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游日记

明代徐弘祖创作的散文

滇游日记是明代徐弘祖散文。作者是徐弘祖(1586—1641),字振之,号霞客,江阴(今江苏江阴县)人。自幼喜欢读古今史籍、舆地志和山海图等书,从21岁起开始漫游各地,历时30多年,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所到之处,他都以日记形式,记录下实地考察过的山川形胜、地质风貌、物产气候和民俗风情等。他逝世后,由友人将部分日记遗稿,整理编辑为《徐霞客游记》一书。

作品概况
作品信息
作品名称:滇游日记
创作年代:明代
作者:徐弘祖
作品体裁:散文
作品原文
二十七日(1)。
晨起,饭(2)而行。仍取“木胆”(3)肩负之。由冈东南下峡,一里余,复有烟气郁勃(4),则热水复溢坞中(5),与冷水交流而西出峡,其坞皆东大山之环壑(6)也。由其南复上坡,里余,有坑自东山横截而西,若堑(7)界之者,其下亦水流淙淙。随坑东向上,一里,从坑坠(8)处,南渡其上;盖其东未渡处,亦盘壑成坪(9),有村倚东峰下,路当其西南。半里,有岐(10);一,南行坡上;一,东向村间。余意(11)向东者,乃村中路,遂循东峰南行,前望尖山甚近。三里,稍下,见一坞横前,其西下即坞索之旁村,其南逾即雅鸟之西岰(12)矣。乃情悟此为固栋道(13)。亟(14)转而东,莽行坡坂(15)间。一里,得南来大路,乃知此为固栋向南香甸道,从之(16)。渐东北上,一里稍平。东向半里,复上坡,平上者一里,行峰头稍转而南,半里,即南雅鸟之脊(17)也。从其上可南眺巃嵷山。而北来之岭,从其北下坠为岰,复起此坡。东随坞脊平行半里,乃东北下抵岰东,则有路西自岰中来者,乃热水塘正道,——当(18)从坠坑东村之岐上,今误迂(19)而南也。于是又东下,一里余,其下盘而为坪,当北山之东,山界颇开(20),中无阡塍(21),但丰草芃芃(22)。东北一峰东突,嶻嶪前标(23),即石房洞山也。其后乃西北而属于西山。西山则自北而南,如屏之列,即自热水塘之东,而南度雅鸟者也。于是循西山又北下,半里,见有两三家倚南坡而庐(24),下颇有小流,东向而坠,而路出其西北,莫可问为何所(25)。已而(26)遇一人,执而询之;其人曰:“雅鸟山村也“,亟驰去。后乃各此为畏途(27),行者俱不敢停趾(28),而余贸贸焉自适(29)也。又北一里,再逾一东突之坡,一里,登其岰中,始觉东江之形,自其南破(30)雅鸟东峡而去,而犹不见江也。北向东转而下,一里,有峡自西北来,即嶻嵲(31)后西北之山,与西界夹而成者。中有小水,随峡东出,有小木桥度其上。过而东,遂循北山之麓,始见南壑中,东江盘曲向西南而破峡;盖此地,北山东突而嶻嵲,南山自石洞厂南,盘旋西转,高耸为江东山北岭,与北对夹,截江西下,中拓(32)为坞,曲折其间。路从其北东行一里,有岐东南,下坞中,截流渡舟(33),乃东赵石洞之道;有路东北挟嶻嵲之峰而转,乃北赵南香甸道。于是东北一里余,转嶻嵲峰东,遥眺其坞大开,自北而南,东西分两界夹这,西山多东突之尖,东山有亘屏(34)之势。坞北豁然遥达(35),坞东则江东北嶂(36),矗峙(37)当夹,惟东南一峡,窈窕而入,为杨桥、石洞之径;西南一坞,宛转而注(38),为东江穿峡之所。
