍只辖街道。
1958年9月,龙马、四平、麻柳、九井4乡和清溪镇合并建立清溪
人民公社。
1959年7月,撤销清溪人民公社,分置为清溪镇(只辖街道)和龙马、四平、麻柳、九井4个公社。
1962年7月分别从四平、孝姑、榨鼓划出原新建乡辖地建立新建人民公社。
1981年9月,新建公社更名为南岸公社,龙马公社更名为洛江公社。
1990年1月,撤销洛江乡并入清溪镇。
1992年8月,撤销四平乡和南岸乡并入清溪镇。
行政区划
2015年,清溪镇辖筒车、胭脂、百箩、三山、洛阳、洛江、踏水、灌引、沉犀、渠成、龙门、天山、祇园、永安、保安、七一、上游、五龙、和平、龙兴、新乐、盐坪、南岸、永星、丁家、康家共计26个村194个村民小组及交通、建新2个社区15个居民小组。
2019年12月13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乐山市调整市中区等8个县(市、区)部分乡镇行政区划的批复(川府民政〔2019〕20号):决定将祇园村所属行政区域划归
九井镇管辖,将
孝姑镇紫云村划归清溪镇管辖。
截至2019年,清溪镇下辖2个社区和26个村。
2022年辖2社区14村:
地理环境
清溪镇位于乐山市犍为县南偏西10公里,东与孝姑镇隔河相望,南与九井镇接壤,西与双溪镇相连,北紧邻玉津镇,区域面积83.293平方千米。
人口
2015年,清溪镇总人口1.69万户4.97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9179人。
2017年,清溪镇常住人口39726人。
2022年,辖14个行政村108个村民小组、2个社区8个居民小组。户籍人口48938人,常住人口38626人。
经济
2015年,清溪镇耕地面积2.73万亩,其中田2.59万亩、土1363亩,主导产业为水稻、畜牧、茉莉花。
2015年,清溪镇粮食总产量1.67万吨。农民人均纯收入1.23万元。规模养猪场75户,生猪存栏2.66万头,出栏5.43万头,规模养鸡场33家,禽存栏28.6万羽,出栏463.79万羽,产值达到2.358亿元。
2015年,清溪镇镇内有工业园区2个,各类企业50家,从业人员0.2万人,工业总产值达到13.5亿元,占全镇工农业总产值的57.28%。
交通
清溪镇境内有国道“213”线南北纵贯全境,乐宜高速、仁沐新高速、五犍沐快速通道经过镇境,
马边河西东横流而过,水陆交通便捷。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至2015年,清溪镇幼儿园20所,入园幼儿1861人;小学3所,即清溪中心小学、百箩小学、丁家小学,教师164人,在校生2414人;初中1所,教师118人,在校生1677人;高中1所,教师103人,在校生1826人。
2022年,清溪镇现有中学3所、小学2所、幼儿园14所。
文化体育
截至2015年,清溪镇有运动场6个,篮球架15副。清溪镇文化中心、老体协以及各社区各村活动室设有乒乓球台。
医疗卫生
截至2015年,清溪镇全镇医院2所(公立1所、私立1所),共有病床99张。村卫生室26个。
历史文化
历史名人
车舆,字孟载,明代嘉定州犍为县清溪乡人,生卒不详,明
永乐十五年(1415年)举人,
正统四年(1439年),官至户部山东司郎中。
文朝辅,字静岩,清代
嘉定府犍为县清溪镇人,生卒不详。清
同治十年(1871年)进士。及第后不愿出仕,后为
成都府教授。与宁廷弼被县人合称为“朝廷辅弼”。
宁廷弼,字傅岩,清代嘉定府犍为县清溪镇人,生卒不详。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进士,官至户部主事,后任嘉定府
九峰书院山长。与
文朝辅被县人合称为“朝廷辅弼”。与其兄
宁廷辅、其弟宁廷贞被县人誉为“宁氏三杰”。
宁廷辅,字左卿(一作佐卿),清代嘉定府犍为县清溪镇人,生卒年不详。
咸丰十一年(1861年)
优贡,
同治年间曾任
兵部主事及镇南州(今云南省
南华县)知州。与其弟宁廷弼、宁廷贞被县人誉为“宁氏三杰”。
宁廷贞,字子元,清代嘉定府犍为县清溪镇人,清同治三年(1864年)
举人,曾任福建
安溪等六县知县。与其兄宁廷辅、宁廷弼被县人誉为“宁氏三杰”。
宁芷邨,(1895-1984),又名宁泉礼、宁藩龄,号子春。
四川省犍为县清溪镇人,1922年毕业于北京法政专门学校(后更名为
北京法政大学)。
