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建红,男,北京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科技与社会研究所教授。
人物经历
2003年9月—2006年6月,在华中科技大学获博士学位;
2016年10月—至今,北京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任教。
马克思主义学院科技与社会研究所所长,学校乡村振兴与县域经济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教学科研
主要研究领域 :
科技哲学、马克思主义与科技革命、思想政治教育、伦理学、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
学术兼职:
1、中国机构编制管理研究会理事
2、中国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研究会学术委员
3、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学技术与公共政策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
4、中国青少年研究会青年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5.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同行评议专家
6. 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评审专家
7. 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评审专家
8.北京市科协科技社团与公共政策智库基地首席专家
10.共青团中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基地特约研究员
11.2019年参加在美国举办的第13届“生态文明国际论坛”并担任分论坛会议主席
12.北京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技文化与科技伦理治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主要课题:
1、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现代科技与伦理互动,2011-2015;
2、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逻辑与实践路径,2015-2017
3、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现代技术伦理风险防范研究,2013-2015
4、北京市哲学社科规划项目:大数据时代网络舆情的社会治理研究,2018-2019,
5、北京市对外交流基地项目:《习近平治国理政》对外话语特色及传播研究,2017-2018
6、北京社科联项目:面向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首都科技成果转化研究,2017-2018
7、中国科协:新时代科技社团党建促进会建机制研究,2019-2019
8、国家发改委项目,劳动力流动就业能力提升研究,2016-2016
9、国务院农普办项目;乡村治理的路径研究,2018-2018
10、工信部文化中心课题:工业文化核心价值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研究,2018-2018
11、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课题:残疾人社会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研究,2014-1015
12、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项目:科研伦理和科研诚信体系建设理论研究,2016-2017
13、云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课题项目:科技革命产业变革研究,,2017-2018;
14、贵州教育科学规划重大课题: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对策研究,2016-2017
15、
深圳市教育局项目:深圳市高校学生、中小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2014、-2015
16、湖北社会科学基金重点课题,科技社团在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作用与实现路径,2014-2017
17、工信部文化中心课题:工业文化与工业革命内在联系研究,2017-2017
18、湖北省教育科学重点项目:高校工程伦理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 2013—2015
19、中国科协:推动博物馆、文化馆等社会公共设施增加科普教育功能研究,2012-2012
20、重庆市人文社会科学基地重点研究项目:文化视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路径研究, 2012-2014
21、中国青少年年研究会课题:习近平青年工作思想研究,2018-2019
22、主持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人工智能赋能高校思想政治理课教学效能提升研究,2021-2023
23、主持教育部“十四五”规划课题“高校创新文化与学风作风建设研究课题”,2020-2020
24、主持共青团中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基地重大课题:习近平青年工作重要思想的时代价值研究,2019-2020
25、主持科技社团党委:科技社团党建工作机制研究,2020-2020
26、主持中国科协:科技发展的社会责任研究,2020-2021
27、主持中国科普所:社会组织参与科普的体制机制研究,2020-2021
28、主持
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中国科协参与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路径研究,2020-2020
29、主持吕梁市发改委:吕梁市“十四五”补齐公共服务(包括教育、医疗、法治等)短板,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研究,2020-2020
30、主持
佛山市人民政府:佛山统筹优化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对策研究,2019-2019