先是,余望此嶻嵲之峰,已觉其奇;及环其麓,仰见其盘亘之崖,层耸叠上;既东转北向,忽见层崖之上,有洞东向,欲一登而不见其径,欲舍之又不能竟去(39)。遂令顾仆停(40)行李,守“木胆”于路侧,余竟仰攀而上。其上甚削(41)。半里之后,土削不能受足(42),以指攀草根而登。已而,草根亦不能受指(43)。幸而及(44)石,然石亦不坚,践之辄陨(45),攀之亦陨;间得一少粘者(46),绷足挂指(47),如平贴于壁(48),不容移一步。欲上既无援(49),欲下亦无地,生平所历危境,无逾于此。盖峭壁有之,无此苏土(50);流土(51)有之,无此苏石(52)。久之,先试得其两手两足四处不摧之石(53),然后悬空移一手,随悬空移一足,一手足牢,然后悬空又移一手足,幸石不坠,又手足无力,欲自坠;久之,幸攀而上,又横贴(54)而南过;共半里,乃抵其并崖。稍循而下坠(55)始南转入洞。洞门穹然(56),如半月上覆,上多倒垂之乳(57),中不甚深,五丈之内,后壁环拥,下裂小门,批隙而入(58)丈余即止,无他奇也。出洞,仍循北崖西上,难于横贴之陟(59),即随峡上跻,冀(60)有路北迂而下,久之不得。半里,逾坡之西,复仰其上崖高穹,有洞当其下,洞门南向,益竭蹶从之(61)。半里,入洞。洞前有巨石当门,门分为二,先从其西者入。门以内辄随巨石之后东转,其中夹成曲房,透(62)其东,其中又旋为后室,然亦丈余而止,不深入也。旋从其东者出。还眺巨石之上,与洞顶之覆者尚余丈余,门之东又环一石对之;其石,中悬如台,若置梯蹑(63)之,所揽(64)更奇也。出洞、循崖而北,半里,其下亦俱悬崖无路,然皆草根悬缀(65)遂坐而下坠,以双足向前,两手反而后揣(66)草根,略逗(67)其投空之势,顺之,一里下,乃及(68)其麓,与顾仆见,若更生(69)也。
日将过午,食携于路隅(70)。即循西山北行,三里,而西山中逊(71)。又一里,有村倚西山坞中。又半里,遶村之前而北,遂与江遇;盖江之西曲处也。其村,西山后抱,东江前揖,而南北两尖峰,左右夹峙,如旗鼓配合甚称(72)。有小溪从后山流出,傍树就水,皆环塍为田;是名喇哈寨,亦山居之胜处(73)也。溯(74)江而北,半里,度小溪东注之桥,复北上坡。二里,东北循北尖峰之东麓,一里余,仰见尖峰之半,有洞东向,高穹,其门甚峻,上及峰顶,如檐覆飞空(75),乳垂于外,槛(76)横于内,而其下甚削,似无陟境(77),盖其路从北坡横陟也。余时亦以负荷未释(78),遂先趋厂(79)。又北一里余,渡一西来之涧,有村庐接丛(80)于江之西岸,而矿炉(81)满布之,是为南香甸。乃投寓于李老家。时甫(82)过午也。
于是,余止存青蚨(83)三十文,携之袖中,计不能为界头返城(84)之用,然犹可籴米为一日供(85)。迨石房洞扒(86)山,手足无主,竟不知抛堕何所,至是手无一文。乃以褶、袜、裙三事(87),悬于寓外,冀售其一,以为行资。久之,一人以二百余文买紬(88)裙去,余欣然,沽酒市肉(89)令顾个烹于寓。余亟索饭,乘晚探尖峰之洞。
乃从村西溯来之溪,半里,涉其南,从僰彝(90)庐后南蹑坡,迤逦(91)南上一里,遂造(92)洞下。洞内架庐三层,皆五楹(93)额(94)其上曰云岩寺。始从其下层折而北,升中层;折而南,升上层。其中神象杂出,然其前甚厂(95)。石乳自洞檐下垂于外,长条短缕,缤纷飘颺(96)或中透而空明,或交垂而反卷,其状甚异。复极其北(97),顶更穹盘(98)而起,乃因(99)其势,上架一台;而台之上,又有龛西迸(100),复因其势,上架一阁。又从台北,循崖置(101)坡,盘空而升,洞顶氤氲(102)之状,洞前飘洒之形,收覧殆尽(103)。台之北,复迸一小龛南向,更因其势而架梯通之,前列以小坊(104),题曰“水月”;中供白衣大士。余从来嫌洞中置阁,每掩洞胜(105);惟此(106)点缀得宜,不惟无碍,而更觉灵通(107)。不意殊方(108),反得此神构(109)也!时,洞中道人(110)尚在厂未归,云磴(111)不封,乳房无扃(112),凭憩(113)久之,恨不携囊(114)托宿其内也。洞之南,复有一门骈启(115),其上亦有乳垂,而其内高、广俱不及三之一,石色赭黄(116)如新凿者。攀其上级,复透小穴西人,二丈后,曲而南,其中渐黑,而有水中贮(117),上有滴沥声,而下无旁泄窦(118),亦“神瀵”(119)也。洞中所酌(120)惟此。其中穴更深迥(121),但为水隔而黑,不复涉而穷(122)之。乃下,仍从北岩下循旧路,二里,返寓,遂啜酒(123)而卧,不觉陶然。
