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镇是台湾省屏东县的一个镇,地处屏东平原之上,面积四十二平方公里,五万四千多人。辖21行政里,镇公所在潮州。
基本资料
镇名:潮州镇
旧称:潮庄
行政区管辖:屏东县
行政区类别:镇
经纬度:东经:120°31’60.00″ 北纬:22°33’0″
总面积:42.4331平方公里
户数:17,790户
人口:56,781人(2008年12月)
镇长: 李光明
区划:21里338邻
民意机关:潮州镇民代表会
历史沿革
潮州镇位于台湾西部的屏东平原,潮州地名原为
广东省潮州府之府名,开拓初期的垦民有不少来自广东潮州府的移民,这些移民在垦成一片新天地后,因怀念其故乡的山川草木、风俗民情,就把祖籍的地名移植于这一新开发的土地,命名为“潮州”庄,简称为“潮庄”。早期先民聚集居住在旧街并兴建三山国王庙奉祠,并由此发展出今日潮州之市街。
明末
郑成功治台后属万年县(后为万年州)。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改属凤山县。日本占台初期设潮州区,属阿猴厅潮州支厅。后期改区为庄,属高雄潮州郡。1945年10月25日,摆脱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后改镇,属高雄县潮州区。1950年改属屏东县。
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略中国的“
甲午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
《马关条约》,强占中国的台湾及
澎湖列岛。时凤山县阿猴(今屏东县)人林少猫,号义成,愤日本侵略台湾的暴行,聚众数百人于台南凤山城南风岭起义抗日,队伍迅速发展至数千人,成为凤山、阿猴、潮州等地起义军的总指挥,常袭击台南一带日军。1898年12月27日,与陈发率领三千余人,在南部地区举行“抗日军民总起义”,联合围攻潮州,并中途击败日军增援部队,义军在潮州城内对日人见一个杀一个,火烧潮州日本宪兵驻屯所、办务署,将日潮州办务署署长濑尸暴尸街头,大快人心。4天后,潮州失陷,义军撤至恒春地区,继续进行斗争。史称“潮州事件”。
人文风情
1724年(清雍正四年),广东潮州府的先民开拓新土,渡船东航到屏东拓石开基。因怀念故乡的山川草木、风俗民情,就把祖籍的地名移植,这些移民把新开发的土地命名为“潮州”庄,简称为“潮庄”。
潮州镇居民主要为祖籍
饶平县北部的
客家人。该镇虽名为潮州,但其周边却是台湾地区
客家话最集中的区域,属于
粤台片饶平腔循衍文化民系。
潮州镇当地特色美食有烧冷冰,是大大的一碗刨冰花,上面淋着酸梅酱,冰底下藏着汤圆、红豆、桂圆等养生的食材。潮州镇渔港边也有海味,樱花虾煎成的蛋饼。潮州镇的炒仔,下的是紫红色的酸甜酱;潮州镇的蚵仔煎(蚝烙),是薄薄的一层饼上面铺着几个蚵仔,淋的也是酸甜酱,加上几片青菜。
气候状况
位于屏东中心点,潮州平野广大,土地肥沃。因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全年平均气温摄氏36度,最低摄氏6度,雨量充沛,属
热带海洋性气候,年平均气温约摄氏24度,全年气温变化不大,四季划分不甚显著。雨量年平均约3000公厘。每年五月至八月为雨季,雨量特多,冬季则雨量稀少;风向夏季多西南风,冬季多西风,全年则以西南风为多,适宜耕作。
地势地质
除东面倚中央山脉大武灵峰,其地势稍为高起外,地势平坦,大致自东向西略为倾斜,其最高处约海拔19公尺,最低处约12公尺,坡度极小;镇内有民治溪自东向西流经,为天然之大排水沟。
地质属于现代冲积层,土壤则属黏土及冲积土为主。
人口经济
潮州地区的
经济发展历年来仍以农业生产为主,商业及服业则集中在潮州镇内。由潮州地区各类产业的就业人口资料来看,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虽然稍有下降的趋势,但仍占有近半的比例,例如,1965年农业人口占63.5%,至76年仍占约47.1%;从事制造业的人口,有逐年增加的现象,不过仍仅占1/5左右,例如从事制造业人口,由1965年的8.7%增加至76年的20.4%;从事商业及服务业人口,也有逐年增加的现象,且约占整个就业人口的1/4强,由1965年的6.1%及16.1%,增加至76年的8.2%及17.8%。另外,潮州镇从事商业、
运输仓储、
金融保险及服务业的人口,占整个潮州地区的59.5%,45%,59%及43.4%,可见三级产业活动有集中在潮州镇的现象。本镇有21里,15666户,58796人。