31、主持中共安宁市委政法委:安宁市“十四五”构建现代社会治理体系的思路对策研究,2020-2020
32、主持
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软科学重大课题:新时代中央赋予西藏的特殊政策研究,2019-2020
33、主持
中国科协学会服务中心:中外科技社团国际化发展对比研究,2019-2020
获得荣誉
北京科技大学就业贡献优秀教师、北京科技大学先进工作者。
论文著作
主要著作:
1、《现代科技与伦理互动论》(独著),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
2、《大学生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融合》(独著),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
3.《国家中心城市建设视角下的武汉市社区社会组织研究》(合著),中国社会出版社,2016年版
4.《科学教育论》(合著),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逻辑与实践路径研究》(独著),湖北人民出版社,2020年
6.《科技与社会》(教材)(主编),
武汉大学出版社,2020年
主要论文:
[1] 科技成果转化中科技社团的功能定位与实践策略,载《科学管理研究》,2019年第3期,CSSCI
[2] 基因编辑技术伦理亟待从共识走向共律,载《中国科技论坛》,2019年第2期,CSSCI
[3] 基于结构-功能分析的科技社团推进国家治理,载《中国科技论坛》,2018年第12期,CSSCI
[4] 德国工匠精神的历史形成与传承,载《自然辩证法通讯》,2018年第12期,CSSCI
[5] 《习近平人民群众获得感思想的逻辑与实践指向》,载《学习与实践》,2018年第2期,CSSCI
[6] 大数据时代个体数据理性化悖论与消解,载《甘肃社会科学》,2018年第2期,CSSCI
[7] 价值主体生成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载《思想教育研究》,2017年第7期,CSSCI
[8] 公众技术伦理风险行为实证研究,载《统计信息论坛》,2018年第9期,CSSCI
[9] 多元治理与科技社团公信力提升,载《科学管理研究》,2018年第4期,CSSCI
[10]公众技术伦理风险情感状况实证研究,载《科技管理研究》,2016年第5期,CSSCI
[11]应然与实然:现代技术伦理风险的文化治理能力提升,载《自然辩证法研究》,2015年第11期,CSSCI
[12]约束与选择:现代科技伦理问题的制度探索,载《自然辩证法研究》,2014年第12期,CSSCI
[13]礼仪教育与未成年人德育生活化,载《中国德育》,2017年第2期
[14]中国传统文化思想资源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构,载《高校辅导员》,2017年第2期
[15]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载《高校辅导员》,2018年第4期
[16]On the function and practical path of the Enterprise Association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o promot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ICIM2016,2016(1)
[17]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科技社团推进国家治理的经验. 载《科学管理究》,2021第3期,CSSCI.
[18] 面向2035年科技创新对社会的影响及对策.载《中国科技论坛》,2021第7期.CSSCI.
[19] 新时代科学家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价值意蕴[J].载《思想教育研究》,2020第12期.CSSCI.
[20] 责任伦理与大数据语境下网络舆情治理,载《自然辩证法研究》,2020年第1期,CSSCI.
[21] 高质量科技政策推进科技成果转化,载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9年第12期,CSSCI.
[22] 科技成果转化中科技社团的功能定位与实践策略,载《
科学管理研究》,2019年第3期,CSSCI.
[23] 大数据时代网络舆情引领与中国精神塑造,载《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3期.
[24]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时代新人培养重要论述的价值与启示.载《
高校辅导员》,2020第1期.
获奖情况
1、2017年获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学术奖青年成果奖
2、2016年获湖北省政府发展研究奖三等奖(独立)
3、2015年中国伦理学会十本好书
4、2015年国家级科技思想库研究课题选题征集活动最佳建议奖
5、2015年度国家级科技思想库优秀科技工作者建议二等奖
6、2015年决策咨询报告被省部级领导批示
7、2013年获湖北省人民政府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排第二)
8、2013年获武汉市人民政府社会科学成果三等奖(排第三)
9、2011年获湖北省人民政府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独立)
10、2010年获第七届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优秀成果三等奖(独立)
11、2009年获第六届湖北省高等教育学会优秀成果一等奖(独立)
12、2008年获湖北省第五届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独立)
13、2007年获第十一届武汉市人民政府社会科学成果优秀奖(独立)
14、2007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二等奖指导教师奖(独立)
15、2006年获中国学位研究生教育学会德育委员会学术论文特等奖(独立)
16、2006年获第十届武汉市人民政府社会科学成果优秀奖(独立)
17、入选2012年度“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18、中国青少年研究会青年学专业委员会学术成果奖
19、第三届科协发展理论研讨会论文一等奖
20、第二届科技社团改革发展理论研讨会优秀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