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春来,男,生于1958年2月,中共党员,福建省人大代表,福建省南安市康美镇兰田村党委书记。荣获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创办了全省第一所新农民培训学校——南安市新农民培训学校,以“素质为本、实践为用”为培训理念,致力于“农民科学素质教育行动”的实施。是泉州市劳动模范和五一劳动奖章的获得者。
个人荣誉
2003年5月 荣获“泉州市劳动模范”称号;
2006年6月 获高级经济师资格;
2007年4月 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2008年6月 荣获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2009年9月 荣获“2009年福建省终身教育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2009年12月 荣获“2009年中国农业网站十大领军人物”称号;
2010年2月 获“南安市2007-2009年度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工作者”称号;
2010年7月 获“泉州企业创新文化研究会执行会长”荣誉称号;
2010年12月 荣获全国“三农科技服务金桥奖”先进个人
2011年1月 荣获“2010年中国农村信息化十大年度人物”称号
2011年12月CCTV2011年度三农人物创新奖获得者
2013年6月获评农业科教兴村杰出带头人
个人经历
村集体收入从2.9万元增加到300多万元,从历史欠债累计40余万元到收入年年有余……南安市兰田村的喜人之变,得归功于村支书潘春来。现在,兰田村研发的世纪之村农村信息化平台获国家级星火计划重点项目,解决了3万多人就业问题,月营业额超过1亿元,并向动漫产业进军。近日,记者前往兰田村走访潘春来,他向记者回忆起成长历程。小的时候,村里人就一致认为潘春来“不守本分”。在村里人都不知道电视机为何物的时候,潘春来就想尽办法买来电视一村一村地播放,每村每晚收费3元。此后,他买留声机、进口摩托车、寻呼机、大哥大,无不在周边村镇引起轰动。尽管常常不被理解,可潘春来却越发坚定了一个信念:“我喜欢做的事情是不会停下来的。”就这样,凭着一股闯劲,潘春来成了一名企业家。
尽管事业有成,然而,2004年,潘春来却接下兰田村这个“烂摊子”,很多人觉得不可思议。潘春来说:“我出身农村,对农民兄弟特别有感情,有扶弱情结。如果能用商业理念推动新农村建设,也是人生的一种追求。”
上任后,潘春来时刻告诉自己,要用谈恋爱的心态做村民工作。上任8个多月,他制定了兰田村经济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并先后组织动迁500多座坟墓,集资700多万元,办新农民培训学校,自己垫资400多万元,力主开发世纪之村农村信息化服务平台。2008年,世纪之村农村信息化服务平台在南安市设有50多个信息服务站,本村10多个信息服务站,方便了村民上网了解村情村况,也方便了村民通过网络销售农副产品。
目前,世纪之村农村信息化平台已在泉州市2600多个村以及山东青岛、江西吉安、内蒙古等地推广使用。省内有14700多人通过它实现就业,省外3万多人。平台每月营业额超过1亿元。
动漫产业
“把世纪之村农村信息化平台与动漫产业捆绑发展,可节省40%的资源。”潘春来估算说。他的理想就是把自已开发出的动漫产品《
小牛向前冲》中的“大角牛”打造成像“米老鼠”这样长盛不衰、影响广泛的动画形象,制造中国的“卡通名片”。
培训基地
潘春来,来自福建南安市兰田村一位兼任村支书的农民企业家,抱着“没有新型农民就不会有新农村建设”的理念,自掏腰包,创办了南安市兰田村新农民素质培训基地,旨在帮助农民提高素质、转变观念,并以此为抓手与突破口,开始全面推进兰田村新农村建设的有益探索。培育新型农民的摇篮
窗明几净的教室、崭新的电脑、黑板、投影机……但这里并不是一般的学校,来听课的也不是年少调皮的学生。坐在教室里认真听讲的,是握惯了锄头把的地道的农民。这里就是福建泉州南安市兰田村新农民素质培训基地。这天是星期五,正在举办“信息化新技术”培训班。近百双专注的眼睛投向讲台,当地电信公司项目经理黄志聪,正在向大家讲授信息化对新农村建设、新农民培训的促进与帮助。
