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南学生联合会是五四运动爆发后,衡阳学生在夏明翰、蒋先云等发动组织下,于1919年6月7日成立的区域性学生组织,会址设在衡阳江东岸浮桥公所。这是湖南当时唯一的区域性学生组织,下辖湘南各县学联。学联负责人每学期改选一次,自成立到1927年5月解散,前后共选举16届总干事,著名共产党人夏明翰、蒋先云,袁痴、黄静源、李汉藩等都先后担任过学联的总干事。
成立经过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揭开了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五四”爱国运动热潮迅速传到湖南,
毛泽东以
新民学会为核心,联络湖南各界人士积极投入到“五四”运动。同年5月,毛泽东以新民学会为中坚,联络了
湖南第一师范、
周南女校、雅礼学校等校的学生骨干分子,并取得他们的支持,又在北京学联代表
邓中夏、倪品真帮助下,于1919年5月28日成立了
湖南学生联合会,推举
彭璜为湖南学生联合会会长,
长郡中学和第一师范学生代表为评议部和执行部主席。
在湖南学生联合会的广泛影响和推动下,湖南省立第三师范进步学生
贺恕、
蒋先云、
夏明翰、
黄静源等联合湖南省立第三中学、湖南省立第三女子师范学校、湖南省立第三甲种工业学校、成章中学、道南中校、广德中校、圣公教会于 1919年6月17日成立了湘南学生联合会,其宗旨是:“联络感情,交换知识,促进文化,改造社会。”主张:一、组织救国银行(总分行);二、组织学生义勇军(真枪);三、创办各种简易工场(实现振兴实业,提倡国货);四、组织实业研究社(为介绍学生致有用之途);五、各处学生会应每月开道德勉励会。”
历任负责人
数据源自中共衡阳市委党史办、湘南学联纪念馆编印《湘南学联资料汇编(1919-1927)》
开展活动
传播新思想、新文化和马列主义
1921年3月28日,湘南学联成员
贺恕、
屈子健等在衡阳的湖南省立第三师范创办了
文化书社分社,经销多种进步书刊,国内省内出版的都有,销售对象主要是三师和衡阳其他学校的学生和教员,书社成员经常到附近的几个县去推销新书报,受到青年知识分子的热烈欢迎,经常供不应求。文化书社给湘南闭塞的教育环境带来了活力,书社销售的书刊为湘南各校学生和教师送来了“精神粮食”,使湘南各地师生开始认识了
马克思主义,更找到了救国救民的方针和自己应该走的革命道路。
三师教员和湘南学联的会员们还组织了星期天讲演会,轮流派人到各中等学校去讲演。办法是事前与学校当局联系,取得他们的同意,约定时间,由他们召集学生听讲。各学校当局对这种讲演,有的衷心欢迎,有的不太接受。担任讲演较多的是
蒋啸青和屈子键两人。星期天讲演会先后去了省立第三女子师范、第三甲种工业学校、衡阳甲等工业学校、衡阳县立中学和成章、道南、大同、新民等私立中学。讲演的内容为:俄国
十月革命介绍,什么是
社会主义,中国应该走什么道路,为什么要进行文化革命等。星期天讲演会的举办,扩大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阵地,而且深受湘南各校师生的欢迎。
早期到衡阳传播马列主义的革命活动家比较多,如:
邓中夏、
何叔衡、
李维汉、
恽代英、
李达、
毛泽东、
张秋人等。如邓中夏,他同衡阳学界
蒋啸青、蒋玉寰、谢晋、屈子键、廖焕星等都有交情,常来衡阳。邓寒暑假期回宜章,也常在衡阳停留,传播知识。1921年10月22日,他发表的《无政府主义与共产主义的比较》,有力地鞭挞了
无政府主义等思潮,在衡阳知识界引起了很大反响。
建立湘南地区党团组织
湘南学生联会会成立后,恽代英来衡阳把
少年中国学会和开办
互助社的经验介绍给湘南学生联会会。紧接着1921年3月,湘南学生联合会的负责人贺恕、蒋先云、黄静源等创办了“心社”,其宗旨是:“牺牲个人利乐,企图群福,结合真纯同志谋社会实际改造。”“心社”团结了一批有志青年,为湘南地区建立团组织打下了基础。
1921年10月,毛泽东也来到衡阳,将“心社”成员全部转为团员,并建立湘南第一个团支部——三师支部,
黄和钧任支部书记。1922年 4月底,毛泽东又来到衡阳,帮助建立了衡阳社会主义青年团,5月1日正式成立,黄和钧任书记。
衡阳的党组织,是毛泽东一手建立的。党的一大后,毛泽东会见了正在江浙考察教育的贺恕,并介绍贺恕参加党组织。回到长沙后,又介绍夏明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3年10月,毛泽东来衡阳,发展“心社”骨干分子蒋先云、蒋啸青、黄静源、
唐朝英等入党,并创建了衡阳第一个党小组——中共三师小组。
开展爱国运动
1919年7月下旬,受毛泽东在
《湘江评论》所发表之《民众的大联合》影响,夏明翰、蒋先云等积极投入到“抵制日货”的运动中,并带领湘南学联及各校进步学生和码头工人组成了游行队伍,深入不法奸商的货场、仓库、店堂、铺房,严格清查日货。对查出的日货,一律加盖“仇”、“劣”等字样,予以焚毁。并将衡阳最大的洋货店南正街太和祥洋货店捣毁,在场群众拍手称快。学生的爱国运动得到了社会各界特别是衡阳码头工人的支持。一时日货没人买,日船没人坐,装运的日货无人装卸,日本人经营的轮船也被迫停开。“抵制日货”的运动开展得轰轰烈烈,有力地揭露了洋奴的丑恶面目,严肃的惩办了卖国的资本家,提高了湘南人民的爱国热情。