南香甸,余疑为兰香之譌(124)。盖其甸在北,不应以称也。山自明光分派来,西即阿幸东南下之山,东乃斜环而南,至甸东,乃西突而南下,夹江流于中——其流亦发于明光——北即姊妹山东行之脉也。是为固栋东江之源。此中有“明光六厂”(125)之名,而明光在甸北三十里,实无“厂”也。惟烧炭运甎(126),以供此厂之鼓炼(127)。此厂在甸中,而出矿之穴在东峰最高处;过雅鸟北岭,即望而见之,皆采挖之厂,而非鼓炼之厂也。东峰之东北,有石洞厂,与西北之阿幸,东南之灰窑,共为“六厂”云。诸厂中惟此厂居庐最盛(128)。然阿幸之矿,紫块如丹砂,此中诸厂之矿,皆黄如沙泥,似不若阿幸者之重也。
作品注释
(1)二十七日——指1639年(己卯年)四月二十七日。作者当时五十四岁,这次离家出游已进入第四个年头了。他在这年四月十三日抵达腾越,由此南观跌水,考大盈江的出路;西游尖峰,西北游宝峰寺、打鹰山;下由顺江村,到固栋,探究龙川支流东,西二江的发源;溯西江而北,出滇滩关,抵阿幸厂;东南雅鸟山,进入东江谷;北趋南竿甸厂。这一则日记,记录了途经石房洞山,探洞遇险的始末。
(2)饭——吃罢早食(作动词用)。
(3)“木胆”——作者前三天(四月二十四日)游固栋玉皇阁时所发现的一种植物,当日日记载:“……南出峡门,其门南临绝壑,上夹重崖,有二木球倒悬其前,仰睇之,其上垂藤自崖悬空下丈余,即结为瘿,如瓠匏之缀于蔓者;瘿之端缀旁芽细枝,上迎雨露,茸茁夭矫,花叶不一状,亦有结细子员缀枝闻者,即山僧亦不能名之,但曰‘寄生’,或曰‘木胆’而已……是午,返寺,同顾仆取斧缚竿,负梯而往,……久而后得之。瘿圆若葫芦倒垂,上大下小,中环的颈;一瘿环若巨石,两端圆奏而中空,皆藤悬于上,而枝发于下;如藤者轻而松,如葫芦者坚而重。余不能兼收,后行时置轻铡坚者而走。”
(4)郁勃——烟气弥漫的样子。
(5)热水——指温泉。坞——四周高,中间低的地方。作者四月二十六日游热水塘,当日日记载:“……时犹下午,遍观热水所汇,其出甚异。盖坞中有泪水自东峡中注一而西者,冷泉也。小水这左右,泉孔随地而出,其大如管,喷窍而上,作鼓沸状,滔滔有声,跃起水面者二三寸,其热加沸,有数孔突出一处者,有从石隙一处者,有从石窞中斜喷者,其热尤甚。”
(6)壑(huò)——聚水的深谷,山坳里的沟池。
(7)堑(qiàn)——壕沟
(8)坠——往下低落。
(9)坪——平地。
(10)岐——岔道
(11)意——以为,猜测。
(12)其南逾——越过它(指坞)的南边。岰(yǒu)——山洼山谷
(13)固栋道 ——通向固栋的道路。
(14)亟——赶紧。
(15)莽行——在草莽中摸索前进。坂——山坡。
(16)从之——顺着这条路走。
(17)脊——这里指山岭
(18)当——本应该。
(19)迂——走了弯路。
(20)开——开阔。
(21)阡塍(chéng)——田间的界路。
(22)芃(péng)芃——草木茂盛的样子。
(23)嶻嶪(jié yè)——山势高大雄壮。前标——形状突出显眼。
(24)倚南坡而庐——靠着南坡筑庐。庐,房屋
(25)莫可问为何所——找不到人询问这是什么地方。