民国时期爱国金融实业家。解放前从事金融和实业工作,创办了四川水泥厂(西南第一家水泥厂),创办和通银行,接收重庆平民银行,创办嘉阳煤矿。解放后曾任重庆市政协第二至第七届委员、市工商联执委、市工商联常委、重庆市民建及市工商联文史资料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四川省工商联合会顾问等职。1984年9月3日卒于
重庆市,终年90岁。
文物古迹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有“沉犀
节孝坊”。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向氏宅”“甘露桥渡槽”“建新街宁氏宅”,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沉犀秋月”“南华宫”“宁芷邨古居”“老君山岩洞群”“云亭晓烟”“宋城墙遗址”“杨泗庙”。“半边寺”。
节孝坊:沉犀节孝坊于清
嘉庆七年(1802年)请旌奉旨修建。历经八年,于嘉庆庚午(1810年)仲冬竣工。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孝坊为四柱三门,四柱三间面阔7.99米,三重檐五楼,通高11.25米。石台基长11.92米,宽8.1米,高0.6米。
宁芷邨故居:宁芷邨是川南知名金融实业家,曾以大股东的身份于(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12月在嘉阳煤矿第一次股东会上,当选为该煤矿监事。现成为旅游观光热点的
嘉阳小火车,便是出自他手。宁芷邨故居当地人称“铜门坎”,占地面积1970平方米,始建于清代。有6个天井,最大的一个天井达100多平方米,最小的一个10多平方米。位于庭院深处,坐落着保持清代原貌的绣花楼。
文朝辅进士第:建于清代,文朝辅进士第位于书堂街9号。
宁廷弼进士第:建于清代,宁廷弼进士第位于镇上和平街。
观音庙:位于筒车村干河儿,民国九年(1920年)建,俗称太子庙,正殿1座,已毁。1996年至2000年在原地重建,占地约1亩。
玉观寺:位于盐坪村三、四组交界处,1993年至2006年在原玉皇观旧址新建,占地5336平方米,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有
大雄殿、天王殿、
观音殿等及附属接待设施。
白马庙:位于三山村土坝垴,宋代建正殿1座,后毁,2000年原址重建。
半边寺:位于祗园村佛儿岩,明嘉庆三年建正殿1座,后毁。但摩崖佛像尚具艺术观赏和研究价值,于2000年修建文物保护亭。
清溪渠:1945年在清溪投资兴办的水利工程清溪渠,现存
翁文灏于1945年3月题词“水到渠成”,其中部份水渠仍在造福当地百姓。
古城墙:
清溪大桥桥头下,尚存一段古城墙,位于南华宫和东皇宫外,马边河岸边,此外还有水码头。
茉莉之乡
清溪镇是远近闻名的“茉莉之乡”。清溪镇从20世纪50年代起开始规模化种植茉莉花,经过几十年来不断地发展壮大,现已形成种植面积2万余亩,年产茉莉花6000多吨,产值4000多万元,成为规模居全国第二,四川第一的茉莉花生产基地,被四川省特产协会命名为“四川省茉莉之乡”。1993年国家
农业部、四川省农牧厅将清溪镇列为万亩茉莉花基地,1995年获乐山市政府茉莉花栽培技术科技二等奖。2011年农业部授予清溪镇“茉莉之乡”称号。
犍为茉莉花茶是国家
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茉莉花的规模发展,带动了茉莉花茶加工业的发展,全镇有茉莉花茶加工厂31家,手工作坊110个,2015年累计年加工茉莉花0.75万吨,产值1.65亿元。所加工的茉莉花茶“清茗香、佛都春香、巴蜀奇峰、
碧潭飘雪、炒花
甘露、
茉莉红茶无公害农产品称号。
荣誉称号
2010年,清溪镇获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国家文物局授予第五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荣誉称号。
2011年,清溪镇获
农业部授予清溪镇“茉莉之乡”称号。
2018年,清溪镇获四川省绿化委员会、省林业厅评为四川第二批省级“森林小镇”。
2020年11月20日,获第六届全国文明村镇荣誉称号。
2021年,入选第三批“四川最美古村镇”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