1918年3月,皖系军阀张敬尧就任湖南都督和省长,他纵兵烧杀抢掠,搜刮民膏民脂,限制舆论,摧残教育,镇压学生的爱国运动,给人民造成巨大的灾难。1919年9月,毛泽东、彭璜等人在湖南发动秘密驱逐张敬尧运动。1920年1月2日,以何叔衡为代表的驱张请愿团来到衡阳,在衡阳开展了6个月的工作,得到湘南学联和各县学联的大力支持。为了驱张敬尧,衡阳各界向南北政府及全国各地发出了八十个通电,举行数十次集会游行。夏明翰、蒋先云带领湘南学联和各校学生代表与驻衡驱张代表团多次到吴佩孚处请愿,请求出兵驱张,为“驱张”运动的成功做出了贡献。
1925年帝国主义在青岛、上海相继制造惨案,湘南学联立即组织全市广大人民群众声讨。5月底,发生了震惊中外的上海
“五卅”惨案,消息传到了湖南长沙、衡阳、常德等地。6月2日,夏明翰组织省学联干部召开各校学生负责人会议,一致议定成立“青沪惨案湖南
雪耻会”,并组织进行全市罢工、罢课、罢市,实行对英、日的经济绝交,号召工人退出英、日开办的工厂,学生退出英、日所办的学校,并揭露军阀与帝国主义相互勾结的罪行。6月6日,湘南学联即在劝学所召开各校教职工及学生代表联席会,决议马上联络工、商两界组成“湘南对沪惨案雪耻会”。6月8日,衡阳罢工、罢课、罢市,并游行示威,高呼“打倒帝国主义〞,“抵制英、日货”。三师学生提前一周放假,将膳食费全部捐给上海失业工人。湘南学联还派卜仁贞、袁作飞到市内及郊区进行演讲,将英帝国主义的罪行公诸于众。还成立纠察队,沿街取消英、日广告,并派人在轮船码头,劝阻国人勿乘英、日轮船,各私人住宅,不得租与英、日人居住或经商,并通电全国各军民长官“速息内争,一致对外”。7月1日,“青沪惨案衡阳雪班分会”成立,该会自成立以来,不遗余力成立“募捐专门委员会”,以接济上海工人,第三师范暑假留校学生联合组织演讲会,由卜仁贞主持,连日在各庙宇各城门口,演讲外交惨史,听众十分感动。在湘南学联的领导下,轰轰烈烈的雪耻爱国运动在湘南地区像熊熊烈火一样燃烧起来。
组织和领导的工、农运动
1922年,湘南学联骨干蒋先云、
何宝珍、
韦汉等,受党组织派遣,到安源协助
李立三、
刘少奇开展
工人运动,并于9月14日早晨发动了闻名全国的
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在毛泽东、刘少奇、李立三的领导下,蒋先云等发挥骨干作用,以党组织为核心,以及安源工人英勇奋斗,不怕牺牲的精神,取得了第一次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的胜利。
1922年12 月,党又将蒋先云、谢怀德等人从安源派到水口山,帮助发展工人运动。在蒋先云等的领导下,发动了轰轰烈烈的
水口山工人大罢工,罢工从1922年12月5日到12月27日结束,坚持22天。罢工取得了彻底的胜利,水口山工人的英勇斗争同安源路矿工人一样,在中国工人运动史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1923 年,
刘东轩、谢怀德、
唐朝英、
雷晋乾等被党组织派到赵恒惕的老家衡山白果开展农民运动。9月16 日
刘东轩、
谢怀德等在这里成立了“岳北农工会”。在“岳北农工会”的领导下,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平粜斗争,提出了“打倒土豪劣绅”、“实行减租减息”、“工农联合起来”等鲜明的口号,“岳北农工会”的成立具有工农相结合的深远意义。
支援北伐战争
1926年7月,
北伐军进驻衡阳,全市人民举行数千人大会,誓师北伐。为了给北伐军培养党政人员,国共合作在湖南省立第三师范学校开办政治讲习所,湘南学联输送了许多进步学生,如三师的
黄克诚、
黄庭芳等。湘南学联许多成员参加了北伐战争,甚至光荣牺牲,如学联骨干、
黄埔三杰之一
蒋先云于1927年5月在临颍战役中壮烈牺牲。
被迫停办
1927年4月12日,上海发生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5月21日,长沙发生
马日事变。5月27日,衡阳也发生
沁日事变。湘南学联被迫解散,至此结束。但是,湘南学联骨干成员大多按照湘南特委指示,转入地下,开展武装斗争,迎接土地革命斗争的到来。
历史意义
湘南学联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五四运动的直接产物,是中共创立时期、大革命时期湘南地区革命运动的重要发起者和组织者,是毛泽东等许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湘南地区传播马列主义、开展革命活动的重要处所。它不仅为湘南地区党组织的创建和革命运动的开展,做出了光辉的贡献,而且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优秀人才。
湘南学联旧址
衡阳
湘南学生联合会旧址,位于
衡阳市珠晖区粤汉路1号,始建于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占地面积900平方米,建筑面积700平方米。旧址坐东朝西,为二进五开间砖木结构建筑,系中国明清时期南方会所格局,原为衡阳“浮桥公所”。
1919年北京五四运动波及衡阳,在全国学联和湖南省学联的影响下,6月7日,衡阳湘南学生联合会成立。经街阳各界议决,将“浮桥公所”划归湘南学联为办公之所,历时8年。
1966年成立衡阳“毛泽东同志革命纪念地建设办公室”,1984年更名为“湘南学联纪念馆”,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举办有《湘南学联史实陈列》。旧址于2013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