(26)已而——过了一会儿。
(27)畏途——大家都不敢行走的危险的道路。
(28)停趾——止步不前,歇足。
(29)贸贸焉——满不在乎,无所谓的样子。自适——自管自走(也有自得其乐的意思)。
(30)破——穿越。
(31)嶻嵲(niè)——这里作名词用,借指前面提到的那座“东突”“前标”的石房洞山。
(32)拓(tuò)——土地平夷开展。
(33)截流渡舟——乘船过江。
(34)亘屏——横列的屏风。
(35)豁然——开阔。遥达——通往远处。
(36)嶂(zhàng)——像屏风一样的山峰。
(37)矗立(chù)峙——两山高耸对立。
(38)宛转而注——转折前行。
(39)不能竟去——舍不得就此而去。
(40)停——放下。
(41)削——陡峭。
(42)不能受足——无法插脚,踩不上去。
(43)不能受指——承受不起手指的攀扯。
(44)及——登上。
(45)辄——马上就会。陨(yǔn)——往下坠落。
(46)间得——偶得。少(shāo)粘者——稍微牢固些的(指石)。
(47)绷足——紧绷着脚跟。挂指——贴紧双手。
(48)平帖于壁——(人)像挂在墙壁上。
(49)援——攀扯。
(50)苏土——松动的土。
(51)流土——也是松动的土。
(52)苏石——松散的石块。
(53)先试得其两手两足四处不摧之石——先措到了一处可以经得起手攀脚蹬的石块。
(54)横帖——斜着身子紧贴在石壁上。
(55)稍循而下坠——又稍微下退了一段距离。
(56)穹然——高高的。
(57)乳——石钟乳,从石灰岩洞顶下垂的石术,又名钟乳石
(58)批隙而入——从隙缝间挤身进去。
(59)难于横帖之陟——比刚才斜着身子紧贴石壁而行更艰难。陟(zhì),走山路。
(60)冀(jì)——希望。
(61)竭蹶从之——勉力攀登上去。
(62)透——穿越。
(63)嗫(niè)——踩踏(梯子)而登。
(64)揽——收入眼底的景象。
(65)缀——连续一大片的意思。
(66)揣(chuǎi)——拉扯着。
(67)逗——身子晃荡一下配合出某种姿势。
(68)及——到达。
(69)更生——重生,死而再生。
(70)携饭——所带的干粮。路隅(yú)——路旁。
(71)中逊——(山脉)中断的意思。
(72)称——对称,相配。
(73)胜处——住处,好地方。
(74)注溯——沿着。
(75)檐覆飞空——就是“覆檐飞空”的意思。飞空,形容结构很生动也形容覆檐很高。
(76)槛(kǎn)——门限。
(77)陟境——可以通行的山路。
(78)释——卸下,解除。
(79)厂——指南香甸厂。
(80)村庐——房舍。接丛——密接成群。
(81)矿炉——炼矿用的炉子。
(82)甫——刚刚。
(83)止存——只剩有。青蚨——本是虫名,扣世用作钱的代称。
(84)计——盘算一下。界头——作者四月二十八日有界头之行。再过一天(四月二十九日)回到腾越。城——指腾越。
(85)为一日供——供一天的需要。
(86)迨——及至,等到。扒——同“爬”字。
(87)褶(dié)——夹衣。裙——古代男子所穿的下衣。三事——三件东西(物品)。
(88)紬——同“绸”字。
(89)沽酒市肉——打酒买肉。
(90)僰(bó)彝——古代住丰我国云、贵一带的一种少数民族。
(91)迤(yǐ)逦——绵延,连接。
(92)造——抵达。
(93)楹——原本是房柱,这里引申为屋子的意思。
(94)额——题扁额(作动词用)。
(95)厂——同“敞”字,高大开阔。
(96)缤纷——花样繁多。飘颺(yāng)——形容那些钟乳石柱的形状非常生动。
(97)极其北——互它的最北头。
(98)穹盘——向高处盘旋。
(99)因——借,顺。
(100)龛(kān)——供奉佛像的小室。迸——突然出现。