这是记者9月1日来到兰田村采访时目睹的一幕。走进培训中心,大门口的一副对联十分醒目:新思想新文化,培育新农民;新思路新举措,建设新农村。横批是:和谐社会,从心开始。“我们虽然身在农村,但村里的信息化建设与城里相比并不差。通过电信提供的各种信息化服务平台,村里安好了‘千里眼’帮我们管治安,建起了销售网络帮我们搞生产。今天这样的培训,让我们掌握了上网的技术与用处。农民也要能跟上城里的步伐,也要讲现代化呀。”听了专家的讲座,兰田村村民老许兴奋地对记者说。
自成立以来,兰田村新农民素质培训基地已经成功举办了30多期培训、研讨班,参加培训的村民达5000多人次。培训内容包括农业科技、禽流感防控常识、交通常识、南音演奏、电脑知识、身心健康、荣辱观教育、蔬菜管理技术等等,还举办了村党支部组织设置、乡村邻里关系、宅基纠纷等研讨班。
这是一所完全以提高农民素质为目标的培训基地,开展这一崭新探索的,就是它的创办者,兰田村村支书潘春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但要有物质方面的建设,还应该有农民素质方面的建设。包括政治素质、思想素质、文化素质、技术技能素质。创办培训基地就是能为更多的农民提供学习、培训的平台,培育更多的新型农民。”潘春来向记者道出了他创办全国第一所新农民培训基地的初衷。
潘春来把原来一所村小学的旧校舍建成培训基地。基地占地面积5600平米、建筑面积1800多平米。现有工作人员10人,同时聘任各类专业指导员11人。走进这里,办公室、村民咨询室、电脑培训室、图书阅览室、器乐培训室、餐饮培训点、健身场、优质蔬菜示范基地等一应俱全。“我们几乎每周都会请来专家授课,免费为大伙提供各种实用的培训。”潘春来说。打从有了培训基地,以往村民们总爱在路边扎堆闲聊的场景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这里的红红火火。有时举办培训班一下子来了好几百号人,教室都坐不下,大伙只好站在院子里听。
培训基地创办以来,不但村民的文化素质提高了,村里也发生了有目共睹的可喜变化。过去,村里垃圾乱飞、污水横流。现在村民们自觉把垃圾送到定放点,村容村貌得到了很大改观。与此同时,相信科学、相信农业技术的农民也越来越多了。村里因此被南安市评为“旧村改造、新村建设”第一名,还被福建省和泉州市确定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兰田村,烂田村。”想当年,这句流传远近的顺口溜,成了兰田村人心口上的一个伤痛。两年前,因前任村支书、村长贪污受贿,受刑事处罚。当时担任自办企业董事长的潘春来“临危受命”,出任村支书。那时,村集体欠债40多万元。70%以上的农户靠外出打工维持生计。
要扶村,先扶人!上任伊始,面对百废待兴的局面,潘春来提出了一条新思路——创办新农民培训基地。但面对亏空的村财政哪有钱来“扶人”?潘春来想到了个人捐资这条路。
基地从建设到运转,目前已累计投入资金近160万元。而这些钱,除了上级政府补助的10万元外,其余的都是潘春来自个儿“掏腰包”。
潘春来的努力受到了各级政府极大的重视。南安市于8月15日专门召开了兰田村新农民素质培训基地建设协调会议,专题研究如何扶持与推广兰田村的作法,提出要从9月份起在该基地有计划地组织农村“九大员”(即村农技员、计生员、治安管理员等)进行培训,并在该基地的基础上尽早创办南安市新农民培训学校。
政府的支持给了潘春来极大的信心。按照潘春来的计划,将来新的培训基地将投资500万元,建设一座3500平方米,集培训、图书、娱乐、健身等功能于一体的新农民素质培训基地综合大楼。这需要一大笔资金。“农民培训教育应属于农村公共教育体系,是公共教育资源。希望上级有关部门在资金、设备等方面给予支持。”潘春来说。
令潘春来高兴的是,如今培训基地也开始产生出“有形”的效益了:通过培训,村民们自己成立了餐饮服务队、乐队等,并在周边村落打出了名气,业务也应接不暇起来。“我相信,有了这样的好势头,培训基地今后一定会迎来依靠自身滚动发展的好光景。”潘春来对此十分乐观。 眼下,潘春来为新农民培训基地筹划了新的“三步曲”:创办网络培训、远程教育培训,为大家提供“点菜”式培训服务;申请开办一档直接服务“三农”的电视节目,在泉州电视台播出,将培训基地的教育资源与电视台的传播优势相结合,让泉州农民都能加入到新农民素质培训的行列中来,充分享受新农村建设的阳光雨露;把培训基地延伸到周边工厂、工场各工种实践基地中去,使农民掌握基本职业技术技能,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奠定基础。同时,他还想在基地设立职业介绍所,为需要就业的村民找工作。