农业状况
潮州地区的
耕地面积至1987年约为19322.81公颂,约占全县的24.6%,其中以米縠作物(占耕地14.6%,占全县26.2%),红豆(占耕地11.2%,占全县29.6%),
毛豆(占耕地7.1%,占全县17%),
芒果(占耕地6.4%,占全县31.4%),莲雾(占耕地11.8%,占全县27.7%)及
槟榔(占耕地8.6%,占全县41.6%)等为主。
另外,由历年耕地面积的变迁显示,潮州地区的农作物,逐渐由米縠、大豆、甘藷等粮食作物,转作为高经济价值的作物,例如
香蕉、菠萝、
芒果、莲雾、槟榔等;其特性会随着市场波动而大量的转作,例如在1970年代以香蕉、菠萝为主,到70年代转作为红豆、毛豆、莲雾及槟榔;尤其是槟榔,因平均成本低、劳动力需求低,而利润高,有大量转作的趋势。
工业发展
潮州地区的
工业以
制造业为主,在1965~1970年稍有增加的现象,但至1970年以后,家数稍有下降的现象,但员工人数仍有增加,至1986年底计有矿业5家、员工数29人,制造业279家、员工数4968人,营造业49家,员工数679人,且大部分集中在潮州镇。其中主要为食品制造业(84家),金属制造业(58家),木竹家俱制造业(34家),纺织业(30家)。另外,依75年工商普查数据显示,潮州地区平均每家工厂员工数为17.6人,且有部份委托外包非正式网络的现象(约占14.4%)系属中小规模的
加工厂。
商业发展
潮州地区的
商业及
服务业大都集中在潮州镇市区内,且无显著的变化,维持在相近的规模,而商业以一般零售买卖,餐饮为主(1975年有1130家),服务业则以个人服务为主(1975年有273家)。例如1975年时,潮州镇在整个潮州地区的家数及员工数所占比例,商业为59.9%及66.1%,运输仓储业为63.6%及83.5%,金融及工商服务业为63.3%及64%,社会及个人服务业为63.6%及78.3%。若从历年的变迁来看,在1976~1981年是有稍*增加的现象,但到70~75年期间则稍有下降的趋势,例如潮州镇的家数及员工数,商业由65年的1174家、2389人至70年增加为1221家、2586人,但至75年则降为1192家、2234人;服务业由65年的382家、1492人,至70年增加为394家,1633人,但至75年家数虽增加为444家、员工数却降为1208人,其中增加的为金融及工商服务业的企业单位数。
地方特产
教育事业
高级中学:
私立日新高级工商职业学校
初级中学:
屏东县立潮州初中
屏东县立光春初中
小学:
屏东县潮州镇潮州小学
屏东县潮州镇光春小学
屏东县潮州镇四林小学
屏东县潮州镇潮南小学
屏东县潮州镇潮东小学
屏东县潮州镇潮升小学
屏东县潮州镇光华小学
屏东县潮州镇潮和小学
地方名人
李安:导演,出生在潮州镇,父亲李升时任潮州高中教务主任,后因职务调迁举家搬迁到台南。
林宥嘉:歌手,出生在潮州镇。考上高中后搬到高雄居住。
旅游景点
公园钟楼
泗林森林游乐区
潮州河滨公园
8大森林博览乐园
绿色隧道(8大森林博览乐园旁)
看跳伞(光春初中附近)
潮州夜市
特色美食
潮州炒粿条
旗鱼黑轮
木瓜牛乳
沙茶烤玉米
草本茶
牛肉福
特色文化
潮州镇公所是社区艺文的推手,对于艺文活动的推广相当尽心,且提倡正当休闲活动促进亲子关系、发扬传统民俗文化促进社区文化发展、培养社区居民的艺术文化素养,对于社区的贡献不遗余力,并不定期的举办活动。
掌中戏表演及亲子体验营:藉欣赏及体验推展掌中艺文
皮影戏偶展:大陆传统与现代皮影戏偶展
镇民讲座:邀请各领域专家、学者办理知性、艺文等讲座
音乐飨宴:藉音乐欣赏提供休闲、净化人心
皮影戏联合表演:大陆唐山与台湾潮州联合表演
书法比赛暨展览:结合展览与比赛提升文化气息
音乐歌舞剧:邀请音乐歌剧团寓教于乐
动静皆美掌中情:掌中戏艺术品展
欢庆中国节:邀请民俗舞蹈团表演
交通运输
纵贯铁路亦为联外之主干,南通枋寮,北往屏东、高雄及各大市镇,现有路线宽度约7~12公尺。本镇之大众运输,现由省铁路局、省公路局及屏东汽车客运公司营运。省铁路局设有潮州火车站,为本区居民对外长途交通之主要工具,另有省公路局经营下列路线:
1、恒春潮州高雄直达车,每日计有39班次
2、台东潮州高雄直达车及金马车,每日计有19班次。
3、往屏东普通车,每日计有65班次,平均每15分钟行驶一班。
4、往三地门普通车,每日计有5班次。
此外,屏东客运公司主要经营潮州与邻近市乡镇间次要道路之客运业务,营运路线计有:
1、屏东万丹潮州线,每日计有42班次。
2、潮州东港线,每日计有17班次。
3、潮州佳佐来义线,每日计有12班次。
4、潮州赤山线,每日计有6班次。
5、潮州饷潭线,每日计有11班次。
6、潮州薪埤线,每日计有7班次。