(101)置——形成。
(102)氤氲(yīn yūn)——烟气上升的样子。
(103)收览殆尽——几乎一览无余。
(104)坊——牌坊。
(105)每掩洞胜——往往会掩盖山洞的妙景。
(106)惟此——只有这里的阁。
(107)灵通——巧妙。
(108)殊方——指边远偏僻的地方。
(109)神构——精妙的建筑。
(110)道人——修行的人。
(111)云磴——高入云中的石级(指通向修行人的山居的道路)。
(112)乳房——钟乳石所结成的的天然房屋(指深山中修行人的住处)。扃(jiǒng)——锁,关闭。
(113)凭憩(qì)——借此休息。
(114)携囊——带上行李。
(115)骈启——并排地张开着。
(116)赭(zhě)黄——天然的褐铁矿,可以用作黄色颜料。
(117)有水中贮——其中贮藏着水。
(118)旁汇窦——排泄水的小洞。
(119)神瀵(fèn)——源出《列子·汤问篇》:“禹之治水土地,迷而失途,谬之(至)一国。……当国之中有山,山名壶领,关若甔甀,顶有口,状若员(圆)环,名曰滋穴,有水涌出,名曰‘神瀵’。”这里借用来形容水池的奇妙。瀵,山顶的泉。
(120)所酌——所饮的水。
(121)迥(jiǒng)——远。
(122)穷——彻底探查。
(123)啜(chuò)酒——喝点酒。
(124)譌(é)——同“讹”字,谬误。
(125)“明光六厂”——阿幸、南香甸、灰窑、雅鸟、明光,合称为“明光六厂”;是著名的银矿区。
(126)甎——同“砖”字。
(127)鼓炼——用鼓风来炼矿。
(128)居庐最盛——住家最多。
蝴蝶泉:(山麓)有树大合抱,倚崖而耸立,下有泉,东向淑根窍而出,清洌可鉴。
泉上大树,当四月初,即发花如蛱蝶,须翅栩然,与生蝶无异。
又有真蝶千万,连须钩足,自树颠倒悬而下,及于泉面,缤纷络绎,五色焕然。
游人俱从此月群而观之,过五月乃已。
关于作者
作者简介
《徐霞客游记》在地理学上有重要价值。英国科技史家李约瑟博士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评价说:“《徐霞客游记》读来并不像十七世纪学者的东西,倒像是一位二十世纪野外勘测家所写的考察记录。”此书也是优美的游记散文集。文章从容自如地记述沿途的所见所感,笔法朴实,不事雕琢,情景真切,语言自然。
选段翻译
原文:忽见层崖之上,有洞东向,余竟仰攀而上。其上甚削,半里之后,土削不能受足,以指攀草根而登。已而草根亦不能受指,幸而及石;然石亦不坚,践之辄陨,攀之亦陨,间得一稍粘者,绷足挂指,如平帖于壁,不容移一步,欲上既无援欲下亦无地生平所历危境无逾此者。久之,先试得其两手两足四处不摧之石,然后悬空移一手,随悬空移一足,一手足牢,然后悬空又移一手足,幸石不坠;又手足无力欲自坠,久之,幸攀而上。……
突然发现层层悬崖的上面,有个洞口朝东的山洞,我抬着头攀岩上去。(悬崖)上面非常陡峭,攀登了半里路之后,土崖太陡峭搁不下脚,用手抓着草根向上攀登。不一会草根也禁不住我了,幸亏到了石崖地带;但是石头也不结实,踩一下就掉落,扒一下也掉落,偶尔能找到一个稍微牢固的石头,绷紧了脚扒住了手指,就像平贴在崖壁上,不能动一步,想往上没有援助想往下也没有地方,是我生平经历的最危险的境地。过了好长时间,先试着找到两手两脚周围牢固的石头,然后身体悬空挪动一只手,随即再悬空挪动一只脚,一只手一只脚抓牢以后,然后又悬空挪动另一只手另一只脚,幸亏石头没有掉落;手脚又感到没有力气想自己坠落,很长时间,幸好攀上去了。……①【削】陡峭。 ②【陨】坠落。 ③【帖】同“贴”。 ④【摧】崩裂。
全国各地天气预报查询