如今,兰田村农民甩掉了“烂帽子”。村民人均年纯收入6400元,村财年收入130万元。“依靠新农民,新农村建设大有可为!”这是潘春来发自肺腑的感慨。
网站建设
由农业部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协会、中国电子商务协会共同主办的2009中国农村信息化年度峰会暨第六届中国农业网站百强颁奖盛典2009年12月18日在北京隆重举行。有“世纪之村‘村长’”之称的南安市康美镇兰田村党委书记潘春来应邀参加。当晚20时许,“2009年度中国农业网站百强”榜单揭晓,潘春来荣获“2009年度中国农业网站十大领军人物”。同时“世纪之村——兰田模式”专题片被列为2009年中国农村信息化年度峰会暨第六届中国农业网站百强评比推广专题。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农业部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协会、国家发改委农经司、工信部产业政策司及科技部农村发展中心、商务部信息化司等相关单位的领导出席了本次峰会和颁奖盛典。
“没有新农民,就没有新农村。”这是潘春来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2006年2月,他率先在兰田村创办“南安市新农民培训学校”。学校本着“素质为本,实践为用”的宗旨,以“信息化带动新农村建设”为举措,研发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世纪之村”农村信息化服务平台,涵盖了农村事务管理、农业科技、农村实用骨干人才技术、阳光工程、微机信息技术、文化创意产业等多种培训内容和载体,让千百万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兄弟融入了信息时代、踏上了致富道路。
农村信息化
致力于农村信息化建设、让信息化提升农民素质、改变农民增收致富方式的世纪之村集团董事长潘春来,在第七届中国农村信息化年度峰会上,当选“2010中国农村信息化十大年度人物”。这十大年度人物分别是商务部信息化司副司长聂林海、中国工程院院士汪懋华、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主任孙健、河南省平顶山市畜牧局局长孙文常、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汪向东、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首席科学家马建、中国电信广东公司总经理陈德兴、上海农业信息有限公司董事长詹锦川、世纪之村集团董事长潘春来。
此次年度十大人物评选,吸引了党政机关、专家学者、企事业单位等的广泛关注与参与,评审专家组在农村信息化各个细分领域深入调研,广泛征求各界意见,借鉴历届评审经验,经多次会议审议,形成了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整个评价指标体系分诚信与资质、成长性、创新性、行业或区域贡献和影响等4大项,通过指标数据分析,进行立体式的评价,本着宁缺勿滥的精神,客观评价出9人入选十大年度人物。
大赛组委会专家介绍道,这些获选的年度人物,代表着农村信息化行业的发展,是行业未来的希望。
大赛组委会还对潘春来进行了专访,潘春来向广大网友介绍了“世纪之村”农村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所提供的服务和平台特色。
世纪之村
“
世纪之村”信息化服务平台被国家科技部确定为“2008-2009年国家星火计划”项目,在各级 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中国扶贫开发协会,国家、
福建省、
泉州市、
南安市科技部门,相关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南安市新农民培训学校与友友新创系统技术(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合作,结合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实际,积极探索,优化创新,成功研发了自有知识产权的“世纪之村”农村信息化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