上海市

  • 市辖区
  • 云南省

  • 临沧市
  • 云南省

  • 丽江市
  • 云南省

  • 保山市
  • 云南省

  • 大理白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昆明市
  • 云南省

  • 昭通市
  • 云南省

  • 普洱市
  • 云南省

  • 曲靖市
  • 云南省

  • 楚雄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玉溪市
  • 云南省

  •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迪庆藏族自治州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兰察布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海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兴安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包头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伦贝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和浩特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巴彦淖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赤峰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通辽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鄂尔多斯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锡林郭勒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阿拉善盟
  • 北京市

  • 市辖区
  • 吉林省

  • 吉林市
  • 吉林省

  • 四平市
  • 吉林省

  •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 吉林省

  • 松原市
  • 吉林省

  • 白城市
  • 吉林省

  • 白山市
  • 吉林省

  • 辽源市
  • 吉林省

  • 通化市
  • 吉林省

  • 长春市
  • 四川省

  • 乐山市
  • 四川省

  • 内江市
  • 四川省

  • 凉山彝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南充市
  • 四川省

  • 宜宾市
  • 四川省

  • 巴中市
  • 四川省

  • 广元市
  • 四川省

  • 广安市
  • 四川省

  • 德阳市
  • 四川省

  • 成都市
  • 四川省

  • 攀枝花市
  • 四川省

  • 泸州市
  • 四川省

  • 甘孜藏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眉山市
  • 四川省

  • 绵阳市
  • 四川省

  • 自贡市
  • 四川省

  • 资阳市
  • 四川省

  • 达州市
  • 四川省

  • 遂宁市
  • 四川省

  •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雅安市
  • 天津市

  • 市辖区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中卫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吴忠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固原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石嘴山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银川市
  • 安徽省

  • 亳州市
  • 安徽省

  • 六安市
  • 安徽省

  • 合肥市
  • 安徽省

  • 安庆市
  • 安徽省

  • 宣城市
  • 安徽省

  • 宿州市
  • 安徽省

  • 池州市
  • 安徽省

  • 淮北市
  • 安徽省

  • 淮南市
  • 安徽省

  • 滁州市
  • 安徽省

  • 芜湖市
  • 安徽省

  • 蚌埠市
  • 安徽省

  • 铜陵市
  • 安徽省

  • 阜阳市
  • 安徽省

  • 马鞍山市
  • 安徽省

  • 黄山市
  • 山东省

  • 东营市
  • 山东省

  • 临沂市
  • 山东省

  • 威海市
  • 山东省

  • 德州市
  • 山东省

  • 日照市
  • 山东省

  • 枣庄市
  • 山东省

  • 泰安市
  • 山东省

  • 济南市
  • 山东省

  • 济宁市
  • 山东省

  • 淄博市
  • 山东省

  • 滨州市
  • 山东省

  • 潍坊市
  • 山东省

  • 烟台市
  • 山东省

  • 聊城市
  • 山东省

  • 菏泽市
  • 山东省

  • 青岛市
  • 山西省

  • 临汾市
  • 山西省

  • 吕梁市
  • 山西省

  • 大同市
  • 山西省

  • 太原市
  • 山西省

  • 忻州市
  • 山西省

  • 晋中市
  • 山西省

  • 晋城市
  • 山西省

  • 朔州市
  • 山西省

  • 运城市
  • 山西省

  • 长治市
  • 山西省

  • 阳泉市
  • 广东省

  • 东莞市
  • 广东省

  • 中山市
  • 广东省

  • 云浮市
  • 广东省

  • 佛山市
  • 广东省

  • 广州市
  • 广东省

  • 惠州市
  • 广东省

  • 揭阳市
  • 广东省

  • 梅州市
  • 广东省

  • 汕头市
  • 广东省

  • 汕尾市
  • 广东省

  • 江门市
  • 广东省

  • 河源市
  • 广东省

  • 深圳市
  • 广东省

  • 清远市
  • 广东省

  • 湛江市
  • 广东省

  • 潮州市
  • 广东省

  • 珠海市
  • 广东省

  • 肇庆市
  • 广东省

  • 茂名市
  • 广东省

  • 阳江市
  • 广东省

  • 韶关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北海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南宁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崇左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来宾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柳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桂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梧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河池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玉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百色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贵港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贺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钦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防城港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乌鲁木齐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拉玛依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吐鲁番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和田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哈密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喀什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塔城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昌吉回族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自治区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克苏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勒泰地区
  • 江苏省

  • 南京市
  • 江苏省

  • 南通市
  • 江苏省

  • 宿迁市
  • 江苏省

  • 常州市
  • 江苏省

  • 徐州市
  • 江苏省

  • 扬州市
  • 江苏省

  • 无锡市
  • 江苏省

  • 泰州市
  • 江苏省

  • 淮安市
  • 江苏省

  • 盐城市
  • 江苏省

  • 苏州市
  • 江苏省

  • 连云港市
  • 江苏省

  • 镇江市
  • 江西省

  • 上饶市
  • 江西省

  • 九江市
  • 江西省

  • 南昌市
  • 江西省

  • 吉安市
  • 江西省

  • 宜春市
  • 江西省

  • 抚州市
  • 江西省

  • 新余市
  • 江西省

  • 景德镇市
  • 江西省

  • 萍乡市
  • 江西省

  • 赣州市
  • 江西省

  • 鹰潭市
  • 河北省

  • 保定市
  • 河北省

  • 唐山市
  • 河北省

  • 廊坊市
  • 河北省

  • 张家口市
  • 河北省

  • 承德市
  • 河北省

  • 沧州市
  • 河北省

  • 石家庄市
  • 河北省

  • 秦皇岛市
  • 河北省

  • 衡水市
  • 河北省

  • 邢台市
  • 河北省

  • 邯郸市
  • 河南省

  • 三门峡市
  • 河南省

  • 信阳市
  • 河南省

  • 南阳市
  • 河南省

  • 周口市
  • 河南省

  • 商丘市
  • 河南省

  • 安阳市
  • 河南省

  • 平顶山市
  • 河南省

  • 开封市
  • 河南省

  • 新乡市
  • 河南省

  • 洛阳市
  • 河南省

  • 漯河市
  • 河南省

  • 濮阳市
  • 河南省

  • 焦作市
  • 河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河南省

  • 许昌市
  • 河南省

  • 郑州市
  • 河南省

  • 驻马店市
  • 河南省

  • 鹤壁市
  • 浙江省

  • 丽水市
  • 浙江省

  • 台州市
  • 浙江省

  • 嘉兴市
  • 浙江省

  • 宁波市
  • 浙江省

  • 杭州市
  • 浙江省

  • 温州市
  • 浙江省

  • 湖州市
  • 浙江省

  • 绍兴市
  • 浙江省

  • 舟山市
  • 浙江省

  • 衢州市
  • 浙江省

  • 金华市
  • 海南省

  • 三亚市
  • 海南省

  • 三沙市
  • 海南省

  • 儋州市
  • 海南省

  • 海口市
  • 海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十堰市
  • 湖北省

  • 咸宁市
  • 湖北省

  • 孝感市
  • 湖北省

  • 宜昌市
  • 湖北省

  •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北省

  • 武汉市
  • 湖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荆州市
  • 湖北省

  • 荆门市
  • 湖北省

  • 襄阳市
  • 湖北省

  • 鄂州市
  • 湖北省

  • 随州市
  • 湖北省

  • 黄冈市
  • 湖北省

  • 黄石市
  • 湖南省

  • 娄底市
  • 湖南省

  • 岳阳市
  • 湖南省

  • 常德市
  • 湖南省

  • 张家界市
  • 湖南省

  • 怀化市
  • 湖南省

  • 株洲市
  • 湖南省

  • 永州市
  • 湖南省

  • 湘潭市
  • 湖南省

  •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南省

  • 益阳市
  • 湖南省

  • 衡阳市
  • 湖南省

  • 邵阳市
  • 湖南省

  • 郴州市
  • 湖南省

  • 长沙市
  • 甘肃省

  • 临夏回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兰州市
  • 甘肃省

  • 嘉峪关市
  • 甘肃省

  • 天水市
  • 甘肃省

  • 定西市
  • 甘肃省

  • 平凉市
  • 甘肃省

  • 庆阳市
  • 甘肃省

  • 张掖市
  • 甘肃省

  • 武威市
  • 甘肃省

  • 甘南藏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白银市
  • 甘肃省

  • 酒泉市
  • 甘肃省

  • 金昌市
  • 甘肃省

  • 陇南市
  • 福建省

  • 三明市
  • 福建省

  • 南平市
  • 福建省

  • 厦门市
  • 福建省

  • 宁德市
  • 福建省

  • 泉州市
  • 福建省

  • 漳州市
  • 福建省

  • 福州市
  • 福建省

  • 莆田市
  • 福建省

  • 龙岩市
  • 西藏自治区

  • 山南市
  • 西藏自治区

  • 拉萨市
  • 西藏自治区

  • 日喀则市
  • 西藏自治区

  • 昌都市
  • 西藏自治区

  • 林芝市
  • 西藏自治区

  • 那曲市
  • 西藏自治区

  • 阿里地区
  • 贵州省

  • 六盘水市
  • 贵州省

  • 安顺市
  • 贵州省

  • 毕节市
  • 贵州省

  • 贵阳市
  • 贵州省

  • 遵义市
  • 贵州省

  • 铜仁市
  • 贵州省

  •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辽宁省

  • 丹东市
  • 辽宁省

  • 大连市
  • 辽宁省

  • 抚顺市
  • 辽宁省

  • 朝阳市
  • 辽宁省

  • 本溪市
  • 辽宁省

  • 沈阳市
  • 辽宁省

  • 盘锦市
  • 辽宁省

  • 营口市
  • 辽宁省

  • 葫芦岛市
  • 辽宁省

  • 辽阳市
  • 辽宁省

  • 铁岭市
  • 辽宁省

  • 锦州市
  • 辽宁省

  • 阜新市
  • 辽宁省

  • 鞍山市
  • 重庆市

  • 重庆市

  • 市辖区
  • 陕西省

  • 咸阳市
  • 陕西省

  • 商洛市
  • 陕西省

  • 安康市
  • 陕西省

  • 宝鸡市
  • 陕西省

  • 延安市
  • 陕西省

  • 榆林市
  • 陕西省

  • 汉中市
  • 陕西省

  • 渭南市
  • 陕西省

  • 西安市
  • 陕西省

  • 铜川市
  • 青海省

  • 果洛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东市
  • 青海省

  • 海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玉树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西宁市
  • 青海省

  • 黄南藏族自治州
  • 黑龙江省

  • 七台河市
  • 黑龙江省

  • 伊春市
  • 黑龙江省

  • 佳木斯市
  • 黑龙江省

  • 双鸭山市
  • 黑龙江省

  • 哈尔滨市
  • 黑龙江省

  • 大兴安岭地区
  • 黑龙江省

  • 大庆市
  • 黑龙江省

  • 牡丹江市
  • 黑龙江省

  • 绥化市
  • 黑龙江省

  • 鸡西市
  • 黑龙江省

  • 鹤岗市
  • 黑龙江省

  • 黑河市
  • 黑龙江省

  • 齐齐哈尔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